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東北大秧歌的現狀與發(fā)展研究
作為一種自我自利的文化形式,近年來街頭歌唱的發(fā)展趨勢尤為突出。這一原本屬于“下里巴人”的文化形式,現已成為能夠登上大雅之堂的“陽春白雪”,成為城市市民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東北的很多城市如鐵嶺,這種民間文藝形式已經被提升為城市節(jié)慶文化活動當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是當前建設文化名城所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歷史與當前的實踐證明,這種城市街頭秧歌對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與特色、培養(yǎng)市民群眾的文化意識、帶動全民性文藝活動的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當代中國正經歷著一場急劇而深刻的文化變遷,這種變遷的最大看點便是中國大眾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從來沒有如此廣泛,如此普及的文化現象,如此動人地展現在這塊有著古老文明的大地上。自“改革開放”以來,它不斷發(fā)展、興旺,已經對當代城市文化的變遷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和作用,對城市的社會文化生活產生了強大的滲透作用,這已經是今天每一個人所不難看到的事實。每當夜幕降臨,大街的拐角空地處或人們相對集中的街心廣場上,便會響起嘹亮的嗩吶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不僅僅是老人,還有中年人甚至青年人(雖然人數相對較少),也把自己舞動的身影融進這喜慶歡快的隊伍里。人們常此以往,樂此不疲,而且參與的群眾越來越多,這種現象本身是應該說明一定問題的。東北大秧歌,原來只是一個節(jié)日期間的歡慶活動形式,作為一種大眾性而且是極為普及通俗的社會文化,由于其活躍于貌似紛繁膚淺的日常生活中,因而它的影響、作用及意義,一直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和重視。近幾年來,街頭秧歌以其它文化形式所不具有的娛樂性、消遣性、健身性等功能,幾乎普及中國北方所有城市。應該說,它在城市街頭興起的初始階段,是遭到許多責難和非議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終于漸漸理解和接受了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當代群眾文化的百花園中,它頑強地以自己的特色和廣受歡迎的魅力,躋身于當今城市文化的大舞臺上,構成了當代中國文化變遷中極為耐人尋味的一幕,從中也鮮明地折射出當代中國人在改革、開放道路上的一段特有的歷程。人類自古以來共有兩大生產,一種是物質生產,一種是精神生產,兩個方面都是必需的。但是中國的市民階層對秧歌這種屬于精神文化的生產并沒有按照文人的方式進行,它完全是依照參與者自己的需求,用自己選定的方式來生產自己的文化。對于秧歌這種具有民間傳統特征的藝術種類,不能因為它的傳統性而忽視了它的文化再生性,人們扭著秧歌,其實是在用這種形式來實踐著老百姓自己的哲學,任何事物如果要發(fā)展、要生存,就需要運動、完善和改造,東北大秧歌也是如此。它的存在使市民階層的思想有了節(jié)律,使市民階層的生活有了呼吸,它在現代都市的“音律節(jié)奏”當中,展現的是現代的生命律動和生存狀態(tài),因此,它不應該、也不可能老是守著“田園般”的原生形態(tài),而是應該讓群眾自己去體味和選擇這種傳統文化在今天如何發(fā)展的新形式。在社會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于“文化傳統”越來越處于一種虛幻的感覺之中,似乎像東北大秧歌這種“文化傳統”乃是處于歷史深處的一潭靜止的死水,如何打破這潭死水的“做法”,在今天已經成為阻攔我們前行、促使新文化產生而無法逾越的一個心理障礙,已經變成了一種巨大的束縛或沉重的負擔。直至80年代后期,中國的學術界才漸漸地達成一個共識,傳統既是現代化的阻力,又是現代化的助力。傳統是向著未來開放的世界,我們應該尋求和實現對于傳統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東北大秧歌幾百年來興盛不衰,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善于對其它文化種類進行借鑒和吸收,隨時更新自己,正應了時下使用率極高的那句話,叫“與時俱進”。我國文化傳統有很多方面:我們有一個文字的傳統;有一個歷史典籍、文物古跡的傳統;我們還有一個文人精英的傳統;一個王朝更迭的傳統。但我們長期忽略了生活中還有一個民間文化的傳統,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民間文化是非文字的,是靠一代代人們用實際的舞姿和口頭承傳下來的,象東北大秧歌就是這樣的非文字藝術形式。確切地說,這是一部用東北地方的人民大眾所具有的生存行為和生存情感構筑成的文化形式,這種貫穿著幾代人生命歷程的民間文化形式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被長期冷落,沒有得到應有的文化尊重,它雖也在傳統的節(jié)慶中偶爾露面,但一個嚴酷的現實也是不容視而不見的,那就是它在無人理會的文化環(huán)境中自生自滅著。在中國當代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中,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學術界對于改革、開放中的理論探索,一般都被看作高層次的文化創(chuàng)建,而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大眾文化“新現象”,卻往往被視作膚淺的、低級的東西,似乎只有思想家、理論家們具有文化選擇的能力,而象街頭大秧歌這樣一種群眾自發(fā)的文化藝術形式,不過是無足輕重的,至多被認為是群眾的娛樂和健身而已。筆者認為,對于這種認識是應該糾正的。其實,大眾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對古代外來文化同樣具有選擇機制,它對文化發(fā)展的影響,更值得重視和研究。當你看到中國家庭中的老年婦女們和工作了一天的中年人離開廝守了大半輩子的鍋臺、灶間,走向廣場,排起隊伍,跳起歡快的、充滿中國本土原滋原味的、而樂曲又是現代風格的流行歌曲旋律的東北大秧歌時,你能說這是一種缺乏深層價值意蘊的文化變遷現象嗎?你能不從中感受到一種非常了不起的文化上的融合力和創(chuàng)造力嗎?你能不被深深地打動而一再地由衷感嘆:東北大秧歌,又活了!從當今這些街頭秧歌隊的表現來看,正是它們造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存續(xù)的肥沃土壤,猶如一枝又一枝鮮艷美麗的花朵開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園地里。但這枝花朵需要賦予她新的生命力,惟此,她才能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像一片汪洋大海,當每一個人回到故鄉(xiāng)或走到鄉(xiāng)村生活中去的時候,都會發(fā)現許多令人感動的非物質文化。但在當今處于轉型期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像退潮的大海,每時每刻都在不知不覺當中迅速地消失著。將來有一天,當今天舞著秧歌的老年人都相繼故去,街頭還會有秧歌嗎?“活態(tài)文化”的消失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消失將會是永遠的,是不可再生的,這并非是杞人憂天,也絕不是危言聳聽,這也就是為什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把中國的昆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著力保護的原因。如果東北大秧歌不從現在起就抓緊保護,那么最終這—天的來臨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每一位群眾文化工作者都有責任和義務來為這一文化的永遠延續(xù)和繁榮做一些工作。文化本身包含著兩個概念:一個是“文”的要領,一個是“化”的概念。筆者認為,文化的“化”是一個傳承、發(fā)展、演變的動態(tài)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值得好好提倡和大力弘揚,東北大秧歌既然作為民間文化的一個藝術品類,也應當如此。本文以上論及對東北大秧歌的一些看法,應為皮毛之見,待要煞筆,又覺得尚有言語未盡之感,對于城市東北大秧歌的發(fā)展問題,愿再陳己見以求教于方家。1.就城市中東北大秧歌的發(fā)展而言,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屬于群眾自發(fā)形成的組織和傳統的扭法,其特點是比較隨意,“出新”的感覺全在于一個秧歌隊所謂的“秧歌頭”,他對秧歌審美的感覺,決定他所在秧歌隊的集體素質和表演的優(yōu)劣。那種沒有經過文化部門專業(yè)人員輔導過的、屬于原生態(tài)的民間秧歌,繼承是一方面,但對其中一些低級無聊的東西還需要經過一個揚棄的過程,揚棄是發(fā)展,是批判的繼承。如何把一支城市秧歌隊在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都充實好、引導好,把應該繼承的東西保存好、培植好,使其發(fā)揚光大,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的問題。2.文化部門以及群眾文化的專門輔導人員應該主動深入到那些街頭秧歌隊中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保護民族文化傳統,把能夠反映新的時代面貌和新時尚的新東西灌輸到每一支秧歌隊中去,幫助他們培訓骨干、傳授節(jié)目、提高活動質量與水平、抓其自身的特色文化。同時,也要注意隨時把外地的“好東西”吸收進來,向喜愛扭秧歌的人群經常性地、有意識地傳授一些新東西,在潛移默化的傳授過程中提高這些人的文化品位,如果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提高這些人對東北大秧歌理解和認識的藝術素質則更好,這樣,就會使城市中的秧歌隊在表演上提高檔次,從自發(fā)走向自覺,真正做到出特色、產精品。3.要注意抓典型,把好的“東西”盡快鋪開,以期達到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目的。同時,還應當注意通過媒體等形式把已經取得的做法和成績宣傳出去,使大家有一個可以學習的目標和榜樣。另外,要把城市廣場上的市民秧歌活動組織好,除了群眾文化部門的日常輔導和培訓外,還要做到有目的地組織各種類型、各種級別的比賽活動,通過廣場文藝比賽,一方面可以對他們的活動進行引導和示范,另一方面還提高了活動的質量和水平,再有就是可以充分調動秧歌參與者的積極性和熱情,使整個活動形成一種轟轟烈烈的氣氛。通過不久前舉辦的鐵嶺市第二屆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使我們感觸到,將廣場秧歌活動和重大的節(jié)慶活動相結合,有意識地在年節(jié)活動中安排機會讓各路秧歌隊展示其自身的風采,對于進一步推廣和普及群眾文化活動是大有好處的?!把砀琛弊鳛橐环N表演性的藝術形式是一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床試驗腫瘤評估
- 團隊培訓心得體會
- 2024新版房產銷售協議電子版版B版
- 2024年水城縣皮膚病防治站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2024年武警江蘇總隊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2024版銷售勞動力雇傭合同3篇
- 化驗室危險化學品培訓
- 2024版魚塘經營承包合同
- 《性健康知識講座》課件
- 如何做血管保健護理
- DL-T5440-2020重覆冰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
- 《自然生態(tài)降解聚乙烯工業(yè)包裝膜》編制說明
- 《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qū)多主體運營管理規(guī)范》
- 2069-3-3101-002WKB產品判定準則-外發(fā)
- 學校食堂炊事員安全培訓
- 2024年中考語文【熱點重點難點】專練(上海專用)重點02議論文閱讀常見題型((原卷版+解析))
- 小區(qū)內命案防控應急預案
- 2024年內蒙古交通集團興安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JTG C10-2007 公路勘測規(guī)范
- 河北鋼鐵集團礦業(yè)有限公司承德柏泉鐵礦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高清版)TDT 1053-2017 農用地質量分等數據庫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