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JTGC10—20072007-04-13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告關于發(fā)布《公路勘測規(guī)范》由編制單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負責。請各有關單位在實踐中注意總結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三日交通部辦公廳2007年4月18日印發(fā)主編單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參編單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汪雙杰王守彬賈康權嚴治河楊厚波單永森王新洲—1— 1 23測量標志與測量記錄 43.1測量標志 43.2測量記錄 54控制測量 64.1平面控制測量 64.2高程控制測量 4.3資料提交 5地形圖測繪 5.1一般規(guī)定 5.2圖根控制測量 5.3地形圖測繪 5.4水下地形圖測繪 5.5地形圖數字化要素分層 5.6資料提交 6.1航空攝影 6.2航測外業(yè) 6.3航測內業(yè) 6.4資料提交 7數字地面模型 7.1一般規(guī)定 7.2數據獲取 7.3數據編輯和預處理 7.5DTM成果應用 7.6資料提交 8初測 8.1準備工作 公路勘測規(guī)范(JTGC10—2007)—2—8.2現場踏勘 8.3控制測量 8.4地形圖測繪 8.5路線勘測與調查 8.7小橋涵勘測與調查 8.9隧道勘測與調查 8.10路線交叉勘測與調查 8.11沿線設施勘測與調查 8.12環(huán)境保護調查 8.13臨時工程勘測與調查 8.14工程經濟調查 8.15內業(yè)工作 8.16資料提交 9定測 9.1準備工作 9.2路線中線敷設 9.3中樁高程測量 409.4橫斷面測量 409.5地形圖測繪 40 419.7小橋涵勘測與調查 41 429.9隧道勘測與調查 429.10路線交叉勘測與調查 439.11沿線設施勘測與調查 439.12環(huán)境保護調查 449.13臨時工程勘測與調查 9.14工程經濟調查 459.16資料提交 4510一次定測 46附錄A控制測量樁規(guī)格及埋設示意圖 47附錄B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3——2術語 ——3測量標志與測量記錄 4控制測量 5地形圖測繪 6航空攝影測量 7數字地面模型 8初測 9定測 10一次定測 9211總則2任意選定原點和坐標軸,其投影面為固定基準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獨立坐標系是相對于國家統一坐標系而言的,以測區(qū)中某一經度線作為中央子午線,以測區(qū)某一高程面作為投影面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用該坐標系建立的控制網可與國家坐標系進行換算。采用與原測量同精度的測量方法對原有平面、高程控制測量網進行測量,并重新平差計算提供新的測量成果的活動。為建立路線控制網而施測的覆蓋全路線的高等級控制測量網。為滿足公路路線測量而建立的控制測量網。2.0.8工點控制網controlsurveynetwork為滿足橋、隧、交叉以及其他工點設計需要而建立的控制測量網。修改原地形圖中地形、地物已發(fā)生變化部分的測量活動。由于原地形圖的測繪范圍不夠或控制點被損壞等進行的補充測量活動。將航攝影像或遙感圖像的微小面積作為糾正單元,通過糾正單元對像片傾斜和地形起伏引起的像點位移進行糾正并繪有等高線的影像圖。2.0.12控制測量樁stakesfo2.0.13路線控制樁stakesforcontrolline2.0.14標志樁stakesforcenterlineandindication路線中樁和指示樁。43.1.1測量標志要求1)控制測量樁應采用混凝土樁,尺寸規(guī)格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有特殊要求的控制2)各級控制測量樁必須設有中心標志,中心標志應牢固。平面控制測量樁的中心標2路線控制樁1)路線控制樁應采用木質樁,斷面不應小于5cm×5cm,長度不應小于1控制測量樁應埋設在基礎穩(wěn)定、易于長期保存的地點,埋設時應使其具有1控制測量樁應在其表面標注點名(號)。3控制測量樁、路線控制樁和標志樁應按起、終點方向順序連續(xù)編號,0~9循環(huán)編號。51公路勘測的各種記錄,應采用專用記錄簿。記錄簿必須編排頁碼,嚴禁撕頁。采2測量數據記錄不得涂改、擦改和轉抄。當記錄發(fā)生錯誤時,應按下述條款進行處2)角度記錄中的秒位、距離和水準記錄中的厘米及厘米以下位數不得涂改,必須重4控制測量2各等級平面控制測量,其最弱點點位中誤差不得大中誤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鄰點邊長相對中誤差不得大于表4.1.1-1的規(guī)定。最弱相鄰點邊長相對中誤差最弱相鄰點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二級四等多跨橋梁總長L(m)單跨橋梁Lg(m)四等一級 二級4選擇路線平面控制測量坐標系時,應使測區(qū)內投影長度變形值不大型構造物平面控制測量坐標系,其投影長度變形值不應大于1cm/km。投影分帶位置不應選擇在大型構造物處。角度("長度(m)坐標(m)11平面控制點相鄰點間平均邊長應參照表4.1.2執(zhí)行。四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網中表4.1.2相鄰點間平均邊長參照值測量等級平均邊長(km)測量等級平均邊長(km)二等一級二級四等表4.1.3-1GPS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測量等級固定誤差a(mm)比例誤差系數b(mm/km)二等四等一級二級附(閉)合導線長度(km)閉合差四等一級二級中誤差—-四等一級二級4三邊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1.3-4的規(guī)定。測距中誤差(mm)四等一級二級4.1.4觀測技術要求1GPS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1.4-1的規(guī)定。衛(wèi)星高度角()時段長度靜態(tài)(min)快速靜態(tài)(min)平均重復設站數(次/每點)同時觀測有效衛(wèi)星數(個)數據采樣率(s)2水平角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1.4-2的規(guī)定。型號同一測回中同一方向各測回間較差9型號同一測回中同一方向各測回間較差四等一級二級 3距離測量1)光電測距儀應按表4.1.4-3選用。表4.1.4-3光電測距儀的選用每公里測距中誤差mp(mm)I級2)光電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1.4-4的規(guī)定。表4.1.4-4光電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間較差(mm)單程各測回較差(mm)往返往返四等一級 二級 表4.1.4-5普通鋼尺丈量距離的主要技術要求定線偏差之差(cm)最小讀數同段尺長差外業(yè)手簿計算取值(mm)高差1113GPS測量計算應進行下列檢查并提交相應資料:1)同一時段觀測值的數據剔除率不宜大于10%。o——標準差(mm)。6)約束平差中,基線分量的改正數與經過粗差剔除后的無約束平差結果的同一基線4.2高程控制測量4.2.1一般規(guī)定1高程控制測量應采用水準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的方法進行。3各等級公路高程控制網最弱點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25mm;用于跨越水域和深谷的大橋、特大橋的高程控制網最弱點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10mm;每公里觀測高差中誤差和附合(環(huán)線)水準路線長度應小于表4.2.1-1的規(guī)定。當附合(環(huán)線)水準路線長度超過規(guī)定時,可采用雙擺站的方法進行測量,其長度不得的2倍。表4.2.1-1高程控制測量的技術要求每公里高差中數中誤差(mm)附合或環(huán)線水準路線長度(km)四等44各級公路及構造物的高程控制測量等級不得低于表4.2.1-2規(guī)定。表4.2.1-2高程控制測量等級選用多跨橋梁總長L(m)單跨橋梁Lk(m)隧道貫通長度Lc(m)四等5高程測量數字取位應符合表4.2.1-3的規(guī)定。往返測距離總和往返測高差總和114.2.2高程控制點布設要求2個(含2個)以上高程控制點。4.2.3高程控制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往返較差、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高差之差(mm)四等2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3-2的規(guī)定。測回內同向觀測高差較差(mm)同向測回間高差較差對向觀測高差較差(mm)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四等1水準測量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4-1的規(guī)定。2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4-2的規(guī)定。儀器和反射鏡高度應使用儀器配置的測尺和專用測桿于測前、測后各測量1次,2次較差不得大3跨河水準測量1)當水準路線通過寬度為各等級水準測量的標準視線長度2倍以下的江河、山谷時,可用一般觀測方法進行,但在測站上應變換一次儀器高度,觀測2次,2次高差之差應符合表4.2.4-3的規(guī)定。視線長(m)累積差基輔(黑紅)基輔(黑紅)四等邊長(m)(中絲法)四等測量等級高差之差(mm)測量等級高差之差(mm)二等四等五等2)高程視線長度超過各等級水準測量標準視線長度的2倍以上時,應按表4.2.4-4選擇觀測方法??缭揭暰€長度(m)跨越視線長度(m)3)視線長度超過3500m時,采用的方法和要求應根據測區(qū)條件進行專題設計。4)觀測的測回數和組數不得小于表4.2.4-5的規(guī)定。視線長度(m)22212122422222186222221視線長度(m)84232318833331834341控制測量應提交以下測量及計算資料:5地形圖測繪表5.1.1地形圖比例尺的選用設計階段或工程性質設計階段或工程性質重要工點表5.1.2地形圖基本等高距不同比例尺的基本等高距(m)平原山嶺重要地物(mm)一般地物(mm)水下地物(mm)高程中誤差5.1.5公路地形圖的注記符號宜以路線前進方向的左側正方向為上。5.1.7每幅圖應測出圖廓外5mm,圖幅的接邊誤差不應超過表5.1.4-1和表5.1.4-25.2.2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應不大于所測比例尺圖上0.1mm,高程中誤差應不大于測表5.2.4視距法測圖圖根點(含基礎控制點)密度圖根點密度(點/km2)圖根點密度(點/km2)5.2.5圖根導線、交會法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5的規(guī)定,當采用交會法表5.2.5圖根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導線全長導線最大導線全長導線最大度要求的各種方法。當基本等高距為0.5m時,應采用圖根水準測量。圖根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6的規(guī)定。表5.2.6圖根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每公里觀測高差全中誤差水準路線長度(km)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附合路線或環(huán)線附合或閉合路線支線或與已知點聯測山嶺5.2.7圖根三角高程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7的規(guī)定。表5.2.7圖根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全中誤差(mm)垂直角垂直較差(")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中絲法≥2測回1基準站與流動站(所求的圖根點)應始終保持同步鎖定5顆以上衛(wèi)星,GDOP值應小于6,流動站至基準站的距離應小于5km。2求解轉換參數的高等級控制點應大于4個,并應包含整個作業(yè)區(qū)間,均勻分布于作業(yè)區(qū)域的周圍;流動站至最近的高等級控制點應小于2km;圖根點不應外推。3天線高應于測前、測后各量測1次,2次互差不得超過3mm。4在作業(yè)區(qū)間內,至少應檢核2個以上的高級控制點,其檢測的坐標差和高程差應最終坐標和高程取位至厘米。5.3地形圖測繪測距最大長度(m)測距最大長度(m)測距最大長度(m)測距最大長度(m)5.3.5高程注記點的分布應力求均勻,其間距宜符合表5.3.5的規(guī)定。高程注記點間距(m)5.3.6基本等高距為0.5m時,高程注記點應注至0.01m;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時,可注記至0.1m。取舍原則應符合國家測繪局制定的現行圖式的規(guī)定,還5.4.1水下地形圖測繪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統、圖幅分幅、等高5.4.2測深儀具適用范圍與測深點深度中誤差應符合表5.4.2的規(guī)定。表5.4.2測深儀具適用范圍與測深點深水深范圍(m)測深點深度中誤差(m)宜用測深桿(流速小于1m/s)測深儀(流速小于1m/s)測深儀(流速小于0.5m/s)測深儀(測船晃動角度不大于4°)5.4.3測深點的布測可采用斷面或散點形式;測深線間距和測深點點距不應超過表5.4.3-1和表5.4.3-2的規(guī)定;點位精度應符合表5.1.4-1和表5.1.4-2的規(guī)定。圖上測深線間距(cm)測深儀(cm)測深桿或測深錘(cm)測量項目5.4.4水面高程測量的精度應達到五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并應記錄測量時間、測內、外圖廓及整飾0點、線(弧段)方格網1線(弧段)測量控制點2點居民地和垣柵(面)3多邊形居民地和垣柵(點、線)4點、弧段工礦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面)5多邊形工礦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點、線)6點、線(弧段)交通及附屬設施(面)7多邊形交通及附屬設施(點、線)8點、線(弧段)9點、線(多邊形)水系及附屬設施(面、線)多邊形、線(弧段)水系及附屬設施(點)點多邊形地貌和土質(面)多邊形地貌和土質(點、線)點、線(弧段)植被(面)多邊形植被(點、線)點、線(弧段)地名注記(定位點)點說明注記(定位點)點公路設計要素點、線(弧段)5.6資料提交1技術設計書。2圖根控制測量記錄手簿。6.1航空攝影6.1.1公路航空攝影應結合路線沿線的地形起伏情況和成圖精度要求,合理選擇鏡頭焦距。航攝比例尺應根據表6.1.1選用,對地形圖精度要求高的工程宜選擇較大值。6.1.2航攝范圍橫向每側應覆蓋成圖區(qū)域以外一個航帶20%以上的寬度,縱向各向外延伸2~3條攝影基線。進行航帶設計時,宜采用1:50000地形圖。個別最小值(%)一般值(%)個別最大值(%)同一航帶航向重疊航攝比例尺(M)一般值()個別最大值(°)注:同一攝影分區(qū)內,達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不得連續(xù)超過3片,4同一航帶上相鄰像片的航高差應小于20m,同一航帶上最大航高與最小航高之差應小于30me5航線的彎曲度應小于3%。6航跡線偏移應小于像幅的10%。航空攝影測量7沿路線走廊的縱向覆蓋,航帶兩端應各超出分區(qū)范圍1條基線以上。向覆蓋應超出漏洞外1條基線以上。2底片的灰霧密度應小于0.2;底片最大密度應在1.4~1.8之間,極個別的可為2.0,底片最小密度至少應比灰霧密度大0.2;底片的密度差宜為1.0左右;最大密度差應小于1.4,最小密度差應大于0.6。3飛機地速產生的最大像點位移在底片上應小于0.06mm。點時控制范圍在像片上所裂開的垂直距離不得大于20mm。2位于自由邊的像控點連線應能控制住測圖范圍。4像控點距像片邊緣應大于15mm,離方位線的距離應大于60mm,離開通過像主點且垂直于方位線的距離不得大于15mm。2對于立體成圖的全野外布點,每個立體像對應布設4個平高點。當航攝比例尺分母大于4倍成圖比例尺分母時,宜在像主點附近增設1個平高控制點,如圖6.2.2-2。當圖6.2.2-1像片平面圖的全野外布點圖6.2.2-2立體成圖的全野外布點單航帶布點應采用每一分段六點法,如圖航帶首末端點間的間隔基線數不應大于表表6.2.4-11:500成圖航帶網布點首末端點間的間隔基線數表6.2.4-21:1000成圖航帶網布點首末端點間的間隔基線數—/—表6.2.431:2000成圖航帶網布點首末端點間的間隔基線數1當航帶數為2條及以上時,宜采用區(qū)域網布點,其航帶跨度應符合表6.2.5的規(guī)定。控制點間基線數與單航帶相同,并應保證區(qū)域航帶數(條)應布設高程點。當凹角點與凸角點之間距離超過2條大小和位置不影響立體模型連接時,可按正常航帶布6.2.9像片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超過重要地物點平面位置中誤差的1/5,高程中誤差不應超過基本等高距的1/10。6.3.1內業(yè)加密點相對于最近野外控制點的平面和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表6.3.1-1和表6.3.1-1內業(yè)加密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圖上平面位置中誤差(mm)地形類別基本等高距(m)平原山嶺平原山嶺平原山嶺平原山嶺6.3.2野外像控點的轉點與內業(yè)加密點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要求:航空攝影測量2加密點的選點要求應按第6.2.7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3區(qū)域網平差時,當相鄰航帶像片重疊錯位,點位不能達到6片公用時,應分別選6.3.3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作業(yè)中各項限差應符合下列要求:2當框標自動識別定位或人工交互方式進行內定向時,框標坐標量測誤差應小于b——像片基線長度(mm)。5絕對定向的各項精度指標不應大于表6.3.3的規(guī)定。表6.3.3絕對定向后的精度指標多余控制點的不符值公共點的較差圖上0.3mm圖上0.4mm6.3.5影像圖的應用與制作應根據測設階段和地形類別參照表6.3.5選用,平原地區(qū)未經糾正的像片平面圖正射影像圖糾正或概略糾正的影像圖正射影像地形圖2航帶設計略圖,圖中以適當比例尺繪制攝區(qū)1:50000(或1:25000、1:10000)地形6.4.2航攝應提交下列成果資料:3航攝成果的移交清單及質量狀況記錄。7數字地面模型7.1.1公路數字地面模型應能滿足任意點或斷面的地面高程插值計算,等高線生成,7.1.2基礎數據的精度應符合以下要求:1以攝影測量為數據源生成的DTM,其高程插值相對于鄰近高程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應滿足表7.1.2-1的規(guī)定。地形類別中誤差(m)中誤差(m)平原平原山嶺山嶺平原平原山嶺山嶺2以地形圖數字化為數據源生成的DTM,其高程插值相對于原地形圖的高程誤差3以野外實測數據生成的DTM,其高程插值相對于最近高程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應滿足表7.1.2-2的規(guī)定。地形類別中誤差(m)地形類別中誤差(m)平原山嶺誤差不得大于高程插值中誤差的2倍。滿足精度要求范圍內的接邊誤差應在編輯時予以7.1.4DTM產品的屬性質量和數據處理精度應按隨機抽樣法進行評定。5三維地形數據文件應記錄地形及地物的多種屬性信息,并包含采樣點的坐標7.2.4數據文件中原始采樣數據宜以ASCⅡ碼記錄,每一采樣單位內的數據宜按表7.2.5采樣點間距應符合表7.2.5的規(guī)定。表7.2.5采樣點間距地野外實測(m)攝影測量、地形圖數字化(m)7.2.6地物點、地形特征線或其他精度要求較7.3.3數據預處理時,應對通過不同數據源所獲取的各種數據進行坐標統一歸7.4.1公路數字地面模型宜采用考慮地形特征點、線三維信息的三角網模型(TIN)或2當用混合建模方法時,應將利用規(guī)則格網方式采集的地形點按矩形格網模型構7.5DTM成果應用7.5.1數字地面模型應用于施工圖測設階段時,原始三維地面數據必須野外實測采7.5.2的規(guī)定。2橫斷面地面線的寬度應滿足公路設計的需要。7.5.3等高線可通過三角網模型或矩形格網與三角網的混合模型進行等值線自動追表7.5.2縱、橫斷面插值間距中樁樁距(m)橫斷面取點間距(m)2原始采樣資料。8.1.2應根據批復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擬定的路線起8.1.3應根據初步確定的勘測方案編寫工作大綱和技術設計書。8.3.3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必須進行平面與高程控制8.4.1各等級公路均應根據需要進行地形圖測繪。地形圖8.6.4應對取棄土場的位置與條件進行勘測與調查。程規(guī)模較大的工點,應進行控制測量并測繪1:500~1:2000的地形圖。斷面。當地形及水文條件簡單時,可在1:2000地形圖上查取或采用數字地面模型內插1應現場核查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所推薦的橋位方案。初測階段可不專門布設橋梁平面和高程控制網,但在布設路線控制網時每岸應各布形圖還應滿足橋頭引道和調治構造物布置的需要。初測階段可不專門布設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網,但在布設路線控制網時每端應各布口地形圖比例尺宜為1:500。8.9.5應對棄渣場地的條件和安全情況8.10路線交叉勘測與調查8.10.1大型或復雜的交叉應進行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并根據需要測繪比例尺為1:500~1:5000的地形圖。8.11.2重要的沿線設施場地應測繪比例尺為1:500~1:2000的地形圖。2沿線既有道路環(huán)保工程實際情況。4沿線水源保護區(qū)和濕地的情況。8.13.2應對為滿足工程需要需修建或架設的臨時工程進行勘測與調查。9.1.3應對初步設計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現場核查。1路線中樁間距不應大于表9.2.1的規(guī)定。直線(m)曲線(m)不設超高的曲線59.2.2中樁平面樁位精度應符合表9.2.2的規(guī)定。對前一測站所放樁位重放1~2個樁點進行檢查。中樁位置中誤差(cm)樁位檢測之差(cm)9.3中樁高程測量表9.3.1中樁高程測量精度閉合差(mm)兩次測量之差(cm)9.4.1橫斷面測量的寬度應滿足路基及排水設計、附屬物設置等需要。表9.4.2橫斷面檢測互差限差距離(m)高差(m)9.5地形圖測繪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進行補測;變化較大時,應予重測。9.5.29.6.6應現場確定路基邊坡防護工程的位置、起訖樁號、防護長度和繪比例尺為1:500~1:2000的地形圖,測繪范圍應滿足設計要求。9.6.9應對該地區(qū)已有的排水設施工作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確定排水設施的形式、橫1:2000的地形圖。9.7.1應對初測調查的各項內容進行核一級二級四等9.8.3應對初測時測繪的地形圖進行核查和完善,地形圖測繪范圍、內容和精度應滿足施工圖設計需要。9.9隧道勘測與調查9.9.3應在洞口位置前后各50m實放中樁,并根據地形變化情況進行加樁,樁距不應大于10me9.9.4所有中樁均應進行橫斷面測量。9.9.5分離隧道連接線起訖點宜測至分離式路基與整體式路基匯合處以外100m。9.10.1應對初測所調查的內容進行核實并進一步補充調查。9.10.3不管初測的詳細情況如何,定測階段均應按照第8.10節(jié)的內容和要求,對交應對初測階段調查的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進行核實并進一步補充。9.13.1應對初測階段調查的有關臨時工程勘測調查的內容進行核實并進一步補9.13.4進一步落實施工場地的位置并簽訂相應的協議。9.14.1沿線筑路材料的調查2應調查各類土地常種作物和近三年平均產量,調查統計獨立果樹和價值較高樹木9.14.4應在初測調查的基礎上對預算資料進行核實和補充調查。4外業(yè)勘測說明書及有關協議和文件。一次定測勘測調查的內容應包含第9章定測的所有內容。一次定測各項工作應符合相應等級公路的測量要求,各項測量精度指標按第8附錄A控制測量樁規(guī)格及埋設示意圖-附件條文說明1總則基本保留了原規(guī)范的適用范圍、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統一了相應的施工技術規(guī)范,但設計階段所進行的勘測工作應考慮施工階段的測量要求。改建比較可靠,因為它能明顯反映出測量中較大誤差的影響。實際工作中,由于觀測次數有根據誤差理論及統計規(guī)律,大于2倍中誤差的偶然誤差出現的可能性約為5%,其概檢定的測繪儀器或檢定不合格的儀器測制的測繪產品為不合格產品。儀器除應進行定期1.0.7公路勘測的作業(yè)精度、方法應遵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勘測活動過程及成果處理應等。此控制測量樁應采用可長期保存的材料如混凝土、不易破碎的石質材料或其他具有高強附錄A中規(guī)定的規(guī)格是正常情況下,埋設混凝土樁所應采用的尺寸。當地表土層比較松軟時其尺寸還應加大。具有特殊要求的控制測量樁應根據地質情況和觀測要求進行專門3.1.3中線樁按0~9循環(huán)編號是為了避免測量和調查時遺漏樁號,當有其他辦法能達到此目的時亦可采用。從測繪地形圖的角度看,公路勘測中測繪的最大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為1:500,控制點的平量的精度要求看,中樁平面位置誤差由平面控制點間相對點位中誤差和中樁放樣兩部分二級公路),中樁測量時,按邊長1000m,測角中誤差±8”估算,則中樁放樣誤差應為±4cm,則要求控制點最弱相鄰點間相對點位中誤差為±3cm,因此平面控制測量中要求最弱點點位中誤差不得大于±5cm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公路控制測量的各項技術指標都是參考最弱點點位中誤差±5cm而制定的,施測控制網時只要按照規(guī)范要求的技術指控制網中某一點的平面位置誤差是該點相對于鄰近高等級控制點的點位誤差,也可以認為是其相鄰點的點位誤差、它們之間的相對點位誤差和高等級控制點誤差三部分的最弱相鄰點邊長相對中誤差是根據最弱相鄰點間相對點位中誤差±3cm和各等級控制網平均邊長推算求得的,分別為1/100000、1/67000、1/33000、1/170間邊長相對中誤差表示相應等級所要達到的最低要求作為等級劃分的依據,符合公路及梁越長,要求的精度等級越高。綜合兩方面因素,起主要作用的是橋型結構。表4.1.1-2中單孔跨徑橋梁的控制網等級是根據鋼結構每節(jié)間為16m,節(jié)間弦桿制造和拼裝的綜合誤差為±2mm,支座安裝誤差為±5mm進行估算的。當節(jié)間長度較短時,所需要的精度等組合比較多,所要求的控制網等級難以確定。表4.1.1-2中的使用值是根據橋梁跨徑和在實際生產中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控制網的精度,如選擇有利的觀測時間以提高觀測精表4.1.1-2中的“高架橋”是指跨越建筑物群、地質不良地段定作用的是隧道的長度。表4.1.1-2中隧道控制網的等級是根據隧道長度結合實際應用相鄰點間相對點位中誤差一般包括距離測量(解算)誤差和長度投影變形值所引起的誤差。距離測量中誤差每邊最大±14mm(規(guī)范規(guī)定的每邊最大測距中誤差),最弱相鄰點間相對點位中誤差為±3cm。按照誤差理論計算,每邊長度投影變形最大容許值為26mm,公路路線控制網的最大邊長一般為1000m,則每公里長度投影變形最大容許值為26mm,因此公路路線平面控制測量坐標系選取投影長度變形值小于2.5cm/km是可取的。大型構造物對測量的精度要求較高,其測量控制網最弱相鄰點間相對點位中誤差按路線控制網的1/2計算,則大型構造物投影長度變形值應小于1.2cm/km,取值為1cm/km。防護工程需要的最大寬度假定與最大路基寬度相同,則規(guī)定平面控制點距離路線中心線的長度大于50m才能保證其不受施工的影響?!耙诵∮?00m”是考慮到某些情況下大于四等及以上平面控制測量一般用于路線首級控制測量和構造物控制測量,其測量的于500m。一級及以下平面控制測量,邊長太短使定向和邊長相對誤差影響較大,因此對表4.1.2中的“平均邊長”是指相鄰點間平均距離。其值是根4.1.3GPS測量的固定誤差a和比例誤差系數b,是根據GPS測量的基線測量精度應與激光測距精度相當或高于激光測距精度的原則,結合相應等級的邊長以及目前GPS接收機的精度水平確定的。如二等GPS測量,平均邊長為3km,相應的二等測距邊測距中誤差為±9mm,規(guī)定固定誤差a和比例誤差系數b分別為5和1,按σ=±√a2+(b·d)2(d為基線長度,單位km)計算,基線最大容許中誤差為±6mm,小于測距中誤差±9mm的要求。另一方面現階段儀器的精度水平是完全可以達到表4.1.3-1中規(guī)定要求的。附合導線長度、導線邊數及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均是根據最弱點點位中誤差應小于及測角中誤差計算值和采用值如表4-1。導線總長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9四等一級二級按照導線中點和終點的誤差比例關系,終點的縱向誤差點的橫向誤差是中點的橫向誤差的4倍,則可計算出導線終點總的中誤差為±173mm,導邊長測量的測距中誤差是根據測距儀的分級和標稱精度、測距儀適用范圍計算而求得的,從大量的實踐資料來看也是能夠達到的。如二等測距邊,使用I級測距儀(表4.1.4-2),每公里最大測距中誤差為±5mm,按平均邊長3km估算,則每邊測距中誤差應小于±9mm。測距相對中誤差是根據每邊測距中誤差和平均邊長求得的,二等測距邊相 對中誤差m測=9mm/3×10?mm≈1/333333,取整為1/330000。 則同步環(huán)基線閉合差應小,基線分量閉合差應小,取近似值基線測量精度為σ,則約束平差中基線改正數應小于2o。根據等影響原則,約束平4.2高程控制測量檢測偏差應小于20mm,橋面檢測偏差應小于6mm。上述檢測偏差包含控制點之間的相對根據最弱點高程中誤差和各等級每公里高差中數全中誤差Mw,按公式L=器通過變換儀器高方法觀測2次。由于國家水準點破壞較嚴重,導致水準路線長度經常要的是增加了水準測量的可靠性,因此可將水準路線長度放寬至2倍。2次高差測量較差與基輔(黑紅)面高差之差容許值相同。亦可采用首先建立高等級的高程控制網,再在其邊長應小于600m。三角高程測量的誤差是由觀測高差等引起的,單次同向觀測高差的誤差僅受距離測量誤差和氣象條件的影響。根據誤差理論,距離觀測誤差引起的單次觀測高差中誤差按垂直角為15°估算為0.6mm,考慮到氣象條件的影響估算值為1.2mm,一測回內同向觀測間互差應小于3.6mm,取整為4mm,允許互差則為8mm;四等三角高程測差的中誤差為±5√D/2,則測回間互差限差為10√D;同理可推出五等三角高程測量同4.2.4跨河水準測量中各測回高差互差限差的公式推導:每公里觀測高差偶然中誤差為M△,S公里的觀測高差偶然中誤差應為M△√S。另外M△√S也是N個測回平均值的整為3M△√NS。5地形圖測繪于不同的設計階段和對象應選擇恰當比例尺的地形圖。公路地形圖測圖比例尺是根據多較復雜,地物比較密切時應采用1:2000地形圖,當地形、地貌比較簡單,地物比較稀少非常稀少時,方可采用1:5000地形圖。重要工點采用1:500。設計階段使用的地形圖一地形圖比例尺的選擇應以滿足公路設計各階段的需要為原則。5.1.2當地形比較平坦,采用表5.1.2中所列等高距表示地形等高線太稀疏,不能很5.1.4陸地地形圖測繪中,地物點平面位置誤差來源主要有解析圖根點的展繪誤差、點誤差。根據上述各項誤差分析,區(qū)別重要地物和一般地物求得的地物點平面位置誤差比例尺比例尺 部分誤差與水深和船體傾角有關。按水深10m、傾角5°計算,則該部分實地誤差為定地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c)、地形概括誤差(mc)、地形點平面位移引起的高程誤差mc=m2×tan2a+S2×(1/cos?a)×(m?/L——地形點間的最大視距;斜或測線在水流的作用下引起的傾斜誤差。水深測量誤差可按水深的1/10估算,若取水深10m,則水深測量誤差為1m;船體傾斜或測線傾斜引起的測深誤差按水深10m、傾角5°計算,則該部分誤差為38mm。按陸地微丘區(qū)等高線插值的高程中誤差以及等高距1m進行估算,則水下地形圖測繪的等高線插值中誤差應為1.2倍的等高距?!?.2圖根控制測量5.2.1圖根導線采用支導線形的邊數不宜多于3條。5.2.2圖根點的精度,相對于等級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所測比例尺圖上的0.1mm,這也是在展點誤差范圍之內的。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測圖基本等高距的1/10,這是為了使圖根點高程誤差對等高線不產生顯著的影響。由于作業(yè)員的經驗不同,K值可能差別很大。本手冊是采用K=1.5左右進行計算比例尺每幅圖的實測面積(km2)圖根點密度(點數/km2)根點的密度可相應減少,根據實踐經驗取表5.2.4中0.4倍的值;采用GPSRTK測圖時,其密度可進一步減少,取表5.2.4中0.2倍的值,完全可以滿足測圖需要并保證測圖精——導線絕對閉合差f=2√7×0.1M=0.53M(mm),圖根附合導線長度為1.0M(m),則當導線長度小于附合導線規(guī)定長度的1/3時,此時若繼續(xù)采用按相對閉合差不大于1/2000來衡量,則將有很大一部分短導線達不到要求,故規(guī)范規(guī)定其絕對閉合差不應大于圖上0.3mm。根據估算結果,規(guī)范確定圖根導線測角中誤差為±30”,導±60”√n(n為測站數);當采用光電測距儀測量距離時,附合導線長度可放寬至750m、5.2.6圖根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是根據圖根水準測量每1km高差中誤差為±20mm5.4水下地形圖測繪條文說明——6航空攝影測量航跡線偏移應小于像幅的10%,這是對飛行時航跡線偏移提出的比較嚴格的要求,地物點總誤差20%。6.3.3航測內業(yè)成圖目前已從傳統的模擬測圖、解析測圖發(fā)展至全數字攝影測量汰。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的出現,使得航測內業(yè)在作業(yè)方法及產品形式上也發(fā)生了根本m——像片比例尺分母;b——像片基線長度(mm)。0.01mm,取2倍中誤差作為限差,由此推得模型連接允許的較差。雖然全數字攝影測量在作業(yè)手段與方法以及產品形式上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目6.3.5規(guī)范中影像圖的影像分為可見光全色黑白航空像片、可見光真彩色航空像片、縫中誤差為0.1mm,片與片、帶與帶接邊中誤差按像片糾正時綜合法成圖的地物平面位置中誤差不超過0.6mm考慮。路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中得以應用。數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不同的地形數據采集設備,數學模型要求的規(guī)律來描述地形起伏的數字模型。7.1.2DTM的精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以DTM為基礎的公路工程設計的質基礎數據的精度可以通過制定嚴格而規(guī)范的地形三維采集作業(yè)技術要求及數據預處高程處理的精度可以通過選擇優(yōu)秀的、優(yōu)先顧及地形三維特征線(包括特征點)信息規(guī)范中提出的利用不同方法采集地形數據的DTM高程插值精度指標是綜合考慮了外業(yè)及內業(yè)不同作業(yè)工序中的高程精度指標后制定的。在以攝影測量方法進行數據采集時,由于測繪生產單位主要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設備采集地面三維數據,由數字影像匹配后帶來的量測誤差已經很小,DTM基主要取決于攝影測量空三加密計算后像控點的精度和立體模型絕對定向的精度。規(guī)范給當采用地圖數字化或掃描矢量化方法采集地面三維數據時,首先需要控制的精度就是平面精度,包括圖紙的定向精度和地圖數字化(矢量化)采集的精度。圖紙定向過程中紙定向的精度。在掃描圖紙定向選取控制點的過程中,應在屏幕上放大圖像仔細選取控誤差不得超過1/4的等高距。規(guī)范中此次明確規(guī)定地圖數字化或掃描矢量化采集時平面地形類別、采樣密度、DTM內插處理的精度等控制因素綜合確定的。根據公路工程項目的條件下,在重丘區(qū)及山嶺區(qū)采集地面數據建立DTM的高程插值精度可以控制在0.3m之內。但在地形特別復雜、地面植被密集導致采樣密度變小的情況下,要想獲得較高的DTM高程插值精度就比較困難,因此規(guī)范中確定的重丘區(qū)及山嶺區(qū)采集地面數據建立7.1.3接邊精度可以通過DTM軟件的網形優(yōu)化功能,來有效剔除局部的“平三角形”與“邊界上錯誤的大三角形”,并使相鄰的DTM部分有一定數量的公共點等措施得到保證。這樣不僅保證了DTM的接邊精度,而且可以確保利用DTM進行高程內插計算結果局部三角網為同一條等高線上點聯網生成的錯誤結果。7.1.4DTM產品質量用屬性質量和數據處理質量來評定。具體的檢查方法有利用DTM內插生成等高線與同期同比例尺的地形圖套合檢查(等高線套合檢查法)、DTM的三的檢查點的內插高程與實測高程的差計算高程內插的中誤差。定。在數據采集時優(yōu)先考慮地形三維特征信息的規(guī)定,同時兼顧了提高數據處理質量和7.2.2數據采集的要求數據采集方式是最主要且有效的方式。采樣方法包括選擇采樣法、混合采樣法、等高線混合采樣的地形三維數據采集方法。在植被覆蓋嚴重或陰影嚴重地區(qū),應采取野外實地計的不同階段加以區(qū)分,明確各個設計階段及不同類別的DEM應用應達到的精度指標,根據需要達到的精度指標確定應采用的地形數據采集方法及采樣密度。在條件及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分別采集和構建同一地區(qū)的兩組不同密度及精度的DEM,分別供進行工程方案研究與方案詳細設計使用。這樣既保證了進行工程設計方案快速比選的需要(經濟、高效),又滿足了工程方案詳細設計時利用DEM進行高程內插計算對于結果精確在自動影像匹配之前,應進行數字影像匹配的預處理工作。利用數字影像的地形特(1)優(yōu)先考慮地形三維特征信息的選擇性采樣方法地形碎部點的三維信息,應確保數據采集的質量。利用選擇性采樣的地形數據構建出的(2)基于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影像匹配相關的混合采樣方法混合數據是鏈狀數據(即地形斷裂線、結構線、水涯已有地形圖的數字化可利用數字化儀或大幅面高分辨率工程掃描儀完成,采集數據用的地形原圖應是干凈、平整的聚酯薄膜圖或紙質良好的圖紙。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原圖中不清楚的線畫及被符號或注記壓蓋的線畫(特別是等高線)應先補充描繪清楚。圖紙定向過程中對圖紙進行變形改正時,選取的定向控制點應為圖廓點或相距盡量遠的格選擇多個定向控制點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圖紙定向及變形改正的精度,目前有的測繪生產單位通常選擇16個以上的定向控制點來保證作業(yè)的精度。手扶跟蹤數字化(高程需人工鍵入)的優(yōu)點是所獲取的向量形式的數據在計算機中比掃描數字化或稱屏幕數字化是將地圖掃描得到的柵格數據轉換成矢量數據,目前主的絕對定向誤差,這種誤差主要來源于控制點數字化和控制點大地坐標匹配時產生的誤全野外地形數據采集的方法與攝影測量的選擇性采樣法相似,在室內采集數據的步驟和要求基本一致,與攝影測量的選擇性采樣法不同之處是在野外無法直接采集等高線位分布合理的地形離散點等三維信息。利用激光掃描設備進行野外三維地形數據采集擋或不同測站間有數據裂縫的不利情況。當條件許可時,利用GPSRTK進行三維地形數據采集也是可行的方法。但應注意7.2.4原始采樣數據文件以ASCⅡ碼方式存儲是為了便于各種系統均能通用;規(guī)定以或DGN格式的三維圖形文件,圖形文件中地形特征線、A——采樣面積(m2);三維數據在采集時應仔細切準并記錄(按離散點方式逐點采集),采用野外測量方法采集數據時,跑點人員宜一次完成同一條地形特征線上點的測量。這樣可保證離散點的數據7.3數據編輯和預處理7.3.1對數據傳輸方面的規(guī)定是為了保證數據交換的正確性。7.3.2數據編輯對來源不同的原始采樣數據應進行坐標轉換的處理和文件格式統一性的檢查,其目現象,所以挑錯(剔除粗差)是一項必要而仔細的工作。數據點的挑錯可采用程序自動剔程序自動剔除法能夠快速剔除高程值過大或過小的異常點,只需在數據預處理過程中確定本區(qū)域內正常高程值的范圍,正常高程值范圍外的地形點即被數據處理程序自動剔除掉。但對于高程在正常值范圍內的粗差點卻無法自動剔除。人機交互方式剔除粗差是一種簡便可行的方法,這一對于一定面積范圍內整體數據出現的錯誤,則采用圖形編輯方法較為合適。利用圖條文說明對原始采樣數據應進行粗差檢查與剔除。除了可采用計算機自動挑錯或人機交互挑色法判斷區(qū)域色塊是否異常等數據點粗差檢查方法。對于一個特定的研究區(qū)域,在三維透視圖上可疑點是否表現為粗差非常直觀,很容易正確判定。利用分層設色法時,在序自動剔除正常高程范圍外數據點的方法組合來進行粗差的檢測,然后再使用各種方法進行自動或半自動的粗差探測與剔除。這種將不同的粗差探測與剔除的方法組合使用的影響這些地物的正確表示。規(guī)范要求對這些地物作必要的規(guī)格化處理,通??捎闷讲罨?.3.3數據編輯和預處理的工作是將那些分別該說,每一種模型或插值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適應范圍或某種地形適應能力。公路工程應用DTM時可采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模型以適應不同的數據采樣方式或地形特征。本規(guī)范推薦優(yōu)先考慮地形三維特征信息以三角網方式構建的數字地面模型系統、基于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自動影像匹配相關的混合采樣方式構建的數字地面模型系統兩種建模方建立的三角網DTM應先對預生成的三角網進行優(yōu)化處理,其目的是為了確保DTM后續(xù)的高程內插等工程實際應用成果的可靠性。三角網模型適用于利用各種方法獨立采當用混合建模方法時,應首先將利用規(guī)則格網方式采集的地形點按矩形格網模型構網,在地形特征線兩側的局部細節(jié)模型應為三角網模型。這樣進行數據采集與處理的方法不僅結合了矩形格網模型與三角網模型各自的優(yōu)點,而且保證了不會遺漏重要的地形矩形格網與三角網混合模型適用于全數字攝影測量方法采集及從數據庫中提取的三7.5DTM成果應用7.5.1數字地面模型可應用于公路勘察設計的各個階段,但在每一個階段具體應用的在公路工程的施工圖設計階段,其構網的基礎地面數據必須是利用野外方法實測采參與構建DTM網的原始數據是通過全野外測量的方法采集的地面實測數據(排除植被的干擾),同時采集了能夠反映地形起伏參與構建DTM網的原始地面數據是通過三維激光掃描設備在野外以較高的點位密DTM軟件構網時必須是以優(yōu)先考慮地形三維特征線的形式構建三角網,軟件包應具備數據粗差的檢測及剔除功能,以及三角網優(yōu)化剔除DTM網內同一條等高線上點互聯的表7.5.2規(guī)定了縱、橫斷面的取值間距范圍。實際使用中,當地形變化比較平緩時,按第9.2節(jié)、第9.4節(jié)的要求取值。要軟件使用者特別注意:即根據當前數模的邊界范圍重新確定插值的起、終點樁號范圍7.5.3由于受DTM采樣點分布情況及密度的限制,由直接內插計算生成的等高線的三角網DTM(TIN)計算生成等高線時可以直接利用原始數據,避免了DTM內插的精8初測原則性提示,還應根據項目特點,增加相關的資料搜集的內容。資料搜集可自上而下進例尺地形圖上,擬定各種可行的路線方案(包括比較線)。室內方案研究宜在1:10000地數字地面模型是成熟的先進的工程設計技術,本次修訂將其正式寫入規(guī)范。該項技術在我國公路設計中的應用剛剛起步。將此項技術寫入規(guī)范的目的在于鼓勵、倡導有條設計方案的論證及比較是初步設計的重要任務。方案研究時不能遺漏任何有價值的8.2.1現場踏勘是勘測前必不可少的程序,本次修訂對現場踏勘程序予以強調,踏勘及二級以上公路必須進行平面及高程控制測量。四級以下公路的平面測量控制點可以交條文說明的依據。本節(jié)規(guī)定各等級公路在初測階段均應完成地形圖測繪這項工作。8.5.2實地放線的點或路段因為很重要,所以對其測量的數據必須準確,否則就失去8.7.1小橋涵位置可在大比例尺地形圖上擬定,但應到現場進行核對和調查。地形圖8.8.1本條規(guī)定了大、中橋勘測與調查應搜集的基本資料,應搜集的具體資料內容在本條僅規(guī)定了踏勘及調查的一般內容,實際調查時要根據橋位的具體情況增加相關8.8.3橋梁控制測量施工圖設計和施工放樣服務。由于初測至施工可能有較長的時間,加之初測時橋位還未是為隧道位置及洞門的選擇和設計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海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青海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藥物分子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幼兒園繪本演練課
- 尿失禁圍手術期護理
- 中國康意嵌入式消毒柜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氯化銀參比電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標準型恒溫恒濕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渦輪增壓泵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銅芯聚氯乙烯絕緣安裝絞形軟線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至2030年硅橡膠減震器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采購降本方案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語3500單詞
- 智慧物業(yè)綜合管理系統
- 三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句子》專項訓練含答案
- 山東省聊城市文軒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模擬試卷
- 各種說明方法和作用課件
- 物業(yè)公司經營規(guī)劃
- 攪拌站規(guī)劃設計方案
-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guī)范》附有答案
- 醫(yī)共體醫(y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職責(終版改)
- 企業(yè)商業(yè)秘密管理體系構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