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年廣西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測試卷(一)【及參考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代碼填在相應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60小題,每小題0.5分,共30分)1.歷史上第一個明確主張“教育心理學化”的教育家是()A.夸美紐斯B.赫爾巴特C.裴斯泰洛齊D.杜威2.英國教育家沛西·能認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xiàn)形式,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這一觀點屬于()A.神話起源說B.生物起源說C.心理起源說D.勞動起源說3.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這一辦學理念的著名教育家是()A.蔡元培B.陳鶴琴C.陶行知D.胡適4.現(xiàn)代教育不局限于學齡階段,而是貫穿人的一生,滿足不同年齡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這闡明了現(xiàn)代教育的()A.未來性B.科學性C.生產(chǎn)性D.終身性5.“教育能夠干什么”是指()A.教育屬性B.教育目的C.教育功能D.教育效應6.我國西周的“學在官府”以及歐洲的“政教合一”體現(xiàn)了教育的()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人口功能D.科技功能7.教育既是傳遞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體。這體現(xiàn)了()A.教育的文化功能B.教育的雙重文化屬性C.教育的本質屬性D.教育的社會屬性8.教育的心理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孟祿C.沛西·能D.斯金納9.赫爾巴特認為教育學有兩個理論基礎:一是心理學,二是()A.哲學B.倫理學C.人類學D.社會學10.各層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會領域和特定社會層次的需要所決定、也因受教育者所處的學校級別而變化的是()A.教育目的B.課程目標C.培養(yǎng)目標D.教育目標11.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提出,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A.德、智、體B.德、智、體、美C.德、智、體、美、勞D.德、智、體、勞12.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A.教育方針B.教育信念C.教育政策D.教育目的13.()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現(xiàn)代社會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組織形式。A.學校B.企業(yè)C.公司D.政府14.體現(xiàn)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學制是()A.癸卯學制B.壬子癸丑學制C.壬戌學制D.1951年學制15.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是()A.學校教育制度B.學校文化制度C.課程管理制度D.教學管理制度16.當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學制年限劃分采用的是()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貫制D.多種形式并存17.學校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A.造紙術的出現(xiàn)B.文字的出現(xiàn)C.大機器的使用D.人口的增長18.教師的根本任務是()A.教學B.班級管理C.發(fā)展學生智力D.教書育人19.“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職業(yè)角色。A.傳道者B.授業(yè)者C.解惑者D.引導者20.依據(jù)“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階段理論,主要關注“我怎么樣才能行”的教師,處于專業(yè)發(fā)展的()A.“非關注”階段B.“虛擬關注”階段C.“生存關注”階段D.“任務關注”階段21.()是促進個體發(fā)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tài)轉向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決定性因素。A.遺傳素質B.教育C.個體主觀能動性D.環(huán)境22.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極易出現(xiàn)“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現(xiàn)象。這反映的學生性格特點是()A.向師性B.依賴性C.可塑性D.獨特性23.在班級管理中,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被稱為()A.校長B.教師C.班主任D.行政干部24.班集體形成的基礎是()A.明確的共同目標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C.共同的生活準則D.一定的組織結構25.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立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動班級管理活動,實現(xiàn)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屬于()A.平行管理B.常規(guī)管理C.目標管理D.民主管理26.教師在課外活動中處于輔助地位,說明課外活動具有()A.自愿性B.自主性C.靈活性D.實踐性27.下列活動中,不屬于課外體育活動的是()A.夏令營B.春游C.文藝匯演D.冬令營28.()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及時接觸和吸收新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A.課外閱讀活動B.讀書指導活動C.文學藝術活動D.學校教育活動29.課外活動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和創(chuàng)造性。A.理想B.興趣C.個性D.思想30.要想了解家長對小學生參加勞動所持的態(tài)度,最適宜的研究方法是()A.實驗法B.觀察法C.文獻法D.調查法31.將教育觀察法分為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的依據(jù)是()A.觀察的情境條件B.是否借助儀器設備C.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D.是否有一定結構的內容32.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是一個雛形的社會”的教育學派是()A.實驗教育學B.實用主義教育學C.馬克思主義教育學D.文化教育學33.()是教師在實施課程計劃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如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時所期望達到的要求或結果。A.教育總目的B.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C.課程目標D.教學目標34.以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陳述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它指明課程與教學過程結束后學生身上所發(fā)生的行為變化。這種價值取向是()A.普遍性目標B.行為目標C.生成性目標D.表現(xiàn)性目標3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加強學校文化和學科文化建設。這主要有利于落實課程三維目標中的()A.知識與技能目標B.方法與過程目標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D.課堂教學目標36.某數(shù)學老師在教授了圓的概念之后,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家中屬于圓形的物品,根據(jù)布盧姆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學,這在認知目標分類中屬于()A.分析B.理解C.評價D.綜合37.某歷史老師要求學生在每節(jié)課前能夠用自己的話表述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根據(jù)布盧姆等人對教學目標的分類,該歷史老師強調的是認知領域目標中的()A.知道B.領會C.運用D.分析38.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高是高效課堂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三維教學目標指的是()A.顯性目標隱性目標能力培養(yǎng)目標B.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品德目標C.學習目標作業(yè)目標課后測驗目標D.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39.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已知的間接知識,并在教學中間接地認識世界。這就是()A.有領導的認識B.認識的教育性C.認識的交往性D.認識的間接性40.教學過程的“三要素說”認為,組成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有三個,即()A.學生、教學目的、教學過程B.學生、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C.教師、學生、教學內容D.教師、學生、教學評價41.古代教學組織形式主要采用的是()A.班級授課B.個別教學C.分組教學D.混合教學42.學習成績好并不意味著道德修養(yǎng)水平高。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堅持()A.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相結合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C.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相結合D.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43.下列不屬于教師上課前的“三備”內容的是()A.備教案B.備教材C.備學生D.備教法44.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是()A.課程標準B.課程計劃C.教科書D.教學指導書45.由學生自己來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并得出結論的課程,屬于()A.實踐型課程B.研究型課程C.拓展型課程D.知識型課程46.校本課程常以()的形式出現(xiàn)。A.公共課B.選修課C.必修課D.課外活動47.課程資源的核心和主要組成部分是()A.教材B.學生C.課程標準D.學校48.關于課程標準,敘述不正確的是()A.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和把握課程標準B.教師必須全面系統(tǒng)地理解課程標準C.課程標準有一定彈性,老師不必嚴格執(zhí)行D.課程標準可作為教師檢查自己教學質量的依據(jù)49.某校教師在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從事人文社會類的課程教學,這類課程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導課程,能夠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與技能。他所教的這類課程我們叫作()A.綜合課程B.活動課程C.學科課程D.相關課程50.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精神是()A.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動、合作、改革D.提高、發(fā)展、創(chuàng)新51.認為教師角色是課程的開發(fā)者,這是課程實施的()A.忠實取向B.相互適應取向C.主體取向D.創(chuàng)生取向52.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tài),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A.學科課程B.經(jīng)驗課程C.核心課程D.分科課程53.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始于()A.民國時期的北京大學B.清代時期的北洋水師學堂C.清代末期的京師同文館D.明代時期的武夷精舍54.夸美紐斯論述的教學組織形式是()A.個別教學制B.分組教學制C.設計教學法D.班級授課制55.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yǎng)方案做出()A.決策B.評估C.判斷D.分析56.將教學評價分為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是根據(jù)()劃分的。A.評價采用的標準B.評價主體C.評價的作用D.評價的時間57.某教師利用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形式來決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學,這種評價屬于()A.診斷性評價B.描述性評價C.形成性評價D.總結性評價58.發(fā)展性評價的核心是()A.關注學生的成績B.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C.關注和促進學生發(fā)展D.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59.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的評價稱為()A.總結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診斷性評價D.相對性評價60.某生認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上一個學期相比有明顯提高。這種評價屬于()A.絕對性評價B.相對性評價C.個體內差異評價D.診斷性評價二、多項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是正確的,請將其代碼填在相應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少選且選擇正確的,每個選項答案給0.5分。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61.某學者認為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為社會需要的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人,與該學者持相同教育目的觀的是()A.涂爾干B.凱興斯泰納C.福祿培爾D.馬斯洛62.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A.創(chuàng)新精神B.交往能力C.合作精神D.實踐能力63.學校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下列屬于學校物質文化的是()A.校園美化、綠化B.后勤保障設施C.規(guī)章制度D.教學儀器64.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這句話包括()等含義。A.學生具有與成人不同的身心特點B.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C.學生是具有發(fā)展需要的人D.學生是自我發(fā)展的主體65.下列哪些現(xiàn)象屬于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A.盲人一般聽覺靈敏B.聰明的兒童常常學習不努力C.堅強的意志能戰(zhàn)勝肢體殘缺帶來的困難D.失去雙手的人能用口寫字66.班集體的形成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是()A.明確的共同目標B.一定的組織結構C.共同生活的準則D.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67.下列課外活動中,屬于群眾性活動的是()A.演講比賽B.書法興趣小組C.公益活動D.參觀科技館68.以下屬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的是()A.關注每一位學生B.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C.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D.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69.以下屬于課程資源的是()A.教師、學生B.博物館、科技館C.教科書D.網(wǎng)絡資源70.影響課程開發(fā)的主要因素有()A.社會的發(fā)展需要B.人類的科技發(fā)展水平C.學生的認知程度D.學校的領導水平71.以下說法體現(xiàn)了啟發(fā)式教學思想的有()A.人不知而不慍B.問則疑,疑則思C.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D.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72.教學過程的結構,即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包括()A.激發(fā)學習動機B.領會知識C.鞏固知識D.運用知識73.形式教育論者與實質教育論者曾經(jīng)就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有過長期的爭論。有關此兩者的說法正確的是()A.他們爭論的焦點在于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的關系問題B.形式教育論者可能主張學習拉丁文等與現(xiàn)實生活較遠的科目C.實質教育論者認為教學要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東西D.形式教育論者不看重對學生智力的訓練74.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交往和實踐活動。關于教學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有()A.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組成B.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活動C.教學通過系統(tǒng)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掌握,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D.教學具有多種形態(tài),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75.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A.學生學業(yè)評價B.課堂教學評價C.教師評價D.總結性評價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0.5分,共10分)76.教育從產(chǎn)生開始就具有階級性和等級性。()77.教育對個體和社會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作用只能是正向的、促進的。()78.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教育的領導權、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79.全面發(fā)展與獨立個性二者不相互排斥。()80.教育和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是培養(yǎng)和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途徑和方法。()81.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此話反映了教師扮演的傳道者角色。()82.班級管理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83.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是相輔相成的。()84.任何不顧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年齡特征而強求一律,不僅會打擊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且還會降低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效果。()85.教師行動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概括為:問題、計劃、行動和反思。()86.“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設計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以及執(zhí)教者的學識風格,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87.新課程改革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這是實現(xiàn)課程結構的轉變。()88.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8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反映的教學原則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90.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彼越虒W就是一個傳遞知識的過程。()91.說課的本質是教學設計思路及其依據(jù)的口語表達方式或外顯化的教學設計的研究活動。92.教學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也能發(fā)展學生的品德、體力及創(chuàng)造才能等。()93.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個別差異,最終讓每個學生都達到同樣水平。()94.平時考查中的口頭提問是在課中進行的,而檢查書面作業(yè)則是在課外進行的。()95.“勤能補拙”“笨鳥先飛”說的是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補償作用。()四、材料分析題(請分析以下材料,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正確答案,請從備選答案中選出相應的代碼并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少選且選擇正確的,每個選項答案給0.5分。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96.孔子非常重視“知人”,他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如何知人?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予、子羽為孔子的學生)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鬃印爸恕钡姆椒ê芏?,除注意他們的言論和行為以外,他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便對學生的思想面貌進行透徹了解。在孔子看來,知人是其進行教育的首要條件,只有準確的知人,才能給予不同的教育。在上述材料中,孔子了解學生的方法有()A.觀察法B.考察法C.談話法D.材料分析法97.在某九年義務教育學校,趙老師正在給五年級學生上語文課,忽然有一只蜻蜓飛進了教室,安靜的課堂馬上熱鬧起來,同學們用眼睛盯著飛來飛去的蜻蜓,有的同學用書本偷偷地撲趕蜻蜓……蜻蜓飛出窗外,教室恢復平靜后,趙老師靈機一動,便放棄了原來的教學內容,而讓學生根據(jù)剛才的經(jīng)歷寫一篇論文。后來,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議論紛紛,寫得很精彩,趙老師也滿臉笑容。林老師是該校八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他班上有一位學生汪明最近變得越來越不想學習了,無論是單元檢測還是期中檢測都有幾門功課考試不理想。全班物理五人不及格有他,數(shù)學三人不及格也有他,林老師還用紅筆在他的試卷上寫評語:卷面潦草,思維混亂,簡直不是人寫的!其實,汪明同學也曾有過輝煌的成績,小學曾經(jīng)被評為三好學生,在校征文比賽中還獲得過頭獎,小學畢業(yè)成績名列前十。然而,升入初中的幾次考試,他的成績只能排在班上的三十名左右,漸漸的,汪明便喪失自信心,上課愛聽不聽,作業(yè)也馬虎應付……針對上述兩位老師的做法表述正確的是()A.趙老師展現(xiàn)了自己的教育機智,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B.趙老師的教學過程展現(xiàn)了“教師中信”的理念C.趙老師重視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D.林老師批評學生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的體現(xiàn)98.小劉學習比較認真,但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在一次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老師發(fā)現(xiàn)小劉對題目無從入手,情緒很是急躁?!靶ⅲ抑滥隳芙獯疬@道題的?!崩蠋熢谛⒍叺驼Z,“你先好好花上幾分鐘仔細閱讀題目,看能不能把題目分解成幾部分,等一下我再過來看你做得怎么樣?!睅追昼姾?,老師回來問道:“怎么樣?”小劉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題目,但是似乎已經(jīng)摸到了問題的關鍵,并開始嘗試動手解答,他說:“他們想知道單價降低的百分比?!崩蠋熜χf:“很好,你還知道了些什么?”小劉繼續(xù)解釋他對問題的理解,老師不斷地提出相關的問題讓他回到合適的思路上來,最終小劉找到了解題的途徑,老師笑著說:“太棒了,我知道你能行,現(xiàn)在你再重新想想是怎么一步步地解決這個問題的,我一會再來看你最終的解答?!弊詈螅⒆约航獯鸪隽诉@道題。關于該老師的做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教師相信學生,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B.教師不斷給學生壓力,促進學生進步C.教師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掌握了解題策略D.教師直觀展示,學生容易理解題目99.某校校長周一在全校課間操上突然宣布,下個星期學校將以班為單位進行綜合評比。各班排名靠后的學生要在學校公示,全校師生對校長的這個決定都感到很意外。一周之后,八(2)班開始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評選。王曉在本班排名墊底。結果公布后王曉獨自到校外買了一瓶老鼠藥。晚自習結束,他在樓梯間哭了很久,直到同學們都睡了才回到宿舍。第二天上午上完第一節(jié)課,王曉跑回了宿舍。上午放學后,班主任到寢室找王曉,發(fā)現(xiàn)他喝了老鼠藥,急忙把他送到附近的醫(yī)院。該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A.校長是學校管理的責任人,但重大的教育決策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必須依法治校B.學生個體差異性大,因此在學校發(fā)生傷害事故不可避免C.教師應當關愛學生,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動向D.學校應制定周密的學生安全防范措施,及時處理突發(fā)事件100.某男教師剛從大學畢業(yè),在一所中學任教。他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整天關心的是如何上好課,準備教學材料,一味嚴格要求學生。學生不喜歡他、害怕他。漸漸地,這位教師也發(fā)現(xiàn)了異常,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越來越不積極,他與學生的互動也越來越少,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仿佛隔著一堵無形的墻。后來在校長的幫助下,這位男教師認識到自己的疏忽。課間他會走到學生間與他們交朋友,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漸漸地,他能在課堂上與學生良好互動并上好課了。結合本案例,下列關于師生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A.師生關系本身就孕育著一種教育,師生關系性質不同,其教育的性質、功能也就不同B.尊師愛生不僅為師生帶來積極的影響,也使教師和學生從中得到激勵,激發(fā)其向上的精神C.師生關系不僅具有教育、激勵功能,還對教育、教學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起到調控功能D.師生關系除了具有教育性,還具有情感性101.某小學周老師要上一節(jié)公開課,為此,她穿了一條非常漂亮的裙子,裙子上面用雙面膠粘上了很多自己手工制作的紅色小花,非常醒目。上課過程中,周老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清楚,教學效果也比較好。其中有一點讓聽課老師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是:周老師在課堂上只要發(fā)現(xiàn)某個同學發(fā)言積極、活動積極,就取下一朵小紅花貼在孩子的額頭上。課后,有幾個孩子圍著周老師要小紅花。周老師問:“為什么呀?”孩子們說,他們上課的時候也舉手了,但老師沒有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于是,周老師拿出小紅花,貼在了他們幾個的額頭上。還剩下幾朵,也給了其他沒有舉手的同學。在此案例中周老師的哪些做法屬于有效教學行為()A.課前準備充分B.注意形象打扮C.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楚,教學設計有創(chuàng)意D.用小紅花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102.小輝是G市一所中學初二的學生,前幾天因為交友的事情離家出走。小輝成績不錯,與班上幾個成績差的同學是好朋友,經(jīng)常與他們一起打球,參加比賽,還把作業(yè)拿給他們抄。班主任劉老師為此多次批評小輝,讓他少與這幾個同學一起玩,但沒有效果。劉老師將此情況告訴了小輝父母,小輝的父母十分反對他與這幾個同學交往,經(jīng)常與小輝發(fā)生爭執(zhí)。前幾日,父母又為此事跟小輝大吵一架,父母揚言,若小輝再不與這幾個同學斷交,就要他轉學。不料次日起床就在小輝的桌上發(fā)現(xiàn)一封信,信上寫著:“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很愛我,但我有我的自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現(xiàn)在想出去走走,你們不要找我?!迸c孩子一起消失的還有書包、幾百元壓歲錢和幾套衣服。夫妻倆看到信后,趕緊組織親戚朋友分頭尋找,終于在當天下午將孩子找到。針對該案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教師和家長應從多角度看待每個孩子,避免以偏概全B.小輝因興趣相投而交友,教師和家長應引導他們共同學習C.小輝正處于心理斷乳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D.家長對子女有教育的義務,替孩子選擇益友是家長應盡之責103.某初中林老師上課時,學習成績不怎么好的女生王某又姍姍來遲,林老師批評了她幾句,讓其進了教室。約十分鐘后,坐在王某前面的女生突然尖叫起來,原來是王某用力拉了她的頭發(fā)。林老師呵斥王某“耗子屎”。王某不服,與林老師對吵。林老師很生氣,叫王某滾出教室,王某不動,林老師拉著王某進了年級辦公室,說要讓學校給王某處分,然后又回教室上課。張老師進了辦公室,見王某獨自站在辦公室,就關切地拉了張凳子讓其坐下,問:“吃早飯沒有?”見王某沒吭聲,張老師打開抽屜拿出牛奶、餅干讓她吃。等她吃完后,張老師問她怎么回事。王某一下子淚流滿面,張老師掏出紙巾替她擦干。原來王某父母前段時間離婚了,誰都不愿撫養(yǎng)孩子,王某只好暫住奶奶家,奶奶是個麻將迷,對王某的學習、生活關注不夠。王某心里憋悶,對學習沒有了興趣……就有了今天上課違紀的一幕。了解到這些后,張老師向學校領導做了匯報,學校在學習和生活上對王某予以一定的照顧,讓她感覺到溫暖。王某也不再遲到,更沒有違紀了,一段時間后,王某的學習有了很大起色。針對以上案例,說法正確的是()A.教師教育學生,應有愛心、耐心、信心B.對學生的批評和處分,只能作為輔助手段C.教師處理課堂偶發(fā)事件,應冷靜、沉著、慎重D.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除了有認知關系,還存在情感關系104.一個寒冬的清晨,某校初三學生高某因為其他同學說話影響了他休息,一氣之下,提了一桶冷水就往別人的床上潑,寢室里的幾張床鋪被他潑得濕漉漉的。事發(fā)后,班主任馬老師來到寢室,看著那些濕被子,看著高某和其他的學生,她克制住內心的憤怒,沉思了一會,對高某的行為只字未語,一方面叫學生把被潑濕的被子搬到家里烘烤,另一方面,把自己家的被子搬到學生寢室。事后,馬老師找高某談話,通過馬老師的教育,高某承認了錯誤,說:“馬老師,我錯了,你罵我一頓吧,我實在對不住你?!瘪R老師對他微微地笑了,安慰他說:“你認識到自己錯了,知道改正就好。”后來,這個學生像變了個人似的,不但團結同學,而且樂于助人。對馬老師的做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馬老師對高某的教育采用的是自然后果法B.馬老師表現(xiàn)出了高尚的師德和高超的教育藝術C.馬老師善于引導學生自我批評,進行自我教育D.馬老師在現(xiàn)場對高某的行為一言不發(fā)是對高某的縱容105.某教師回到辦公室說:“二年級二班的學生真笨,這堂課講了三遍,他們還是不會,我是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了,他們不會我有什么辦法?!鄙鲜霭咐?,該教師存在的問題有()A.沒有因材施教B.缺乏自我反思C.采用了導學模式D.學生做練習時教師沒有指導2020年廣西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測試卷(一)【及參考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1.C【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齊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2.B【解析】題干所述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觀點。3.A【解析】蔡元培在改革北京大學的教育實踐中貫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4.D【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終身教育的思想。5.C【解析】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教育媒介對受教育者的個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作用。即用來描述“教育能夠干什么”。6.B【解析】題干中的“學在官府”及“政教一體”都反映了教育與政治的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教育的政治功能。7.B【解析】教育具有雙重文化屬性。從廣義上說,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化,因為教育既是文化的構成體,又是文化傳遞、深化與提升的手段。8.B【解析】美國教育學家孟祿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說。9.B【解析】傳統(tǒng)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他提出教育理論體系的兩個理論基礎是倫理學和心理學。10.C【解析】題干所述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目標的內涵。11.B【解析】2001年6月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明確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2.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依據(jù)和評判標準、出發(fā)點和歸宿,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13.A【解析】學校是一種古老的、廣泛存在的社會組織。它始于人類知識及其傳播的專門化要求,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現(xiàn)代社會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組織形式。14.A【解析】“癸卯學制”明文規(guī)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明顯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15.A【解析】略。16.D【解析】為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我國規(guī)定了“九年一貫、六三分段”的基本學制。但值得指出的是,“九年一貫、六三分段”是基本學制而不是唯一學制,現(xiàn)在不是,將來也不是。故選D項。17.B【解析】學校產(chǎn)生的條件有:(1)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生產(chǎn)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chǎn)生提供了物質基礎;(2)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分離,為學校的產(chǎn)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3)文字的創(chuàng)造與知識的積累,為學校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與充分的教育內容;(4)國家機器的產(chǎn)生需要專門的機構培養(yǎng)官吏和知識分子來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18.D【解析】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其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19.A【解析】略。20.D【解析】處于“任務關注”階段的教師,隨著基本“生存”知識、技能的掌握,自信心日益增強,由關注自我的生存轉到更多地關注教學,由關注“我能行嗎”轉到關注“我怎樣才能行”上來。21.C【解析】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促進個體發(fā)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tài)轉向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決定性因素。22.C【解析】學生具有可塑性。學生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也是他們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時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而且尚未定型,極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具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特點。23.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班主任的概念。24.A【解析】目標是集體發(fā)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班集體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使班級成員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保持統(tǒng)一,才能推動班集體的發(fā)展。明確的共同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25.C【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目標管理的內涵。26.B【解析】略。27.C【解析】文藝匯演屬于文學藝術活動。28.A【解析】課外閱讀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范圍之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進行的一種自覺的讀書活動。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及時接觸和吸收新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29.C【解析】略。30.D【解析】調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及測驗等方式,收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xiàn)狀做出科學分析,并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31.A【解析】根據(jù)觀察的情境條件,可將觀察法分為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32.B【解析】題干所述內容為實用主義教育學派的觀點。33.D【解析】題干的表述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內涵。34.B【解析】題干所述為課程與教學的行為目標取向的內涵。35.C【解析】略。36.B【解析】理解(領會)指把握知識材料意義的能力。題干所述的學生可以根據(jù)圓的概念辨別出家中屬于圓形的物品,這屬于認知目標中的理解。37.B【解析】領會,是指在知識記憶的基礎上對知識的掌握,能抓住事物的實質,把握材料的主題和意義。例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課文的中心思想,或者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陳述一個數(shù)學原理的大概意思。38.D【解析】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39.D【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認識的間接性的含義。40.C【解析】略。41.B【解析】古代教學一般采用個別教學。42.D【解析】根據(jù)題干中的“學習成績”和“道德修養(yǎng)水平”這兩個關鍵詞,我們可以看出題干主要強調的是知識傳授與思想道德水平之間的關系,即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43.A【解析】教師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也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44.C【解析】教科書作為教學載體,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45.B【解析】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態(tài)度和能力。課程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完全由學生自己來做,體現(xiàn)了研究型課程的內涵。46.B【解析】校本課程由學校自行決定,目的是滿足學生和社區(qū)的發(fā)展需要,強調多樣性與差異性,學生有選修的權利。一般比較側重學生興趣類、學校特色類和鄉(xiāng)土類課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是教師,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xiàn)。47.A【解析】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和主要組成部分。48.C【解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是國家對國民在某方面或某領域的基本素質要求,對教材、教學和評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和把握。49.C【解析】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jù)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根據(jù)題干中教師的介紹,可知他所教的是學科課程。50.A【解析】高度概括地說,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51.D【解析】課程實施的創(chuàng)生取向認為課程實施的過程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由師生共同創(chuàng)生新的教育經(jīng)驗的過程,原來設計好的課程只是這個“經(jīng)驗”創(chuàng)生過程中可供選擇的材料之一。52.B【解析】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經(jīng)驗性課程,不存在內在的知識邏輯和知識體系,按主題的形式來展開設計。53.C【解析】在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設于北京的京師同文館。54.D【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的《大教學論》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做了闡述,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礎。55.A【解析】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通過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即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yǎng)方案做出決策。56.A【解析】根據(jù)評價采用的標準,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57.C【解析】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它包括在一節(jié)課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口頭提問和書面測驗。題干所述內容即體現(xiàn)了形成性評價的內涵。58.C【解析】略。59.A【解析】總結性評價也稱為終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60.C【解析】題干中的學生將自己現(xiàn)在的作文水平與之前的作文水平進行比較,也即對自己的現(xiàn)在和過去進行比較,這屬于個體內差異評價。二、多項選擇題61.AB【解析】題干所述為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的觀點,A、B項為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C、D項為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62.AD【解析】略。63.ABD【解析】C項屬于學校制度文化。64.ABC【解析】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包括四層含義:(1)學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發(fā)展特點;(2)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巨大潛在可能性;(3)學生有發(fā)展的需要;(4)學生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65.ACD【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fā)展得到部分補償。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tài)對整個機能起到調節(jié)作用,能幫助人戰(zhàn)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fā)展。A、C、D三項均體現(xiàn)了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特征。66.ABCD【解析】班集體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基本特征:(1)明確的共同目標;(2)一定的組織結構;(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準則;(4)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67.ACD【解析】群眾性活動是一種面向多數(shù)或全體學生的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活動的方式有:集會活動,競賽活動,參觀、訪問、游覽和調查,文體活動,墻報和黑板報,社會公益勞動和主題系列活動等。書法興趣小組屬于小組活動。68.ABC【解析】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它意味著:(1)關注每一位學生;(2)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69.ABCD【解析】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qū)中所有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的各種資源。70.ABC【解析】課程要反映一定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要求,受一定社會生產(chǎn)力和科學文化發(fā)展水平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的制約。因此,兒童、社會、學科特征便構成了影響課程開發(fā)的三大因素。71.BCD【解析】“人不知而不慍”的意思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句話體現(xiàn)的是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72.ABCD【解析】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包括:激發(fā)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檢查知識。73.ABC【解析】形式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通過開設希臘文、拉丁文、邏輯、文法和數(shù)學等學科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至于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傳授給學生有用的知識,至于學生的智力則無需進行特別的培養(yǎng)和訓練。故D項錯誤。74.ABCD【解析】略。75.ABC【解析】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也可以劃分為學生學業(yè)評價、課堂教學評價和教師評價。三、判斷題76.×【解析】原始社會的教育具有自發(fā)性、全民性、廣泛性、無等級性和無階級性,是原始狀態(tài)下的教育機會均等,只因年齡、性別和勞動分工不同而有差別。77.×【解析】教育對個體和社會的發(fā)展既會產(chǎn)生正向的促進作用,也會產(chǎn)生負向的消極影響。78.×【解析】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權、教育目的,教育內容的取舍、教育體制,而且制約著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79.√【解析】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并不是對立的、矛盾的。人的發(fā)展應是全面、和諧、具有鮮明個性的。80.√【解析】馬克思說:“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chǎn)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币簿褪钦f,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根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與市政工程第三方質量安全巡查的意義與作用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配件五金采購合同范本6篇
- 2025版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及演練驗收合同3篇
- 石油工程師的工作總結
- 工業(yè)企業(yè)保安崗位職責
- 二零二五版衛(wèi)浴建材市場推廣與銷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學生走讀課外實踐活動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版水電站電力系統(tǒng)智能控制權轉讓協(xié)議3篇
- 2025版消防設備安裝及驗收服務協(xié)議2篇
- 2025版專業(yè)園藝中心花卉種植與訂購合作協(xié)議3篇
- 高考寫作指導常見議論文論證方法知識梳理與舉例解析課件27張
- 寶鋼BQB 481-2023全工藝冷軋中頻無取向電工鋼帶文件
- 車輛定損情況確認書范本
- 玻璃反應釜安全操作及保養(yǎng)規(guī)程
- 高中英語新課標詞匯表(附詞組)
- 證券公司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中金公司
- 2022年高考湖南卷生物試題(含答案解析)
- GB/T 20909-2007鋼門窗
- GB/T 17854-1999埋弧焊用不銹鋼焊絲和焊劑
- GB/T 15593-2020輸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員工崗位能力評價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