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史記匈奴》中胡的辨析_第1頁
《史記史記匈奴》中胡的辨析_第2頁
《史記史記匈奴》中胡的辨析_第3頁
《史記史記匈奴》中胡的辨析_第4頁
《史記史記匈奴》中胡的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史記史記匈奴》中胡的辨析

王國維的《鬼方昆義玉虎》說,匈奴名字的變化是“自勇士王朝以來,它也被稱為匈奴”。1.吳榮曾說,“胡”的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它是“北方各游牧家庭的總稱”,在西漢時期被稱為“匈奴”。2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漢代史家如司馬遷,又以“匈奴”作為北方各游牧族的泛稱。3《史記》中“胡”與“匈奴”兩種稱謂頻繁互換,出現(xiàn)了嚴重的混淆。這一類現(xiàn)象提示我們:對于太史公筆下“胡”與“匈奴”的異同,以及兩種稱謂戰(zhàn)國秦漢之際變化的背景,仍有進一步探究的必要。一、“匈奴即義渠”:趙孝成王十年制《史記》有關戰(zhàn)國時“匈奴”故實的記載,分見卷5《秦本紀》、卷81《廉頗藺相如列傳》、卷86《刺客列傳》及卷110《匈奴列傳》,共計四條,其中《廉頗藺相如列傳》、《刺客列傳》的兩條,又見于《戰(zhàn)國策》卷31《燕三》及《太平御覽》卷294《兵部二十五·示弱》所引《戰(zhàn)國策》。為了界定“匈奴”稱謂出現(xiàn)的時間及其含義,筆者擬對這批材料重新加以排比分析。1.《史記·秦本紀》載惠文王更元七年(前318),“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zhàn)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后世史家對于文中“匈奴”的真實性,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吳承志說:“此‘匈奴’當從一本作‘獫狁’。此乃《左氏春秋》所謂‘允姓之戎,居于瓜州’者,非《史記·匈奴傳》居于北蠻之匈奴也?!?蒙文通則說:“《本紀》言,‘七年,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于戰(zhàn)國記匈奴為最先。《本紀》言匈奴,即《秦策》言義渠事,參互稽之,匈奴即義渠也。”5蒙氏所謂“《秦策》言義渠事”,指《戰(zhàn)國策》卷4《秦二》“義渠君之魏”條。但該條稱義渠君“大敗秦人于李帛之下”,與《史記·秦本紀》五國為秦所敗的敘述不合。《戰(zhàn)國策》該條又云:秦王“以文繡千匹、好女百人遺義渠君”。鮑彪釋曰:“是時諸侯連匈奴,秦恐義渠因而有變,故賂以和之。義渠之襲必次于五國之后,恐非與諸國遇時也?!?據(jù)此,則“匈奴即義渠”之說,似乎不能成立。但“諸侯連匈奴”一事,同樣也難以落實。最直接的反證就是:與秦惠文王約略同時的趙武靈王,在其十九年(前307)與樓緩的對話中,歷數(shù)趙國北邊各游牧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竟然完全不提匈奴。因而,距此十一年前,惠文王更元七年,韓、魏、趙、楚、燕五國“帥匈奴共攻秦”一事,也就顯得非??梢闪?。此處的“匈奴”稱謂,可能是司馬遷的臆斷。2.《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踉S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shù)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余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邊城?!薄短接[·兵部》所引《戰(zhàn)國策》文略同。7《廉頗藺相如列傳》緊接此條述李牧拜將、攻燕事,可以確定是在趙悼襄王二年(前243年)。由此上溯“十余歲”,到趙孝成王十年(前256)前后。李牧在“趙之北邊”與匈奴周旋,應該就在趙孝成王執(zhí)政的前期。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上引李牧事跡,也見于《漢書》卷50《張馮汲鄭傳》,其文略同,有的學者以為是文帝時人的附會。8但《說苑》卷1《君道》又載:“燕昭王問于郭隗曰:寡人地狹民寡,齊人取薊八城,匈奴趨馳樓煩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廟,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9劉向這段文字,亦當取自記錄戰(zhàn)國策詞的檔案,而司馬遷、劉向分別在三種不同著作中,發(fā)生同樣的筆誤——記下并不存在的“匈奴”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這樣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墩f苑》此條,恰好可以同《太平御覽·兵部》所引《戰(zhàn)國策》佚文,乃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見“匈奴”的稱謂互為參證。文中所記“齊人取薊八城”,指燕昭王十六年(前296)齊、燕權之戰(zhàn),詳見《戰(zhàn)國策·燕一》“權之難燕再戰(zhàn)不勝”、“蘇秦死”各條。燕昭王問郭隗事,則可以肯定是在權之戰(zhàn)后不久。燕昭王所謂“匈奴趨馳樓煩之下”云云,大致也是燕昭王十六年前后的情形。3.《史記·刺客列傳》載:“秦將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鞫武諫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愿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媾于單于,其后乃可圖也。’太子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于此也。夫樊將軍困窮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以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時也。愿太傅更慮之?!薄稇?zhàn)國策·燕三》“燕太子丹質于秦”條文略同?!扒貙⒎镀凇?一說即桓齮。10此人于何時“亡秦之燕”,諸史所言不詳。秦王政二十年(前227),荊軻為燕太子丹所遣,持樊於期首級往刺秦王,見《戰(zhàn)國策·燕策》、《史記》卷83《魯仲連鄒陽列傳》及卷86《刺客列傳》。上引鞫武諫燕太子丹事,估計就在此前不久。11這里要特別指出:據(jù)何晉《〈戰(zhàn)國策〉研究》一書考證,《史記》與《戰(zhàn)國策》內容大致相同的部分,是司馬遷、劉向在各自成書過程中資料的重合,他們同樣采用了漢代留存的戰(zhàn)國策詞。據(jù)此可以推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與《太平御覽·兵部》所引《戰(zhàn)國策》、《史記·刺客列傳》與《戰(zhàn)國策·燕三》,這四條有關戰(zhàn)國時“匈奴”的記載,統(tǒng)統(tǒng)錄自戰(zhàn)國檔案的原文。而中原各國確認“匈奴”的存在,應該也不晚于趙孝成王執(zhí)政的前期。4.《史記·匈奴列傳》載:“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而趙武靈王亦……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云中、鴈門、代郡。……燕亦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當是之時,冠帶戰(zhàn)國七,而三國邊于匈奴?!薄稘h書》卷94上《匈奴傳上》同。按戰(zhàn)國時秦、趙、燕三國“邊于”樓煩、林胡、東胡諸“胡”,而并非匈奴一“胡”,下引《史記》卷43《趙世家》所言甚明,12司馬遷“三國邊于匈奴”云云,用“匈奴”的稱謂概括北方眾多游牧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乃是一種大而化之的表述。戰(zhàn)國時“匈奴”的稱謂,又見于《逸周書》卷7《王會解》“伊尹朝獻”:“正北空同、大夏、莎車、姑他、旦略、豹胡、代翟、匈奴、樓煩、月氏、孅犁、其龍、東胡。請令以橐駝、白玉、野馬、騊駼、駃騠、良弓為獻。”該篇一般認為是戰(zhàn)國時期的作品,余太山據(jù)以推斷:篇中所列“空同”等十三種,是“戰(zhàn)國時北方游牧部族的總名單”。13此例又可以為《史記》、《戰(zhàn)國策》有關匈奴的記載,提供一項重要的證據(jù):戰(zhàn)國時“匈奴”已在北方塞外崛起,與樓煩、月氏、東胡諸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共存,并為中原各國所認知,見于當時史家的記錄。問題在于,《史記》、《戰(zhàn)國策》有關戰(zhàn)國時北方各游牧部落活動的文字,幾乎附拾皆是,但其中涉及“匈奴”的內容卻僅有四條,即使加上《逸周書》的一條也不過五條,其原因何在呢?戰(zhàn)國時代長達兩個半世紀左右,而大量證據(jù)顯示,匈奴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的活動,并非貫穿于整個戰(zhàn)國時代。如果《史記》關于“匈奴”最早的一則記載,即秦惠文王更元七年五國“帥匈奴”攻秦之事不實,那么匈奴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的形成,乃至其出現(xiàn)在中原各國的文獻之中,究竟又是在什么年代?就值得進一步考慮了?!妒酚洝ぺw世家》趙武靈王十九年正月,召樓緩謀改胡服事曰:“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強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薄妒酚洝ぺw世家》另載趙武靈王曰:“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無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而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故寡人無舟楫之用,夾水居之民,將何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智所明也?!薄稇?zhàn)國策》卷19《趙二》“武靈王平晝間居”條文略同。《史記·趙世家》此條系于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即趙武靈王二十四年?!皡⒑被颉叭钡暮x,史家說法各異?!端麟[》云:“林胡,樓煩,東胡,是三胡也。”鮑彪《戰(zhàn)國策校注》則謂“參錯居其邊地。《正》曰:‘參’,《史》作‘三’,因音而訛也。據(jù)上文,則‘參’當作‘東’,字訛”。又《戰(zhàn)國策》卷29《燕一》“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條載蘇秦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毖辔暮钤谖欢四?即從前361年至前333年。鮑彪《校注》以為蘇秦說燕文侯事,在燕文公(文侯)二十八年(即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戰(zhàn)國策》此篇的真?zhèn)?目前難于定讞,但蘇秦對燕“北有林胡、樓煩”的一段描述,與《史記·趙世家》趙“西有林胡、樓煩”之言,可以相互印證,似乎還不能輕易否定。趙武靈王、蘇秦分析趙、燕兩國北方形勢,列舉相鄰各游牧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估計是不會有重要遺漏的。然而,他們提到林胡、樓煩、東胡,14卻完全不提“匈奴”,令人困惑。筆者懷疑:直到趙武靈王時,即公元前4世紀末葉,中原各國尚未使用“匈奴”的稱謂,尚未確認趙、燕兩國北方境外,存在一個獨立的“匈奴”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15另外要說明一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李牧所破匈奴,達“十余萬騎”之多,一個如此龐大的部落聯(lián)盟,其形成是不會一蹴而就的。筆者推測匈奴部落聯(lián)盟的出現(xiàn),就是在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到趙孝成王十年的近四十年間;就是在趙國乃至秦國北部的邊境地區(qū)。秦、趙兩國長城一線,戰(zhàn)國晚期匈奴遺物的大量出土,也可以支持筆者的意見。16中原地區(qū)使用“胡”的稱謂,遠比“匈奴”稱謂為早。吳榮曾提出:“胡”的稱謂出現(xiàn)于文獻之中,大約在春秋末年或戰(zhàn)國初年。17《史記·匈奴列傳》記晉文公時事云:“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鳖櫻孜洹度罩洝肪?2“胡”條云:“《史記·匈奴傳》曰:晉北有林胡、樓煩,燕北有東胡、山戎。蓋必時人因此名戎為胡,是以二國之人而概北方之種,一時之號而蒙千載之呼也。蓋北狄之名胡自此始?!?8另據(jù)《韓非子·說難第十二》:“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涔局?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贝死f明春秋前期“胡”的稱謂,已用來指代北方游牧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文中與鄭武公聯(lián)姻的“胡君”之“胡”,被鄭人襲取后的命運,并不清楚,但此“胡”指某一部落聯(lián)盟,即鄭武公所謂“兄弟之國”,則是顯而易見的。“胡”的稱謂被普遍使用,可信是在“戰(zhàn)國以降”。上引《史記·匈奴列傳》謂秦、燕等國沿北邊設郡、筑城,目的在于“拒胡”。有些史家試圖利用這段文字,證明戰(zhàn)國之“胡”為“匈奴”的專稱,前引黃文弼所說即其顯例。但此說其實是有問題的。這里可以舉出關鍵的反證:戰(zhàn)國時期稱“胡”的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并不限于“匈奴”一種?!妒酚洝ば倥袀鳌吩?“趙襄子踰句注而破并、代以臨胡貉?!蔽闹小昂选敝昂选?《索隱》說“即濊也”?!昂选敝昂?司馬貞則未作解說。戰(zhàn)國初年活動在趙國北境的游牧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有些依舊被稱作“胡”,不言而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所謂“胡服”之“胡”,指北方游牧部落無疑。但此“胡”究竟是某一部落的專名,還是北方各游牧部落的泛稱,卻有待澄清?!稇?zhàn)國策·趙二》“武靈王平晝間居”條載趙武靈王曰:“今吾欲繼襄主之業(yè),啟于胡、翟之鄉(xiāng),而卒世不見也。……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薄肮讶朔且珊?吾恐天下笑之?!烙许樜艺?則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庇衷?“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卑础跋逋跫嫒秩〈?以攘諸胡”,指趙襄子“踰句注而破并、代以臨胡貉”事。趙武靈王徑言“諸胡”,顯示以“胡”為名的部落不止一個。此例可以證明:司馬貞未作解釋的“胡貉”之“胡”,不是專指一“胡”而是泛指“諸胡”。由此可以設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胡”,也不是專指一“胡”而是泛指“諸胡”。有的學者推測:趙人的“胡服”是“從林胡、樓煩那里學來的”,19雖然缺乏直接證據(jù),但思路還是合理的?!妒酚洝ば倥袀鳌酚谮w武靈王“胡服騎射”一事下又說:“其后燕有賢將秦開,為質于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余里?!鼻亻_“為質于胡”的“胡”,與“歸而襲破走”的“東胡”,應該是同一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20“胡”與“東胡”互稱,表明“東胡”也是“胡”的一種。關于“東胡”稱號的確定,《史記·匈奴列傳》“東胡”條《索隱》引服虔曰:“東胡,烏丸之先,后為鮮卑。在匈奴東,故曰東胡?!薄妒酚洝肪?02《馮唐列傳》“東胡”條《索隱》引崔浩云:“東胡,烏丸之先也,國在匈奴東,故曰東胡也?!碑斒浅幸u服說。21“匈奴”既然可以作為“東胡”定位乃至取名的參照,自然可以被稱為“胡”。有的學者推測“胡”與“匈奴”本為一辭,馮家說“大抵‘胡’系‘匈奴’之急讀”;(22)白鳥庫吉又認為“胡”系“匈奴”首音之省略;(23)曹永年則說“胡為匈奴之異寫”。(24)然而,這些說法都是值得推敲的?!傲趾薄ⅰ皷|胡”皆以“胡”為名,“樓煩”在應劭《風俗通義》中,又稱為“樓煩胡”。(25)《戰(zhàn)國策》、《史記》所言“三胡”、“參胡”,不論其是否為“東胡”之訛,林胡、東胡、樓煩統(tǒng)統(tǒng)屬于“胡”的范圍,大概是沒有問題的。另據(jù)上引《戰(zhàn)國策·趙二》趙武靈王稱“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論衡》卷64《紀妖篇》則謂“武靈王遂取中山,并胡地”。說明在趙武靈王的時代,“中山”也是被視為“胡”的??傊?戰(zhàn)國時常見的“胡”的稱謂,泛指或分指北方各游牧部落,而不是“匈奴”的專名。實際上,《太平御覽》所引《戰(zhàn)國策》“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大破之,煞匈奴十余萬騎,單于奔走”數(shù)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即作“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余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稘h書·張馮汲鄭傳》馮唐又說:“臣大父言李牧之為趙將居邊……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贝颂帯靶倥迸c“襜襤”、“東胡”、“林胡”并舉,表明他們在戰(zhàn)國末年分屬不同的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換言之,當時的“匈奴”,只是“諸胡”之一;“匈奴”的稱謂,并沒有將襜襤、東胡、林胡乃至“諸胡”囊括其中。二、從“胡”到“匈奴”在漢初人們的意識中,“胡”與“匈奴”的概念,出現(xiàn)了嚴重混淆,《史記》、《漢書》中其例甚多,如《史記·匈奴列傳》說秦、趙、燕各筑長城“以拒胡”,又說“三國邊于匈奴”,已見前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另據(jù)《史記》、《漢書》所載,漢初賈誼、主父偃、汲黯、王恢等人,屢將“匈奴”與“胡”互稱;22《史記》卷10《孝文本紀》、卷30《平準書》、卷93《韓信盧綰列傳》、卷110《匈奴列傳》及卷123《大宛列傳》,同樣將“胡”與“匈奴”互稱,可知漢初之人,包括史家司馬遷,都在用“胡”的稱謂專指“匈奴”。這也許是當時一種流行的觀念。然而,黃文弼說“凡《史記》、《漢書》所稱之胡人,皆指匈奴而言”,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上面所有的記載,都是漢代以后的情形。23前引《戰(zhàn)國策·趙二》及《史記·趙世家》所載趙武靈王語,已證明春秋戰(zhàn)國之“胡”,不是特指“匈奴”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而是北方各游牧部落的泛稱?!昂庇煞褐浮爸T胡”,變?yōu)樘刂浮靶倥?其實是西漢以后的變化。24如前所述,戰(zhàn)國時代的北亞草原,活躍著許多同屬于“胡”的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當時常見的“胡”的稱謂有兩種含義,一是統(tǒng)稱秦、趙、燕各國北邊“諸胡”,二是分指其中的林胡、東胡、樓煩、中山或匈奴。秦漢之際,匈奴冒頓單于憑借武力征服了周邊“諸胡”,建立起強大的游牧國家。漢代史籍中“胡”與“匈奴”的混淆,乃至“胡”的稱謂固定地成為“匈奴”的專名,正是反映了北亞草原這種新的政治形勢。《漢書》卷94上《匈奴傳上》載:楚漢相爭時,“東胡強而月氏盛?!邦D既立……遂東襲擊東胡?!笃茰鐤|胡王,虜其民眾畜產。既歸,西擊走月氏,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北亞草原各游牧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在冒頓的軍事打擊之下,相繼被納入匈奴的政治版圖?!妒酚洝ば倥袀鳌氛f匈奴“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于之庭直代、云中”。又說匈奴“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這個龐大游牧帝國的疆域,幾乎覆蓋了整個北亞草原。在匈奴的統(tǒng)一進程中,匈奴與東胡及樓煩、白羊河南王的關系,尤其值得注意。《史記》卷19《惠景間侯者年表》“亞谷侯”條載:“以匈奴東胡王降,故燕王盧綰子侯,千五百戶。”同書《韓信盧綰列傳》載:“(漢十二年)四月,高祖崩,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居歲余,死胡中?!⒕爸辛?盧綰孫他之,以東胡王降,封為亞谷侯?!薄都狻芬绱驹?“為東胡王來降也?!稘h紀》東胡,烏丸也?!薄稘h書》卷34《韓彭英盧吳傳》文略同。燕王盧綰在漢高帝死后轉降匈奴,匈奴即以為“東胡盧王”。“盧”取盧綰之姓,“東胡王”則是燕國北方境外舊族王號。盧綰入匈奴,定居之處大約就是東胡故地。所領之眾的成分則較為復雜:綰“將其眾亡入匈奴”,綰所將之“眾”當然是燕人;該地區(qū)原有居民的族屬,諸史并未交待。筆者推測:秦漢之際冒頓征服東胡,將其納入匈奴的部落聯(lián)盟后,東胡人大多滯留原地,該部落內部的固有結構也未被打破。因而“東胡王”的稱號,才得以長期保留。至于盧綰獲授“東胡王”稱號,不僅是由于其轄區(qū)為東胡故地,而且由于其部眾中包含了東胡遺民的緣故。黃文弼又說:“東胡在冒頓以后與匈奴實已聯(lián)合為一,東胡亦冒‘匈奴’之稱,故《史記·匈奴傳》稱秦、趙、燕三國邊于匈奴,實則邊于匈奴者為秦、趙,而燕則邊于東胡。”25東胡與匈奴“聯(lián)合為一”,實際上是被冒頓單于的武力所征服,淪為匈奴部落聯(lián)盟的依附成員。不過,黃文弼提示東胡從此“亦冒‘匈奴’之稱”,是非常正確的。也就是說,“冒頓以后”的東胡已變?yōu)樾倥臇|胡部,盡管“東胡王”乃至“東胡”的稱號,并沒有立刻消失,但東胡的匈奴化進程,卻是無可避免地開始了。26另據(jù)《史記·匈奴列傳》:“漢兵與項羽相距”之際,匈奴冒頓單于“西擊走月氏,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侵燕代)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那、膚施,遂侵燕、代?!蓖瑫?9《劉敬叔孫通列傳》:“劉敬從匈奴來,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樓煩王,去長安近者七百里,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薄妒酚洝ば倥袀鳌酚州d:元朔二年(前127年),“衛(wèi)青出云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于河南?!蓖瑫?11《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作“令車騎將軍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闕。遂略河南地,至于隴西,捕首虜數(shù)千,畜數(shù)十萬,走白羊、樓煩王。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卑础扒厮姑商袼鶌Z匈奴地者”,指匈奴故“河南地”,冒頓“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樓煩、白羊河南王故地正在此處。樓煩、白羊兩河南王,楚漢相爭時即已為匈奴所吞并,但直到漢武帝元朔年間衛(wèi)青出兵匈奴之際,他們仍然占據(jù)著“河南地”。太史公所謂“胡之樓煩、白羊王”,正是匈奴之樓煩、白羊王。宋新潮說:“實際上所謂‘河南地’,就是在白羊、樓煩王歸降匈奴后,這里也一直屬于白羊、樓煩王的領地?!?7是可以信從的。筆者也認為:匈奴冒頓單于“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之后,不僅允許樓煩、白羊河南王留駐其故地,而且允許他們繼續(xù)統(tǒng)領舊部??梢赃M一步推測:匈奴對北方各游牧族的征服,一般只是將其納入匈奴的部落聯(lián)盟,而未打破其部落的內部結構。樓煩、白羊王之稱號及其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秦漢時代得以長期存續(xù)的事實,就是一個重要的旁證。匈奴在東漢中期被漢朝攻滅之后,滯留于北亞草原上的匈奴殘部數(shù)十萬人,轉而依附鮮卑,套用黃文弼的說法,這批匈奴從此“亦冒‘鮮卑’之稱”。據(jù)前引《史記·匈奴列傳》“東胡”條《索隱》引服虔說,鮮卑本為東胡之種,也就是說,匈奴從此又被納入東胡的部落聯(lián)盟。據(jù)此,可以獲得一種認識:秦漢四百余年間,匈奴與東胡的關系,發(fā)生了兩次重大變化。第一次是在秦漢之際;第二次是在東漢后期。秦漢之際匈奴與東胡的第一次結合,前提是匈奴對東胡的武力征服,是北亞草原以冒頓單于為核心的政治統(tǒng)一,這一次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重組的結果,是東胡變成了匈奴的一部分,是東胡的匈奴化;東漢后期匈奴與東胡的第二次結合,前提則是鮮卑的崛起,是鮮卑拓跋部對北亞草原東部的政治統(tǒng)一,因而這一次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重組的結果,又是匈奴變成鮮卑或東胡的一部分,是匈奴的鮮卑化或東胡化。事實上,在文化差異或大或小的部落、部落聯(lián)盟之間,軍事征服及政治統(tǒng)一乃是雙方得以重組的起點,文化的差異可能從此而縮小,甚至逐漸達到相互認同。在中國古史之中,此類例證舉不勝舉。筆者所解析的匈奴與諸“胡”的關系,只是其中一個典型個案而已。總之,從冒頓單于時起,以往只是北方“諸胡”之一的“匈奴”部落,躍居北亞草原的統(tǒng)治地位,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