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通感論_第1頁
李賀詩通感論_第2頁
李賀詩通感論_第3頁
李賀詩通感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賀詩通感論

感知是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造(評論)中不同感覺(官方能力和精神)之間的溝通。它是視覺、聽覺、感覺、感知和其他感覺的連接點。在通感作用下,色彩可以呈現(xiàn)冷暖的變化,聲音可以表現(xiàn)為物體的質感和動感,原有的界限在心靈中被突破,它是形象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读凶印S帝篇》就有:“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敝f。唐代學者孔穎達也說過:“聲音感動于人,令人心想形狀如此。”這些都是通感的表現(xiàn)。在我國歷代詩人的作品中,通感的運用十分普遍,其中較為突出的一位就是李賀。一、情感的表達—借助色彩、光影的強烈對比完成情感與視覺的通連如果把情感視為各種感覺的凝聚物,那么當這個凝聚物融化時,便通過感覺渠道流淌出來,色彩就具有這樣的功能。色彩對視覺的刺激是十分強烈的,如能將某種情感或心靈的感受借助色彩傳達出來,那么就不僅是視覺上的生理刺激,同時也將心靈的感受,即情感視覺化、形象化了。色彩可以情感化,情感也可以色彩化。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情感——心的感覺,往往可以從不同的色彩中找到寄托。用色彩抒情,用色彩狀物,使情感直覺化,是賀詩的一大特點。在他的二百余首詩中,用以表現(xiàn)色彩的字竟有五百余處。他不但擅長在詩歌中潑灑、點染色塊,而且還要努力讓那些靜態(tài)的視覺意象里的顏色活起來、動起來、人格化、情感化,于是色彩與情感相通。色彩在他的詩中已不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的刺激,而是一種情感的刺激。為此,有人認為李賀以豐富的色彩形象,竭力表現(xiàn)強烈而獨特的自我感受。這種強烈的色彩在李賀詩歌形象上的表現(xiàn)是“通感”和“意象復合”。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中,我們看到了情感化、人格化的色彩?!霸啤鄙弦粋€凝重無比的“黑”字,一方面營造出了緊張的令人窒息的嚴峻氣氛,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心理的巨大的壓抑感,并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義。之后又有“甲光向日金鱗開”的眩目之光,在色彩和形象上與前句形成了強烈明暗反差,表現(xiàn)了將士的同仇敵愾和必勝的信心,并預示了戰(zhàn)事的結局。再如“白日下昆侖,發(fā)光如舒絲”,將落日的微微白光,抖落成一縷縷細長的絲線;“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冬日淡紅色的陽光,象清冷的水一樣飄灑而下,桂枝下的薄霜卻沒有融化。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詩人的頭腦里,自然界所引發(fā)的,具有官能性的意念、情感在綜合地發(fā)揮著作用。在這里,顏色不僅是視覺的,同時又是情感的、靈化的,是心之靈動;它不是語法意義的存在,而是情感的象征意義的存在;它調動著詩人所有的感覺,包括心的感覺;它是活的、流淌的、可視的情感。在他的詩里,色彩已不再是對客觀現(xiàn)實直接的、簡單的描摹或比喻,而是在呼喊、在陳訴、在低吟、在嘆息;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是在展示內在的心靈世界,并蘊涵著某種象征義。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情感化作鮮活的色調,突破心靈的內在抑制,向心外的緩緩的流瀉。也正因為如此,情感被著了色,也更具有了油畫的氣質和造型藝術的風格。如果說畫家是以色彩、線條、光影的明暗描繪心;那么,詩人則以語言文字去描述心。李賀深諳“詩畫同律”之理,因此他能更好地利用人在審美活動中感覺互通的心理聯(lián)想機制,用文字描繪、詮釋心靈。正如黑格爾所言:“藝術作品既然把心靈性的東西表現(xiàn)于目可見耳可聞的直接事物,藝術家就不能用純粹的思考的心靈的活動形式,而是要守在感覺和情感的范圍里,或是說得更精確一點,要用感性材料去表現(xiàn)心靈性的東西?!彼€說,“藝術家必須是創(chuàng)造者,他必須在他的想象里把感發(fā)他的那種意蘊,對適當形式的知識,以及他的深刻的感覺和基本的情感都溶于一爐,從這里塑造他所要要塑造的形象?!笨磥砝钯R確實抓住了事物間“本質”的關系,并把“感覺”與“情感”溶于一爐了。二、“石破”:視覺與聲的融通聲音是物體震動的結果,這已經(jīng)成為人的固有經(jīng)驗,所以詞語對物體的動態(tài)描述自然會憑借聯(lián)想的心理機制構造出聽覺的形象,視覺的沖擊可以轉化為聽覺的沖擊,不必直接描摹聲音,聲音的形象已經(jīng)產(chǎn)生。且看《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袄ド接袼椤?“芙蓉泣”,“二十三絲動紫皇”,“石破天驚”中的“碎”、“泣”、“動”、“破”都是試圖利用動詞來制造聲音的效果,是力求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在視覺與聽覺間建立通感渠道,使兩者相通相融。其中“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敝械摹坝袼轼P凰叫”,是以玉碎之形與聲相通。盡管有人注:“玉碎狀其聲之清脆;鳳叫,狀其聲之和緩?!薄叭仄?狀其聲之慘淡。蘭笑,狀其聲之冶麗?!彼坪跏钦f兩種聲音的互通,但筆者認為,那已經(jīng)是詩人的最后呈現(xiàn)而已,本質還是先要有形的意念的,之后方可有聲。視聽相通的效果在于將人的想象引發(fā)為及至,在于通過無聲的文字畫面喚醒人的聽覺意識,利用視覺的沖擊力制造聽覺的震撼力。不去寫聲音卻比寫聲音更能表現(xiàn)聲音,可謂無聲勝有聲?!芭畫z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石破”的一瞬間能讓“天驚”,那將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呢最妙不可言的是“老魚跳波瘦蛟舞”,這里是在單純描寫“魚”的“跳”和“蛟”的“舞”嗎顯然不是,可見真正的用意是在聲,是在以動感的,內心視覺的形象引發(fā)強烈的內心聽覺的形象。石破、魚跳、鮫舞在此處除了表現(xiàn)箜篌之音的感人之外,還肩負著注釋音律的符號作用,總之,是看得見的聲音,是看得見的情感音符。三、“天自雄,理念以神圣而明”,與自我內在貿易李賀詩中的通感手法與別人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特點是多種感覺的復合與泛化,在一首詩里同時可以有視覺的,嗅覺的,觸覺的形象。它不是僅以某一修辭格或詞組的形式出現(xiàn),而是經(jīng)常隱含\,彌漫于字里行間,非整體把握很難體會。為此,有人認為李賀竭力表現(xiàn)強烈而獨特的自我感受,這種感受在李賀詩歌形象上的表現(xiàn)是“通感”和“意象復合”。在他的詩中各種感覺是交互共通的,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其通感的運用,既可以一種感覺通另一種感覺,又可以多種感覺融合在一起。如《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薄扒鍦I”是白而光亮的,但在這里卻如“鉛水”,這個比喻的通感效果是復合的。淚的色彩是“清”的,但又能觸覺到?jīng)鲆?由涼意又感覺到了悲涼,再用一個“鉛”字,不但更涼,而且還增加了沉重感。只一“清”,一“鉛”,便見“淚”之色,感“淚”之涼,“淚”之重和“淚”之悲。同樣“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敝械摹皠庹湛仗熳员?羲和敲日玻璃聲”也是聽覺、視覺、觸覺的復合運用。劍在熱亮的陽光下,反射的卻是使天碧的寒光,視覺與觸覺相通;之后,又由太陽的明亮聯(lián)想到玻璃,再由玻璃的質地聯(lián)想到清脆之音,于是完成了由視覺與觸覺、聽覺的通連。其想象之大膽,聯(lián)想之奇妙,實屬少見。真正的審美活動,必須是全身心投入、參與的活動,必須調動起多種感官經(jīng)驗去感受、知覺、觸摸那些可能影響人心理、情感的事物。應該說,知覺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審美的前提,各種知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們在彼此滲透,相互融合,交互作用中產(chǎn)生共鳴。當然,在知覺的基礎上不能沒有包括理解、想象和聯(lián)想的心智活動。只有當藝術家把自己所有的感覺完美地交合在一起,并經(jīng)過心智的加工,才能創(chuàng)造出不朽的作品來,在這方面李賀做到了。李賀詩歌的怪誕幽冷,艷麗詭譎,并非來自其意識的頹廢和刻意的雕琢買弄,中唐詩壇之所以產(chǎn)生出李賀這種獨具特色的通感詩歌,是由唐詩發(fā)展的趨勢所決定的。唐詩到李杜,題材之豐富、意境之完美,手法之變化都達到了極高的境地。似乎形成了后人難以逾越的屏障。對中唐詩人來說,如欲有所作為,就必須在借鑒與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雖然他們不能達到李杜詩歌的高遠的格調、宏大的氣勢和境界,但他們卻可以在細節(jié)處,在表現(xiàn)手段上,以鮮明的個性特質獨辟蹊徑,各自探索著詩歌形式的變化,其結果即是中唐詩壇的百花齊放、各攬風流。中唐詩壇上風格多樣的詩歌,正體現(xiàn)了這種最可寶貴的獨特性。此外,經(jīng)歷安史之亂后的大唐帝國元氣大傷。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詩人們,已經(jīng)漸消了前輩詩人的豪氣,不是很大氣,他們處于大唐歷史興衰之中間時代,無昂揚也無悲哀,但有很多的抑郁和苦悶,這抑郁和苦悶在李賀詩中則表現(xiàn)為凄惻、幽冷、奇崛、怪異之氣。當然,李賀個人家世的早衰,生活的貧苦,仕途的坎坷,理想的破碎等,對詩人創(chuàng)作主體的影響,也是形成李賀詩風的重要因素。他說:“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睆闹锌筛Q見其“天荒地老無人識?!钡膽崙俊.斎辉娙霜毺氐膫€性氣質對其詩風的形成也不無影響?!袄钯R也許天生就是一個內向而又敏感的的人,他贏弱的體質、早熟的智慧,透露了這樣的消息。而社會的捉弄則又使他更深地潛入到內心生活中去。他騎著驢,背著破錦囊,像個夢游的病人似的游蕩著,尋覓他的詩句?!闭菚r代、個人境遇與他的個性特質的混合,造就了他超凡脫俗的藝術視角以及“詩膽大于天”的強勁想像力。詩的表現(xiàn),乃至一切藝術的表現(xiàn),本質上講都是個體經(jīng)驗在心靈的再現(xiàn),是某種可見的,可聽的,或可想象的知覺的統(tǒng)一體,某種經(jīng)驗的完型或結構。另一方面,詩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人類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