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沈德潛研究綜述
沈德謙(1673-1769)是清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論詩標舉“格調”說,與王士禎“神韻”說、袁枚“性靈”說、翁方綱的“肌理”說在清代詩壇形成分庭抗禮之勢。沈德潛在詩壇上標榜聲華,自樹壇坫,開創(chuàng)獨具特色的詩歌流派。200多年來,對沈德潛的評價可謂是贊譽與責難共存,推崇與詆毀并在。一、縱深入總結1.關于沈德潛的文學觀這一時期有關沈德潛的評論較為分散,多見于一些詩話作品與其他著作,《清詩紀事》收錄很多。沈德潛生前,曾顯赫一代,乾隆皇帝對這位“老名士”眷顧有加,常賦詩唱和,并親為其詩集作序,稱贊其詩“遠陶鑄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沈德潛歸愚集序》)。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乾嘉之際,海內詩人相望。相標宗旨,樹壇坫,爭雄于一時者,有沈德潛、袁枚、翁方綱三家?!势鋾r大宗不能不推德潛?!蓖跏康澰Q贊沈德潛云:“橫山門下,尚有詩人。”且致書葉燮,“極道先生詩文特立成家,絕無依傍,諸及門中以予(沈德潛自稱)與張子岳耒、永夫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體?!?沈德潛《自訂年譜》)“海內之士尊若山斗,奉為圭臬,翕然無異詞”(王豫《群雅集》卷一)。“海內英俊之士皆出其門下”,其中王鳴盛、錢大昕、王昶、吳企晉、趙文哲、黃文蓮、曹仁虎七人,沈德潛認為“不下嘉靖七子”。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尊之為“托塔天王”,對其成就和影響作了充分肯定。在對沈德潛只言片語的評論中,有的能夠深入沈德潛創(chuàng)作的核心,評價極為貼切、準確。鄭方坤《國朝名家詩鈔小傳·竹嘯軒詩鈔小傳》對沈德潛的詩作、詩論作了較為清晰的論評:“歸愚積學工文,古文詞跌宕夷猶……其于詩學尤邃,是時江南盛詩社,又宗尚蘇、陸之學,硬語粗詞,荊榛塞路,歸愚獨斤斤然,古體必宗漢、魏,近體必宗盛唐,元和以下,視為別派。所選有《古詩源》,唐、明詩《別裁》行世,橫截眾流,獨標心印,誠談藝家之金丹大藥也。”王昶《湖海詩傳·蒲褐山房詩話》:“先生獨宗今古,無藉而成,本源漢、魏,效法盛唐,先宗老杜,次及昌黎、義山,下至青邱、崆峒、大復、臥子、阮亭,皆能兼綜條貫。嘗自進其全集,御制敘言以高、王為比,誠定論也?!贝苏Z說明了沈德潛詩歌創(chuàng)作的淵源情況。對沈德潛的蓋棺論定可以說是毀譽參半,在中國詩學史上,沈德潛以倡導“格調”說聞名,褒揚者如王豫《群雅集》云:“(沈德潛)品端行完。論詩上溯《三百》、屈《騷》、漢、晉、三唐,下迄明代,以和平敦厚得性情之正為宗。截斷眾流,別裁偽體。如老和鶴一鳴,喧啾俱寂;瑤琴一鼓,瓦缶無聲。自來選家,未克臻斯詣也?!钡ぷh者亦不在少數:“本朝詩學,沈歸愚壞之,體貌粗具,神理全無。動以別裁自命,淺學之士,為其所劫,遂至千篇一律,萬喙雷同?!u《援鶉堂筆記》謂歸愚以帖括之余,研究風雅,可謂助我張目者也?!?文廷式《琴風余談》)朱庭珍《筱園詩話》道:“所謂詩平正而乏精警,有規(guī)格法度而少真氣,襲盛唐之面目,絕無出奇生新、略加變化處,殊無謂也。”為典型的臺閣體詩。汪國垣《論近代詩》:“乾嘉中盛之時,……所稱為詩家廣大教主者,在朝如沈歸愚,在野如袁簡齋,非所謂負一世重望,以詩歌奔走天下者乎?然今試翻讀其遺集,沈則通體工整,無可讀之篇,無可摘之句,勉誦一過,了無動人?!w一則高談格調,而虎豹之鞲僅存。”不過,對沈德潛的中肯之論也仍然存在。潘英、高岑《國朝詩萃初集》“先生鴻才晚達,主眷特隆,近代文人無有過之者。其詩綜貫古今,專尚盛唐。通觀全集中,春華秋實,與時消息,頗極變化之妙。所選別裁集,統(tǒng)歸玉律,盡度金針,尤有裨于后學?!毙焓啦锻砬绾m詩匯》認為:“歸愚論詩,專宗盛唐,持論純正,守律謹嚴?!栽娛?以詩終,前代以文學被主知者未能及也?!痹谶@一時期,沈德潛研究的范式基本上是傳統(tǒng)的點評式、隨感式、領悟式、考證式。這種批評方法使沈德潛的研究呈現出一種單言片語,不成系統(tǒng),不過其中不乏真知灼見。2.園林詩歌的地位這一時期最早的一篇文章是徐英的《沈德潛明詩別裁書后》,其次還有郭紹虞的《神韻與格調》。1927年出版的陳鐘凡先生《中國文學批評史》、1946年出版的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論及沈德潛“歸愚論詩,主張最力者,則為其溫柔敦厚之說,以此復引起袁枚之爭論?!瓪w愚之論,謂詩貴溫柔,不可說盡,又必關系人倫日用?!?947年出版的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下)認為“他既講格調,有講溫柔敦厚,故不致如格調、格調說之空廓,同時也不致如專主性靈者之浮華與俚俗?!边@些前輩學者從古代詩學理論的縱向發(fā)展的角度,對沈德潛的詩學理論作了充分的肯定。錢鐘書先生的《談藝錄》亦多處涉及沈德潛“有清一代,主持壇坫如歸愚、隨園輩,以及近來巨子,詩學詩識,尚無有能望輩者?!边@一時期的文學史對沈德潛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關注。楊蔭深《中國文學史大綱》認為沈德潛的詩“講究格律,以為詩的妙處在于聲與法兩途,在唐最服膺于杜甫,這與王士禎主神韻說是相反的,士禎選《唐賢三昧集》只取王維以下詩人而摒卻杜甫,以為杜甫的色彩太濃,少有韻致,他卻力求詩能抑揚頓挫,有聲有色?!眲⒋蠼堋吨袊膶W發(fā)展史》論及沈德潛:“他論詩主盛唐,倡格調,在乾隆一朝,聲譽極隆。所作雍容典雅,實為臺閣詩人的典型?!苯▏?在一個時期里過于重視的是文學的階級性、人民性,對沈德潛這樣的具有某些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賞識的作家給予了一種觀念上的人為的遮蔽與疏離。因此,這一時期,沈德潛研究的文章寥寥可數。文學史雖偶有提及,也先下斷語:“他是一個典型的臺閣體詩人,所作絕少成就?!边@一階段研究成果最少,幾乎成了沈德潛研究的斷層。3.20關于沈德潛的詩論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文藝從長期的窒息禁錮中解放出來,開始迎來中國的“文藝復興”。人們的思想日趨活躍,各種國外的理論、觀點、思潮不斷涌來,為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參照。沈德潛的研究也步入了一個新的活躍時期,人們擯棄了單純用階級的觀點、唯心與唯物的觀點去權衡作家作品的做法,對沈德潛的審視趨于全面與客觀,研究成果漸豐。這一階段對沈德潛的研究進入了發(fā)展成熟期。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幾部重要的批評史、理論史、詩學批評史、詩學思想史、文學史著作中。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史》、黃保真等《中國文學理論史》、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蕭華榮《中國詩學思想史》等有關沈德潛的詩論的專節(jié)在很多方面比三、四十年代的幾部同類著作有所突破。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霍松林校注《說詩晬語》,這標志著對沈德潛詩論著作的整理校注有了新的進展。論文方面有周秦、范建明《沈德潛與葉燮》、許總《沈德潛“溫柔敦厚”說釋》、范建明《論沈德潛的詩》、葉朗《關于沈德潛詩論的兩個問題》、吳兆路《沈德潛的審美理想新探》等??偟膩碚f,這一階段對沈德潛的研究無論是在深度的開掘還是廣度的拓展上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不少文章開始從追根溯源和整體的宏觀角度探討沈德潛“格調”說的淵源、內涵及其得失情況;(二)在論述沈德潛詩學理論的同時,很多文章已開始關注其詩學理論與詩歌創(chuàng)作關系;(三)對于沈德潛與乾隆關系的考辨成為關注的重點;(四)研究范式上突破了前此相對單一板滯的局面,呈現出多元化、多視角、多層次的態(tài)勢,體現了一種當代性特征。200多年來的沈德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實績,但最引起學者注目的,當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沈德潛詩學體系的探討;二是“格調”說與“溫柔敦厚”說的研究;三是關于沈德潛詩歌創(chuàng)作的研究;四是關于沈德潛在唐詩學上的貢獻。其它相關的研究可歸于上述四個方面的某一點。二、關于沈德潛的詩論應當說明的是,這里的體系是沈德潛詩學體系本身,而不是指以現代文藝理論作為參照而建構起來的功用論、風格論、技巧論幾大板塊。真正對于沈德潛詩學體系的探討,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盡管很多文章不是專門以沈德潛詩學體系為宗旨,但在對其范疇的闡釋中,對其“格調”說、“溫柔敦厚”說的討論中,往往就對其詩學體系表達出一種見解,或者論述時本來就暗含一個作為評價參照的體系于其中。對沈德潛詩學體系探討,郭紹虞先生可謂先鞭早著。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認為“他既講格調,又講溫柔敦厚,所以不致如神韻說之空廓,同時也不致如性靈說之浮滑?!?0世紀80年代以后,有意識地建構沈德潛詩學理論體系的是趙伯陶,他在《清代初期至中期詩論芻議》一文中逗漏了此消息,認為沈德潛的詩論包括兩方面:在思想內容上,強調詩歌應注意的社會功用,提倡溫柔敦厚的詩教,認為溫柔敦厚以“厚人倫、匡政治、感神明”為目的,把性情局限于封建功用之內,與袁枚性靈說大異其趣;肯定其在詩歌形式上的可取之處,強調詩歌的章法、韻律、音節(jié),如“倒插法”、“反接法”、“透過一層法”、“突接法”。文章指出,格調派詩論有許多真知灼見,不能因有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一面,就把他的整個理論一筆勾銷。黃保真《中國文學理論史》指出沈德潛的詩學理論是正統(tǒng)儒家詩論的結穴者,其觀點臚陳如下:(1)詩必關乎教化;(2)“溫柔敦厚,斯為極則”;(3)“詩之真者在性情”;(4)“比興互陳,反復唱嘆”;(五)“詩之為道,人與天兼”;(六)“靜氣按節(jié),密詠恬吟”。作者最后總結歸納道:儒家詩論是最適合封建統(tǒng)治階級需要的詩論;它有較強的實用性,卻缺乏深邃的哲理性;作為一個體系,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又具有很大的穩(wěn)定性。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史》從沈德潛對中國文學批評史的貢獻的角度立論,認為沈德潛的貢獻主要在四個方面:(1)詩歌應以塑造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來傳達詩人情意的,因此詩歌重“蘊藉”,不尚“質直”;(2)關于詩歌中的說理與議論,他認為,應當富有“理趣”,忌“理語”入詩;(3)關于詩歌的審美理想,沈德潛推揚自然化工的境界;(4)沈德潛論詩內容與形式并重。三、“風格”理論與“溫和、善良、厚度”理論的研究(一)“風格”理論的研究關于“格調”說的研究,目前,學術界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濟調方面的不足吳宏一《清代詩學研究》認為有三:就內容而言,欲“去淫濫以歸雅正”;就風格而言,欲以雄渾濟格調之不足;就形式而言,欲做到有法如無法。吳兆路《沈德潛的審美理想新探》認為沈德潛的詩學理論能繼王士禎的神韻說而代興,除政治原因外,還與其理論本身的豐富性與兼容性有關。沈德潛重視神韻但又不同于王士禎,沈德潛把格調與神韻的統(tǒng)一作為最高的審美標準。2.關于沈氏“調節(jié)”的代表性觀點袁行霈《中國詩學通論》概括最為全面,也最具代表性,認為沈氏“格調”說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一為宋、明以來的“格調”說;二為其師葉燮的詩學觀點;三為王士禎的詩學的影響。3.詩以載道,國內以溫柔原理傳導吳宏一《清代詩學研究》指出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詩以載道,即以溫柔敦厚的詩教,來闡揚載道的觀念;(2)重比興,言法律;(3)以才濟學。(二)“溫柔開展詩,即用溫柔大字”,這也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溫柔敦厚”說是沈德潛詩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沈德潛將其奉為詩之極則,并且,以此作為衡量歷代詩歌價值尺度的標準,“詩之為教……歸于溫柔敦厚,無古今一也。”(《國朝詩別裁集·凡例》)對于如何評價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早期的研究中基本持否定態(tài)度,袁枚《再答李少鶴書》云:“即如溫柔敦厚四字,亦不過詩教之一端,不必篇而篇如是?!势鸵詾榭鬃诱撛?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承其余緒者,就有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中國文學史》認為沈氏詩論“上要符合封建正統(tǒng)觀念所要求的思想感情……是束縛作家創(chuàng)作的落后的文學主張”,甚至一概斥為“封建功利主義的觀點”、“完全是封建性的糟粕”。許總《沈德潛“溫柔敦厚”說辨》一文認為對于沈氏的“溫柔敦厚”說的否定,有些草率,缺乏對深氏詩論全面的考察。許文從三個方面對“溫柔敦厚”說作了論述:(1)“溫柔敦厚”說是對傳統(tǒng)儒家詩教說的繼承與發(fā)展;(2)“溫柔敦厚”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和詩學發(fā)展的必然;(3)“溫柔敦厚”說在清代詩壇的地位,作者認為“溫柔敦厚”說不像“神韻”、“性靈”、“肌理”等詩說大多偏執(zhí)一端,而沈德潛從內容與形式入手,以辨證的觀點來闡論其論詩宗旨。(三)關于沈德潛的論詩關于兩者的師承關系,形成了壁壘森嚴的兩大陣營。葉朗《關于沈德潛詩論的兩個問題》認為沈德潛詩論完全背叛了其師葉燮。汪澤濱《乾隆與沈德潛》認為“復古主義者和教條主義者的沈德潛,與葉燮的美學思想毫無相通之處。”郭紹虞、鄔國平、張少康等大多數學者則持相反的觀點,郭紹虞先生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中認為“沈德潛的論詩主旨,全本橫山葉氏?!敝芮?、范建明《沈德潛與葉燮》認為沈氏繼承和發(fā)展了葉燮詩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關于意與法的關系,沈德潛直接繼承葉燮的“法不能憑虛而立”的觀點,標舉“以意運法”;(2)關于理與趣的關系,沈德潛主張“理”與“趣”相結合;(3)關于“才”與“學”的關系,葉燮認為作詩必須具備的條件是才、膽、識、力,以才冠首,未言及“學”,沈德潛主張以才運學。四、沈德謙對唐詩的貢獻沈德潛的唐詩觀主要體現在他的詩話《說詩語》和其唐詩選本《唐詩別裁集》。關于沈德潛在唐詩學史上的貢獻,學者們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1.關于沈德潛的地位和作用陳伯海師認為“沈德潛是格調論的集大成者,他論詩宗盛唐,主李、杜,貶抑宋元,多談法式、格調,并對傳統(tǒng)的格調論作了重大的發(fā)展與修正?!薄翱傊?沈德潛是在格調論的基礎上,綜合了神韻說、性靈說以及儒家‘詩教’,樹立起一個圓融通貫的體系。宗唐派的唐詩學到他手里,才算完成了全部理論上的建設。”要言不煩地概括了沈德潛在唐詩學史上的地位與作用。黃炳輝《唐詩學史述論》認為《說詩晬語》以宣揚格調派詩論為旨歸,以評判唐詩為實證,表里相應,相得益彰。對唐詩,肯定初唐四杰的詩,尊李杜,對中唐劉、白、韓、柳等人的詩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其特點,對晚唐詩較多地指出其流弊。最后,作者總結道:“《說詩晬語》在評判唐詩中體現出歸愚的詩學理論,從中可以窺見有著道學家評詩的迂腐,也有老成持重、精于詩學、獨具慧眼的評判;有著綜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更明確更深刻的見解的評述。”2.詩的論述及其學術意義《杜詩偶評》是沈德潛專門評選杜詩的著作,體現了他的杜詩學觀。胡可先《沈德潛杜詩學述略》認為沈德潛對杜詩的論述,是他整個詩學體系、詩學思想的一部分。他對杜詩的論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杜甫集古詩之大成,為唐詩正宗;(2)杜詩具有忠愛溫厚之旨;(3)杜詩的淵源——上溯《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能源職業(yè)學院《機電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孜職業(yè)學院《大跨度空間結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寧夏吳忠市高三上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模)歷史試卷
- 2024-2025學年浙江省六校聯盟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卷
- 做賬實操-代理記賬行業(yè)的賬務處理分錄
-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新高考聯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 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安全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GB 1886.375-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氫氧化鈣
- 物業(yè)員工晉升述職報告
- 建設工程施工專業(yè)分包合同(GF-2003-0213)
- 耳鼻喉科各項規(guī)章制度
- 玻璃分化板制作工藝
- 虹吸現象講解
- 設備采購計劃書
- 長興縣合溪水庫清淤工程(一期)環(huán)境影響報告
- 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療放射防護要求
- 新聞選題申報單
- 醫(yī)學倫理審查申請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