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人教版歷史選修三講義第三單元第2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新一線人教版歷史選修三講義第三單元第2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新一線人教版歷史選修三講義第三單元第2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新一線人教版歷史選修三講義第三單元第2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新一線人教版歷史選修三講義第三單元第2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目標導航]課程標準重點難點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怎樣從局部戰(zhàn)爭逐步走向全面戰(zhàn)爭的。1.理解20世紀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特點。(重點)2.正確認識西班牙內戰(zhàn)的性質。(難點)3.局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難點)一、亞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戰(zhàn)爭1.背景: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引起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英勇反抗,形成一場場局部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2.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1)發(fā)展①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拉開了14年抗戰(zhàn)的序幕。②七七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推動下,進入全民族抗戰(zhàn)的新階段。(2)簡況①正面戰(zhàn)場: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平型關戰(zhàn)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臺兒莊大捷重創(chuàng)日軍,殲敵1萬人。②敵后戰(zhàn)場:消耗和牽制了大量日軍主力。(3)意義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戰(zhàn)速決計劃破產。②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了貢獻。3.埃塞俄比亞人民的抗意斗爭(1)起因:意大利為控制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亞。(2)概況①1935年10月,意大利軍隊不宣而戰(zhàn),入侵埃塞俄比亞,意軍速勝企圖沒有得逞。②1936年5月,意軍攻陷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3)敗因①意:準備充分,裝備先進。②埃:軍隊裝備陳舊,雙方力量對比懸殊。③英法:對意侵略活動采取縱容政策。二、西班牙內戰(zhàn)1.背景(1)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共和國。(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黨組織的人民陣線上臺執(zhí)政,打擊了保守勢力。2.爆發(fā):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勢力的佛朗哥將軍發(fā)動叛亂,內戰(zhàn)爆發(fā)。3.各種勢力的態(tài)度(1)德、意向叛軍提供裝備,并派出軍隊直接參戰(zhàn)。(2)蘇聯(lián)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3)在共產國際的號召下,54個國家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組成“國際縱隊”開赴西班牙。4.性質:既是一場西班牙人民反對國內反動保守勢力的革命戰(zhàn)爭,同時也是一場有國際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zhàn)爭。5.結果:1939年,共和國政府滅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獨裁政權。易混易錯1.德、意法西斯的武裝干涉使西班牙內戰(zhàn)演變?yōu)榉捶ㄎ魉箲?zhàn)爭,因此,西班牙內戰(zhàn)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對國內反動保守勢力的革命戰(zhàn)爭,也是有國際力量參與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zhàn)爭。2.法西斯勢力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而西方大國面對法西斯國家瘋狂地對外擴張卻麻木不仁,對其采取了縱容姑息的態(tài)度,則進一步導致了他們的聯(lián)合。三、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形成1.背景:德、意、日三國在對外擴張中加快了相互勾結的步伐。2.過程(1)1936年10月,德意簽訂柏林協(xié)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2)1936年11月,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3)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結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3.影響:初步形成一個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國家集團,威脅世界和平。思維點撥“柏林—羅馬—東京”三國軸心的形成,標志著法西斯軸心國侵略集團的形成,加強了法西斯國家在對外侵略擴張中的合作,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知識圖示

主題一局部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史料一埃塞俄比亞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資源豐富。意大利占領埃塞俄比亞,不僅能把意屬索馬里和厄立特里亞連接起來,還可以控制英法從紅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強其在地中海東部的勢力。所以,墨索里尼上臺后,處心積慮地準備入侵埃塞俄比亞。[史料解讀](1)說塞俄比亞。[問題思考](1)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西斯國家侵略埃塞俄比亞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埃塞俄比亞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自然資源豐富。法西斯國家企圖控制這一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其擴大戰(zhàn)爭做準備;遏制英法,加強其在該地區(qū)的勢力。史料二國際縱隊由54個國家的反法西斯主義者組成。國際縱隊的戰(zhàn)士在志愿參與西班牙反法西斯斗爭時,都在一份誓言中簽過名,這一誓言的結尾是這樣的:“我自愿來到這里,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將獻出最后一滴血。”[史料解讀](2)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許多國家的工人、農民等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反動軍隊和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所組成的志愿軍。[問題思考](2)據史料二指出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戰(zhàn)爭的主要特點。答案得到了世界各國反法西斯人士的支持,形成了專門的反法西斯軍事組織。局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失敗原因與特點(1)原因①力量對比:法西斯國家力量強大,反法西斯國家力量弱小,無法單獨取得斗爭的勝利。②大國政策:一些大國的縱容、綏靖、中立自保,使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斗爭在很大程度上處于孤立無援的地位。③國際環(huán)境:國際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統(tǒng)一力量,遏制法西斯發(fā)動世界大戰(zhàn)的圖謀。(2)特點①從作用上看:對法西斯的擴張具有一定抵制。②從過程上看:在反對法西斯的斗爭中,都受到英、法、美綏靖政策的抑制,基本上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③從結果上看:反法西斯國家和地區(qū)國力弱,而且各自為戰(zhàn),很難取得斗爭的勝利。主題二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形成史料一協(xié)定簽訂后,希特勒對他的黨羽說:“我必須……利用布爾什維主義的幽靈來遏制凡爾賽諸國,要使它們相信,德國是反對赤禍的決定性堡壘。這是我們渡過危機、擺脫《凡爾賽和約》和重新武裝的唯一方法?!盵史料解讀](1)體現了德國利用反共旗號暗地里發(fā)展武裝力量,擺脫凡爾賽體系的控制。[問題思考](1)史料的“協(xié)定”指的是什么?德日的這一策略為什么能取得成功?答案“協(xié)定”:1936年11月德日簽訂的《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原因:這一策略表面上打起了“反共”的旗號,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邊。史料二日本駐英國大使吉田茂指出:“盡管日本軍部說防共協(xié)定只不過是反共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但這個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顯然是要和德、意聯(lián)合起來對抗英法,并進而對抗美國。”[史料解讀](2)體現了日本的圖謀就是打破原有的國際體系,試圖稱霸世界。[問題思考](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史料吉田茂為什么說德、意、日要聯(lián)合起來對付英法和美國?答案原有的國際關系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由英法和美國主導,德、意、日三國受到束縛。隨著三個法西斯國家勢力的增長,它們加快了侵略擴張的步伐,注定最終會打破原有的國際秩序。法西斯軸心國同盟的實質、形成特點與原因(1)實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德、意、日結成的侵略集團。它們自稱是“改造世界的軸心”,故名“軸心國”。三國軸心集團是法西斯國家勾結反對共產主義、反對世界和平的法西斯軍事侵略集團。(2)特點:德、意、日法西斯以“反共”的旗幟掩蓋自己突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行為和同英、法、美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具有偽裝性和麻痹性。(3)原因①英、法、美等國仇視社會主義,它們對德、意、日的侵略擴張推行“綏靖政策”。②德、日、意都有打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強烈愿望,在對外擴張中需要其他法西斯勢力的支持。

1.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以最終建立的根本原因是()A.國民黨放棄了反共立場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中國人民的全力推動D.民族危機的加劇答案D解析注意題干要求“根本原因”。伴隨著日本的一步步侵華,民族危機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故選D。2.下列對于20世紀30年代埃塞俄比亞遭受意大利侵略的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埃軍曾一度控制全國戰(zhàn)局B.埃軍雖英勇抵抗但未能粉碎意軍速戰(zhàn)企圖C.埃塞俄比亞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國力弱D.埃塞俄比亞得到了國際力量的大力支持答案C解析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時,意大利在東非有近30萬軍隊,配備有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而埃塞俄比亞軍隊受過新式訓練的不到一萬人,裝備陳舊,還有手持長矛、大刀作戰(zhàn)的。雖然埃塞俄比亞軍民英勇作戰(zhàn),暫時粉碎了意軍的速戰(zhàn)企圖,但最后還是失敗了。埃塞俄比亞在抗擊意大利的過程中,并未得到國際力量的支持。C項正確。3.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以德國空軍轟炸格爾尼卡創(chuàng)作了名畫《格爾尼卡》,其目的在于()A.揭露西班牙政府的腐敗B.展示自己藝術上的成就C.控訴法西斯分子的暴行D.控訴西班牙內戰(zhàn)的罪惡答案C4.下列材料摘編自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第一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丘吉爾在本卷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源,他為本卷定下的主題是:“英語民族如何由于他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聽任惡人重新武裝?!辈牧隙靼嘌纼葢?zhàn)期間,丘吉爾說:“即使德國繼續(xù)支持叛軍一方,蘇聯(lián)以金錢供給政府一方,我們仍然要采取中立態(tài)度?!薄拔掖_信,嚴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確和安全的辦法。”(1)材料的“中立”是不是英國的一種“好心腸”?它對英國來說是不是“安全的”辦法?分別說明理由。(2)丘吉爾的回憶錄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要史料,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答案(1)不是“好心腸”。理由:英國是以犧牲別國的利益來換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辦法。理由:“中立”政策縱容了法西斯侵略擴張的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遭到了德國的侵略。(2)回憶錄具有主觀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證。解析(1)從這種“中立”政策導致的后果來思考,注意要結合相關史實論述。(2)涉及史學的研究方法問題,要明確史料不同于歷史實物,具有主觀性,不可盲目相信,所以要去偽存真。課時訓練[基礎達標]1.1940年日本天皇憂心忡忡地說:“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侖軍隊就是敗在消耗戰(zhàn)與游擊戰(zhàn)中,日本軍隊在中國是否感覺到無法對付了?”這說明()A.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B.中國抗戰(zhàn)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作出了重要貢獻C.中國戰(zhàn)場始終牽制和消耗著日本的主要軍事力量D.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付出了巨大民族犧牲答案C解析A、B、D雖符合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意義和作用,但與題干材料的觀點不符。2.從下列兩幅圖片中能得出的歷史信息有()上前線的埃塞俄比亞軍隊埃塞俄比亞皇帝前往國聯(lián)控訴意大利侵略①埃塞俄比亞軍隊缺乏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②埃塞俄比亞軍隊沒有屈服于法西斯勢力③國際上大力支持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④埃塞俄比亞皇帝尋求國際干預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③本,故選B。3.1936年埃塞俄比亞呼吁國際聯(lián)盟貸款給埃塞俄比亞購買武器,但國聯(lián)以23票反對,25票棄權予以否決,只有一國投贊成票。這件事情說明()①德、日在國聯(lián)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英法的綏靖意圖③表明國際形勢對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國聯(lián)的虛偽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解答本題需要考慮當時的國際形勢。當時德國已經退出國聯(lián),所以應排除含①的選項,由此可得答案選D。4.“國際縱隊”中有100多名中國籍戰(zhàn)士。西班牙內戰(zhàn)失敗后,一批“國際縱隊”的戰(zhàn)士在聽說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情況后,堅持到中國參加抗日戰(zhàn)爭,其中有22名醫(yī)生直接參加了中國的抗日救亡工作,這些最能說明()A.中國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國情B.“國際縱隊”的國際主義性質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爭是當時國際社會的主要矛盾D.中國幫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會幫助中國答案C解析“國際縱隊”是在共產國際的號召下組成的,當時共產國際號召世界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反擊法西斯勢力的侵略,這充分說明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爭是當時國際社會的主要矛盾,故選C。5.西班牙內戰(zhàn)時,英國統(tǒng)治者說:“如果讓現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國流行的共產主義傳染病傳播到其他國家,那么已經在自己的國土上消滅了傳染病的兩個政府——德國和意大利政府就會是我們最有益的朋友。”這段話表明()A.英國資產階級政府與法西斯主義沒有利害沖突B.英國統(tǒng)治者企圖利用法西斯削弱社會主義力量C.英國實際上是西班牙內戰(zhàn)的幕后操縱者D.英國實際上與法西斯國家結成了反西班牙聯(lián)盟答案B解析由題干材料中的“共產主義傳染病”可以看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矛盾是當時的主要矛盾之一,英國統(tǒng)治者視消滅“共產主義傳染病”的德、意為其“最有益的朋友”,說明英國的態(tài)度仍是推行綏靖政策。6.20世紀30年代有一場戰(zhàn)爭被人們稱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下列各項中最符合這一說法的是()A.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B.埃塞俄比亞抗意戰(zhàn)爭C.西班牙民族革命戰(zhàn)爭D.日德蘭海戰(zhàn)答案C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有哪些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特點有:①規(guī)模大,卷入戰(zhàn)爭國家多;②反法西斯戰(zhàn)爭;③反法西斯力量結成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結合以上幾點,選項中只有西班牙民族革命戰(zhàn)爭符合條件。[能力提升]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在其他的環(huán)境中,西班牙內戰(zhàn)可能不會成為一個國際事件。使它成為一個國際事件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意大利,它剛剛在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取得了勝利,這使地中海的戰(zhàn)略地位更為突出,因此意大利歡迎有一個加強它在西地中海地位的機會;第二個原因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一種觀念已經得到發(fā)展,即一個國內體制建立在某種政治學說之上的國家期望鼓勵和支持這種學說在其他國家也取得勝利……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以多少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即作為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之間的斗爭而介入西班牙內戰(zhàn)……西班牙內戰(zhàn)表現出一場發(fā)生在西班牙領土上的歐洲內戰(zhàn)的方方面面?!猍英]E.H.卡爾《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國際關系》(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西班牙內戰(zhàn)成為一個國際事件的原因。(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西班牙內戰(zhàn)如何體現了“歐洲內戰(zhàn)的方方面面”。答案(1)原因:意大利加強自身在北非地位的意圖;德意推廣法西斯意識形態(tài)的野心;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矛盾的尖銳化。(2)分析:德意以反對共產主義為名介入西班牙內戰(zhàn),激化了軸心國與蘇聯(lián)的矛盾,暴露了英法等國與蘇聯(lián)之間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對立;英法在西班牙問題上的綏靖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