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學案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Word版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1.gif)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學案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Word版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2.gif)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學案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Word版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3.gif)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學案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Word版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4.gif)
![語文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學案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Word版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c671e43d8e1e82eaea943424a452d47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當仁,不讓于師名句: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墩撜Z·季氏篇》釋義:看見善良的東西,努力追求,好像趕不上似的;遇見邪惡的東西,使勁避開,好像將手伸到沸騰的水里一樣。運用:習近平指出,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腐化變質(zhì),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反腐敗高壓態(tài)勢必須繼續(xù)保持,堅持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對腐敗分子,發(fā)現(xiàn)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yǎng)癰遺患。要讓每一個干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習近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一、字音辨識喟然(kuì) 莞爾(wǎn)饑饉(jǐn) 哂笑(shěn)鏗爾(kēnɡ) 舞雩(yú)浴乎沂(Yí) 自牖執(zhí)其手(yǒu)子哭之慟(tònɡ)二、通假字1.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知”通“智”,聰明、智慧2.子路不說“說”通“悅”,高興3.夫子矢之曰“矢”通“誓”,發(fā)誓4.道之斯行“道”通“導”,引導5.鼓瑟?!跋!蓖ā跋 保∈枞?、一詞多義1.絕eq\b\lc\{(\a\vs4\al\co1(①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動詞,斷絕,②不如早與之絕動詞,絕交,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動詞,橫渡,④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形容詞,陡峭的,⑤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形容詞,與世隔絕的,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副詞,完全、全然))2.爾eq\b\lc\{(\a\vs4\al\co1(①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你們,②子路率爾而對曰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語氣詞,相當于“罷了”,④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代詞,這樣))3.言eq\b\lc\{(\a\vs4\al\co1(①亦各言其志也動詞,說、談,②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名詞,話,③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動詞,議論、談論,④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動詞,說,引申為記載))4.以eq\b\lc\{(\a\vs4\al\co1(①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因為,②毋吾以也動詞,停止,③則何以哉動詞,做、為))四、詞類活用1.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名詞作動詞,踩梯子2.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名詞作動詞,穿上禮服;戴上禮帽3.風乎舞雩名詞作動詞,吹風乘涼4.曾皙后名詞作動詞,后來才離開5.赤也為之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相6.孰能為之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相五、古今異義1.加之以師旅古義:指軍隊。今義:軍隊編制單位之一。2.且知方也古義:指儒家倫理道德和學問。今義:方向、對方、方法等。3.如五六十古義:或者。今義:如果,如同等。4.無以為也古義:用……做。今義:認為。六、特殊句式1.仲尼豈賢于子乎狀語后置句2.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句3.則何以哉賓語前置句4.其何傷于日月乎狀語后置句5.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狀語后置句七、熟語積累1.循循善誘: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指善于引導別人進行學習。2.欲罷不能:欲,想;罷,停,歇。想停止卻不能停止。3.誨人不倦:誨,教育,引導。意為教育人極有耐心,不知疲倦。4.當仁不讓: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退讓。5.莞爾而笑:形容微笑的樣子。6.殺雞焉用牛刀: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用不著花大力氣。7.不堪其憂:憂,愁苦。不能忍受那樣的愁苦。八、名句積累1.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2.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論語·述而》)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本課所錄選文分別從弟子對孔子的態(tài)度和評價、孔子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評價及孔子對待弟子的態(tài)度和評價三個方面來刻畫孔子形象的,既展現(xiàn)了孔子與其弟子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師生關系,又表現(xiàn)了孔子對仁德的高度重視和執(zhí)著追求。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賞析]孔子說:“顏回是多么有才德?。∫缓勶?,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里,別人都受不了這種愁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的樂趣。顏回是多么有才德??!”本章中,孔子稱贊顏回,對他作出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此處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要自得其樂。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賞析]暮春三月,春天的夾衣已經(jīng)穿上了,我跟五六個成年男子,還有六七個男孩兒,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臺上吹風乘涼,一路唱著歌回來。這是和諧社會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xiàn),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形象化表述。這正合乎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所以后面才引出孔子“吾與點也”的喟然感嘆。1.選文第1節(jié)中“多見其不知量也”是針對什么人說的?[明確]針對詆毀孔子的人說的,指叔孫武叔。2.選文第2節(jié)中“其生也榮,其死也哀”說明了什么?[明確]“其”代孔子。說明孔子的出類拔萃和子貢對孔子的無限敬重。3.選文第6節(jié)“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說明了什么?[明確]孔子的毫不隱瞞,表現(xiàn)了他對弟子的人格的尊重。4.選文第11~13節(ji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說明了什么?[明確]主要是通過語言描寫和神情舉止細節(jié)的刻畫,表現(xiàn)了孔子對學生的關愛與尊重,情誼深厚。5.當孔子談到師生如何相處時,他說:“當仁,不讓于師?!边@體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人格魅力?[明確]孔子特別重視師生關系的和諧,強調(diào)師道尊嚴,在一般情況下,學生不可違背老師。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必謙讓,是把實現(xiàn)仁德擺在了第一位,把“仁”作為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6.從第10則選文看,每個人物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明確]子路:“率爾而對”,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他魯莽坦率、自負急躁的性格。冉有、公西華:說話委婉而留有余地,表現(xiàn)了他們的謹慎和謙恭。曾皙:一直在鼓瑟,直到被孔子問起,才“舍瑟而作”,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溫文爾雅、瀟灑超脫的性格,尤其是他所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理想藍圖,更是展示了他逍遙自得、恬淡空靈的內(nèi)心世界??鬃樱褐t和誠懇,循循善誘,耐心地啟迪弟子,始終保持著謙謙君子的儒家風范??鬃犹絾柌r說:“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這是否表明孔子認為伯牛得病就是他的命?[明確]從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宿命論者,他相信命運之說,但他對命運的不公平提出了自己的抗議,并用反復的話語強烈地表達了這種感情。他認為,像伯牛這樣德行優(yōu)秀的人應該長命百歲,享受健康的生活,卻得了這樣的疾病,即使探望,也只能“自牖執(zhí)其手”,命運太不公平了!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生的摯愛之情,以及對命運不公的強烈控訴。1.eq\f(叔孫武叔毀仲尼。,叔孫武叔誹謗仲尼。)eq\b\lc\[\rc\](\a\vs4\al\co1(叔孫武叔:魯國大夫,,名州仇。毀:誹謗。))eq\f(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子貢說:“這樣做沒有用?。≈倌崾遣豢烧u謗的。)eq\f(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他人的才德是丘陵,還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eq\f(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太陽月亮,沒有辦法超越。人縱使要自行斷絕跟對方的關系,)eq\f(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那對太陽月亮又有什么損害呢?只顯示出他不自)eq\f(量也!”,量罷了!”)eq\b\lc\[\rc\](\a\vs4\al\co1(無以為:這樣做沒有用。焉:代詞,指孔子的才德。,自絕:自行斷絕跟對方的關系。多:副詞,只,僅僅。))(《論語·子張》)2.eq\f(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陳亢對子貢說:“你是謙恭啊,孔子難道比你有才德嗎?”)eq\b\lc\[\rc\](\a\vs4\al\co1(恭:謙恭。于:,介詞,比。))eq\f(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子貢說:“高貴的人一句話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智慧,一句話)eq\f(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也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不智慧。言語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們不)eq\f(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可能趕得上夫子,就像青天(人們)不可能踩著梯子爬上去一樣。)eq\f(夫子之得邦家者,所,如果夫子被封為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為卿大夫,那就)eq\f(謂立之斯立,道之,像我們所說的:叫百姓立于禮百姓就會立于禮,引導百姓)eq\f(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百姓就會跟著走,安撫百姓百姓就會歸附,發(fā)動百姓百姓就)eq\f(和。其生也榮,其死也,會團結(jié)協(xié)力。他活著的時候人人敬愛他,很榮耀;他死了,)eq\f(哀。如之何其可及也?”,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趕得上他呢?”)eq\b\lc\[(\a\vs4\al\co1(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eq\b\lc\(\a\vs4\al\co1(子的獨立性。階:梯子,活用為動詞,踩著梯子。立之斯立,,道之斯行:叫百姓立于禮百姓就會立于禮,引導百姓百姓就))eq\b\lc\\rc\](\a\vs4\al\co1(會跟著走。道,,通“導”。斯,就。))(《論語·子張》)3.eq\f(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顏淵感嘆說:“(老師之道,)往上看越發(fā)覺得高遠,)eq\f(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鉆研它越發(fā)覺得堅實。往前看它時在前面,忽然間卻發(fā)現(xiàn)在)eq\f(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導別人,(他)用各種文獻)eq\f(文,約我以禮,,典籍使我知識、視野廣博,用禮這種規(guī)范來約束我,)eq\f(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經(jīng)竭盡了我的才能,老師的學識)eq\f(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東西。即便想追隨他,也沒有)eq\f(也已!”,辦法了!”)eq\b\lc\[(\a\vs4\al\co1(忽焉:忽然。焉,用于形容詞、副詞之后,相,當于“然”。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以文博我,以))eq\b\lc\\rc\](\a\vs4\al\co1(禮約我”的倒裝。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廣博。,末由也已:沒有辦法。末,無。也已,語氣詞連用。))(《論語·子罕》)4.eq\f(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孔子說:“如果說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當呢?不過我)eq\f(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朝著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從不滿足,樂于教誨人而不知疲倦,)eq\f(則可謂云爾已矣?!?就只能夠如此罷了?!?eq\b\lc\[\rc\](\a\vs4\al\co1(抑:不過。云爾:如此罷了。已,矣:語氣詞連用,加強語氣。))eq\f(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公西赤說:“這正是弟子學不來的?!?(《論語·述而》)5.eq\f(子曰:“當仁,不讓于師。”,孔子說:“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必謙讓?!?eq\b\lc\[\rc\](\a\vs4\al\co1(當:遇到,也可解釋為,“面對”。讓:謙讓。))(《論語·衛(wèi)靈公》)6.eq\f(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孔子說:“諸位認為我有所隱瞞吧?我對你們沒有什么)eq\f(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隱瞞的。我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讓你們知道的,這就是)eq\f(丘也。”,孔丘啊?!?eq\b\lc\[\rc\](\a\vs4\al\co1(隱:隱瞞。無隱乎爾:對,你們沒有什么隱瞞的。))(《論語·述而》)eq\a\vs4\al(7.)eq\f(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孔子到(魯國小城邑)武城去,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eq\f(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孔子微笑著說:“殺雞怎么用得著牛刀!”)eq\b\lc\[(\a\vs4\al\co1(子之武城:之,動,詞,往,去。莞爾:))eq\b\lc\\rc\](\a\vs4\al\co1(微笑的樣子。焉:,疑問副詞,怎么。))eq\f(子游對曰:“昔者偃也,(當時在那里做地方長官的)言偃回答說:“從前我從)eq\f(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老師那里聽說:‘地位高的人學習了道就會愛別人,)eq\f(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地位低的人學習了道就容易使喚?!?eq\b\lc\[\rc\](\a\vs4\al\co1(君子:地位高的人,做官,的人。小人:地位低的人。))eq\f(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孔子說:“諸位!言偃這話對?。∥仪懊娴脑挷贿^是跟他開玩笑)eq\f(之耳。”,罷了?!?eq\b\lc\[\rc\](\a\vs4\al\co1(戲之:跟,他開玩笑。))(《論語·陽貨》)eq\a\vs4\al(8.)eq\f(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孔子去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對他發(fā)誓說:“我)eq\f(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假如不對的話,天厭棄我吧!天厭棄我吧!”)eq\b\lc\[(\a\vs4\al\co1(矢之:對他發(fā)誓。,矢,通“誓”。予))eq\b\lc\\rc\](\a\vs4\al\co1(所否者:我假如不對(即做事情不符合禮),的話。所……者,相當于“假如……的話”。))(《論語·雍也》)eq\a\vs4\al(9.)eq\f(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孔子說:“顏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飯,一瓢水,)eq\f(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住在狹窄的巷子里,別人受不了這種愁苦,可顏回卻不改變)eq\f(其樂。賢哉,回也!”,他的快樂。顏回多么有才德啊!”)eq\b\lc\[\rc\](\a\vs4\al\co1(賢哉,回也:顏回多么,有才德啊??埃喝淌?。))(《論語·雍也》)eq\a\vs4\al(10.)eq\f(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子路、曾點、冉求、公西赤陪(孔子)坐著??鬃诱f:)eq\f(“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點,就受拘束,而不敢說)eq\f(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出自己的想法。(你們)平時就說:‘人們不了解我呀!’如果)eq\f(或知爾,則何以哉?”,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將怎么做呢?”)eq\b\lc\[(\a\vs4\al\co1(侍坐:陪坐。乎:介詞,,相當于“于”。毋吾以:))eq\b\lc\\rc\](\a\vs4\al\co1(不要因為我停止。毋,不要。以,通“已”,停止。居:,平時。不吾知也:“不知吾也”,賓語前置?;颍河械娜?。))eq\f(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子路輕率匆忙地回答:“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夾在)eq\f(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大國之間,有軍隊來侵凌它,饑荒接著戰(zhàn)爭到來;(如果))eq\f(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我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有勇氣,并且懂得禮)eq\f(方也?!?義道德?!?eq\b\lc\[\rc\](\a\vs4\al\co1(而:連詞,表修飾,可譯為“地”。攝:夾。乎:介詞,,在。因:繼。比及:等到。方:指儒家倫理道德和學問。))eq\f(夫子哂之。,孔子對他微微一笑。)eq\f(“求,爾何如?”,“冉求,你怎么樣?。俊?eq\f(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冉求)回答說:“方圓六七十平方里,或者方圓五六十平)eq\f(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方里的小國,(假使)讓我來治理它,等到了三年,可以)eq\f(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使百姓衣食豐足。至于那禮樂教化,就要等德行高的人了?!?eq\b\lc\[\rc\](\a\vs4\al\co1(如:或者。足:使動用法,,使……富足。俟:等待。))eq\f(“赤,爾何如?”,“公西赤,你怎么樣呢?”)eq\f(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公西赤)回答說:“我不能說能做什么,但我愿意學習。諸侯)eq\f(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祭祀的事情,或者諸侯會盟的事情,(我)穿上禮服,戴上禮帽,)eq\f(愿為小相焉?!?愿意做一個小儐相啊?!?eq\b\lc\[(\a\vs4\al\co1(端:古代禮服名。章甫:古代一種,禮帽。這里“端”“章甫”都是名詞))eq\b\lc\\rc\](\a\vs4\al\co1(活用為,動詞。))eq\f(“點,爾何如?”,“曾點,你怎么樣呢?”)eq\f(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彈瑟的聲音逐漸稀疏,“鏗”的一聲,(曾點)放下瑟站了起來,)eq\f(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回答說:“(我)跟三位說的不同?!?eq\b\lc\[(\a\vs4\al\co1(希:通“稀”,稀疏。鏗爾:擬聲,詞,指曲子終了的余音;也有人))eq\b\lc\\rc\](\a\vs4\al\co1(說指鏗的一聲,指彈奏終了時最后一聲高音。,異乎三子者之撰:跟三位說的不同。撰,陳述。))eq\f(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說:“有什么妨礙呢?不過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啊?!?eq\f(曰:“莫春者,春服既成,,(曾點)說:“暮春三月,春天的夾衣已經(jīng)穿上了,)eq\f(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我跟五六個成年男子,還有六七個男孩兒,在沂水中洗浴,)eq\f(風乎舞雩,詠而歸?!?在舞雩臺上吹風乘涼,一路唱著歌回來。”)eq\b\lc\[(\a\vs4\al\co1(莫春:即暮春,夏歷,三月。莫,同“暮”。))eq\b\lc\\rc\](\a\vs4\al\co1(風:作動詞,用,吹風。))eq\f(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啊!”)eq\b\lc\[\rc\](\a\vs4\al\co1(與:贊,許。))eq\f(三子者出,曾皙后。,子路、冉求、公西赤三個人出去了,曾點后來才離開。)eq\f(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曾點說:“那三位說的怎么樣?”)eq\f(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說:“不過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eq\f(曰:“夫子何哂由也?”,(曾點)問:“老師為什么對仲由笑呢?”)eq\f(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孔子)說:“治理國家要用禮。他的話不謙讓,所以我笑他?!?eq\b\lc\[\rc\](\a\vs4\al\co1(為國以禮:治理國家要用,禮。是故:因此,所以。))eq\f(“唯求則非邦也與?”,“冉求所講的就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eq\f(“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eq\f(而非邦也者?”,就不是國家呢?”)eq\f(“唯赤則非邦也與?”,“公西赤所說的就不是國家的事嗎?”)eq\f(“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在宗廟祭祀、(或者)會盟,不是諸侯國又是什么呢?)eq\f(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公西華做小相,那誰還能做大相呢!”)eq\b\lc\[(\a\vs4\al\co1(非諸侯而何:不是,諸侯國又是什么呢?))eq\b\lc\\rc\](\a\vs4\al\co1(?。褐感∠?。,大:指大相。))(《論語·先進》)eq\a\vs4\al(11.)eq\f(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伯牛得了病,孔子去問候他,從窗戶里伸手進去握著他的手,)eq\f(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說:“死亡,這是命啊!這么好的人卻得了這么惡的病啊!)eq\f(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這么好的人卻得了這么惡的病?。 ?eq\b\lc\[\rc\](\a\vs4\al\co1(問:探問,問,候。牖:窗戶。))(《論語·雍也》)eq\a\vs4\al(12.)eq\f(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顏淵死了??鬃诱f:“唉!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要)eq\f(予!”,了我的命!”)(《論語·先進》)eq\a\vs4\al(13.)eq\f(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度悲痛。跟著他的人說:)eq\f(“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你哀痛過度了!”(孔子)說:“真的哀痛過度了嗎?不為這個)eq\f(人之為慟而誰為?”,人哀痛,還為誰哀痛呢?”)eq\b\lc\[\rc\](\a\vs4\al\co1(慟:極度悲痛。夫人:這個人。而,誰為:賓語前置,應為“而為誰”。))(《論語·先進》)【經(jīng)典傳承】偉大和平等孔子評價自己:“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盡管弟子們非常尊崇孔子,但他生活在弟子當中,在人格方面從未凌駕于弟子之上。弟子們只是從他的學識和道德以及日常生活的舉手投足中,體驗到了那種實實在在的偉大。他不期望人們像信仰神明那樣信仰自己。一個偉大的人,越是把自己放在跟別人平等的位置上,就越顯得偉大?!粳F(xiàn)實鏈接】包容與平等,新加坡發(fā)展的“鑰匙”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廣泛融合共存的國家。在路上,華人、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印度裔、包頭巾的馬來裔以及來自全球的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士隨處可見。早在13世紀末,新加坡就已經(jīng)作為一個王國存在了。14世紀,新加坡就是一個商貿(mào)港口了。1819年1月29日,英國萊佛士爵士為尋找新的自由貿(mào)易港,登陸了新加坡。今年,是開埠200周年。早在萊佛士來到新加坡之前,明清時期,就有很多中國人來此從事商業(yè)活動,并與當?shù)氐耐林R來人友好共處。他們通婚的后人通常被稱為峇峇娘惹,并形成了獨特的娘惹文化。華人參與新加坡的貿(mào)易活動至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英國人到來以后,新加坡作為貿(mào)易港口繁榮發(fā)展,吸引了更多馬來、印度、歐亞大陸以及其他地區(qū)的外來移民。新加坡人有三個特質(zhì):開放、多元和自主。不同民族間的包容與平等,成為其走向蓬勃發(fā)展的“鑰匙”。新加坡時任總理李光耀在獨立當天表示:“新加坡并非一個馬來人的國家,也不是一個華人的國家,或是一個印度人的國家。在新加坡,每個人都會有平等的地位?!毙录悠聭椃ㄒ裁鞔_規(guī)定,不論宗教、種族、血統(tǒng)或出生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選自《環(huán)球時報》2019年4月2日)[運用評點]“包容”,歸根結(jié)底,源于愛和理解。只有心中有愛,我們才能以同情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才會充分尊重他人的立場和見解。只有愛,才能消除彼此的敵視、猜忌、誤解,讓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在這個世界上和諧共存。而愛的荒蕪和消亡,將使最親密的人彼此傷害、仇視以至兵戈相向。美文爭與不爭,智慧其中①爭,是一切生物進化的動力和理由;不爭,是人對待生活的平淡態(tài)度。爭與不爭,蘊含著人生的大智慧。②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睜帲坪跏巧钤谶@個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必備的能力:植物要發(fā)芽、生長,就要與其他植物爭空氣、陽光、水分;動物要發(fā)展、壯大,就要與其他動物爭領地、水源、食物。“兩眼一睜,開始競爭”成了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實寫照。③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不爭,是相對的,這種不爭是生存的智慧,當然也是爭的最高境界。不爭,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曠達胸懷,是一種博大包容。(1)④爭與不爭,智慧其中。⑤晚清重臣、洋務運動健將張之洞曾在科舉考試中中探花,按道理講,名列三甲的成績已經(jīng)讓很多人無法企及,但張之洞很是沮喪,他認為自己應該獨占鰲頭;而在為人處世上,他曾經(jīng)評價自己“平生有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爭閑氣”。張之洞的爭與不爭彰顯了人生的智慧:爭,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選”的人生信條;不爭,是內(nèi)斂孤傲、不染雜塵的人生境界。(2)⑥被后人稱為“詩仙”的李白和被稱為“詩圣”的杜甫是同時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二人沒有爭詩壇“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爭中為唐詩的輝煌貢獻著各自的力量?!安粻帯保菑挠欣趥€人發(fā)展、社會進步的角度思考的。⑦打敗越國的夫差和最終消滅吳國的勾踐一生都在“爭”:一場大戰(zhàn),越國亡國,勾踐到吳國為奴;隨即,勾踐“切齒仇冤,捧心釣餌,嘗膽權謀”,最終一戰(zhàn)雪恥。“爭”,關系到了生存。⑧爭與不爭,不是隨機的選擇,而是要考慮面對的境遇:爭,不是皆爭、亂爭、必爭;不爭,不是放縱、膽怯、逃避。⑨桉樹因為“爭”而成為干旱地區(qū)首選的樹種,它可以二十時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種養(yǎng)料,即便是營養(yǎng)過剩,還要不停地吸收養(yǎng)分。但正是這種無所不在的“爭”,造成周圍樹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當?shù)厝瞬坏貌蝗掏锤類郏撤ヨ駱?,種植其他樹種。小丑魚居住在??挠|手之間,這些魚會帶來食物與??蚕?,而??挠|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細胞,可使小丑魚免于被掠食,小丑魚則會分泌一種黏液在身體表面,保護自己不被??麄ΑP〕篝~與??摹安粻帯保沟盟鼈兏涌鞓返厣?。(3)⑩爭與不爭,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又說“當仁,不讓于師”。(4)賞析(1)文章首先闡述“爭”“不爭”體現(xiàn)的意義,然后用達爾文、老子的話體現(xiàn)的意義來剖析“爭”與“不爭”的內(nèi)涵。(2)第⑤段用張之洞的“爭與不爭”做論據(jù),說明“爭”與“不爭”要看具體情況。(3)⑥~⑨段運用李白、杜甫、夫差、勾踐以及桉樹、小丑魚、海葵的事例做論據(jù)。(4)第⑩段引用孔子的名言重申“爭與不爭”要看具體情況的論點。(5)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論證過程中,文章十分注重對論點的兩面論證,不說“爭”與“不爭”中哪一方更好,而是討論不同的情況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爭與不爭,智慧其中”。一、基礎鞏固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叔孫武叔毀仲尼 毀:誹謗B.人雖欲自絕 自絕:自殺C.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卓爾:卓越、突出的樣子D.當仁,不讓于師 當:遇到解析:選B。自絕:自行斷絕跟對方的關系。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B.夫子矢之曰C.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D.鼓瑟希,鏗爾解析:選C。A.“知”通“智”;B.“矢”通“誓”;D.“希”通“稀”。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B.夫子莞爾而笑斯人也而有斯疾也C.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加之以師旅D.其何傷于日月乎仲尼豈賢于子乎解析:選A。A.均為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C.介詞,“認為”;介詞,“用”。D.介詞,“對于”;介詞,“比”。4.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其何傷于日月乎A.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B.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C.賢哉,回也D.亡之,命矣夫解析:選B。B項和例句都是狀語后置句。A項和D項是判斷句,C項是主謂倒裝句。二、閱讀提升(一)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啵瑺柡稳??”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薄包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拔ㄇ髣t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5.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乘:shènɡ,四馬一車為一乘B.因之以饑饉 因:接著C.夫子哂之 哂:微笑D.舍瑟而作 舍:住舍解析:選D。D項中“舍”讀shě,放下。6.下列加點詞中與“端章甫”中“章甫”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驢不勝怒,蹄之 B.皆共目之C.沛公欲王關中 D.殫其地之出解析:選D。例句中的“章甫”是古代的一種禮帽,這里是名詞作動詞,戴禮帽。A、B、C三項均為名詞作動詞。D項為動詞作名詞,出產(chǎn)的東西。7.下列各句中與“不吾知也”句式不一致的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C.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D.我之謂也解析:選B。例句是賓語前置句,為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A項與例句相同。B項是被動句,用“見……于……”表示被動。C項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何傷”即“傷何”。D項用助詞“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我之謂”即“謂我”。8.下列對選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刻畫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B.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寬容,也有不以為然的輕微批評。C.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語言述說了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D.聽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長嘆。這喟嘆表現(xiàn)了孔子對曾皙志向的贊許,又表現(xiàn)了孔子對那種理想境界的向往。解析:選C。C項中“理性的語言”不對,曾皙運用形象的描述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志向,而非通過理性的語言。9.本則故事中,孔子鼓勵其弟子暢所欲言,而不阻止弟子們表達自己的意愿,說明了什么?答:答案:表現(xiàn)了孔子對弟子的尊重,能平等待人;孔子對弟子們言志的不同態(tài)度,又表現(xiàn)了孔子對仁德的重視。(二)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鬃用?,字仲尼。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鬃幽晔?,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笨鬃迂毲屹v。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①;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于是反魯,魯復善待。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紲③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本肮f??鬃幽耆?,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笨鬃铀煨?,反乎魯。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笨鬃釉唬骸坝惺茄砸病2辉弧畼菲湟再F下人’乎?”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涂;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鬃幽昶呤?,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刪節(jié))【注】①料量平:賬目清楚,收支平衡。②羖:公羊。③累紲:用繩索捆綁。④粥:通“鬻”,賣。eq\a\vs4\al(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B.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C.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D.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解析:選B??蓳?jù)文段中動詞的意義進行斷句。eq\a\vs4\al(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空”,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B.“季氏史”即委吏,掌管委藏工作,即后之司倉氏、司庚氏,掌保管、出納。C.“大司寇”先秦官職,西周時期的司寇。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設大司寇,負責實踐法律法令,輔佐周王行使司法權,大司寇下設小司寇,輔佐大司寇審理具體案件。D.《詩》,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解析:選D?!对姟罚袊鴼v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簡稱。eq\a\vs4\al(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精神病??漆t(yī)院精神心理疾病治療藥物研發(fā)合同
- 2025年度港口設施損害賠償再保險合同
- 2025年度歷史文化保護工程咨詢合同
- 2025年度專業(yè)婚禮策劃會場布置與裝飾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土建施工合同履行監(jiān)督合同
- 2025年城市綠化項目合同續(xù)簽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建筑消石灰粉采購與節(jié)能環(huán)保合同
- 2025年度建筑消防系統(tǒng)遠程監(jiān)控維護服務合同
- 2025年度河長制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經(jīng)費保障合同
- 2025年度教師專業(yè)認證派遣與支持合同
-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義務教育質(zhì)量檢測綜合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梅大高速塌方災害調(diào)查評估報告及安全警示學習教育
- 2025年供應鏈管理培訓課件
- 2025中智集團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保利公司簡介》課件
- 中藥硬膏熱貼敷治療
- 《攜程旅行營銷環(huán)境及營銷策略研究》10000字(論文)
- 2024年高頻脈沖電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餐飲行業(yè)優(yōu)化食品供應鏈管理計劃
- cnc加工崗前培訓
- 復工復產(chǎn)六個一方案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