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雜交實驗二(1718高三)_第1頁
豌豆雜交實驗二(1718高三)_第2頁
豌豆雜交實驗二(1718高三)_第3頁
豌豆雜交實驗二(1718高三)_第4頁
豌豆雜交實驗二(1718高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師大二附中1、描述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實驗過程和結果2、為解釋“兩對性狀雜交實驗”的結果,孟德爾提出了假說,和“一對相對性狀雜交”的假說相比,增加的主要內容是

。3、用遺傳圖解寫出解釋過程4、用于驗證假說的實驗中,將F1與隱性親本雜交,選擇隱性親本的原因是

4、隱性親本只產生含隱性遺傳因子的配子,所以測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能直接反映F1產生的配子種類和比例。從而驗證假說的正確性。擬用純種豌豆進行雜交實驗,以驗證自由組合定律(實驗方法、條件與孟德爾實驗完全相同),統(tǒng)計F2性狀分離比,符合預期的F2性狀數量比是

。若任選豌豆的兩個相對性狀進行實驗統(tǒng)計,是否一定能實現實驗目的?為什么不一定。F2的性狀分離比為9:3:3:1,需滿足以下條件

這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各種配子、各基因型的豌豆存活率、生活力相同..小結1: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F2的性狀分離比為9:3:3:1的必須滿足的條件1.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2.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3.顯性性狀對隱性性狀為完全顯性關系4.各基因型配子存活率、受精能力相同5.各基因型個體存活率、生活力相同1、某種昆蟲長翅(A)對殘翅(a)為顯性,直翅(B)對彎翅(b)為顯性,有刺剛毛(D)對無刺剛毛(d)為顯性,控制這3對性狀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不考慮交叉互換、基因突變)(1)長翅與殘翅、直翅與彎翅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并說明理由。(2)該昆蟲一個初級精母細胞所產生的精細胞的基因型為__。(3)該昆蟲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移向細胞同一極的基因有_____。(4)該昆蟲細胞分裂中復制形成的兩個D基因發(fā)生分離的時期有________________。(5)為驗證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可用來與該昆蟲進行交配的異性個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答案:(1)不遵循。因為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2)AbD、abd或Abd、abD

(3)A、a、b、b、D、d

(4)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小結2: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等位基因受否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判斷?1.看圖—幾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2.看分離比——是否是9:3:3:1(及變式)

是否是1:1:1:1(及變式)是否是3:1:3:1(及變式)分離定律的原始表述分離定律的現代表述自由組合定律的原始表述自由組合定律的

現代表述三、巧用“分離比”(16全國)用某種高等植物的純合紅花植株與純合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1全部表現為紅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為272株,白花為212株;若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為101株,白花為302株。根據上述雜交實驗結果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純合體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種C.控制紅花與白花的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類型比紅花植株的多

某種植物的表現型有高莖和矮莖、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這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對為隱性純合則表現為白花.用純合的高莖白花個體與純合的矮莖白花個體雜交,F1表現為高莖紫花,F1自交產生F2,F2有4種表現型:高莖紫花162株,高莖白花126株,矮莖紫花54株,矮莖白花42株.請回答:(1)根據雜交實驗結果可推測,株高受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依據是______.在F2中矮莖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種,矮莖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種.(2)如果上述兩對相對性狀自由組合,則理論上F2中高莖紫花、高莖白花、矮莖紫花和矮莖白花這4種表現型的數量比為______.小麥抗條銹病性狀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狀由基因R/r控制,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以A、B品種的植株為親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單株自交,收獲籽粒分別播種于不同處理的試驗小區(qū)中,統(tǒng)計各區(qū)F3中的無病植株比例.(活頁十七-12)1.據表推測抗條銹病是

性狀;抗白粉病是

性狀

2.甲的基因型是

,乙的基因型是

,雙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無病植株的比例為

白粉菌和條銹菌分別導致小麥感白粉病和條銹病,引起減產.采用適宜播種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麥A、B兩品種在不同播種方式下的試驗結果.“+”的數目表示感染程度或產量高低“﹣”表示未感染.1抗白粉病的小麥品種是

,判斷依據是

.2設計Ⅳ、Ⅴ兩組試驗,可探究

.3Ⅰ、Ⅲ、Ⅳ三組相比,第Ⅲ組產量最高,原因是

.某種植物的花色(白色、藍色、紫色)由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獨立.遺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