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課件_第1頁
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課件_第2頁
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課件_第3頁
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課件_第4頁
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層建築和大跨度建築

二戰(zhàn)後,建築領域新的成就—高層建築與大跨度建築一、高層建築:上世紀末就已出現(xiàn),近二十年來,已逐漸遍及到世界各國。

⒈高層建築得到發(fā)展的原因:

⑴用地緊張,地價昂貴:⑵占地面積?。?/p>

⑶節(jié)省市政投資費用,豐富城市藝術:⑷顯示實力,廣告效果:⑸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

⒉高層建築的分類:

⑴第一類高層:9~16層(最高到50米);⑵第二類高層:17~25層(最高到75米);⑶第三類高層:26~40層(最高到100米);⑷第四類高層:超高層建築,40層以上(100米以上)。⒊高層建築的發(fā)展過程

⑴電梯、新材料和技術應用階段(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⑵新結構體系階段(20世紀中葉以後):⒋高層建築的佈局與設計特點:高層建築的體形可分為兩類:板式高層平面:

一字形、T形、H形、弧形等。

塔式高層平面:三角形、方形、矩形、圓形、多瓣形、Y形、十字形等。四周多設有低層的附屬建築。柱距一般12~15米,柱子截面寬翼工字鋼或閉口箱形。利於大量管線通過。

⒌高層建築的結構體系:

高層建築的結構體系在近些年來有很大的發(fā)展。可分為:

⑴目前國外在鋼結構方面的新體系:

①剪力桁架與框架相互作用的體系(ShearTrussFrameInteraction)

②有剛性析帶的剪力桁架框架相互作用體系(ShearTrussFrameInteractionWithRigidBeltTrusses)③框架筒體系(FramedTube)④對角桁架柱筒體系(ColumnDiagonalTrussTube)⑤束筒體系(BundledTubeSystem)

⑵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體系:①抗剪牆體系(ShearWall)②抗剪牆框架互相作用體系(ShearWallFrameInteraction)③框架筒體系(FramedTube)④套筒體系(TubeinTubeSystem)

⑶混合體系:主體結構與核心結構部分採用鋼結構,而圍護結構與內(nèi)部隔牆採用鋼筋混凝土,利於施工。

⒍當代的高層建築活動:

⑴50年代以後的高層建築活動:

戰(zhàn)後鋁材過?!X板幕牆高層建築越造越高——塔式建築

建築實例:

聯(lián)合國秘書處大廈(1950,39層,設計者:哈裏森,“板式”實例)

利華大廈(1952,22層,設計者:SOM建築事務所(Skidmore,Owings&Merrill),“板式”玻璃幕牆)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牆高層建築,是當時新型辦公樓的代表。紐約西格拉姆大廈(1956~1958,設計者:密斯.凡.德.羅,玻璃摩天樓)馬利納城大廈(1964~1965,177m,設計者:戈德貝瑞,塔式建築)

美國亞特蘭大桃樹中心廣場旅館(1976,70層,設計者:波特曼)

約翰·漢考克大廈(1965~1970,337m,設計者:SOM)約翰·漢考克大廈(1965~1970,337m,設計者:SOM)

匹茨堡,美國鋼鐵公司大廈(1968~1971,64層,哈裏森等)

世界貿(mào)易中心大廈(1969~1973,411m,設計者:雅馬薩奇)

西爾斯大廈(1970~1974,433,是當時世界最高的塔式摩天樓西爾斯大廈(1970~1974,433,是當時世界最高的塔式摩天樓)

多倫多市政廳大廈(70年代初,239m,新月型平面佈置)

義大利米蘭皮瑞利大廈(1955~1958,30層)

⑵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高層建築:80年代以後,超高層建築的建造形成熱點,建築功能與技術、造型、數(shù)量與平均高度。從造型上可分為以下幾類:①標誌性建築,②高技性建築,③紀念性建築,④生態(tài)性建築,⑤裝飾性建築,⑥文化性建築。①標誌性建築:數(shù)量最多,最普遍。多用塔式結構,強調(diào)高聳的尖頂處理。形成城市的標誌。建築實例:

世界十大高樓:塔式結構臺北101大樓、芝加哥席爾斯大樓、吉隆玻雙子星大樓、上海金茂大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帝國大廈美國費城自由之塔(1984~1991,251m設計者:H.楊)

馬來西亞吉隆玻(石油)雙塔大廈(或雲(yún)頂大廈,1995~1997,445m,設計者:美國.西薩.佩利)

巴黎無止境大廈方案(1993~)芝加哥米格林.貝特勒大廈方案(1999~,600m,設計者:美國.西薩.佩利)

中國香港中銀大廈(1982~1990)

②高技性建築:數(shù)量不多但影響很大,表現(xiàn)高科技的時代特點,展現(xiàn)工程威力和技術成就。具有某種精神意義。建築實例:中國香港新匯豐銀行大廈(1979~1985)英國倫敦勞埃德大廈(1978~986,72m,設計者:羅傑斯)

日本大阪新梅田空中大廈(1989~1993,170m,日本.原廣司)

日本大阪新梅田空中大廈(1989~1993,170m,日本.原廣司)③紀念性建築:建築實例:日本東京都廳舍(1986~1991,243m,設計者:丹下健三)

德國法蘭克福商品交易會主樓(1980~1985,130m,設計者:昂格爾斯)④生態(tài)性建築:是當今建築設計思想中的新潮流,使建築適應生態(tài)要求,注重把綠化引入樓層,強調(diào)建築與自然環(huán)境的共生。建築實例:印尼雅加達達摩拉辦公樓(1990,25層,設計者:美國.P.魯?shù)婪颍?/p>

MBF大廈(1994,31層,設計者:哈姆紮和揚)

德國法蘭克福商業(yè)銀行大廈(1994~1996,設計者:英國.諾曼.福斯特)⑤裝飾性建築:建築實例:DG銀行總部大樓(1986~1993,208m,設計者:KPF建築師事務所(Kohn.PedetsonandFot))

⑥文化性建築:建築實例:美國路易斯維爾休曼那大樓(1985,27層,設計者:格雷夫斯)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共和銀行中心大廈(1984,美國.P.詹森)伍重二、大跨度與空間結構建築:

近代大跨度建築在十九世紀末已有很大創(chuàng)新,二戰(zhàn)後的幾十年中,大跨度建築又有突出的進展。它主要用於展覽館、體育館、飛機庫,以及一些公共建築。

大跨度建築發(fā)展的原因:社會的需要、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大跨度建築的結構形式:鋼筋混凝上薄殼與折板,以及懸索結構、網(wǎng)架結構、鋼管結構、張力結構、懸掛結構、充氣結構等發(fā)展的趨勢:建築的外貌愈來愈緊密地與新材料、新結構、新的施工技術相結合,覆蓋空間越來越大。位於城市邊緣或郊區(qū)。

(一)7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跨度建築:近些年來,大跨度建築新結構屋頂可分為以下類型:⒈鋼筋混凝土薄殼頂:利用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來覆蓋大空間的做法已越來越多,屋頂形式也多種多樣。

建築實例:義大利都靈展覽館(1950,義大利.奈爾維,波形裝配式薄殼屋頂)美國聖路易斯城的航空站(1953~1955,設計者:雅馬薩奇,交叉拱形的薄殼頂)羅馬小體育宮(1957,網(wǎng)格穹窿形薄殼屋頂)

英國南威爾士布林馬爾橡膠廠(1945~1951)巴黎國家工業(yè)與技術中心陳列大廳(1958~1959)⒉折板結構:建築實例:

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UNESCO)織會議廳(1953~1958)⒊懸索結構:五十年代以後,由於鋼材強度不斷提高,國外已開始試用高強鋼絲懸索結構來覆蓋大跨度空間。這種建築原來是受懸索橋的啟示。由於主要結構構件均承受拉力,以致外形常常與傳統(tǒng)的建築迥異。

建築實例:美國羅利市牲畜展賽館(1953~1954)

西柏林會堂(1957,)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候機廳(1958~1962)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美國館(1958,)東京代代木大體育館與小體育館(1964,設計者:丹下健三)⒋張力結構:在懸索結構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可以是鋼索網(wǎng)狀的張力結構,或玻璃纖維織品的張力結構,或二者混合的結構。結構輕巧自由,施工簡易,速度快,比較適宜於急需的建築。

建築實例: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聯(lián)邦儲備銀行,1972

⒌懸掛結構:目前國外又試用懸掛結構來建造大跨度建築,基本原理與懸索橋相同。

建築實例:

慕尼克奧運會游泳館(1972)

⒍活動屋頂:

一般分為若干片,屋頂可以打開。建築實例:匹茨堡公共會堂(1961)日本福岡(穹隆)體育館(1991~1993)⒎鋼空間網(wǎng)架結構:

這是大跨度建築中應用得最普遍的一種形式。

建築實例: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市體育館(1966)

美國底特律韋恩縣體育館(1979)

⒏金屬管空間網(wǎng)架結構:國外還有利用短鋼管或合金鋼管拼接成的平面網(wǎng)架、空間網(wǎng)架或網(wǎng)狀彎窿頂?shù)取_@種金屬管結構的特點是結構與施工方便。目前用來建造體育館、展覽館、飛機庫的頗多。建築實例:加拿大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的美國館(1967)

⒐充氣結構:由於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近年來已開始用充氣結構來構成建築物的屋蓋或外牆,多作為臨時性工程或大跨度建築之用。充氣結構使用材料簡單。一般用尼龍薄膜、人造纖維或金屬薄片等,表面常塗有各種塗料,這種結構可以達到很大的跨度,安裝、充氣、拆卸、搬運均較方便。但不耐久。

建築實例:巴黎東部充氣體育館

(二)70年代中期以後的大跨度建築:這個時期一系列新的成就集中的表現(xiàn)在體育建築和交通建築方面。蒙特利爾奧林匹克體育中心(1973~1976)蒙特利爾奧林匹克體育中心(1973~1976)蒙特利爾奧林匹克體育中心(1973~1976)莫斯科奧運會主場館(1970)日本藤澤秋葉臺市民體育館(1984)日本福岡(穹隆)體育館(1991~1993)東京充氣穹頂競技館(1988)

挪威哈默爾冬奧會滑冰館(1992)挪威哈默爾冬奧會滑冰館(1992)倫敦滑鐵盧國際鐵路旅客樞紐站(1993)日本關西機場航站樓(1988~1994)三、戰(zhàn)後歐美各國建築工業(yè)化的發(fā)展

在房屋建造中,預製概念的最早形式是手工製作的天然建築材料預製件。

工業(yè)化預製則出現(xiàn)於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被重視,而真正大規(guī)模發(fā)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後。(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建築工業(yè)化工業(yè)化預製一開始就是沿著大量性建築(Mass-building)和單個建築(Individual-building)兩者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方向發(fā)展的。

十九世紀是第一個工業(yè)化預製高潮。單個建築首先在一些展覽館、火車站等大廳型建築的屋頂,多層廠房中,用鑄鐵、玻璃預製件建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建築工業(yè)化鑄鐵、玻璃預製件——預製混凝土外牆板——工業(yè)化全裝配體系——混凝土大板高層公寓建造體系——現(xiàn)澆和預製混合體系——專用到通用體系——活動住宅倫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