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便秘的文獻研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1.gif)
![針灸治療便秘的文獻研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2.gif)
![針灸治療便秘的文獻研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3.gif)
![針灸治療便秘的文獻研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6f3591f6914177fbfb31a4b8f6a1a7d2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治療便秘的文獻研究
作者使用計算機計算了93種古代藥物中針灸治療便秘的內容。結果表明,治療便秘的文獻包括229條文獻、148條針灸和487條針灸。通過對文獻及其統(tǒng)計結果的分析,得知古代針灸治療便秘有以下特點。1循經取穴1.1下穴及腎經穴次膀胱經為93穴次,占各經穴次之首。因為該證由脾、胃、腎、肝、腸功能失調所致,而這些臟腑之氣輸注于背部膀胱經相應背俞穴;膀胱經又通過會陽穴與督脈長強相聯,可調整肛門的功能,因此膀胱經穴次較為集中。常用穴為大腸俞、承山、膀胱俞、中髎、小腸俞等?,F代醫(yī)學認為,控制胃腸道的自主神經多數從背部脊髓胸6~腰2、骶2~4發(fā)出,刺激相應背俞穴,可通過相應自主神經調整胃腸功能。腎開竅于二陰,主二便,腎陰腎陽不足,可導致便秘的產生;腎主液,津液虧少則大腸燥結,故在該證的治療中,腎具有重要作用。腎經共80穴次,占各經穴次的第2位,常用穴為照海、太溪、大鐘、涌泉等。1.2任脈與腰椎穴位便秘病位在脾、胃、腎、肝、腸,這些臟腑均位于腹部,而任脈循行于腹部正中線上,與上述臟腑聯系密切,故任脈為65穴次,占各經穴次的第3位,常用穴為神闕、氣海、石門、中脘、會陰等。1.3各經穴的選取脾胃功能失調導致便秘,所以古人也常取脾、胃經穴,兩者分別為54、39穴次,占各經穴次的第4、5位,常用穴為太白、三陰交、大都、商丘;足三里、內庭、豐隆等。因情志不和,氣機郁滯,也可使胃腸通降功能失常,而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因而古人也常選肝經穴,共計36穴次,占各經穴次的第6位,常用穴為章門、太沖、大敦等。1.4氣調瀉支溝以養(yǎng)肝之法三焦經共25穴次,占各經穴次的第7位。其中支溝總計高達22穴次,占全身各穴之第2位。因為三焦是全身氣機升降出入的通道,若相火亢盛,三焦不通,則可致便秘出現。支溝為五輸穴中的“經穴”,而“所過為經”,故支溝可疏通三焦經氣;以五行而論,支溝屬于火經火穴,瀉之則可治療三焦熱盛所致的便秘;在上肢“二級全息元”中,支溝穴位于肛門投影點附近。故《玉龍歌》道:“若是脅疼并閉結,支溝奇妙效非常。”1.5肺氣營養(yǎng)療藥治療酯類在上肢部,列缺穴亦被選用,如《瓊瑤神書》曰:“大便秘結列缺功”。因列缺為肺經絡穴,通大腸經,故可治療便秘。便秘為腸腑傳導失司所致,當選取大腸經和小腸經之穴,但統(tǒng)計結果顯示,古人很少取大、小腸經穴,也未選用其下合穴上巨虛、下巨虛,對此當可探討。2分行搜索2.1人體穴位部穴因為便秘時多取腎、脾、肝經穴,因此足陰面的穴位十分集中,共115穴次,占各部穴次之首。其中內踝附近穴位尤其突出,因為在“二級全息元”中,內踝部與臍部相對應,常用穴為照海、太溪、大鐘、商丘等。其中照海共34穴次,為全身穴位之首,因為便秘常由陰液不足所致,陰蹻主一身之陰,而照海通陰蹻,故《玉龍歌》道:“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惫湃擞终J為,四肢末端為經絡之“根”、“本”,是經氣聚集之處;現代醫(yī)學認為,肢體末端的神經末梢豐富,針刺的感應強烈可增加腸蠕動;對應學說認為,人體軀干下端之肛門與下肢末端相對應,故下肢末端部穴共計24穴次。如《席弘賦》道:“大便閉澀大敦燒。”末端部的涌泉、大都,鄰近末端的太白、公孫、太沖等穴也被選用。2.2神闕、章門因為該證病位在腹,故腹部穴次十分集中,共116穴次,其中小腹部為77穴次,胸脘部為39穴次,分別占各部穴次的第2、5位。在腹部諸穴中,神闕、章門各15穴次,并列為腹部諸穴之首,因神闕與腸相聯,章門為脾經募穴。如《扁鵲心書》云:“虛勞人及老人與病后,大便不通,難服利藥,灸神闕一百壯自通”;《循經考穴編》載:章門主治“二便秘澀”。腹部其他常用穴還有氣海、石門、中脘、會陰、關元等。因為腸腑傳導失司是形成便秘的直接原因,所以與其他臟腑相比,腸腑與該證的關系更為密切,而腸腑位于小腹,故小腹部穴次大大高于脘腹部。2.3下傳統(tǒng)穴次特征因腸腑在小腹部,與其相關聯的背俞穴多在下背部,故下背部穴次較上背部為多,共70穴次,占各部穴次的第3位,而上背部僅15穴次,占第9位。下背部的常用穴為大腸俞、膀胱俞、小腸俞、八髎穴等,如《行針指要歌》道:“或針結,針著大腸泄水穴(大腸俞配二間)”。該證還取督脈之長強穴,因長強與肛門相近。如《醫(yī)心方》云:“不得大便數日方:灸下部后五分卅壯瘥,大良?!?.4承山、承筋、承扶、浮腿陽面為46穴次,占各部穴次的第4位,常用穴為足三里、承山、豐隆、承筋、承扶、浮郄等。其中承山在“二級全息元”中位于肛門的投影點附近,與長強遙相呼應,故《馬丹陽歌》載:承山主“痔疾大便難”。3刺激法3.1針刺多瀉,艾多補古人治療內科病證,用艾灸往往多于用針刺,而治療便秘,用針刺84穴次,艾灸65穴次,可見是針刺多于艾灸。因為便秘患者往往表現十分窘迫,當務之急是要增強腸蠕動,促使大便順利排出,而針刺通過神經反射,可使相關副交感神經膽堿能纖維興奮,從而起到加強腸蠕動的作用,這一反應速度很快;而艾灸主要通過生化、免疫、內分泌反應發(fā)揮作用,這一過程較慢,故古人多用針刺。古代中醫(yī)又有“針刺多瀉,艾灸多補”之說法,便秘以實證為多,故當以瀉為多,因而多用針刺。針刺有以下特點:①多刺足陰穴:針刺足陰面的穴位多于腹部穴位,因為便秘患者的腸內容物往往脹滿,針腹部穴有可能使腸內容物流出,引起感染,不夠安全,而針下肢穴則無此弊端。②多用瀉法:因為大便閉塞,糟粕積滯,當為實證,或為本虛標實之證,急則治其標,故多用瀉法,如《醫(yī)學綱目》曰:“大便不通:照海(瀉之立通)、太白(瀉之,灸亦可)。”對于本虛標實者,則施予補瀉結合的方法,如《針灸大成》曰:“大便秘結不通:章門,太白,照海……宜先補后瀉”。③運用呼吸補瀉:對于便秘,古代有人運用補瀉結合呼吸的方法,如《醫(yī)學入門》載:“下:針三陰交,入針三分,男左女右,以針盤旋右轉,行六陰之數畢,用口鼻閉氣,吞鼓腹中,將瀉插一下,其人即瀉,鼻吸手瀉三十六遍,方開口鼻之氣,插針即瀉?!庇秩纭稏|醫(yī)寶鑒》云:“大便秘澀,取照海針入五分,補三呼,瀉六吸,立通,支溝針半寸,瀉三吸,太白瀉之?!边@些針刺方法均可在臨床上試用。3.2漢代文化中對穴位與基于生理特征的穴位設置見表1艾灸是溫熱刺激,有溫陽補氣的作用,可促進腸蠕動,或通過生化、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效應,使大便順利排出。艾灸的取穴有以下特點。①多灸腹部穴:因為艾灸腹部穴,即可就近對腸腑進行溫熱刺激,若灸遠道四肢穴,要等陽氣循經絡傳至腹部,速度較慢。在所灸腹部諸穴中,神闕穴次最高,在該穴上古人常用隔物灸,如《資生經》曰:“腹中有積,大便秘,巴豆肉為餅,置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古今醫(yī)統(tǒng)》載:“治大小便不通方……用火燒鹽,填于臍內,切蒜一片蓋鹽上,艾灸二三炷即通”。腹部被施灸的其他穴位有:中脘、章門、石關、天樞、陰交、氣海、石門、曲骨、水道以及奇穴“腸遺”(俠玉泉相去各二寸)、“身交”(少腹下橫文中)、“經中”(臍下寸半兩旁各三寸)等。熨法與艾灸相似,也屬溫熱刺激,古人也用之,如《古今醫(yī)統(tǒng)》曰:“大便不利:以鹽炒熱布裹熨臍下,須臾即通?!雹诔>谋巢垦?古人灸背部近道穴,通過“氣街”,或通過脊神經的作用,使腸蠕動增強。所取穴位有:肺俞、膈俞、肝俞、脊中、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八髎,還有奇穴“團岡”(小腸俞下二寸)、“榮衛(wèi)四穴”(背脊四面各一寸)等。③選灸下肢穴:古人也灸下肢穴,但穴次不如腹背部多,常用者為承筋、三陰交、照海、太白,以及奇穴“踵踝白肉際”、“營沖”(在足內踝前后陷中)等。下肢末端穴處神經末梢十分豐富,若用直接灸法,與針刺一樣,對神經的刺激十分強烈,可促使腸蠕動增強,因此古人“灸大敦四壯”;“灸足大都隨年壯”;“左右腳下第二指第一節(jié)曲紋中心各十壯”。④灸口旁穴:古代還灸面部口旁穴,如《千金要方》曰:“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口兩吻各一壯?!币驗榭谂c肛門上下相對應,下病上取,故可取口邊穴位。3.3下傷少陰之絡,刺足上動脈便秘病在胃腸,一般尚未至血分,故少用放血療法,但若病及血絡,則須用刺血法。如《素問》曰:“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后,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見血立已”;《痧驚合璧》載:“刺天井骨,第三節(jié)骨下四節(jié)以上,腰眼以下對節(jié)直骨各開一針,即八字骨活動處,刺中脘一針,此癥痛而不吐瀉,若名干霍亂,毒入血分宜放痧”。3.4南果梨烏木、黃丹等古人還采用敷貼療法,通過藥物滲透入腹來治療便秘,《世醫(yī)得效方》所用處方為:連根蔥、生姜、淡豉、鹽,掩臍;生大螺與鹽和殼生搗碎,置臍下一寸三分;烏桕木研爛,敷臍下。《壽世保元》處方為:小芥菜子末、黃丹,臘醋燒滾調糊,攤臍上;甘遂末水調,敷臍下;明礬末安臍中,冷水滴之,入透腹中;蝸牛膏(或用田螺)納臍中,以手揉按之。《續(xù)醫(yī)說》處方為:田螺、大蒜、車前草,和研為膏,覆于臍上?!睹t(yī)類案》處方為:新汲水調樸硝,透入臍與丹田中。敦煌《雜證方書》處方為:石鹽、麝香安臍中,以水三滴之?!豆沤襻t(yī)統(tǒng)》處方為:置礬末于臍中,以新汲水滴之。這些經驗可供現代臨床試用。3.5紅赤氣自通,紅赤自通《壽世保元》載有用“吸咂”法:“鎖肚者,由肚中受熱毒壅盛,大小便閉而不通,結于肛門,腹脹欲絕,急令婦人以溫水先漱了口,吸咂于兒前后心,并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蔽品愃朴诂F代的閃罐法,以此刺激穴位,可疏通經絡,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達到通便的目的。3.6推瀉下穴,感胃三陰古人還用按摩以輔助針刺的方法,如《濟生拔粹》載:“治大便不通,刺任脈氣海一穴……令病人覺急便三五次為度,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凡大便不通,勿便攻之,先刺氣海穴訖,令人下俠臍揉胃之經,即刺三里穴,覺腹中鳴三五次即透矣?!边@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代農技在醫(yī)療保健領域的創(chuàng)新應用以煙草種植為例
- 匯報在項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現代市場營銷中的網絡直播工具選擇與應用
- 現代商業(yè)項目中的綠色建筑策略
- Unit 3 Transportation Period 1(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上學期第十三周 中國地理分區(qū) 第一節(jié) 北方地區(qū)說課稿
- 2024年三年級品社下冊《這周我當家》說課稿 遼師大版
- 5 數學廣角 - 鴿巢問題(說課稿)-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16 表里的生物(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2023九年級數學下冊 第24章 圓24.4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第2課時 切線的判定定理說課稿 (新版)滬科版
- 高級茶藝師技能鑒定(協會版)備考題庫-下(多選、判斷題匯總)
- 鋰離子電池健康評估及剩余使用壽命預測方法研究
- c30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頸椎骨折的護理常規(guī)課件
- 電商運營銷售計劃Excel模版
- 2022-2023學年上海市楊浦區(qū)上海同濟大附屬存志學校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中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稿件修改說明(模板)
- GB/T 33107-2016工業(yè)用碳酸二甲酯
- GB/T 16604-2017滌綸工業(yè)長絲
- 勞動合同法經典講義
- 工時定額編制標準(焊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