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課件56張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56張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56張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56張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56張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十二章1學習目標1.了解孔子及其《論語》思想2.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nèi)容。3.體會孔子學、詩、君子、仁等學說的基本內(nèi)涵,并思考其現(xiàn)代意義。3一、文學常識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孔子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晚年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合稱“六經(jīng)”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nèi)胧?。他是以“仁的學說”,“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來教育學生。他后來被尊稱為“圣人”??鬃邮鞘澜缱钪奈幕酥唬幾宋覈谝徊烤幠牦w史書《春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與孟子并稱“孔孟”,孔子被尊為“至圣”,孟子為“亞圣”。漢代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鬃涌鬃涌鬃右簧篌w可分為五個階段:(1)30歲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學。(2)30—50歲,欲仕不能。(3)50—55歲,在魯從政。(4)55—68歲,周游列國,歷盡艱辛。(5)65—73歲,安居魯國,辦教育,理六經(jīng)。孔子,是一個志在報國又無人重用的閑人,又是一個周游列國、苦尋門路的忙人,更是一個到處碰壁、從不回頭的強人。補充孔子的主要思想①孔子創(chuàng)立了以“仁”(即仁愛、愛人)為核心的道德學說,政治上主張“仁政”(“仁者愛人”、“克己復禮”。)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凹核挥鹗┯谌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都是他的做人準則??鬃邮侨寮覄?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②孔子主張禮治,主張克己復禮,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③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④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一視同仁)“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⑤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創(chuàng)作背景《論語》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當時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也是戰(zhàn)亂紛爭的年代。春秋末,周朝的禮制日漸崩潰,名存實亡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社會處于一種大的動蕩組合階段,人們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脫韁之馬,肆意踐踏禮制下的人倫理念。在社會呈現(xiàn)“禮崩樂壞”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旨在建立和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其重要觀點記錄在《論語》之中。

《論語》所表現(xiàn)的思想,特別是它所總結的一套政教倫理原則,比道、墨、名、法諸家更系統(tǒng)完整,更適合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需要并且其內(nèi)容廣泛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因而在近兩干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長期被用為治國的主導思想,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對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心態(tài)都產(chǎn)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宋代丞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可治天下,可見其思想是如何豐富和深刻。創(chuàng)作背景《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也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梢钥闯鲈S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體式歸納起來有:(1)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nèi)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2)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3)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10二、全文分析第一章

學而第二章

八佾第三章

里仁第四章

里仁第五章

里仁第六章

雍也第七章

泰伯第八章

子罕第九章

子罕第十章

顏淵第十一章

衛(wèi)靈公第十二章

陽貨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保ā秾W而》)【參考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安適,行事勤勉,言語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可以說是好學了。”①食:動詞,吃飯

②敏:勤勉

③就:靠近、看齊。④有道:指有才藝或有道德的人。

⑤正:匡正、端正。使…正。第一章⑥而1:表并列而2:表順承

⑦已:同“矣”,句尾語氣詞,表陳述,相當于“了”。主題解讀:從《學而》這段話,理解何為孔子闡述的“好學”。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第一章答:孔子認為,君子要安貧樂道,善于抵制過分的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要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zhì)方面?!昂脤W”的表現(xiàn)有三條:第一是在物質(zhì)條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說話謹慎;第三是不斷向有道德的榜樣人物學習,及時匡正自身的行為。從“好學”的標準出發(fā),講的是君子日常行為的準則。第一條重在排除干擾,第二條重在實踐鍛煉,第三條重在虛心請教。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儒家的學習內(nèi)容,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養(yǎng)德行。凸顯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質(zhì)為基點的教育思想。文本探究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保ā秾W而》)第一章1.概括主題。明確從“好學”的標準出發(fā),講的是君子日常行為的準則。孔子認為,君子要安貧樂道,善于抵制過分的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要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zhì)方面。做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才算達到“好學”的要求。人活著不僅僅為了求得飽暖安逸,還應該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精神。通過不斷地去接近有道之人來匡正自己。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明確以具體的行為要求來說理,深刻而平實。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參考譯文】曲肱:彎著胳膊作枕頭。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艺斐源旨Z,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拓展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參考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怎樣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怎樣對待音樂呢?”①而:表假設,如果。②如禮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當中一般插入代詞、名詞或其他詞語,意思是“把(對)…怎么樣(怎么辦)、怎樣……呢?

如禮何:怎樣對待禮呢?第二章主題解讀:仁、禮、樂是什么關系?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二章答:①子日:“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

②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禮“辨異”,即區(qū)分等級,使各階層有序,有序則不亂;樂“統(tǒng)同”,即抒發(fā)感情,使情緒得以紓解,促進社會和諧。從禮樂制度的角度出發(fā),點明“仁”的核心價值地位。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仁則是人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文本探究第二章1.概括主題。明確從禮樂制度的角度出發(fā),點明“仁”的核心價值地位??鬃诱J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東西。禮、樂都是在仁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仁,禮、樂都將失去意義。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仁則是人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強調(diào)必須有仁的根本,才能夠叫行禮樂。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明確以回環(huán)往復的疊句造勢,突出“仁”在禮樂中的重要性。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選自《論語·八佾》【參考譯文】佾,讀作yì。本意:古代樂舞的行列。

孔子在議論季氏時說:“在他的家廟的庭院里用八佾奏樂舞蹈,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還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極點。

八佾,宮廷樂舞制,八人一行為一佾,八佾則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是三十二人。按照周禮制定的禮法要求,應該是天子八佾,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季氏,即季孫氏,應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卻故意打破老規(guī)矩,偏要設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樂隊。所以孔子談到季氏時,就說:“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后來,人們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成語,指事情惡劣到了讓人不能忍耐的地步。拓展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省罚緟⒖甲g文】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理,當晚死去都可以啊。”朝聞夕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上。

②聞道:知道、懂得真理

③夕:名詞作狀語,在晚上。第三章主題解讀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省罚┑谌麓穑嚎鬃佑寐燥@夸張的語氣,以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突顯對了解“仁義之道”的重視。闡述了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文本探究1.概括主題。明確從對待“道”的態(tài)度出發(fā),講明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wèi)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義之道”。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明確言簡意賅,以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突顯對了解“仁義之道”的重視。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緟⒖甲g文】孔子說:“君子知曉的是義,小人知曉的是利。①喻:知曉,明白。第四章“君子”

1.古代統(tǒng)治者和一般貴族男子的通稱。如《詩經(jīng)·小雅·大東》:“君子所履,小人所視。”2.有道德的人。如《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3.妻稱夫或青年女子稱戀人。如《詩經(jīng)·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薄靶∪恕?.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統(tǒng)治者對勞動者的蔑稱。如《孟子·滕文公上》:“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人格卑鄙或見識短淺的人。如《尚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古時男子對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輩自稱的謙辭。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實不才。”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緟⒖甲g文】孔子說:“君子知曉的是義,小人知曉的是利。①喻:知曉,明白。第四章

本章語句簡單,但理解起來有分歧,關鍵在于對“君子”“小人”的解釋。把君子理解為有道德的人,則小人指無德之人,意思就是君子懂得“義”(即道義),小人懂得“利”(即利益)。這句話就成了判斷君子和小人的標準:義是公心,利是私欲,懂公心為君子,行私欲者為小人。

如果把君子理解為在位當權者,小人則指平民。在孔子的觀念里,在位君子應該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計較,因此執(zhí)政者要對癥下藥,滿足百姓的利益。這樣解釋,這句話又成了基于人性假設的治國建議了。

宋儒朱熹、程頤、陸九淵等多作第一種解,民國以來新儒家多作第二種解,教學中不必強求一致。《里仁》篇里“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章與本章類似,可參看。主題解讀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谒恼挛谋咎骄?.概括主題。明確從人的價值標準的角度出發(fā),指出了君子與小人在人生價值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zhì)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計其利害。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內(nèi)心標準——義,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并且主要以利來衡量。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通過“君子”與“小人”的對比,強調(diào)了“義”對于君子,對于品格的重要性。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踩??!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憲問》)《論語》中君子的標準【參考譯文】子路問怎樣做才是在上位的君子??鬃诱f:“修養(yǎng)自己以做到恭敬認真?!弊勇氛f:“像這樣就可以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已并且使別人安樂?!弊勇酚謫枺骸跋襁@樣就可以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已并且使百姓安樂。修養(yǎng)自己,使百姓都安樂,堯、舜大概都擔心很難完全做到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位一致經(jīng)世致用拓展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緟⒖甲g文】孔子說:“看見賢者,便應該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雹儋t:形容詞做名詞,有賢德的人。②齊:形容詞作動詞。與....看齊。③內(nèi):名作狀,在心里。

第五章主題解讀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谖逭挛谋咎骄?.概括主題。明確從學習的方法和心態(tài)的角度,點明人要虛心學習,以人為鑒,取長補短??鬃诱J為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之一就是見賢思齊。見到強于自己的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還有欠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己。通過辯證的分析對待“賢”與“不賢”的態(tài)度與做法,點明了人不斷前進的方法?!熬陀械蓝伞薄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墩撜Z.述而》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參考譯文】孔子說:“質(zhì)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zhì)樸就會顯得虛飾浮夸。文采與質(zhì)樸兩者兼?zhèn)?,配合適當,這才是君子。”①質(zhì):質(zhì)樸、樸實。

②文:華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虛飾、浮夸。⑤文質(zhì)彬彬:指文質(zhì)兼?zhèn)?、配合適當?shù)臉幼?。第六章“質(zhì)”與“文”分別具體指什么?通過這句話看出孔子怎樣的思想?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诹挛谋咎骄抠|(zhì)是先天的質(zhì)樸本性,內(nèi)在的思想品德;文是后天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經(jīng)過修飾獲得的,如衣著裝飾、談吐文采、文化修養(yǎng)、禮節(jié)儀式之類。君子要處理好質(zhì)、文的關系,對立統(tǒng)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離不偏不倚,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內(nèi)心真實、樸素,待人接物有禮有節(jié),說話辦事有禮貌修養(yǎng),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氣質(zhì)上的體現(xiàn)。

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理解,“質(zhì)”是指質(zhì)樸的品質(zhì),“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yǎng)。那么,“質(zhì)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yǎng)就會顯得很粗俗;“文勝質(zhì)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會顯得浮本和虛偽,注重繁文縛節(jié)而不切實際。

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具型的“文勝質(zhì)則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質(zhì)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yǎng),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オ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參考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們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把實現(xiàn)仁道作為自己的責任,這不是很重大嗎?一直到死方才停止,這不是很遙遠嗎?”①弘毅: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弘,廣、大,這里指志向遠大。②而:表并列。③以為:把…作為。第七章

主題解讀?論證邏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第七章文本探究1.概括主題:運用雙重否定和反問句的形式,點明讀書人應該把仁”應該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勇于擔當時代的重任,堅毅剛強,戮力奮斗。:此句包含三個因果關系。第一層因果關系:“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為“任重而道遠”。第二層因果關系:為什么“任重”,因為以“仁”為己任。第三層因果關系:為什么“道遠”,因為貫徹“仁”的精神需要終生不倦、死而后已。后面兩層因果關系合起來是對“任重道遠”的解說,而“任重道遠”又是對“士不可不弘毅”這一中心句的解說,這種抽絲剝繭的論說方式強調(diào)和凸顯了首句中的“弘毅”。子曰:“剛、毅、木、訥,近仁?!薄墩撜Z·子路》剛:剛強。毅:剛毅;堅強;果斷。木:質(zhì)樸。訥:鈍于言【參考譯文】孔子說:“剛強、堅毅、質(zhì)樸、慎言,(具備了這四種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窘庾x】孔子認為“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不易達到,但可以從基本的剛、毅、木、訥這四種美好的品質(zhì)做起。剛強就不會為欲望所動搖,堅毅就不會為困難和威勢所屈服,質(zhì)樸就會保持敦厚嚴謹?shù)淖黠L,言語謹慎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禍害。拓展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緟⒖甲g文】孔子說:“好比積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沒有成功,停下來,是我自己停下來的。好比填平洼地,雖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繼續(xù)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雹倨罕扔?,比方

②為:堆積。

③簣:盛土的竹筐。④止,吾止也:停下來,是我自己停下來的。⑤平地:填平洼地。平:形作動,填平。

⑥覆:傾倒。第八章

主題解讀?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第八章文本探究1.概括主題:

這句話孔子用了“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兩個比喻,來說明做人、做學問、做事情要靠自己,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而進退的責任在自己而不在別人。

“未成一簣”“雖覆一簣”是兩種極端情況,一是垂成,一是初始。垂成之際容易懈怠,初始之時容易畏難,故孔子特別加以強調(diào)。之所以說“吾止”“吾往”,是強調(diào)“為仁由己”。

至于用什么來衡量當止還是當進,自然是儒家強調(diào)的道義準則了。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ā蹲雍薄罚緟⒖甲g文】孔子說:“有智慧的人、聰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雹僦?/p>

:同“智”。

②者:……的人。第九章

主題解讀?原因何在?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ā蹲雍薄罚┑诰耪挛谋咎骄?.主題解讀: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點明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智、仁、勇缺一不可。2.原因何在?有智慧的人不會疑惑,因為知道大小、輕重、緩急、本末,判斷力自然就強大;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則不會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達人)則會招人感激,人我關系處理得完善了,就不會憂慮;內(nèi)心寬闊坦蕩,以不變應萬變。真正的勇者不是行為壯烈,而在于內(nèi)心強大,不存在懼怕之心,橫逆憂患之來,淡然處之,朝著目標前進,不懼失敗,這才是大勇,故言“勇者不懼”。子曰:“知者樂(古音yào,喜愛)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評析】孔子這里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yǎng)的“君子”。在千變?nèi)f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穩(wěn)定的,始終矗立不變,包容萬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則是多變的,它柔和而又鋒利,難于追隨,深不可測。(高山仰止)聰明人和水一樣隨機應變,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隨遇而安,所以,他們總是活躍的、樂觀的。仁愛之人則和山一樣平靜,一樣穩(wěn)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們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長壽。拓展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ā额仠Y》)【參考譯文】顏淵問仁德(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人就會稱贊你是個仁人了。實踐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別人呢?”顏淵說:“請問行仁德的具體條目。”孔子說:“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話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讓我實踐您這話吧?!雹倏思簭投Y: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

克:約束。

②一日:一旦。

③歸:稱贊,稱許。

④由:依靠

⑤目:條目,細則。

第十章⑥禮:名詞作動詞,合乎禮。

⑦事:實踐,從事。

⑧斯:這

主題解讀?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章文本探究1.主題解讀:以對話的形式,闡述了孔子對“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仁”。其關鍵是克己復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仁”是“禮”的內(nèi)化和自覺。周公:由巫到禮

孔子:釋禮歸仁一是“由巫到禮”,周公將傳統(tǒng)巫術活動轉(zhuǎn)化性地創(chuàng)造為人際世間一整套的宗教—政治—倫理體制,使禮制下的社會生活具有神圣性。二是“釋禮歸仁”,孔子為這套禮制轉(zhuǎn)化性地創(chuàng)造出內(nèi)在人性根源,開創(chuàng)了“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修齊治平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這個“內(nèi)圣外王”恰恰正是遠古巫君以自己通神的魔法來統(tǒng)領部族特征的全面理性化。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參考譯文】子貢問道:“有一個字而可以去終身實踐它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雹僖谎裕阂粋€字。

②行:奉行。

③其:大概。表示推測、估計。④?。阂匀蕫鄣男拇?;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⑤于:介詞,可以翻譯成“給”第十一章

主題解讀?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第十一章文本探究1.主題解讀:以對話的形式,點出“恕”這一準則,以及具體的做法,即,推己及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推己及人:忠恕之道①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②子貢問曰:“有一言……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雍也》自己要站穩(wěn),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騰達,才能博施濟眾。忠:盡已心以待人。盡心竭力、積極為人、成全他人。恕:推己心以及人。仁愛寬厚、推己及人、寬容他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蛾栘洝罚緟⒖甲g文】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習《詩》呢?讀《詩》,可以激發(fā)人的感情,可以觀察社會,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諷刺時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遠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雹傩∽樱豪蠋煂W生的稱呼。②夫:那。③興:指激發(fā)人的感情。④觀:指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盛衰。⑤群: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⑥怨:指諷刺時政。⑦邇:近。第十二章

主題解讀?《詩》的作用?怎樣理解興觀群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蛾栘洝罚┑谑挛谋咎骄?.主題解讀:運用反問和鋪陳的手法,全面而精確地概括了《詩經(jīng)》的價值作用。2.課文中,孔子談到《詩》有哪幾個方面的作用?孔子談《詩》的三大功能:一是詩教,興、觀、群、怨以修身;二是詩用,事父事君以治國;三是詩識,鳥獸草木以致知。

主題解讀?《詩》的作用?怎樣理解興觀群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蛾栘洝罚┑谑挛谋咎骄?.怎樣理解興觀群怨詩可以興《詩經(jīng)》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都是有感而發(fā)的,讀《詩經(jīng)》的人,自然也能感受到這種感情,并使自已的感情受到熏陶。因而《詩經(jīng)》起到了影響人們心志的作用,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古人重視《詩經(jīng)》的興發(fā)作用,很多人都是受《詩經(jīng)》的感召,確立了自已的人生志向。例如:《蒹葭》這首詩塑造了一個虛實相生的意境。寫實方面,伊人可望不可及,虛的一面,理想很難達成,需要經(jīng)歷千百般的努力。用葦草比喻理想,托物言志,通過具體和想象的空間,激發(fā)讀者的意志,不畏險阻,不斷追求。

主題解讀?《詩》的作用?怎樣理解興觀群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蛾栘洝罚┑谑挛谋咎骄?.怎樣理解興觀群怨詩可以觀觀是“觀風俗之得失”?!梆囌吒杵涫?,勞者歌其事”,我們對前人的生活狀況一無所知,要想有所了解,就得獲得當時的文獻資料。而學習《詩經(jīng)》,有助于我們了解那個時代,以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掌握全面的社會歷史知識,了解各種各樣的風俗民情。這些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以古證今,提高現(xiàn)實觀察力,提高洞察人情世態(tài)、分辨是非的能力。詩可以群我們今天,也依然在做這件事,寫詩喜歡用“與君共勉”的題跋,熱衷于參加“詩歌朗誦會”,這是一次次“群居相切磋”(《論語集解》孔安國)的過程?!叭骸笔菧贤ǎ栽姙槊?,把一個個零散的、個人化的觀點,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約定俗成的認識。

主題解讀?《詩》的作用?怎樣理解興觀群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蛾栘洝罚┑谑挛谋咎骄?.怎樣理解興觀群怨詩可以怨怨就是不滿,而詩歌就是其中一種健康而有效的表達方式。有注家說怨是“刺上政”的意思,即是對社會政治以及上級統(tǒng)治者的不滿,比如《詩經(jīng)》中的《碩鼠》、《伐檀》等篇目。但還應該看到,《詩經(jīng)》中還有其他的不滿情緒,因而“怨”并不局限于刺上政”。比如《采薇》表達的是人民遭受戰(zhàn)爭痛苦后的不滿,《氓》表達的是棄婦的不滿,是具有真情實感的好作品。1.學《詩》以言談交際。2.學《詩》以擴充識見。

3.學《詩》以識人論世。4.學《詩》以修身達仁。5.學《詩》以從政治民。6.學《詩》以別成會悟。7.學《詩》以興觀群怨??柞庍^庭陳亢①問于伯魚②:“子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④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保圩⑨專茛訇惪海鹤肿忧荩鬃拥膶W生。

②伯魚:即孔鯉,孔子的兒子。

③趨:跑,疾走。因孔鯉敬畏父親而快步過庭。[譯文]陳亢問伯魚:“你(在你父親那里)聽到過不同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有一次我父親曾獨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跑過時,父親說:‘學《詩經(jīng)》了嗎?'我回答說:‘沒有'?!粚W《詩經(jīng)》就不會講話?。?我便退下來學《詩經(jīng)》。另一天,父親又獨立院中,我又快步跑過時,父親問:‘學《禮記》了嗎?'我回答:‘沒有。'‘不學《禮記》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我便退下來學《禮記》。只聽到過這兩次教誨?!标惪合聛砀吲d地說:“我問一個問題,卻得到三個收獲,聽到了學《詩經(jīng)》的道理和學《禮記》的道理,還聽到了君子對待自己的兒子與別人的孩子相同的事情?!蓖卣?8三、全文總結拓展試著將全文分類目第1、4、6章第2、7、9、10章第3、8章第5、11章第12章論君子論“仁”論“道”的學習論修己與待人論學習《詩》《禮》的重要性《論語》十二章概括了君子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嘗試加以概括

君子的品質(zhì):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喻于義、見賢思齊、不惑不憂不懼、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yè)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拓展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禮”和“君子”之間有什么關系?

禮和仁的關系,簡單一點說就是,“禮”是“仁”的表現(xiàn)形式,如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而“仁”是“禮”的內(nèi)在精神,不仁則談不上真正有禮,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如果說,“禮”是孔子思想的出發(fā)點,那么,“仁”則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論是要靠君子論來實現(xiàn)的,仁論必然要指向君子論。嘗試找出文中的成語并積累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ㄋ┛待R。文質(zhì)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任重道遠: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未成一簣: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思簭投Y:儒家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拓展《論語》的當代價值

以個人主義價值觀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確實需要論語的智慧。《論語》中很多精辟的論斷對現(xiàn)代價值觀的培育有借鑒意義。

但是論語的理論體系必須加入科學、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現(xiàn)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論內(nèi)核之中去,才能與健全的商品時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和諧社會。

一言以蔽之,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君子之德修身養(yǎng)性一、不求安飽,就有道而正:好學二、禮樂應以仁為基礎三、執(zhí)著追求仁道四、義利觀:重義輕利五、虛心學習,自我反省六、文質(zhì)兼?zhèn)?,方為君子七、仁為己任,意志堅強八、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復禮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詩》的社會功能統(tǒng)編版上冊《論語十二章》上課課件統(tǒng)編版上冊《論語十二章》上課課件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diào)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diào)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奏樂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論語>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最能體現(xiàn)孔子的道德價值觀: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wèi)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4.在《<論語>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既強調(diào)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diào)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1.人而不仁,如禮何?2.人而不仁,如樂何?3.朝聞道,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6.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質(zhì)”對“君子”下了定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論語>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很好地闡釋了“文”和“質(zh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