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曾侯乙墓出土竹盞樂與中國古代鈔的形制及其持奏方式
1978年,湖北隨州曾公義墓出土了兩首水平竹管樂器。它的形狀與古籍中“喬為器,底為笛”的記載一致,因此被學者稱為“喬”。這是目前國內出土年代最早的橫吹竹制樂器。它的出土無疑為人們認識和研究中國古代笛屬樂器早期形態(tài)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證資料,并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30多年來,學者撰述文字十數(shù)篇,研“篪”形制,論其盛衰,成果斐然。1981年吳釗《篪笛辨》一文通過既已出土的曾侯乙竹篪與西漢馬王堆竹笛的形制比較,認為篪是全身髹黑漆,有“底”的閉管吹奏樂器,演奏時應雙手同向持奏。1996年,李純一《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據(jù)史料推測古人可能篪笛不分,笛或橫笛可能是從篪發(fā)展而來,并依其形制推知演奏時雙手須掌心向里以橫持吹奏。而李成渝1997年《篪考》一文卻獨辟蹊徑,首提篪為簧振氣鳴樂器說,認為古代篪即今巴烏。2009年,王曉俊《古“篴”音義、形制考》則認為曾侯乙“笛”非“篪”,當屬于橫吹古“篴”。前人對篪的研究角度及結論縱有其合理性,部分問題和看法在今天看來已成為學術共識。但筆者認為,關于篪樂器研究既已成文的若干定論仍有多點疑問,有待商榷。因此,列數(shù)如下三點問題并甄辨前人之言,是為疑說。(一)《漢初》至西漢,“有底有底”“篪之為器,有底之笛也”。此為古人對篪的形制描述。但長久以來,人們只見文字未見其器。1979年,黃翔鵬提出曾侯乙墓兩件竹制橫吹樂器“可能是篪”,并在同年發(fā)表的《先秦音樂文化的光輝創(chuàng)造——曾侯乙墓的古樂器》一文中首次對該樂器之名進行考釋:“曾侯乙墓中的兩只橫吹竹管樂器,與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笛”形制有異而橫吹無膜,吹孔與指孔作九十度角則又相似。據(jù)《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的注解:竹曰篪,長尺四寸,圍三分;七孔,一孔上出,徑三分;橫吹之”。而陳旸《樂書》說:“篪之為器,有底之笛也。”此墓所出者,七孔而有底,五個指孔成九十度角距。如果把二孔中單獨偏于一側者作為吹孔不計在內,就確實只有“一孔上出”。因此,它可能是篪?!秉S翔鵬對篪的認定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今學者均根據(jù)曾侯乙墓竹篪兩端閉口,首端以自然竹節(jié)封底,尾端以物填塞的特點并結合“篪之為器,有底之笛也”的文獻記載而認為曾侯乙墓的兩件竹管樂器為篪,進而認為篪之為器有別于笛的關鍵,即在于篪有“底”。篪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詩經(jīng)》:“天之牖民,如塤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伯氏吹塤,仲氏吹篪”。而在《周禮》中也對篪的教習情況有所記載:“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篴、管,舂、牘、應、雅,以教祴樂”。但先秦的典籍對篪的記載較為簡略,且從未記述篪的樂器形制。歷史上明確記述篪的樂器形制的文獻均出于漢魏之后:——鄭玄注《周禮》:篪,七空?!獞俊讹L俗通義·聲音》:篪,謹按《世本》:“蘇成公造篪”。管樂,十孔,長尺一寸。——《廣雅》:以竹為之。長尺四寸,有八孔?!ⅰ稜栄拧?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分,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锻ǖ洹肪硪凰乃囊嚏摺对铝钫戮洹?篪,竹也。六孔,有距,橫吹之?!侗碧脮n》卷一一一引雷次宗《五經(jīng)要義》:“篪,竹也,六孔,有底”。——陳旸《樂書》:篪之為器,有底之笛也。上述列舉文獻有如下兩點認識:第一,古代文獻對篪的形制記載多樣,除長短尺寸若有不同外,孔數(shù)也不乏多樣。這正符合樂器的發(fā)展因其時代或地域不同,其構造、形制若有不同的基本規(guī)律。只是今人未認清規(guī)律,故不理解戰(zhàn)國曾侯乙竹制橫吹管樂器為何無清代人所言之“觜”,因而得出“曾侯乙篴”的錯誤言論。1第二,通過文獻可知,篪有“底”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劉宋時期雷次宗《五經(jīng)要義》。所有“有底之笛”記載也全部見于漢魏之后文獻。但在漢魏以前卻從未有任何文獻提及竹篪有“底”。亦即是說,在漢魏人眼里,篪不一定有底,當是一種可有底可無底的橫吹竹管樂器。中國早期竹制橫吹樂器出土較少。目前確知為先漢竹制橫吹樂器共有五件。2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兩件竹笛“東57-9”和“東57-10”,兩器形制相同,尺寸略有不同。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兩件竹篪C·74和C·79。二者形制、紋飾大致相同。除尺寸略有不同外,C·74樂器另有尾端竹節(jié)透有圓孔。2002年湖北九連墩戰(zhàn)國楚墓2號墓也出土篪一件,通長25厘米,直徑2.2厘米。出土時已殘。3曾侯乙墓、九連墩墓、馬王堆三座墓雖所屬年代不同,但前后相差僅200多年。三座古墓所出土器物均有南方楚式特色,且出土樂器也頗有相似之處:除共出有瑟外,三座墓葬均出土了楚地直嘴匏木斗笙竽,以及半箱式古琴。就橫吹竹管樂器而言,上述五件樂器長度大致相似,按孔部位均平削,且按孔與吹口相錯約90度。年代和形制如此相近的樂器卻為何被今人分別冠以“篪”、“笛”兩種不同名稱?吳釗《篪笛辨》認為:“笛,古時作“篴”,實即笛的古體字。據(jù)《周禮》記載,篴,西周時已經(jīng)存在。近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東邊箱57號漆方奩內,發(fā)現(xiàn)了兩支橫吹竹制單管樂器。據(jù)墓內記有殉葬賬目的竹簡上,寫有“篴”的字樣,知兩器即古代的笛”。在今開來,馬王堆殉葬賬目的竹簡并并未有“篴”的文字記錄,且遣策18號簡所記文字也與所出土樂器無任何關系,當為今人誤斷。41973年馬王堆所出土的兩只橫吹竹管樂器并無任何依據(jù)證明其為“笛”。按類比的原則,既然曾侯乙墓以及九連墩墓所出土的橫吹竹管樂器被今人名之為“篪”,那么馬王堆漢墓所出土的的兩件同類橫吹之器當也應該是“篪”。就目前出土的這五件“篪”的形制來看,除九連墩篪無法確知是否有“底”外,其余四件僅有曾侯乙C·79有“底”,另三件均無“底”。這正與漢魏以前篪不記“底”的文獻相吻合。只是今人錯將魏晉以后文獻所記篪之形制與漢魏前文獻相混淆,并與戰(zhàn)國曾侯乙墓C·79有底竹管樂器相互證,因而得出了看似正確實為片面的結論。所謂“篪之為器,有底之笛”的定論,或為后人誤識。(二)關于竹管木俑的屬性問題篪以何種持奏方式進行演奏?中國的歷代文獻從未記載。吳釗《篪笛辨》一文根據(jù)曾侯乙篪吹口與按孔呈90度角特點而推測“奏篪時可能雙手掌心向里,篪身放在大指與食指之間,吹孔與出音孔向上,成180度,左手食、中、名按指按1、2、3孔,右手中、食指按4、5兩孔”。為證明此持奏方式古已有之,吳釗并舉長沙楊家灣漢墓出土的作樂木俑與山東南武陽東闕漢代畫像石中的圖像為證。此觀點早已為學界所認同。王子初《笛源發(fā)微》、葉敦妮《先秦絲竹樂器考》等學者文章均轉引《篪笛辨》所列“木俑”與“畫像石”的線描圖以佐證古篪特殊持奏方式?!吨袊奈锎笙怠ず本怼芬卜Q:“吹篪時,雙手執(zhí)篪端平,掌心向里,不像今之吹笛,掌心向下”?!扼驯妗匪觥半p手奏篪木俑”僅注明來自“1954年長沙楊家灣漢木槨墓”,未注明墓號。筆者根據(jù)《篪笛辨》提供的信息查閱長沙楊家灣地區(qū)自1952年至1994年共發(fā)掘墓葬108座。在這108座墓葬中,發(fā)掘于1954年、年代隸屬漢代,且有木樂俑出土的墓葬僅有楊家灣M006號墓。6通過1954年發(fā)掘簡報也可知此墓確實出土竹制“吹奏樂器”一件。據(jù)此可判斷,《篪笛辨》所述吹篪木俑線描圖的原型確出自楊家灣M006號墓。楊家灣M006號墓出土簡報對所出土的木俑及竹管樂器情況有如下描述:“木俑五十個,手全脫落。其姿態(tài)分站、坐兩種,站的高五十二至五十九公分,坐的高三十至三十五公分……竹管,徑寬約一·三公分,中空,長十八公分??赡苁悄举杆档钠鳌?。對此件“竹管”,《中國文物大系·湖南卷》也有說明:“篪是楚人常用的樂器?!毒鸥琛|君》有“鳴兮吹竽”之句,即篪。篪的出土物,僅有長沙楊家灣6號戰(zhàn)國晚期墓所出土1件吹篪木俑雙手所持者,其為竹管,中空,因是明器,故沒有孔。”今人認為篪為有“底”之笛。但長沙楊家灣M006號墓所出土的“樂器”僅僅是長18公分,徑寬約1.3公分,無吹孔、無按孔,更無“底”的竹管。該竹管并無篪的特征,又怎可判斷為篪?為何不判斷為“笛”或其它樂器?即便假定木俑所持竹管是“篪”,其持“篪”的方式為兩手分開各持樂器一端,嘴在中間,吹孔應在樂管中間部位,類似于南方少數(shù)民族樂器“吐良”,與目前曾侯乙、九連墩墓所發(fā)現(xiàn)的竹篪實物的形制不合。因此,筆者認為長沙楊家灣M006號墓持竹管木俑無法作為判斷中國古代竹篪雙手同向持奏的證據(jù)?!扼驯妗妨硪慌袛囿鵀殡p手同向持奏的依據(jù)為“山東南武陽東闕漢代畫像石中的圖像”并注明該畫像為“漢元和三年至章和元年”。南武陽,古地名,始建于漢。其故城遺址在今山東平邑縣。平邑漢闕共有三座,兩座皇圣卿闕,一座功曹闕,分別建于東漢元和三年(公元86年)和章和元年(公元87年)?!扼驯妗匪^“山東南武陽東闕漢代畫像石中的圖像”當源自平邑漢闕皇圣卿闕東闕。東闕東、西、南、北四面畫像中,能確定與音樂有關的僅有南面畫像第四層與西面畫像第四層(見圖5,圖6)。從這兩幅畫像來看,均未見雙手同向奏篪圖像。所謂漢畫像石奏篪圖像當為吳釗先生誤斷。由此看來,兩例圖像資料均不能作為古篪雙手同向持奏的依據(jù)。那么,作為以吹按口相錯90度為形制特點的竹篪,雙手同向持奏是否是其唯一持奏可能呢?是否尚有其它持奏方式的存在?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館的6件清代竹篪曾是瀏陽古樂演奏用器。這6件樂器雖為清光緒年間制造,尺寸也有別于先秦竹篪,但吹按口相錯90度角的形制卻與先秦竹篪完全一致。1956年,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楊蔭瀏曾赴瀏陽考察并邀集十多位老佾生到長沙奏演瀏陽古樂。奏篪時,“有節(jié)的一端在左邊,吹口在正面,氣孔在右端底面。第一至第五孔在管外面,第六孔在里面”。圖例7即為1956年所攝奏篪照片。從圖像來看,佾生奏篪方式正如今之吹笛,確為雙手相向演奏??陀^而言,本文所舉瀏陽古樂奏篪圖例并不能作為直接證據(jù)證明先秦古篪持奏方式,但它確實為我們思考先秦竹篪持奏方式問題上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即,雙手相向演奏。有似于今之吹笛。先秦竹篪是否雙手同向持奏?在沒有明確的史料證據(jù)下,我們理當謹慎存疑。(三)《橫向》之背景自東晉始,篪被釋為一種有“翹”、“觜”的管樂器。郭璞注《爾雅》:“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分,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彼逄浦蟮奈墨I也多有提及,如杜佑《通典》載:“今橫笛去觜,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橫笛,小吹篪也”。古代文獻所提“翹”、“觜”為何意?近年來學界對此問題頗有爭議。劉永增在其《“蟬折之笛”與所謂“義觜笛”“異形笛”》一文中以日本《古事類苑》“橫笛”條目為據(jù),認為所謂“翹”、“觜”應是橫笛吹口下方的附加物,是制作竹笛時留下的小枝,與樂器本身無任何關系。并舉日本正倉院所保存的4支橫笛以及敦煌壁畫中所繪的“異形笛”為證。8《古事類苑》是日本明治時代編修的一部類書,明治12年(1879)開始編撰,從明治29年(1896)至大正3年(1914)陸續(xù)編纂完成,成書甚晚。以20世紀百科全書考證唐時器物形制,自然讓人無法信服。況且,中國漢代從未有任何文獻附有“笛圖”,又何來“蟬折之笛”?因此,《古事類苑》所載之事當為后人妄說。“翹”、“觜”為制作竹笛時留下的小枝,與樂器本身無任何關系的說法當不足為信。李成渝在其《篪考》一文通過《禮記》與《說文解字》等文獻的考證,認為所謂“觜”當為竹篪吹口部位的簧片裝置,并首提“篪為簧振氣鳴樂器”說。此觀點得到了學界部分學者的認同。如,朱清泉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古代笛屬樂器的歷史研究》認為王建墓浮雕“吹篪樂伎卻用整個嘴唇包住吹孔演奏……只能用簧振來解釋了,即篪的吹孔內有一個簧片”。王曉俊《古“篴”音義、形制考》也認為:“從樂器發(fā)聲原理看,篪之吹處的“簧”裝置,使氣振簧鳴產(chǎn)生了特別的音響效果,印證了漢代劉熙《釋名》所云如“嬰啼”的音色特征”。筆者認為“篪為簧振氣鳴樂器”之說實難成立:《篪考》一文引用《禮記·月令》“命樂師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簫,執(zhí)干戚戈羽,調竽笙竾簧,飭鐘磬柷敔”。并認為“由于修、均、執(zhí)、飭所帶賓語均系同類或習慣并列的樂器或舞具,……故所調的四種樂器——竽笙篪簧亦當屬同類。篪亦應有簧”。《禮記·月令》的來源及其成篇年代,自漢以來爭議甚多,但多數(shù)認為《月令》出于《呂氏春秋》。鄭玄、盧植、高誘等均主張此說?!对铝睢分小懊鼧穾熜揿婍@鼓,均琴瑟管簫,執(zhí)干戚戈羽,調竽笙竾簧,飭鐘磬柷敔”等文字與《呂氏春秋》、《逸周書》所記大致相同,惟個別文字略有差異?!扼肌窞楹我贸蓵甏H有爭議的《禮記·月令》而漠視《呂氏春秋》?通過??笨芍?《呂氏春秋》與《逸周書》所載上述文字全同,卻與《禮記》文字略有差異?!秴问洗呵铩?、《逸周書》均記為“調竽笙塤篪”,而《禮記·月令》卻記為“調竽笙竾簧”。若按《篪考》“調”字后所帶賓語為同類樂器的推測,則《呂氏春秋》及《逸周書》中所記“塤”也應當是簧類樂器。這顯然有悖于事實。因此,《篪考》僅以《禮記·月令》文獻作“篪為簧類樂器”的依據(jù)不足為信?!扼肌窞檎f明篪的具體形制而引用《世本八種》相關記載:“蘇成公造箎,吹孔有觜如酸棗,蘇成公平王時諸侯”?!疤K成公”為何時代之人,現(xiàn)已無從稽考。在今看來,《世本·作篇》中所謂神農(nóng)作琴、女媧作笙簧、蘇成公造箎等多有附會古人之嫌,當不足為信?!妒辣景朔N》中陳其榮、張澍稡等各方史家注釋“蘇成公造箎”時,曾言“吹孔有觜如酸棗,蘇成公平王時諸侯”并非《世本》本文,乃后人所加。而《篪考》依然以該史料中關于篪的形制的文字描述作為核心依據(jù),并旁征文獻曲解《世本》中的“觜如酸棗”,最終得出篪為巴烏的錯誤論斷。中國古代音樂文獻“觜”字多見于描述“義觜笛”?!傲x”、“觜”二字,在中國古代漢語中均各有多重含義,但用于樂器“義觜笛”當指橫笛吹孔處的附加部分(一種特殊的橫笛)。目前已知“義觜笛”的最早記錄文獻《通典》記載:“今橫笛去觜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由此可見,橫笛吹孔處的附加部分即為“觜”?!杜f唐書·音樂志》對篪的描述也用“觜”字:“篪,吹孔有觜如酸棗。橫笛,小篪也”。由于文獻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員工培訓工作計劃5篇
- 醫(yī)療行業(yè)外委承包商管理細則
- 民事案件風險告知書范本-副本
- 企業(yè)間項目合作合同
- 檢討書自我反省300字3篇
- 智能化住宅小區(qū)施工合同
- 城市核心區(qū)房產(chǎn)交易委托書
- 林業(yè)工程合同備案關鍵環(huán)節(jié)分析
- 快餐店試用期員工錄用協(xié)議
- 冷庫施工協(xié)議電子商務
- 人工智能在文化傳承與遺產(chǎn)保護中的價值實現(xiàn)
- 2024年汽修廠開業(yè)計劃書
- ISTA標準-2A、2B、2C系列解讀(圖文)
- 日間手術應急預案方案
- 退費賬戶確認書
- 幼兒園小班《汽車滴滴響》
- 杭州娃哈哈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新增年產(chǎn)40000臺展示冰柜產(chǎn)品生產(chǎn)線的技術改造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優(yōu)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冬季聯(lián)賽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聲母h教學課件-副本
- 印度尼西亞概況
- 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診治專家-共識(2022年修訂版)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