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動測試與步速的相關性_第1頁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動測試與步速的相關性_第2頁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動測試與步速的相關性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動測試與步速的相關性

[文本描述格式]彭南、周明、朱亞瓊、其他老年人下肢肌力測試與步行速度之間的相關性[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年,20(12):1101-1104。肌少癥(sarcopenia)亦稱老年骨骼肌減少癥,是目前世界老年醫(yī)學研究的熱點,它是指肌肉的質量和肌肉的力量或功能均降低,主要表現為行走、坐-起、登高等日?;顒幽芰档?甚至因肌力下降而引起跌倒,死亡率增加。有資料顯示,患肌少癥者死亡率較非少肌癥者風險高(HR=2.32)。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肌少癥診斷標準,因為肌少癥受年齡、種族、遺傳等因素影響。我們的前期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社區(qū)老年人下肢肌力明顯低于國外人群的肌力值。國外常用肌肉質量的診斷指標為四肢骨骼肌瘦體重/身高2(ALM/ht2)和骨骼肌指數(SMI),需要雙能X線吸收儀或CT、MRI測定肌肉質量,應用受到限制。歐洲老年人肌少癥工作組(EuropeanWorkingGrouponSarcopeniainOlderPeople,EWGSOP)認為,步速是發(fā)現和篩查肌少癥最簡便和可靠的方法,步速<0.8m/s為可疑肌少癥。我們以步速<0.8m/s初篩老年人,同時用康復醫(yī)學中評價下肢肌肉力量、活動能力、平衡功能的測試手段進行檢測,為尋求適于臨床快速、便捷的診斷方法提供參考。1對象和方法1.1納入和排除條件應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北京市3個小區(qū)內居住,年齡≥65歲的老年人。入選標準:(1)能獨立行走,未使用輔具;(2)居住該社區(qū)2年以上;(3)自愿參加此項研究。排除條件:(1)認知障礙;(2)言語障礙;(3)聽力障礙;(4)深感覺障礙;(5)前庭或小腦病變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等病史;(6)近期骨折、疼痛、手術史;(7)嚴重抑郁。根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最終納入341人,其中男性160人,女性181人,年齡65~94歲。在12m長地面上,用彩色膠帶分別在起點、3m、9m及終點處標記,囑受試者以最快速度步行,自3m處開始計時,到達9m處計時結束。測試3次,取最佳值。根據步速將研究對象分為<0.8m/s和≥0.8m/s兩組。1.2老年人測定分別采用單腿站立測試(OneLegStandingTest,OLS)、計時起立行走測試(TimedUpandGoTest,TUGT)、功能性伸展測試(FunctionalReachTest,FRT)、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功能性步態(tài)測試(FunctionalGaitAssessment,FGA)對所有老年人進行測定。1.3等長肌力測試因使用明顯減少,老年人下肢肌力比上肢更易減退,故本研究選擇測定下肢肌力。采用便攜手持式肌力測定儀FET3(HogganHealthIndustriesInc.,USA),測量范圍3.6~890N,精確度:±0.01N。測量方法參照文獻。坐位,椅子高46cm,扶手高25cm。(1)髂腰肌:屈髖45°,屈膝90°,測力計放在大腿近膝關節(jié)處,完成屈髖動作。(2)股四頭肌: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均屈曲90°,測力計放在小腿近踝關節(jié)處,完成伸膝動作。(3)腘繩肌:屈髖90°,屈膝45°,測力計放在小腿屈側下1/3處,完成屈膝動作。(4)脛前肌:屈髖和屈膝90°,踝背屈,測力計放在跖骨上,完成足背屈動作。測試前受試者輕度用力練習1~2次,以熟悉如何用力。正式測試時,測試人員發(fā)出“預備”口令,等待1~2s,發(fā)出“使勁”口令,受試者以最大努力快速按要求做出動作,測試人員同時給予口頭鼓勵,讓受試者盡最大努力完成測試。測定每側下肢的最大等長肌力值。每個動作測2次,取最大值。1.4數據均數表示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所有數據均以(ue0af±s)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步速與多種因素的相關性分析用Pearson相關分析。2結果2.1bmi兩組間年齡和體質量指數(Body-massIndex,BMI)有顯著性差異(P<0.05),身高和體重無顯著性差異(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步速與年齡呈負相關,與身高、體重、BMI均無相關。見表1。2.2t膜法p,t河道步速與OLS、BBS、FGA、FRT呈正相關(P<0.05),與TUGT呈負相關(P<0.001)。除FRT外,其他功能評定在兩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2.3間無顯著性差異p兩組肌力檢測結果見圖1。下肢肌力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髂腰肌、股四頭肌、腘繩肌與步速正相關(P<0.05)。見表3。3肌肉肌力與步速的相關性我們依據EWGSOP診斷標準,以步速<0.8m/s初篩老年人肌少癥,發(fā)現可疑肌少癥組(步速<0.8m/s)年齡偏大,年齡越大,罹患肌少癥的可能性愈高。我們的研究顯示,步速與身高、體重、BMI不相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不同。一項Meta分析提示,65歲以上老年人,若BMI≥30(OR=1.60)、肌力差(OR=1.86)時,患肌少癥風險增加;BMI≥30且肌力差者與功能下降相關,肌量少與功能下降沒有明顯相關性(OR=1.19)。肌力隨年齡的增加呈現下降趨勢。在25~35歲時,肌力達高峰;40~49歲間,肌力維持或輕度下降;50歲以后,每10年肌力下降12%~14%。有研究發(fā)現,伸膝肌力與體重之比為1.13N?m/kg,為男性發(fā)生嚴重活動受限的高風險臨界值,女性則為1.01N?m/kg。我們的研究顯示,可疑肌少癥老年人,兩側下肢各組肌力與正常老年人無顯著性差異,可能與例數少、個體間肌力差異大有關,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影響步速的下肢肌力臨界點不易被界定,因為影響步速的因素很多。相關性分析顯示,步速與髂腰肌、股四頭肌、腘繩肌存在相關性,與脛前肌無相關性。有研究支持肌力閾值的診斷價值。有學者對934名≥65歲老年人進行研究,發(fā)現男性伸膝<19.2kg,握力<39.0kg時,步速下降0.24m/s;女性伸膝<18.0kg,步速至少降低0.06m/s;單次肌力測試比3年內肌力的變化值對步行功能下降預測性更強。下肢肌力和活動能力有關。對于社區(qū)人群的活動能力,肌力測定比肌少癥指數的預測價值更大。肌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會出現功能受限,如影響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研究顯示,老年人完成功能性活動需要足夠的下肢肌力。功能性活動能力是老年人維持生活自理和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的關鍵因素。我們發(fā)現,老年人BBS、FGA評分均與步速呈中度正相關。BBS側重于靜態(tài)平衡功能的評估,FGA側重于動態(tài)平衡和步態(tài),更接近社區(qū)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兩者均為檢測老年人活動能力的常用量表,能有效評估跌倒風險。肌力下降、平衡能力降低、步態(tài)異常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險因素。TUGT代表功能性活動能力,依賴下肢肌肉抗重力作用,特別是股四頭肌。50歲前,TUGT沒有明顯變化,但50歲后迅速下降。TUGT較BBS和FGA簡便、快捷,與步速有較好的相關性,便于臨床應用。有報道,單腿站立時間與年齡強相關。本研究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