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用典補釋_第1頁
曹操短歌行用典補釋_第2頁
曹操短歌行用典補釋_第3頁
曹操短歌行用典補釋_第4頁
曹操短歌行用典補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曹操《短歌行》用典補釋[摘要]曹操《短歌行》中,運用《鹿鳴》詩句乃以周文王自喻,體現(xiàn)禮賢修德而欲孫、劉輸心來歸之意;“烏鵲”句亦是化用《詩經(jīng)》語意,乃以周武王自喻,暗示以力征實現(xiàn)統(tǒng)一;末以周公憂勤為比,昭示輔治天下情懷。[核心詞]曹操《短歌行》用典疏釋doi:10.3969/j.issn.1002-6916..15.051曹操《短歌行》用典,正如劉勰所稱“用舊合機,不啻自其口出”,(《文心雕龍•事類》)[1]常為后人所稱賞。下面對兩處用典補充疏釋,以示筆者對《短歌行》的認(rèn)識心得。一、“鹿鳴”四句用典補釋“鹿鳴”四句?!堵锅Q》是《詩經(jīng)•小雅》中宴客的詩,宴會中賓主雙方身份確實認(rèn)對理解《短歌行》極為重要,這能夠明白曹操是在何種意義上引用本詩的。今人對此的解讀,大概有兩種狀況,一是直接不管《鹿鳴》里的主人而泛泛言之,如說“《鹿鳴》篇本是宴來賓的詩,這里用以表達自己優(yōu)禮賢才的態(tài)度”;[2]《鹿鳴》“本是宴客的詩,這里借來表達招納賢才的熱情”;[3]“‘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鳴’兩段,既是用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和《小雅•鹿鳴》的成句暗寄思賢禮賢的心事,又正合眼前歡宴賓朋、鼓瑟吹笙的時景?!盵4]二是對主人的身份有一定程度確實認(rèn),如說《鹿鳴》是“貴族宴會來賓的詩”;[5]“至于《小雅•鹿鳴》,那是國君設(shè)宴招待群臣”,[6]等等。兩種解說中,泛言“宴客”和前人的理解有差距,后來一種說法為貼近前人。毛詩《序》云:“《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敝赋觥堵锅Q》宴客的主人身份是君王。朱子雖說《鹿鳴》“本為燕群臣嘉賓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鄉(xiāng)人”,但重要還是承《詩序》為說,認(rèn)為是“先王”通上下之情之厚意。[7]王先謙說,漢人傳《詩》,對《鹿鳴》的理解,三家義合。(《詩三家義集疏》卷十四)這闡明,前人特別是漢人傳《詩》,都認(rèn)為《鹿鳴》的主人是君王。漢人這樣理解和接受《鹿鳴》,也是在這個意義上用《鹿鳴》的,如曹植《求通親親表》云“遠慕《鹿鳴》君臣之宴”,樂府《大魏篇》云“君臣歌《鹿鳴》”等等。不止如此,清人方玉潤根據(jù)《詩經(jīng)》的時代和有周一代君王的行跡,將《詩序》隱含的主語、曹植與朱子泛言的“君”、“先王”指實,認(rèn)為是文、武之事,其云:夫嘉賓即群臣,以名分言曰臣,以禮意言曰賓。文、武之待群臣如待大賓,情意既洽而節(jié)文又敬,故能成一時盛治也。(《詩經(jīng)原始》卷九)[8]這就是說,《鹿鳴》里不是普通的宴客,也不是普通君臣之間的宴會,而是后世稱為“圣人”的文王或武王與群臣之間的宴樂。其實,我們還能夠?qū)⒎绞现f壓縮,《鹿鳴》中的主人是指文王。由于武王重要是以“革命”為后世所稱,而禮樂節(jié)文偏向于指說文王。如曹操《短歌行》其一云: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奉獻,臣節(jié)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曹操集注》)[9]即體現(xiàn)了曹操以文王的修文德以懷天下與以大事小的謹(jǐn)守臣節(jié)自比的意思。要之,《鹿鳴》宴客的主人乃文王,曹操在《短歌行》里用《鹿鳴》成句,即使“在盼望和招喚之中隱然就定下了君臣的名份”,[10]而更為重要的是這體現(xiàn)一種姿態(tài),一種欲效法文王修德來遠以懷天下的志意。二、“烏鵲”四句用典補釋“烏鵲”四句?!抖谈栊小分校霸旅餍窍?,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普通皆以“烏鵲”為比方人才,如陳沆云:“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吳、蜀,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jié),何以來之?!保ā对姳扰d箋》卷一)張玉谷說“月明”四句云:“從對面即烏鵲無棲,比出賢才昧?xí)r遠引,不知依我之深為可惜?!雹俳袢似胀ㄒ沧魅绱私庹f。以鳥來比方人才,在典籍中是常見的,如《論語》中接輿以“鳳”比孔子(《微子》)、《莊子》中以“宛雛”自喻(《秋水》)、屈原以“鸞鳥鳳凰”自喻以與“燕雀烏鵲”相對等(《涉江》),但眾所周知,烏鴉是不祥之鳥,未有見以不祥之鳥來喻賢才的。今人其實已對此有所懷疑,認(rèn)為以“烏鵲”比方賢才是不合理的,陳瑞贊認(rèn)為,這種不倫不類的比方是對賢才的冒犯。然而陳氏給出了讓人更難堪的解釋,認(rèn)為“烏鵲”乃曹操自比。因此,對“烏鵲”在《短歌行》中的意義,當(dāng)別尋解釋??赡苁怯羞@樣的懷疑,余冠英先生便用不定的語調(diào)說,“烏鵲無依似比方人民流亡”;葉嘉瑩先生說,烏鵲“可能就是寫眼前的實景”,“也是泛指天上的飛鳥”,“這個鳥的形象所象征的就是:一種好的人才也不會隨隨便便去投靠什么人,他一定要選擇一種賢明的君主來事奉”。以“烏鵲”泛指“飛鳥”以言其象征意義,這并未對以“烏鵲”比方人才的尷尬狀況有多大變化。按此處亦當(dāng)用《詩經(jīng)》語典,即《詩經(jīng)•小雅•正月》之“瞻烏爰止,于誰之屋”?!霸旅餍窍。瑸貔o南飛”化“瞻烏”義,“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化“止于誰之屋”之義。只但是這里化用后變化太大了,形成了與《詩經(jīng)》大不同的風(fēng)味,正如胡應(yīng)麟所說:“曹公‘月明星稀’,四言之變也?!保ā对娝挕肪矶半m精工華爽,而風(fēng)雅典刑幾盡”。(《詩藪外編》卷二)曹操化用《正月》語句,其用意亦當(dāng)由《詩經(jīng)》求之。今人趙逵夫、白滿霞注《正月》“瞻烏”句云:“烏:周家受命之征兆。”[11]趙氏之說,清人張穆實已發(fā)之,只是似乎皆未引發(fā)學(xué)界廣泛關(guān)注。張氏云:烏者,周家受命之祥也。《春秋繁露•同類相動》篇引《尚書傳》言,“周將興之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諸大夫皆喜?!薄泊私怨盼摹短┦摹分?,周之臣民所相傳以熟者。至幽王之時天變疊見,偽言朋興,大命將墜,故詩人憂之曰“昔我先王受命之赤烏,我瞻四方,不知將復(fù)止于誰之屋”,以著天心不?,周宗將滅也。(《殷齋文集》卷一)張氏對《正月》“瞻烏”的義說,李慈銘認(rèn)為“卓有識見”,錢鍾書先生云“其說頗新”,并以《史記》、《太平御覽》引緯書等記赤烏止武王屋上事,認(rèn)為“烏即周室王業(yè)之征,其意益明切矣”。[12]而王先謙說,三家及鄭《箋》義同;因此漢人傳《詩》,是在“王業(yè)之征”這個意義上理解和接受《正月》“瞻烏”義的。烏為周家受命之祥,不僅“周之臣民所相傳以熟”,就是在三國時也是為人所詳熟的。《三國志•吳書》載孫權(quán)赤烏改元之事云:“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見。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應(yīng),宜改年號。詔曰:‘間者赤烏集于殿前,朕所親見,若神靈覺得嘉祥者,改年宜以赤烏為元?!撼甲嘣唬骸粑渫醴ゼq,有赤烏之祥,君臣觀之,遂有天下,圣人書策載述最詳者,覺得近事既嘉,親見又明也?!谑歉哪?。”②并且曹操同時之人也是在此意義上引用《正月》“瞻烏”義的?!逗鬂h書•郭太傳》云:“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閹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慟。既而嘆曰:‘……“瞻烏爰止,不知于誰之屋”耳!’”;李賢注:“言不知王業(yè)當(dāng)何所歸”。③漢人傳武王事與用《正月》詩如此,曹操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化用《詩》句的。曹操詩文明言文王、周公以自比的較多,而少用武王之事。程千帆先生說,曹操《苦寒行》“早期”二句,“實乃用事而非敘事,乃間接之比方而非直接之紀(jì)錄”。程先生雖是懷疑的語調(diào),實指“早期”二句乃用武王觀兵孟津之事,故又云“此篇所運典實,固皆近在耳目。徒以地名之混淆,致有《風(fēng)箋》之誤解”,稱之為“真用‘易見事’不使人覺”![13]而《短歌行》“烏鵲”之用事,亦足可當(dāng)程先生此譽。“烏鵲”四句,不是說“人才”的猶疑彷徨無托身之所,而是曹操自比武王,體現(xiàn)其欲以“革命”力征的方式結(jié)束割據(jù)狀態(tài)以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的極強志意。順便一提的是,末尾引周公事,或覺得本《韓詩外傳》卷三,或覺得本《史記•魯周公世家》,如以本詩用典風(fēng)格和曹操詩作重要是四言而論,當(dāng)以語出《韓詩外傳》為優(yōu)。曹操對《詩經(jīng)》是精熟的。光和三年六月,“詔公卿舉能通《(古文)尚書》、《毛詩》、《左氏》、《谷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議郎;④曹操本因從妹夫宋奇被誅而坐免,后以能明古學(xué),復(fù)征拜議郎”。(《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注引《魏書》)即使在后來的軍旅生涯中,他也是隨時思考和講習(xí)《詩經(jīng)》的。據(j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注引《魏書》曰: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jīng)傳。”⑤曹丕也說“上雅好詩書文藉,雖在軍旅,手不釋卷?!保ā度龂?#8226;魏書•文帝紀(jì)》注引《典論•自序》)因此《短歌行》中,以《子衿》成句喻指漢獻帝、以《鹿鳴》成句自比文王、化用《正月》詩句自比武王、直引周公以自比,嫻熟地運用《詩》典,形成其用事的變化多方,見出曹操詩人的才氣、學(xué)識和他英雄的氣概。注釋①河北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古典文學(xué)教研組:《三曹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80版,第40頁,第25頁,第32頁,第11頁。②⑤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版,第1142頁,第28頁,第54頁。③④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版,第2226―2227頁,第344頁。參考文獻[1]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339.[2]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上編第二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33.[3]余冠英.三曹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8.[4]葛曉音.八代詩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53.[5]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437.[6]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27.[7]朱熹.詩經(jīng)集注[M].上海:世界書局,1943:78.[8]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1986:328.[9]夏傳才.曹操集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