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吏治角度論重刑治吏_第1頁
從吏治角度論重刑治吏_第2頁
從吏治角度論重刑治吏_第3頁
從吏治角度論重刑治吏_第4頁
從吏治角度論重刑治吏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吏治角度論重刑治吏

在中國早期的君主中,朱元璋是最有效的封建皇帝之一,他受到了貪官污吏的懲罰。在位期間,采取了許多措施,有力地澄清了吏治,其思想仍不失為一項寶貴的政治遺產(chǎn),對現(xiàn)實仍有借鑒意義。就其本身來說,它始終貫穿了一個基本原則,這就是“重刑治吏”。本文正是基于此,就其“重刑治吏”的原因、內(nèi)容以及功效等方面做以探討。一、“吾治浚平,非猛不可”元朝的殘暴統(tǒng)治導致了農(nóng)民的四起反抗,出身寒微的朱元璋參加了農(nóng)民起義,并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為了避免重蹈元朝的覆轍,鞏固明王朝的統(tǒng)治,朱元璋采取了“與民生息”的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發(fā)展生產(chǎn)力。他反復告誡群臣:“天下新定,百姓財力俱困,譬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根;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之?!钡?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一些鼠目寸光之輩,在貪婪的階級本性驅(qū)使下,利用職權侵占賦稅、隱占田地、貪贓枉法,以致“掌錢谷者盜錢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而且,統(tǒng)治集團的上層,為了爭權奪利,矛盾日益激化。“隱瞞、蔭庇、強占、舞弊,使皇朝的經(jīng)濟基礎發(fā)生問題了,地主階級內(nèi)部矛盾發(fā)展了、激化了。為了保障自己的經(jīng)濟基礎非對之狠狠打擊不可”。因此,朱元璋一再宣稱:“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庇终f:“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這足見其奉行“刑亂國,用重典”的治國原則是有其現(xiàn)實需要的。作為明朝的開國君主,朱元璋能夠深切的體會到元朝的弊政,能夠冷靜地總結元朝滅亡的教訓。明初,朱元璋痛心的說:“昔吾在民間時,見州官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民間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惫识?“今嚴法令,但遇貪官污吏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更令他怒火的是:“內(nèi)外諸官皆安于茍且,不修職事,惟日食肥甘,因循度日,凡生民疾苦,政事得失,略不究心。”在他看來,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也正是:“不知修律以明軍政”,導致“威福下移,以致于亂”。因此,他主張:“奈何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敝煸白鳛榈刂麟A級代表,力圖通過整飭吏治來達到治民的目的。封建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官僚政治更加腐敗。封建統(tǒng)治者敬奉的“德化、禮教”大大失靈,封建統(tǒng)治者必然采用重刑治國,加重其法律工具的鎮(zhèn)壓。當時,隨著商品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逐步瓦解自然經(jīng)濟,封建制度越來越不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要求,而且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更加刺激官僚集團的貪欲,使貪污成風,這不但侵犯農(nóng)民及其他下層利益,更嚴重觸及王朝的經(jīng)濟基礎。為了鞏固沒落的封建經(jīng)濟基礎和政治統(tǒng)治,朱元璋積極推行極端專制中央集權,使封建皇權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高峰。結果是重刑治國成為必要,同時又為實施這種政策提供了權力保障。因此,朱元璋重刑治國、嚴懲貪官的思想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同時又是不斷總結歷史經(jīng)驗和適應社會現(xiàn)實需要的基礎上做出的。二、以重刑逼民教養(yǎng),主張刑外用刑和運用酷刑來推行“明刑”朱元璋是一個重視“正綱紀,立法度”的君主。他認為,法律是“防民之具輔治之術”“法立則人志定,上下安。建國之初,此為先務”。而“防民”的關鍵是“治吏”,他認為,“吏治之弊,莫甚于貪墨?!薄按吮撞桓?欲成善政,終不可得。”因此,立法之要是嚴刑峻法,重繩群臣。從明初頒布的三部法律來看,均側(cè)重于治吏方面。試以“子孫世守之,百世通行”的《大明律》做一比較分析。首先,在立法思想上,明律奉行“刑亂國,用重典”的思想,倫理法色彩有所淡化;在用刑上,“明律輕懲大抵事關刑禮及風俗教化之事,而嚴懲盜賊及帑項錢糧等事”,即所謂“輕其輕罪,重其重罪”。由此可見,明代立法是真正的重刑重罰。《大明律》還集中體現(xiàn)了朱元璋另一重要思想,即“明刑弼教”,這是他大搞律外用刑和重刑治吏的理論基礎。明初,由于司法實踐和指導思想嚴重背離,阻礙了其“重刑治國”方針推行,這迫使朱元璋為其尋找理論依據(jù)。宋儒朱熹從禮法結合的角度對“明刑弼教”思想做了闡發(fā),這就為朱元璋無節(jié)制施用刑罰,推行重刑提供了思想武器。其“明刑弼教”思想的基調(diào)仍是“申明先王之教”,重點強調(diào)“忠君守法”。只不過,在教化的內(nèi)容和臣民“從教標準”上,把“刑用重刑”和“明刑弼教”的鋒芒直指官吏,豪強和無業(yè)游民三種人。且朱元璋則只言“重刑”不講“慎刑”。他認為,“施五刑而不拘常憲”,是為了“殺一儆百”,主張通過法外用刑和運用酷刑來推行“明刑弼教”??傊?朱元璋的“明刑弼教”思想是以重刑逼民從教為特征的。所謂律外用刑就是主張君主可以置法律于不顧,隨意采取各種殘酷的手段處置罪犯,用以“警省愚頑”。這是朱元璋反復提倡的“明刑弼教”思想的一個最突出的表現(xiàn)。為了嚴懲貪官污吏,朱元璋在五刑之外,恢復了許多酷刑。有族誅、凌遲、剁指、刖足、斷手、閹割為奴等三十多種?!睹魇贰ば谭ㄖ尽氛f:“凡三誥所列凌遲,族誅,梟首者無慮干百,棄市以萬數(shù)?!笨梢?朱元璋律外加刑之嚴酷。并且,隨意羅織罪名,濫殺元勛蓄將,無故庭仗大臣。廣設文字獄,加強思想統(tǒng)治。同時,以檢校、禁衣衛(wèi)參與偵察審判,大搞特務統(tǒng)治。朱元璋為了加強專制,不擇手段,嚴重破壞法制,最終達不到“治”的目的,反而是“亂”,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悖論。朱元璋“重刑治吏”思想的一個可貴之處就是嚴格執(zhí)法,不避權貴。從“已經(jīng)制定的法律得到有效執(zhí)行”的角度來看,朱元璋的重刑是得到執(zhí)行的。一是一經(jīng)查處,嚴懲不貸。至正十八年,朱元璋下令禁止釀酒,大將胡大海之子胡三舍首先犯禁,釀酒謀財,朱元璋親手殺之。且嚴厲地說:“寧可使胡大海叛我,不可使法不行”,這表明朱元璋嚴格執(zhí)法的決心。建國之后,朱元璋更是對一些大臣元勛倨功自傲、敗壞國法者,嚴懲不貸。如永嘉候朱亮祖、駙馬歐陽倫,案發(fā)后均被處死。對待皇親國戚尚且如此,那大小官員可想而知了。二是一查到底,徹底根治。他規(guī)定:“如六部犯有贓罪必究贓自何而至,若布政司賄于部,則拘布政司,問斯贓自何得,必指示府,府亦拘至。”以圖產(chǎn)生“拔出蘿卜帶出泥”的效果。朱元璋還力圖“殺一儆百”,剝皮實草乃為此而設。這些措施的實行,使重刑得到有力的推行,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了整飭吏治的目的。明初,“重刑治國”的方針的制定,為了達到“以刑殺為威”“民畏死而不犯”的目的,朱元璋的法律宣傳教育工作搞得轟轟烈烈,其主要措施有:一是法律條文宣傳、講解及解釋。比如,《大明律》頒布后,即令“刊布天下,令天下所遵守”。二是法律實施和行刑案例,以示懲戒。朱元璋為“警告臣民”“懲創(chuàng)奸頑”,親自編成《大誥》四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懲貪案例,此外是訓誡,其目的是達到法律宣傳的作用。三是通過法律手段宣傳法律。規(guī)定,不藏《大誥》者,治之重罪,“務要家藏人誦,以為借鑒,有不守者,迂于化外以不虛示”,如果囚犯有一本《大誥》,還可罪減一等。四是法律成為科舉考試科目。洪武十九年,以《大誥》頒賜監(jiān)生。二十四年令:“今后科舉歲貢生員,但以《大誥》以題試之”,使官吏從錄取之日起便身諳律令,擴大了律令的宣傳和懲戒的廣度和深度。這種重立法和宣傳并舉的思想,為穩(wěn)定明初社會秩序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己撕捅O(jiān)督往往是整飭吏治,保證清廉,提高行政效率的關鍵一環(huán)。明代的考績分為兩種:京察和外察。據(jù)《續(xù)通志·選舉三·考績》記載,明代考察項目有:一曰貪,二曰酷,三曰浮躁,四曰不及,五曰老,六曰病,七曰疲,八曰不謹。可見,首當其沖的是懲貪??疾旖Y果有:稱職、平常、不稱職、貪污者、闥葺者。對于例行考察結果,必有賞罰,這樣就使不稱職者,受到處罰,而稱職者受到晉升。更重要的是把貪污者通過考績的途徑篩選出來,從而保證了吏治的澄清,官員隊伍的廉潔高效。另一種監(jiān)督措施是監(jiān)察制度。明朝的監(jiān)察制度是相當完善的,立法也很完備。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百官責任條例》《監(jiān)察御史出巡事宜》和《都察院彈劾官邪規(guī)定》等。通過這些法律確立對行政系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監(jiān)督和對監(jiān)察機關自身的雙層監(jiān)督體制。這些嚴密的立法得到有效的執(zhí)行,在明初曾起到了律令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從而在各種程度上起到了澄清吏治的作用。如果說“以刑殺為威”是懲貪的事后追究措施,具有“剛性”的約束力;那么常規(guī)考績和經(jīng)常性監(jiān)察,則是事前御防措施,具有“柔性約束力”,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了整飭貪官污吏的兩道防線。三、以重刑治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禮”與“刑”關系問題是歷代統(tǒng)治者所不可回避的問題,不同的定位導致不同的治國方針。漢武帝之后,“儒術”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法家的“法治”被儒家融合了,大大加強了,作為一種統(tǒng)治手段,兩者是相通的,都是為了達到“治”的目的,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是通過雙重保障來實現(xiàn)的,一是通過法律來使之合理化,二是通過文化壟斷來使之合理化。正是這種“儒法合流”來保證中國古代長期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自漢武帝后,歷代統(tǒng)治者無不奉行“德主刑輔”的思想,他們口口聲聲宣揚“仁政”“教化”,而實際卻在用暴力來打擊老百姓的反抗。雖然這種兩面派的做法具有很大欺騙性,但是它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封建制度正處于上升階段,生產(chǎn)關系還能適應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如果不用赤裸裸的暴力手段,足以維護秩序。后來朱元璋實行“明刑弼教”也是客觀實在的反映,隨著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經(jīng)濟中心的南移,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逐步瓦解消融了自然經(jīng)濟,作為地主階級政權,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地位不得不加強統(tǒng)治,加之其內(nèi)部固有的矛盾,使這個制度岌岌可危,使得統(tǒng)治者不得不露出本來面目,以重刑治國。總之,朱元璋“明刑弼教”思想,就保障秩序來說,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刑罰是越嚴酷越能懲治犯罪,或是越寬厚越能懲治犯罪,這是一對矛盾,可拿唐朝和明朝的刑罰實踐情況做一比較分析。先說立法指導思想:唐朝主張立法寬平,務在簡約,以律慎刑;明朝主張嚴法竣令,以繩群臣,也主張簡潔。再看其緣由:唐朝統(tǒng)治者,鑒于隋朝“法令尤竣”造成“人不堪命遂至于亂的教訓”,認為“以寬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方可為治。明初統(tǒng)治者鑒于元朝統(tǒng)治者“法度縱弛”“胡寬而失”,實施重刑使“民知畏死而不犯也”。兩者孰對孰錯,就前者而言,其形成了獨特的成熟的法律體系,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是由于寬嗎?就后者而言,其法律是繼承唐律之外的一大創(chuàng)造?!睹魇贰ぱ魝鳌贩Q“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吳晗高度評價說:“幾有兩漢之遺風,且駕唐宋之上”,是由于嚴嗎?就具體的條文比較而言,情況又有不同,清代著名律學家薛允升在《明清律合編》說:“大抵事關刑禮及風俗教化等事,唐律較明律為重,盜賊及帑項錢糧等事,則明律較唐律為重?!笨梢?也不能說明明律一定比唐律用刑重,所謂“嚴刑峻罰”是相對而言的。最為關鍵的是:采取嚴酷或是寬松的刑罰的著眼點和歸宿不在制度的本身,而在于制定和實施這種法律制度的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朱元璋“重刑治吏”與“法外用刑”思想推行是否達到制度成功的作用呢?先看史家的記載,清人張廷玉等稱贊說:“一時之間,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煥然丕變矣。下逮仁宣,撫循休息,民人安樂,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重刑懲貪確實起到一種清明政治的作用。但是,不能忽視異樣的聲音:“治之雖嚴,而犯之自如”。更有甚者,時任平遙訓導的葉巨伯上書說:“竊見數(shù)十年以來,誅殺亦可謂不少矣,而犯者相踵,天下諸司,盡皆贓罪,系獄者萬。”這些都使朱元璋氣急敗壞:“我欲除貪官污吏,奈何朝殺而暮犯,今后犯贓的,不分輕重都殺了”。即使無故殺了多少人,吏治卻不能得到澄清,貪污得不到根治。雖然朱元璋始終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但他又不讓后人效法。洪武二十五年五月下令:“……其中奸頑刁詐之徒,情節(jié)深重,灼然無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有所警懼,不敢輕易犯法……以后嗣君統(tǒng)領天下,且守律與大誥,并不許用刺字、閹割等酷刑,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處以重刑?!笨磥?朱元璋也認識到了自己的策略的局限性,只能行之一時,不能行之長遠。晚年,朱元璋也認識到其中些許原因:“經(jīng)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是時,天下初定,民頑吏弊,雖朝有十人棄市,幕有百人而仍為之,如此者豈不應經(jīng)所云,朕乃罷極刑而囚役之。”再看嚴刑峻令的命運:待明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