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廣西電子行業(yè)中的舊石器調(diào)查
拉米河流域古石器的主要遺跡分布。馱娘江是右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它發(fā)源于廣西西林北部,在廣西境內(nèi)流經(jīng)西林、田林兩縣后進入云南富寧,至剝隘與那馬河和普廳河匯流之后再進入廣西。在馱娘江流經(jīng)的田林縣,過去曾發(fā)現(xiàn)多處石器時代的遺址,并于2004年對弄瓦鄉(xiāng)的八六坡遺址和龍皇廟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出土了一批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物(1);但對于廣西境內(nèi)馱娘江流域的史前文化,以前未做過全面的調(diào)查。2010年,我們結(jié)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對該流域進行了一次史前文化的專題調(diào)查。通過此次調(diào)查,共發(fā)現(xiàn)58處史前文化遺址或地點,其中舊石器遺址或地點34處,新石器遺址或地點24處。本文是對此次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的初步報告。一、田林縣與西林縣此次發(fā)現(xiàn)的處舊石器遺址或地點,有14處分布在田林縣,20處分布在西林縣(圖一,附錄)。現(xiàn)選其中較有代表性的18處遺址介紹如下。1.材料中石制品者達遺址位于田林縣八桂鄉(xiāng)者達村者達屯西約100米處的瓦窯山,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度58分07秒8,北緯24度11分06秒。遺址東、西、北三面為連綿山坡,南約40米為馱娘江。遺址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100米。地層堆積從出露部分看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10~20厘米,黑褐色黏土;第二層為紅土,結(jié)構(gòu)緊密,成團塊狀,出露厚1~2米,含石器、礫石。地表采集到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和手鎬等石制品;這些石制品表面均有較明顯的風(fēng)化,多呈黃褐色??吃移?0件。均用礫石制作,單面加工。僅見單邊刃一種,以側(cè)刃居多,分凸刃和直刃。標本09TLZD采:2,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一側(cè)打制刃部,片疤較小而淺平,刃緣未作修整。加工簡單,僅限于一側(cè)的大部分,其余部位保留礫石面。長12.2、寬7.2、厚3.9厘米,重500克,刃角59°(圖二,3)。刮削器1件。標本09TLZD采:6,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器身扁平,平面近四邊形。在一端打制出一直刃,加工面平緩,片疤多較大而深凹。刃緣平直、鋒利,略經(jīng)修整,有使用痕跡。長8.7、1.09TLZD采:62.09TLZD采:83.09TLZD采:21.09TLBN采:42.09TLBN采:73.09TLBN采:114.09TLBN采:135.09TLBN采:6寬7.9、厚3.4厘米,重340克,刃角50°(圖二,1)。手鎬2件。在扁長形礫石兩側(cè)上部往一端打制出一尖,加工簡單。標本09TLZD采:8,原料為灰褐色硅質(zhì)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從兩側(cè)上部向一端單面打出一銳尖,片疤多較小而深凹。把端較寬厚,有一較小片疤。長11.8、寬8.9、厚3.7厘米,重500克,刃角62°,尖角87°(圖二,2)。2.原料和工藝加工八囊遺址位于田林縣八桂鄉(xiāng)弄瓦村八囊屯所在的玩筆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度58分03秒2,北緯24度10分4秒23。遺址東為寬闊的馱娘江河谷,距馱娘江約100米,西、南、北三面為連綿的高坡。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100米。地層堆積出露部分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20厘米,黑褐色黏土;第二層為紅土,厚約3米,結(jié)構(gòu)緊密,成團塊狀,含石制品等物。地表采集到砍砸器、刮削器、石錘、手鎬和石核等,器表有明顯的風(fēng)化,多呈黃褐色。砍砸器8件。原料全部為玄武巖礫石。單面加工。僅見單邊刃一種類型,以端刃為主;刃部有直刃、凹刃和凸刃,以凸刃為主。形狀有三角形、四邊形和不規(guī)則,以四邊形居多。標本09TLBN采:7,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器身較厚重,平面近三角形。在一端打制刃部,并在中部偏左形成一較寬縱向凸脊。刃面平緩,片疤較大而深凹。刃緣經(jīng)修整,較規(guī)整。長13.6、寬8.0、厚5.9厘米,重250克,刃角60°(圖三,2)。標本09TLBN采:11,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一側(cè)打制刃部,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未經(jīng)精修。長12.2、寬10.0、厚4.2厘米,重810克,刃角61°(圖三,3)。刮削器2件。均為單邊凸刃。標本09TLBN采:13,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器形較小,稍厚。在一側(cè)打制刃部,片疤多較小而淺平,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刃面較陡,刃緣經(jīng)修整。長10.3、寬5.8、厚4.3厘米,重370克,刃角65~74°(圖三,4)。石核1件。標本09TLBN采:6,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器身扁平,平面近橢圓形。雙臺面。打片方法為銳棱砸擊法。分別以兩端為臺面,在正面和背面各打出一個大片疤,打片方向相反。長14.1、寬10.1、厚3.8厘米,重850克(圖三,5)。手鎬1件。標本09TLBN采:4,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形狀近腎形。從兩側(cè)向一端單面剝片,形成一舌狀尖;一側(cè)加工至根部,另一側(cè)僅加工上半部;片疤多較大而淺平,部分片尾折斷呈陡坎或梯狀。長19.7、寬9.5、厚6.1厘米,重1670克,刃角63°,尖角72°(圖三,1)。3.巖石石制品本構(gòu)模型動樓遺址位于田林縣八渡鄉(xiāng)河塘村河塘屯北約3公里處的動樓坡的半山腰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度54分51秒6,北緯24度11分34秒。屬馱娘江西岸的二級階地,高出河面約15米,東面約5米為馱娘江,南、北、西三面為連綿的高坡。遺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300米。地層堆積從出露部分看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灰褐色黏土,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黃褐色黏土,出露厚約3米,含有石片、石器等石制品。1.09TLDL采:62.09TLDL采:83.09TLDL采:124.09TLDL采:1地表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石錘等石制品,從石制品表面的顏色、制作風(fēng)格、風(fēng)化程度等來看,可能分屬舊石器和新石器兩個不同時代:屬于舊石器部分,器身為黃褐色,風(fēng)化嚴重,制作簡單,風(fēng)格與八囊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器相似;屬于新石器部分,器身為灰褐色,風(fēng)化不明顯,巖性單一,幾乎全是砂巖,器型和制作技術(shù)與那雄、那忙等新石器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器相似。舊石器的器類有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等??吃移?件。原料均為玄武巖礫石。用礫石直接打制而成??煞謫芜呏比泻蛦芜呁谷袃煞N。標本09TLDL采:1,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形狀不規(guī)則。在上端和左側(cè)上半部單面剝片,打出一斜直刃,并在右上角形成一鈍尖。刃面平緩,片疤大而淺平。刃緣平直,未作修整。長18.6、寬9.0、厚3.9厘米,重1000克,刃角60°(圖四,4)。標本09TLDL采:8,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一側(cè)打制刃部,刃面較陡,片疤較大而淺平。刃緣平齊,中部微凸,未作修整。長11.2、寬9.0、厚4.3厘米,重650克,刃角73°(圖四,2)。標本09TLDL采:6,原料為細砂巖礫石。平面略呈貝形。單面加工,很少修整。刃緣弧凸、鋒利。長9.5、寬7.9、厚3.7厘米,重410克,刃角58°(圖四,1)。刮削器6件。巖性有玄武巖和砂巖,各占一半;毛坯有礫石和石片,以礫石居多;均為單邊刃,刃部分直刃和凸刃,凸刃較多;個別雙面加工。標本09TLDL采:12,原料為細砂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一側(cè)打制成刃,片疤較大而淺平,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刃緣背面有修整形成的小片疤,有使用痕跡。長9.3、寬5.0、厚2.6厘米,重150克,刃角44°(圖四,3)。4.沖淤巖石刮削器囊仙遺址位于田林縣八渡鄉(xiāng)八渡村西面約1公里處的囊仙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度52分50秒6,北緯24度14分25秒8。遺址為多處不連續(xù)的緩坡,屬馱娘江的三級階地,距馱娘江面高出約30米。遺址東、西、南三面為連綿高坡,北面坡腳是馱娘江。遺址的主要部分已被開辟成梯田。遺址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約200米。地層堆積出露部分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灰褐色黏土,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黃褐色黏土,厚約1~2米,出有砍砸器等石制品。地表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和手鎬等石制品??吃移?2件。主要用礫石直接打制而成,也有以石核和斷塊為毛坯加工的;形狀絕大部分為四邊形;可分為單邊凸刃砍砸器、單邊直刃砍砸器和雙邊砍砸器三種。標本09TLNX采:19,原料為黃褐色玄武巖礫石。器身扁平,平面近四邊形。在一端打制刃部,刃面較小而稍陡,片疤多較小而淺平。刃緣未作修整。加工簡單,器身大部分保留礫石面。長10.9、寬10.8、厚3.8厘米,重740克,刃角74°(圖五,2)。1.09TLNX采:132.09TLNX采:193.09TLNX采:144.09TLNX采:85.09TLNX采:246.09TLNX采:18標本09TLNX采:18,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在一端和一側(cè)上半部打制出一斜直刃,左上角形成一鈍尖。刃面較陡,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平齊,未作修整。長10.4、寬8.7、厚4.7厘米,重560,刃角82°(圖五,6)。標本09TLNX采:24,毛坯為灰褐色玄武巖石核。平面近四邊形。分別在一端和一側(cè)單面剝片,打出兩直刃,兩刃在左上角相交成一尖,近直角。刃面稍陡,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平直,略作修整,較規(guī)整。長11.3、寬8.5、厚3.4厘米,重490克,刃角75°(圖五,5)。刮削器7件。毛坯有礫石和石片,以礫石為主;有單邊刃和雙邊刃兩種,以單邊刃為主;刃緣有直刃、凸刃和凹刃。標本09TLNX采:14,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在一側(cè)打制刃部,刃面平緩,片疤較小而略凹,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刃緣鋒利,略呈鋸齒狀。因器身風(fēng)化嚴重,看不出使用痕跡。長9.0、寬7.1、厚2.8厘米,重250克,刃角57°(圖五,3)。標本09TLNX采:8,毛坯為灰褐色玄武巖石核。平面形狀不規(guī)則。在一端單面剝片,打出一凹刃和一直刃,兩刃在中部相交成一銳尖,并形成一縱向凸棱。刃面平緩,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略作修整。因器身風(fēng)化嚴重,看不出使用痕跡。長8.7、寬8.2、厚3.5厘米,重350克,刃角75°(圖五,4)。手鎬2件。加工較簡單,僅加工器身上半部。標本09TLNX采:13,原料為黑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棱形。在兩側(cè)上半部向一端單面剝片,形成一舌狀尖,略作修整,中部形成一縱向凸棱。刃面平緩,片疤多大而深凹。刃緣較鈍厚,未作修整。器身明顯風(fēng)化。長17.2、寬11.8、厚1.09TLBL采:132.09TLBL采:63.09TLBL采:164.09TLBL采:188.2厘米,重1810克,刃角61°(圖五,1)。5.工具和試品石制品百欖遺址位于田林縣八渡鄉(xiāng)福達村西面八江屯南約2公里處的百欖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度52分36秒3,北緯24度19分59秒5。遺址的東、西、南三面為連綿高坡,北面約20米為馱娘江,屬馱娘江北岸的三級階地,高出托娘江面約30米。遺址南北長500米,東西寬約100米。地層堆積從出露部分看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灰褐色黏土,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黃褐色黏土,厚約1~3米,出有較多的石制品。未見礫石層出露。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和手鎬等石制品??吃移?2件。用玄武巖和細砂巖礫石打制而成,單面加工。有單邊刃和雙邊刃兩種,大部分為單邊刃;刃緣有直刃、凸刃,以凸刃為主。標本09TLBL采:6,原料為灰褐色細砂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在一側(cè)打制出一凸刃,刃面較陡,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鈍厚,有修整痕跡。器身風(fēng)化嚴重。兩端有較小修整疤痕。長12.2、寬8.0、厚6.2厘米,重810克,刃角83°(圖六,2)。手鎬1件。標本09TLBL采:13,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橢圓形。一面全部剝片。從兩側(cè)向一端剝片,交匯形成一舌狀尖并略作修整,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大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器身中部形成一彎曲縱向凸棱。另一端形成一較寬而薄的圓鈍尖,片疤大而淺平。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6.0、寬8.8、厚5.3厘米,重950克,刃角84°,尖角74°(圖六,1)。石錘1件。錘擊石錘。標本09TLBL采:16,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使用部位為一端,片疤面陡直,與器身底面的交角在80°以上,使用邊緣鋒利。器身風(fēng)化嚴重,大部分片疤棱角模糊不清。長11.0、寬8.5、厚6.5厘米,重840克(圖六,3)。石片1件。銳棱砸擊石片。標本09TLBL采:18,原料為黃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橢圓形。打擊點窄小;半錐體不顯;放射線清楚。無使用痕跡。長7.6、寬5.0、厚1.0厘米,重100克(圖六,4)。6.地表采集材料東郎坡遺址位于田林縣八渡瑤族鄉(xiāng)那讀村西北約2公里處的那郎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度48分14秒9,北緯24度19分56秒6。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遺址的東、西、北三面為連綿的高坡,南面坡腳下即為馱娘江。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100米。地層堆積部分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灰褐色黏土,土質(zhì)松軟,結(jié)構(gòu)松散,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為黃褐色黏土,結(jié)構(gòu)稍密,呈顆粒狀,可見厚約1米。地表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手鎬、石核和石片等石制品??吃移?件。多用礫石制作而成。器身較大;均為端刃砍砸器,刃緣有直刃和凸刃,以凸刃為主。標本09TLDLP采:10,毛坯為玄武巖石核。平面近橢圓形。在一端單面剝片,打出一凸刃。刃面平緩,片疤較大而淺平,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刃緣經(jīng)修整,較規(guī)整。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4.7、寬9.7、厚5.2厘米,重950克,刃角40°(圖七,1)。刮削器4件。毛坯有礫石、石片和斷塊;多為單面加工??煞譃閱芜吶泻碗p邊刃兩種。標本09TLDLP采:12,毛坯為玄武巖石片。器身扁平,平面近四邊形。在石片遠端和右側(cè)由背面向破裂面剝片,加工出兩條刃。片疤多較小而淺平。刃緣平直,略作修整。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8.8、寬7.4、厚2.0厘米,重210克,刃角1.09TLDLP采:102.09TLDLP采:123.09TLDLP采:758°(圖七,2)。手鎬1件。標本09TLDLP采:7,毛坯為玄武巖石核。形狀不規(guī)則。單面打制,由器身兩側(cè)往兩端各加工出一個尖,成為雙尖型手鎬。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3.0、寬7.7、厚3.5厘米,重460克,刃角58°,尖角82°(圖七,3)。7.地表土層結(jié)構(gòu)觀察那免遺址位于田林縣定安鎮(zhèn)渭密村那免屯所在的山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度42分59秒0,北緯24度16分54秒1。屬馱娘江邊的二級階地,高出江面約15米。那免屯建于遺址西部,遺址的東、北兩面為連綿高坡,南面坡腳下即為馱娘江。遺址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150米。地層堆積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灰褐色黏土,土質(zhì)松軟,結(jié)構(gòu)松散,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為黃褐色黏土,結(jié)構(gòu)1.09TLNM采:62.09TLNM采:1稍密,呈團塊狀,厚約1米。未見礫石層出露。地表采集有較多砍砸器,另采集手鎬和石核各一件??吃移?0件??吃移鞔蠖嗥魃磔^大,加工較簡單;毛坯有礫石和石核,以礫石為主;僅見單邊刃砍砸器一種,以端刃為主;刃緣有直刃和凸刃,以直刃為主。標本09TLNM采:1,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在一側(cè)單面剝片,打出一直刃。刃面平緩,片疤多大而略凹。刃緣較鋒利,略作修整。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2.1、寬10.1、厚6.0厘米,重1030克,刃角63°(圖八,2)。手鎬1件。標本09TLNM采:6,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形狀不規(guī)則。從左側(cè)上部和右側(cè)上半部向一端單面剝片,在左上方加工出一舌狀尖,略作修整,尖部折斷一小塊。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6.2、寬9.4、厚4.7厘米,重950克,刃角61°,尖角102°(圖八,1)。8.巖石機工業(yè)生產(chǎn)特征結(jié)果表現(xiàn)為圖13件。據(jù)表3,圖4洞堅遺址位于那勞鄉(xiāng)洞堅村洞堅屯所在的山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32′12″3、北緯24°19′57″4。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高出江面約12米。遺址東、西、北三面坡腳下為馱娘江,馱娘江由西、北、東繞過遺址向南流。遺址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100米。地層堆積從出露看可分三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灰褐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30厘米;第三層為黃褐色黏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1米,未見底。地表采集到砍砸器、石核、手鎬和石片等石制品??吃移?3件。巖性有玄武巖和砂巖,以砂巖為主。除個別為兩面加工外,全為單面加工。毛坯有礫石、石核和石片,石核居多,其次為礫石。有單邊刃、雙邊刃、多邊刃和盤狀刃,以單邊刃為主;刃緣有直刃和凸刃,以凸刃為主。標本09XLDJ采:9,毛坯為黃褐色玄武巖石核。平面近三角形。在一端打制刃部,部分刃面較陡,片疤多較小而略凹,刃緣經(jīng)修整。背面右側(cè)有幾個較小片疤用以修整刃緣。因器身風(fēng)化嚴重,看不出使用痕跡。長12.8、寬8.7、厚4.1厘米,重600克,刃角71°(圖九,4)。標本09XLDJ采:14,毛坯為淺灰色中砂巖石核。平面近圓形。一面全部為片疤面,片疤大而略凹。在器身周邊多次單面剝片,打制出多道直刃和凸刃。刃面較小,刃緣均較鋒利,經(jīng)修整,有使用痕跡。長12.8、寬8.7、厚4.1厘米,重600克,刃角71°(圖九,1)。手鎬2件。標本09XLDJ采:2,毛坯為灰褐色玄武巖石片。平面近三角形。在左側(cè)上半部和右側(cè)剝片,至上端形成一鈍尖。右側(cè)加工至根部,兩側(cè)加工面較小,片疤較小而淺平。把端寬大,有修整痕跡。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2.8、寬8.7、厚4.1厘米,重600克,刃角71°,尖角°(圖九,2)。標本09XLDJ采:6,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由兩側(cè)往兩端打制出兩個尖,成為雙尖形手鎬。單面加工,一端尖部較寬,另一端較窄。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2.8、寬8.7、厚4.1厘米,重600克,刃角51°~71°,尖角67°~88°(圖九,3)。石片3件。全部為銳棱砸擊石片;寬大于長;背面全圖九洞堅遺址石制品1.09XLDJ采:142.09XLDJ采:23.09XLDJ采:64.09XLDJ采:95.09XLDJ采:5石皮。標本09XLDJ采:5,灰褐色玄武巖。平面近四邊形。打擊點寬大;半錐體不顯;放射線清楚;同心波紋不顯。遠端和右側(cè)邊緣鋒利,有多個較大的崩疤,可能是使用痕跡。長12.8、寬8.7、厚4.1厘米,重600克(圖九,5)。9.地表充填材料渭博遺址位于西林縣那勞鄉(xiāng)那沙村巖言屯西約300米的渭博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30′38″1、北緯24°20′21″1。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遺址北面坡腳下為馱娘江,西南兩面為連綿高坡。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00米。地層堆積可分三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灰色黏土,土質(zhì)松軟,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301.10XLWB采:22.10XLWB采:33.10XLWB采:12厘米;第三層為黃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1米,未見底。見有礫石層出露,厚約1米。地表采集有砍砸器、石片和石核等石制品。砍砸器13件。用玄武巖,硅質(zhì)巖和砂巖礫石制作而成??煞譃閱芜吶锌吃移骱碗p邊刃砍砸器兩種;刃緣有直刃、凹刃和凸刃。標本10XLWB采:2,毛坯為灰黑色砂巖石核。平面近橢圓形。單面加工,被加工的一面大部分為片疤面,器身中部的片疤大,其中一個片疤尾折斷形成陡坎。刃部位于器身一側(cè),刃緣平直、鋒利,經(jīng)修整,有使用痕跡。長17.8、寬11.5、厚3.6厘米,重1000克,刃角62°(圖一○,1)。標本10XLWB采:3,毛坯為灰褐色硅質(zhì)巖石核。平面近四邊形。在一端和一側(cè)分別打出一凸刃和一直刃,刃面較陡并內(nèi)凹,大部分片疤尾部折斷形成陡坎。刃緣鋒利,經(jīng)較多修整,有使用痕跡。背面左下角有一個大片疤。長11.7、寬9.5、厚4.8厘米,重700克,刃角83°(圖一○,2)。石片3件。僅銳棱砸擊石片一種,大部分背面全石皮。標本10XLWB采:12,黑褐色玄武巖。平面近四邊形。打擊點寬大;半錐體不凸出;放射線和同心波紋不顯。左側(cè)折斷一截。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3.9、寬11.0、厚2.5厘米,重580克(圖一○,3)。10.凸無側(cè)刀、形態(tài)典型片痕修定法周幫遺址位于八達鎮(zhèn)周幫村周幫屯東約100米處的山谷,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06′35″0、北緯24°33′03″0。東、北、西三面為高山,南約100米為周幫河。遺址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50米。地層堆積可分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灰褐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30厘米。地表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手鎬、石錘、石核和石片等石制品。砍砸器4件。均用礫石打制而成,有單面加工和兩面加工的。器身均較大而厚重。標本09XLZB采:4,原料為灰黑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在左側(cè)上半部和上端打制出一凸刃和一凹刃,兩刃相交成一短尖,片疤多大而淺平。刃緣較鋒利,略經(jīng)修整,有使用痕跡。長17.0、寬12.3、厚6.7厘米,重1660克,刃角75°(圖一一,標本09XLZB采:2,原料為灰黑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上端和兩側(cè)打制出一凸刃和兩直刃,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稍鈍,略經(jīng)修整,有使用痕跡。刃緣背面有一個較大片疤和多個小片疤,應(yīng)為修整刃緣所致。長17.8、寬12.8、厚5.3厘米,重1550克,刃角74°(圖一一,1)。刮削器1件。標本09XLZB采:8,原料為灰黑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上端和右側(cè)打制出兩直刃,片疤多較小而淺平。刃面較陡,刃緣稍鈍,經(jīng)修整,無使1.09XLZB采:22.09XLZB采:13.09XLZB采:84.09XLZB采:105.09XLZB采:4用痕跡。長7.6、寬6.7、厚3.6厘米,重240克,刃角76°(圖一一,3)。手鎬1件。標本09XLZB采:1,原料為灰黑色玄武巖礫石。形狀不規(guī)則。左側(cè)內(nèi)凹,右側(cè)凸出。從左側(cè)上半部和右側(cè)大部分向一端打制出一舌狀尖,縱向剝出一長片疤修整尖部,片疤多大而淺平。左側(cè)刃緣未作修整,右側(cè)刃緣經(jīng)較多修整。把端稍窄薄,經(jīng)較多修整。因器身風(fēng)化嚴重,看不出使用痕跡。長23.4、寬11.5、厚6.7厘米,重1900克,刃角61°,尖角61°(圖一一,2)。石錘2件。錘擊石錘,使用一端或兩端。標本09XLZB采:10,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一端較寬厚,一端稍窄薄,使用部位為兩端,使用方向相反。片疤面陡直,與器身底面的交角在80°以上,使用邊緣較鋒利。正面有幾個較小片疤,大多尾部折斷形成陡坎。長13.0、寬8.9、厚6.6厘米,重1120克(圖一一,4)。11.樣品采集和制作新豐遺址位于普合鄉(xiāng)新豐村新豐屯所在的山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18′22″、北緯24°23′43″。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高出江面約20米。遺址東、西、北三面為馱娘江,南面為連綿高坡。遺址南北長約500、東西寬300米。地層堆積可分五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灰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50厘米;第三層為紅褐色黏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1米;第四層為黃色黏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1.5米;第五層為為網(wǎng)紋化紅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顆粒狀,厚約1.5米。見有礫石層出露,厚約1米。地表采集有砍砸器、石核、石片、手鎬、石錘等較多石制品??吃移?0件。以礫石為毛坯加工而成,也有用石核作毛坯的??煞譃閱芜吶小㈦p邊刃和多邊刃三種;刃緣有直刃、凹刃和凸刃,以直刃為主。標本10XLXF采:9,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器身扁平,平面近五邊形。在上端的兩邊分別打制出一直刃,片疤多較小,其中有一個大片疤。刃緣平齊、鋒利,略作修整,無使用痕跡。左側(cè)不成刃,左側(cè)正面、右側(cè)背面和下端兩面均有片疤,多數(shù)較大。長12.3、寬11.2、厚2.6厘米,重550克,刃角76°(圖一二,3)。標本10XLXF采:3,毛坯為灰褐色玄武巖石核。平面近橢圓形,把端凸出。在上端和兩側(cè)分別打制出一凸刃和兩直刃,刃面均較陡,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較鋒利,左側(cè)刃緣未作修整,其余兩刃略作修整。因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7.6、寬8.7、厚5.6厘米,重1140克,刃角88°(圖一二,2)。1.10XLXF采:22.10XLXF采:33.10XLXF采:9手鎬2件。一件僅加工兩側(cè)上半部;另一件一側(cè)加工至根部,另一側(cè)加工大部分;尖部均較鈍。標本10XLXF采:2,原料為灰黑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從兩側(cè)向一端剝片,在左上角形成一圓鈍尖,中部形成一縱脊,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左側(cè)加工至根部,右側(cè)加工大部分,刃緣均經(jīng)修整。長14.7、寬14.4、厚5.2厘米,重1340克,刃角59°,尖角75°(圖一二,1)。12.三新墩遺址早期巖石市場格局新寨遺址位于普合鄉(xiāng)大河村新寨屯北面山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17′06″、北緯24°24′16″。由三個山坡相連,南北走向,分布在馱娘江邊東面的二級階地,地勢較平緩開闊,東、西、北三面曾為馱娘江河繞流經(jīng)過。遺址南北長約1200米、東西寬100米。地層堆積出露部分可分三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灰褐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50厘米;第三層為黃褐色黏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120厘米。采集石制品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和斧錛類毛圖一三新寨遺址石器1.08XLXZ采:12.08XLXZ采:103.08XLXZ采:164.08XLXZ采:8坯,其中有一部分石制品的器表風(fēng)化較嚴重,器類有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另一部分石制品的器表無明顯風(fēng)化,器類有石核、石片和斧錛類毛坯。這兩部分石制品可能出自不同地層,屬于兩個時代的遺存,即器表風(fēng)化嚴重的為舊石器時代,無明顯風(fēng)化的為新石器時代。以下所介紹的為風(fēng)化嚴重的石制品??吃移?件。毛坯有礫石、石核和石片,以礫石為主;均為單邊刃砍砸器,刃緣有直刃、凹刃和凸刃。標本08XLXZ采:16,毛坯為黃褐色玄武巖石片。器身較大而厚重,平面近橢圓形。在遠端作第二步加工,片疤較小,刃緣平直、鋒利。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7.5、寬8.9、厚2.3厘米,重500克,刃角69°(圖一三,3)。標本08XLXZ采:1,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一端打制刃部,刃面平緩,片疤多較大而略凹,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刃緣鋒利,未作修整。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5.6、寬14.7、厚6.1厘米,重1990克,刃角63°(圖一三,1)。刮削器2件。用石片或礫石制作而成,器身均風(fēng)化嚴重。標本08XLXZ采:8,毛坯為黃褐色玄武巖石片。平面近四邊形。在兩側(cè)打制出兩道直刃,片疤較小,刃緣平直,較鋒利。一端背面有一個殘損片疤。長13.4、寬9.2、厚2.2厘米,重380克,刃角61°(圖一三,4)。標本08XLXZ采:10,原料為灰黑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在上端和右側(cè)分別打制出一直刃和一凸刃,片疤較小而淺平,刃緣平齊、鋒利。背面有加工痕跡。長10.6、寬7.4、厚2.2厘米,重205克,刃角54°(圖一三,2)。13.器表風(fēng)化嚴重平馬坡遺址位于西林縣那勞鄉(xiāng)頂蚌村頂蚌道班所在的山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20′59″、北緯24°22′37″。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高出江面約20米。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150米。地層堆積從出露部分看可分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黃褐色黏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50厘米。地表采集到砍砸器、刮削器、手鎬、石片、石核和斧錛類毛坯,其中有一部分石制品的器表為黃褐色,風(fēng)化較嚴重,器類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和手鎬;另一部分石制品的器表為灰褐色,無明顯風(fēng)化,器類有砍砸器、石核、石片和斧錛類毛坯。這兩部分石制品可能出自不同地層,屬于兩個時代的遺存,即器表風(fēng)化嚴重的為舊石器時代,無明顯風(fēng)化的為新石器時代。以下所介紹的為風(fēng)化嚴重的石制品??吃移?件。用礫石打制而成,均為單邊刃砍砸器,刃緣有直刃和凸刃。標本10XLPMP采:11,原料為淺黃色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單面加工,器身大部分保留礫石面。刃緣略呈鋸圖一四平馬坡遺址石器1.10XLPMP采:32.10XLPMP采:173.10XLPMP采:11齒狀、鋒利,略經(jīng)修整,無使用痕跡。長12.1、寬8.4、厚3.4厘米,重450克,刃角55°(圖一四,3)。標本10XLPMP采:17,毛坯可能為石片。單面加工,被加工的一面全為片疤面,刃緣中部有三個連續(xù)的修正疤痕。器身風(fēng)化較嚴重。長10.7、寬7.7、厚2.4厘米,重220克,刃角68°(圖一四,2)。手鎬1件。標本10XLPMP采:3,原料為灰褐色玄武巖礫石。器身厚重,平面近長條形。從兩側(cè)向一端剝片,在左上角相交成一鈍尖。左側(cè)加工至近根部,右側(cè)僅加工上部,片疤面較陡,片疤多大而淺平。把端稍薄,呈弧凸狀。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23.0、寬8.8、厚8.3厘米,重2100克,刃角75°,尖角93°(圖一四,1)。14.地表采集材料八烈遺址位于那勞鄉(xiāng)那勞村那勞屯北約1000米處,北距馱娘江約15米,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26′01″0、北緯24°21′14″0。屬馱娘江南岸。遺址南面背靠高坡,西側(cè)山腳有洞龍小溪向北流匯入馱娘江。遺址東西長約900米、南北寬200米。地層堆積可分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黃褐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結(jié)構(gòu)團塊狀,厚約1.5米。坡腳下見有礫石層出露。地表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手鎬、石片和石核等石制品。砍砸器3件。以大石片為毛坯,由背面向破裂面進行第二步加工;有單邊刃和多邊刃兩種。標本09XLBL采:2,毛坯為厚石片。平面近四邊形。在石片的一側(cè)加工出一刃,刃緣平直,略作修整。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2.8、寬7.9、厚3.1厘米,重500克,刃角65°(圖一五,4)。標本09XLBL采:1,平面近梯形。在較窄端和兩側(cè)打制出三道直刃,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平直、鋒利,經(jīng)較多修整,有使用痕跡。長12.0、寬10.7、厚2.8厘米,重530克,刃角67°(圖一五,3)。圖一五八烈遺址石制品1.09XLBL采:32.09XLBL采:83.09XLBL采:1手鎬1件。標本09XLBL采:3,毛坯為玄武巖石核。平面近梨形。從兩側(cè)向一端多次剝片,加工出一較寬大的圓鈍尖。兩側(cè)均加工至近把端,背面有幾個片疤。有使用痕跡。長16.5、寬11.0、厚4.5厘米,重1000克,刃角56°,尖角74°(圖一五,1)。石核2件。均為雙臺面。銳棱砸擊法剝片。標本09XLBL采:8,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平面近四邊形。以一側(cè)和一端為臺面進行打片,打擊點內(nèi)凹,石片疤較大。長11.7、寬9.4、厚3.2厘米,重440克(圖一五,2)。15.頂務(wù)遺址石制品頂蚌遺址位于西林縣那勞鄉(xiāng)頂蚌村頂蚌屯西面旁的緩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22′04″2、北緯24°21′58″7。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高出江面約10米。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100米。地層堆積從出露部分看可分三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灰色黏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呈團塊狀,厚約30厘米;第三層為黃褐色黏土,土質(zhì)較硬,結(jié)構(gòu)呈團塊狀,厚約50厘米,未見底。地表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石錘和手鎬等石制品。石制品表面多呈黃褐色,風(fēng)化嚴重??吃移?件。多用礫石打制而成;形狀有四邊形、三角形和不規(guī)則;分單邊刃、雙邊刃和多邊刃,以單邊刃為主;刃緣有直刃和凸刃。標本09XLDB采:1,毛坯為玄武巖大石片。器身周邊大部分經(jīng)過第二步加工,由背面向破裂面打擊。刃緣弧凸,略作修整。器身較大而厚重,平面近三角形。長22.5、寬16.3、厚5.4厘米,重2560克,刃角52°(圖一六,1)。標本09XLDB采:8,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在一端和一側(cè)單面剝片,打制出兩道直刃。端刃鈍厚、呈鋸齒狀;側(cè)刃平直、鋒利。長13.5、寬10.7、厚5.5厘米,重990克,刃角65°(圖一六,2)。刮削器1件。標本09XLDB采:18,毛坯為玄武巖石片。器形較小,平面近橢圓形。在一端和兩側(cè)打制出三道直刃,成為多邊刃刮削器。刃緣均較鋒利,未作修整。加工簡單。器身明顯風(fēng)石片2件。僅見銳棱砸擊石片一種,寬大于長,背面全石皮。標本09XLDB采:16,玄武巖。打擊點寬大,半錐體不凸出,放射線、同心波紋比較清楚。器身碩大,平面近橢圓形。長11.7、寬20.9、厚2.6厘米,重900克(圖一六,4)。16.頂務(wù)遺址(編號:09XLDW)頂務(wù)遺址位于那勞鄉(xiāng)那賓村頂務(wù)屯東面100米處山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29′55″0、北緯24°20′23″0。東面為馱娘江,西、南兩面是連綿大山。遺址南北長約800米、東西寬300米。地層堆積可出露部分可分為二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黃褐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呈團塊狀,厚約50厘米,未見底。圖一六頂蚌遺址石制品1.09XLDB采:12.標本09XLDB采:83.09XLDB采:184.09XLDB采:16圖一七頂務(wù)遺址石器1.09XLDW采:122.09XLDW采:63.09XLDW采:194.09XLDW采:145.09XLDW采:2地表采集較多砍砸器、手鎬、石片、石錘和石核等,另外采集到石斧殘品一件和斧錛類毛坯一件。從石制品表面的顏色、巖性及風(fēng)化程度看,可能分屬兩個不同時代的遺物,即器表明顯風(fēng)化、呈黃褐色的石制品,可能屬于舊石器時代;而器表較新鮮,無明顯風(fēng)化且通常呈灰褐色的石制品,包括石斧殘件、斧錛類毛坯,應(yīng)屬于新石器時代。這里介紹的是早期的石制品。砍砸器11件。巖性有玄武巖和硅質(zhì)巖;用礫石打制而成;刃數(shù)以單邊刃為主,其次為雙邊刃,多邊刃和盤狀刃僅一件;刃緣有直刃、凸刃和凹刃,以凸刃為主。標本09XLDW采:19,原料為玄武巖石核。平面近三角形。在一礫石一邊打制出一弧刃。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1.9、寬10.1、厚5.8厘米,重850克,刃角77°(圖一七,3)。標本09XLDW采:14,毛坯為玄武巖厚石片。平面近三角形。由石片背面向破裂面作第二步加工。刃緣較鋒利,未作修整,無使用痕跡。長12.8、寬8.7、厚4.1厘米,重600克,刃角65°(圖一七,4)。標本09XLDW采:6,毛坯為玄武巖厚石片。器身厚重,平面近圓形。器身周邊大部分經(jīng)過加工,形成盤狀砍砸器。刃緣多較鋒利,有使用痕跡。長15.5、寬12.1、厚6.4厘米,重1450克,刃角45°~76°(圖一七,2)。手鎬3件。加工均較簡單。標本09XLDW采:2,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從兩側(cè)向一端剝片,加工出一舌狀尖,左側(cè)僅加工上半部,右側(cè)加工至把端,片疤大而淺平,并在中部形成一較直1.10XLDL采:2縱脊。兩側(cè)及尖部未作修整。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6.0、寬10.5、厚5.6厘米,重1050克,刃角60°,尖角79°(圖一七,5)。標本09XLDW采:12,原料為砂巖礫石。器身碩大,略呈梨形。從兩側(cè)上半部向一端剝片,加工出一鈍尖,片疤大而淺平,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21.8、寬17.7、厚9.1厘米,重3190克,刃角67°,尖角111°(圖一七,1)。17.洞龍遺址(編號:10XLDL)洞龍遺址位于西林縣那勞鄉(xiāng)那勞村那勞屯西約1公里的洞龍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25′58″0、北緯24°21′12″0。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高出江面約20米。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地層堆積可分兩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黃褐色黏土,土質(zhì)稍硬,結(jié)構(gòu)呈團塊狀,厚約1.5米。坡腳下見有礫石層出露。地表采集有砍砸器、石片和石核等石制品。器表多呈黃褐色,風(fēng)化明顯。砍砸器12件。巖性均為玄武巖;毛坯有礫石和石片;有單邊刃、雙邊刃和多邊刃三種,以單邊刃為主;刃緣有直刃和凸刃。標本10XLDL采:10,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在一側(cè)打制出一直刃,刃緣鋒利。器身其他邊緣也有加工痕跡。長13.6、寬9.4、厚2.6厘米,重190克,刃角65°(圖一八,4)。標本10XLDL采:12,毛坯為玄武巖石片。平面近四邊形。在遠端經(jīng)過第二步加工,由背面向破裂面打擊,加工出一弧刃。刃緣鋒利,有使用痕跡。長10.2、寬10.1、厚3.2厘米,重510克,刃角45°(圖一八,2)。標本10XLDL采:3,為盤狀砍砸器。毛坯為玄武巖大石片。平面近橢圓形。周邊經(jīng)過剝片,其中一長邊有較多修整。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鋒利。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14.2、寬圖一八洞龍遺址石制品2.10XLDL采:123.10XLDL采:34.10XLDL采:1010.0、厚3.7厘米,重730克,刃角59°(圖一八,3)。石片2件。銳棱砸擊法打制,形體碩大、厚重。標本10XLDL采:2,玄武巖。打擊點粗大、深凹;半椎體不顯;放射線清楚。寬大于長。長10.7、寬21.3、厚3.3厘米,重1350克(圖一八,1)。18.那勞遺址(編號:10XLNL)那勞遺址位于西林縣那勞鄉(xiāng)那勞村那勞屯所在的山坡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27′04″2、北緯24°21′15″5。屬馱娘江的二級階地,高出江面約15米。遺址西、南兩面坡腳下為馱娘江,東、北兩面為連綿高坡。遺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500米。地層堆積從出露部分看可分三層:第一層為表土層,厚約10~20厘米;第二層為灰色黏土,土質(zhì)松軟,結(jié)構(gòu)顆粒狀,厚約30厘米;第三層為紅黃色黏土,土質(zhì)疏松,結(jié)構(gòu)顆粒狀,厚約1.2米,未見底。地表采集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錘、石核和石片等石制品。從石制品表面的顏色、巖性及風(fēng)化程度看,可能分屬兩個不同時代的遺物,即器表明顯風(fēng)化、呈黃褐色的石制品,可能屬于舊石器時代;而器表較新鮮,無明顯風(fēng)化且通常呈灰褐色的石制品,應(yīng)屬于新石器時代。這里介紹的是早期的石制品??吃移?件。毛坯為玄武巖礫石;除一件為雙邊刃砍砸器外,其余均為單邊刃砍砸器;刃部以端刃為主;刃緣有直刃、凸刃和凹刃。標本10XLNL采:2,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在一端打制刃部,加工面可見多層片疤,部分片疤尾折斷形成陡坎。刃緣平直、鋒利,未作修整,無使用痕跡。長13.0、寬9.6、厚4.6厘米,重800克,刃角47°(圖一九,4)。標本10XLNL采:15,原料為玄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在一端打制刃部,刃面較陡,片疤深凹。刃緣鋒利,略呈寬齒狀。背面有一大片疤。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9.9、寬9.9、厚3.4厘米,重360克,刃角67°(圖一九,3)。標本10XLNL采:9,毛坯可能為砂巖厚石片。形狀不規(guī)則。分別在一端和一側(cè)打制出一斜直刃和一弧刃。刃面平緩,片疤多較大而淺平。刃緣經(jīng)較多修整,有使用痕跡。長16.8、寬9.8、厚3.9厘米,重800克,刃角52°(圖一九,6)。刮削器6件。巖性有玄武巖和砂巖;毛坯有礫石和石片;分單邊刃和雙邊刃兩種;刃緣有直刃和凸刃。標本10XLNL采:16,屬于陡刃刮削器。原料為武巖礫石。平面近三角形。在一端打制刃部,片疤面陡直,片疤多較小而淺平,部分片尾折斷形成陡坎或梯狀。刃緣平直、鋒利,經(jīng)較多修整。器身風(fēng)化嚴重。長9.2、寬7.4、厚4.7厘米,重440克,刃角77°(圖一九,5)。標本10XLNL采:25,為雙邊刃刮削器。毛坯為玄武巖石片。平面近圓形。石片兩側(cè)均經(jīng)過加工。刃緣鋒利,有使用痕跡。長9.3、寬8.6、厚2.0厘米,重230克,刃角59°(圖一九,2)。石片9件。有銳棱砸擊石片、碰砧石片和錘擊石片三種,以銳棱砸擊石片居多,大部分保留有較多石皮。標本10XLNL采:18,銳棱砸擊石片。黃褐色中砂巖。平面近四邊形,器身較大。打擊點寬大,半錐體不凸,放射線清楚,同心波紋微顯。背面有一較大片疤,打擊點與石片的打擊點相同,應(yīng)為打取石片時用力過大所致。石片長大于寬,長10.8、寬18.9、厚2.6厘米,重700克(圖一九,1)。二、石材產(chǎn)品的特點和年代1.巖石特征和工具特點馱娘江流域分布的舊石器遺址眾多,但石制品分布密度不大,從遺址出露的有限堆積剖面看,往往也很少發(fā)現(xiàn)石制品或其他文化遺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烏龜看爺爺》課件
- 《電氣安全操作技術(shù)》課件
- 三年級數(shù)學(xué)認識分數(shù)課件
-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療養(yǎng)》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人員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匯編大合集人力資源管理十篇
- 中心對稱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職工管理篇
- 《證據(jù)法的基礎(chǔ)知識》課件
- 《診斷學(xué)》課程標準
- 華南理工大學(xué)2022年622物理化學(xué)考研真題(含答案)
- 建筑垃圾安全生產(chǎn)管理制度范本
- 酒店總經(jīng)理應(yīng)聘計劃書
- 22G101三維立體彩色圖集
- 2023年CQE客訴工程師年度總結(jié)及下年規(guī)劃
- MQL4命令中文詳解手冊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題(4套含答案)
- 水平井施工方案及措施
- 小學(xué)數(shù)學(xué)一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二)含答案-人教版
- 登金陵鳳凰臺
- 初中體育-50米跑教學(xué)設(shè)計學(xué)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