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一全冊【人教版】選修一改革史(全冊)2013各地模擬題匯編_第1頁
選修一全冊【人教版】選修一改革史(全冊)2013各地模擬題匯編_第2頁
選修一全冊【人教版】選修一改革史(全冊)2013各地模擬題匯編_第3頁
選修一全冊【人教版】選修一改革史(全冊)2013各地模擬題匯編_第4頁
選修一全冊【人教版】選修一改革史(全冊)2013各地模擬題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商鞅變法4.(2013年江蘇省南京市二模)【重大改革回眸】(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庚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稇?zhàn)國策》材料二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今恃多官眾吏,官立丞、監(jiān)。夫置丞立監(jiān)者,且以禁人之為利也;而丞、監(jiān)亦欲為利,則何以相禁?……別其勢,難其道,故曰:其勢難匿者,雖跖不為非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爭,各以輕重被刑。私利塞于外,則民務屬于農(nóng);屬于農(nóng)則樸,樸則畏令?!渡叹龝凡牧先兄辏孛翊笳f(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妒酚洝氛埢卮穑海?)據(jù)材料一,概括秦國民風的特點。(2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商鞅為轉變民風所采取的措施。(4分)(3)據(jù)材料三,簡析秦國民風變化帶來的影響。(2分)(4)綜合上述材料,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2分)(1)特點:尚武(強悍);輕義(重利);缺乏誠信。(任答2點,共2分)(2)措施:刑罰平等,廢除貴族特權;采用分權辦法,加強官吏職權管理;獎勵軍功,禁止私斗;重視農(nóng)業(yè),讓農(nóng)民專心務農(nóng)。(4分)(3)影響:治安穩(wěn)定,社會和諧;百姓富足,國家富強;人民勇于為國戰(zhàn)斗,軍隊戰(zhàn)斗力增強。(任答2點,共2分)(4)啟示:改革須關注民風問題;合理制定與嚴格執(zhí)行法律制度是引導民風的重要手段之一;轉變民風好有利于凝聚力量(或社會和諧)。(任答2點,共2分)33.(2013·山東省日照市市高三模擬(10分)【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據(jù)《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戊戌變法也遭到滿洲貴族的激烈反對,新法頒布后,“滿族諸人大嘩,謠謗四起”,“朝野震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1)依據(jù)相關內(nèi)容指出,兩次變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觸犯了傳統(tǒng)勢力的利益(各舉兩例)?(4分)(2)商鞅變法中,“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一種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嚴厲打擊反對勢力。戊戌變法中,“時百日間,變法神速,幾有一日千里之勢”,光緒帝也“三令五申”,“數(shù)四嚴責”,推動變法法令的貫徹落實。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兩次變法中,改革者都變現(xiàn)出了堅決的意志和雷厲風行的作風,為什么結果迥異?在推動變法的過程中,改革者往往面對和風細雨還是雷厲風行的困惑。對此,談談你的看法。(6分)(1)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戊戌變法:精簡機構,裁撤冗員,取消旗人特權;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4分)(2)主要原因:商鞅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變法法令的貫徹落實;而戊戌變法中維新派力量軟弱,光緒皇帝沒有實權,變法法令得不到貫徹執(zhí)行。(4分)看法:改革者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依據(jù)支持與反對變法雙方的力量對比,采取適當?shù)牟呗?,確保改革取得成效。(言之成理即可,2分。答其它看法,如改革者要以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態(tài)度推進變法,才能排除反對勢力的阻礙,取得成功;或者,改革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注意不要激化矛盾,循序漸進,確保措施取得成效等。都可。)1.(2013·江蘇蘇州調(diào)研·24)(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權。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者,君之所獨制也?!渡叹龝ば迿唷凡牧隙吧叹吻?,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薄稇?zhàn)國策》材料三商鞅變法時期,有人當面批評商鞅“相秦不以百姓為事”,“殘傷民以峻刑”違背了“得人者興”“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國要領?!私贪娼滩摹稓v史·選修1》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的法治主張。(2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2分)(3)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材料三的觀點。(4分)(4)據(jù)以上材料談談給今天改革的啟示。(2分)【答案】(1)法治主張;君臣司法。(2分)(2)成功原因:依法治國、法不阿貴。(2分)(3)史實: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占有奴隸合法性;實行什伍連坐法;焚燒詩書。(4分)(4)啟示:改革要由法律保障;法律制定要科學合理;法律執(zhí)行要公平公正。改革要關注民生。(任答兩點給2分)2.(2013·江蘇無錫期末·24)(10分)改革、變法會帶來社會生活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攫鈕(指農(nóng)具),慮有德色(指臉上顯出給父親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誶語(指惡語相加)?!浯茸雨壤ㄖ笎圩约旱暮⒆?、貪求財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漢·賈誼《治安策》材料二拓跋宏,這位非常類似二十世紀凱末爾的君王,以無與倫比的魄力,把鮮卑文化拋棄,對于漢文化,以充滿敬慕的心情,毫發(fā)不遺的全部接受?!貤睢栋自挵尜Y治通鑒》材料三在生活方式上,人們出于政府的壓力,,穿西服、軍服,養(yǎng)成吃獸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風。——查常平《明治維新:一半清醒一半醉》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分析,商鞅變法導致社會風氣發(fā)生了哪些變化?(2分)這與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關?(2分)(2)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孝文帝“全部接受”漢文化的實質(zhì)是什么?(1分)(3)據(jù)上述材料,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維新都不同程度上進行了“移風易俗”,分別指出這三次“移風易俗”對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3分)(4)綜合上述材料,請談談你對“移風易俗”的認識。(2分)【答案】(1)變化:人倫失常,親情失和;貪財求利,自私自利。(每點1分,共2分)措施:廢井田開阡陌,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強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點1分,共2分)(2)實質(zhì):少數(sh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1分)(3)商鞅變法:促進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加強中央集權統(tǒng)治。孝文帝改革:促進北魏社會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進程。明治維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每點1分,共3分)(4)認識:移風易俗,接受先進文化,對于促進本民族的進步有著積極意義;學習外來文明要結合本國實際,不應全盤照搬,同時注重對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等。(每點1分,共2分)3.(2013·江蘇泰州期末·24)【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既見衛(wèi)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l(wèi)鞅曰:“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嵴f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嵴f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毙l(wèi)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口之前於席也。語數(shù)日不厭。——《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三年,衛(wèi)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nèi)務耕稼,外勸戰(zhàn)死之賞罰,孝公善之?!妒酚洝で乇炯o》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內(nèi)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其后卒并六國而成帝業(yè)。文學曰:商鞅以重刑峭法為秦國基,故二世而奪……知其為秦開帝業(yè),不知其為秦致亡道也?!笇挕尔}鐵論·非鞅篇》請回答:(1)結合時代特征,分析材料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2分)(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商鞅變法的核心思想,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具體措施。(4分)(3)依據(jù)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學”兩派對商鞅變法有何不同評價?(2分)(4)你認為應該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上的改革?(2分)【答案】(1)社會大變革,戰(zhàn)爭頻繁;帝王之道不符合形勢要求,霸王之道有利于富國強兵。(2分)(2)思想:法治、農(nóng)戰(zhàn)。(2分)措施:廢井田,開阡陌;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燔詩書明法令。(2分)(3)人夫:商鞅變法為秦統(tǒng)一六國和建立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奠定基礎;文學:導致秦朝迅速敗亡。(2分)(4)把改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以是否有利于生產(chǎn)力發(fā)展為標準;以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和時代潮流為標準。(2分,任答2點)4.(2013·江蘇徐州摸底·24)(10分)有學者認為,商鞅的強國之術堪稱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殘酷和嚴厲的一種,是一次激進的國家主義試驗。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渡叹龝ぞ硟?nèi)》【材料二】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重,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兄辏孛翊笳f,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zhàn),怯於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妒酚洝ど叹袀鳌贰静牧先繎?zhàn)國的風氣,從根本上說,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會的“免而恥”?!m然容易在短期內(nèi)奏效,但國家政令的貫徹執(zhí)行,如果僅能仰仗于予富予貧、予貴予賤以及施用嚴刑峻法的權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懼和貪欲。——程念祺《商鞅的為人為政和戰(zhàn)國風氣》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商鞅軍事制度的特點,并分析其在秦國爭霸過程中的作用。(4分)(2)據(jù)材料二,歸納商鞅法制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這種法制思想在秦國實行的效果如何?(3分)(3)據(jù)材料三,說明商鞅的“強國之術”對民風有何影響?(1分)綜合以上材料,簡要說明你對商鞅變法歷史影響的認識。(2分)【答案】(1)獎勵軍功,對殺敵立功者重獎。提高了秦軍的戰(zhàn)斗力,在六國戰(zhàn)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4分)(2)嚴刑峻法,鄰里連坐。建立了良好的社會秩序。(3分)(3)功利之風盛行。使秦國由弱變強,為統(tǒng)一奠定基礎;形成重利輕義,好戰(zhàn)嗜殺的血腥世風,容易導致暴政。(3分)5.(2013·江蘇蘇州五市四區(qū)期中·24)(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是推動文明前進的重要因素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無刑也。而民莫敢為非。是一國皆善也……

——《商君書·畫策第十八》材料三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國之所以興者,農(nóng)戰(zhàn)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農(nóng)戰(zhàn),而以巧言虛道,此謂勞民,勞民者,其國必無力。無力者,其國必削?!渡叹龝まr(nóng)戰(zhàn)第三》請回答:(1)有人說,商鞅變法通過限制特權來追求社會的公平與公正。材料是如何體現(xiàn)的?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保障這一思想實現(xiàn)的方式。(3分)(2)材料反映了商鞅的治國思想是什么?其出發(fā)點是什么?你如何評價?(4分)(3)材料商鞅認為國家興盛的關鍵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鞅是怎樣從政治和經(jīng)濟兩方面來保障國家興盛的這一關鍵的?(3分)【答案】⑴、體現(xiàn):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2分)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1分)⑵、思想:以法治國(1分)出發(fā)點:維護秦國君主統(tǒng)治(1分)評價:有利于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1分)但嚴刑酷法會激化社會矛盾(1分)⑶、關鍵:“農(nóng)戰(zhàn)”。(1分)措施:廢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權制;廢除井田制,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6.(2013·江蘇南京二?!?3)【重大改革回眸】(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庚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戰(zhàn)國策》材料二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今恃多官眾吏,官立丞、監(jiān)。夫置丞立監(jiān)者,且以禁人之為利也;而丞、監(jiān)亦欲為利,則何以相禁?……別其勢,難其道,故曰:其勢難匿者,雖跖不為非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爭,各以輕重被刑。私利塞于外,則民務屬于農(nóng);屬于農(nóng)則樸,樸則畏令?!渡叹龝凡牧先兄辏孛翊笳f(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妒酚洝氛埢卮穑海?)據(jù)材料一,概括秦國民風的特點。(2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商鞅為轉變民風所采取的措施。(4分)(3)據(jù)材料三,簡析秦國民風變化帶來的影響。(2分)(4)綜合上述材料,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2分)【答案】(10分)(1)特點:尚武(強悍);輕義(重利);缺乏誠信。(任答2點,共2分)(2)措施:刑罰平等,廢除貴族特權;采用分權辦法,加強官吏職權管理;獎勵軍功,禁止私斗;重視農(nóng)業(yè),讓農(nóng)民專心務農(nóng)。(4分)(3)影響:治安穩(wěn)定,社會和諧;百姓富足,國家富強;人民勇于為國戰(zhàn)斗,軍隊戰(zhàn)斗力增強。(任答2點,共2分)(4)啟示:改革須關注民風問題;合理制定與嚴格執(zhí)行法律制度是引導民風的重要手段之一;轉變民風好有利于凝聚力量(或社會和諧)。(任答2點,共2分)7(2013·江蘇宿遷一調(diào)·24)【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的創(chuàng)新精神,對舊制度進行深刻變革,對后世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無刑也。而民莫敢為非,是一國皆善也……——《商君書?畫策第十八》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然王制遂滅,僭差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漢書》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說明商鞅的治國策略及目的。對此你如何評價?(4分)(2)據(jù)材料二,概括對商鞅變法持否定態(tài)度的依據(jù)。(不得照抄原文)(3分)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商鞅變法的認識。(3分)【答案】(1)策略:崇尚法令和刑法,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1分)目的:打擊奴隸主貴族特權,建立新興地主階級專政。(1分)評價:有利于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嚴刑酷法會激化社會矛盾。(2分)(2)依據(jù):破壞了奴隸制;貧富差距拉大;弱肉強食。(3分)認識:廢除了舊制度,發(fā)展了新經(jīng)濟,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3分)8.(2013·通、泰、揚、連、淮三模·1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商鞅的治國理念和變法實踐對秦國及后世的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背法而治,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舡、揖也。今夫人眾兵強,此帝王之大資也,茍非明法以守之也,與危亡為鄰。故明主察法,境內(nèi)之民無辟淫之心,游處之士迫于戰(zhàn)陣,萬民疾于耕戰(zhàn)?!浴渡叹龝凡牧隙眺钡母母锎胧?,可以使一個國家在短時間內(nèi)富強,但如果把它作為長期國策,則注定將這個國家引向災難……秦始皇時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當年的基本國策,它使秦國最終統(tǒng)一了天下,卻沒能使秦朝逃過“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欁髌健肚貒窃鯓俞绕鸬?——重讀商鞅變法》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治國理念:商鞅變法的哪些措施實踐了這一治國理念?(5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商鞅治國理念的實踐所產(chǎn)生的影響。據(jù)此,談談你得到的啟示。(5分)【答案】(10分)(1)治國理念:用嚴峻的法律約束、管制人民。(1分)措施: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輕罪重罰;燔詩書而明法令。(4分)(2)影響:推動秦國迅速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并統(tǒng)一全國。(2分)但也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秦朝的速亡。(1分)啟示:要實現(xiàn)長治久安,必須法治與德治并重;國家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1.(2013·江蘇蘇錫常鎮(zhèn)一?!?4)【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孝文定鼎伊洛,務欲以夏變夷,遂至矯枉過正,宗文鄙武,六鎮(zhèn)兵卒,多擯棄之,有同奴隸,邊任浸輕,裔夷內(nèi)侮。魏之衰弱,實肇于此?!R端臨《文獻通考》材料二洛陽之漢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時之代北六鎮(zhèn)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陽之漢化腐化力因隨之而益強?!愐 端逄浦贫葴Y源略論稿》材料三凡歷史上有一番改進,往往有一度反動,不能因反動而歸咎改進之本身;然亦須在改進中能善處反動方妙。魏孝文卒后,鮮卑并不能繼續(xù)改進,并急速腐化,豈得以將來之反動,追難孝文!——錢穆《國史大綱》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導致“魏之衰弱”的理由。(2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帶來的問題。(2分)(3)材料三對孝文帝改革的評價與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2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導致研究者觀點不同的因素。(4分)【答案】(1)理由:急于漢化,導致矯枉過正;崇文鄙武(重文輕武),削弱北魏軍力。(2分)(2)問題:漢化的鮮卑貴族日益腐化墮落:鮮卑民族內(nèi)部出現(xiàn)分化。(2分)(3)不同:用辯證和發(fā)展的視角評價孝文帝改革,比較客觀公允。(2分)(4)因素:政治因素、時代發(fā)展、史學研究方法、史料占有、史觀不同、個人因素等。(任答4點,每點1分,共4分;若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王安石變法3.(2013年江蘇省鹽城市二模)(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對變法前后社會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辛苦,家家養(yǎng)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二)歌元豐,十日、五日一雨風。麥行千里不見土,連山?jīng)]云皆種黍,水秧綿綿復多馀,龍骨長乾掛梁梠。鰣魚出網(wǎng)蔽洲渚,獲筍肥甘勝牛乳。百錢可得酒斗許,雖非社日長聞鼓。吳兒踏歌女起舞.但道快樂無所苦,老翁塹水西南流,楊柳中間代小舟,乘興欹眠過白下,逢人歡笑得無愁?!醢彩杜R川丈集》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張法令,馴至靖康之難,人皆咎安石為禍首,而不知實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w翼《廿二史札記》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K轍《欒城三集》請回答:(l)據(jù)材料一,概括變法前后的社會變化,并對王安石的結論作扼要評價。(4分)(2)材料二、三認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2分)兩者在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方面的共同缺陷是什么?(2分)(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王安石變法對今天改革有何啟示?(2分)(1)變化:賦役沉重、民生艱難到民殷家實。(2分)評價:反映了變法前后差異,但有夸大之詞。(2分)(2)原因:用人不當,危害百姓;破富民之利,稅收加重。(2分)缺陷:兩者對王安石變的認識都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zhì)。(2分)(3)啟示:改革要循序漸進,用人得當;既要關注民生,又要顧及社會群體利益。(2分)1.(2013·江蘇連云港摸底·24(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上萬言書,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焙蟀彩攪?,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端问贰ね醢彩瘋鳌凡牧隙G公(王安石)當諸法草創(chuàng)將次就緒之時,……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濫之弊耶?……青苗法立意雖善,然以理勢度之,不能有利而無弊,其或初年行之頗得其人,故見效多而見病少歟?抑公之聰明猶有所蔽,未及盡察歟?雖然,如當時反對黨之詆其有弊而無利,此又殆必無之事?!庖鄯ɡ甯飻?shù)千年之苛政,為中國歷史上訐一新紀元。當改革伊始,雖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權者耳,自余細民,則罔不食其賜也。——梁啟超《王安石傳》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萬言書的背景和基本主張。(5分)(2)據(jù)材料二,概括梁啟超對王安石變法的總體評價。(2分)(3)綜合以上材料,說明改革要取得成功應注意哪些因素?(3分)【答案】(1)背景:財力困窮;風俗衰壞;法度不彰。(3分)主張:法先王之政(意),實行變法;講究治財之道,理財以富國。(2分)(2)評價:在肯定變法的前提下;指出變法存在的缺陷。(2分)(3)因素:改革要把握時機;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選用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桓母镆驖u進;權衡政策的利弊;處理好動機與效果的關系。(任意3點,3分)2.(2013·江蘇揚州期末·25)(10分)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改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王安石解釋說,(青苗法)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貸之,貸之不若與之。然不與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欢泄倮糁?、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之息可乎?”

——葉坦《大變法》材料二“青苗之法……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今天浙江鄞縣)行之而效……何也?曰:一縣非全國之比也,一縣者,公之所得自為也,全國者,非公之所得自為也……而有司盡數(shù)表散(推廣)為功,雖欲不抑配(攤派)焉而不可得也?!?/p>

——梁啟超《王荊公傳》材料三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學者的興趣,端在他的經(jīng)濟思想和我們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謂“新法”,(要)不外將財政稅收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化。他與司馬光爭論時,提出“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理論,其方針乃是先用官僚資本刺激商品的生產(chǎn)與流通。如果經(jīng)濟的額量擴大,則稅率不變,國庫的總收入仍可以增加。這也是刻下現(xiàn)代國家理財者所共信的原則,只是執(zhí)行于十一世紀的北宋,則不合實際?!S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請回答:(1)材料,王安石解釋了青苗法哪一方面的問題?他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3分)(2)材料,梁啟超認為青苗法在全國推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3分)(3)材料,黃仁宇認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2分)(4)綜合上述問題,分析王安石變法對今天的啟示。(2分)【答案】(1)收取利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保證救濟工作的延續(xù)性。(3分)(2)出現(xiàn)亂攤派現(xiàn)象。隨著范圍的擴大,措施難以落實;地方官吏追求政績。(3分)(3)王安石變法的經(jīng)濟思想超越時代發(fā)展條件。(2分)(4)保證改革措施的延續(xù)性;穩(wěn)妥推進改革進程;注意用人;改革思想符合客觀條件。(2分,任答兩點)3.(2013·江蘇鹽城二?!?4)(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對變法前后社會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辛苦,家家養(yǎng)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二)歌元豐,十日、五日一雨風。麥行千里不見土,連山?jīng)]云皆種黍,水秧綿綿復多馀,龍骨長乾掛梁梠。鰣魚出網(wǎng)蔽洲渚,獲筍肥甘勝牛乳。百錢可得酒斗許,雖非社日長聞鼓。吳兒踏歌女起舞.但道快樂無所苦,老翁塹水西南流,楊柳中間代小舟,乘興欹眠過白下,逢人歡笑得無愁?!醢彩杜R川丈集》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張法令,馴至靖康之難,人皆咎安石為禍首,而不知實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w翼《廿二史札記》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K轍《欒城三集》請回答:(l)據(jù)材料一,概括變法前后的社會變化,并對王安石的結論作扼要評價。(4分)(2)材料二、三認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2分)兩者在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方面的共同缺陷是什么?(2分)(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王安石變法對今天改革有何啟示?(2分)【答案】(1)變化:賦役沉重、民生艱難到民殷家實。(2分)評價:反映了變法前后差異,但有夸大之詞。(2分)(2)原因:用人不當,危害百姓;破富民之利,稅收加重。(2分)缺陷:兩者對王安石變的認識都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zhì)。(2分)(3)啟示:改革要循序漸進,用人得當;既要關注民生,又要顧及社會群體利益。(2分)4.(2013·江蘇連云港期末·24)(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仁宗、神宗年間財政收入來源表時間項目絹帛五谷錢幣(京師歲入)宋仁宗時期——3680萬貫宋仁宗嘉祐某年276萬余匹1807萬石—宋神宗時期——6000萬貫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267萬余匹1788萬余石—注:絹帛、五谷為田稅?!殃亍段踟S變法經(jīng)濟措施之再評價》材料二變法擴大了封建國家贏利性經(jīng)營規(guī)模,官營經(jīng)濟體系發(fā)達,對民間工商業(yè)發(fā)展極為不利?!按菀旨娌ⅰ⒕鶟毞Α钡拇胧?,不僅沒能摧抑兼并,而且加重了貧乏的經(jīng)濟負擔。變法阻礙了商品經(jīng)濟的正常發(fā)展,使很多重要城市的商業(yè)的正常發(fā)展,受到了嚴重打擊?!钊A瑞《九百年來王安石變法評議的演變和發(fā)展》材料三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jù)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xiàn)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jù)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袑帯对u經(jīng)濟浪漫主義》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與前代相比,宋神宗年間財政收入有什么特點?據(jù)此,簡述王安石變法的意義。(3分)(2)根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求得“摧抑兼并、均濟貧乏”?材料二對王安石變法的基本態(tài)度是什么?(4分)(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列寧判斷歷史功績的原則。材料二是否遵循了這一原則?說明理由。(3分)【答案】(1)田稅(絹帛和五谷)變化不大;錢幣收入大增;財政收入大增。(任意一點1分,不超過2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積貧”局面。(1分)(2)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否定。(4分)(3)是否超越前人。(1分)遵循;沒能摧抑兼并、加重了經(jīng)濟負擔、阻礙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等。(2分,僅作判斷未說明理由者不得分)歐洲宗教改革5.(2013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質(zhì)量檢查)【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3)惟有他一人具有罷免與復任主教之權?!?)惟有他一人享有使用帝王儀仗之權。(12)他有[上帝]所賦予廢黜帝王之權。(18)他所批準的判決,除他自己以外,不得由任何人撤銷。(19)教皇本人不受任何人審判。(22)羅馬教會從未犯過錯誤,也將永遠不犯錯誤,圣經(jīng)可為證明。——節(jié)選自《教皇敕令》(DictatusPapae),1075年材料二我盡可能厲行清規(guī)戒律。我習慣于蝸居在鄉(xiāng)下,清算著我的罪孽;我一遍又一遍地懺悔;我一絲不茍地照規(guī)矩苦行;而且我的意識保持著自省……我嘗試著用人類的藥方——人的傳統(tǒng)治愈良心的疑慮和困惑,越使用這些藥方,我的良心里滋生的不安和憂慮就越多?!R丁·路德(1)依據(jù)上述材料,分析概括馬丁·路德發(fā)起宗教改革的歷史原因是什么?(6分)(2)為解決心中的疑慮,馬丁·路德提出什么主張?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6分)(1)不滿教皇專權;不滿教會特權;質(zhì)疑教會的清規(guī)戒律。(6分)(2)提出信仰得救、《圣經(jīng)》至上等原則。(2分)宗教改革運動興起;沉重打擊羅馬教會和天主教皇勢力;促進人文主義精神的發(fā)展。(4分,答出兩點即可)1.(2013年吉林市高三期中檢測)(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加爾文認為教會不可能救世贖罪,上帝早已預定了一切。得救與否由上帝決定,最重要的不是因信稱義,而是堅持圣潔的生活。加爾文鼓勵經(jīng)商致富、放貸取利,認為正當?shù)慕?jīng)濟活動是增加上帝榮耀的一種途徑?!鶕?jù)維基百科摘編材料二馬丁·路德神學思想強調(diào):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要想稱“義”,即靈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會規(guī)條,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積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個人對上帝的信仰。他認為一個人應該通過虔誠的信仰來獲得免罪,達到“靈魂得救”,而虔誠的信仰來自崇敬上帝和對于《圣經(jīng)》的心領神會;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須通過教會和教士的媒介;否認需要履行種種“圣禮”,即教會規(guī)定的一套繁縟的禮拜儀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會輸贈等“善行”,來實現(xiàn)自己的信仰?!鶕?jù)維基百科摘編(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加爾文和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上的異同點?(9分)(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世紀宗教改革的實質(zhì)(6分)⑴同:都反對羅馬教廷和羅馬教皇的統(tǒng)治;都認為可以借助《圣經(jīng)》直接與上帝溝通,無需經(jīng)過教會;都主張簡化教儀。(5分)異:加爾文認為人可以“因行稱義”(通過堅持圣潔的生活和行為得到救贖);路德認為人應該“因信稱義”(通過信仰而得到救贖)(4分)⑵宗教改革實質(zhì)上是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的,由新興資產(chǎn)階級掀起反封建運動,為西歐的進一步發(fā)展解除了精神枷鎖。(6分)29.(2013·山東省臨沂市高三模擬)(10分)【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十五和十六世紀,教會十分關注異端邪說。異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審。這時是個科學冒起,但同時人們普遍相信魔法和巫術的時代,在這段時期,民眾搜捕女巫,有時雖然只有少量證據(jù),仍會判女巫有罪,并對其施以火刑處死j在這時期,教會也會開庭審訊包括科學家的異見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審判,就是哥白尼理論的一位支持者布魯諾,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處死。(1)15及l(fā)6世紀期間被視為“真理”的標準是什么?(2分)根據(jù)材料說明你的理由。(2分)材料二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傳統(tǒng)認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復它原來的單純與直接的狀態(tài),將人與上帝之間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閡除去”?!杭吟搿痘浇虝仿裕焊淖兘虝氖耸隆罚?)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觀點的理解。(6分)[考點]宗教改革[解析]本題考查根據(jù)材料概括歸納和分析理解能力。第一問第(1)小問從中世紀占精神統(tǒng)治地位思想來回答。第(2)小問材料反映異端受到懲罰并判以死刑。第二問回答宗教改革主要思想“信仰得救”以及意義。[答案]:(1)圣經(jīng)或教會的教導被視為“真理”的標準。(2分)那些持有與教會觀點相反看法的人,會被懲罰甚至判以死刑。(2分)(2)《圣經(jīng)》是人們唯一信仰的神圣權威,每個人都可以閱讀《圣經(jīng)》并做出個人的價值判斷與理解,個人可以通過《圣經(jīng)》與上帝直接聯(lián)系,不需要教會的中介。這就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解放了思想。(6分)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45.(2013·云南省高三二模)(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正式簽署關于廢除奴隸制度的法令前,俄國有三個階級分別提出解決農(nóng)奴問題的方案。地主貴族的改革草案:主張只給農(nóng)奴人身自由,不給他們土地所有權,并且提議減少農(nóng)民的份地,堅決主張農(nóng)民使用份地必須負擔繁重的義務。資產(chǎn)階級自由主義者的改革草案:主張解放農(nóng)民并讓農(nóng)民得到他耕種的全部土地,但農(nóng)民應付給地主贖金,否則就是破壞私有權,因而要求兼顧地主和農(nóng)民的利益,實現(xiàn)兩個階級的妥協(xié)。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改革草案:主張徹底廢除農(nóng)奴制度,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建立共和國?!惶栈莘摇抖韲母锸贰罚?)1861年改革體現(xiàn)了上述哪個草案的內(nèi)容?并分析此次改革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9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另外兩個草案未被采納的主要原因。(6分)(1)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自由主義者的改革草案內(nèi)容。(3分)改革廢除了農(nóng)奴制,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勞動力和市場,推動了俄國的工業(yè)革命;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6分)(2)地主貴族的改革草案:不能滿足農(nóng)民利益,不利于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危及沙皇的統(tǒng)治。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改革草案:超越了俄國社會現(xiàn)實。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較低,掌握政治、經(jīng)濟力量的主要是以沙皇為代表的貴族地主。(6分)1.(2013·江蘇徐州、宿遷三?!?4)(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創(chuàng)立大學三舍法,將太學分為外、內(nèi)、上三等,初入學為外舍生,經(jīng)年考月試便能逐漸升為上舍生;上舍生畢業(yè)成績優(yōu)等的可以免試授官,中等的參加殿試,下等的經(jīng)吏部考試再經(jīng)殿試后也可授官,從而使教育與仕進的結合更加緊密?!獜垊?chuàng)新《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亞歷山大二世批準了國務會議提交的《大學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學對大學的種種干預,恢復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學自治?!?864年6月14日,頒布了《關于初等國民條例》,其中規(guī)定允許社會團體和私人創(chuàng)辦?!?864年11月19日,頒布了《章程》。根據(jù)這個章程,分為古典和實用(重點學習數(shù)學與自然科學)兩類?!獎⒆嫖酢陡母锱c革命》材料三維新伊始,先破陋習,特廣求知識于世界之卓見,一時取西洋之長,雖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為輕仁義忠孝,徒以洋風是竟,恐終將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義亦不可測。此非我邦教學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應基于祖宗訓典,專一闡明仁義忠孝,道德之學主述孔子?!督逃笾肌罚ㄈ毡疚牟渴?,1879年)請回答:(1)材料一體現(xiàn)了王安石變法的哪一項措施?(1分)實施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2)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亞歷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3分)(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2分)(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教育與改革的認識。(2分)【答案】(10分)(1)措施:整頓太學。(1分)目的:為變法培養(yǎng)人才、制造輿論。(2分)(2)內(nèi)容:擴大大學的自主權,鼓勵社會與私人辦學,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3分)(3)指導思想:既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本的忠君愛國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和魂洋才)。(2分)(4)改革推動教育,教育服務改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明治維新44.(2013·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二模)(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6、7世紀,隋唐兩朝相繼崛起,形成了法制完備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高度發(fā)達的中國封建文化對周邊國家和東亞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6世紀,日本的統(tǒng)治階級“各置己民,恣情驅(qū)使,又割國縣山海林野田池,以為己財,爭戰(zhàn)不已?;蛘呒娌⑷f頃田,或者全無容針之地”。——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材料二大化二年元旦,天皇頒布詔書,開始國制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改革詔書是新政權施行改革的基本綱領,主要內(nèi)容有3個方面:1.廢除皇室和貴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部曲),收歸國家,是為公地公民,對大夫以上高官貴族賜以封食。2.造戶籍、計帳(賦稅簿賬),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長30步,廣20步為1段,10段町(段、町為日本古代田積單位);班田農(nóng)民擔負租庸調(diào)(租,即實物地租;庸,是力役及其代納物;調(diào),征收的地方特產(chǎn))。3.改革統(tǒng)治機構。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建立“置八省百官”中央機構和地方行政機構(國、郡、里),設置關塞、防人(戍邊軍)及驛站,各置職官;(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4分)(2)閱讀材料二,概括大化改新的內(nèi)容,并分析它們分別效仿了中國哪些制度。(8分)通過閱讀以上材料,分析大化改新的性質(zhì)。(3分)(1)中國先進文化的巨大影響;日本國內(nèi)階級矛盾的激化。(4分)(2)內(nèi)容:經(jīng)濟上:土地國有制;班田收授法;租庸調(diào)制;(任答兩點)(2分)效仿中國:均田制、租庸調(diào)制。(2分)政治上:君主專制;中央“八省百官”制;地方,國、郡、縣制;(任答兩點)(2分)效仿中國:三省六部制;郡縣制。(2分)性質(zhì)(3分):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zhì)的改革。(3分)1.(2013·江蘇南通一調(diào)·2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教育改革是明治維新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它深刻影響了日本社會近代化進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頒布教育改革法令……《學制》改變了德川時代以儒學為主的教育內(nèi)容,轉而重視科學技術教育?!蛾P于獎勵學業(yè)的告諭》,宣揚學問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誤區(qū):“認為學問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農(nóng)工商以及婦女則置之度外,不知學問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機會均等,“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獡?jù)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編著《新編日本通史》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坏┚徏眲t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督逃氛Z》(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內(nèi)容和對象方面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舉出有利于這些變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6分)(2)據(jù)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教育改革對日本近代化的影響。(4分)【答案】(1)變化:內(nèi)容方面:由儒家經(jīng)典到科學技術。對象方面:由“士人教育”到國民教育。(2分)舉措:廢除封建等級制;宣布“四民平等”;成立文部省,統(tǒng)一管理全國教育;建立三級教育體制,實行義務教育。(4分)(2)促進:提高了日本國民的素質(zhì);為日本實現(xiàn)工業(yè)化提供人才保障。(2分)阻礙:灌輸忠君思想,導致日本政治體制帶有濃厚的封建專制色彩;宣揚軍國主義,走上對外擴張道路。(2分)2.(2013·江蘇蘇北四市一模·24)(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維新為日本的發(fā)展清除了障礙,開動了日本帝國的列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秩祿公債(廢除封建特權身份的補償金)分配狀況表金額(日圓)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565,0008%大名(1877年)31,412,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242,7857%神主(1877年)334,0508%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權的政體,設立公會,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時,民皆懷其仁德,視朝廷如父母,萬民相親如兄弟,人和悉齊無疑。至此時,武備方面精神萬備,故槍炮船艦方始成為真物,操練教閱也方始成為實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內(nèi)賊也決不足患,國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絕對無疑?!犹俸胫多彶荨凡牧先毡練v史學家德富蘇峰認為,憲法發(fā)布前后的時代是日本新舊時代的轉變時期。雖然日本人已告別了舊日本,卻尚未到達新日本,已擺脫了專制統(tǒng)治,卻尚未進入自由世界?!獪啬系戎骶帯度毡镜蹏呐d亡》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明治維新對日本封建貴族的影響,并指出影響其地位變化的變法措施。(4分)(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作者對于日本社會的構想以及“國家永久太平”的目標沒有實現(xiàn)的原因。(2分)(3)如何理解材料“日本人已告別了舊日本,卻尚未到達新日本”?(4分)【答案】(1)影響:經(jīng)濟上獲得補償;但喪失對土地和人民的管轄權;失去封建特權地位。(任答2點給2分)措施:廢藩置縣;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實行四民平等。(2分)(2)構想:建立君主立憲制。原因:對外擴張,走上軍國主義道路。(2分)(3)告別舊日本:建立君主立憲制;廢除不平等條約,實現(xiàn)民族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學習西方文明;建立新式軍隊;成為亞洲資本主義強國。(任答2點給2分)尚未到達新日本:保留較多的封建殘余和軍國主義勢力;人民不能完全獲得自由和權利。(2分)3.(2013·江蘇蘇錫常鎮(zhèn)二模·24)(10分)自古以來,重大改革都注重教育方面的改革。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對于如何提拔人才、選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養(yǎng)之、取之、任之”的系統(tǒng)人才觀。(其中的)“養(yǎng)之”,即優(yōu)待和栽培人才?!梆堉载?,約之以禮,裁之以法”?!叭沃保慈斡萌瞬?。任用之道,關鍵是任人唯賢、任人唯才、任人唯德?!溆癍h(huán)《王安石變法失敗錯在用用人》材料二(明治政府)頒布法令,實施義務初等教育,因為國家需要有文化的公民。大批外國教育家來到日本創(chuàng)辦和大學;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出國學習,回國后在新任教。……1890年頒布的教育詔書告誡所有學生,“要勇敢地獻身于國家,以此來保衛(wèi)和維持我們的與天地同存的帝國王權的興盛。”材料三康有為說:“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薄巴焓雷冊谌瞬牛ǔ扇瞬牛┰趯W術,講學術在合群。”……在廣東南海主持萬木草堂時,他所培養(yǎng)的學生“每輕視八股,于考據(jù)訓話,亦不甚措意,惟喜談時務,多留意政治,蓋有志于用世者?!薄幾詮堄裆健墩摼S新運動時期維新派的人才觀》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分別概括“養(yǎng)之”和“任之”的特點。(2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明治政府實行教育改革的措施。(3分)(3)據(jù)材料三,概括康有為有關教育的觀點。(3分)(4)據(jù)材料二、三,指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與康有為的教育思想的共同之處。(2分)【答案】(10分)(1)特點:養(yǎng)之:既鼓勵(或優(yōu)待)又約束。(1分)任之:既強調(diào)才又強調(diào)德。(1分)(2)措施:普及初等教育;創(chuàng)辦新式;灌輸忠君思想。(3分)(3)觀點:把教育作為開展政治活動的重要手段;提倡培養(yǎng)群體觀念;注重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3分)(4)共同:都強調(diào)教育服務于政治;都注重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2分)戊戌變法2.(2013年吉林省長春市高三二模)(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97101898200(1)長期受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下的教育,思想未完全開化。維新派借用孔孟儒家思想宣傳西方思想學說,與現(xiàn)實君主專制統(tǒng)治發(fā)生沖突。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疑問。(3分)中國要全面學習西方。歐美諸國的一些政治思想與孟子的一些思想相類似。要實行民主自由。要設立議會。(8分)(2)宣傳了維新派的主張,培養(yǎng)了人才,解放了思想,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4分)45.(2013·湖南衡陽市高三二模)(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05年的日俄戰(zhàn)爭,日本以君主立憲小國戰(zhàn)勝俄國那樣一個專制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朝野上下普遍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俄國以專制而敗。于是,不數(shù)月間,立憲之議遍于全國。——《清末預備立憲大事記》1905年10月(光緒三十一年九月),清政府派載澤、端方、戴鴻慈、李盛鐸、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憲政,“為將來實行立憲之準備”。1906年,慈禧太后頒布“預備仿行憲政”的諭旨。1907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二十三條,其中關于“君上大權”的十四條,規(guī)定皇帝有權頒行法律、黜涉百司、設官制祿、宣戰(zhàn)議和、解散議院、統(tǒng)帥海陸軍、總攬司法權等,事實上仍同封建專制沒有什么區(qū)別。下令在中央設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各省設咨議局。1908年,為拉攏立憲派,采取欺騙手法,宣布預備立憲以九年為限。1910年,清政府不得已將預備立憲期九年改為五年,定于1913年召開國會,1911年先成立內(nèi)閣。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軍機處,組成新內(nèi)閣。由慶親王奕劻任總理大臣,在十三名閣員中,滿族九名,其中皇族又占七人,被譏為“皇族內(nèi)閣”。至此,立憲派大失所望,許多人轉而投機革命,民主革命更加高漲。(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清末為什么要實行預備立憲?(8分)(2)有人認為清末預備立憲是一場“騙局”,也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社會大進步。你同意其中哪一種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7分)(1)原因:迎合帝國主義列強的要求;抵制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或消除資產(chǎn)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基礎);拉攏資產(chǎn)階級立憲派;1905年日俄戰(zhàn)爭的影響。(8分)(2)“騙局”說:其目的是為了抵制革命,維護清朝統(tǒng)治;《欽定憲法大綱》規(guī)定皇帝仍然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事實上仍同封建專制沒有什么區(qū)別;“皇族內(nèi)閣”的成立,全部軍政大權集中于皇室;宣布預備立憲以九年為限,有拖延之嫌。進步說:與絕對王權相比,君主立憲畢竟是個進步,畢竟它承認了代議制、司法獨立、地方自治和民眾的基本權利,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開創(chuàng)了中國政治近代化進程;同時給國人以深刻的民主憲政啟蒙教育;也為辛亥革命創(chuàng)造了條件,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評分說明:觀點1分,理由6分,說出3點即可。1.(2013·江蘇南京、鹽城一?!?4)【歷史上重大歷史改革回眸】戊戌變法是以康梁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在內(nèi)憂外患的刺激下所展開的一場救亡圖存運動。它力圖通過中國社會內(nèi)部結構的自我調(diào)整使國家步入世界發(fā)展的軌道,走上現(xiàn)代化的道路。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維新黨在各個部門都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工作,舉世都為之震動。比起這個青年的中國來,就是日本的明治維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報》材料二百日之間,維新之詔,聯(lián)翩而下,變法神速,幾有一日千里之勢?!S鴻壽《清史記事本末》材料三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變法的內(nèi)容和策略上,而在于當時沒有出現(xiàn)一個變法成功的整體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與此相聯(lián)系的強大的促進改革的政治和經(jīng)濟力量?!钕菜堵哉勎煨缱兎ǖ摹氨J亍迸c“激進”》材料四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系統(tǒng)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戊戌變法的失敗而消失其影響,相反,更加深入人心?!瓨嫵闪酥袊F(xiàn)代化的邏輯起點?!伇浮段煨缱兎ㄅc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二,指出時人對變法的“節(jié)奏”持怎樣的看法?你如何看待這樣的改革“節(jié)奏”?(3分)(2)你認為材料對于變法失敗根本原因的認識,是否正確?請結合史實加以說明。(4分)(3)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戊戌變法作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邏輯起點”的歷史依據(jù)。(3分)【答案】(1)看法:節(jié)奏很快。評價:一方面反映了維新派挽救民族危機,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為改革失敗埋下隱患。(3分)(2)正確;(1分)說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huán)境、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不充分、民族資產(chǎn)階級力量軟弱)。(3分)(3)歷史依據(jù):倡導開國會、定憲法、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宣傳兩方民主思想;促進民族意識覺醒。(3分,任答3點即可)2(2013·通、泰、揚、宿二?!?4)【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戊戌人士的變革心態(tài)與政治策略對戊戌變法的結局具有重要影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竊頃者德人割據(jù)膠州,俄人窺伺旅大……臣累上書,極陳時危,力請變法,格未得達。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噬先魶Q定變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舊習,黽勉維新,否則自陳免官,以激厲眾志?!涤袨椤渡锨宓鄣诹鶗凡牧隙郑涤袨椋┮?guī)模太廣,包攬?zhí)?,同志太孤,當此排者,忌者?/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