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口店地質實習大報告1前言(800字)12地層(4000字)32.1???………………2.1.1???……………2.1.2???…………3侵入巖(1400字)…………4變質巖(1200字)…………5構造(3200字)…………6地質發(fā)展史(1000字)……………………7經(jīng)濟地質(1000字)…………8認識與成果(1000字)………………………9結束語(400字)參考文獻附小論文:附圖:附圖Ⅰ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地區(qū)地質圖附圖Ⅱ綜合地層柱狀圖附圖Ⅲ實測地層剖面圖附圖Ⅳ周口店地區(qū)構造綱要圖附圖V周口店地區(qū)實際材料圖附圖VI實際材料圖例第一章前言實習區(qū)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縣境內(nèi),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實習站設在國土資源部探礦工程研究所。實習區(qū)距北京市約50Km,從周口店到實習區(qū)各鄉(xiāng)村都有公路相通(圖1—1)。圖1—1周口店地區(qū)交通地勢圖實習區(qū)位于太行山脈北麓與華北平原接壤處,地形以丘陵為主,最高的為太平山,海拔301.1,相對高差255m。區(qū)內(nèi)主要河流為—周口河。周口河為季節(jié)性河流,源于上寺嶺南坡,向南東流出山口后經(jīng)周口店流入華北平原。周口店地區(qū)年降雨量為150—700ml,雨季為7-8月,其降雨量占全年70%,七月氣溫最高,平均28C,最高達40C。每年實習區(qū)巖層出露情況良好,序層連續(xù),現(xiàn)象豐富,便于采集標本,適合進行野外教學。周口店一帶工礦業(yè)較多,著名的燕山石化工廠即建在房山花崗巖體之上;長溝峪煤礦規(guī)模較大;以石灰?guī)r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產(chǎn)具有相當?shù)囊?guī)模;花崗巖,板巖和大理巖石料的生產(chǎn)也很可觀。農(nóng)業(yè)方面,平原區(qū)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丘陵和山區(qū)以雜糧主;山口河灘地多種植蘋果樹,梨樹和柿樹,產(chǎn)量除滿足當?shù)匦枰?,還有一定數(shù)量供應北京市區(qū)。周口店地區(qū)及其附近旅游業(yè)較為發(fā)達,有著名的“北京猿人洞”、十渡及野山坡等。有關該地區(qū)地質研究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14年以前為初期階段,主要成果為F.Solger在R.Pumpelly和Richthofen的研究基礎上測繪出了1:200000北京西山地質圖。1914-1949年的中期階段,主要成果有,士丹斯基的《周口店洞內(nèi)之人牙》,楊鐘建等的《周口店洞穴層簡報》,裴文中《周口店成年猿人頭骨初步研究報告》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全面發(fā)展階段,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現(xiàn)象,有王述平《房山侵入體之巖石成因學》等著作,使周口店地質研究愈加深入。本次實習為二年級的地質教學實習,也是地質入門實習,主要內(nèi)容包括有野外測量和室內(nèi)整理,讓我們認識了該區(qū)地層,并培養(yǎng)了野外工作能力。組隊教員:徐德斌、丁文龍、陳昭年、楊天華、孫衛(wèi)華、姚艷斌、李大鵬、張福元、王海榮、于海亮、侯恩剛、許浩、柯珊;實習班級:061081、061082、062081、062082、062083、101081、101082、101083。實習以班級為單位,本班帶隊老師為姚艷斌老師。半獨立和獨立填圖階段全班以組為單位開展野外工作,本組同學是付應坤、黃金桃、楊寶松、徐丹、奧特和本人。實習日期為2010年8月8日至9月11日。實習大致分為3個階段,在本次實習具體完成的工作量如表1-1所示。名稱單位數(shù)量名稱單位數(shù)量觀測點個133填圖面積km21.1觀測路線條16實測剖面圖幅1實測剖面條2綜合柱狀圖幅1信手剖面條10地質圖幅1素描幅53構造綱要圖幅1標本塊43產(chǎn)狀個66第二章地層本區(qū)地層發(fā)育較全,主要發(fā)育有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零星出露(附圖I、附圖II)。太古界統(tǒng)稱官地雜巖(ArG),分布于房山巖體南北兩側,中元古界以八角寨—栓馬莊大橋為典型剖面、新元古界以八角寨—栓馬莊大橋和黃院東山梁剖面為典型剖面。下古生界以黃院東山梁剖面為典型剖面,上古生界以太平山南坡剖面為代表。與北京西山的地層比較,本區(qū)地層經(jīng)歷了不同程度的區(qū)域和熱接觸變質作用,因而化石保存不佳,地層單位的劃分遵照地層學和構造地層學準則進行。2.1巖石地層單位劃分2.1.本區(qū)太古界統(tǒng)稱官邸雜巖(ArG),分布于房山巖體南北兩側,分布于房山巖體南部,沿著官邸村一帶呈東西帶狀展布,出露面積占圖區(qū)0.37(附圖I)。主要巖性為:黑云母角閃斜長片麻巖,混合片麻巖,斜長角閃巖,黑云母角閃石變粒巖等。如在官地東巖層部分被第四系覆蓋,陡坎處為黑云母角閃斜長片麻巖和斜長角閃巖。這套巖石在后期又受動力變質作用而形成糜棱巖。官地雜巖的鋯石U-Pb年齡為2521±20Ma(顏丹平等,2005),表明官地雜巖形成于太古代。2.1.2中元古界、中元古界包括長城系、薊縣系,本區(qū)僅出露薊縣系的霧迷山組(Jxw)、洪水莊組(Jxh)和鐵嶺組(Jxt)。區(qū)外在八角寨—栓馬莊大橋一帶出露完整(2-1)。區(qū)內(nèi)分布于一條龍南坡的東部,只有少量的出露,在羊屎溝(圖2—2,圖20)有變質現(xiàn)象。1)霧迷山組(Jxw)在八角寨—栓馬莊大橋一帶(圖2-1)主要巖性為:灰色中-薄層白云巖,粒狀結構,塊狀構造,硅質條帶呈石香腸狀、透鏡狀,可見張節(jié)理發(fā)育厚度約20米。由于僅見其上部,與下伏地層接觸關系不詳。在一條龍-駱駝山一帶,出露面積約50m2,主要巖性為主要巖性厚層-巨厚層含透閃石、硅灰石的大理巖,為塊狀構造,主要由方解石組成,并見灰白色毛發(fā)狀、針狀脆性易折斷的透閃石及白色板狀、有玻璃光澤、硬度小于小刀的硅灰石,硅灰石為高溫低壓礦物。往上由于斷層作用使其減薄。2)洪水莊組(Jxh)在八角寨—栓馬莊大橋一帶(圖2-1)主要巖性為褐色含錳板巖,可見灰色白云巖透鏡體,局部夾變質砂巖,厚約38m。與下伏霧迷山組呈整合接觸。在一條龍-駱駝山一帶,,主要為灰色、黑色千枚巖,面積0.05km2。由于斷層作用使其減薄,與下伏地層呈斷層接觸。3)鐵嶺組(Jxt)在八角寨—栓馬莊大橋一帶(圖2-1),根據(jù)巖石組合,將其分為下、中、上三段,下段(Jxt1):灰色中厚-巨層白云巖,夾硅質條帶,發(fā)育交錯層理(2-2),泥質含量較高;中段(Jxt2):深灰色、黑色中薄層白云質灰?guī)r,可見燧石條帶,劈理化發(fā)育;上段(Jxt3):灰白色中厚層白云巖,發(fā)育大型包卷疊層石(圖2—3,圖10)。與下伏洪水莊組呈整合接觸。在區(qū)內(nèi)分布于一條龍-駱駝山一帶,主要為一套略含硅質條帶的大理巖。面積0.23km2。由于斷層作用使其減薄,與下伏地層呈斷層接觸。4)巖相簡析薊縣系巖石普遍經(jīng)受區(qū)域變質,但是,原巖較易恢復。霧迷山組以白云巖為主,夾燧石條帶,代表環(huán)潮坪沉積環(huán)境;洪水莊組以千枚巖為主,原巖為泥質巖石,代表局限瀉湖低能沉積環(huán)境;鐵嶺組上、下段為潮間-潮下高能沉積環(huán)境,中段潮間-潮上沉積環(huán)境。因此,薊縣系從霧迷山組開始海水逐漸海退變淺,至洪水莊組沉積期海平面最低;從鐵嶺組沉積早期開始,海水又經(jīng)歷了兩次個由深變淺的過程,直至最后暴露地表,經(jīng)受風化剝蝕作用。2.1.3新元古界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包括下馬嶺組(Qbx)、長龍山組(Qbc)、景兒峪組(Qbj)。區(qū)外在八角寨—栓馬莊大橋(圖2-1)和黃院東山梁(2-4)一帶出露完整。區(qū)內(nèi)分布于一條龍一帶。1)下馬嶺組(Qbx)在八角寨—栓馬莊大橋一帶(圖2-1),主要為含鐵質的厚約0.4m的風化殼(2-5),代表了一次構造升降運動——芹峪運動;風化殼上部含黃鐵礦、磁鐵礦的千枚狀板巖,與下伏鐵嶺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在一條龍-駱駝山-山頂廟-房山西一帶,呈弧形展布。主要巖性為千枚巖和紅柱石片巖。千枚巖呈青灰色,風化面為黃色,千枚狀構造,有紅柱石,厚度小。紅柱石片巖呈灰綠色,為片狀構造,變晶主要為長柱狀灰白色紅柱石。由于斷層作用使其減薄,與下伏地層呈斷層接觸。2)長龍山組(Qbc)在黃院東山梁剖面(2-2),巖性主要為_______?,厚度__?,與下伏下馬嶺組呈整合接觸。在區(qū)內(nèi)分布于一條龍-駱駝山-山頂廟-房山西一帶(圖2-4,圖61),呈弧形展布,面積___?。巖性以淺灰色中厚層狀變質石砂巖為主。由于斷層作用使其減薄,與下伏地層呈斷層接觸。3)景兒峪組(Qbj)在黃院東山梁剖面(2-2),巖性主要為灰黃色薄層狀鈣質千枚巖,板狀構造,鈣質膠結,厚度約55米,與下伏長龍山組呈整合接觸。在區(qū)內(nèi)分布于一條龍南,面積0.02km2。主要巖性主要為4)巖相簡析根據(jù)原巖恢復及沉積特征,下馬嶺組代表了瀉湖-潮坪沉積環(huán)境;長龍山組為濱海淺灘沉積環(huán)境;景兒峪組為環(huán)潮坪沉積。青白口紀從早到晚海水逐步加深,最終受晉寧運動影響,暴露地表。2.1.4下古生界黃院東山梁剖面(圖2-5,圖14)出露完整。包括下、中寒武統(tǒng)府君山組(∈1f)、饅毛組(∈1+2m)、徐莊組(∈2x)、張夏組(∈2z),上寒武統(tǒng)黃院組(∈3h)及下奧陶統(tǒng)冶里組(O1)、亮甲山組(O1)和馬家溝組(O1)。圖區(qū)內(nèi)分布于一條龍南坡一帶,因后期斷層作用部分地層難以詳細劃分,地層厚明顯厚度減薄。下、中寒武統(tǒng)府君山組(∈1f):在黃院東山梁剖面主要巖性為深灰色豹皮灰?guī)r,夾白云質灰?guī)r。豹皮灰?guī)r為塊狀結構,構造成因。含化石:Redlichiasp.(萊德里基蟲)。厚25m,與下伏景兒峪組平行不整合接觸,代表晉寧運動。在一條龍一帶,巖性組合為青灰色紋帶灰?guī)r,面積0.01km2,與下伏地層呈斷層接觸。。饅頭+毛莊組(∈1+2m):在黃院東山梁剖面主要為灰綠色、灰黃色千枚狀板巖,夾有兩層黃白色大理石透鏡體。厚度46m,與下伏地層整合關系。圖區(qū)內(nèi)分布于一條龍一帶,巖性組合為灰色千枚狀板巖夾褐黃色白云巖透鏡體兩層,出露面積很小,與下伏地層呈斷層接觸。徐莊組(∈2x):黃院東山梁剖面底部深灰色中厚層灰?guī)r,向上為灰綠色板巖夾中層灰?guī)r,局部夾鮞粒灰?guī)r,頂部為含孔雀石薄膜的灰綠色板巖。厚41m,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圖區(qū)內(nèi)未張夏組(∈2z):黃院東山梁剖面主要巖性為灰色板巖,中間夾13套灰?guī)r黃院東山梁剖面巖性灰色板巖夾中層鮞粒灰?guī)r,厚度36m上寒武統(tǒng)黃院組(∈3h):黃院東山梁主要巖性為黃色、黃灰色泥質條帶灰?guī)r,條帶多為1-2cm,風化后為土黃色,可見褶皺和劈理發(fā)育。含化石:Ptychaspissp.(褶盾蟲),Blackwelderiasp.(蝴蝶蟲)。厚123m,與下伏張夏組為整合接觸;在一條龍—羊屎溝一帶,巖性以灰黃色薄-中厚層泥質條帶灰?guī)r為主,面積0.01km2,與下伏地層呈斷層接觸。3)下奧陶統(tǒng)冶里組(O1y):黃院東山梁剖面底部泥質紋帶灰?guī)r,向上泥質成分減少,以中厚層灰?guī)r為主,夾白云質灰?guī)r和白云質豹皮灰?guī)r,含化石:Pilocerassp.(枕角石),Ophitetasp.(蛇卷螺)。厚67m,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圖區(qū)內(nèi)未見露頭亮甲山組(O1l):黃院東山梁剖面灰色中厚層白云巖與灰質白云巖,含少量燧石團塊,含化石:Armenocerassp.(阿門角石)。厚70m,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圖區(qū)內(nèi)未見露頭。馬家溝組(O1m):黃院東山梁剖面巖性為青灰色厚層灰?guī)r、紋帶灰?guī)r、豹皮灰?guī)r,夾薄-中層白云質灰?guī)r。厚180m,與下伏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在圖區(qū)內(nèi),主要出露在一條龍,大礫巖山一帶。巖性以中厚層狀灰?guī)r,面積0.5km2,與下伏地層不整合接觸。4)巖相分析下古生界原巖易于恢復。寒武系代表濱海-淺海沉積,其中中寒武世海水相對較深,水動能較低。下奧陶統(tǒng)冶里組與馬家溝組為淺海沉積,亮甲山組為碳酸鹽巖臺地潮坪沉積。2.1.5上古生界上古生界分布于圖區(qū)中部及西南部如太平山一帶(附圖Ⅲ),主要包括上石炭統(tǒng)本溪組(C2b)、太原組(C3t)和下二疊統(tǒng)山西組(P1s)、楊家屯組(P1y)。我們在太平山南坡完成了1:1000的實測剖面,獲得了該套地層的巖性,產(chǎn)狀,厚度等詳細資料。各組地層的特征分述如下:1)、本溪組(C2b)實習區(qū)內(nèi)本溪組主要出露于太平山北坡和南坡,巖性組合主要為底部為暗綠色硬綠泥石角巖,灰色紅柱石角巖,太平山北坡出現(xiàn)“三好礫巖”;下部以灰色、灰綠色粉砂質板巖為主;上部為灰色、灰白色1m厚的唐山灰?guī)r、含黃鐵礦的壓力影板巖?;篎usulinasp.(紡綞蜓)及蜓、腕足類、雙殼類、植物類等碎片,厚33m,面積0.15km2,與下伏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詳細文字剖面描述如下(附圖32)太原組(C3t)太原組主要分布在太平山南坡,下部為深灰色紅柱石角巖以及變質砂巖,變質砂巖不易風化,且有小型方解石脈,肉紅色斜長石脈;中部以黑色炭質板巖為主,板狀構造,含植物化石;下部以灰黃色鈣質板巖為主,夾有上部為炭質板巖、雜色板巖夾薄層粉砂巖,頂部見煤線。含化石:Neuropterisovata(卵脈羊齒)。厚41m,面積0.4km2.1.5.3山西組(P1s)主要分布地點有太平山南坡和??谟畮斓鹊?。由兩個沉積旋回構成,第一旋回底部為變質砂巖及含礫巖屑不巖,抽上漸變?yōu)橹屑毩r屑砂巖、粉砂巖和黑色炭質板巖;第二旋回底部為中細粒巖屑不巖,向上過渡為粉砂巖及粉砂質板巖并夾可采煤一層?;篠phenophyllumsp.(楔葉),Lobatannulaniasinensis(中華瓣輪葉)。厚60m,面積0.2km2.1.5.4楊家屯組(P1y)分布主要地點太平山和二畝崗等地。下部為綠灰色變質角礫巖、變質粗砂巖及變質含礫粗砂巖,中部粗中粒變質巖屑砂巖,上部為變質細砂巖、粉砂巖及炭質板巖。,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層實測剖面文字描述(實測剖面圖見附圖Ⅲ)(未見頂)下二疊統(tǒng)楊家屯組(P1y)⒅灰色角礫狀豆腐塊礫巖-------------------------------------整合接觸--------------------------------山西組(P1s)⒄黑色薄層炭質板巖---------------------------------------------------------------------------9.1⒃深灰色中厚層變質巖屑砂巖--------------------------------------------------------------3.9⒂黑色炭質板巖夾煤層------------------------------------------------------------------------16.2⒁褐灰色中厚層巖屑砂巖---------------------------------------------------------------------20.3⒀黃灰色薄層沙質板巖及變質粉砂巖------------------------------------------------------11.8----------------------------------整合接觸----------------------------------石炭系太原組(C3t)⑿黑色板巖夾煤層-------------------------------------------------------------------------------27.4⑾含紅柱石細粒石英砂巖----------------------------------------------------------------------3.4⑽灰色薄層炭質板巖------------------------------------------------------------------------------0.4⑼深灰色塊狀變質砂巖含紅柱-----------------------------------------------------------------10.5------------------------------------整合接觸--------------------------------本溪組(C2b)⑻深灰色紅柱石角巖----------------------------------------------------------------------------8.4⑺灰色壓力影板巖--------------------------------------------------------------------------------9⑹深灰色厚層唐山灰?guī)r--------------------------------------------------------------------------1.2⑸雜色薄層砂質板巖----------------------------------------------------------------------------9.2⑷灰色紅柱石角巖---------------------------------------------------------------------------------3.1⑶灰綠色厚層塊狀硬綠泥石角------------------------------------------------------------------2.4-----------------------------------------整合不接觸------------------------------下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C1m⑵灰褐色厚層角礫狀灰?guī)r------------------------------------------------------------------------0.9灰色厚層結晶灰?guī)r(未見底)2.1.生界主要分布于周口河兩側及山前平原區(qū),少量分布于碳酸鹽巖溶洞內(nèi)?,F(xiàn)以周口河河流階地沉積、北京猿人洞沉積為例分別介紹。2.1.6.1河流階地沉積河流階地主要分布在周口河兩側,在周口河西側,可以分為三級階地,東側可見一級階地。沉積物主要為沙土和礫石(圖2-6)。2.1.6.2北京猿人洞沉積北京猿人洞沉積(圖2-7)主要在周口河西側山腳下,有較完整的第四季沉積物,詳細文字剖面描述如下:第1-2層:1石灰的角礫層,厚約4第3層:粗角礫層,含洞頂崩塌形成的大石灰?guī)r塊,厚約3第4層:灰燼層,含燒骨,燒石和大的石灰?guī)r塊,厚約6m。第5層:硬灰層,厚約1m。第6層:角礫層,含巨大的石灰?guī)r塊和動物糞層,厚約5m第7層:砂層,厚約2m第8-9層:含灰燼的角礫層,厚約6m。第10層:紅土和灰燼層,厚約2m。第11層:角礫巖層,厚約2m。第13層:含動物糞的泥沙層,底部巨礫,厚約2m。以上13層均是化石,除第十二層外,都發(fā)現(xiàn)過石制品,第十三層以下未曾發(fā)掘過,只從探測得知,無化石制品。2.2.1中元古界薊縣系巖石普遍經(jīng)受區(qū)域變質,但是,原巖較易恢復。霧迷山組以白云巖為主,夾燧石條帶,代表環(huán)潮坪沉積環(huán)境;洪水莊組以千枚巖為主,原巖為泥質巖石,代表局限瀉湖低能沉積環(huán)境;鐵嶺組上、下段為潮間-潮下高能沉積環(huán)境,中段潮間-潮上沉積環(huán)境。因此,薊縣系從霧迷山組開始海水逐漸海退變淺,至洪水莊組沉積期海平面最低;從鐵嶺組沉積早期開始,海水又經(jīng)歷了兩次個由深變淺的過程,直至最后暴露地表,經(jīng)受風化剝蝕作用2.2.2新元古界根據(jù)原巖恢復及沉積特征,下馬嶺組代表了瀉湖-潮坪沉積環(huán)境;長龍山組為濱海淺灘沉積環(huán)境;景兒峪組為環(huán)潮坪沉積。青白口紀從早到晚海水逐步加深,最終受晉寧運動影響,暴露地表。2.2.3下古生界下古生界原巖易于恢復。寒武系代表濱海-淺海沉積,其中中寒武世海水相對較深,水動能較低。下奧陶統(tǒng)冶里組與馬家溝組為淺海沉積,亮甲山組為碳酸鹽巖臺地潮坪沉積。2.2.4上古生界本溪組原巖為一套泥質巖石組合夾碳酸鹽巖,代表瀉湖-潮上坪沉積;太原組以砂泥互層為特點,代表海陸過渡環(huán)境的河流—湖沼沉積;山西組和楊家屯組砂巖、泥巖交替沉積,并夾有少量煤層或煤線,是河流-湖泊及沼澤環(huán)境的沉積。2.2.5新生界主要為上述的河流階地沉積和北京猿人洞沉積3巖漿巖巖漿巖包括侵入巖和噴出巖,實習區(qū)僅見侵入巖。周口店地區(qū)侵入巖出,露面積最大是房山巖體,在牛口峪分布有“燈泡巖體”,在東山口分布有“龍眼花崗巖”,三不管溝至大礫巖山以北有閃長玢巖巖脈。從巖石類型上看本次實習侵入巖從中性的閃長玢巖、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巖、花崗巖均有出露。3.1房山巖體房山巖體位于圖區(qū)東山口村到官地到一條龍西北坡一帶,平面形態(tài)近圓形,出露面積約60Km2,是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巖株。房山巖體主要由早期侵入的石英閃長巖和晚期侵入的花崗閃長巖組成。與圍巖鐵嶺組呈侵入接觸(3-1)。在花崗閃長巖中,鋯石U-Pb年齡為130.7±1.4Ma(蔡劍輝等,2005),侵入于早白堊世。一、石英閃長巖石英閃長巖主要分布于圖區(qū)東山口村以北第一采石場一帶以及官地西北一帶,出露面積約6-8KM西北155.1高地至東山口附近,中北部官地村周圍及李家坡附近,出露面積約0.36km2。石英閃長巖:總體觀察呈暗灰黑色,中細?;◢徑Y構,塊狀構造,也可見到暗色礦物富集而形成的斑雜構造,其中富有礦物斜長石,鉀長石,黑云母,角閃石和石英。斜長石呈板狀,青白色,充填在暗色礦物顆粒之間而大量存在,在強光下可見斜長石長條狀微晶,約占50%。鉀長石呈粉色,淺肉紅色,短板狀,有時可見階梯狀斷口,在日光下也可見到一明一暗的卡式雙晶,硬度比較大。黑云母為純黑色,成假六方形,成薄片狀約占10%。角閃石:墨綠色,有時偏于灰黑色,比黑云母稍暗,呈短柱狀,或四方形,有時可見一組交角為56或124解理,硬度較大,含量約占20%。石英呈煙灰色,油脂光澤,硬度較大,透明狀暗色它形小顆粒,含量約為5%~10%3.1.1.2花崗閃長巖花崗閃長巖主要分布于圖區(qū)北部,出露面積約1.2km2?;◢忛W長巖:多為淺肉紅色,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石英,鉀長石和酸性斜長石,次要礦物為黑云母,角閃石。石英的含量是各種巖漿巖中最多的,含量在20%~60%。斜長石與鉀長石共生,一般是斜長石占長石總量的三分之二,而暗色礦物則以角閃石為主,部分為黑云母。酸性斜長石呈寬板狀,比基性斜長石的長板狀稍有不同,為白色,硬度大于小刀。鉀長石為粉色,嵌在白色斜長石中,與斜長石緊靠在一起生長,晶形不易觀察,與斜長石生長時有過度的區(qū)域(從紅到白),粒度2~5mm。3.1.1.3石英閃長巖與花崗閃長巖關系1.花崗閃長巖穿插于石英閃長巖內(nèi)部(圖3-2),其可能是伴隨著造山運動,巖漿向上侵入,為生成的節(jié)理被后期巖漿灌入所致,說明石英閃長巖比花崗閃長巖早形成。2.花崗閃長巖在與石英閃長巖的接觸帶上出現(xiàn)冷凝邊,出現(xiàn)一條線顯示的花崗閃長巖在顆粒上比內(nèi)部要細,主要受到溫度的影響,表明花崗閃長巖比石英閃長巖形成得晚。3.花崗閃長巖邊部具有石英閃長巖的捕虜體(圖3—3),在花崗閃長巖內(nèi)部有類似石英閃長巖基性成分的角閃巖出現(xiàn)3.1.2巖體從中心到邊緣的變化特征一)主要礦物變化特征鉀長石在基質中逐漸由無斑隱晶成為似斑狀,進而成為巨斑狀;斜長石則由原來的大比例含量逐漸下降,晶體也逐漸變?。皇⒑恐鸩皆黾?;暗色礦物有所下降(由礦物的顏色可看出)二)包體的特征包體是分布于深成巖體中的規(guī)模較小的與寄主巖漿活動有聯(lián)系的巖石團快。一般根據(jù)其來源可將其分為異源包體與同源包體(MME)。此處包體的總體特征為邊緣相處包體含量比較多。三)接觸關系從邊緣相到過渡相,再到中心相,三者之間的物質成分是互相過渡的,并沒有明顯的分界線。邊緣相中石英閃長巖與花崗閃長巖之間有較明顯的界限,我們在塑料廠觀察到了;而邊緣相與過渡相之間、以及過渡相與中央相是漸變的。3.1.3巖體原生構造3.1.3.1流面和流線流面是指片狀礦物或是扁平的礦物在流動方向上保持當時所處的面。流線是指長柱狀或是短柱狀礦物在流面上指示當時環(huán)境的水動力或力的方向的構造。二者經(jīng)?;ハ喙餐L。3.1.3.2原生破裂構造在巖漿侵收縮,冷凝形成,分為層節(jié)理,縱節(jié)理,斜節(jié)理,常常分布于地球表面,處于拉張力的情況,通常接觸面是凹凸不平的。3.2??谟盁襞荨睅r體??谟盁襞荨睅r體位于圖南東區(qū),分布在??谟畮熘鲏魏鸵桓眽胃浇?,平面形態(tài)不規(guī)則橢圓,出露面積0.1km2,呈一個燈泡狀。??谟盁襞荨睅r體主要由花崗巖組成。在該巖體中央(一副壩中部)出露有太原組的變質砂巖,該部分為燈泡的燈芯(圖3—4,圖51)。3.3.1閃長玢巖巖脈閃長玢巖巖脈主要出露在大礫巖山北側馬家溝組和府君山組不整合接觸面上,在太平山北坡也發(fā)現(xiàn)一個寬約5m閃長玢巖巖脈,大多風化嚴重成褐色,由一條龍一直延伸到羊屎溝,出露寬度只有幾米,有些地方甚至漸滅。原巖為閃長玢巖,斑狀結構、塊狀構造,風化呈淺褐色。斑晶由暗色礦物角閃石和中性斜長石組成,角閃石呈黑色,含量30%,基性斜長石含量15%;基質主要由基性斜長石組成及隱晶質組成,含量約55%。3.3.2長英質巖脈(圖3—5,圖59)長英質巖脈在實習區(qū)內(nèi)廣泛的發(fā)育,在一條龍長龍山組,車廠,房山巖體中和官地雜巖中都有發(fā)育,多發(fā)育在巖石裂隙中。主要礦物以長石和石英為主,結晶顆粒較大,常呈偉晶巖脈產(chǎn)出。4變質巖本區(qū)出露的變質巖類型較齊全、分布廣泛。既有區(qū)域變質巖,亦有熱接觸變質巖和動力變質巖。4.1區(qū)域變質巖區(qū)域變質巖是在區(qū)域變質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套變質巖系。周口店地區(qū)區(qū)域變質巖系主要包括板巖、千枚巖、變質砂巖、片巖、片麻巖、大理巖。4.1.1板巖1含黃鐵礦壓力影板巖:主要出現(xiàn)在太平山南坡的本溪組(C2b)上層,淺灰色,變余泥質結構,變余層理構造,其中含黃鐵礦壓力影構造,黃鐵礦顆粒A軸平行于層面延伸方向,顆粒兩側被方解石或者石英充填,部分黃鐵礦定向排布。(4-1)2鈣質板巖:主要出現(xiàn)在三不管溝小路的∈2+3和黃院東山梁的饅毛組(∈1+2m),灰黃色或灰綠色,變余泥質結構,變余層理構造3含孔雀石薄膜板巖:主要在黃院東山梁的徐莊組(∈2x),巖層呈灰色,為薄層,沿板理發(fā)育,表面含有薄層鮮綠色薄膜。4炭質板巖:出現(xiàn)在太平山南坡的太原組(C3t)和山西組(P1s),一條龍南坡的下馬嶺組(Qbx)底部,呈黑色,變余泥質結構,變余層理構造,在太原組和山西組中可見煤線。5千枚狀板巖:出現(xiàn)于八角寨—拴馬莊的下馬嶺組(Qbx),灰黑色,千枚狀構造,表面絲絹光澤,有較明顯的千枚理。4.1.2千枚巖主要分布于洪水莊組,巖石具鱗片變斑晶結構,千枚狀構造,平均粒徑小于0.1mm。巖石千枚理發(fā)育,具有明顯的絲絹光澤。4.1.3變質砂巖(礫巖)1、變質石英砂巖:主要分布于長龍山組(Qbc)中下部,巖石呈淺灰色,中厚層狀,具中粗粒變余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碎屑顆粒主要由石英顆粒(95%以上)構成,顆粒支撐。2、變質巖屑砂巖:主要分布于山西組(P1s)下部,呈灰色,細粒結構,變余砂狀結構,塊狀構造。長石含量小于巖屑含量。3、變質含礫巖屑砂巖:褐灰色,含豆腐塊狀角礫。4、變質礫巖:區(qū)內(nèi)分布大礫巖山北坡的“三好礫巖”,中厚層,變余礫狀結構,塊狀構造,含有長石石英碎屑,基巖以粘土為主。4.1.4片巖,片麻巖區(qū)內(nèi)主要出露于官地一帶,官地雜巖屬于中級變質巖,其中的巖石類型有黑云母斜長片麻巖風化面呈灰黃色、鱗片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有灰白色斜長石,呈板狀,含量約占55%,石英暗灰色粒狀,含量約占30%。黑云母呈鱗片狀,含量約占15%。片麻巖中有長英脈貫入,局部具混合巖化特征。4.1.5大理巖主要分布于黃院東山梁景兒峪組(Qbj)中下部,在一條龍北坡白云巖與巖體接觸帶可見大理巖。巖石呈灰白色,薄板狀,具微晶—細晶變晶結構,塊狀構造。4.2熱接觸變質巖4.2.1角巖類:1、硬綠泥石角巖:主要分布于本溪組(C2b)下部,新鮮巖石呈墨綠色,風化后呈褐色,中厚層狀,具鱗片變斑晶結構,塊狀構造。2、紅柱石角巖:主要分布于本溪組(C2b)下部,斑狀角巖結構,呈柱狀,灰至灰白色,四方截面。4.2.2片巖類1、紅柱石云母片巖(圖4—2,圖20):出現(xiàn)在羊屎溝的下馬嶺組(Qbx)中,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其中紅柱石粒度較大,表面氧化成黑色。2、石榴子石二云片巖:出現(xiàn)在羊屎溝的下馬嶺組(Qbx)中,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石榴子石呈紅色,粒狀出現(xiàn)。3、矽線石云母片巖:分布于一條龍南坡下馬嶺組(Qbx),呈暗黑綠色,絲絹光澤,可見明顯的白色長柱狀矽線石。4.2.3大理巖1、透閃石大理巖:出現(xiàn)在一條龍北坡薊縣系鐵嶺組(Jxt)與花崗閃長巖的接觸帶上及羊屎溝,可見長細狀的透閃石放射狀排列在大顆粒的大理巖中。2、硅灰石大理巖:出現(xiàn)在一條龍北坡薊縣系鐵嶺組(Jxt)與花崗閃長巖的接觸帶上及羊屎溝,硅灰石呈毛發(fā)狀出現(xiàn)。我們在東山口巖體與鐵嶺組接觸關系觀察點和羊屎溝都觀察到了。4.3動力變質巖4.3.1碎裂巖系列以脆性變形為主,其顯著特征為巖石無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結構或玻璃質碎屑結構,微破裂發(fā)育,少有重結晶作用。4.3.2糜棱巖系列長英質糜棱巖:出現(xiàn)在車廠,具糜棱結構,定向排列,含有長石和石英,有卵圓狀或眼球狀碎斑。鈣質糜棱巖:具糜棱結構,定向排列,灰黃色,含有變形的碎斑。5構造實習區(qū)處于華北板塊中部,位于北北東向太行山東北端與東西向燕山山脈接壤處。區(qū)內(nèi)地質研究程度較高,地層發(fā)育較全,區(qū)域上主要由房山侵入體及圍繞其分布的多期多型式斷層和褶皺組成(附圖?)。5.1褶皺區(qū)內(nèi)褶皺構造發(fā)育,主要有164背斜、太平山向斜以及圖區(qū)外的孤山口復雜褶皺。5.1.1164背斜1)164背斜幾何形態(tài)(圖5—1,)其分布于煤炭溝-二畝崗一帶沿NW-SE向延伸,區(qū)內(nèi)長度約630m。在164第一采石場附近可見背斜的橫截面。其核部地層為馬家溝組灰?guī)r,兩翼地層為中、上石炭統(tǒng)和下二疊統(tǒng)地層,SW翼產(chǎn)狀為155°∠24°,NE翼產(chǎn)狀為26°∠24°,轉折端圓滑,樞紐向SE傾伏,并向SE方向尖滅,為直立2)164背斜內(nèi)部小構造164背斜小構造十分發(fā)育,根據(jù)形成時期不同可分為三期,具體如下:1、早期小構造(層位、幾何特征、與區(qū)域構造關系、形成機理等)(1)石香腸構造(圖5—2,25):主要為軟硬巖層在垂直應力作用下發(fā)生破碎和彎曲造成的。中間充填有硅質條帶,兩側為白云質灰?guī)r。 (2)火炬節(jié)理(圖5-3,23):在應力作用下發(fā)育有“X”型剪節(jié)理,填充方解石形成火炬節(jié)理(3)固流褶皺:發(fā)育在164背斜南翼,固流流褶皺是指巖石在固態(tài)流變條件下發(fā)生在具有高韌性和低粘度巖石中,巖石呈類似于粘性流體粘滯性流動作用。是一種剪切褶皺作用,可以指示早期所反映的巖體運動方式。(4)壓溶劈理:發(fā)育在164背斜南翼白云質灰?guī)r中,不連續(xù),屬間隔劈理,它是先存的流劈理在縱彎褶皺作用下,壓溶作用是物質溶失而縮短。2、同期小構造(東西向劈理)小型逆沖斷層、小褶皺和東西向劈理力學性質可以與大褶皺完全配套,是同期構造產(chǎn)物。3、晚期小構造(南北向劈理)164背斜晚期又發(fā)育了南北向劈理切割東西向劈理5.1.2太平山向斜(圖5—4,22太平山向斜位于房山巖體的南部,分布于太平山—二畝崗一帶,長約1.8km,寬約800m。核部地層為楊家屯組P1y,翼部為下古生界和元古界各組組成,北翼產(chǎn)狀為210°∠50°,南翼為330°∠30°左右。轉折端圓滑,軸面總體EW孤山口復雜褶皺孤山口復雜褶皺分布孤山口火車站北側陡壁上(圖5-5,25),主要巖性為霧迷山組青灰色硅質白云巖、黃色條帶狀鈣質千枚巖,此褶皺樣式為長翼薄而平緩,短翼厚而陡傾,總體為“Z”形的一系列倒轉—平臥褶皺,其中黃色鈣質千枚巖形成轉折端較尖的頂厚褶皺,白云巖形成轉折端平緩的等厚褶皺。在孤山口復雜褶皺內(nèi)部還發(fā)育了很多小構造,具體描述如下:(一)小褶皺:1“Z”“M”“S”形褶皺(圖5—5,42):是縱彎褶皺,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巖石內(nèi)部發(fā)生的小的彎曲變形,“Z”“M”“S”經(jīng)常發(fā)生從褶皺的左端至右端,可通過其判斷巖層的運動方向。2斜歪褶皺(圖5—6,45):褶皺軸面并不直立,樞紐傾伏的褶皺3鞘褶皺(圖5—7,50):屬于a型線理,在水平對應相向的力作用下,先發(fā)生彎曲生成褶皺,在一方強的力作用下使褶皺被推翻,變成水平形態(tài)褶皺,并發(fā)生位錯,使褶皺下部被錯斷,生成橢圓狀內(nèi)部似同心環(huán)狀構造,有的在強力作用下,同心圓環(huán)狀會在中間發(fā)生向圓心的彎曲,使同心圓環(huán)變成兩卵圓狀構造。第四組對鞘褶皺成因進行了研究。(二)劈理1劈理彎曲和折射(圖5—8,49):劈理折射是當劈理穿越不同巖性巖層時,會發(fā)生與層面角度不同的變化,再強硬巖層中表現(xiàn)為與層面夾角比較大,數(shù)量不多,總體密度較小,再軟弱巖層中表現(xiàn)為相對密集,與巖層夾角較?。慌韽澢窃谕粠r層中,巖石內(nèi)部巖性不同(強弱之分)造成劈理的彎曲。2層間劈理(圖5—8,49):主要表現(xiàn)為劈理在不同層里之間發(fā)生的彎曲變形,在緊閉褶皺中,劈理與軸面幾乎一致,僅在轉折端處,劈理與層理呈大角度相交或近垂直。3正扇形間隔劈理和反扇形連續(xù)劈理(5-8):在變形巖石中,與褶皺同期發(fā)育的絕大多數(shù)劈理都是大致平行于褶皺軸面,在強巖層(如砂巖)與弱巖層(如板巖)組成的褶皺中,強巖層中的劈理常呈向背斜核部收斂的扇形,弱巖層中的劈理則呈向背斜轉折端收斂的反扇形。(三)線理1礦物拉伸線理:是拉長的巖石碎屑,礫石,鮞粒,礦物顆?;蚣象w等平行排列而顯示的線狀構造。他們是巖石組分變形時發(fā)生塑性變形拉長而形成的。其拉長的方向與應變橢球體的最大主應變軸——X軸方向一致,為A型線理。2窗欞構造(圖5—9,43):是強硬層組成的形似一排棱柱的半圓柱狀大型線狀構造。常沿著強弱巖層相鄰的強硬層的界面出現(xiàn)。(四)火炬節(jié)理出現(xiàn)在“X”型節(jié)理之后,被其他物質填充。(五)小斷層(圖5—11,48)此處發(fā)育的為正斷層上下盤之間有斷層泥出現(xiàn),判斷方法有:1,在下斷層面用手順著上下兩方向移動,發(fā)現(xiàn)向下更滑;2,在上盤可見有牽引褶皺形成5.3斷裂構造斷裂按運動方向可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平移斷層;根據(jù)斷層與巖層關系可分為走向斷層、傾向斷層、斜向斷層和順層斷層5.3.1走向斷裂系1.一條龍-駱駝山近東西向正斷層系(附圖Ⅰ)位于區(qū)內(nèi)北部,沿一條龍-駱駝山一帶分布,斷層走向呈近東西向延伸,其中以官邸—大礫巖山剖面為典型,自北而南地層分別為:官邸雜巖、霧迷山組、洪水莊組、鐵嶺組、下馬嶺組、長龍山組、寒武系、馬家溝組,各組之間均為高角度正斷層接觸。地層與斷層產(chǎn)狀幾乎一致,均為20°∠60°,見一條龍聯(lián)合剖面(圖5—10)。2.周家坡—山頂廟—向源山—房山西弧形逆斷層位于區(qū)內(nèi)東部,沿??谟畮斐氏虮睎|突出的弧形(附圖Ⅰ)。從內(nèi)弧向外弧地層依次為:馬家溝組、寒武系、長龍山組、下馬嶺組、鐵嶺組和太古界官邸雜巖。此斷裂系中老地層均蓋在新地層之上,因此,認為為逆斷層。該斷裂系經(jīng)歷了多期作用,在房山西發(fā)育早期逆沖、晚期正斷(圖5—11,54)。5.3.2橫向斷裂區(qū)內(nèi)分布有三條橫向斷層,為亂石垅附近的橫向斷層及大礫巖山與駱駝山之間構成“Y”字型的兩條橫斷層(附圖Ⅰ)。其切割地層長度均小于1000m,均切割附近的走向斷裂系。亂石垅附近的橫向斷層切割鐵嶺組、下馬嶺組及馬家溝組?!癥”字型切割的地層有薊縣群、青白口群、寒武統(tǒng)、馬家溝組、石炭統(tǒng)和山西組。平面上呈“Y”,“Y”字內(nèi)的太原組和山西組地層相對兩側地層向北運動,西邊一條為左行斷層,形成較早,被東邊一條切割;東邊一條為右行斷層,形成較晚;但二者均形成于二疊紀,均為受水平剪切力而形成的。5.4黃山店褶皺—沖斷構造5.4.1基本特征黃山店褶皺-沖斷構造總體上是由兩個互相疊置的大型平臥背斜和向斜組成,在褶皺的倒轉翼上發(fā)生了鏟式逆沖斷層(圖5—13,34).褶皺樞紐基本上呈NEE75-80方向,軸面傾向SSE,總體呈NE向延展,斷面呈平緩弧狀。沖斷運移方向為NNW340-350。褶皺一沖斷構造(第二期變形)形成后又受到印支主期變形疊加而形成迎風峪向形。5.4.2伴隨地質現(xiàn)象5.4.2.1黃山店雞場鐵嶺組的構造變形特征(圖5—14,33)可見1處發(fā)育有一&型構造,根據(jù)方向可判定其上盤向下運動,為小型正斷層,在1框中部發(fā)育的大顆粒圓狀物質為石英,在他的周圍可見有小型褶皺,石英處于樞紐轉折端處,此時有石英填充形成石英晶體,為桿狀構造。5.4.2.2倒轉疊層石的識別(圖5—15,37)直立生長的藻類在逆沖推覆力作用下水平生長,發(fā)現(xiàn)有的成封閉圓環(huán)狀,也可能是角度不同導致不同形態(tài)的疊層石,并可見到他們大多排列整齊,伸長方向大體一致,位于竹葉狀灰?guī)r之間。5.4.2.3黃山店東南公路邊水渠壁同沉積構造1同沉積斷層(圖5—16,40):一般為前期構造運動所形成的,形成的斷層面并未橫切整個層面,有些斷層之間還被其它物質逐漸充填膠結起來,斷層中下移的盤相對比較厚,沉積物比較多,斷距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地層越老,斷距越大。2沖刷構造:巖石在垂直方向上顯示的是(由下到上)逐漸加粗。3擾動構造和風暴巖(圖5—17,39):它是化學沉積形成的碳酸鹽在未完全沉積時受強的水動力作用下被卷起,形成正遞變層理。5.5巖體西北緣剪切帶特征5.5.1脆性剪切帶指的是在地殼淺層次發(fā)生的脆性變形的產(chǎn)物,特點為兩盤位移明顯,具有一個或多個清楚的不連續(xù)界面,即為通常所說的斷層(圖5—18,圖55)5.5.2韌性剪切帶巖石在半塑性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連續(xù)變性的狹窄高剪切應變帶(圖5—19,圖54),從幾何學上來說它的特點為連續(xù)的,未曾破裂或不連續(xù)的面,從運動學上來說就是力出現(xiàn)物質為半固結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5.6構造演化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可將研究區(qū)的構造演化概括如下:5.6.1前印支期構造164背斜的南翼發(fā)育的火炬節(jié)理、固流褶皺以及香腸構造形成于164背斜形成之前,在水平拉伸作用形成,為前印支期構造5.6.2印支期構造根據(jù)資料可知,164背斜及太平山向斜形成與印支期,此階段巖層受力平行于層面。5.6.3燕山期北北東向構造在燕山期NNE構造運動之后,房山巖體侵入,形成太平山一帶地層普遍熱接觸變質,同時,形成了本區(qū)大量的包體。5.6.4喜山期高角度正斷層在喜山期一條龍駱駝山一帶發(fā)育一系列高角度正斷層,地層強烈減薄。6地質發(fā)展史在地質歷史時期,周口店地區(qū)經(jīng)歷了多期地殼運動以致形成現(xiàn)今復雜的地質現(xiàn)象?;仔纬呻A段(Ar+Pt1)阜平運動對晚代的巖性有變質作用,官地雜巖的出露可能隨侵入巖體被抬升,之后有呂梁運動對其加深變質作用,形成穩(wěn)定的基底。蓋層形成階段呂梁運動后,周口店地區(qū)發(fā)上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升降運動,其中芹峪運動形成鐵嶺組與下馬嶺組之間的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約在110百萬年前的晉寧運動造就了景兒峪組與府君山組之間的平行不整合;約在350-500百萬年前的加里東運動形成了馬家溝組(O1m)與本溪組(C2b)這三次大規(guī)模的升降運動最終形成該區(qū)的蓋層部即從霧迷山組、洪水莊組至馬家溝組、本溪組的全部地層。在此期間,只發(fā)生過地層的升降運動,而未發(fā)生過水平方向的擠壓或拉伸的現(xiàn)象,因此,除這三次運動前后地層之間為平行不整合外,其他地層均為平行整合接觸關系,只是沉積環(huán)境不同,有的是河湖相沉積,有的是潮上帶、潮間帶或中緩坡沉積。6.3蓋層活化階段三疊系以來,研究區(qū)進入地臺活化階段,分別為印支運動、燕山運動(伴隨巖體侵位)、喜山運動。印支運動主要發(fā)生在石炭系太原組和二疊系山西組之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伸展體制下,在地殼較深構造層次發(fā)育大規(guī)模水平韌性剪切剪切作用形成固態(tài)流變構造,第二階段為在收縮體制下形成的東西向面理褶皺,使早—中三疊世雙泉組及以前的地層均卷入,并褶皺變形,其變形面既可以是未受改造的原始層理,也可以是為原始層理受固態(tài)流變構造改造的摺疊層構造面理。燕山運動在早期自晚三疊世末至中侏羅世處于伸展環(huán)境的相對寧靜狀態(tài),在早侏羅世早期有南大嶺期基性熔漿湓溢,接著接受碎屑沉積,中期受北西—南東向伸展機制控制,在早期北東東向背斜隆起的兩翼,形成了繼承性和新生性火山構造盆地在褶皺變形的同時發(fā)生了一系列大型北東向逆沖—逆掩—推覆斷裂帶和北西向張性斷裂,伴隨著中酸性巖漿多次強烈侵入活動。在晚期,即早白堊世末至晚白堊世初,發(fā)生了燕山構造旋回第三次構造變動,在區(qū)內(nèi)形成了一套獨立的,呈北北東向展布,明顯具有返扭特征的褶皺,斷裂構造體系,奠定了現(xiàn)今構造的基本骨架。6.4新構造階段新生代以來,地殼逐漸上升,形成三級階地及河流,形成洞穴堆積,亦為脊椎動物及人類大發(fā)展時期。7經(jīng)濟地質7.1礦產(chǎn)地質該地區(qū)分布的礦產(chǎn)資源主要有煤、石材和耐火材料,有較好的開發(fā)利用價值。7.1.1.煤煤是周口店地區(qū)最重要的礦產(chǎn)資源。該區(qū)煤礦主要分布于太平山北坡一帶的山西組及太原組中,山西組和太原組中各含兩層煤層。長溝峪煤礦規(guī)模較大,與鳳凰山北坡的磁家塢煤礦和房山東礦都是北京市的重要產(chǎn)煤地。7.1.2.石材該地區(qū)的石材主要有景兒峪組的大理巖,房山巖體的花崗閃長巖及石英閃長巖。由于房山巖體出露面積巨大,因此在該區(qū)內(nèi)以此為原料生產(chǎn)石灰和水泥的規(guī)模較大。7.1.3石灰府君山組、冶里組、馬甲溝組的石灰?guī)r,是開采水泥原料石灰?guī)r、石灰原料石灰?guī)r的重要原料。7.1.4.紅柱石為富鋁硅酸鹽礦物,具強耐火性。房山巖體侵入后由熱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多種變質礦物如紅柱石、透閃石、矽線石等均可作為耐火材料加以利用。7.2環(huán)境地質由于近年該地區(qū)工礦業(yè)的大力發(fā)展,區(qū)內(nèi)環(huán)境條件較差,體現(xiàn)在立體污染,主要表現(xiàn)為地下水的污染、空氣粉塵的污染和感官的污染。既嗅覺、觸覺、感覺等。7.3旅游地質該區(qū)的旅游業(yè)以地質為依托,以世界級周口店猿人遺址為龍頭,有世界級的地質公園和各種著名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溫州理工學院《居住建筑設計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化工原理實驗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兒重發(fā)育保健護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院《數(shù)字媒體后期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現(xiàn)代學院《寶石合成與優(yōu)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建筑風格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音樂學院《ED器件與應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聊城大學《幼兒心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能源職業(yè)學院《有限元分析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江西省“三新”協(xié)同教研體高三上學期12月份聯(lián)考歷史試卷
- 安徽省歷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6篇(截至2024年)
- 《典型的光器件AWG》課件
- 出血熱知識培訓課件
-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英語試卷(無答案)
- 2024年度工業(yè)自動化設備維護保養(yǎng)及上門維修合同3篇
- 2025年公司總經(jīng)理年終總結工作報告
- 安徽省“江淮十?!?024屆高考化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 圖書外借服務計劃
- 軟考系統(tǒng)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教程完整版
- 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作業(yè)設計
-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清單和安全管理措施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