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輯佚古籍與著述補考
jidhid是一本長期丟失的書。參見其他書籍的一段,然后編輯,然后是原著。輯佚這門工作開始于何時,據(jù)章學誠《校讎通義》卷一“補鄭篇”所說:“昔王應(yīng)麟以《易》學獨傳王弼,《尚書》止存《偽孔傳》,乃采鄭玄《易》注、《書》注之見于群書者,為《鄭氏周易》、《鄭氏尚書注》。又以四家之詩,獨《毛傳》不亡,乃采三家詩說之見于群書者,為《三家詩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綴輯逸文,搜羅略編。”章學誠此說認為輯佚古籍工作,是開始于南宋時王應(yīng)麟。但是在王應(yīng)麟以前的輯本古書,不是沒有,還是很多;所以葉德輝的《書林清話》中有“輯刻古書不始于王應(yīng)麟”一條,他例舉《相鶴經(jīng)》在王應(yīng)麟以前已有輯本。劉咸炘的《目錄學》“存佚篇”中舉出宋世所傳唐人小說,及唐以前人文集,卷數(shù)多與原書不合,校以他書所引,往往遺而未錄,蓋皆出于宋人掇拾而成的。劉咸炘和葉德輝有同樣看法,以輯佚在王應(yīng)麟以前已有了。關(guān)于輯佚古書這問題,我們不能和整理古籍,匯編經(jīng)史,編輯前人文集,混為一談;輯佚是輯錄見載于目錄著錄,今已散佚的書,章學誠指為開始于王應(yīng)麟,是比較合理的斷論。我國古代的書籍,不傳于世的不少,歷代都有散佚現(xiàn)象。如漢、隋、唐、宋諸史書,俱有“藝文志”或稱“經(jīng)籍志”;然《漢·志》所載的書,以《隋·志》考之,十己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復(fù)如是。書籍的散佚率有這樣大,考其原因何在?據(jù)《云間陸子淵別集》“統(tǒng)論”所說:“隋、牛弘謂:仲尼之后凡有五厄,秦火為一厄,王莽之亂為一厄,漢末為一厄,永嘉南渡為一厄,周師入郢為一厄。自六朝之后,復(fù)有五厄,大業(yè)一、天寶二、廣明三、靖康四、紹定五,通前為十厄矣。”又據(jù)明、胡應(yīng)麟的《少室山房筆叢》卷一“經(jīng)籍會通”所說:“厄于水者二也,武德初尚八萬卷,王世充命司農(nóng)少卿宋遵貴,以舟載之,行經(jīng)砥柱,漂沒風浪,十僅存二三,見隋、唐志后序。次則漢蘭臺石室諸書,董卓遷都,載舟西上,因罹寇盜,沉溺河中,僅數(shù)船獨存,載《舊唐·經(jīng)籍志》后?!卑础笆颉贝蠖細в诒鸬渷y,而厄于水者,是出于意外的損失。書籍散亡的原因,除“十厄”、“二水”之外,又如古代“圖冊”、“圖經(jīng)”等機要書籍,祗由國家保存在“秘府”,若經(jīng)戰(zhàn)亂必先遭毀滅。古籍佚亡的其他原因,當然還有,只有民間以職業(yè)謀生的書籍,如“術(shù)數(shù)”、“醫(yī)藥”、“宗教”等書,因師徒口耳授受,或抄寫流傳,故保存的較多。三代之書,經(jīng)秦火之后,儒家之書殆盡;至西漢武帝時,河間王始重儒術(shù),于灰盡之余,拾纂亡散篇卷。這是我國整理古籍的開始,稍后劉歆與父向領(lǐng)校秘書講六藝,經(jīng)籍、傳記、諸子、詩賦、術(shù)數(shù)、方技諸書,又經(jīng)過了一翻整理。王莽纂位復(fù)命劉歆整理五經(jīng),歆卒父前業(yè),乃集六藝群書別為“七略”。如漢代復(fù)整經(jīng)籍,主要取材于師徒授受,口耳相傳,伏生的今文《尚書》就是口授的。這種形式,只可稱為整理經(jīng)籍,不可說就是輯佚。輯佚之學,《舊五代史輯本》本。云宋以前所輯錄散佚古書,不是細致地真正從事搜輯佚書,由于宋以前“辨?zhèn)巍?、“校讎”、“考證”等整理古籍的基本學說還未發(fā)展,對輯錄佚書沒有科學方法。鄭樵《通志·校讎略》的“書有亡實不亡論”所說:“書有亡者,有雖亡而不亡者,有不可以不求者,有不可求者?!段难月岳冯m亡,而《周易》具在;漢魏吳晉《鼓吹曲》雖亡,而《樂府》具在;《三禮目錄》雖亡,可取諸《三禮》;《十三代史目》雖亡,可取諸《十三代史》?!贝苏撪嶉耘e出了輯佚學的理論原則,在南宋初年確是一種創(chuàng)見;后來學者創(chuàng)立了各種輯佚具體方法,也不過本著鄭樵的理論原則,更進一步具體化了,這是輯佚學的開端。至南宋末年王應(yīng)麟編檢群書,輯錄了《鄭氏周易》、《鄭氏尚書注》、《三家詩考》,是依據(jù)鄭樵的輯佚理論原則,創(chuàng)造了輯佚采輯補綴之成法,顯然和宋以前的整理經(jīng)籍,編輯古書不同。輯佚之學盛于南宋,而消沉于元明,清乾隆時編《四庫全書》,為收集歷代遺書,散佚的書采取輯佚辦法;先后從《永樂大典》中輯錄之書而入《四庫全書》,或入《存目》中的,計共三百多種,因《永樂大典》中保存佚書的逸文較為全面,《大典》編例,以《洪武正韻》為綱,或以一字一句分韻;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韻;或全錄一書,以書名分韻;所以能保存佚書甚是全面,此后輯佚之學大有發(fā)展,馬國翰輯錄《玉函山房輯佚書》五百八十余種。此書馬國翰從經(jīng)注疏音義、史傳、諸子、類書中輯錄,凡片辭只字無不搜輯,分經(jīng)、史、諸子三編。國翰又欲輯序錄以冠篇首,未成而卒,后來沈宗疇輯成《馬輯佚書序錄匯編》。序錄大都輯錄于《宋文鑒》,或采錄各種書目提要題跋代之。同時王仁俊輯錄《玉函山房佚書續(xù)編》二百六十九種,《補編》一百三十八種,《十三經(jīng)讀注》四十種,《經(jīng)籍逸文》一百十六種,為稿本。其后缺名輯錄《玉函廣義》二十冊,為抄本。此三部書,為輯錄佚書最多的巨著。至是輯佚之書,品類群生,編綴之法,千形百式?;蛩演嫿?jīng)史佚文,或輯佚郡邑古志;總為收集遺書,采用輯佚之法,遍檢群書,巧術(shù)百出。如沈宗疇補輯《馬輯佚書序錄》遍查書目提要及題跋,以求佚文逸事。陶棟輯佚,如遇二書同名,而難區(qū)別,乃用二書合并為一編。編綴佚文,大抵考查原書之卷數(shù)篇名,或以分條排次,或以人名分次,以便窺閱。由是輯佚人才輩出,著名巨著,如沈頤煊之《經(jīng)典集林》三十余種,王謨之《漢魏遺書抄》一百六種,黃奭之《黃氏逸書考》三百六十八種,葉昌熾之《擊淡廬叢稿》(稿本)十九種,陶棟之《輯佚叢刊》十種,都經(jīng)辨?zhèn)未嬲?遍校群籍。至若輯郡邑之佚志,其數(shù)之多,尤更驚人聽聞,王謨輯《漢唐地理書抄》,古方志五十余種,陳運溶輯錄古地志約計百種,張澍輯地志二十余種,魯迅輯《會稽典錄》八種。趙萬里輯《大元大一統(tǒng)志》、《析津志》,都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張國淦從《大典》中輯出方志六十余種(稿本)。陳香白從《大典》十三蕭之潮字號,輯出《潮州三陽志》佚文二百余條,厘為十二卷(稿本),系因得饒宗頤先生之助,覓得久亡海外之《大典》;采輯《大典》佚文者甚多,當推陳香白之《潮州三陽志》為最完備。輯佚之學,近代以陳垣為最著名,他輯《舊五代史輯本》,系從《大典》中輯出。按其書附“發(fā)覆”三卷所述,取四庫館中原輯本《舊五代史》以校正同異,凡經(jīng)改竄奪佚為偽謬者正之。又遍檢《冊府元龜》所引五代之文,得若干事,與《大典》所收互為按正;有《大典》輯本有,而《冊府》無,有《冊府》載,而《大典》輯本無或刪者。以知《四庫》輯本《舊五代史》與原書當大有出入,經(jīng)陳垣的復(fù)核檢校,發(fā)現(xiàn)了輯佚工作中的好多問題,也使輯佚學更進了一步。近人輯佚多從類書中尋找佚文,我回憶在二十多年前,因鎮(zhèn)江柳翼謀、尹石公二先生,設(shè)想將《古今圖書集成》所采錄佚書之文,將該書剪開,用剪貼辦法,將各書復(fù)原。工作步驟,先遍檢《圖書集成》,將所引錄今已亡佚的書,先編成引見目錄,再按引見目錄卡的編號,索引錄佚文剪貼。柳先生先采錄數(shù)量較多的《明外史》佚文做試點。不久柳先生病卒,尹先生囑我按柳先生已編的一部份,照例繼續(xù)編下去;同時又輯錄《圖書集成引錄地方志目》,經(jīng)過二年的時間,我遍檢了《圖書集成》,完成了柳先生編的《圖書集成引錄明外史目》,同時又編成了《引錄地方志目》一千四百多種方志。我在遍檢《集成》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集成》引錄佚書之文,將每篇分散于各典門類,少者只摘錄幾句,復(fù)為原書,編綴有難。柳、尹二先生的設(shè)想,將我國第一部大類書所引錄諸書,各復(fù)為原書,變?yōu)橐徊俊豆沤翊髤矔?本是一個宏偉計劃,雖然沒有成功,卻編成了“引錄目錄”,是一個創(chuàng)建,也是輯佚學中的一種最簡單方法?!段倪x》輯佚的基本過程是立體的輯佚不是考求佚書的書名和卷數(shù)撰人的問題,輯佚的目的,為“憫今世學者不見古籍”。故要細致地搜集佚書逸文,以提供給今人參考。鄭樵《通志·校讎略》既提出“書有亡實不亡論”,又提出“編次必記亡書論”;其大意以“古人編書皆記其亡闕,所以仲尼定書逸篇”。還又提出“編次失書論”,其意因“書之易亡,亦由校讎之人失職故也,蓋編次之時失其名帙”,此論指出引錄他書不注書名之失,二論總的精神,是輯佚要點的理論原則。章學誠《校讎通義》“補鄭第六”,又補充了輯佚需要有“采輯補綴之成法”,使輯佚要點的理論更具體化了。按我的分析理解,輯佚工作的要點,需分三個步驟,分述如下:第一步驟,先要明悉搜輯佚書逸文,輯錄于今存的何種書籍。如章學誠所說:“今按緯侯之書,往往見于《毛詩》、《禮記》注疏,及《后漢書》注。漢魏雜史,往往見于《三國志》注;文章往往見于《文選》注,六朝詩文集,多見采于《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唐人載籍,多見采于《太平御覽》、《文苑英華》”。按章學誠指出采擷逸文諸書以外,我國古籍薈萃佚書的逸文最多者,首推《太平御覽》、《冊府元龜》、《說郛》、《永樂大典》四部大類書。次則以李崇賢注《文選》,蕭統(tǒng)注《后漢書》,釋慧林與玄虛注《一切經(jīng)音義》,裴松之注《三國志》,胡三省注《資治通鑒》等書,包含豐富的佚書軼事軼聞。輯佚工作的進行,要先從《文選》注中輯錄,比較容易著手,因《文選》注,注明引書名出處。再從“類書”、“總志”中搜羅,因類書、總志可依它的門類稽尋逸文。第二步驟,為辨證古書的真?zhèn)?和逸文的真?zhèn)?。我國自東漢以來已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偽書”,輯佚工作者必需要有辨?zhèn)蔚膶W識,使不致為偽書所騙。先要辨別書有托古人之名,或托古有之書名而假造的;也有書雖真而內(nèi)容荒唐,價值不大,是不值得輯錄。宋代辨證偽書的風氣盛行,至明代胡應(yīng)麟著《四部正訛》一書,提出六法,有系統(tǒng)的辨正偽書,輯佚工作者值得閱讀和參考。其次如“類書”,或其他書籍中所引錄的軼文遺事,也有偽造假托出于何書,輯佚者要具有辨證的學識;先要將逸文所注原書撰成時代的文章風氣,摸清原書作者的學術(shù)程度,是否和逸文質(zhì)量筏合,軼事與當時歷史背景是否相合,用這樣的方法來判斷真?zhèn)?。例如清汪士漢輯錄《秘書廿一種》,其中的《三墳》為宋人偽撰,《楚禱杌》、《晉乘》為元人偽書,《劍俠傳》、《竹書記年》為明人偽書,《續(xù)博物志》雖不偽,而以南宋人之作,改為晉人之作。又如曹溶輯《學海類篇》,此書輯錄唐宋至清初諸書的另篇散佚,統(tǒng)為正續(xù)二集,分經(jīng)翼、史參、子類、集余四類,輯書四百二十二種。其真本僅十之一,偽本十之九;或改頭換面,別立書名;或移甲為乙,偽題作者。此為輯佚不辨書之真?zhèn)?逸文不別真假之誤。第三步驟,辨別二書同名,或數(shù)書同名,即同一書名,而是二種書,或幾種書同一書名。又如引錄地方志只注書名,而不注明纂成年號和作者姓名,輯佚工作者輯錄逸文,如遇這種情況,是很難解決的。例如李崇賢注《文選》所引錄的《異物志》,有萬震的《南州異物志》,薛瑩的《南異物志》,樵周的《巴蜀異物志》;又若沈瑩的《臨海異物志》,又稱《臨海水土物志》、《臨海志》;往往引注此書者為便利起見,都稱《異物志》,這是“編次失書”的原則錯誤。致使書名索混,輯佚者很難以辨證分清的問題。近代人陶棟輯《相馬經(jīng)》,而《相馬經(jīng)》有李崇賢注《文選》所引的《相馬經(jīng)》,蕭統(tǒng)注《后漢書》所引的《銅馬相法》,陶棟將二書匯編為一。又有同一作者,著同樣書名的二種書;我近輯錄明顧應(yīng)祥纂嘉靖《長興縣志》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考顧應(yīng)祥纂《長興縣志》有二種,第一種分十二卷,不分“志類”,嘉靖三十八年刊本;第二種分十卷,分“志類”,嘉靖四十年刊本。我遍檢群書所引,僅注《顧志》一名,輯錄共十余萬字,遂無法分清那一條是十二卷本,那一條是十卷本,只有仿陶棟“二書匯編為一”之法。又有一書有二名者,輯佚工作者若不詳細經(jīng)過考證,就很可能誤分為二書。近人陳香白舉出:“張國淦《中國古方志考》輯錄潮州志若干種,其中有《潮陽圖經(jīng)》,宋常祎纂。(據(jù)《輿地紀勝》:“潮陽圖經(jīng),郡守常祎序”);又有《潮州記》一卷,宋王中行纂。(據(jù)《宋史·藝文志二》:“王中行潮州記一卷”)??肌队罉反蟮洹肥崱俺薄弊痔栆疚醵曛敝蒈娛鲁5t《潮州圖經(jīng)·序》云:“潮舊有圖經(jīng),兵火以來,散逸殆盡。予郡事稍閑,因舉是以屬之教授王君中行,君一鄉(xiāng)之秀出者也,博識洽聞,多所采摭,述成一書?!蓖踔行小冻敝萦洝?其實便是常祎的《潮州圖經(jīng)》。張國淦氏因循舊說,分一書為二書,誤”。所以輯佚工作者需注意要點,考慮怎樣解決困難,使輯佚之書免出錯誤。輯佚工作者應(yīng)注意輯佚要點外,在進行輯佚步驟之前,凡要輯錄一書,事先必需調(diào)查此書是否確實亡佚,以免空費工夫而原書發(fā)現(xiàn)。一般調(diào)查一書之存佚,只看前代書目著錄之書,而后代書目則無著錄,就以為此書今已亡佚。但是也有潛存的書,世上已有輯本后,而原書發(fā)現(xiàn),或有存于外國的。日本人天瀑山人輯《佚存叢書》序說:“我邦皇統(tǒng),一姓神圣相承,未始有易姓革命之變。凡出于古者,今皆不至佚。余嘗讀唐宋以還之書,乃識載籍之佚于彼者不少也”。此書是輯中國久已散佚之書,而存在日本不少。又如黎庶昌在日本輯《古佚叢書》,多為我國久已亡佚之書,故有輯佚不如訪書之說。從事輯佚工作談何容易耶?輯錄之佚文,應(yīng)審慎十分精密。因古人引書,原來不必盡如本文,大抵都用其意,而略其文。例如《牟子》記遽瑗之言“國有道則直,國無道則屈?!庇钟泴幬渥又?“國有道則知,國無道則愚”。均約仲尼之言,而以意屬之。輯佚工作者,如遇到引文意同字不同怎樣解決;又引文有節(jié)簡原文,或竄入字句怎樣解決。這在于輯佚者的學識水準,裁定能力。例如葉昌熾輯山謙之的《南徐州記》,他從《草堂書箋》卷八輯錄一條:“京口《禹貢》之北江也,春秋兮朔望,輒有大濤至,激赤岸更迅猛”。又見《文選》注“七發(fā)”引:“京江《禹貢》北江,春秋朔望,輒有大濤?!贝硕l意同文異,葉昌熾采錄《書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安培訓(xùn)教案
- 食品安全專業(yè)知識
- 服裝批發(fā)市場房產(chǎn)轉(zhuǎn)讓協(xié)議模板
- 流行病怎預(yù)防
- 玩具公司法務(wù)聘用合同
- 挖掘機港口物流協(xié)議
- 酒店總經(jīng)理任職合同及條款
- 私人影棚建造合同
- 礦山安全清罐施工協(xié)議
- 糖尿病分娩護理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去極端化條例》(全文)及教案
- GB/T 30649-2014聲屏障用橡膠件
- GB/T 25087-2010道路車輛圓形、屏蔽和非屏蔽的60 V和600 V多芯護套電纜
- GB/T 1029-1993三相同步電機試驗方法
-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zhì)量指南評估指標考核試題及答案
- 小兒爆發(fā)性心肌炎診斷與治療課件
- 呼吸道傳染病的隔離和預(yù)防課件
- 妊娠晚期促子宮頸成熟與引產(chǎn)指南
- 小學語文奧林匹克競賽考試試卷
- 2022年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臺簽?zāi)0?可直接套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