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新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練習(xí):三 文言文閱讀 (含解析)_第1頁
2022屆新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練習(xí):三 文言文閱讀 (含解析)_第2頁
2022屆新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練習(xí):三 文言文閱讀 (含解析)_第3頁
2022屆新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練習(xí):三 文言文閱讀 (含解析)_第4頁
2022屆新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練習(xí):三 文言文閱讀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

專題三文言文閱讀

?備考方向?qū)Ш?/p>

文1[2020全國卷I,10—13.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祐二年,試禮部。

豐可歐陽修驚喜,毆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dāng)避此人出一頭地。”洵卒,贈

光祿丞。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

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可農(nóng)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日:“違

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J提舉官驚日:“公姑徐之。”未幾,朝

廷知法害民,罷之。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

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母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

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m軸多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xué)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fù)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

春,又減價泉常平米,多作位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

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fù)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徽宗立,更三

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fù)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

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

當(dāng)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彪m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

來,蓋亦鮮矣。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A.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B.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C.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D.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wù)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nóng)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nóng),主要掌管農(nóng)桑、倉儲、租稅等相關(guān)事務(wù)。

D.當(dāng)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dāng)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dāng)權(quán)官員。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看重他,

曾對梅圣俞表示,應(yīng)當(dāng)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dǎo),利用新法便民。當(dāng)時王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dá),他常常設(shè)

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zāi)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zāi)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zāi)

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I).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yīng)手。他從父習(xí)文,乂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

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又減價泉常平米,多作館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2[2020全國卷HI,10—13,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須鬢皓白,時人謂之王白須。初除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xué)。從伯導(dǎo)

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dāng)任之于

時。至于超遷,是所不愿?!彼鞛槔?。累遷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時永嘉本守謝毅,赦后殺郡

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揚州刺史殷浩遣從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

非廷尉所料,不肯受,與州相反復(fù)。穆帝發(fā)詔令受之。彪之又上疏執(zhí)據(jù),時人比之張釋之.時當(dāng)

南郊,簡文帝為撫軍,執(zhí)政,訪彪之應(yīng)有赦不。答日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

庶不達(dá)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fù)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

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

“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fù)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及簡文崩,

群臣疑惑,未敢坐喇?;蛟?宜當(dāng)須大司馬處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

異!若先面咨,必反為所責(zé)矣J于是朝議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沖幼,令溫依閆

公厝墩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異常大事,大司馬必當(dāng)固讓,使萬機停滯,稽廢山陵,未敢

奉令。謹(jǐn)具封還內(nèi),請停?!笔滤觳恍?。加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未拜。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

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yī)藥。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祿為贈,謚日簡。

(節(jié)選自《晉書?王彪之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dá)/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

兇愚之輩復(fù)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B.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dá)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

兇愚之輩復(fù)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C.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dá)/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

兇愚之輩復(fù)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D.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dá)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

兇愚之輩復(fù)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A.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wù)。

B.立嗣可指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又可指確立王位繼承人,文中則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最終奪取天下。

D.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wù)的一種制度。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遷任職。他的堂伯父王導(dǎo)對他說,選官要任他為尚書郎,他卻認(rèn)為地位

高低不值得計較,越級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堅持己見,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將謝毅交付廷尉候?qū)?,他以此非廷尉職?zé)為由,雖有皇上

命令,依然據(jù)理拒收,時人將他比作張釋之。

C.彪之講究實效,維護(hù)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傳染病,他見各類官員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

到任辦公,指出這樣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復(fù)。

D.彪之言辭機敏,反對權(quán)臣聽政。簡文帝去世,討論身后事時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馬處置,他搶先

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馬將被他斥責(zé)。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yī)藥。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3[2019全國卷I,10—13,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

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

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于百棗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年令議

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

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

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

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旗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

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

權(quán),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

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

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

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

賈生傅之。文帝復(fù)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

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

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

/甚幸愛/

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

下甚幸愛/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

/甚幸愛/

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

/甚幸愛/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xué)術(shù)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yuǎn)。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hù)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lǐng)地后,受封者前往領(lǐng)地居住并進(jìn)行統(tǒng)治管理。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dāng)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

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dāng)上太中大夫。

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quán)要忌恨。他認(rèn)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yīng)當(dāng)全盤改變秦朝法令,

因此觸及權(quán)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yuǎn)了他。

C.賈誼答復(fù)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

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

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rèn)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shù)

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zé),悲泣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p>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譯文:

文4[2020山東,10—14,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題。

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jìn)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捕治吏

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攀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條上三因十四議,詔悉允行。

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鄒元標(biāo)嘗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種水田利

也?!遍幦藙⒊Q奉日令旨,索戚嘛廢莊。光斗不啟封還之,曰:“尺土皆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p>

閹人憤而去。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及忠賢

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

遣妻子南還忠賢洞知,先二日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fù)構(gòu)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

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堤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

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

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追匕匕,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奇逢者,

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yīng)之。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

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

賢令撫按嚴(yán)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yīng)秋猶以所司承追

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忠賢既誅,贈光斗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保。

福王時,追謚忠毅。(節(jié)選自《明史?左光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A.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B.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C.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D.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A.輦下,又稱為輦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車駕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稱。

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敬稱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yán)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zé)等表示警懲,繼續(xù)追逼。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A.左光斗為人剛直,大力整肅吏治。他的字為遺直,正與他的性格相符;他擔(dān)任御史時,捕治吏

部惡吏,起獲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極大震驚。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對無理要求。他的建議得以施行,水利大興,百姓得利;劉朝以東宮名義

索取戚腕廢莊,他將信件原封返還,堅決拒絕。

C.左光斗揭露贓私,受到小人陷害。他與人彈劾魏忠賢、揭發(fā)崔呈秀,引起魏忠賢及其黨羽的

憤恨,魏以先發(fā)制人的手段,繞過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飽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連,母親、兄長以及同宗群從十余人被迫害

致死,直到魏忠賢被誅,他才受到追贈,謚為忠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御史周應(yīng)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3分)

答案

專題三文言文閱讀

如1高考幫?備考方向?qū)Ш?/p>

文1

1.A略。

2.B略。

3.C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同時又……防備疫病”錯誤。

由原文“明年春……乃裒羨緡得二千,復(fù)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可知,

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是蘇軾到杭州后第二年春天做的事。

4.(1)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關(guān)鍵詞“祟”(出售)、“挾”(帶

著)、“活”(救活)各1分,句子大意2分。(2)關(guān)鍵詞“其體”(他的文章)、“渾涵”(博大深

沉)、“鮮”(少)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參考譯文】

蘇軾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蘇軾)聽到古今的成敗,總是能說出

其要害。嘉祐二年,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歐陽修(因見到他的文章而)驚喜,(蘇軾)參加殿試

考中乙科。后來(蘇軾)以書信謁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圣俞說:“我應(yīng)當(dāng)讓這個人出人頭地?!?/p>

蘇洵去世,朝廷追封(他為)光祿丞。(蘇軾)服喪期滿后,回到朝廷,以判官告院的身份任職。王

安石開創(chuàng)實施新法,蘇軾上書談?wù)撔路ǖ牟焕?。新的政令紛紛頒布,蘇軾在這時,常常設(shè)法使這

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因此生活安定。調(diào)任密州知州。司農(nóng)實施手實法,不按時實行的人按

違反詔令論罪。蘇軾對提舉官說:“處人違反詔令的論罪,如果出自朝廷,誰敢不聽從?如今命

令出自司農(nóng),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舉官驚恐地說:“請您暫且慢點推行它?!辈痪?,朝廷知道

這個法令危害百姓,廢除了它。元祐元年,蘇軾以七品官服入侍延和殿,(皇帝)當(dāng)即賜他銀緋,

升他為中書舍人。元祐三年,蘇軾暫代禮部貢舉一職。正逢大雪嚴(yán)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凍得

打厥不能說話。蘇軾放寬對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巡視整場的宦官常侮辱應(yīng)試士子,

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言辭,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qū)逐。元祐四年,因積累了

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dāng)權(quán)的人憎恨。蘇軾怕不被他們?nèi)菁{,請求調(diào)到外地,任龍圖閣學(xué)士、杭

州知州。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并發(fā)。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

之一,又得到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米來救濟(jì)饑餓的人。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售常平米,

制成許多稠粥、藥劑,派人帶著慶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蘇軾說:“杭州是水陸交通的

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別處常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錢二千緡,又拿出自己囊中五十兩黃

金,來建造治病場所,漸漸積聚錢糧來防備疫病?;兆诩次?又經(jīng)歷三次大赦,于是提舉玉局觀,

恢復(fù)朝奉郎職務(wù)。蘇軾從元祐以來,從未因每年考績要求升遷,所以官職就止于此。建中靖國

元年,(蘇軾)在常州去世。蘇軾學(xué)父親蘇洵寫文章,不久便因為有天賦而很快學(xué)到了寫文章的

本領(lǐng)。曾說自己:“寫文章就像行走的云和流動的水,開始時沒有固定的質(zhì)地(形式),但是(云

或水)常常行走在應(yīng)該行走的時候,停止在不得不停止的時候?!奔词故擎倚εR的言辭,都可

以寫下來并誦讀它們。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

文2

1.B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斷句題旨在判斷句子的完整性,其中多主謂賓結(jié)構(gòu)?!昂?/p>

者”意為“為什么呢”,語意完整,前后應(yīng)斷開,據(jù)此排除C、D兩項?!袄枋贿_(dá)其意”的意思

是“百姓不明白朝廷(這樣做)的用意”,“黎庶”為主語,“不達(dá)”為謂語,“其意”為賓語,

故應(yīng)在“其意”后斷開,據(jù)此排除A項。

2.A本題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A項,太守掌管軍事、科舉事務(wù)錯

誤,太守并不掌管軍事、科舉事務(wù)。

3.C略。

4.(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內(nèi)也不準(zhǔn)入宮。

(2)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

【解析】略。

【參考譯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歲時,胡須和鬢發(fā)雪白,當(dāng)時的人稱他為王白須。最初擔(dān)任佐著作郎、

東海王文學(xué)。堂伯父王導(dǎo)對他說:“選官打算讓你擔(dān)任尚書郎,你有幸可以做諸王的佐吏呀!”

王彪之說:“職位的高低本來不值得計較,只要是在合適的時間任職。至于越級擢升,這并不是

我的愿望?!庇谑峭醣胫妥隽松袝?。多次升遷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當(dāng)時永嘉太守謝

毅,在(皇帝)大赦后殺了郡內(nèi)居民周矯,周矯的堂兄周球到州府訴說冤屈。揚州刺史殷浩派從

事拘捕了謝毅,(將他)交付廷尉(候?qū)彛?。王彪之認(rèn)為周球是訟案的當(dāng)事人,(他)身無爵位,不歸

廷尉管理,不肯受理,與州府來回反復(fù)推辭。穆帝下詔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書據(jù)理

爭論,當(dāng)時的人將他比作張釋之。當(dāng)時朝廷要在南郊祭天,簡文帝任撫軍,執(zhí)掌朝政,詢問王彪

之是否應(yīng)大赦。王彪之回答說:“自從中興以來,郊外祭祀往往有大赦,臣認(rèn)為(這)是不合適的。

為什么呢?百姓不明白朝廷(這樣做)的用意,又以為郊外祭祀必有大赦,到這時,兇頑愚昧的人

又要產(chǎn)生僥幸的心理了?!庇谑呛單牡勐爮牧送醣胫囊庖?。永和末年,多發(fā)生疫病。按舊例,

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內(nèi)也不準(zhǔn)入宮。到此時,百

官中很多人都稱家有時疾,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進(jìn)言:“疫病流行的時候,沒有哪一家不被傳

染。如果因此不再入宮,那近侍也會立刻空缺,皇宮中的官署將會空了朝廷聽從了王彪之的

意見。到簡文帝駕崩時,朝廷百官疑慮不安,不敢立太子為帝。有人說,應(yīng)當(dāng)?shù)却笏抉R處置。王

彪之嚴(yán)肅地說:“天子駕崩,太子繼位,豈容大司馬變更!若先去當(dāng)面詢問,必定反被大司馬責(zé)

怪?!庇谑浅⒆h論才確定下來。到孝武帝即位時,太皇太后因孝武帝年幼,便命令桓溫依照周

公舊例代理朝政。事情己經(jīng)施行,王彪之說:“這是不同于平常的大事,大司馬必定會再三辭讓,

使國事停頓,荒廢先皇遺業(yè),不敢奉行命令。謹(jǐn)具封文呈還宮內(nèi),請求停止此事?!边@事就沒有

施行。朝廷加封王彪之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沒有正式任命。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

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太元二年,王彪之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便以光祿大夫追贈

他,謚號簡。

文3

1.C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考查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學(xué)科素養(yǎng)?!坝?/p>

郡中”是介詞結(jié)構(gòu),前面有謂語動詞“聞”,“聞于郡中”是狀語后置句,中間不可斷開,據(jù)此

排除D項。“吳廷尉”是“為河南守”的主語,中間不可斷開,據(jù)此排除A項?!伴T下”是狀語,

應(yīng)為“置(于)門下”,“甚幸愛”的主語是“吳廷尉”,而非“門下”,故“甚幸愛”前應(yīng)斷開,

據(jù)此排除B項。

2.A本題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考查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學(xué)科素

養(yǎng)。A項,“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yuǎn)”錯誤,在諸子百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

道家和法家。

3.C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學(xué)科素養(yǎng)。C

項,“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錯誤,事件順

序顛倒,從原文來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然后才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

梁懷王的太傅。

4.(1)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xué)淺,一味想獨攬權(quán)力,使事情變得復(fù)雜混亂?!?/p>

(2)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考查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的學(xué)科素養(yǎng)。⑴關(guān)鍵詞“短”“擅權(quán)”“紛亂”各1分,句意2分?!岸獭狈g為“說壞話、誹

謗”,“擅權(quán)”翻譯為“獨攬權(quán)力”,“紛亂”翻譯為“使……復(fù)雜混亂”。(2)關(guān)鍵詞“數(shù)(第

一個)”“稍”“削”各1分,句意2分?!皵?shù)”翻譯為“多次、屢次”,“稍”翻譯為“逐漸、

漸漸”,“削”翻譯為“削減”。

【參考譯文】

賈生名為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能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吳廷尉

擔(dān)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xué)優(yōu)異,就把他召來置于自己門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剛即位,

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治下政治清明,為全國第一,(吳公)以前和李斯是同鄉(xiāng),又經(jīng)常向李斯學(xué)習(xí)

做事,于是征召他擔(dān)任廷尉。吳廷尉就說賈誼雖年輕,卻很精通諸子百家的典籍。漢文帝就征

召賈誼,讓他擔(dān)任博士之職。此時賈誼年紀(jì)才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孝文帝下

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

自己想說的話。諸生因此都認(rèn)為才能比不上賈誼。孝文帝也非常高興,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

內(nèi)就升任太中大夫。賈誼認(rèn)為,從西漢建立到孝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yīng)該改

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設(shè)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這些事項的

禮儀法度,崇尚黃色,官印數(shù)字用五,創(chuàng)設(shè)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制。孝文帝剛剛即位,謙虛

退讓而來不及。各項法令的修改審定,以及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這些主張都是賈誼提

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dān)任公卿之職。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

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xué)淺,一味想獨攬權(quán)力,使事情變得復(fù)雜混

亂于是,孝文帝后來也疏遠(yuǎn)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而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向孝

文帝告辭之后前往長沙,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賈誼擔(dān)任長沙王太傅三

年。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dāng)時孝文帝剛剛接受過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

(接見賈誼)。孝文帝因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趁機周詳?shù)?/p>

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孝文帝(己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

席上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孝文帝說:“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rèn)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

看來還是不如他?!边^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孝文帝的小兒子,受孝

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讓賈誼當(dāng)他的老師。孝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

賈誼勸諫,認(rèn)為禍患將自此興起。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

以逐漸削減其封地。孝文帝沒有聽從。過了幾年,梁懷王騎馬時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

下后代。賈誼認(rèn)為這是自己作為太傅沒有盡到責(zé)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文4

1.B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爸屹t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作“草奏劾”的賓語,中間

不可斷開,故排除A、C兩項?!皵M十一月二日上之”是“打算在十一月二日呈上奏章”的意思,

語意完整,中間不可斷開,故排除D項。

2.C本題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殿下是中國古代對諸侯或皇

太子等的尊稱,不能用來稱丞相。

3.D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據(jù)原文“母以哭子死”,左光斗的

母親是因為痛哭兒子而死的,不是被迫害致死的;且“同宗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錯,文中只

說“系其群從十四人

4.(1)楊漣等起初不招認(rèn),隨后擔(dān)心不招認(rèn)會被酷刑斃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緩死,日后

再做謀劃。

(2)都御史周應(yīng)秋還認(rèn)為主管官員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

亡。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關(guān)鍵詞“承"(招認(rèn))、“冀”(希

望)、“圖”(謀劃)各1分,大意1分。(2)關(guān)鍵詞“猶”(還)、“疏”(上疏)、“趣”(催促)各1

分,大意1分。

5.第一問:左光斗對京都附近地區(qū)有恩德。

第二問:沒有成功,在救助過程中左光斗被害。

【解析】略。

【參考譯文】

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考中進(jìn)士。左光斗被授予中書舍人一職。被選拔

授任御史,巡行視察中城。他捉拿懲治了吏部強橫的惡吏,收繳假印七十多枚,查出假官一百多

人,京都的人都震驚惶恐。左光斗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條呈上三種理由十四條建議,皇帝下詔

全都允許施行。大規(guī)模地疏浚水道、修筑堤坊,北方人才知道種植水稻。鄒元標(biāo)曾經(jīng)說:“三

十年前,都城里的百姓不知道稻草是什么東西,現(xiàn)在到處都是水稻,這是種水田的益處宦官

劉朝聲稱有東宮的手令,索取外戚廢棄的莊園。左光斗沒有開封便還給了他,說:“每一尺土地

都是殿下所有,今天怎么敢私下給人呢?!眲⒊瘧嵑薜仉x開了。楊漣彈劾魏忠賢,左光斗參與他

的謀劃,又和高攀龍共同揭發(fā)崔呈秀貪贓徇私,魏忠賢和他的黨羽都被激怒了。等到魏忠賢趕

走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依次將會輪到楊漣、左光斗。左光斗很氣憤,草擬奏章彈劾魏忠

賢和魏廣微三十二條斬首的罪行,打算在十一月二日呈上奏章,先讓妻子兒女返回南方。魏忠

賢刺探得知此事,提前兩天借會合推選一事將左光斗和楊漣都削去官籍。小人們還不解恨,又

設(shè)計陷害汪文言入獄,加上左光斗的名字,派使臣前往捉拿。父老子弟圍著馬頭放聲大哭,聲音

震動原野,堤騎也在擦拭眼淚。到京后就被打入詔獄嚴(yán)刑審問。許顯純誣陷他們接受楊鎬、熊

廷弼的賄賂,楊漣等起初不招認(rèn),隨后擔(dān)心不招認(rèn)會被酷刑斃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緩死,

日后再做謀劃。眾人都違心服罪,左光斗被定罪貪贓二萬0魏忠賢于是假傳圣旨,仍然命令許

顯純五天追比一次,不下至司法官吏,眾人開始后悔失策。容城孫奇逢,是有氣節(jié)的俠士,和定

興鹿正因為左光斗對京城附近的人有恩德,倡議集資,諸生爭相響應(yīng)?;I集幾千金,謀劃替他交

納,延緩他的訴訟案,但左光斗和楊漣已在同一天被獄卒打死了,當(dāng)時是天啟五年七月二十六

日,左光斗時年五十一歲。左光斗死后,贓款還沒有還完。魏忠賢命令巡撫巡按嚴(yán)加追討,拘囚

他的堂兄弟及侄子輩十四人。左光斗的長兄左光霽受牽連獲罪而死,母親因為痛哭兒子而死。

都御史周應(yīng)秋還認(rèn)為主管官員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魏忠賢被殺后,朝廷追贈左光斗為右都御史,錄用了他的一個兒子。后來,再次追贈左光斗為太

子少保。福王時,追加謚號為忠毅。

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

專題三文言文閱讀

0

文1[2021濟(jì)南名校高三年級交流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房玄齡,臨淄人。開皇中,皆謂隋祚方永,玄齡密白父曰:“上無功德賓醫(yī)釜壤彼額之丕為王

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閱終當(dāng)內(nèi)相誅夷?!澳晔?,舉進(jìn)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

日:"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dāng)為國器。"太宗以墩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公

為秦王,征伐未嘗不從,眾爭取怪珍,玄齡獨收人物致幕府,與諸將密相申結(jié),人人愿盡死力。居府

出入十年,軍符府檄,或駐馬即辦,文約理盡,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機識,是宜委任。每為吾兒陳

事,千里外猶對面語。"隱太子將有變,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計事。事平,第功班賞,功第一,食目干三

百戶?;窗餐跎裢ㄔ?“義師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齡以刀等更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誠

先至,然未嘗躬行陣勞。今玄齡有決勝帷幄、定社稷功,此蕭何所以先諸將也。"居宰相積十五年,

自以權(quán)寵隆極,累表辭位,詔不聽。帝遣使謂日:“讓,誠美德也。然國家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毋多讓!”會伐遼,留守京師。詔日:“公當(dāng)蕭何之任,朕無西顧憂矣。"玄齡數(shù)上書勸帝,愿毋輕敵,

久事外夷。晚節(jié)多病,玄齡顧諸子曰:“今天下事無不得,惟討高麗未止,上含怒意決,群臣莫敢諫,

吾而不言,抱愧沒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掇,尚能憂吾國事乎!”玄齡當(dāng)國,夙夜勤強,任

公竭節(jié),不欲一物失所。無娼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dá)吏治,議法處令,務(wù)為寬平。不以己長望

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治家有法度,??种T子驕侈,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fēng),令各取

一具,日:“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漢袁氏累葉忠節(jié),吾心所尚,爾宜師之。"

(節(jié)選自《新唐書?房玄齡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閱/終當(dāng)內(nèi)相誅

B.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閱/終當(dāng)內(nèi)相誅

C.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閱/終當(dāng)內(nèi)相誅

D.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閱/終當(dāng)內(nèi)相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jìn)士,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考試的人,即殿試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軍中將帥處理政務(wù)之處,用帳幕搭建,故稱之,也泛指官署。

C.食邑,中國古代君主封賜給臣下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

D.刀筆吏,指古代的文職官員或主辦文書的官吏,因為古代讀書人及政客常用刀和筆修改文字,

故稱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房玄齡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時,房玄齡與太宗就一見如故;后來凡有戰(zhàn)事,房玄齡就

一定跟隨。

B.房玄齡為國盡心竭力。他不愛奇珍異寶,一心廣攬賢才,為國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為國事

上書進(jìn)言。

C.房玄齡才能卓爾不群。他年輕時就被高孝基譽為國家的棟梁,在秦王府任職達(dá)十年之久,展

現(xiàn)了他的才華。

D.房玄齡注重家風(fēng)建設(shè)。房玄齡注重自身修養(yǎng),見賢思齊,寬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訓(xùn)I,警示子女

遵守法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若人機識,是宜委任。每為吾兒陳事,千里外猶對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漢袁氏累葉忠節(jié),吾心所尚,爾宜師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唐太宗兩次把房玄齡比作漢朝名相蕭何,分別有怎樣的目的?請簡要說明。(3分)

文2[2021濰坊高三階段性監(jiān)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宋混字持正,京兆長安人。曾祖擇,牟平令。祖贊,萬年令。父溫故,晉天福中進(jìn)士,至左補闕;

弟溫舒,亦進(jìn)士,至職方員外郎,兄弟皆有時名?;煊拙?,早孤,與兄泌勵志篤學(xué),事母以孝聞。溫

舒典耀州,溪侍行,代作箋奏,詞敏而麗。溫舒拊背日:"此兒真國器,恨吾兄不及見也。"太平興國

五年進(jìn)士,釋福將作監(jiān)丞、通判梓州榷鹽院,就遷右贊善大夫。宋準(zhǔn)薦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館,

賜緋。雍熙三年,以右補闕知制誥,與王化基、李沆并命,仍賜白金五百兩、錢五十萬。加戶部員

外郎,與蘇易簡同知貢舉,俄判刑部,賜金紫。淳化二年,道安訟大理斷獄不當(dāng)混坐累,降均州團(tuán)練

副使。時母老,湛留其室奉養(yǎng)。移汝州,與王禹保并召入,為禮部員外郎、直昭文館。五年,以職方

員外郎再知制誥、判集賢院,知銀臺、通進(jìn)。至道元年,為翰林學(xué)士,知審官院、三班。真宗即位

拜中書舍人。丁內(nèi)艱,起復(fù)。真宗北巡將次大名以扈從軍列為行陣親御鎧甲于中諸王介胄以從

命湛與王顯分押后陣駐辟數(shù)日,常召見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內(nèi)侍掖出,太醫(yī)診視撫問相繼,以

隨聞「明年正月,真宗臨視滸以先歸,賜衾褥,日:“此朕嘗御者,雖故暗,亦足御道途之寒」又遣

內(nèi)侍護(hù)送供帳,至;亶州,卒,年五十一。廢朝,贈吏部侍郎。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贈刑部尚書,

謚日忠定。濕風(fēng)貌秀整,有醞藉,器識沖遠(yuǎn),好學(xué),美文詞,善談?wù)擄嬛o,曉音律,妙于弈棋。筆法遒媚,

書帖之出,人多傳效。喜引重后進(jìn)有名者,又好趨人之急,當(dāng)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

(選自《宋史?宋混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真宗北巡/將次大名以扈從/軍列為行陣/親御鎧甲于中/諸王介胄以從命混/與王顯分押后

陣/

B.真宗北巡/將次大名/以扈從軍列為行陣/親御鎧甲于中/諸王介胄以從命溟/與王顯分押后

陣/

C.真宗北巡/將次大名/以扈從軍列為行陣/親御鎧甲于中/諸王介胄以從/命混與王顯分押后

陣/

D.真宗北巡/將次大名以扈從/軍列為行陣/親御鎧甲于中/諸王介胄以從/命混與王顯分押后

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釋褐,指新進(jìn)士在太學(xué)行釋褐禮,脫去布衣?lián)Q穿官服。后喻做官或進(jìn)士及第授官。

B.金紫,指金魚袋及紫衣,是唐宋時期的官服和佩飾,因此也用金紫指代貴官。

C.丁內(nèi)艱,也稱作丁家艱,指遭逢父母親的喪事?!岸 笔窃夥?、遇到的意思。

D.贈,指朝廷給去世的官員或官員去世的父祖追封官爵,此指為宋混追封官爵。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混富有才華。他幼時機敏聰慧,寫文章下筆成文,辭藻華美,受到叔父的贊許和宋準(zhǔn)的推

薦。

B.宋湛深受重用。他多次受到皇帝的賞賜,仕途順利,一路升遷,真宗皇帝因他去世而暫停朝

事。

C.宋混人品貴重。他寬容含蓄,喜歡引薦年輕人,能急人所難,士子們都推崇景仰他。

D.宋溫多才多藝。他通曉音律,擅長下棋,書法剛健嫵媚,人們喜愛他的書帖,紛紛傳播效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溫舒拊背曰:“此兒真國器,恨吾兄不及見也?!?/p>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內(nèi)侍掖出,太醫(yī)診視,撫問相繼,以疾亟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宋溟病重之后,真宗皇帝是如何待他的?(3分)

文3[命題新角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班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所學(xué)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

永平初,東平王蒼以至戚為騾騎將軍輔政,開東閣,延英雄。時固始弱源,奏記說蒼,薦桓梁、晉馮

諸人,蒼納之。父彪卒,歸鄉(xiāng)里。固以彪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顯宗,

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

馳詣闕上書,具言固著述意。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

孟異共成《世祖本紀(jì)》,遷為郎。固又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復(fù)使終成前所著書。

固以為漢紹堯運,以建帝業(yè),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jì),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

太初以后,闕而不錄,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漢書》。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

至建初中乃成當(dāng)世甚重其書學(xué)者莫不諷誦焉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hù)軍,與參

議。北單于聞漢軍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韓邪故事,朝見天子,請大使。憲上遣固行中郎將事,

將數(shù)百騎與虜使俱出居延塞迎之。會南匈奴掩破北庭,聞虜中亂,引還。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學(xué)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

兢大怒,畏憲不敢發(fā),心銜之。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詔以譴

責(zé)兢,抵主者吏罪。

論曰:司馬遷、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載籍之作,大義粲然著矣。議者咸稱二子有良史之才。遷

文直而事核,固文贍而事詳。若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①,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亶亶②

而不厭,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譏遷,以為是非頗謬于圣人。然其論議常排死節(jié),否正直,而不敘

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jié)愈矣。固傷遷博物洽聞,不能以智免極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

之而不能守之。嗚呼,古人所以致論于目睫也!

(節(jié)選自《后漢書》,有刪改)

【注】①抑抗:縮小與夸張。②亶亶(wdi):勤勉不倦的樣子。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jǐn)嗑涞姆治?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文化常識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號表示時間,所以“固自永平中”與“至建初

中”后都應(yīng)該斷開。

B從句意看,“潛精積思二十余年”是“詔”的具體內(nèi)容,“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是一

個表意完整的句子。

C.從語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詞用作動詞,作“當(dāng)世”的謂語,與“其書”構(gòu)成動賓結(jié)

構(gòu),“其書”后要斷開。

D.從句間關(guān)系看,“重其書”是“當(dāng)世”“莫不諷誦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諷誦焉”前應(yīng)斷

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人。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后泛指二十歲左右的

男子。

B.堯是傳說中中國上古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史記》記載其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

主。

C.《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D.賓客是指投靠依附王侯貴族并為其效命的門客。文中的“賓客”指竇氏的族人。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班固聰穎多才,年輕有為。他九歲時就能誦詩作文,長大后博覽群書,師承多人;二十歲時就

向劉蒼薦才并被接納。

B.班固經(jīng)歷磨難,立志修史。他被人舉報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獄之災(zāi);在班超澄清冤情后,被皇

上召到校書部繼續(xù)著書。

C.班固潛心編著,享譽當(dāng)時。他追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寫他們的本紀(jì),人們稱贊他與司馬遷

都具有優(yōu)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無方,牽連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中之人,因其奴仆醉酒冒犯種兢而被其懷恨在心,

后來遭到種兢挾私報復(fù),被害致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具言固著述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會南匈奴掩破北庭,聞虜中亂,引還。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漢書》的優(yōu)點和不足。(3分)

文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題。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diào),無所知名。釋之日:"久宦減仲之產(chǎn),

不遂。"欲自免歸。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文帝

稱善,乃拜釋之為謁者仆射。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余問,尉左右視,盡不能

對?;⑷莘驈呐源緦ι纤鶈柷莴F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yīng)無窮者。乃詔釋之拜嗇夫為

上林令。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被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

哉!且秦以任刃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

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fēng)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且

下之化上疾于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太子與梁王共軍入朝,不下司馬門,于是釋之追止太子、

梁王無得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日:“教兒子不謹(jǐn)。"薄太后

乃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黑馬驚。于是使騎捕,

屬之廷尉。釋之治問。廷尉奏當(dāng),一人犯腳,當(dāng)罰金。文帝怒,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

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后文帝崩,景帝立。釋之事景帝歲余,久之,

卒。

(節(jié)選自《史記?張釋之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

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B.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己/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

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C.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

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D.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己/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

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拜,指按照一定的禮節(jié)授予官職,表示授予官職的詞語還有辟、薦、舉、授等。

B.刀筆之吏,指主辦文書的小吏,含貶義。古時記事用竹簡,有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