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1例宮頸癌普查報告_第1頁
8361例宮頸癌普查報告_第2頁
8361例宮頸癌普查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361例宮頸癌普查報告

近年來,由于我國高發(fā)性宮頸疾病,通過對比分析了解我國幅28個宮頸的流行情況,制定了我國幅28個宮頸診斷和治療方案。1方法步驟1.1調查的主題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縣轄區(qū)內的已婚婦女8361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歲。1.2檢查方法1.2.1固定總刮得物除去宮頸表面分泌物,以宮頸外口為中心用小腳板順時針,在唇管交界處壓刮一周,將刮得物常規(guī)涂于載玻片上,置95%酒精液中固定15min,再做婦科并記錄所見。最后連同編號的刮片和病檢單一起送病理科化驗。1.2.2染色方法病理科接到送檢刮片后,經再固定后行HE染色觀片。1.2.3陰道鏡下活檢(1)宮頸刮片細胞學診斷采用5級分類法進行:即正常,炎癥,查見核異質細胞(輕、中、重),查見可疑癌細胞和查見癌細胞;(2)倘若宮頸刮片的結果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就不必再做陰道鏡檢查,當然也毋需再做宮頸活檢;倘若近期內兩次宮頸刮片均為核異質細胞中或輕-中度者或可疑癌細胞者,稱其為準陽性檢出者,應行陰道鏡檢查,選擇陰道鏡下病變最嚴重處進行多點活檢,正常轉化區(qū)則常規(guī)取移行帶3,6,9,12點處。移行帶上移行宮頸管搔刮術。根據(jù)病理學診斷證實為癌;(3)所有活檢證實為宮頸癌患者的切片,均先后在根治手術前或術后被借出,經上級醫(yī)院會診得到證實。1.2.4常見的妊娠和妊娠合并心臟病放療的治療(1)治療原則:3例原位癌-Ⅰa期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10例Ⅰb-Ⅱa期,病理分級Ⅱ級,采用手術、放療、化療及綜合治療;1例Ⅱb期,病理分級Ⅲ級,采用放療,放療降分期后手術。(2)宮頸癌的手術治療:原位癌-Ⅰa期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浸潤癌行根治術。(3)宮頸癌的放療:主要針對宮頸浸潤性鱗癌的治療,采用體外與腔內放療的綜合治療。(4)宮頸癌的化學治療:我院采用宮頸癌用PVB方案(第一天卡鉑400mg/m2、第一天長春新堿1mg/m2、第1~3d博來霉素20mg/m2/d)給予靜脈輸入。1.2.5陰道組織病理學檢查全部病例進行了隨訪,隨訪時間為3年,隨訪內容包括:(1)盆腔檢查;(2)陰道刮片細胞學檢查;(3)胸片;(4)血常規(guī)。3例原位癌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術后隨訪均體健;11例浸潤癌行根治術,3例術后2年內死亡。4例因期別晚,已失去手術時機;其中的2例在上級醫(yī)院進行放化療,2例因家庭貧困放棄治療,均在1年半內死亡。1.2.6化療后2周預后14例宮頸癌手術,均無嚴重手術并發(fā)癥;8例放、化療病人均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全身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反應對癥治療好轉;其中1例化療后1周出現(xiàn)腸麻痹轉普外治療痊愈,2例放療后1年出現(xiàn)放射性直腸,長期便血;1例合并放射性膀胱炎、間斷血尿。2結果與分析2.1慢性宮頸炎發(fā)生率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對我縣8361例宮頸普查中,慢性宮頸炎5850例,占普查人數(shù)的69.97%(見表1)。從此可以看出,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病變,其中度糜爛較多,見表1。2.2妊娠合并心臟病年齡分布宮頸癌高發(fā)居第一位的年齡組在36~45歲,共有9例,占宮頸癌的50.00%;宮頸癌高發(fā)居第二位的年齡組在51~55歲,共5例;占宮頸癌的27.78%。結果表明:符合宮頸癌的發(fā)病年齡規(guī)律,圍絕經期婦女更應注意宮頸癌的早期預防,見表2。2.3生育原位癌和浸漬癌經8361例宮頸刮片初篩,又經陰道鏡病理組織活檢診斷證實,發(fā)現(xiàn)宮頸癌18例,占初篩人數(shù)的0.02%,發(fā)現(xiàn)宮頸原位癌3例,占16.67%;浸潤癌14例,占83.33%;其中鱗狀上皮癌17例,腺癌1例。結果表明宮頸浸潤癌發(fā)病率高于原位癌。見表3。3因年齡而長,相應要注意因子分析治療本文報告了我院對轄區(qū)內已婚婦女8361例,以宮頸刮片方法進行了大面積宮頸癌普查普治的資料。普查率87.75%;發(fā)病率69.97%;患病率215.29/10萬;普治率88.89%;原位癌手術治療有效率100%;11例浸潤癌Ⅰb-Ⅳb期手術及放、化療,3年存活率27.27%;放、化療后均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發(fā)生率100%;死亡率7.99/10萬。從表1可以看出,慢性宮頸炎其最常見的局部表現(xiàn)為宮頸糜爛,此病在婦女病普查中屬首位,應定期進行婦女病普查,積極預防和治療慢性宮頸炎,對實現(xiàn)一級預防阻斷宮頸癌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從表2可以看出,宮頸癌高發(fā)年齡組在36~45歲和51~55歲兩個階段,占77.78%。宮頸癌高發(fā)居第一位的年齡組在36~45歲,共有9例,占宮頸癌的50.00%。目前認為宮頸原位癌的發(fā)病年齡30~35歲,浸潤癌的高發(fā)年齡50~55歲,近年來由于檢出手段的增多,宮頸CIN及原位癌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本文所得的結論,符合宮頸癌的發(fā)病年齡規(guī)律。圍絕經期婦女更應注意宮頸癌的早期預防。從表3可以看出,18例檢出者中,均為宮頸刮片健康普查之中分析發(fā)現(xiàn)的。3例原位癌經手術治療后,目前全部健在,能勝任一般的體力勞動。11例浸潤癌治療后,3年存活率27.27%;這有力的說明了,在宮頸癌的防治中,認真做好“三早”的重要性。只有早發(fā)現(xiàn)才能早診斷,進而才能早治療。只有早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的治愈率,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本資料表明,宮頸刮片健康普查簡便經濟、可靠,適合農村婦女病普查。據(jù)1985年楊大望報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qū)800萬細胞學篩查結果,患病率138.74/10萬。本資料所示的我縣處于貧困山區(qū),群眾居住分散,經濟文化落后,衛(wèi)生條件差,患病率高達215.29/10萬;宮頸浸潤癌高發(fā)占83.33%,與近幾年報道的開展防癌普查后,宮頸浸潤癌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農村婦女自我保健意識淡薄,認為有病才治病,忽視預防保健,宮頸癌一經發(fā)現(xiàn),已到晚期;其次家庭貧困患病婦女得不到及時醫(yī)治。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各國的實踐均證明普查可降低宮頸浸潤癌的發(fā)生和死亡,原因在于宮頸癌有一系列的前驅病變,從宮頸癌前病發(fā)展成宮頸癌,大約需10年時間。這些癌前病變可存在多年,而且宮頸具有有利的解剖學位置,易于暴露,便于觀察、觸診及取材,如能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