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芳老師叉車課件第2講底盤_第1頁
陶元芳老師叉車課件第2講底盤_第2頁
陶元芳老師叉車課件第2講底盤_第3頁
陶元芳老師叉車課件第2講底盤_第4頁
陶元芳老師叉車課件第2講底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講底盤第2講底盤底盤叉車第2講P1第2講2.1傳動系統(tǒng)第2講底盤底盤叉車第2講P22.1.1傳動系統(tǒng)概述1車輛對傳動系統(tǒng)的要求1)減速、增矩;適應道路;盡可能實現(xiàn)理想的原動機特性;▲發(fā)動機的轉(zhuǎn)速較快;▲發(fā)動機的原始特性平坦,不能適應道路阻力變化;

▲理想的原動機特性叉車阻力小則車速高,提高生產(chǎn)率阻力M(F)速度n(v)雙曲線(恒功率)阻力大時自動降低車速MeNe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概述▲盡可能實現(xiàn)理想的原動機特性叉車阻力小則車速高,提高生產(chǎn)率阻力M(F)速度n(v)雙曲線(恒功率)阻力大時自動降低車速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車輛對傳動系統(tǒng)的要求2)改變方向:內(nèi)燃機不能反轉(zhuǎn),叉車前進后退機會相等;3)必要時斷開傳動系統(tǒng):▲起動——內(nèi)燃機不能帶載起動▲換檔——變速箱不能帶載換檔▲方式——離合器臨時斷開

——變速箱空檔長時間斷開4)差速:轉(zhuǎn)彎或不平路面時;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2叉車傳動系統(tǒng)的操作特點1)操作頻繁:使離合器、變速箱的操作頻繁;2)倒車機會多:也影響離合器、變速箱;3)轉(zhuǎn)彎機會多:影響驅(qū)動橋(差速器);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叉車傳動系統(tǒng)的操作特點叉車裝、卸:——前進、倒退——換檔(變速箱)——離合、制動對準:——不斷重復前進、倒退——操作頻繁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7叉車傳動系統(tǒng)的操作特點叉車具體操作:起步:啟動發(fā)動機(空檔)踩開離合器,掛檔慢慢松離合器,加油換檔:踩開離合器(制動)換檔慢慢松離合器,加油注意:離合器:踩則到底放則全開踩要干脆放要緩慢變速箱:每次換檔前必須踩開離合器(制動)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83叉車對傳動系統(tǒng)的特殊要求1)結構緊湊:中小噸位用剛性連接,無萬向傳動;2)速比較大:叉車車速低;3)換離合器襯片方便:結構緊湊,操作頻繁(抽軸);4)液力傳動用得較多:操作方便,特性好;5)倒檔較多:倒車機會多;(接近50%)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94傳動形式1)機械式:從內(nèi)燃機開始——經(jīng)主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驅(qū)動橋(主傳動、差速器、半軸)——(輪邊減速)——到驅(qū)動車輪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0傳動形式2)液力(機械)式:用液力變矩器代替主離合器、動力換檔變速器代替人力換檔變速器;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1傳動形式3)靜壓式(靜液式):由變量泵、管路與控制閥、液壓馬達等組成集中驅(qū)動高速液壓馬達方案:叉車內(nèi)燃機驅(qū)動橋液壓控制系統(tǒng)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傳動形式分別驅(qū)動低速液壓馬達方案:采用低速液壓馬達直接驅(qū)動車輪或輪邊減速器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2.1.2離合器1對離合器的要求1)接合平順:保證內(nèi)燃車輛的平穩(wěn)起步;2)分離徹底:換檔過程中切斷動力傳遞;3)防止過載:通過摩擦副之間的滑動,在車輛起步、制動或阻力突然增大時保護傳動系統(tǒng)不過載;(極限力矩聯(lián)軸器)(離、合、滑)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2叉車對離合器的特殊要求1)更換方便:因為操作頻繁,容易磨損,要求離合器摩擦襯片更換方便2)接合可靠:扭矩儲備系數(shù)1.6—2.5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3離合器的種類1)干式離合器:不允許油、水等進入;2)濕式離合器:浸泡在油液中工作,散熱好,用于動力換檔變速器;3)單片離合器:一個從動片,兩個摩擦面;4)多片離合器:摩擦面多但壓力容易不均勻,分離不徹底,用于動力換檔變速器;5)常接合離合器:用于車輛的主離合器;6)常分離離合器:用于特殊裝置;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4離合器的構造原理1)離合器構造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7離合器

原理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8離合器構造叉車▲周向彈簧:布置在圓周方向的彈簧,起扭矩緩沖作用,從構造上保證接合平順▲波狀從動盤:在接合過程中被逐漸壓平,使壓力逐漸增大,進一步保證接合平順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9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02)離合器原理離合器(動畫)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13)離合器操縱機構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25離合器選用1)轉(zhuǎn)矩儲備系數(shù):主離合器的最大摩擦力矩Mc必須保證傳遞內(nèi)燃機的最大轉(zhuǎn)矩Memax并有一定的儲備,Mc=

Memax,

=1.6-2.52)摩擦力矩的驗算:Mc=FpRcz,其中:Fp——壓盤上的總壓力,N,注意壓強有限制——摩擦系數(shù),干式、鋼對粉末冶金0.4-0.55Rc——摩擦面等效半徑(D3-d3)/(D2-d2)/3z——摩擦面數(shù)目,單片為2,雙片為4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3設計選用3)離合器直徑總壓緊力Fp=p0*A=p0*π*(D2-d2)/4;(壓強查表)等效半徑Rc=(D3-d3)/(D2-d2)/3;d=cDMc=FpRcz=p0*π*(D2-d2)/4**(D3-d3)/(D2-d2)/3*z=p0*

*z*π*(D3-d3)/12=p0*

*z*π*D3(1-c3)/12解出D=1.56{Mc/[p0*

*z(1-c3)]}1/3,選用產(chǎn)品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44)主離合器的操縱機構種類:機械式,機械液壓式,助力式。操縱輕便:腳踏板力不應超過200-250N;踏板行程應在100-150mm范圍內(nèi),最大不超過180mm,否則要用氣、液助力式。摩擦片磨損后仍能保證離合器的完全接合:分離軸承要有自由行程,反映為離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應便于調(diào)整。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52.1.3變速器1功用1)變速變矩:通過換檔改變內(nèi)燃機到驅(qū)動車輪之間的傳動比,改變驅(qū)動力和車速,適應不同路面,盡量接近發(fā)動機理想特性;2)提供倒檔:解決內(nèi)燃機不能倒轉(zhuǎn)的問題,使車輛能后退行駛;3)提供空擋:較長時間切斷動力傳遞,讓內(nèi)燃機無載起動或短暫停車時怠速運轉(zhuǎn)。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62要求1)檔位合理:檔位數(shù)量稍多,速比合理;2)倒檔要多:叉車不同于汽車,倒檔應接近于前進檔的數(shù)量(2前+2倒,3前+2倒);3)換檔輕便:采用合適的換檔機構,減小沖擊、減輕駕駛員疲勞、提高生產(chǎn)率;4)效率高:傳動效率高、工作可靠、噪聲小、壽命長;5)制造簡單: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73類型1)有級與無級:通常是有級的,有時也把液力變矩器稱為無級變速器;2)定軸式與行星式:叉車上定軸式用得較多,工程機械上行星式用得較多,大噸位叉車或采用動力換檔時也有用行星式的。3)人力換檔與動力換檔:一般機械傳動采用人力換檔,液力傳動采用動力換檔。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84變速原理(換檔機構)1)直齒滑移齒輪換檔:▲構造簡單▲容易打齒▲直齒輪傳動不夠平穩(wěn)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292)斜齒輪加換檔接合套▲構造比同步器簡單▲不容易打齒▲有時掛不上檔▲斜齒輪傳動平穩(wěn)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0接合套2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13)換檔同步器▲復雜▲換檔容易,無沖擊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2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3同步器2離合換檔原理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44)動力換檔串聯(lián)動力換檔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5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6換檔離合器雙聯(lián)離合器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75典型構造CPQ15變速器抽軸構造直接連接驅(qū)動橋倒檔滑移齒輪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8叉車抽軸構造全滑移齒輪換檔有萬向傳動(或過渡橋段)階梯展開剖視檔位的自鎖互鎖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39CPC30變速器嚙合套式

叉車變速器叉車抽軸構造全斜齒輪傳動嚙合套換檔有萬向傳動(或過渡橋段)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0CPD50

變速器叉車▲中—前進1檔▲下—前進2檔▲上—倒檔(前進2,倒退1)(單離合器)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1叉車▲左右—1檔▲左左—2檔▲右左—倒檔▲右右—前進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2北京2-3t叉車變速器天津2t叉車變速器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3大連5t叉車動力換檔變速器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4北京5t叉車動力換檔變速器叉車▲變矩器帶泵▲有萬向傳動(或過渡橋段)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5叉車▲發(fā)動機帶泵▲變速箱帶二級主傳動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6一拖中噸位叉車變速器一拖中噸位叉車變速器叉車▲帶主傳動和差速器的液力換檔變速箱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76設計1)前提條件:由總體設計中的牽引計算給出,包括:△選出發(fā)動機——Memax△確定最大車速、爬坡度、驅(qū)動輪直徑——總速比△確定主傳動(輪邊減速)速比——變速器速比△確定各檔時間利用率——計算疲勞△確定布置尺寸——設計中心距、箱體等△給出其他要求——換檔方式、抽軸構造等條件不夠怎么辦?設法確定后驗算即可。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82)一般性步驟a)確定傳動方案:定軸式還是行星式?直齒滑移齒輪換檔還是斜齒輪加換檔接合套?用不用同步器?是不是動力換檔?b)確定具體結構與內(nèi)部傳動比分配(配齒)c)驗算:齒輪、軸、軸承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493)一般性原則a)通常經(jīng)過兩級外嚙合齒輪減速,倒檔再增加一個惰輪;b)倒檔車速略低于前進檔車速;c)每一級齒輪的減速比接近一些,避免某個大齒輪過大,增大整個變速器的體積;d)與減速器相比齒數(shù)少,中心距小,結構復雜而緊湊,多用硬齒面齒輪,一般不用剖分式箱體。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04)參數(shù)確定a)中心距(中間軸到輸出軸)經(jīng)驗公式A1=K(Mmax)1/3,或參考現(xiàn)有結構哪些因素影響中心距?(如何調(diào)整中心距?)▲不受經(jīng)驗公式的限制,中心距由布置和驗算確定▲齒輪的齒數(shù)和影響中心距▲齒輪的模數(shù)影響中心距▲齒輪的螺旋角影響中心距▲齒輪的變位系數(shù)影響中心距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1參數(shù)確定b)齒輪模數(shù):大一些則齒數(shù)少,齒根抗彎好;小一些則齒數(shù)多,重疊系數(shù)大,傳動平穩(wěn);車輛變速器的失效方式是點蝕,屬于疲勞破壞,齒輪模數(shù)取小一些好;c)齒寬:大一些看上去承載好,但載荷分布不均勻,不如小一些;d)螺旋角:采用斜齒輪可以增大重疊系數(shù),使傳動平穩(wěn),還可以用來湊中心距,取10°-30°。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2參數(shù)確定e)材料:齒輪20CrMnTi(滲碳淬火)軸:45或40Cr(調(diào)質(zhì))齒輪軸:按齒輪選材料箱體:HT或鑄鋼35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35)驗算a)載荷強度驗算的載荷要從兩個方向計算:從發(fā)動機算過來:Mj=Memaxixηx

從車輪附著力倒算過來:Mj=G1r/ix/ηx兩者取小值,適用于傳動系統(tǒng)各零部件;疲勞載荷:根據(jù)各檔位的時間利用率折算;b)齒輪:驗算齒根彎曲疲勞強度和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查手冊c)軸:進行精確的脈動或交變疲勞強度驗算;d)軸承:進行壽命驗算。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46)結構設計很大一部分設計工作是結構設計:軸肩安排(尺寸鏈)換檔機構換檔操縱機構箱體設計各零件的定位(周向——嚙合、花鍵;徑向——配合,軸套;軸向——軸肩、墊片、套筒)干涉檢查(運動干涉、安裝)這些往往不是靠計算,而是靠畫圖布置。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5結構設計周向、徑向、軸向定位: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6結構設計第一軸的周向、徑向、軸向定位: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7結構設計叉車中間軸周向、徑向、軸向定位: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8結構設計輸出軸的周向、徑向、軸向定位:倒檔軸: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592.1.4驅(qū)動橋1功能1)減速增矩:通過主傳動、輪邊減速,進一步降低轉(zhuǎn)速、增大扭矩,滿足驅(qū)動要求;2)差速:適應路面不平、轉(zhuǎn)彎等情況;3)承裝:承裝車輪、門架,連接車架;4)傳力:支承車架,傳遞驅(qū)動力。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02構造驅(qū)動橋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1構造驅(qū)動橋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2構造驅(qū)動橋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3構造驅(qū)動橋殼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4構造驅(qū)動橋安裝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5構造驅(qū)動橋安裝叉車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663主減速器(主傳動)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67主減速器承擔固定部分的速比,并使傳動方向轉(zhuǎn)90

。一般單級速比為5-7,雙級時可達8-12。主傳動

底盤叉車蝸桿錐蝸桿雙曲面齒螺旋錐齒輪螺旋錐齒輪:傳動平穩(wěn),齒數(shù)少(如40/6)。雙曲面齒:滑移大,磨損大,要使用雙曲面齒輪油。第2講底盤第2講P68主傳動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69

底盤叉車防止大變形間隙調(diào)整間隙調(diào)整第2講底盤第2講P70單級主傳動雙級主傳動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714差速器構造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72差速器零件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73差速器原理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74主傳動與差速器(動畫)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755半軸

底盤叉車叉車多采用全浮式半軸,只承受扭矩,其他載荷由橋殼承擔。第2講底盤第2講P76半軸連接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77半軸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786輪邊減速

底盤叉車只用在大噸位叉車上,能夠提高總傳動比,或減小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的載荷和尺寸。多采用行星減速,布置在輪輞內(nèi)部,速比為3.5-5.5。固定輸入輸出第2講底盤第2講P79

底盤叉車輪邊減速原理第2講底盤第2講P80輪邊減速構造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81巴爾干輪邊減速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827橋殼

底盤叉車

橋殼起承裝和傳力的作用。橋殼內(nèi)裝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等,橋殼外與門架、車架相連接,還安裝著制動器、車輪。傳遞周向力:驅(qū)動力、制動力,徑向力:載荷與自重,側向力:離心力、側傾力。第2講底盤第2講P83橋殼

底盤叉車

整體式橋殼第2講底盤第2講P84小噸位叉車驅(qū)動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85小噸位叉車驅(qū)動橋外形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86天津2噸叉車驅(qū)動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878機構驗算

底盤叉車1)主傳動計算載荷:(小錐齒輪軸上)從發(fā)動機算過來:Mj=Memaxig1ηg1從車輪附著力倒算過來:Mj=G1r/i0/η0’

兩者取小值,該原則適用于傳動系統(tǒng)各零部件第2講底盤第2講P88機構驗算

底盤叉車2)差速器:并不經(jīng)常轉(zhuǎn)動,只驗算齒根彎曲疲勞強度即可載荷:Md=0.6Tmax/q0.6——考慮一點摩擦力,否則為0.5

q——行星齒輪個數(shù),一般為4

Tmax——主傳動被動錐齒輪所受的扭矩第2講底盤第2講P89機構驗算

底盤叉車3)半軸:Tj=0.6Tmax第2講底盤第2講P90

9橋體(橋殼)驗算底盤叉車1)最大縱向力工況:a)最大牽引力R=0.5動橋載=0.5m1行靜橋載=0.5m1行×0.9Ga其中:R——反力0.5m1行——倒檔的載荷轉(zhuǎn)移系數(shù),m1行=1.10.9——滿載叉車前橋載荷統(tǒng)計比例Ga——滿載叉車總重量(N)RRRRPmaxPmax第2講底盤第2講P91

橋體(橋殼)驗算底盤叉車Pmax——最大牽引力Pmax=0.5(α+f)Ga其中:α——最大爬坡度f——摩擦系數(shù)Ga——滿載叉車總重量(N)所以Pmax=0.11GaRRRRPmaxPmax第2講底盤第2講P92橋體(橋殼)驗算底盤叉車▲驗算截面M垂直=R×LM水平=Pmax×L扭矩T=Pmax×rr為車輪半徑RRRRPmaxPmaxL第2講底盤第2講P93

橋體(橋殼)驗算底盤叉車b)最大制動力R制可以取0.5Ga(臨界,否則翻車)P制=ψR制=0.5ψGa其中:ψ——附著系數(shù)ψ=0.7看來比最大牽引力更大R制R制R制R制P制P制第2講底盤第2講P94橋體(橋殼)驗算底盤叉車2)最大橫向力工況:考慮臨界側滑狀態(tài)(急轉(zhuǎn)彎,要翻未翻)R1=G1=0.9GaP側=ψ側R1=R1(ψ側取1)計算車輪大軸承截面MA-A=P側r-R1b=R1r-G1b=0.9(r-b)Ga(r是車輪半徑)R1=G1R2=0G1P側AAb第2講底盤第2講P95橋體(橋殼)驗算底盤叉車3)最大垂直力工況:考慮路面沖擊,此時不考慮縱、橫向力R動=0.5G1δ=0.5×0.9Gaδ其中δ為動載系數(shù),可取2.5驗算截面同最大縱向力工況R動第2講底盤第2講P962.1.5液力變矩器

底盤叉車1液力變矩器的作用1)代替主離合器,使叉車能夠帶載起步。2)避免發(fā)動機熄火3)起自動換檔的作用,方便駕駛4)提高動力性能,如爬坡能力第2講底盤第2講P97

底盤叉車變矩器構造第2講底盤第2講P982液力變矩器的構造液力變矩器零件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993液力變矩器的特性

底盤叉車1)液力變矩器的外特性曲線MTηMPnT第2講底盤第2講P1002)液力變矩器的輸入特性

底盤叉車MPnPiTP=0iTP=imax

iTP=nT/nP,轉(zhuǎn)速比,是傳動比的倒數(shù)。汽油機一般采用具有正透性的變矩器,柴油機選用接近不透性的變矩器。第2講底盤第2講P1014液力變矩器的匹配

底盤叉車MP,MenP,ne

iTP=0iTP=imax對于正透性的變矩器,應該使最高效率時的共同工作點位于或接近內(nèi)燃機的最大靜功率點;iTP=0時的共同工作點接近內(nèi)燃機的最大轉(zhuǎn)矩點。第2講底盤第2講P102變矩器匹配示例

底盤叉車MP,MenP,ne

iTP=0iTP=imax1234發(fā)動機1和4匹配較好;發(fā)動機3扭矩小,轉(zhuǎn)速上不去,發(fā)揮不出最大功率;發(fā)動機2轉(zhuǎn)速低,扭矩大,但扭矩上不去,工作在部分特性上,也發(fā)揮不出最大功率。第2講底盤第2講P1035液力機械傳動的驅(qū)動力特性

底盤叉車

要根據(jù)變矩器的外特性曲線和機械部分的傳動比繪制。Ft=MTi0igηt/rV=0.377nTr/i0/ig可見低速牽引力大,加速快;能自動調(diào)速,不需經(jīng)常換檔,操作方便;發(fā)動機不易熄火。FtV1檔2檔第2講底盤第2講P1042.1.6萬向傳動

底盤叉車用于大噸位叉車,軸距比較大的情況下。第2講底盤第2講P105萬向節(jié)構造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06萬向節(jié)(動畫)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07萬向軸(動畫)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08萬向傳動布置

底盤叉車必須保證α1=α2才能保證以均勻的角速度傳動第2講底盤第2講P1092.1.7

輪胎

底盤叉車1)輪胎型號(充氣):如7.00–12–12PRD=d+2HH≈B輪輞直徑d斷面寬度B簾布層數(shù)第2講底盤第2講P110輪胎

底盤叉車2)輪胎規(guī)格(充氣):第2講底盤第2講P111輪胎

底盤叉車3)半徑計算:7.00-12-12斷面寬度7英寸,輪輞直徑12英寸,12層,斷面高度約等于斷面寬度;▲輪輞:5.00S-12底寬5英寸,邊高33.3毫米,直徑12英寸,其中邊高為代號,查表;▲驅(qū)動車輪滾動半徑:可取為自由半徑的97%或計算:r≈0.0254[d/2+B(1-λ)],其中:d——輪胎內(nèi)徑(輪輞直徑)(英寸)B——輪胎寬度(英寸);λ——變形系數(shù),可取0.1則滾動半徑為:0.0254[12/2+7(1-0.1)]=0.312(m)第2講底盤第2講P112輪胎

底盤叉車4)輪輞:5.00S-12底寬5英寸,邊高33.3毫米,直徑12英寸,其中邊高為代號,查表;第2講底盤第2講P113輪胎

底盤叉車5)實心輪胎實心輪胎的規(guī)格用外徑乘寬度來表示第2講底盤第2講P114輪胎

底盤叉車6)高彈性實心輪胎第2講底盤第2講P115輪胎

底盤叉車高彈性實心輪胎第2講底盤第2講P116輪胎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177)輪胎選擇選小直徑的輪胎可以:▲減小前懸距▲降低重心高度▲降低傳動系統(tǒng)的速比▲降低成本缺點是▲降低了行駛的平順性;▲降低了輪胎的壽命解決方案:使用雙胎或?qū)捇喬?.2

制動系統(tǒng)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182.2.1制動系統(tǒng)概述1制動系統(tǒng)的功能1)行車制動:減速、緊急制動、坡道制動,為腳制動。2)駐車制動:車輛停放時,使車輛可靠地停在原地,即使在斜坡上也不溜坡,為手制動。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192對制動系統(tǒng)的要求1)制動距離:空載車速20km/h,制動距離6m2)制動可靠:關系到安全,必須有兩套獨立的制動系統(tǒng),即腳制動和手制動。3)制動穩(wěn)定:制動力與操縱力成正比,左、右制動力相等,不自剎,不剎死(ABS——anti-skidbrakesystem),不失靈,不隨溫度等變化。4)操作省力:腳踏板力不應超過500N,行程不得大于150mm。5)其他:前進、后退制動相同,維修、調(diào)整方便。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02.2.2組成及原理叉車1組成1)腳制動系統(tǒng)(行車制動系統(tǒng))a)人力液壓式踏板→制動總泵→油管→制動分泵→制動蹄→制動鼓→車輪→地面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1組成及原理叉車人力液壓式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2b)氣壓式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3c)氣液綜合式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42)手制動系統(tǒng)手制動系統(tǒng)(駐車制動系統(tǒng))(附在腳制動器上)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5手制動系統(tǒng)(附在腳制動器上)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63)制動總缸(總泵)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74)制動輪缸(分泵)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85)制動器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292分類叉車1)按系統(tǒng):腳制動系統(tǒng);手制動系統(tǒng)2)按操縱:機械式(杠桿或鋼絲繩);人力液壓式;氣動式(氣剎車,真空助力式);氣液綜合式(氣頂油)3)按制動器:蹄式;盤式;帶式帶式蹄式塊式盤式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03性能叉車1)制動過程

t1司機反應時間(反應、動作),t2制動產(chǎn)生時間(間隙、上升),t3制動持續(xù)時間,t4制動解除時間。tFt1’t1”t2’t2’’t3t4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1性能叉車2)制動性能可以用制動減速度、制動時間、制動距離等來衡量。實用上以制動距離來衡量比較直觀方便,標準上也是這樣規(guī)定的。有關標準規(guī)定:空載叉車,20km/h,制動距離不大于6m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2性能叉車3)制動穩(wěn)定性操縱性:制動時間和制動強度要可操縱??煽啃裕翰蛔詣x,不失靈。穩(wěn)定性:不隨溫度、塵土、磨損等變化。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3制動穩(wěn)定性叉車防抱死:車輪與地面之間的靜摩擦力要大于動摩擦力。在制動過程中,一旦車輪被抱死,與地面之間打滑,這時的制動力反而會下降。而且一旦縱向打滑,側向也會失去附著力,車輛會發(fā)生側滑甚至調(diào)頭。為了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可以設法控制制動力,使其不超過臨界值,這種系統(tǒng)被稱為ABS系統(tǒng)。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42.2.3蹄式制動器1類型叉車松緊蹄雙緊蹄雙向雙緊蹄單向自動增力雙向自動增力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5蹄式制動器叉車1)簡單非平衡式(松緊蹄式)制動底板(固定)緊蹄松蹄支撐鉸分泵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6蹄式制動器叉車▲松蹄摩擦力F產(chǎn)生的力矩與操作力FP產(chǎn)生的力矩方向相反,抵消一部分,制動效果差,但制動穩(wěn)定性比較好。制動底板(固定)松蹄支撐鉸(固定)分泵壓力N摩擦力Fω操作力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7蹄式制動器叉車制動底板(固定)緊蹄支撐鉸(固定)分泵▲緊蹄摩擦力F產(chǎn)生的力矩與操作力FP產(chǎn)生的力矩方向相同,迭加在一起,有正反饋的效果,制動效果好,但制動穩(wěn)定性比較差。摩擦力F壓力N操作力ω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8蹄式制動器叉車▲類比自行車上的抱閘(屬帶式制動器),摩擦力與操作力的方向一致,起正反饋的作用,剎車很省力。但推車倒退時剎車的效果很差。固定制動輪制動帶操作力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39蹄式制動器叉車2)簡單平衡式(雙緊蹄式)優(yōu)點:平衡,缺點:不對稱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0蹄式制動器叉車3)雙向平衡式(雙向雙緊蹄式)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1蹄式制動器叉車4)單向自動增力式(不對稱)緊蹄放大操作力的緊蹄——增力蹄壓力N摩擦力F操作力支撐力轉(zhuǎn)化為放大了的操作力FP2壓力N2摩擦力F2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2蹄式制動器叉車5)雙向自動增力式(中小噸位的叉車常用)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3蹄式制動器叉車6)比較類型分泵數(shù)制動力矩雙向性穩(wěn)定用途松緊蹄1一般好一般汽車雙緊蹄2較大差差雙向雙緊蹄2較大好差叉車單向增力1大最差最差雙向增力1大好最差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42構造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53外形叉車北京2-3噸叉車制動器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6進口制動器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74制動效能分析叉車1)制動效力系數(shù)每個制動蹄的制動效力系數(shù)Kt=Tt/(FpR),式中:Tt——每個蹄產(chǎn)生的制動力矩Fp——蹄端推力R——制動鼓半徑換一個角度:Kt=Tt/(FpR)=RΣF/(FpR)=ΣF/Fp即單位蹄端推力所產(chǎn)生的總和摩擦力。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8NΣFdecR制動效能分析叉車2)模擬制動器的效力系數(shù)假設包角很小,壓力平均分布并簡化成集中力,則對于緊蹄有:Nd=Fp(e+d)+ΣF(R-c)其中ΣF=μN,代入上式:ΣFd/μ=Fp(e+d)+ΣF(R-c)ΣF[d-μ(R-c)]=μFp(e+d)所以Kt1=ΣF/Fp=μ(e+d)/[d-μ(R-c)]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49制動效能分析叉車對于松蹄同理有:Kt2=μ(e+d)/[d+μ(R-c)]所以對于整個制動器有:Kt=Kt1+Kt2=μ(e+d)/[d-μ(R-c)]+μ(e+d)/[d+μ(R-c)]3)分析a.緊蹄的效力系數(shù)大于松蹄b.效力系數(shù)與結構形式、結構尺寸、摩擦系數(shù)有關c.自鎖條件:d-μ(R-c)=0緊蹄有自鎖的危險,松蹄沒有;

K隨μ變化,而μ隨溫度變化,影響穩(wěn)定性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0制動效能分析叉車比較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15參數(shù)選擇叉車1)制動鼓內(nèi)徑D越大越好(制動力矩大,散熱好),但受輪輞限制,一般D/2=0.42-0.48r滾2)摩擦襯片寬度越寬則平均壓力越小,但分布不均勻,故不能太寬。3)包角越大則平均壓力越小,但分布不均勻,散熱差,容易自鎖。一般取90度。NΣFdecR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22.2.4盤式制動器叉車1類型和構造制動盤制動鉗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3工程機械用盤式制動器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4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5工程機械用盤式制動器工程

機械

用盤

式制

動器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6轎車用盤式制動器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7盤式制動器叉車2特點▲散熱好,制動盤暴露在空氣中▲制動效力系數(shù)小▲制動穩(wěn)定,制動力矩與操作力成正比盤式制動器在工程機械、轎車上用得多??赡苁遣贾蒙嫌幸恍├щy,在中小噸位叉車上沒有采用。這很可能只是一種習慣,在大噸位叉車上完全可以采用。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8盤式制動器叉車▲制動效力系數(shù)K=K1+K2=2K1=2(F/PF)=2(μPF/PF)=2μ可見盤式制動器的制動效力系數(shù)非常小,要產(chǎn)生足夠的制動力矩需要較大的操作力。這在設計制動操作系統(tǒng)時需要注意。好在間隙小,行程不大。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59盤式制動器叉車▲性能比較盤式制動器的制動效力系數(shù)小,但非常穩(wěn)定。(線性)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02.2.5制動操縱機構1人力液壓式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12氣壓式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23氣液綜合式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32.2.6中央手制動器叉車1)優(yōu)點實現(xiàn)了兩套獨立的制動系統(tǒng),安全性好;驅(qū)動橋?qū)χ苿恿赜蟹糯笞饔谩?)缺點制動時使傳動系統(tǒng)受到制動載荷的作用。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4蹄式制動器(動畫)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5中央手制動器(動畫)叉車手制動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62.3

轉(zhuǎn)向系統(tǒng)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67直觀認識轉(zhuǎn)彎半徑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68多小的轉(zhuǎn)彎半徑叉車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69轉(zhuǎn)彎半徑小能節(jié)省空間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70轉(zhuǎn)彎半徑的定義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71

底盤叉車裝、卸:——前進、倒退——換檔(變速箱)——離合、制動對準——轉(zhuǎn)向——操作頻繁。第2講底盤第2講P172叉車操作頻繁

2.3.1概述

底盤1轉(zhuǎn)向系統(tǒng)的功能1)改變叉車的行駛方向:在駕駛員的控制下,根據(jù)作業(yè)需要靈活地改變行駛方向;2)保持叉車的直線行駛狀態(tài):不跑偏(蛇行、振擺)。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732對轉(zhuǎn)向系統(tǒng)的要求

底盤叉車1)工作絕對可靠:關系到安全性;直接受路面沖擊,強度要高;轉(zhuǎn)向靈活,間隙合適可調(diào),不卡死。2)操縱輕便靈活:輕便——手力<100N;靈活——從中間位置到一個方向的最大轉(zhuǎn)角不超過2.5圈(往往有矛盾)。3)應該有適當?shù)摹奥犯小保哼m當則心中有數(shù),否則心中無數(shù),太大則“打手”,沖擊載荷大。第2講底盤第2講P174對轉(zhuǎn)向系統(tǒng)的要求

底盤叉車4)滿足轉(zhuǎn)向要求:最小轉(zhuǎn)彎半徑——最大車輪轉(zhuǎn)角;保持車輪純滾動——符合轉(zhuǎn)角規(guī)律,誤差小。5)其他要求:空行程合適——中間位置間隙要小一些,保持轉(zhuǎn)向穩(wěn)定(不蛇行)、敏感(不滯后);兩邊間隙大一些,不卡死;動力轉(zhuǎn)向失效時應能進行人力應急轉(zhuǎn)向;第2講底盤第2講P1753叉車轉(zhuǎn)向的特殊性

底盤叉車1)工作頻繁:由于裝卸工作的特殊性,轉(zhuǎn)向操作頻繁,對輕便性和靈敏性的要求高,動力轉(zhuǎn)向用得多。2)轉(zhuǎn)彎半徑小,極限轉(zhuǎn)角大:由于工作場地小,轉(zhuǎn)彎半徑必須小,為了滿足極限轉(zhuǎn)角大的要求,多采用雙梯形機構或曲柄滑塊機構。3)后輪轉(zhuǎn)向:前輪無法轉(zhuǎn)向,只能后輪轉(zhuǎn)向,操縱不太方便,縱拉桿布置困難。4)轉(zhuǎn)向輪負荷大:由于平衡重式叉車的特點,空載時平衡重壓在轉(zhuǎn)向橋上,后輪輪壓大,轉(zhuǎn)向阻力大。轉(zhuǎn)向車輪負荷大,壽命短。第2講底盤第2講P176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774轉(zhuǎn)向系統(tǒng)

(機械)5轉(zhuǎn)向方式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781)單軸線

底盤叉車如林德6噸電瓶牽引車,和1.5噸電瓶叉車(兩個后輪繞同一軸線轉(zhuǎn))。第2講底盤第2講P179單軸線2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802)雙軸線

底盤叉車用于平衡重式叉車、汽車、拖拉機;第2講底盤第2講P181雙軸線2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82雙軸線3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833)四軸線

底盤叉車同轍轉(zhuǎn)向的平板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844)多軸線

底盤叉車跨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85多軸線

底盤第2講底盤第2講P1865)鉸接式

底盤叉車裝載機第2講底盤第2講P1876)滑移式

底盤叉車挖掘機第2講底盤第2講P1882.3.2轉(zhuǎn)向器

底盤叉車循環(huán)球轉(zhuǎn)向器(相當于齒輪齒條+滾珠絲杠)第2講底盤第2講P189蝸桿滾輪轉(zhuǎn)向器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90蝸桿滾輪轉(zhuǎn)向器2

底盤叉車蝸輪蝸桿

部分蝸桿

滾輪第2講底盤第2講P191方向盤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92方向盤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932.3.3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1單梯形轉(zhuǎn)向機構1)為什么要用梯形機構?因為是雙軸線轉(zhuǎn)向,需要將兩個車輪聯(lián)系起來,一同轉(zhuǎn)向;假如不用梯形機構,而用平行四邊形機構,兩個車輪的轉(zhuǎn)角將相同,不符合轉(zhuǎn)向要求。第2講底盤第2講P194單梯形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952)雙軸線轉(zhuǎn)向轉(zhuǎn)角理論關系式ctgβ外-ctgβ內(nèi)=OD/AD-OC/BC=(OC+CD)/L-OC/L=CD/L=M/Lctgβ外-ctgβ內(nèi)=M/L這是車輪純滾動的條件單梯形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3)常用單梯形轉(zhuǎn)向機構內(nèi)置式:汽車用外置式:拖拉機用第2講底盤第2講P1962雙梯形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197雙梯形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1)為什么要用雙梯形機構?因為叉車要求的轉(zhuǎn)彎半徑小,因此轉(zhuǎn)向車輪的最大轉(zhuǎn)角大,單梯形機構無法滿足要求。2)為什么叫雙梯形機構?只是一種習慣叫法,其實是四桿機構。第2講底盤第2講P198雙梯形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3)常用的雙梯形機構交叉式雙梯形機構八字式雙梯形機構兩者在叉車上均廣泛使用。第2講底盤第2講P199雙梯形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交叉式雙梯形機構第2講底盤第2講P2003曲柄滑塊式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01曲柄滑塊式轉(zhuǎn)向機構

底盤叉車這是一種新型轉(zhuǎn)向機構,又稱橫置油缸式轉(zhuǎn)向機構,具有性能優(yōu)良,結構緊湊的特點,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第2講底盤第2講P202新型轉(zhuǎn)向機構——轉(zhuǎn)向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03新型轉(zhuǎn)向機構——轉(zhuǎn)向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04新型轉(zhuǎn)向機構——轉(zhuǎn)向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05轉(zhuǎn)向橋(動畫)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062.3.4動力轉(zhuǎn)向系統(tǒng)

底盤叉車助力式動力轉(zhuǎn)向1第2講底盤第2講P207助力式動力轉(zhuǎn)向2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08全液壓轉(zhuǎn)向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092.3.5轉(zhuǎn)向橋與車輪

底盤叉車轉(zhuǎn)向橋第2講底盤第2講P210轉(zhuǎn)向橋與車輪

底盤叉車轉(zhuǎn)向橋第2講底盤第2講P211轉(zhuǎn)向節(jié)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12縱拉桿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13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14橫拉桿叉車轉(zhuǎn)向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15橫置油缸式叉車轉(zhuǎn)向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16汽車轉(zhuǎn)向橋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17單梯形轉(zhuǎn)向(動畫)

底盤叉車轉(zhuǎn)向動畫第2講底盤第2講P218轉(zhuǎn)向橋工作(動畫)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19轉(zhuǎn)向橋3

底盤叉車轉(zhuǎn)向橋第2講底盤第2講P220

2.3.6轉(zhuǎn)向機構設計

底盤雙軸線轉(zhuǎn)向中轉(zhuǎn)向機構的功能1)使左右車輪同時轉(zhuǎn)向;2)保持車輪的純滾動。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21轉(zhuǎn)向機構設計

底盤叉車1理論分析1)雙軸線轉(zhuǎn)向轉(zhuǎn)角理論關系式ctgβ外-ctgβ內(nèi)=OD/AD-OC/BC=(OC+CD)/L-OC/L=CD/L=M/Lctgβ外-ctgβ內(nèi)=M/L這是車輪純滾動的條件第2講底盤第2講P2222)雙軸線轉(zhuǎn)向理論特性曲線

底盤叉車取G為AB的中點,則GC為雙軸線轉(zhuǎn)向理論特性曲線,證明:ctgβ外-ctg∠FBE=AF/EF-BF/EF=(AF-BF)/EF=2GF/EF=2GB/BC=M/L(△GFE∽△GBC)第2講底盤第2講P2233)內(nèi)外輪轉(zhuǎn)角實例

底盤叉車當M/L=0.5時:β內(nèi)=0°10°20°30°40°β外=0°9.2°17.1°24.1°30.6°β內(nèi)=50°60°70°80°90°β外=36.8°42.9°49.2°55.9°63.4°第2講底盤第2講P2242雙梯形機構設計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251)設計參數(shù)(5個)R1——轉(zhuǎn)向節(jié)臂長α1——轉(zhuǎn)向節(jié)臂初始角R2——扇形板半徑θ——扇形板夾角K——扇形板偏距注意:梯形中并沒有平行邊,實際是四桿機構,有一根是機架桿。雙梯形是對稱的。2)設計要求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26a)最大內(nèi)輪轉(zhuǎn)角β內(nèi)max>85°b)最大外輪轉(zhuǎn)角誤差δmax<3°c)最小傳動角γmin>20°d)力傳動比倍數(shù)Umax/Umin<2e)幾何不干涉(橫拉桿與轉(zhuǎn)向節(jié)、扇形板軸,扇形板與車輪)、布置方便、受力好。轉(zhuǎn)彎半徑圖示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27設計要求:最大內(nèi)輪轉(zhuǎn)角β內(nèi)max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28設計要求:最大外輪轉(zhuǎn)角誤差δmax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29外輪轉(zhuǎn)角誤差δ=β外理論-β外實際最大外輪轉(zhuǎn)角誤差δmax=max(β外理論-β外實際)從β內(nèi)=0°到β內(nèi)=85°設計要求:最小傳動角γmin

底盤叉車傳動角γ:橫拉桿與轉(zhuǎn)向節(jié)臂之間小于90°的夾角;最小傳動角γmin=min(γ1,γ2)從β內(nèi)=0°到β內(nèi)=85°第2講底盤第2講P230設計要求:力傳動比倍數(shù)Umax/Umin

底盤叉車力傳動比U=H1/h1+H2/h2力傳動比倍數(shù):Umax/Umin從β內(nèi)=0°到β內(nèi)=85°一般最大轉(zhuǎn)角處的力傳動比最大,直線行駛位置的力傳動比最小。第2講底盤第2講P2313)機構設計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32a)參考現(xiàn)有結構:M/L必須相同(機構相似),參數(shù)必須準確,不可越雷池一步!否則只供試湊參考。b)試湊法:根據(jù)經(jīng)驗確定參數(shù),通過作圖校核。c)計算機優(yōu)化設計:用優(yōu)化設計的方法確定機構參數(shù),其中用解析法校核,通過在計算機上編程或購買現(xiàn)成軟件來實現(xiàn)。4)機構校核

底盤叉車a)作圖法:按比例繪制機構圖形(中心線即可),畫出從直線行駛位置開始內(nèi)輪每轉(zhuǎn)動10°的機構位置,測量相應的外輪轉(zhuǎn)角,與理論轉(zhuǎn)角相減得到轉(zhuǎn)角誤差。同時檢驗最大內(nèi)輪轉(zhuǎn)角、最小傳動角、力傳動比倍數(shù)、機構的布置與干涉情況等(皆從圖上直接量?。?。β內(nèi)β外第2講底盤第2講P233機構校核

底盤叉車b)注意事項:圖要畫得大,否則不準確;雙梯形機構是對稱的,利用機構學中的反轉(zhuǎn)法,可以只畫一半,在一個梯形中既量出內(nèi)輪轉(zhuǎn)角,又量出外輪轉(zhuǎn)角;總之作圖比較煩瑣。β外β內(nèi)第2講底盤第2講P234機構校核

底盤叉車c)記錄表格:內(nèi)角理論外角實際外角誤差傳動角力傳動比β內(nèi)β外理論β外實際δγ1γ2

U10°20°30°40°……第2講底盤第2講P2353橫置油缸式轉(zhuǎn)向機構設計

底盤叉車1)設計參數(shù)(4個)R1——轉(zhuǎn)向節(jié)臂長; α1——轉(zhuǎn)向節(jié)臂初始角D——基距 E——油缸偏距第2講底盤第2講P2362)技術特點

底盤叉車a)油缸橫置,轉(zhuǎn)向橋獨立,不會發(fā)生油缸頭斷裂b)轉(zhuǎn)角誤差小,傳動角大,機構特性優(yōu)良c)左右轉(zhuǎn)向效果完全相同d)油缸結構特殊,雙作用,雙活塞桿,受橫向力第2講底盤第2講P237技術特點

底盤叉車第2講底盤第2講P2383)機構設計

底盤叉車a)一般范圍轉(zhuǎn)向節(jié)臂長R1,略小于雙梯形機構,取0.1-0.15M轉(zhuǎn)向節(jié)臂初始角α1,可取90°左右(根據(jù)布置)基距D,不敏感,約等于轉(zhuǎn)向節(jié)臂長(與行程有關)油缸偏距E,取轉(zhuǎn)向節(jié)臂長的一半左右第2講底盤第2講P239b)優(yōu)化設計經(jīng)驗公式

底盤叉車▲變量處理:為了減少優(yōu)化變量,取r1=R1/D,e=E/D▲優(yōu)化設計:以轉(zhuǎn)角誤差、傳動角、力傳動比等為目標函數(shù)和約束條件,在不同α1和M/L的情況下尋找最優(yōu)的r1和e?!?jīng)驗公式:整理優(yōu)化結果,把最優(yōu)的r1和e表達成以α1和M/L的二次函數(shù),成為優(yōu)化設計經(jīng)驗公式:e=C1+C2α1+C3M/L+C4(α1)2+C5α1M/L+C6(M/L)2r1=G1+G2α1+G3M/L+G4(α1)2+G5α1M/L+G6(M/L)2第2講底盤第2講P240優(yōu)化設計經(jīng)驗公式

底盤叉車▲系數(shù)C1=?8.807857C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