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第十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檢測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棗莊第十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檢測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棗莊第十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檢測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棗莊第十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檢測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棗莊第十六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檢測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歷史10月月考檢測試題一、單選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1.把握歷史時段特征是歷史學科的必備能力之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特征是A.繁榮開放的社會風貌B.政權分裂與文化停滯C.民族交融與區(qū)域開發(fā)D.中外交流與經濟繁榮2.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列是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局部),其中圖所示①②③④對應的朝代分別是A.①西晉②北魏③梁④北周B.①東晉②前秦③梁④北周C.①東晉②北魏③吳④北漢D.①西晉②前秦③吳④北周3.《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豐收),則數(shù)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這主要得益于當時A.經濟重心完成南移B.民族矛盾徹底消除C.南方地區(qū)得到開發(fā)D.社會秩序趨于安定4.觀察如下兩個時期的形勢圖,對此認識最為準確的是

A.南北政權勢均力敵 B.分裂中孕育著統(tǒng)一C.民族隔閡得以消除 D.南方最終統(tǒng)一全國5.北魏屯田制分為軍屯和民屯,民屯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計口授田的課田式,多實行于北魏前期的京畿地區(qū)及北方沿邊諸鎮(zhèn);另一種是另立農官、不屬州郡的民屯,實行于北魏后期。北魏屯田制推行的前提條件是A.爭霸戰(zhàn)爭得到有效遏制B.中原大片耕地成為無主荒地C.國家出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局勢D.北方地區(qū)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6.上已節(jié),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最重要的習俗是水邊祓禊(水邊舉行祭禮)?!堵尻栙に{記》載:“至于三月禊日,……皇帝(北魏孝文帝)駕龍舟鵒首,游于其上?!痹撚涊dA.展現(xiàn)了樂府詩的敘事特征B.反映了孝文帝生活的奢靡C.體現(xiàn)了民族間的民俗交融D.凸顯了孝文帝改革的成功7.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北語、改姓氏”等措施增強了北魏的實力,推進了歷史進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A.改革措施全面易行B.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C.北魏實現(xiàn)北方統(tǒng)一D.孝文帝改革決心堅定8.隋朝時大運河首次南北貫通,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由此可知大運河A.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B.加快了中外經貿往來C.扭轉了南北經濟格局D.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9.唐朝實行相對開明的民族政策,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處理民族關系,以下舉措屬于唐太宗時期的是()A.擊敗并俘獲東突厥可汗B.與吐蕃“長慶會盟”C.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D.聯(lián)合回紇滅西突厥10.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書省匯報;唐代中后期則不同,刺史要向當?shù)拦?jié)度使請示匯報。這一變化反映了A.皇權強化導致尚書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權力膨脹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鎮(zhèn)勢力的發(fā)展削弱了中央集權 D.中央利用分權策略加強地方控制11.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主題的是A.國家的強盛和統(tǒng)一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政權分立民族匯聚D.近代前夜與盛世危機12.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A.統(tǒng)治者吸取前朝滅亡教訓,調整統(tǒng)治政策 B.良好的、安定統(tǒng)一的社會壞境C.廣大勞動人民的物質生產動 D.唐太宗個人良好的政治素質13.北京大學自主招生政策規(guī)定拒招不孝敬長輩的學生,不禁讓人想起古代的以“孝廉”選拔人才的制度。這種制度是A.世襲制 B.九品中正制 C.宗法制 D.察舉制14.以下有關選拔官員的方式與主要依據(jù)搭配正確的是()秦朝軍功授爵制—漢代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舉制A.軍功——品行——門第族望——考試成績B.軍功——門第聲望——品行——考試成績C.門第聲望——軍功——品行——考試成績D.考試成績——品行——門第族望——軍功15.西晉時期明確規(guī)定,只有名列上品的士族官僚才有資格推舉、充任州郡中正。而在門閥制度下,高門華閥莫非二品,庶族寒人類皆卑庶,故自西晉以降,州郡中正職務幾為門閥士族所壟斷,有的甚至累世相傳,子孫世襲中正之職。這說明九品中正制A.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政治工具B.加速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利于社會整體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D.順應了中央集權的發(fā)展16.唐朝科舉不避時政,有價值的答卷相當于政治磋商活動中的種種提案。士人因而特別關心國運,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據(jù)時事一起作了數(shù)十篇模擬策試,爾后果然在科挙考試中被考官選中。這說明唐朝的科舉制A.有利于選拔實用人才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C.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 D.排除世家子弟入仕17.唐太宗時期,大臣封德彝建議將征兵年齡從21歲提前到18歲,雖然相關誥敕經皇帝簽署并下發(fā)到門下省,但給事中魏征堅決不肯署名,最終誥敕沒有頒行。材料反映出唐代A.三省六部制加強了君主專制B.三省體制有利于科學的決策C.給事中負有起草誥敕的職責D.門下省權力遠遠超越中書省18.唐朝初期租庸調制規(guī)定21-59歲之間的成年男子除租、調外,還可以繳納一定的絹布來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兩稅法規(guī)定每戶按人丁和資產征收戶稅,按田畝征收地稅。這一變化反映了A.國家廢除了傳統(tǒng)的人丁稅B.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農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結果19.甘肅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經》是由唐代中國本土僧人編寫的佛經,該經借佛陀之口,講述人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導子女感恩、孝順父母。這表明A.宣揚“孝道”成為佛經主要內容B.佛教思想沖擊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C.佛教文化主動適應中國文化傳統(tǒng)D.中國佛教與儒家思想逐漸趨同20.東晉畫家顧愷之強調繪畫要“以形寫神”,其代表作是A.《夫妻對坐宴飲圖》B.《洛神賦圖》C.《簪花仕女圖》D.《送子天王圖》21.下圖為中國古代人口遷移趨勢示意圖。以下符合該趨勢的歷史時期是(

)A.春秋戰(zhàn)國時期B.秦漢時期C.魏晉南北朝時期D.明清時期22.安史之亂后,地方軍政長官經常以任意名目攤派賦稅,造成雜稅林立。780年,唐朝的糧稅分配,中央提成額為215.7萬貫,而地方留成額為1400萬貫。這表明唐中后期(

)A.基層治理混亂B.中央集權弱化C.賦稅改革失敗D.政府財政困難23.唐朝時允許少數(shù)民族首領子弟入“國子學”就讀,“使習華風”,地方郡學招收少數(shù)民族子弟入學,由官府給“稟給”。這說明,唐朝民族政策(

)A.踐行因俗而治理念 B.蘊含開放包容精神C.旨在實現(xiàn)民族平等 D.重教化懷柔輕管轄24.唐朝的開放與包容、兼收與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與輝煌。以下史實能佐證當時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①唐蕃和親會盟②鑒真東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來訪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25.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間,后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數(shù)代營造,共有2100多個窟龕,10萬尊造像,遺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珍品。影響龍門石窟建造的宗教是(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蘭教二、非選擇題(26題22分;27題28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三國和兩晉時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開始內遷到黃河流域…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他們彼此征戰(zhàn),人民被屠殺,牛馬被掠奪,城市化為廢墟,田地大量荒蕪,為躲避戰(zhàn)亂,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遷的浪潮。材料二: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與當?shù)氐臐h人錯居雜處,開始過定居生活,他們不斷向漢族人民學習…民族隔閡不斷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到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各民族的大交融。(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遷浪潮”的主要原因,(2分)這一現(xiàn)象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鮮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權?(2分)該政權統(tǒng)治者為了順應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進行了哪些改革?(6分)簡述其對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6分)27、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這一時期統(tǒng)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進一步發(fā)展,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社會開放、科技文化高度發(fā)展,中國進入蓬勃興旺的隆盛時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唐初諸帝時代,中國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同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成為鮮明對照。

——韋爾斯《世界史綱》

材料二“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但宋之于唐,卻不能說有什么大變動,一切因循承襲。有變動的,只是迫于時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勢,改頭換面,添注涂改地在變??v說它有變動,卻不能說它有建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唐朝中樞行政示意圖材料四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I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柳宗元(1)請列舉材料一中“唐初諸帝時代”兩個盛世的名稱。(4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史實,說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變動”在選官制度上的體現(xiàn)?帶來了什么歷史作用?(8)(3)依據(jù)材料一并聯(lián)系所學,指出唐代的中樞行政制度并簡析其職能及積極作用。(12)(4)材料三中唐太宗被少數(shù)民族稱為“天可汗”,請列舉一個他統(tǒng)治時期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例。(2分)(5)根據(jù)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的時代特征。(2分)高一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5CACBB6—10CBDAC11—15BADAA16—20ABBCB21—25CBBDC二、非選擇題(26題22分,27題28分,共50分)26、(22分)(1)原因:北方戰(zhàn)亂頻繁。(2分)直接后果:北方民眾大量南遷,帶來了勞動力、生產技術、工具和經驗;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推動了民族交融。(6分)(2)政權:北魏。(2分)改革措施:遷都洛陽;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通婚。(6分)積極作用: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為以后北方統(tǒng)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6分)27、(共28分)(1)貞觀之治;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