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_第1頁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_第2頁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_第3頁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_第4頁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篇一:人教版《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lián)系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材把牛頓第一定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個初、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過程與方法

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難點: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為本節(jié)學習做好了鋪墊。但受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zhuǎn)變。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思考:水平滑動的滑板,不再蹬地時,它最終會停下來,那物體運動需要力嗎?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第16頁,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對于同一現(xiàn)象,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伽利略認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到底哪個說法正確?僅靠思考不能回答,需要實驗驗證。

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學生在教師演示過程中,認真觀察解決問題。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結論:運動的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越遠。

教師強調(diào)以下幾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要靠力來維持”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正確的。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漸漸停下來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說,力改變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而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合理推理,不是憑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和對科學的執(zhí)著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長達2000年的錯誤理論,為后來笛卡爾等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牛頓第一定律

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動畫能夠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運動下去。

提問: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不受阻力時會怎樣呢?

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靜止物體在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

教師講解: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在科學正確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最終得出可信的結論,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

教師再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的發(fā)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觀點和探究過程與偉大科學家是一致的,從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探究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如何把牛頓第一定律理解透徹,一直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大難題,通過對這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節(jié)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時主要強調(diào)“一切”、“不受外力”、“總保持”、“或”的含義,并強調(diào)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準確的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

五、布置作業(yè)

以上是我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設計和理解,我的我說可完畢,謝謝大家!

《電功率》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功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說明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nèi)容,既是對電能知識學習的深化和具體化,又為“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和“安全用電”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因此,本節(jié)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定義、公式、單位,會用電功率公式P=w/t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和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zhuǎn)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使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點]

理解電功率的物理意義,掌握電功率定義、公式、單位,會用電功率公式P=w/t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二、學情分析

根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電流、歐姆定律、電功等相關知識為本節(jié)課學習打下了基礎。但本節(jié)課難度大,學生會出現(xiàn)是懂非懂的情況,教學中需及時總結和鞏固。

[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談話法、講解法進行教學,并引導學生采用觀察、合作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電能表轉(zhuǎn)動的快慢情況,發(fā)現(xiàn)電能表上的鋁盤轉(zhuǎn)動有時急匆匆,有時慢悠悠。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使用一只普通燈泡時,鋁盤轉(zhuǎn)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燈泡時,鋁盤轉(zhuǎn)得快!讓學生交流,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活動一:自主討論,認識定義

1、通過看課件討論和引導學生得出電功率的定義和公式及單位進率:

投影: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

啟發(fā):如何來比較不同用電器做功的快慢呢?(應引導學生得出:可以讓時間相等,看消耗電能多少;或者讓其消耗電能相等,看所用時間的多少;只要說出大體意思即可,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變量法。)

得出:電功率大小等于用電器在1秒時間內(nèi)所消耗的電能。

2、提問:如何計算電功率的大???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各小組推薦同學回答,由學生導出電功率的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

活動二:解決問題。

投影:告訴學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電功率是100W,它的意義是此燈泡在1s內(nèi)

消耗的電能是100J。學生回答25W的意義。

談話:正是因為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消耗的電能多,所以轉(zhuǎn)化為

內(nèi)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亮的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三:閱讀資料,理解概念

讓學生看書本上42頁的小資料,請學生讀出某個用電器的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電器

的電功率相同嗎?②誰的電功率最?。竣壅l的電功率最大?引導出單位千瓦(KW)指出1kW=103W

(設計意圖:從現(xiàn)象中認識意義,討論問題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深入。初學者常常會認為電功率大的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深刻理解電功率的概念。并為下面千瓦時學習做鋪墊。)

活動四: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1)功率為1千瓦的電熱水壺,正常工作1小時,它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單位,t用小時作單位,則W的單位是什么?

學生板演,教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能力,理順各單位的關系,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并且明確所求的是W電能?。?/p>

引導得出:“千瓦時”的來歷

活動四:習題講解,鞏固概念

投影:1.某電視機的電功率是250瓦,每天使用3小時,一個月用電多少千瓦時?(按

30天計算)

1.某電視機的電功率是250瓦,每天使用3小時,一個月用電多少千瓦時?(按30天計

算)

引導學生思考:已知什么量?要求什么量?選擇的公式?電能的單位是什么?要選那一

套單位來運算?

2、我們教室使用規(guī)格40W的日光燈,由于同學們注意節(jié)約用電,平均每天少開半小時,

那么1個月(按30天計)一盞燈可以節(jié)約電多少千瓦時?我們教室一個月可節(jié)約電多少千瓦時?

引導學生區(qū)別感悟:千瓦時與千瓦。

千瓦時是電功和電能的單位。而千瓦、瓦是電功率的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電功率的概念,鼓勵學生根據(jù)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讓學生學以致用,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有理有據(jù)、嚴密認真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

第三環(huán)節(jié):習題講解,鞏固體驗

為了鞏固電功率的概念,我設計了一組程序題,通過這組由淺入深的形成性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率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學以致用。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總結,體驗心得

小結中我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思想三個方面總結,這樣,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篇二:《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課題是《牛頓第一定律》,現(xiàn)在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特點

《牛頓第一定律》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運動和力”的第五節(jié)內(nèi)容,它是前面學習過的“運動的關系”和“力”的橋梁;同時也是整個牛頓力學的基石,它打破了亞里士多德統(tǒng)治了兩千多年的錯誤觀念,它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把運動和力統(tǒng)一了起來,為學習動力學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得出以下幾個目標:

①解牛頓第一定律得來的過程。

②領會伽利略研究力和運動的思路方法。

③解牛頓第一定律,并能運用其解釋一些相關現(xiàn)象。

④理解慣性,并能解釋相關現(xiàn)象。

3.學情分析

學習的主體是初三的學生,牛頓第一定律是根據(jù)實驗來進行推理得到的規(guī)律,學生受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zhuǎn)變過來,所以這節(jié)課就必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學習來反駁己有的生活經(jīng)驗,使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4.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物理規(guī)律教學課,伽利略實驗研究過程蘊含了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所以重點有以下兩點:

①領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②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根據(jù)學生長期的生活經(jīng)驗中得到了一種現(xiàn)象掩蓋了本質(zhì)的錯誤認識,認為物體的運動是力的結果,認為速度大的物體慣性就大,而且思想頑固,所以難點也分

為兩點:

①正確理解力和速度的關系。

②正確理解慣性和質(zhì)量的關系。

二、說教法

初中的學生對學習習慣方面,主動性不強,認知習慣被動接受學習為主。針對這一點故而采用問題引入法、實驗法、講解法、推理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充分的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以實驗為本的科學,所以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是學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實驗激發(fā)出興趣與求知欲再進行分析、推理,從而達到實驗與理性思維的統(tǒng)一,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為“重視觀察實驗”“勤于思考”。

四、教學程序

1、課堂導入

根據(jù)前面學習過的運動和力的知識來引出“運動的關系”和“力”有沒有存在一定的關系來引出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來請上兩位同學分別扮演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提出自己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和“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讓第一位同學以推桌子的示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用力推桌子,桌子運動;停止施力,桌子停止”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讓第二位同學以滾玻璃珠的形式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把玻璃珠滾出去會滾一段距離才停止,它停止的原因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才停止的”說明“力不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設計探究實驗

讓同一小車在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從靜止下滑,滑到分別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上運動,從而來對比三種表面上小車的運動距離,在黑板上畫出表格并記錄;這樣可以讓同學們清晰的看出阻力越小滑行的距離越長,速度減小越慢。從而可以得到推理想象,小車如果是在沒有阻力的表面上運動的話,它滑行的距離將會無限遠,速度不會減??;從而得到推理“如果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它將以一個恒定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說明第二個同學的觀點正確。

3、新課教學

(1)、牛頓第一定律

從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維持物體狀態(tài)的原因”。到敢于挑戰(zhàn)真理的科學家伽利略認為把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是摩擦力使人們做不到“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運動”的條件,從而推理出他的觀點“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在過渡到笛卡爾對伽利略觀點的補充,他認為: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外力,它不會向左向右偏,它將永遠沿原來方向做勻速運動。最后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牛頓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一條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它認為“一切物質(zhì)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

(2)、慣性

先由“突然剎車時,乘客向前傾”這一學生容易理解的現(xiàn)象入手,引導學生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這一現(xiàn)象;再提出慣性的概念;強調(diào)慣性是物體本身具有的固有性質(zhì),以及一切有質(zhì)量的物體都有慣性;然后通過課本中的“勞動時利用慣性”和“急剎車時防止慣性”兩個例子,使學生知道如何利用慣性和防止慣性的危害;最后通過慣性生動的實驗強調(diào)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使學生對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qū)別有明確認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三: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蘇科版8年級物理教材第九章“力與運動”中第二節(jié)“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一、首先是我對教材的分析

本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有: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經(jīng)過分析、歸納和推理建立牛頓第一定律;2.通過觀察和歸納建立慣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釋與慣性有關的現(xiàn)象。教材的特點是既注重科學探究,又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把物理這門基礎自然科學與歷史、生活、社會有機地結合,是培養(yǎng)全體學生科學素質(zhì)的一次良機,又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教材設計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表象——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不能運動出發(fā),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接著安排學生活動: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而且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學生可以認識到:一,力使物體由運動變?yōu)殪o止,因此,力并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二,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其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可能性越大,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打下實驗的基礎。

教材緊接著安排“觀察與思考”,引導學生由觀察和分析自行建立慣性的概念;并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實驗說明慣性的存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有關慣性的知識。

“生活·物理·社會”欄目又以生活中常見的交通事故說明慣性有害的一面,起到引導學生建立“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和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本節(jié)內(nèi)容不但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力學的重點,因為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兩者聯(lián)系起來,是《力和運動》的開端,是力學的“奠基石”,并為后面的知識打下了堅實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我計劃用一學時引導學生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二、學情分析

8年級學生通過前面對力學和運動學知識的學習,對力和運動的關系已有初步的認識,但生活中形成的一些錯誤認識根深蒂固,不斷地對新知識的形成產(chǎn)生干擾。

此時,學生的觀察、實驗,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技能,為本節(jié)的自主實驗探究打下基礎。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我對學情的分析,擬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經(jīng)過分析、歸納、和推理建立牛頓第一定律。

第1頁共7頁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實際現(xiàn)象。

3.通過觀察和歸納建立慣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釋與慣性有關的現(xiàn)象。能力目標:

1.通過斜面小車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過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進行物理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情感目標:

1.通過對實驗探究活動的參與,讓學生認識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養(yǎng)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

四、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實驗探究的參與,強化學生分析與論證的能力,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理解。

難點是:轉(zhuǎn)變學生的經(jīng)驗觀念,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矛盾沖突教學法”、“實驗探究法”與“科學推理”相結合來進行教學。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同時我采用“對比教學法”貫穿課堂始終,有正、反理論的對比,有慣性利弊的對比,這樣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學法:探究式學習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

六、教學媒體

1.學生分組及教師演示備選實驗器材:木板、小車、斜面、玻璃板、棉布、棋子、飛鏢、木尺、木塊、重物、紙條、盛水杯子、雞蛋、硬紙片。

2.課件、多媒體設備一套。

七、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牛頓第一定律

探究新知:采用矛盾沖突教學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

多媒體展示第一組圖片:如果我們不去推原來靜止的小車,它就不會運動;小車運動后,如果不繼續(xù)推它,它就會停下來。(這說明沒有力物體就不能運動。)風吹樹搖,風停樹靜。如果沒有風吹,樹就處于靜止狀態(tài)。

學生觀察圖片后會有“力推物動,力撤物停”的直觀感覺。容易與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認為:力維持了物體的運動。

然后再展示第二組圖片:踢足球和火車進站的圖片。學生又會產(chǎn)生“力撤物不?!钡闹庇^感覺。對前面得到的觀點產(chǎn)生動搖,想到物體的運動好像不需要力維持。

第2頁共7頁

這兩種觀點是矛盾的,那到底哪個對哪個錯呢?這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并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矛盾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持有不同的觀點在討論過程中會努力尋找更多的生活現(xiàn)象,作為自己的依據(jù)。)教師對同學們的觀點進行總結:一部分同學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舉例:1.杯子放在桌上,用力推杯子杯子就會動,不推杯子杯子就不會動。

(2.“神舟”系列飛船的發(fā)射,火箭不點火就不能飛上天。

3.紙質(zhì)“子彈”受到橡皮筋的彈力作用才能飛出去。)

另一部分同學的觀點: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舉例:1.汽車發(fā)動機關閉后,沒有了牽引力,汽車仍能夠前進。

(2.踢出的足球,腳已不再對它施力,為什么它還在運動?)

這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汽車關閉發(fā)動機后,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后最終會停下來,這又是為什么呢?”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是摩擦力(阻力)的作用。教師提出問題:摩擦力能使汽車停下來,而推力又能使杯子動起來,說明力不僅能使物體運動,力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變?yōu)殪o止。那么力和物體的運動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

這時學生討論后會提出各種猜想:例如:“物體受到的推力越大,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

“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大,物體的速度就減小得越快”、

“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遠”等。

教師肯定學生的猜想,進一步提出問題:

“運動著的物體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物體運動的路程也會不同”這只是一種猜想,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用實驗來檢驗。

教師提問:在實驗中我們?yōu)榱朔奖闾骄孔枇ξ矬w運動路程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速度應滿足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交流后一致認為:應使速度相等。

師:怎樣才能使速度相等呢?。教師出示實驗裝置:斜面、小車

教師邊演示邊講解:讓小車從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樣可使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那接下來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我們采用什么方法來改變小車受到的阻力?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會很快的想到: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實驗中讓小車在不同的材料表面運動。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演示,學生能正確理解實驗裝置設計的意義是什么?實驗有什么條件?這樣學生就不難制定出實驗方案了。

各小組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并派代表說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將方案設計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做法用ppt投影到屏幕上。

①讓小車分別在棉布、木板、玻璃板上運動是為了改變小車所受的阻力。②實驗中,通過小車運動距離的長短來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大小。③控制變量法:控制小車的初始速度相同。

最后討論,歸納實驗方案如下:

1.把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將小車從斜面上點A釋放,記下小車最終停在棉布

第3頁共7頁

上的位置。

2.把棉布拿掉,將小車從斜面上點A釋放,記下小車最終停在木板上的位置。

3.把玻璃板放在水平木板上,將小車從斜面上點A釋放,記下小車最終停在玻璃板上的位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