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導學案-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導學案-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導學案-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導學案-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導學案-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歷史時空】知識梳理\自修筆記解決基本知識問題X1X2X3X4X5X6X7知識點1阿拉伯帝國1.半島的統(tǒng)一(1)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2)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權,勢力逐步擴大。到其去世時,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2.帝國的鼎盛(1)擴張:7世紀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到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是建立在X1的綜合基礎上,擴張勢頭比漢帝國、羅馬帝國更加猛烈)(2)鼎盛①政治穩(wěn)定: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事務。②經(jīng)濟繁榮: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區(qū)從事著陸上和海上貿(mào)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帝國地跨亞非歐三洲,商貿(mào)發(fā)達,形成了以巴格達為中心的世界貿(mào)易圈,大大推動了世界貿(mào)易的發(fā)展。)③文化燦爛: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文化是X2,帶有濃厚的伊斯蘭教色彩。)3.帝國的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shù)字先后經(jīng)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fā)展。知識點2奧斯曼帝國的興起1.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興起(1)征服小亞細亞:13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發(fā)展,不斷攻擊拜占庭帝國,逐步征服小亞細亞。(2)向歐洲進軍:14世紀中期,跨過今黑海海峽向歐洲進軍,逐漸征服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qū)。2.強盛的奧斯曼帝國(1)建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2)擴張:到16世紀后期,奧斯曼帝國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部分地區(qū),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3)統(tǒng)治①政治:最高統(tǒng)治者是蘇丹,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nóng)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②經(jīng)濟:15—16世紀,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mào)易受到一定影響。(奧斯曼帝國是X3,伊斯蘭教的傳播者;的阻斷者!)知識點3南亞與東亞的國家1.南亞(1)笈多帝國①興起: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征服了北印度。②統(tǒng)治:帝國政局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tǒng)一。③宗教:印度教逐漸發(fā)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蘇丹國①興起:11世紀,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紀初,建立德里蘇丹國。②統(tǒng)治:最高統(tǒng)治者稱蘇丹。地方劃分為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穆斯林擔任。③宗教: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德里蘇丹國實行X4制度。蘇丹既是國家元首,又是伊斯蘭教最高教長,集君權和神權于一身。)2.東亞(1)日本①大化改新:6—7世紀,日本出現(xiàn)嚴重社會危機。646年,孝德天皇改革。經(jīng)過改革,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日本不是簡單地復制中國文化,而是始終遵循著X5,在此基礎上,對吸收來的中國文化進行適合自己國情的改造和創(chuàng)造。)②幕府統(tǒng)治:12世紀末,武士集團的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了軍事機構——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zhèn)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意圖以鎖國加強統(tǒng)治,抵制外來影響。(2)朝鮮①新羅統(tǒng)一:7世紀末,初步統(tǒng)一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②高麗王朝: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仿效中國唐朝制度建立高麗王朝。(“不同文明與文化相遇的時候,其中某一種處在發(fā)展較高階段的文明與文化,可能對另一文化呈現(xiàn)傾斜式的‘文化出超’?!薄畏即ā吨型馕幕涣魇贰罚鄢r建立: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④抗擊侵略:16世紀末,面對日本侵略,明朝派軍赴朝作戰(zhàn)。中朝軍民取得抗擊日本侵略的勝利。明朝大將鄧子龍、朝鮮大將李舜臣先后犧牲。(它們(亞洲)都是以農(nóng)業(yè)為基礎、具有內(nèi)向性的社會。它們的變化速度緩慢,且局限在較早時代承襲下來的基本結構內(nèi)。自相矛盾的是,正是這種富足和高度發(fā)達的水平使得他們自鳴得意、自我滿足,因而不能適應變化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圖說歷史]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圖說歷史]阿拉伯國家的擴張[歷史解釋]阿拉伯帝國的政治制度[圖說歷史]阿拉伯帝國的對外交往[圖說歷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由題證史]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是中古時期亞洲的重要國家。下列關于二者的表述錯誤的是A.都信仰伊斯蘭教 B.都曾地跨亞非歐三洲C.都促進了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 D.在中古時期先后存在【歷史解釋】印度歷史的變遷1、古代早期:哈拉帕文化→吠陀時代→列國時代→波斯與馬其頓入侵/2、中古時期: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年)→貴霜帝國→笈多帝國(320540年→)拉其普特時期→德里蘇丹國(12061526年)→莫臥兒帝國(15261857年)→英屬印度(18581947年)→“印巴分治”[圖說歷史]1314世紀的印度[歷史解釋]幕府時期日本的政治制度在幕府時期,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實權由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武士與將軍結成主從關系,成為將軍的家臣。將軍賜予武士官職和俸祿,武士對將軍宣誓效忠,并承擔納貢和兵役等義務。[由題證史]日本的幕府統(tǒng)治開始于12世紀末的鐮倉幕府,以下關于其統(tǒng)治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A.天皇為首的朝廷掌握國家實權 B.采用莊園制和武士集團的統(tǒng)治形式C.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D.幕府是名義上的最高國家政權機關【歷史解釋】朝鮮歷史的變遷歷史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國時代(前57668年)、統(tǒng)一新羅(668901年)、后三國時代(892936年)、高麗王朝(9181392年)、李氏朝鮮(13921910年)、日本殖民時代(19101945年)、南北分治時代(1945年至今)。[本課圖示]中古時期的亞洲考向突破\講練結合解決考試能力問題考向古代亞洲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史論精講】一、大唐文化對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1、政治制度: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的中央與地方行政體系,模仿唐朝建立天皇制政體,制定國名和紀年。2、經(jīng)濟制度:建立起以唐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為藍本的田制和稅制。3、軍事制度:建立起以唐府兵制為藍本的防人制。4、法律制度:建立起以唐律為藍本的律令體系。5、生活習俗:大唐國的禮儀、服飾等影響到日本的某些民族風俗的形成,除此之外,諸如圍棋、相撲、漢方醫(yī)學、茶道、日本佛教藝術的黃金時代等等,從各個側面展示著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平安時期全盤唐化的傾向。二、阿拉伯文化對世界的深遠影響1、從自身的角度,阿拉伯人通過融合東西方文化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為世界歷史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在科學方面,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中世紀歐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2、阿拉伯人不愧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阿拉伯文化昌盛時期,西歐正處于文化低潮的所調(diào)“黑暗時代”。那時的西歐,在基督教文化壟斷下,輝煌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幾乎蕩然無存。古典著作鮮為人知。然而,阿拉伯學者卻通過翻譯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臘羅馬學術著作,并把這些著作通過拉丁文等譯本傳回歐洲,彌補了歐洲文化的“斷層”,點燃了歐洲智慧的火種。從此,歐洲重新發(fā)現(xiàn)了古希臘羅馬學術著作,為歐洲新文化——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和近代自然科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镜淅プC】1、(2021·天津模擬)阿拉伯文化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強勢文化。有人說“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歐洲文明源自阿拉伯文明B.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C.阿拉伯文化是最先進文化D.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的傳播使者【舉一反三】(2022·池州模擬)巴格達城的市場上充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千零一夜》中的幾百個故事分別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這體現(xiàn)出阿拉伯帝國A.促進各大洲商貿(mào)的發(fā)展 B.吸收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C.建立了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秩序 D.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2、(2016·上海高考)中世紀后期位于東西方之間的某個軍事強國,占據(jù)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亞歐商路。這個國家是()A.西羅馬帝國B.法蘭克王國 C.拜占庭帝國D.奧斯曼帝國【舉一反三】(2022·珠海模擬)“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個新的紀元,帝國的紀元,正式開始了。這個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魯斯海峽而屹立,一只腳踏在亞洲,另一只腳踏在歐洲。”材料中的“這個新的巨人”是指A.神圣羅馬帝國B.拜占廷帝國C.阿拉伯帝國D.奧斯曼帝國對點演練\精練模擬解決考試能力問題1.(2022·杭州模擬)下圖是阿拉伯人商業(yè)活動示意圖,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A.政教分離政治穩(wěn)定 B.文化興盛獨立發(fā)展C.經(jīng)濟繁榮領先世界. D.貿(mào)易發(fā)達范圍廣泛2.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亞、非、歐三大洲之間。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和火器,以及數(shù)學、化學、醫(yī)學等知識,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他們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醫(yī)學知識。材料旨在說明A.商人自覺承擔傳播文化使命 B.中阿文化交流活躍C.阿拉伯成為文明交流的橋梁 D.亞洲文明領先世界3.(2022·天津模擬)奧斯曼帝國略起影響了亞非歐交匯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進程。其主要表現(xiàn)在A.造成意大利城邦國家的衰落 B.推動了印度教的廣泛傳播C.促進了英國等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控制亞歐商路影響貿(mào)易發(fā)展4.古代南亞文明誕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后來文明中心逐漸轉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國和德里蘇丹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笈多帝國最早興起于恒河下游 B.德里蘇丹國由突厥人建立C.笈多帝國時期佛教已成為國教 D.德里蘇丹國印度教為國教5.12世紀末,武士集團的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了自己的軍事機構——幕府,日本進入幕府統(tǒng)治時期。幕府體制的建立A.與封建莊園的形成有密切聯(lián)系 B.仿效了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C.標志日本初步建立中央集權制 D.結束將軍與武士的主從關系6.(2022·重慶模擬)根據(jù)朝鮮考古發(fā)現(xiàn),在慶州雁鴨池出土了刻有“調(diào)露二年”字樣的磚銘,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窯遺址發(fā)現(xiàn)了“儀鳳四年皆土”的銘文板瓦,等等。這些都是頻繁更替的唐高宗年號。這反映出A.唐朝時期的版圖囊括了朝鮮半島 B.新羅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權C.新羅與唐朝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 D.新羅統(tǒng)治者與唐朝皇帝共用年號答案部分知識梳理\自修筆記X1政教合一、商業(yè)文明、游牧文化X2東西文化的綜合和創(chuàng)新X3阿拉伯政體的延續(xù)者X4伊斯蘭教國家的政教合一X5維護日本的傳統(tǒng)習慣和文化考向突破\講練結合考向1.B【解析】根據(jù)材料“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文化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亞、希臘、羅馬文化,對歐洲的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文藝復興運動就是在借助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下進行的,故B項正確;歐洲文明源自古希臘和羅馬文明,故A項錯誤;“阿拉伯文化是最先進文化”說法錯誤,因為文明沒有優(yōu)劣,各具特色,故C項錯誤;“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的傳播使者”與材料主旨不符,故D項錯誤?!九e一反三】D【解析】材料“巴格達城的市場上充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千零一夜》中的幾百個故事分別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體現(xiàn)的是阿拉伯國家對東西方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D項正確;當時各大洲基本上處于孤立隔絕的狀態(tài),排除A項;材料也有經(jīng)濟交流的一面,排除B項;材料與帝國的統(tǒng)治秩序無關,排除C項。2.D【解析】中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已經(jīng)滅亡,故A項錯誤;法蘭克王國在進入中世紀之前已經(jīng)解體,故B項錯誤;拜占庭帝國位于東西方商路的末端,而不是東西方之間,故C項錯誤;當時控制東西方商路的軍事強國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故D項正確。【舉一反三】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1453年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D選項符合題意。神圣羅馬帝國是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后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圣羅馬帝國,A選項排除。拜占廷帝國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消滅,B選項排除。阿拉伯帝國是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存在時間是632年1258年,C選項排除。對點演練\精練模擬1.D【解析】材料體現(xiàn)額的是阿拉伯人商業(yè)活動的路線遍布亞洲和非洲,說明的是阿拉伯帝國的貿(mào)易范圍發(fā)達,D正確;阿拉伯帝國是政教合一的體制,A排除;材料與文化興省及經(jīng)濟繁榮無關,BC排除。2.C【解析】材料“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和火器,以及數(shù)學、化學、醫(yī)學等知識,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他們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醫(yī)學知識”說明的是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