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題西林壁》教案_第1頁
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題西林壁》教案_第2頁
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題西林壁》教案_第3頁
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題西林壁》教案_第4頁
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題西林壁》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第2頁/共2頁精品文檔推薦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題西林壁》教案收拾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題西林壁》教案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題西林壁教案,供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會本課生字,理解“識”,“緣”,“真面目”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默寫本詩。

2、養(yǎng)育學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準確看待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詩句的理解,養(yǎng)育學生愛慕大天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古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學生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璀璨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卻異常豐盛,讀起來還瑯瑯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歡。今天教師還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古詩,宋代蘇軾寫的《題西林壁》。(課件出示課題)

二、讀題、解題。

齊讀課題。結合書下解釋關心學生理解“題”“西林”的意思。

[在學習中滲透主意,可謂潛移默化。]

三、簡介蘇軾及寫作背景

師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1、有關蘇軾的`天然情況及寫作風格。

2、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廬山的有關情況。

3、教師講述蘇軾少年時代“發(fā)奮識盡天下字,立志讀遍人間書”的軼聞趣事。

[通過交流,達到了學習資源優(yōu)化組合。同時課內(nèi)外有機結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

四、初讀課文,感知美

師:通過匯報資料,相信你們對蘇軾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寫的這首《題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為什么仍被歷代的人們所喜歡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

1、學生自由反復讀古詩。說說詩中的廬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讀后談感觸,初步感知廬山的美。

[給學生充足的時光讀書,讓學生在反復感觸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走近廬山,感知廬山的美。]

五、分組自學,理解美

1、根據(jù)我們以前學習古詩的經(jīng)驗,大家說說我們該怎樣學習這首詩呢?(學生說出學習主意,課件出示:讀詩句—解詩意—悟詩情—入詩境)

2、分組合作,引導學生挑選自己愛慕有學習方式細讀古詩,碰到問題自己想主意解決。

[讓學生挑選相宜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挑選,既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又養(yǎng)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匯報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詩句

1、學生匯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結合“橫看”和“側看”的不同感觸,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廬山的“嶺”和“峰”是什么形狀的,感悟廬山的美。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兩句詩,讀出廬山的不同姿態(tài)。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句中三組反義詞(橫側,遠近,高低)的運用,體味用詞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詩句。

1、學生自由表達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針對學生理解上碰到的艱難,結合辭海中的義項,關心學生挑選“只”“緣”在詩中的準確意思。

3、結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商議: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怎樣才干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從而關心學生體味詩所蘊含的道理。

4、引發(fā)發(fā)明。引導學生像詩人那樣用詩句說明怎樣才干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學生根據(jù)詩意改詩,既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遷移,又養(yǎng)育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5、議一議:從這首詩你能感到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

6、說一說:聯(lián)系實際并結合詩中所表達的哲理,說說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看人、看事、看問題呢?

7、朗讀第三、四行詩句。

(三)學生根據(jù)詩意繪畫,通過展示內(nèi)化詩意。

[這樣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深入了對古詩的理解,又提高了認識水平,同時養(yǎng)育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七、個性誦讀,表達美

1、教師語言鼓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倘若你就是蘇軾,看到廬山峰巒秀媚,云霧繚繞,山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宛若仙境普通,你的情緒怎樣?怎樣讀才干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呢?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組內(nèi)交流體味。

3、引導學生談感觸,結合感觸舉行個性化朗讀。

4、教師示范讀(配樂配像)

5、學生再讀,讀出詩的韻味。總算齊聲吟誦。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閱讀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入情入境地吟誦,使理解更上一層樓。

八、聆聽歌曲,贊賞美

師:有的時候古人根據(jù)自己的興致,把詩詞配上曲子唱出來,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聽聽嗎?(課件播放歌曲《題西林壁》)

[古代的詩歌往往被譜成曲子廣為傳唱,現(xiàn)代人也愿意運用古詩填詞作曲這又為我們學習古詩供養(yǎng)了一個有趣的渠道。學生們沉浸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達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已經(jīng)將詩意了然于胸。]

九、默寫古詩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詩中容易寫錯的字,同時指導學生將這些字書寫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

2、一名學生板前示范,其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可謄寫,可默寫。

既堆積了語言,又使學生的記憶能力得到了訓練

十、總結全文,升華美

師:(看板書總結)這是一首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前兩句寫看到的景色,(板書:看景)

后兩句是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書:悟理)借贊賞廬山的感觸,告訴我們無論看人、看事、看問題都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去看見、去體味,這樣才干得出一個比較全面、平等的評價。

[通過總結,使學生由表性認識升高到理性認識,從而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十一、拓展延伸,堆積運用

1、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遨游過廬山、贊嘆過廬山,除了這首詩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詩人寫過廬山。生:我知道李白寫過《望廬山瀑布》

2、教師也收集了幾首描寫廬山的詩給大家看一看。(課件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望廬山五老峰》;陶淵明的《飲酒》;蘇轍的《游廬山山陽七詠》;毛主席的《廬山仙人洞》)。

3、挑選一首覺得寫得好的泳廬山詩抄下來背一背。

作業(yè)

(1)以“我眼中的蘇軾”為題辦一份手抄報??梢詫懰脑姟⒃~、散文,也可以收集他的軼聞趣事。

(2)收集一些寬裕哲理的小詩,抄一抄、背一背,體味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3)寫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