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廣州市高三年級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評分細則(古詩文閱讀)_第1頁
2024屆廣州市高三年級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評分細則(古詩文閱讀)_第2頁
2024屆廣州市高三年級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評分細則(古詩文閱讀)_第3頁
2024屆廣州市高三年級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評分細則(古詩文閱讀)_第4頁
2024屆廣州市高三年級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評分細則(古詩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廣州市高三年級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評分細則古詩文閱讀部分評分補充細則及樣例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文言翻譯評分注意事項:1.翻譯題評改時關注的順序:先看大意,然后再看關鍵詞的意思。2.關于大意分的說明:大意分體現(xiàn)為“讀懂”,只要句子結構基本完整,主謂賓的意思接近,即可得大意分,其他修飾成分可以略。(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伐君,可謂仁乎?【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父親死了不(好好)安葬,就要發(fā)動戰(zhàn)爭,可以稱得上孝嗎?以臣子的身份去討伐君主,可以稱得上仁嗎?[4分。大意2分,“干戈”“以”各1分。]【補充細則】1.大意①:對周武王不安葬父親就發(fā)動戰(zhàn)爭的行為進行評論,認為這是不孝順的。對周武王行為(事件)的概括和評價都對才可得分。2.大意②:對周武王以臣子的身份討伐君主的行為進行評論,認為這是不仁義的。對周武王行為(事件)的概括和評價都對才可得分。3.干戈:原意為武器,文中可理解為“發(fā)動戰(zhàn)爭”“打仗”“動用武力”;譯為“用武器攻擊”不得分。4.以:可譯為“以……身份”“以……地位”“憑借……身份”“用……身份”“作為”“身為”;譯為“讓”“用”“使”不得分。5.關鍵詞有錯別字,最多扣1分。【評分示例】滿分示例:示例1:父親死卻不埋葬,這么快就大興戰(zhàn)爭(1分),這可以稱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1分)去討伐君主,這可以稱得上仁嗎?(兩點大意都正確)示例2:父親死了卻不安葬,想要跟其他國家去打仗(1分),這稱得上孝嗎?憑借著大臣之位(1分)討伐君主,這稱得上仁嗎?(兩點大意都正確)示例3:父親死了卻不安葬,大動干戈去打仗(1分),這難道是孝的行為嗎?以臣子的身份(1分)討伐君主,這難道是仁的行為嗎?(兩點大意都正確)3分示例:示例1:父親去世了不為其安葬,反而去違背父生前的意愿去戰(zhàn)爭,這能稱為“孝”嗎?以大臣的身份(1分)去討伐君主,這能叫“仁”嗎?(兩點大意都正確)示例2:父親死了而不埋葬,反而還發(fā)動戰(zhàn)爭(1分),這能稱得上孝順嗎?用臣子的身分(有錯別字,此關鍵詞不得分)討伐君王,這能稱得上仁義嗎?(兩點大意都正確)示例3:后父親去世了不下葬,子女互相打仗(1分),可以被稱作孝順嗎?憑借臣子的身份(1分)討伐君主,可以被稱作有仁義嗎?(第①點大意錯誤,“子女互相打仗”錯誤)2分示例:示例1:父親死了不去安葬,而要發(fā)動軍隊打仗(1分),這能說是孝順的人嗎?使臣子去殺害國君,這能說是仁者嗎?(第②點大意錯誤)示例2:父親去世了而不埋葬,讓尸體躺在干戈的土地上,這能叫做孝嗎?作為(1分)下臣而去討伐君王,可以叫作仁義嗎?(第①點大意錯誤)示例3:父親去世不下葬,到干戈遠地支援,可以稱得上孝順嗎?憑借大臣的身份(1分)討伐君主,可以稱得上仁義嗎?(第①點大意錯誤)1分示例:示例1:父親去世了兒子不埋葬他,反而沉迷發(fā)動戰(zhàn)爭(1分),這是孝順嗎?用大臣討伐君主,這是仁義嗎?(兩點大意都不正確)示例2:父親死亡后不埋葬,隨意放置地上,這就是孝順嗎?臣子討伐君主,這就是所謂的仁義嗎?(僅有第②點大意正確)0分示例:示例1:父親去世卻不下葬,緩慢等到干戈,可以稱為孝順嗎?示例2:父親死了而不下葬,我緊忙干戈,這是孝嗎?大臣貶伐君子,這是仁義嗎?示例3:后父親死了不下葬,而是去等干戈,真的是孝順嗎?用臣子討伐君子,有考慮仁義嗎?(2)幸有中子以托國焉,茍無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幸虧有次子交托社稷啊,如果沒有這么一個接任國君的人,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辦呢?[4分。大意2分,“幸”“茍”各1分。]【補充細則】1.此句大意分按照句意可以分為兩層,一層是叔齊辭讓君位后的結果,一層是作者的假設和推論。大意分主要落在“有中子以托國焉”和“其如先君之社稷何”。第一處大意:“有中子以托國焉”可理解為“有先君的次子可以交托社稷”“把社稷托付給先君的次子”“有一個兒子可以治理國家”“有排名中間的兒子管理國家”等。“中子”照抄不影響得分,但譯錯不得分,如譯為“有中庸的人管理國家”不得分。第二處大意:“其如先君之社稷何”可理解為“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辦呢”“先王的社稷怎么處理呢”等。如果翻譯為“國家會怎樣呢”等不得分。2.關鍵詞“幸”和“茍”。(1)幸:可翻譯為“幸虧”“幸好”“幸運的是”“萬幸”“多虧”,不譯不得分。(2)茍:可翻譯為“如果”“若”“倘若”,不譯不得分?!驹u分示例】滿分示例:示例1:幸虧(1分)有排位中間的兒子能托付國家,如果(1分)沒有這個人,那么先王留下的國家又應怎么處理呢?(兩點大意都正確)示例2:幸虧(1分)可以把國家托付給第二個兒子,如果(1分)沒有他,那么先前君主的國家社稷又怎么辦呢?(兩點大意都正確)示例3:幸虧(1分)其中還有兒子來把國家托付給他,如果(1分)沒有這個人,他們怎么處理先前君主的江山呢?(兩點大意都正確)3分示例:示例1:幸好(1分)有他的兒子來這里托付國家,如果(1分)沒有這個人,那么先前君王的社稷江山要怎么辦啊?。ǖ诙c大意正確)示例2:幸好(1分)有次子腫雍(中子理解錯誤)來托付家國大事,如果(1分)沒有這個人,要讓先帝的江山社稷怎么辦?(第二點大意正確)示例3:幸好(1分)有處于中間的孩子用來托付國家在他那里,如果(1分)沒有這個人,對待先王留下的社稷怎么樣呢?(第一點大意正確)2分示例:示例1:有一個叫中子的人來接手國家,假如(1分)沒有他,那先王的江山該如何管理呢?(第二點大意正確)示例2:幸虧(1分)有中子來支撐這個國家,茍且沒有他,那他們父君的國家會怎么對待他呢?(第一點大意正確)示例3:幸虧(1分)有中庸之人來穩(wěn)定住國家,如果(1分)沒有這個人,如同先前君王的社會生活又會怎樣呢?(兩點大意都不正確)1分示例:示例1:幸好(1分)有明白事理的人來承擔國家大任,茍且沒有這樣的人,他們應當如何面對先王的社稷呢?(兩點大意都不正確)示例2:所幸(1分)次子可以管理國家,沒有這個人,先前君王的社稷有什么相同之處。(兩點大意都不正確)14.方孝孺對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行為是怎樣評價的?請簡要概括。(3分)【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①潔身自好(保持高潔);②過中失正。[第①點1分,第②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補充細則】1.“潔身自好(保持高潔)”可以表述為“潔身自遠”,如理解為“廉潔”“潔凈”“清潔”“高尚”等,或理解相反,如“不要潔身自好”等不給分。2.“過中失正”可以表述為“過乎中者”,關鍵在于“過中”,“過”必須理解為“超過”等,“中”可以理解為“中正”“中庸”,理解為“中立”“折中”等不給分。3.如果沒有概括出“過中失正”,只回答以下幾種情況,酌情給1分:(1)將“過中”理解為“失去中正、違背中庸、忽略中正、不符合中庸原則”等;(2)回答為“未達到堯舜禹之道”;(3)圍繞“何乃恥食其粟,獨食其薇也”一句,回答為“不應該(沒有必要)以吃周粟為恥”“以食周粟為恥是過分的行為”等?!驹u分示例】滿分示例:示例1:①方孝孺認為伯夷、叔齊的行為過中失正(2分),并未真正達到圣人境界。②方孝孺認為伯夷、叔齊只需潔身自遠(1分),不必恥食周粟,獨食其薇。示例2:方孝孺認為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超過了仁人的“中正之道”(2分),是過分高潔(1分),沒有遵循堯舜禹的仁道。示例3:廉頑立懦,能夠成為百世師,但過于高潔(1分),反而超過中正之道(2分),不能達到堯舜禹的境界。2分示例:示例1:方孝孺不認可他們的行為,認為他們頑固迂腐,過中失正(2分),未達到堯舜的境界。示例2:潔身自好(1分)遠離暴君即可,何必恥辱于食他的糧(1分),做得有點過了。示例3:方孝孺認為兩個潔身自好(1分),遠離周朝便好,不必以吃周粟感到恥辱(1分)。而且吃的薇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長的,做的太過,可為百世師,但未達到堯舜禹的境界。1分示例:示例1:“潔身自遠斯可矣?!狈叫⑷嬲J為伯夷、叔齊不至于此,保持自己的潔身自好(1分),遠離周武王就可以了。示例2:方孝孺認為他們的行為,讓他們作為百世師,但沒有達到堯舜禹三人的境界(1分)。示例3:認為是狹隘的,不食周粟,“獨食其薇”,但薇也是周土地上的草,與粟沒有什么區(qū)別(1分),并且天下歸周是順應天命的,伯夷叔齊是逆時代潮流的行為。16.詩人先說“捐軀誠有地”,又說“愿乞一棺地”,你對此如何理解?(6分)【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①詩人先假想自己有一天能實現(xiàn)為國殺敵的理想,那他必勇冠三軍,哪怕捐軀亦在所不惜;②但如果報國理想落空,也希望能葬在吳國勇士的墳邊;③兩句詩前后相連,抒發(fā)詩人生死不變的忠誠之情,體現(xiàn)始終如一的氣節(jié)。[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補充細則】1.本題答案要點共三點,每點2分。第一點正確理解“捐軀誠有地”句意,2分;第二點正確理解“愿乞一棺地”句意,2分;第三點,正確判斷兩句之間的關系,1分,準確表述出兩句共同表達的情感,1分。2.“捐軀誠有地”的句意為“詩人希望有殺敵報國的機會”或“詩人有沙場報國的理想”,這是他的現(xiàn)實理想。其中,答出“如果(假想、假設、倘若)有機會(機遇)”的“誠有地”之意,得1分,可表述為“希望”“有……理想”“夢想”“渴望”等;答出理想的具體內(nèi)容“為國捐軀”,1分,可表述為“上陣殺敵獻身”“征戰(zhàn)沙場立功”等。如果機械地翻譯為“的確有地方可容納我所獻出的軀體”“想為國捐軀就需要土地”等不得分。3.“愿乞一棺地”的句意為“詩人希望得到一塊(靠近勇士要離墳墓的)墓地”或“詩人希望安葬在勇士要離墳墓邊”,這是他現(xiàn)實理想落空后,對死后墓地的設想。其中,答出“如果報國理想(希望、愿望、志向等)落空”等類似意思,得1分。第二個要點答出“死后葬在壯烈之士的墳地附近”“離壯烈之士近點”“離壯士之墓近點”之意,得1分。如表述為“要做與要離一樣的人”“想同先驅(qū)烈士一樣”,不得分。4.兩句表層意不同,但內(nèi)在情感是一致的,前后呼應,表達了詩人在世的畢生愿望及死后的執(zhí)著追求。其中,答出兩句詩內(nèi)容或結構上的相關性,得1分,可表述為“前后相連”“互相照應”“內(nèi)涵(意蘊)相同”“內(nèi)容并不矛盾”“前句是詩人在世的決心,后句是詩人對死后的展望”“兩句分別是達時與窮時的志愿”等。答出兩句詩所蘊含的永不動搖的深沉愛國情感,得1分,可表述為如“生死不變的忠貞之志”“始終如一的愛國氣節(jié)”“至死不渝的報國之情”等。如籠統(tǒng)地回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回答“壯志未酬的苦悶之情”等,不得分。【評分示例】滿分示例:示例1:①詩人先說希望(1分)為國獻身,要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戰(zhàn)場上犧牲也在所不辭(1分);后說如果希望落空(1分),愿意乞求一棺之地,葬在要離這位壯烈之士附近(1分)。②詩人認為,如果國家征召,更希望為祖國上陣殺敵,但如果沒有機會征戰(zhàn)沙場,那只好死后向烈士看齊,保持節(jié)操。③兩句詩前后關聯(lián)(1分),共同表現(xiàn)了詩人生死不變的拳拳報國之心(1分),對祖國的一片愛國赤誠。示例2:①“捐軀誠有地”,只要有機會(1分)能上戰(zhàn)場殺敵報國,哪怕為國犧牲,自己也愿意(1分),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愿意為國家奉獻自己的決心。②“愿乞一棺地”,如果希望得不到實現(xiàn)(1分),那么只需要靠近要離墳的一棺之地來埋葬自己(1分),使用了春秋末吳國勇士的事例,運用典故,表達了自己對要離的仰慕之情和忠貞品質(zhì)的贊美。③兩句詩前后相連(1分),既能體現(xiàn)出為國貢獻一切的決心,也能表達出生死如一的豪邁壯烈之情(1分)。示例3:①“捐軀誠有地”表明詩人渴望有機會(1分)為國捐軀,在沙場上征戰(zhàn)四方,報效祖國(1分),表達自己將酬壯志的偉大志向。②“愿乞一棺地”表明詩人若沒有征戰(zhàn)沙場為國獻身的機會(1分),也愿死時葬在要離墳附近之處(1分),要離是一位勇士,這里用典抒發(fā)自己終身為國、奉獻一生的理想,對要離的敬仰之情。③這兩句詩并不矛盾(1分),充分表達了詩人生死不渝的愛國之情(1分)。5分示例:示例1:二者并不矛盾(1分)。①前者寫“如果有可以捐軀報效國家的機會(1分),我一定身先士卒,勇率軍隊盡忠報國”(1分),表達作者對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渴望。②后者寫“如果愿望不能實現(xiàn)(1分),希望求得一處下葬之地能靠近要離這位壯烈之士的墳”(1分),表達自己希望如同要離一般征戰(zhàn)沙場、保家衛(wèi)國的渴望,和對朝廷不允許、壯志難酬的苦悶。示例2:①詩人先表達自己如果有機會(1分),可以身先士卒,戰(zhàn)死疆場(1分)來抒發(fā)愿為國捐軀、報效祖國的志向。②再寫自己如果志向不能實現(xiàn)(1分),渴望得到一棺地,葬在烈士旁邊(1分),表明自己渴望報效祖國,不求回報。③先說自己愿為國捐軀抒發(fā)志向,再說自己渴望成為烈士表達愿望,前后照應(1分),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示例3:①“捐軀誠有地”表達詩人如果有機會(1分),愿為國捐軀、戰(zhàn)死沙場之豪情(1分),含希望殺敵報國之情,“有地捐軀”是以身報國的請愿、身先士卒的誓言。②“愿乞一棺地”則是對自己墳處的想象(1分),同樣表達精忠報國的捐軀之志,表達對烈士要離的敬佩贊美、效法之意。③前句是詩人在世的決心,后句是詩人對死后的展望(1分),二者共同展現(xiàn)了生死不變的志向(1分)。4分示例:示例1:①“捐軀誠有地”是如果有機會(1分)征戰(zhàn)沙場,就算犧牲在戰(zhàn)場上也心甘情愿的豪情壯志與報國熱情(1分)。②“愿乞一棺地”是指詩人如果愿望不能實現(xiàn)(1分),只想葬在勇士要離的旁邊(1分),表達了作者對要離的崇敬之情,以及想像要離一樣戰(zhàn)斗的激奮之情。示例2:①“捐軀誠有地”指如有機會(1分)為國捐軀,保家衛(wèi)國,愿意戰(zhàn)死沙場(1分),體現(xiàn)了陸游愿沙場殺敵,為國捐軀的拳拳報國之心。②“愿乞一棺地”,表達愿意要一個埋棺的墓地,并且接近要離的墳墓(1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保家衛(wèi)國的迫切,對為國捐軀的渴求;③兩句話看似矛盾,實際不矛盾(1分),都是表現(xiàn)為國捐軀的決心。示例3:①“捐軀誠有地”體現(xiàn)了詩人渴望(1分)上戰(zhàn)場奮勇殺敵報國(1分)②“愿乞一棺地”希望能在死后葬在要離墳的旁邊(1分),則體現(xiàn)了詩人至死都愿報效國家。③這兩句話都體現(xiàn)了詩人自始至終,堅貞不渝的愛國之心(1分),在國家危亡之際哪怕是死也在所不辭的決心。3分示例:示例1:①“捐軀誠有地”指若是為國捐軀,那周圍都是可捐軀的地方,表現(xiàn)出其視死如歸的心態(tài)。②“愿乞一棺地”通過典故,寫自己如果志向不能實現(xiàn)(1分),自己死了要葬在要離附近,(1分),體現(xiàn)出為國效力的壯烈心意。③兩者在意蘊上均表達了同一個意思,相輔相成(1分)。均反映出為國效力,誓死如歸的宏大志向。示例2:先說“捐軀誠有地”是表達詩人想要(1分)上陣殺敵,捐軀報國的堅定決心(1分),體現(xiàn)他豪邁的愛國精神與追求。而后說“愿乞一棺地”則是希望死后能有一棺土地將自己葬到烈士旁(1分),這是他對現(xiàn)實中南宋軟弱態(tài)度的無奈。寫出詩人報國無門,壯心未能實現(xiàn)的悲情。示例3:①含義不同:前句表達詩人確實可以上陣殺敵,報效國家(1分),展現(xiàn)英勇;后句希望自己的墳地靠近要離墳(1分),用典表達自己志向如要離一般壯烈。②兩句話并不矛盾(1分)。情感是相通的,都突顯出詩人的愛國之心及他的英勇。2分示例:示例1:①前句表明自己征戰(zhàn)沙場,為國捐軀的決心(1分);②后句表明自己死后愿葬在壯烈之士墓旁(1分),表明詩人的報國之心。示例2:①“捐軀誠有地”是壯志得以實現(xiàn)后的死法,陸游一生都希望朝廷能收復中原。②“愿乞一棺地”是壯志無法實現(xiàn)后的死法(1分)。南宋偏安,朝廷茍且,保守派占上風,這讓陸游壯志難酬,若一生也無法實現(xiàn)抱負,則希望至少離壯烈之士墳墓近點(1分)。③兩句表達了陸游的愛國情懷,表明自己的心志。示例3:①“捐軀誠有地”,獻身需要一處地方,表達詩人渴望(1分)被重用,為國捐軀的理想(1分);②后一句寫詩人想討要一棺材來埋葬自己,表達詩人愿意壯烈犧牲,為國捐軀的壯志。1分示例:示例1:①表達作者走上戰(zhàn)場,為國獻身的強烈決心(1分),懇請皇帝給他機會。這忠誠意識讓人敬佩。②表現(xiàn)詩人愛國情懷。示例2:①前句表達詩人勇冠三軍,在戰(zhàn)場上為國捐軀,以死報國之意(1分)。②直抒胸臆,表述自己保持堅貞高潔品格的正人君子形象。表達自己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③“愿乞一棺地”表明詩人希望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