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美育 第2版 課件 第二章 美感與美育_第1頁
大學美育 第2版 課件 第二章 美感與美育_第2頁
大學美育 第2版 課件 第二章 美感與美育_第3頁
大學美育 第2版 課件 第二章 美感與美育_第4頁
大學美育 第2版 課件 第二章 美感與美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美感與美育

第一節(jié)美感與快感第二節(jié)美感的心理要素第三節(jié)審美體驗——正確認識美感與快感的關系,掌握美感的特征?!J識美感不同心理要素的特征,體會其在審美中的作用?!私鈱徝荔w驗的過程,提升自身審美體驗的層次。學習目標第一節(jié)美感與快感美感和快感一般總是相連的,美感大多建立在快感的基礎之上。快感僅僅作用于人的感官(生理上的眼、耳、鼻、舌、身),是人的一種本能欲望的自然反應(一種初級的官能舒適);而美感卻深入到人的心靈(自覺不自覺地摻入了人的理性意識和情感因素)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旄卸酁闈M足生理欲望的需求,往往同占有欲相關,帶有一定的個人性、自私性、享樂性(餓了要吃,渴了要喝。“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聞臭就躲,見丑則退)。美感則能滿足精神上的追求,主要建立在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礎之上,有一定的利他性、社會性,可以同別人共享。(“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岳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其豪言壯語一直被后代視為美的格言,為不同時代的人們所反復吟詠)快感是五官感覺都可獲得的,越是切近自身的感官,感受越深。而美感主要依靠高級的神經器官——

視覺和聽覺來實現。拿“美食”來說,除了酒香菜鮮,滿足人們味覺、嗅覺上的快感外,還需滿足人們視覺、聽覺的享受。比如菜要注意色、形的調配(如拼成孔雀、花卉等圖案),要講究餐廳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整潔(白色的餐布、漂亮的鮮花、華貴的餐具),還需配以優(yōu)雅的樂曲,給人一種安詳、輕松之感。當然,感官對審美的輔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美感與快感的本質區(qū)別二、美感是直覺與理性的統(tǒng)一直覺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一種不假思索而能剎那間就立即把握與領悟的能力。如對自然景物中的形狀美、色彩美、動態(tài)美、音響美的感受。鮮花以姿容嬌艷而美高山以氣勢雄偉而美蝴蝶以翩翩起舞而美杜鵑以啼聲婉轉而美美感的直覺是一種高級、復雜的審美感受,是一種包含著感性與理性、思想與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人文氣息盡顯國人氣節(jié)沙畫作品梅蘭竹菊公益廣告梅蘭竹菊凌寒獨開,不肯結春緣。風霜,不畏凋殘;寒雪,更助花香。臨風雪,愈勃發(fā)。君當如梅,自強不息顯毅力。生空谷,清艷含嬌,寂寞吐芬芳。不以色香自炫,不因無人不芳,歲歲生空谷,留得世人香。君當如蘭,默默奉獻顯精神。有節(jié),有千節(jié),雖清瘦,卻挺拔。風過不折,雨過不濁,千磨萬擊仍堅韌。君當如竹,堅韌不拔顯氣節(jié)。遲開,最愛霜林襯歲寒,天寒花更香,歲晚彌芬芳。君當如菊,淡雅高潔顯品德。松柏的高風亮節(jié)出污泥而不染堅韌,人的生活道路要一步一個腳印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奉獻精神美感中的直覺不能僅僅是對審美對象的表面的直覺,還應該包含深刻的感受和理智的認識。如唐代朱慶馀的《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詩刻意描寫了一位新婚少婦拜見公婆前的疑慮心態(tài),如果了解到詩的內容是寫試期臨近之際詩人擔心自己的作品不太符合主考大人的口味,故以出嫁女子作比,征求張籍的意見,委婉含蓄,這種美感中的直覺感受就更為深刻和理智?!案杏X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薄珴蓶|樂曲《藍色多瑙河》之所以能讓人直覺其美,固然同它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有關,但也同人們聯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江河碧波以及兩岸風光相關。倘若從未見過江河的人欣賞此曲,直覺感受必然會遜色得多。三、美感是差異性與一致性的統(tǒng)一(一)美感的差異性1.不同階級美感的差異性饑區(qū)的災民,大約不去種蘭花,像闊人的老太爺一樣,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會愛林妹妹的。對于《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2.不同民族美感的差異性

歐洲人以白膚、高鼻、金發(fā)、碧眼為美,非洲人以扁鼻、黑膚、卷發(fā)、厚唇為美,南太平洋湯加群島上的居民以肥胖為美,巴拉圭土人以拔盡毛發(fā)為美,而巴托克人則以敲掉門牙為美。中國人喜歡牡丹,英國人喜歡玫瑰,美國人喜歡山杞,法國人喜歡百合花,日本人喜歡櫻花。玫瑰百合牡丹中國古建筑是大屋頂、高臺基的民族形式,古希臘建筑形式則是圍柱式。中國繪畫重寫意、講筆情墨趣,西洋繪畫重寫實、講光影色彩。

不同民族審美差異性最顯著的例子是對待裸體的認識。古希臘的人體雕塑和繪畫大都是裸體或半裸體,就連希臘的神也都是赤裸著身體。這是因為古希臘長期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為了培養(yǎng)強壯的種族以戰(zhàn)勝敵人,當時的青年男女一律要接受軍事集訓,在集訓中他們裸體進行角逐、拳擊、賽跑、投擲等。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青年男女個個赤身裸體進行比賽,以顯示強健的形體,運動會后還為競賽優(yōu)勝者立下裸體雕像,以示尊敬和崇拜。直到第1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希臘的運動員全都赤裸出場。除此之外,古希臘人在一些祭祀儀式、娛樂活動和招待會中也要炫耀自己的裸體美。他們欣賞的人體不是那種蒼白的秀美,而是一種自然、健康、充滿了力度的美。古希臘人崇尚的裸體健康美是圣潔無邪的,所以它的裸體藝術作品也是圣潔的。而幾乎與古希臘同時的中國秦代,從出土的秦兵馬俑陶塑可以看到,沒有一個是裸體的,都是身披盔甲、威武雄壯的形象,這就是不同民族的審美差異。3.不同時代美感的差異性燕瘦環(huán)肥中世紀圣母像

歐洲中世紀時,神權高于一切,當時的繪畫圣母像頭部都戴上靈光圈,面部呆板、無表情,以顯示神的威嚴和至高無上。到了文藝復興時代,神權動搖了,人的審美認識也改變了,畫家畫的圣母像頭部不再有靈光,而且體型優(yōu)美、衣裝簡樸,表情也顯得和藹可親了。西斯廷圣母(二)美感的一致性美感的一致性存在的最終根源首先在于人類存在的某些共同本性,在于人類對美的共同向往,就像孟子所說:“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睙o產階級的導師列寧非常喜歡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說“我再不知道有什么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了,我準備每天都聽這奇妙的、非人間的音樂……瞧,人們可以創(chuàng)造出什么樣的奇跡來!”而無產階級的死敵——

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也非常喜歡這支曲子:“倘我常常聽到它,我的勇氣將永遠不竭。”就藝術來說,越是民族的東西,越能走向世界。黑格爾:“真正不朽的藝術作品,當然是一切時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賞的?!睂徝啦町愋缘拇嬖冢砻鲗徝佬蕾p是排斥單一化的,是充滿個性魅力的;審美一致性的存在,則表明審美欣賞并非可以絕對隨意而為。四、美感是非功利性與功利性的統(tǒng)一審美要求一種純凈自由的超越眼前功利的心態(tài),如果僅僅抱著純功利的實用態(tài)度去審視美的對象,必然會遮擋審美視線,對審美活動構成嚴重的干擾破壞。試想一下:假若一個人站在李可染的水墨畫《長征》之前只關心其拍賣價格(以1.075億元成交),怎么可能領略那革命豪情與浪漫色彩?魯迅說:“享樂著美的時候,雖然幾乎并不想到功利,但可由科學的分析而被發(fā)現。所以美的享樂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的愉樂的根底里,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見得美了?!笨梢娫诿栏杏鋹傊腥匀粷摲欢ǖ纳鐣裕袢藗兿矚g聽音樂、觀舞蹈、賞繪畫、練書法、讀小說、看電影,人們喜歡自然風光的美、社會生活的美、城市環(huán)境的美,高尚有益的審美活動有利于凈化、滋潤人的心靈,確證人的本質力量,引人走向更為理想的人生境界,有利于整體社會的和諧安定,有利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有利于人類的健康長遠發(fā)展。景物橫向展現,層巒疊嶂,如犬牙交錯,參差錯落,雄奇壯麗,紅軍隊伍沿狹窄山路從左往右橫越畫面。山體以濃墨重色寫成,塊面厚實穩(wěn)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間。從深濃墨色過渡到留白,色調的明暗變化,平衡了畫面厚重的體積感。全幅結構規(guī)整、筆墨精嚴、氣象萬千。

第二節(jié)美感的心理要素

一、感知(感覺+知覺)——美感的門戶和基礎

感覺是對事物個別特征的反映。當人們對某種色彩、形狀、或單個音符進行感受時會不假思索地從中得到某種愉快的感受,這些愉悅的感受雖然是生理的,但卻是審美心理建構的基礎和出發(fā)點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知覺是多種感覺的綜合:矯健的形體——視覺實體青褐的色調——視覺色彩凝重的質地——觸覺重量冰涼的質感——觸覺溫度騰飛的動感——視覺空間通過多種器官感覺的綜合活動,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印象。東漢青銅塑:馬踏飛燕通感現象“聲音甜美”——聽覺引起了味覺“促織聲尖尖似針”——聽覺引起了觸覺“日色冷青松”——視覺引起了觸覺“哀響?zhàn)ト籼m”——聽覺引起了嗅覺“紅杏枝頭春意鬧”——在視覺里獲得了聽覺的感受作曲家運用音符和旋律傳達視覺畫面,畫家用線條和色彩演奏出音樂,舞蹈家通過優(yōu)美的形體傳遞心靈歌聲,詩人則通過通感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通感可以使人突破單一感覺的局限,得到更豐富的美感享受,在審美活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二、想象——美感的“翅膀”和載體“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保憴C《文賦》)美感中的想象是一種自由地把握知覺表象和創(chuàng)造感性形式的能力,它能突破有限感知的時空局限,自由地馳騁在無限的精神空間——白發(fā)三千丈,雪花大如席,黃河之水天上來,姜太公直鉤能釣魚,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千年古樹化作老人把媒作,狐貍化為美女把人迷,這種“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神思”甚至達到了虛構的非現實領域,“在虛擬現實中你可以張開雙臂擁抱銀河,在人類的血液中游泳,或走訪仙境中的愛麗絲?!睂徝老胂髣?chuàng)造出的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怪異、變態(tài)、虛幻的意象,開辟了審美的無限可能性。

聯想(初級形式)想象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高級形式)由從此物想到彼物,由實景推及虛景。聯想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關系聯想接近聯想是感知表象的接近所引起的聯想“聞香識女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相似聯想是感知表象之間的類似引起的聯想看到初升的太陽就想到青少年,“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對比聯想是相反的感知表象之間的對比引起的聯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艷若桃李,冷若冰霜”關系聯想是因兩種事物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關系而產生的聯想“一葉落知天下秋”想象再造性想象

創(chuàng)造性想象迎客松道士采藥天河山愛情山再造想象是把頭腦中已感知的形象經過重新組織再造出新的形象

《米洛斯的阿芙羅蒂德》(俗稱《斷臂的維納斯》)殘缺的雙臂給欣賞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廣闊空間

創(chuàng)造想象是在情感的驅動下,對感知表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改造和變形,從而產生出新的形象。粘合埃及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牛頭

馬面

美人魚

粘合夸張“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變形我總是希望在色彩上作出一種發(fā)現,從兩種補色的結合,它們的混合和它們的對置,類似色調的神秘的振動來表現兩個情人的愛,用在暗的背景上涂上具有明亮的光輝的色調來表現腦的思維,用金星表現希望,用日落的光輝表現一個靈魂的希望??隙ǖ兀渲胁]有什么立體鏡式的寫實的東西,但是,難道它不是實際存在嗎?

——《梵高論畫》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作,沒有想象也就沒有藝術欣賞,想象越豐富,越能使人們感受到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意義和社會內容。三、理解——美感的導向和規(guī)范一要理解審美與實用之分,藝術和生活之別。如藝術世界之“虛”與現實世界之“實”。二要理解審美對象的內容(如題材、情節(jié)、典故、時代背景、象征意義等)?!鞍咧褚恢ηУ螠I”(娥皇女英哭舜帝的故事)三要理解審美對象的形式。如京劇藝術的程式性。四要理解審美對象的象征與暗示?!把酝庵狻?、“弦外之音”。國畫桃園三結義摩訶薩埵舍身飼虎寶典國國王有三子,其中最小者名摩訶薩埵。一日,三王子出游山林,見一母虎和七只小虎仔因饑渴相逼,生命危在旦夕。在歸途中,王子薩埵決心以身喂虎,行至山間,脫去衣服,委身于虎前。餓虎因瀕臨死亡,無力啖食,薩埵又以干竹刺頸,從山崖跳下,投身虎旁。虎舐其血、食其肉,因而活命。二兄因不見弟弟歸來,沿路尋找,卻只見弟弟的衣服、污血、骨骸,隨即驚惶回宮告知父母。國王和夫人趕到現場,只見尸骨狼藉,悲號欲絕。二兄收拾遺骨,起塔供養(yǎng)。在畫面的中部,作者突出描繪了“喂虎”一節(jié):薩埵突然臥于虎前,毫無痛苦之狀,有如進入了美妙的夢境;瘦骨嶙峋的母虎和小虎仔正圍繞薩埵的身體撕抓啖食,母虎張嘴中中呲牙,前爪壓住薩埵的身體,正在撕吞其腹部落肌肉;圓瞪的雙眼,以石綠點睛,突出了餓虎的迫不及待、兇惡貪婪的本性。圍繞這一陰森可怖,痛苦殘忍的主題,輔以其它相關聯的故事情節(jié):王子見山下餓虎,刺頸、投崖;二兄收骨;父母抱尸痛哭;起塔供養(yǎng)等。盡管人物反復出現,情節(jié)起伏發(fā)展,但每一情節(jié)都起到了強化主題的作用。在情節(jié)表現方面,還值得一提的是:當國王與夫人趕到慘不忍睹的現場時,作者沒有表現佛經中所說的“食肉已盡,唯有骸骨,狼藉在地”的情景,相反,卻表現為抱尸痛哭的場面。薩埵的衣冠、形體完好如故,神情安祥如睡,仿佛已進入了向往已久的“天國”。這種新穎的構思,沖淡了故事本身鮮血淋淋、悲慘殘酷的氣氛,強調了“犧牲”以后心靈上得到的滿足,增強了畫面的和諧統(tǒng)一。

畢加索《格爾尼卡》畫家運用黑、白、灰三種顏色和立體派的表現手法,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法西斯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鎮(zhèn)格爾尼卡的暴行。房子著了火,一位婦女在大火中跌落,另一婦女為逃避災難而奔跑,地上一位戰(zhàn)士已經戰(zhàn)死,手里還拿著折斷的劍。嘶叫的馬象征著人民,野牛代表著法西斯闖入和平的國度,踐踏著婦女和兒童。畫面上方一位婦女從窗口探進了頭,舉著油燈,力圖看清這場歷史的悲劇。一只巨大的眼睛(眼珠是一只燈泡)懸在畫面上方,它的光芒照亮了一切。這幅畫表達了畫家對法西斯殘害人民的憤怒情感,成為20世紀人類對暴行抗議的普遍象征。從字面上看,就是愛菊的人少,愛蓮花的人更少,而愛牡丹的人很多。實際上作者的言外之意是用菊、蓮、牡丹象征著人的品格,含蓄地暗示和諷刺當時的爭名奪利的社會現象,即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卻很多。所謂“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徐悲鴻的《風雨雞鳴》作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畫面上一只站在石頭上的雄雞正引頸長鳴。畫家借雄雞來抒發(fā)他胸中的愛國激情,寄期望于民族覺醒、奮起救亡的信念和深情,從而激發(fā)人們奮起自強的勇氣。四、情感——美感的動力和本質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審美情感常以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普遍同情三種方式呈現于審美實踐中觸景生情就是感物而動,情因景生?!按呵锎颍庩枒K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是主體為目前的景象所感動“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是目前的景象引發(fā)個人的記憶及想象“斜陽影里說英雄”是現實的處境引起對歷史的想象,使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移情于物是主體把自我感覺、情感和生命移植到客體上,并在客體上感受體驗到自我感覺、情感和生命,也即“審美的欣賞并非對于一個對象的欣賞,而是對于一個自我的欣賞。”一是感覺移情,即主體賦予對象以自己的生命,如人在高興時覺得花歡鳥唱,在悲哀時覺得月淡云愁二是經驗移情,即主體把對象擬人化,把自己的感受經驗投射在對象上,如寂寞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一旦投射在黃昏風雨中暗放的寒梅上,寒梅就成為寂寞苦寒的影子三是氣氛移情,即主體將自己的一種整體氣氛的感受滲透在客觀景象中,從而鋪展情感流動的空間,如“娉婷少婦未關愁,清夜琵琶上小樓。裂帛一聲江月白,碧云飛起四山秋”四是表現移情,即主體把自己的價值理想寄托于客觀事物,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歲寒知松柏后凋。普遍同情是說在審美中將自己的情感與他人普遍交流與共享,同他人共鳴。巴金的體驗:“我在寫《家》的時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掙扎。我陪著那些可愛的年輕生命歡笑,也陪著他們哀哭……”

西安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1842年8月)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擬人化:天山的滿頭晴雪和詩人自己的滿頭白發(fā)一樣難以消除第三節(jié)審美體驗

審美體驗其實是審美情感的深化、個性化。一是“以身體之”,親身經歷,強調其外部的實踐性;二是體察、領悟,“設身處地”,著重內部的心理感受。審美體驗使審美主體在感知的基礎上切身潛入審美對象之中,同審美對象交融為一,使審美主體更透徹地領悟客體對象的審美意蘊。“曾經滄海難為水”、“黃山歸來不看山”,正因為有了親身體驗,才使人視野開闊,審美標準、審美能力大大提高。一、審美體驗與日常體驗日常體驗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生命體驗。只要對生命體驗采取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只要以無功利的姿態(tài)靜觀生活經歷,日常體驗就會轉化為審美體驗。審美體驗是日常體驗的升華,是個體在親身活動中對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瞬間直覺。如晉代詩人嵇康的名句“目送飛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憋w鴻掠過天際,時間僅是短暫的一瞬,一轉眼就無影無蹤,而審美體驗就發(fā)生在這一瞬間,這一瞬間十分不尋常,人的精神超越了有限指向了無限,生命活動已在剎那接通了永恒。于是嵇康以身“體”之,以心“會”之,以神“遇”之,手上彈奏著五弦琴,在俯仰之間,精神自由自在,飛翔到遙遠的地方。飛鴻這一理想的生命形象實際上正體現了人的價值,映射了人的理想,象征著人的自由,嵇康的瀟灑與從容離開了飛鴻形象就無法指認,魏晉人的自由精神離開了“俯仰自得”的生活姿態(tài)就不可把捉。二、審美體驗的過程

(一)虛靜——審美體驗的準備所謂“虛”,就是去除私心雜念,進入純凈的心理狀態(tài);所謂“靜”,就是聚精會神,非常專注地觀照著審美對象。這是審美體驗的必備心理。虛靜還是一種開拓精神空間的感受力量和超越力量。“虛”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清空了功利意欲,使精神更加具有含納能力,這就是“虛而萬景入”;“靜”也不是靜止,而是在寧靜中蘊涵著無限的生機,這就是“靜故了群動”。(二)感物——審美體驗的感知層面“感物”是審美體驗的初級階段,還僅僅是審美體驗的開始,是最普遍的悅耳悅目階段。“我們一睜開眼睛去看一個形象或一張開耳朵去聽聲音,我們馬上見出美,認出秀雅與和諧。我們一看到一些行動,覺察到一些情感,我們的內在的眼睛也就馬上辨出美好的,形狀完善的和可欣羨的。”——英國美學家夏夫茲博里這里所謂“內在的眼睛”相當于我們常說的“直覺”或“第六感覺”。(三)會心——審美體驗的心意層面“會心”就是以心會之,也即對于所感覺到的東西心有所感,意有所動。這種心意層面上的審美體驗就是我們常說的“悅心悅意”階段。它基本超越了生理快感階段,凈化為相對純然的精神愉悅體驗。陳毅元帥于1952年入莫干山探視病友,喜其風物之美,作《莫干山紀游詞》,其中有“莫干好,最好游人多。/飛瀑劍池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結伴舞婆娑?!边@幾行詩最能表現他當時那種悅心悅意的審美情懷了。(四)暢神——審美體驗的神志層面“暢”指通達、舒展和生長,“神”指主體的精神意志,“暢神”就是因主體精神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