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及反思全冊教案_第1頁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及反思全冊教案_第2頁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及反思全冊教案_第3頁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及反思全冊教案_第4頁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及反思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進度表任課教師:zhj年級三年級2012年8月25日周次時間授課內(nèi)容備注19.3—9.7一、乘除法29.10-9.14一、乘除法39.17-9.21二、觀察物體49.24-9.28三、千克、克、噸510.6-10.12整理與復習610.15-10.19四、乘法710.22-10.26四、乘法810.29-11.2五、周長911.5-11.9五、周長1011.12-11.16六、除法1111.19-11.23六、除法1211.23-11.27六、除法1311.26-11.30七、年、月、日1412.3-12.7七、年、月、日1512.10-12.14八、可能性1612.17-12.21總復習1712.24-12.28復習1812.31-1.4復習教學設計編寫者:zhjzhj: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9月1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一單元課題小樹有多少棵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復習1.師生一同復習乘法口訣。2.教師向學生出示口算乘法題,由學生獨立完成。二、新授1.小樹有多少棵?教師出示教學課件,并提出問題:小樹有多少棵?2.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并讓學生說說20×3計算時是怎樣想的?3.學生完成本道題4.教師再提出問題: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5.完成P1第2題,并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6.完成P1第3題,做完說說計算時是怎樣想的。三、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3題1.1-2題學生獨立完成。2.第三題前兩問可讓學生先討論怎樣算,然后再做。最后一問有開放性,學生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四、數(shù)學游戲教師先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并演示幾次,讓學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進行游戲。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學得怎樣?板書設計小樹有多少棵(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20×3=60(棵)想:2×3=620×3=60答:小樹一共有60棵。教后隨記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化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的課程標準理念;更加關注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力求使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重視算法多樣化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在本節(jié)課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jīng)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tǒng)一的語言進行操練,使學生在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比較注重計算方法的訓練,而忽略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也沒有創(chuàng)設這方面的練習題,我準備下節(jié)課在這方面適當加強,以提高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和能力。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9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一單元課題需要多少錢課時教學目標1.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口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現(xiàn)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乘法。教學難點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口算。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復習教師出示上節(jié)課所學的口算乘法練習,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二、新授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2.提出問題:賣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3.教師板書學生的方法,并問:12×3怎樣計算?4.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5.出示第二個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6.教師組織學生討論:(1)怎樣計算:15×3(2)與12×3有什么不同?7.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三、練習完成P3第1-4題1.2題可獨立完成。2.4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適當?shù)妮o導。四、評價你覺得這節(jié)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板書設計需要多少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12×3=36(元)想:10×3=302×3=630+6=36答:買3個泳圈需要36元。教后隨記教學《需要多少錢》一課,我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了“買泳圈”的情境,鼓勵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再嘗試列式解決問題,探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經(jīng)歷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使學生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09年9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一單元課題參觀科技館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夠正確的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2.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體驗數(shù)學的實用性。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除法。教學難點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學校組織“學科學愛科學活動”三(1)班共有60人乘2輛大轎車去參觀科技館,平均每輛車坐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1.與同伴說說你是怎樣想的?2.獨立思考、探索算法(學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計算。)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樣化)4.對比選擇,適時引導

三、學習應用,拓展遷移

1.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2.一包糖共80塊,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到幾塊?

分給4個人呢?分給5個人呢?分給8個人呢?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jīng)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nèi)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設計參觀科技館(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60÷2=30(人)答:平均每輛車坐30人。想:⑴2×30=60⑵6÷2=360÷2=3060÷2=30教后隨記學生對除法的意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列式不是難點,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去算上面才是關鍵。使學生學習方法多樣化,拓展學生的思維,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注重讓更多的學生說算理,只有學生完全弄清弄懂算理后,他們才會算,才算得對,算得快。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9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一單元課題植樹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教學重點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1.解決“每組3人,可以分多少組?”可以怎樣列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2.學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計算。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樣化)4.比較、選擇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1.46÷284÷4630÷996÷366÷3100÷5720÷848÷22.一雙鞋子的價錢是77元,一雙手套的價錢是7元⑴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⑵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倍?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四、全課總結,完成作業(yè)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下課后,我們可以試一試用今天學到的知識還能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設計植樹(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36÷3=12(組)答:可以分成12組。想:⑴12×3=36⑵30÷3=1036÷3=126÷3=210+2=12教后隨記我在教學時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教材中的計算知識轉化為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用舊知解決新知,且不固定計算思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教學中還要盡可能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踐能力,滿足學生的趣味性等情感需要。在教學中努力讓學生主動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9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二單元課題搭一搭課時教學目標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教學重點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教學難點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教學準備課件、小正方體模型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游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課件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這里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操作活動(一)---根據(jù)指令搭立體圖形。1.教師通過幻燈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游戲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游戲的方法,教師適時提出游戲的規(guī)則和要求。2.師生游戲。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游戲的方法。3.學生同桌間游戲。4.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并搭出立體圖形。1.師生活動師范。2.學生同桌間開展游戲。三、學習應用,拓展延伸1.完成練習三中1題:搭一搭,看一看。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2.完成練習三中2-4題:連一連、填一填、畫一畫四、全課總結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正面搭一搭正面(觀察立體圖形)側面上面?zhèn)让嫔厦娼毯箅S記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時,我比較注重活動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在活動中發(fā)展。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安排了“我說你擺”和“我問我擺”兩個活動。兩個活動通過情境演示讓學生觀察。每個活動我都比較注重活動的層次性。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9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三單元課題有多重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教學難點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準備各種秤、小黑板、1千克的鹽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1.游戲導入。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背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1.認識秤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⑴稱一稱⑵掂一掂⑶估一估⑷找一找⑸猜一猜⑹拎一拎⑺說一說⑻小結: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3.建立克的質量觀念4.單位換算。⑴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三、鞏固練習,實踐活動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0頁“練一練”及“實踐活動”“練一練”第1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臺秤,并注意第一幅圖臺秤的計量單位是“克”第二幅圖的計量單位是“千克”2.完成練一練第2題3.實踐活動(先估計、后稱量)我的體重同伴的體重一個土豆我的書包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1.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中有何收獲?2.布置課后實踐活動任務:用秤在家分別稱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板書設計有多重(認識千克、克)1千克=1000克1kg=1000g教后隨記教學這一課,我力求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通過反復掂一掂、拎一拎等活動,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和體驗,感受1千克的實際重量,通過說生活中用千克來做單位的物品。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愛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9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三單元課題1噸有多重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教學難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嗎?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1.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噸”。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3.說一說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單位要用噸。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看一看,第一幅圖的意思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量。4.練一練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噸的質量單位。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1.4千克=()克3噸=()千克5000克=()千克()t=2000kg18t=()kg()kg=6t2.比較大小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3t()3600kg5kg()5t3.填上合適的單位一條魚重500()一枝牙膏重50()一頭牛重250()一桶油重5()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1.課件出示“曹沖稱象”的故事情境圖,讓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2.討論曹沖為什么要以用這個辦法稱象。3.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一噸有多重(認識噸)1噸=1000千克1t=1000kg教后隨記學生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了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jīng)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9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實踐活動課題搭配中的學問課時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利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2.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學重點訓練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訓練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開心盒飯中心”隆重開業(yè)了。歡迎大家光臨本店,購買我店的盒飯。二、配菜1.活動一師:今天(星期一)盒飯中的菜只限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菜搭配好,我店服務員將熱情為大家服務。今日菜譜如下:星期一菜譜:葷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學生自由配菜。師:你們想怎么搭配?我買肉丸子和白菜。我想買肉丸子和冬瓜。師:還有別的配菜方法嗎?買冬瓜和白菜可以嗎?為什么?師:通過剛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個葷菜和兩個素菜可以有幾種配菜方法呢?(有2種)師板書:肉丸子/白菜\冬瓜2.活動二。師:大家不僅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菜,還學會了配菜,現(xiàn)在本店已貼出了星期三的菜譜,一份盒飯只能有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請大家看一看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如能幫助本店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將被聘請為本店的服務員。星期三菜譜:葷菜:牛排素菜:豆腐魚油菜師:請同學們自己試著配菜,可以用學具擺一擺、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說給大家聽,看看你們小組有幾種配菜方法。生自由配菜后小組交流。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配菜方法說給大家聽。師:剛才這兩個小組的同學說得都挺好,已被聘請為本店服務員師:這兩種搭配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以上兩種方法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第一種:有兩個葷菜,搭配時先選一個葷菜,接著把所有素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再選另一個葷菜,接著在把所有素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第二種:有兩個素菜,搭配時先選一個素菜,接著把所有葷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再選另一個素菜,接著在把所有葷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指導學生看書上的搭配路線圖。師:這是一種搭配的方法,(板:畫路線搭配法)填完書上的搭配。3.活動三。師:看來大家都學會了配菜,后天我店將推出二葷三素的菜,誰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將被聘請為本店配菜部經(jīng)理。星期五菜譜:葷菜:肉片素菜:豆角牛排茄子白菜師:請同學們試著配菜,然后再小組里說一說。有6種配菜方法。豆角豆角肉片茄子牛排茄子白菜白菜師:你們同意xxx同學的配菜方法嗎?師:通過剛才的配菜,xxx同學已被聘請為我店配菜部經(jīng)理,請xxx同學領取聘書。三、搭配中的學問1.搭配服裝??磥恚钆溥€真是一門學問。(板書課題:搭配中的學問)不僅菜要搭配,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搭配。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件衣服(師掛出2件上衣、2條褲子、1條裙子)。我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搭配,然后把你的搭配方法說給同桌聽。學生試著搭配后和同桌交流。讓學生到前面演示后說出有幾種搭配方法??梢杂煤唵蔚膱D示來表示搭配的方法。師:剛才同學們演示了6種搭配方法,看來,穿衣服也要搭配,搭配適當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豐富多彩。2.搭配路線。師:同學們今天在課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現(xiàn),學會了不同的搭配方法。為了獎勵大家,本周末將帶大家到動物園去參觀。愿意嗎?出示由學校到動物園的路線圖??磮D說說,知道了什么?共有幾條路可以走,大家數(shù)一數(shù)。學生數(shù)后到小組交流。找生交流,師板書。A→CB→CA→DB→DA→EB→E了解到去動物園一共有6條路可以走。四、實踐作業(yè)回家后挑選幾件自己的衣服試著搭配,看一看有幾種搭配方法。板書設計搭配中的學問白菜豆腐豆腐肉丸子牛排魚冬瓜油菜油菜教后隨記搭配是生活中常常遇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材中,還是第一次接觸,因此,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我來說,都感覺非常新鮮和有趣。在本節(jié)課中,不要求學生對搭配的乘法過程進行詳細的掌握,而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搭配實踐過程中,逐漸的感受到搭配的方法和用途。搭配的方法是多樣的,在本節(jié)課中,我注意了這方面的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找到更多的搭配的方法,并從中進行選優(yōu),找到最好的方法。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四單元課題購物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3.結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仔細檢查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復習引入口答:300×2=20×5=23×3=4×200=23×3=4×15=24×2=12×4=二、探索新知1.巧設情境,提出問題搬新教室了,學校請我們班的同學幫忙購買一些新課桌椅和書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商店看看吧?。?)理解圖意學生認真觀察圖后,提出: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2)提出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①買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②買3張桌子要多少元?③買5個書柜要多少元?……教師先肯定學生提出的合理數(shù)學問題,并向學生提出:①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②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解決第一個問題: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①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②在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用了哪種方法,每種方法怎么算的。③全班交流算法,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計算方法:a、12+12+12+12=48b、10+10+10+10+2+2+2+2=48c、12d、12×4=48e、10×4=4012122×4=812×440+8=48+124848……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第4種算法,指出這是用豎式計算乘法,也是今后學習筆算乘法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如下所示:12先用4乘“12”中個位的2得8,積的個位上×4寫848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積的個位上寫4。[強調:寫豎式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書寫位置要適當。](2)解決第二個問題: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學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嘗試解決問題,然后匯報交流。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學生關注列豎式計算,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積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在交流過程中,可指名學生板演列豎式計算的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地幫助解決。3.看書自學讓學生看課本第28頁,看看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三、鞏固練習讓學生做課本第29頁“練一練”1、2、3、4題。1.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指名學生板演,進行全班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2.第2題讓學生獨立練習后反饋、交流。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學生如果在練習中出現(xiàn)錯誤,教師應及時地加以指導。3.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看書上的圖,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列式計算,然后進行全班交流。4.第4題先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答本題。再反饋交流。第二個問題學生可能會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師應給予肯定。①132×3=396(元)②132×3-132396-132=264(元)=396-132=264(元)③132×(3-1)=132×2=264(元)先指名學生板演以上三種解答方法,再讓學生口答具體的想法和每個算式的意義。四、全課總結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樣?板書設計購物(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12×4=48(元)12先用4乘“12”中個位的2得8,積的個位上寫8×4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積的個位上寫4。48答:買4把椅子需要48元。教后隨記本課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全過程,在探究問題時,讓學生自主研究,嘗試將問題轉化為已有知識進行解決,課題的引出,請學生幫小明選家具并計算需要多少錢。在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了多種解法,體現(xiàn)了個性化學習;并且這一情境的設計,使學生覺得自己不是在單純地計算,而是在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四單元課題去游樂場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出示游樂場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從圖中你能提出你感興趣的數(shù)學問題嗎?二、探索新知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2.誰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16×4=48(元)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1.連一連2×3215×416×526×85×1219×560×74×303×1624×252×415×617×54×163×4084×52.計算23164872×2×5×2×4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買這樣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4.光明小學2名教師帶31名同學去海洋館參觀,用300元錢買門票夠嗎?四、總結今天學習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板書設計去游樂場(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二))16×4=64(元)16×24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64答:16人坐太空船需要64元錢。教后隨記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口算以及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進位乘法。本課教材設計了去游樂場買票的學習情景,于是整節(jié)課我以故事為線索,創(chuàng)設了“去游樂場”這一活動情境,讓同學們在游樂場里邊學邊玩,邊玩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他們在具體地情境中學習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進位乘法。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四單元課題乘火車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坐過火車嗎?火車上也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研究火車上的數(shù)學問題。二、探索新知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2.誰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例如:5節(jié)臥鋪車廂可乘多少人?72×5=?(元)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1)70×5=350,(2)722×5=10,×15350+10=360。3607.試一試:7節(jié)硬座車廂可乘多少人?學生獨立解答。三、拓展應用1.4×6+37×5+48×6+39×7+53×6+69×2+72.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學有91人,女同學有多少人?四、總結今天學的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應注意什么問題?同學們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乘火車(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三))72×5=360(人)118×7=826(人)72118×15×157360826答:5節(jié)臥鋪車廂可乘360人答:7節(jié)硬座車廂可乘826人。教后隨記連續(xù)進位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重點,更是教學的難點,在這個難點的突破上,我把它變成了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兒歌:乘法堅式請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整齊,個位乘完乘十位,一位一位乘下去,滿了幾十前進幾,這個口訣請牢記!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四單元課題0×5=?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guī)律。2.結合具體的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的意識和能力。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0”。教學難點結合具體的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1.擺出5個盤子,每盤3個蘋果,提問:這里有幾盤蘋果?每盤有幾個?要求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2.從每個盤子中拿去一個蘋果,繼續(xù)問:現(xiàn)在每盤有幾人蘋果?要求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3.再從每個盤子中拿去一個蘋果,現(xiàn)在共有多少個蘋果?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4.再從每個盤子中拿去一個蘋果,現(xiàn)在共有多少個蘋果?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結果。2.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的算法。3.誰能結合數(shù)學情境,說說你的算法?如:結合“5個盤子中有幾個蘋果”這樣的實際情境去理解為什么“0×5=0”4.匯報算法:(1)5個0相加得0。(2)3×5=15,2×5=10,1×5=5,0×5=0,5.算一算:0×5=7×0=0×26=6.讓學生任意出幾道0和任何數(shù)相乘的算式(包括“0×0”)7、試一試:(1)130×5=(2)402×3=三、拓展應用1.連一連240×2302×515×325×4204×2320×5150×3250×42.在○里填上“>”、“<”或“=”.105×6○600190×5○1000180×4○800140×7○9803.算一算100—23×314×6—2875+25×4(34+56)×7(20+80)×320+80×3四、課堂小結在這節(jié)課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問題?板書設計0×5=?(有關0的乘法)0×5=07×0=00×36=00與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教后隨記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看圖列式入手,由5盤蘋果個數(shù)的逐次少一個,到最后5個空盤子,讓學生一點一點的明確0在乘法中的特殊性,并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這樣學生理解透徹,,記憶扎實。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四單元課題買礦泉水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教學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課件出示“買礦泉水”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運動會上,張老師給同學們買了2箱礦泉水,大約要花多少錢?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結合“買飲料”這個具體情境進行估算。2.小組中說一說各自的想法,解釋各自的估算過程。3.匯報算法:(1)一箱飲料大約70元,兩箱飲料大約140元。(2)一箱飲料超過60元,兩箱飲料就超過100元,但不到200元。4.學生獨自解決“共花了多少錢?”。5.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算法。6.匯報算法:(1)24×3=72(元)72×2=144(元)(2)24×3×2=72×2=144(元)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1.試一試15×4×7125×8×6102×4×52.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多少人?3.哪道題的得數(shù)大?畫“√”。0+1+2+3+4+5+6+7+8+9()0×1×2×3×4×6×7×8×9()4.15×6×836÷9×1232+17×3(15+35)×65×18×7105×2×55.我每分大約打41個字(1)小明5分能打多少個字?(2)一篇稿件共325個字,5分后還剩多少個字每打完?(3)再打3分,能打完這篇稿件嗎?6.楊樹168棵,今年種的松樹是楊樹的5倍。(1)今年鐘松樹多少棵?(2)楊樹和松樹共有多少棵?四、小結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設計買礦泉水(連乘)(1)24×3=72(元)(2)24×3×272×2=144(元=72×2=144(元)答:共花了144元。教后隨記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探索連乘的估算方法和計算方法,并結合生活實際解決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全課的主線.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同時,尊重學生的自主權,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出多樣化的解決策略,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實踐活動課題黃豆有多少粒課時教學目標1.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2.在交流、討論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4.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好奇心。教學重點在獨立操作、實驗和推理活動中得到一堆黃豆大約有多少粒。教學難點選擇合適的方法得到一堆黃豆的數(shù)目是多少。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揭示實踐活動內(nèi)容今天我們一起玩數(shù)黃豆的游戲。老師為每個活動小組準備了1堆的黃豆,請你們運用自己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一數(shù)這一堆黃豆大約有多少粒。二、猜一猜想一想這堆黃豆大約有多少粒,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數(shù)呢?1.學生猜測黃豆的數(shù)目。2.獨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數(shù)黃豆的初步的設想。三、實踐活動1.宣布實踐活動要求:(1)以4人學習小組為單位數(shù)黃豆(2)紀錄本小組的實踐方法,每小組至少有兩種方法。(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師借用,也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4)討論交流要求聲音要輕,本小組組員能聽見就行。2.學生以4人為單位開始實踐活動。四、交流與匯報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組數(shù)黃豆的方法。老師根據(jù)學生匯報對每一小組進行獎勵——一種方法一顆五星,對于能清晰敘述本組活動過程并說明是運用什么數(shù)字方法來解決碰到的問題的小組給予特別獎勵——多加一顆星。2.交流與比較。全班交流完畢后,引導學生對所有方法進行比較交流,說一說自己喜歡其中的哪些方法,為什么。學生的方法除了書上的分、抓、量、稱集中外,還可能會有先數(shù)出50?;?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數(shù)堆黃豆分成這樣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黃豆粒數(shù)乘堆數(shù)黃豆的粒數(shù);將全部黃豆平攤在桌上,將其分為若干等份,數(shù)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與份數(shù)相乘;一粒一粒地數(shù),不管學生的方法是簡是繁,得出的結論是否精確,教師都應肯定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五、活動總結引導學生結合今天的實踐活動過程進行總結與回顧:通過今天的活動自己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黃豆有多少粒方法:分、抓、量、稱教后隨記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當我把問題“怎樣知道一千克的黃豆大約有多少粒?”拋給學生時,學生覺得有意思,討論時人人參與,不要小看學生,他們的辦法出乎我的意料。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五單元課題什么是周長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教學難點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課件)演示螞蟻爬過樹葉邊線一周的過程,并動態(tài)地畫出邊線,讓學生觀察。螞蟻爬過樹葉的邊線一周的過程就叫什么呢?(周長)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1.請同學們用一筆畫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樹葉的外形。2.小組匯報學生各自嘗試畫的樹葉。3.你們有辦法量出畫的那片樹葉邊線的長度嗎?請試一試。4.學生單獨測量或小組合作測量一片樹葉。5.同學們匯報測量方法和結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來。(2)先用線來測量這條曲線,再用尺來量線的長度。(3)用皮尺沿著所畫的邊線直接測量。6.同學們都很聰明、能干,你們剛才量的是樹葉一周的長度,也就式樹葉的周長。我們把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三、學習應用,拓展延伸1.摸一摸。(1)課桌面的邊線。(2)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線。2.實踐活動(1)量一量你的腰圍和頭圍,并與同伴說一說。(2)量一量一片樹葉的周長,并與同伴說說你的方法。3.連一連(1)用彩色筆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3)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四、小結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設計什么是周長(認識周長)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教后隨記學生對周長的概念要經(jīng)歷多次感知,否則容易和面積混淆。本節(jié)課借助簡單而富有童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描一描、畫一畫、摸一摸、說一說、辨一辨等多種方式,由淺入深,由具體形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多次感悟圖形的周長,使學生對周長這一概念掌握得極為深刻,在教學過程中,還注意調動學生的所有感觀,通過親自看、摸、描、量、算等手段,全方位感受、探索周長的含義,使學生比較準確全面的理解了周長的概念。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特別強調動手操作的學習習慣,強調學生語言表述的準確,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五單元課題游園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jīng)驗。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3.運用已學知識,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4.能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信息。教學重點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園嗎?有一個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園,在這個小公園里,它發(fā)現(xiàn)了很多數(shù)學問題。老師今天也帶你們?nèi)ヒ惶诉@個公園,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問題?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1.出示小公園的情境圖這就是那個小公園,同學們,你們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2.在同學提出的許多問題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點研究其中的一個與我們這段時間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周長有關的問題。3.你能指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如果讓你來計算這個公園的周長,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辦法獲得這些信息嗎?4.現(xiàn)在老師告訴你們這些信息,你能求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試試看。5.讓學生展示不同解法。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1.你們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求小公園的周長的方法嗎?2.計算圖形的周長。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1.在這個小公園的附近,小動物們還拿著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圖形,你們認識它嗎?我們班有六個組,老師這里一共有六個圖形,每個組可以拿幾個?但老師想請每個小組算兩個圖形的周長,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2.今天我們一起去游玩了一個小公園,你有什么收獲嗎?板書設計游園(圖形的周長)圍成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就是圖形的周長。教后隨記本課是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認識,明確定義之后,對周長的實際計算方法的探索。本課結合具體情景游園體驗多邊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體現(xiàn)算法多樣性。首先結合秋游活動,引出課題,從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掌握了六邊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肯定評價激勵學生獨立去解決多邊形周長的計算,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在拓展練習中,特別引出中間有對角線的圖形,讓學生獨立計算它的周長,進一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周長的概念。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五單元課題花邊有多長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3.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再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再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班級要開班會,讓我們來一起布置班級吧!現(xiàn)在我們先來布置黑板,裝上漂亮的花邊。我不知道要多長的花邊?你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嗎?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2.學生獨立解決“花邊至少有多少分米?”3.再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4.匯報各自的算法:(1)把四條邊的長加起來。34+12+34+12=92(分米)(2)把2個長和2個寬加起來。34×2+12×2=92(分米)(3)先把一個長和一個寬加起來,再乘2。(34+12)×2=92(分米)5.小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為什么?三、拓展應用1、做一做:求長方形的周長(1)長方形長27厘米,寬15厘米(2)長方形長44米,寬22米2、討論: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四、總結反思小結同學們總結出的長方形的計算方法,那在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板書設計花邊有多長(長方形的周長)長方形周長=(長+寬)×2教后隨記通過《花邊有多長》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充分地感受到了學生靈銳的思維給我心靈上的碰撞。關于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該不該優(yōu)化?怎么優(yōu)化?優(yōu)化到什么程度比較合適?在非常關注算法與解題思路多樣化的今天,倡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的算法,任其解題思路是繁還是簡。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五單元課題地磚的周長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計算正方形的周長。能運用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3.采用身邊的實物來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啟發(fā)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正方形的周長。能運用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出示一些精美的圖案,如:裝飾圖案,裝飾后的地板等。2.在這些圖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學們,你們還在什么地方見過正方形嗎?3.我們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塊塊正方形地磚拼成的。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地磚的周長。提示課題:地磚的周長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1.測量地磚的邊長。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磚,我們可以隨便選取一塊。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長,怎樣才能算出來呢?必須先測量它的邊長。要測量幾條邊呢?請你用測量工具測量出你需要的數(shù)據(jù)。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注意如果學生手中的尺子不夠長,可以多測量幾次。2.計算地磚的周長。我們已經(jīng)測量出我們需要的數(shù)據(jù)。你能算出這塊地磚的周長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方法1:把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60+60+60+60=240(厘米)方法2:用邊長乘以4。方法3:先把兩條邊長加起來,再乘以2。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1.獨立完成做一做:求正方形的周長(1)正方形邊長為15cm(1)正方形邊長為22m2.討論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有幾種?哪一種最簡單?你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嗎?3.選擇最簡單的方法完成長嶺小學有一塊正方形實驗園地,邊長32米,四周要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說一說今天的數(shù)學課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地磚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周長=邊長×4教后隨記在這節(jié)課上,我先讓同學們回顧了一下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后引入新課。我們教室的地磚就是正方形的,而且尺寸與書上的例題也一致,正是現(xiàn)成的教學資源。于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了測量地磚的實際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一次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效果還是不錯的。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0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五單元課題交通與數(shù)學課時教學目標1.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2.結合具體的情境,感受數(shù)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的經(jīng)驗。教學重點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難點結合具體的情境,感受數(shù)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的經(jīng)驗。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談話引入在我們?nèi)粘5慕煌ㄉ钪?,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數(shù)學在交通中的應用。二、步行中的數(shù)學問題1.邊談話邊出示小東從家里走到學校的兩幅圖,理解圖意。①這兩幅圖有什么變化?②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2.先獨立思考并解答下列問題,然后小組交流討論。①小東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65×10=650(米)②小東每天上學和放學至少走多少米?650+650=1300(米)或650×2=1300(米)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飯,小東每天上學、放學至少走多少米路?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3.小東家在6樓,小東每上一層樓大約用12秒,他在1分時間內(nèi)能從一層走到家嗎?①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12×6=72(秒)的錯誤。]②幫助解決問題:小東共上了幾層樓?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從1樓到6樓共走了幾層?(5層)③訂正:小東從一層到家的時間是12×5=60(秒)=1分三、買火車票的數(shù)學問題1.出示一張火車硬臥票價表,引導學生觀察票價表理解題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圍中票價是固定不變的。2.出示問題,先獨立解答,再組織交流。①北京到鄭州有689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4張需多少元?先明確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間,找到相應的票價為每張156元;買4張就是156×4=624(元)②鄭州到長沙有898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3張票,500元夠嗎?191×3=573(元)500元不夠③北京到長沙有1587千米,每張票多少元?(310元)④張叔叔預定2張北京到長沙的火車硬臥票,每張需要交手續(xù)費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票價+手續(xù)費=310×2+5×2=630(元)四、線路圖中的數(shù)學問題1.出示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獨立觀察并思考: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走?估計走哪條路最近。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3.算一算:最近的路大約有多少米?(將計算各條路的長短與觀察路的長短兩方面結合起來。)280+150+190=620(米)五、課后實踐活動1.找一找交通中的數(shù)學問題,與同伴說一說。2.交通標志知多少:通過向父母長輩、交通警察請教,上網(wǎng)、看書查詢,認識一些交通標志,比一比誰認識的交通標志多。板書設計交通與數(shù)學上樓梯問題7:10—7:20經(jīng)過10分鐘65×10=650(米)一樓到六樓共上5層樓12×5=60(秒)教后隨記本節(jié)課,我嘗試讓學生初步感知獲得數(shù)學實踐活動的經(jīng)驗。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搜集數(shù)學信息,如:你一分鐘走多少米?你從家到學校大約多少分鐘?找找交通中有沒有數(shù)學問題。有了課前的收集過程,使學生本堂課的活動有所準備。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解決小東上學、放學路上的數(shù)學問題,從“做數(shù)學”中感受到了處理數(shù)學信息的方法,運用剛學到的方法,設計了“你是否遇到了和小東一樣的問題?”和“你還能解決哪些交通中的數(shù)學問題?”兩個實踐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運用掌握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的方法處理課前自己搜集到的和自己已掌握的數(shù)學信息。大部分學生基本能模仿小東上學、放學路上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來發(fā)現(xiàn)并解決自己的數(shù)學問題。但課堂上僅是使學生感知到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交通中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在第四環(huán)節(jié)中,布置了推薦作業(yè)“說說你還知道的交通中的數(shù)學問題?!弊寣W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去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實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方法。打破了課堂40分鐘的界限,使課前的學習有所準備,課下有所延伸。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1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六單元課題分桃子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2.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教學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數(shù)能整除被除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1.出示情境,引導觀察(1)師:(出示情境)“兩只猴子圍著堆在一起的48個桃子,在商量著什么”。(2)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教師可以問:小猴子們想吃桃子,小朋友們觀察一下,它們碰到什么問題了?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說自己對圖意的理解,然后個別匯報,了解猴子的數(shù)量、桃子的數(shù)量,小猴子想吃桃子,為了公平必須平均分等信息。2.提出問題師:你們能提出問題?3.探究計算方法(1)教師建議:同學們先用學具擺一擺,然后在紙上算一算,在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2)學生匯報各種算法。板書:①40÷2=20②豎式計算8÷2=420+4=24(3)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并選擇自己認為好的方法。二、教學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數(shù)不能整除被除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1.出示情境,提出問題(1)創(chuàng)設“3只猴子分48個桃子”的情境(2)這群小猴子又遇到什么困難了?能用剛才的方法來解決這個新問題嗎?2.探究計算方法(1)學生操作、思考、解決問題(2)小組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如:可以先分整籃的,再將剩的1籃與另外8個合在一起再分:也可以先分8個后余2個,再拿出1籃與2個合起來,每只猴子再分4個,最后分3籃,所以每只猴子分別是2+4+10=16(個)。(3)反饋、質疑。師:你們能將討論的結果說給大家聽嗎?師:你們還有什么問題?3.小結:我們解決的兩個問題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什么時候需要把整籃的桃子打開來分?三、應用1.小猴子拿著分到的桃子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又碰了一些問題,55頁練一練第1題(小猴回家)學生獨立計算,同桌相互檢查。2.練一練(第2題)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提出問題以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再與同伴交流。四、總結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分桃子(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48÷2=24(個)答:每只猴子分24個教后隨記本節(jié)課還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引導者,我遵循“學生能做到的,教師絕不代替”的思想,本節(jié)課還重視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1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六單元課題淘氣的猴子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教學重點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出示情境,引導觀察思考1.創(chuàng)設情境:4只猴子來到桃樹下,想分吃桃樹上的果子,樹上一個桃子也沒有了,怎么辦呀?2.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并指出要4只猴子沒有分到一只桃的情況可以用算式0÷4表示。3.利用情境圖引導學生理解0÷4的意義,得出結果。4.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0÷7、0÷8”等于多少。5.小結并齊讀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二、探究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1.出示題目:408÷4=(1)引導學生估算,商大約是多少?是幾位數(shù)?(2)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交流。(3)小組代表匯報算法,老師板書。(4)評議各種做法,引導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方法。2.出示題目:612÷3=840÷6=(1)引導學生估算,商大約是多少?是幾位數(shù)?(2)引導學生筆算:612÷3思考:十位上不夠除,怎么辦?(3)學生估算840÷6后,獨立筆算,教師點撥3.比較分析:三道題有什么共同之處?4.小結:哪一位上不夠商一,就在哪一位上商0。三、鞏固應用1.算一算624÷6=816÷4=252÷2=704÷5=846÷7=584÷5=2.小紅全家去旅游,一共照了216張照片,每本相冊50頁。(1)如果每頁放2張照片,2本這樣的相冊夠嗎?(2)如果每面放4張照片呢?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算法,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四、總結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淘氣的猴子(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408÷4=102840÷6=140612÷3=204教后隨記學生對于“商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這一難點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出錯率不高,并且大部分學生還能很好的用簡便豎式來計算。不足的是:在講“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shù)都得0”這一知識點時花費的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練習時間很緊張,學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有很多同學在做題前還是不能很好的估算,一遇到題馬上就列豎式進行計算,估算意識不強,這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的,要對學生強調估算的重要性,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估算意識。教學設計編寫者:zhj執(zhí)教者:zhj執(zhí)教時間:2012年11月日星期版本北師大版學科數(shù)學冊數(shù)第五冊單元第六單元課題送溫暖課時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挠嬎惴椒ǎ⒛苷_計算。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3.會用乘法驗算除法,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挠嬎惴椒?,并能正確計算。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挠嬎惴椒ǎ⒛苷_計算。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師生活動)教學重構(修改意見)第一課時一、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出示“送溫暖”具體情境華夏小學的同學要捐書給希望小學,想要小朋友們幫幫他們,你們愿不愿意?2.提出問題教師出示問題:“華夏小學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3.列出算式:576÷64.探討估算方法(1)學生獨立估算商是多少?(2)組內(nèi)討論估計的過程。5.探究豎式計算方法(1)學生列出豎式。(2)提出問題: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5”比除數(shù)“6”小怎么辦?(3)交流反饋(4)教師小結: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就要看前兩位。(5)學生獨立計算后,引導學生理解商“9”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二、學習驗算方法1.教師提出探索性問題要檢驗商是否正確該用什么方法驗算?2.學生獨立思考3.同伴交流4.全班匯報歸納小結:要檢查除法算得對不對,可以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的方法來驗算。5.嘗試解決問題問題(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多少本?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獨立計算后集體討論計算方法。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