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聯(lián)盟學校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學情調研高三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江蘇省常州市聯(lián)盟學校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學情調研高三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江蘇省常州市聯(lián)盟學校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學情調研高三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江蘇省常州市聯(lián)盟學校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學情調研高三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江蘇省常州市聯(lián)盟學校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學情調研高三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清人趙翼贊譽崔顥的《黃鶴樓》“樓真千尺迥,地以一詩傳”,這一看法已見于南宋林希逸對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評論“鳳凰臺著名,以李翰林一詩也”。鳳凰臺和黃鶴樓各自憑借李白和崔顥的一首詩而名傳后世,這就是宇文所安所說的好文章創(chuàng)造一個地點的現(xiàn)象。這個地點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處勝跡,從一座樓臺亭閣到一塊墓碑。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有關金陵鳳凰臺的記載始見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記述東晉升平年間,“有鳳凰集此地,因名其處為鳳凰臺”,南宋馬光祖的《重建鳳凰臺》以淳熙時期保寧寺的壁記為據(jù),也得出了“晉升平已有臺”的結論。將金陵鳳凰臺當作名勝來題寫是自李白開始的。不過,從唐詩可知,金陵鳳凰臺此時即便存在,也還沒有形成一處名勝地標。李白以《登金陵鳳凰臺》向崔顥的《黃鶴樓》致敬并與之競爭,對他來說,鳳凰臺不過是一個方便的借口或話題而已。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至宋代影響漸著,題寫鳳凰臺自此蔚為風氣。但入宋之后,鳳凰臺屢遭破壞,長期處于荒廢狀態(tài)。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陸游所見鳳凰臺已“廢為大軍甲仗庫”。兩宋時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鳳凰臺:祥符年間“嘗著亭于斯,斯樓斯亭,威以鳳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曰鳳凰臺”。歷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著改弦更張,另起爐灶,因為遺跡所剩無幾,不足為憑。既然如此,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現(xiàn)了題寫鳳凰臺的盛況并綿延不絕呢?在勝跡業(yè)已消逝或難以確認之際如何繼續(xù)書寫勝跡?書寫勝跡又意味著什么?周寶供的《亭臺類序》或許道出了其中奧秘:凡山川佳麗處,須起亭臺樓閣乃足供游人之玩賞。然古跡多堙,傾頹殆半。其間可登覽者固在所必紀,即有空名而無遺址可問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窮探,更以期后賢之重建云爾。這再次證實,題寫名勝是一種非對象化的寫作。后世的詩人來到此地,不只是為了看到鳳凰臺當下的模樣,更是為了將它從記憶中召喚回來。在所寫的勝跡消逝或失去了確定遺址之后,書寫本身變成了對它的補償與替代。消失的勝跡轉化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勝跡,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題寫勝跡既是關于勝跡的書寫,又最終化作勝跡的一部分,甚至取勝跡而代之,或以其他的方式介入后世的勝跡修建與景觀重構。在勝跡毀壞和消失后,正是題寫勝跡的詩文繼續(xù)維系著,也不斷更新著關于它的歷史記憶。(摘編自商偉《“地以一詩傳”:題寫勝地的“跡”與“文”》)材料二就廣義的書寫而言,勝跡所關聯(lián)的歷史、文學、宗教甚至神話、民俗都至關重要,但最終既體現(xiàn)“文”而又顯現(xiàn)為“跡”的,無疑是具有物質性的題刻,尤其是摩崖石刻。對于勝跡而言,題刻不僅具有指認的作用,對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義,比如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四山摩崖與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處題刻,在巫鴻先生看來,它如同一座歷史堆積起來的紀念碑,“山腳的碑銘年代相對較晚,越往上年代則越為久遠,沿著這些題銘攀登而上,游客們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尋歲月的痕跡,深入歷史。而岱頂?shù)臒o字碑,則是沉寂的歷史源頭”。明代文士往往通過選擇什么樣的時機出游,來將自己與普通游人區(qū)別開來;而乾嘉以后,隨著金石成為時尚,尋訪碑刻亦成為文人旅游的重點,其時踵出的登岱圖及其題詩之中常見碑刻的內容,就是一個顯見的例證。黃易《鐵橋先生登岱觀摩崖碑》所描繪的是濟寧金石收藏家李東琪觀摩《紀泰山銘》的場景,兩位游客對著唐玄宗書丹的摩崖指指點點,整個登岱活動,黃易只選取了這一場景作為定格,可知觀碑已然成為文人登岱的重頭戲。一方面,文字的題寫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學與書法,參與了風景的塑造,但題刻與山水的關系是從屬的,嵌入的,拓展的,不處于主要地位。雖說沒有《金剛經》,便沒有經石峪(或石經峪)這樣的景點,但這絲毫不妨礙泰山仍是四海聞名的勝跡;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邊所匯集的種種題刻,相當于山水畫中的題跋,比如宋人陳國瑞題刻、明人所刻《大學》一章、萬恭所題寫的《高山流水石壁記》、李邦珍題寫的“經正”、汪坦所刻《周頌》中的《般》等,這些后起的題刻不惟討論《金剛經》的字體與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這片摩崖上所展開的某種競爭。但即便如此,題跋亦不能爭奪本幅的地位,《金剛經》仍然是經石峪真正的勝跡所在。(摘編自薛龍春《點綴山林:摩崖石刻與勝跡的塑造》)[注]經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宮東北,上刻隸書《金剛經》,明隆慶年間萬恭書刻“曝經石”。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林希逸對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評論體現(xiàn)了“地以一詩傳”的觀念,這和宇文所安對文學與名勝關系的認識有相通之處。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題寫鳳凰臺蔚然成風,但此時鳳凰臺經歷多次重建,遺跡所剩無幾,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C.材料二指出,經石峪上的《金剛經》及周圍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經石峪景點,它們對泰山聞名四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D.材料二指出,題寫在勝跡上的碑刻也在塑造著勝跡,往往能給勝跡帶來一定的文化底蘊,受到文人喜愛。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字對現(xiàn)實的影響力在題寫名勝這一文化行為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揚名。B.從周寶供的《亭臺類序》可以看出,勝跡書寫不一定反映了勝跡的歷史原貌,但這種書寫仍然有價值。C.從材料二可知,物質性的題刻較之勝跡所關聯(lián)的文學、歷史等書寫方式,更能顯示“文”與“跡”的雙重內涵。D.兩則材料都談到了勝跡的流傳方式,啟發(fā)我們保護名勝古跡關鍵在于保護好與之相關的題刻、碑文。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題鳳臺山亭子陳獻司空》一詩題刻在金陵鳳凰臺上近兩個世紀,它給人們留下了關于鳳凰臺的深刻記憶。B.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的首聯(lián)中化用沈佺期的“龍池躍龍龍已飛”的句式,來向沈佺期的《龍池篇》致敬。C.晚明時期,因崔顥的《黃鶴樓》命名的鸚鵡洲沉入長江,江邊泥沙淤積,形成了一個新的洲嶼,仍被命名為“鸚鵡洲”。D.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閣序》中有關“蘭亭”的語句留給讀者關于“蘭亭”的歷史記憶。4.兩則材料分別論述了“題寫”“題刻”和名勝古跡的關系,其關系有同有異,請簡要分析。(4分)5.為什么說題寫名勝古跡是一種非對象化的寫作?請以蘇軾《赤壁賦》為例,談談你的認識。(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p>

菜白金科徒弟是半道上撿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見了這個十三四歲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襤褸,正站在雪地里瑟瑟發(fā)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焙⒆印皳渫ā惫蛟谘┑乩铮牧藗€頭,就跟他來了。木匠是這一帶方圓幾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兒做得扎實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圖案,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鳥魚蟲,總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圓幾十里的人家都喜歡找木匠做活兒。木匠現(xiàn)在在榆樹溝一戶姓殷的人家做活兒。殷家只有母女倆,閨女叫梅,十八歲了,母親為她招了個上門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親過日子,就請了木匠。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但有些事說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說這吃飯上的事,木匠一個說不及,就出岔子了。手藝人上門做活兒,不住宿的,主家要管兩頓飯。木匠的家離著榆樹溝十里掛零,一早一晚打來回就行,用不著住宿。再說了,殷家只有母女倆,住下也不合適。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飯和晚飯都會上四個菜,這叫開工飯,再往后,午飯就只有兩個菜了,但晚飯會保持四個菜。這幾乎是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藝人管這叫“看菜”,比如說這魚。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日子艱難,大家都懂。殷家沒有男人,也就沒人陪木匠吃飯。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師徒倆一塊兒用飯了。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閉雙目細細品著。等到他睜開眼來,要去夾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徒弟已經破了魚身了。木匠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F(xiàn)在,朝上的這面的中間部位已經被徒弟夾走了一塊魚肉,有了一個不大的豁口,已經不是一條完整的魚了。這樣的話,這條魚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動那魚。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師徒倆走后,殷家母女開始收拾碗筷。細心的母親一眼就看出了那條魚的端倪。③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于是,這條魚又被來來回回地端了十多天。殷家的活兒做完了。這天晚上,師徒倆在殷家吃收工飯。拿起筷子,木匠對徒弟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背酝觑?,師徒倆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門口。在院門口,木匠扔下一句話:“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蹦概畟z面面相覷。等到去師徒倆吃飯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時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話——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日月如梭。一轉眼,梅的兒子也十八歲了。梅要為兒子娶媳婦,要做家具。這時候木匠已經老了,做不動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新木匠是個年輕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學的徒,那是見過大世面,見過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梅就說,咱莊戶人家,結實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悶。吃午飯了。這第一頓飯是開工飯,按規(guī)矩上了四個菜,梅的男人陪著后生,入了席。一開吃,后生就看上那條咸魚了。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這一說,他的師父就沒教過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夾那魚。④卻是怎么也夾不動。梅的男人臉上露出許多尷尬來。后生明白了,這是一條木頭魚,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臉騰地紅了。自此,后生少了話語,活兒卻是做得格外用心了。(原載《小小說月刊》2020年9月上)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平白曉暢,同時又不失生動形象,這與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韻味無窮的語言風格類似。B.木匠把徒弟帶著一起上工,教他技藝和規(guī)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C.見過大世面、洋玩意兒的新木匠來梅家里上工后,經歷了由驕傲不屑到郁悶不解,再到尷尬羞愧,最后端正態(tài)度的心理變化。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視野開闊,自由靈活地展現(xiàn)了跨度較長的鄉(xiāng)村生活。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了徒弟當時的落魄可憐。B.句子②展現(xiàn)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閑適愜意,與后文發(fā)現(xiàn)徒弟吃魚之后的緊張焦急形成對比。C.句子③中的“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增強了情節(jié)的連貫性。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動作,單獨成段,似電影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木魚”的栩栩如生。8.看起來“煞是喜人”的咸魚卻是條“木魚”,這一結果雖出人意料,但前文多處伏筆又使之合情合理。除開頭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還有哪些伏筆?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4分)9.小說描寫了特定時代的鄉(xiāng)村風俗和手藝人的人情世故,有評論家稱“《看菜》透露出苦澀,但也不乏溫情”,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該評價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晉平公問叔向曰:“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識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對曰:“管仲善制割,賓胥無善削縫,隰朋善純緣①。衣成,君舉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師曠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師奚笑也?”師曠對曰:“臣笑叔向之對君也。凡為人臣者,猶炮宰和五味而進之君。君弗食,孰敢強之也?或曰:叔向、師曠之對,皆偏辭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美之大者也,非專君之力也,又非專臣之力也。昔者宮之奇在虞,僖負羈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發(fā)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無其君者也。且蹇叔處干而干亡,處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與無臣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宮中二市,婦閭二百,被發(fā)而御婦人。得管仲,為五伯長,失管仲、得豎刁而身死。以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為霸;以為君之力也,且不以豎刁為亂。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材料二: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爭國;內行則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閨門之內,般樂奢汰②,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則詐邾襲莒,并國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險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稱乎大君子之門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夫齊桓公有天下之大節(jié)焉,夫孰能亡之?倓然③見管仲之能足以托國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讎遂立為仲父是天下之大決也。立以為仲父,而貴戚莫之敢妒也;與之高、國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惡也;與之書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貴賤長少,秩秩焉,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是天下之大節(jié)也。諸侯有一節(jié)如是,則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數(shù)節(jié)者而盡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數(shù)也。(節(jié)選自《荀子·仲尼篇第七》)【注】①純緣:給衣服鑲邊。②奢汰:沒有節(jié)制地揮霍浪費。③倓然:形容安然不疑。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安忘A其怒B出C忘其讎D遂立E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決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偏辭,討好諂媚的話。文中韓非子認為叔向、師曠雖觀點不同,但都有討好晉平公之意。B.閭,里巷的門,這里指住處。婦閭,即婦女居住的地方,是齊桓公設于宮中的娛樂場所。C.豎子,指童子、童仆?!柏Q子不足與謀”中的“豎子”是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D.幸,僥幸的意思。與司馬遷《鴻門宴》中“婦女無所幸”的“幸”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韓非子表面寫晉平公與叔向、師曠三人的對話,實際上是在宣傳自己關于如何治國的思想主張。B.韓非子在論證觀點時,引用了多個事例:虞國、曹國擁有智慧之臣卻滅國,蹇叔先事虞后事秦。C.在孔子門生看來,齊桓公為了爭奪國家政權,做了許多險惡骯臟、放蕩奢侈的事情,完全不值得頌揚。D.齊桓公重用管仲,給予他很多特權,管仲也將齊國治理得井然有序,貴賤長少都愈加敬重齊桓公。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凡為人臣者,猶炮宰和五味而進之君。君弗食,孰敢強之也?(4分)(2)諸侯有一節(jié)如是,則莫之能亡也。(4分)14.兩則材料都分析了齊桓公成功的原因,請分別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答洛陽主人陳子昂平生白云志,早愛赤松①游。事親恨未立,從宦此中州②。主人何發(fā)問?旅客非悠悠。方謁明天子,清宴奉良籌。再取連城璧,三陟平津侯③。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寧隨當代子,傾側且沉???[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詩人此時居東都洛陽任麟臺正字。③《史記·平津侯列傳》載,漢武帝時公孫弘初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為丞相,封平津侯。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歌的前四句寫自己放棄早年之志到東都洛陽從官是因為要奉養(yǎng)雙親。B.詩人在詩中回答主人的質疑:自己雖然是客居之人,卻絕非庸碌之輩。C.最后兩句用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自己絕不會與勢利小人隨波浮沉的志向。D.陳子昂的詩歌明朗剛健,一掃初唐頹靡之風,本詩是他這一風格代表。16.有學者認為:表面看來,儒、道是離異而對立的,但實際上它們剛好相互補充而協(xié)調。此詩也體現(xiàn)出鮮明的“儒道互補”思想,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蜀道難》中運用夸張、間接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寫琵琶的聲音,既有表現(xiàn)聲音婉轉流利的“________________”,也有形容聲音濁雜粗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3)互文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修辭方法,通過上下文意的互相交錯、滲透、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⒄Z言文字運用(每小題4分,共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題?!叭松菚缫岸擒壍馈笔亲罱畲騽幽贻p人的一句話。中國社會歷來有一把刻度嚴格的標尺,在家庭里、在學校里、在社會的目光里,這把標尺反復比照不同的人生,將它們簡單地劃分成“有所作為”和“碌碌無為”兩種。如果按照這樣的固定標準,當然看不明白今天“反復橫跳”的年輕人。事實上,豐富的生活選擇背后,是年輕人更多元的人生價值和恒定的熱情驅動。那些被指認為“碌碌無為”的年輕人,正在變得更加“有所作為”。在越來越多遵循自己內心的年輕人那里,①:“有為”青年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成功者,而是因為了解自身而找到熱愛,因為熱愛而樹立目標,并為之全力以赴的行動派。拋開那些陳舊的定義,年輕人向內探索、更好地認識自己,也向外生長、積極行動,讓自己生命的觸角以更從容的方式對接這個世界。既然心中的熱愛不同,生活的目標不同,又何必在相似的軌道上自我設限,

②?于是,自主的、多元的、昂揚的有為青年,就成了這代年輕人的奮斗目標。他們不再被外界的唯一標準左右,而更遵從自己的內心,更堅定自己的選擇,也更知道自己的所求,在自己熱愛的方向上放光發(fā)熱。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19、文中畫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能改變原意。(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以下兩段來自《紅樓夢》的文字,完成20~22題。(甲)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A】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B】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乙)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20.請為甲文中【A】【B】兩處加上標點符號,并說明理由。(4分)21.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丹鳳”與“三角”,“柳葉”與“吊梢”看似很不和諧;在語序上,“丹鳳”“柳葉”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絕非無意為之。請說說作者這樣調遣詞語的好處。(4分)22.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世界上有各種聲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細??;有的有力,有的無力;有的真誠,有的虛偽……我們要敢于傾聽聲音,也要善于傾聽聲音。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3分)C(“它們對泰山聞名四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不當。)2.(3分)D(“保護名勝古跡關鍵在于保護好題刻、碑文”不當。)3.(3分)B(沒有涉及題寫名勝的非對象化的特點以及勝跡書寫的意義。)4.(4分)①相同之處在于兩則材料都認為題寫或題刻對于勝跡流傳有作用;②不同之處在于材料一認為題寫勝跡能“化作勝跡的一部分”,甚至能“取勝跡而代之”,材料二認為“題刻與山水的關系是從屬的,嵌入的,拓展的,不處于主要地位”。(每點2分,答出兩點給4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6分)①題寫的名勝古跡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確定遺址。比如《赤壁賦》里的赤壁在蘇軾寫作時已經改變舊貌(一說地址難以考證)。②題寫是對名勝古跡的補償與替代。如《赤壁賦》增加了赤壁的文化價值,使其在文本書寫中內涵更為豐富。③在勝跡毀壞和消失后,正是題寫勝跡的詩文繼續(xù)維系著,也不斷更新著關于它的歷史記憶。《赤壁賦》在現(xiàn)代不斷更新著讀者對赤壁的體驗與想象。(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B“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表述有誤,根據(jù)文章提到的徒弟觀可知,徒弟沒能成才可能是沒有天分,也可能是上進心不強。7.C“這條魚”是木匠師徒吃掉的那條魚,沒有貫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線索。8.①收工飯時,木匠交代徒弟這頓只吃魚,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時候,看到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②木匠臨走時告訴梅母女:“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卑凳舅粝铝藗€東西。③結尾后生看到的那條魚與多年前木匠師徒吃的那條魚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一點2分,共4分,任答兩點即可)9.苦澀:①文中描繪的可看卻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時代背景的產物,它顯示了當時的物質條件之艱苦、貧乏。②技藝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導徒弟,徒弟卻沒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術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溫情:①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戶的體面和尊嚴。②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面對處境艱難的徒弟,主動提出收他為徒。同時,他把徒弟帶在身邊上工,細心教授技藝,徒弟犯錯把看菜給吃了之后,他也沒有太過苛責,并趕緊給徒弟講了相應的規(guī)矩。(共6分,一點2分,任答三點即可。)10.BDF

句意: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時的憤怒,逃出險境后忘記了對管仲仇恨,最終把管仲尊稱為仲父,這是天下最大的決斷。“安忘其怒”“出忘其讎”結構整齊,句式對稱,中間應斷開?!八臁弊鳛橄乱痪涞木涫?,前面應斷開。“是”,指示代詞,指代“遂立為仲父”這一內容,前面應斷開。11.A“偏辭”是一面之辭,片面之辭的意思。12.D“將國內治理得秩序井然”于文無據(jù),從“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可知貴賤長少都隨著齊桓公更加敬重管仲,而非齊桓公。故選D。13.(1)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廚師將五味調和好了進奉給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誰敢強迫他呢?(“炮宰”,古代職掌庖廚的人,1分;“進”,進奉,1分;“強”,勉強、強迫,1分;大意1分。)(2)諸侯只要掌握了像這樣的一個關鍵,就沒有人能使他滅亡。(“節(jié)”,關鍵,1分;“莫”,沒有誰(人),1分;“亡”,使動用法,使……滅亡,1分;大意1分。)14.材料一認為齊桓公的成功是君臣合力的結果;材料二則強調國君的作用(善于用人)。(評分建議: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根據(jù)材料一中“叔向、師曠之對,皆偏辭也”一句,韓非子否定了叔向、師曠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非專君之力也,又非專臣之力也”,在文末“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中總結道:齊桓公成功的原因在于君臣合力。根據(jù)材料二中荀子認為“齊桓公有天下之大節(jié)”,無人可以滅掉他,接著列舉他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的諸多事例,證明齊桓公對于掌握治理天下的關鍵已“盡有之”,他能成就霸業(yè),“非幸也,數(shù)也?!薄緟⒖甲g文】材料一:晉平公問叔向說:“從前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走上正道,不知道是靠臣子的力量,還是靠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說:“管仲善于裁剪,賓胥無善于縫紉,隰朋善于裝飾衣邊。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來穿在身上。這是臣子的力量,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師曠俯在琴上笑了。晉平公說:“太師為何發(fā)笑呢?”師曠回答說:“我笑叔向對您問題的回答。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廚師將五味調和好了進奉給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誰敢強迫他呢?有人說:叔向、師曠的回答,都是片面的說法。使天下走上了正道,多次會合諸侯,這樣美好的大事業(yè),不單單是君主的力量,也不單單是臣子的力量。從前宮之奇在虞國,僖負羈在曹,這兩個臣子很智慧,說的話都合乎事實,行動都合乎功利,而虞國、曹國都滅亡了,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雖有好的臣子卻沒有好的君主啊。況且蹇叔在虞國時虞國滅亡了,到秦國后秦國卻稱霸諸侯,這并不是虞叔在虞國時笨,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是決定于有沒有好的君主。叔向說“是臣子的力量”,其實不是這樣的。從前齊桓公的宮中有兩個市場,婦女的住地有二百處,他披散著頭發(fā)玩弄女人。得到管仲,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一個稱霸的君主;失去管仲、得到豎刁后性命不。如果認為不是臣子的力量,就不能說因為用了管仲而稱霸;如果認為是君主的力量,就不能說因為用了豎刁而產生禍亂。所有五霸之所以能夠在天下成功揚名,一定是君主和臣子都出了力。材料二:孔子門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談中也恥于談論春秋五霸。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春秋五霸的確不值得稱道。齊桓公,是五霸中最負盛名的,但在以前,為了爭奪國家的政權,它殺死了他的哥哥;現(xiàn)在,在家庭內部,姑姑、姐姐,妹妹中沒出嫁的有七個,在宮廷之內,他更是縱情作樂、奢侈放縱,齊國收入的一半還不夠他消費;對外,他欺騙邾國、襲擊莒國,吞并了三十五個國家。他的所作所為是這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