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07頁
r第十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朝明朝清朝
秦楚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陽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朝.戰(zhàn)爭兩漢?方?朝唐朝五代十國王
-鴉
明
心
片
學
思“罷舞百贄顧炎武、
戰(zhàn)
律
想儒家受家,獨尊韓愈進王夫之、
爭
“百家爭懦術”儒提出的
演程朱理學思黃宗藕
爆
變家學派鳴”局面家思想成復興陸九淵的步的進步
發(fā)
創(chuàng)立出現為正統儒學心學想思想
」
前
公
元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220581589618907960
"年1271127613681636164418401912
0<1221年207年202年年年年年年年iE年年年年年年
國
兩
三
時
清
唐
北
兩漢
明
商
南
南
北
S晉
西春秋戰(zhàn)國
朝
隋
朝
秦宋
時期
朝
朝
宋
時
期
朝
朝
空周時期時期
朝朝
真
顏卿
京
劇
一
概L
外
元
司南渾儀
科
陽
展
歐詢
鄭
橋
宮廷畫活躍說
板
賦
漢楷書
覽
朝
小
楚甜了
公
柳權
技
一
e風俗網興起鴉
造-
篆
泗
虔
立-
本
閻
《人物龍文
文
人
“二王”-片
甲
紙宋詞
家
隸
道子
吳
曲
藝風圖》
顧愷之戰(zhàn)
骨
徐
術
書活字印刷術
詩
唐
無
一《人物馭
及畫作爭
渭
文
曲
龍圖》指南針
約
公
公
元
公
元
公
元
公
元
公
元
公元公元公元2205815896189079601127127112761368164418401912
兀
前
前
前
前
前
前
6"O65前前前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221207202
2001年4747
年
年
70160104年
年
年iE1E
線索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漢武帝即位后,''罷黜百家,獨
尊儒術”,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兩宋時期,程朱理學形成。它進一步鞏固和凸顯了
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地位,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學,倡導求實精神,
開創(chuàng)出思想活躍的新局面。
主
旨線索二:中國古代在天文學、氣象學、醫(yī)學、農學、地學等領域領先世界;以四大發(fā)明
。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fā)明,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線
索
線索三: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如詩詞、小說、書法、繪畫、戲曲等,異彩紛呈。這些
作品,具有多元一體、多民族融合、吸收外來文明成果、雅俗共賞等特征,從不同側面反映
、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時代風貌和作者心聲。
課題三十一“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必備知識.歸納拓展主干梳理課程進補觀點新悟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一、“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條件
1.根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劇烈的社會大變革。
第2頁共107頁
2.經濟:鐵器和生耕普遍使用,封建經濟迅速發(fā)展,土地私有制出現,井田制瓦解。
3.政治: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國家分裂,諸侯爭霸,分封制瓦解。
4.文化:各國紛紛網羅人才,學術環(huán)境寬松活潑;原先處于社會底層的士人階層活躍
起來,受到各諸侯國重用;私學興起,使“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大批人才從不同的
階級立場對社會問題發(fā)表見解。
二'主要派別及主張
(一)儒家——中國古代道德學說的建構
1.孔子
“仁”的基本出發(fā)點是愛人;實現“仁”的途徑是道德自覺,推己及人;
核心是“仁”
目的是調節(jié)與和諧人際關系
以“禮”治國強調等級和秩序
調整“禮”和
中庸。既貴賤分明又溫情和諧。達到中庸的做法是“和而不同”
“仁”的方法
以“德”治民統治者要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開創(chuàng)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主張有教無
教育思想類,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不恥下問,學以致用,溫故而知
新等
世界觀對鬼神敬而遠之,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yōu)先地位
2.孟子
孟子把孔子“仁”的學說發(fā)展為一套系統的政治學說,主張施行
“仁政”“仁政”(思想核心)。實質是建立小農經濟;內容是給農民以土
地,不犯農時,寬刑減稅
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成為中國早期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的基礎
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
“性本善”
之,所以要實行“仁政”來恢復和擴充人的善性
“養(yǎng)浩然他強調先義后利,舍生取義,大丈夫要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
之氣”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道”與“人道”的關認為“天道”與“人道”是統一的,二者融合在誠信道德原則的
第3頁共107頁
系基礎上
3.荀子
政見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禮法兼施,王朝并用),以德服人
看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
民本思想
覆舟”的著名論斷
“性惡論”強調用禮樂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禮法并用,使人向善
唯物思想物質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提出“天行有?!薄爸铺烀弥钡扔^點
對“禮”的認
對“禮”的思想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識
(二)道家——中國古代自然哲學的建構
1.老子
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道”是永恒不變的;他還提出“天法道,
核心思想:“道”
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
世界萬物和人類社會總是在不停運動,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反的兩面并不
辯證法
斷轉化,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
“無為”強調一切要順應宜然,提倡清靜無為,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小國寡民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抱有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希望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
[拓展提升]稷下學宮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教育中心和學術中心,因位于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稷門附近而得
名。當時,這里集中了眾多學者。稷下學宮既繼承了西周官學的辦學形式,又綜合吸取了春
秋戰(zhàn)國時期私學的長處,為先秦教育史和學術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素養(yǎng)感悟]“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與社會變革的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分封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禮崩
樂壞、空前的戰(zhàn)亂動蕩和社會變革為各個階層的思想家們發(fā)表自己的主張、闡釋自己的學說
提供了廣闊的歷史舞臺,“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劇烈的社會變革與階級變動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
的反映。
I圖示解史]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關系
第4頁共107頁
中庸上/一\譙治
有教.體現X“仁:X,規(guī)范禮
[易錯易混]“仁”和“仁政”
“仁”是一種道德概括,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仁政”在政治上
提倡“以民為本”,在經濟上,孟子主張“民有恒產”,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權,要減
輕賦稅。“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溫飽,稱之為“小康”。
I概念闡釋I“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強調無為而無不為,既尊重自然規(guī)律,反對盲目行動,又主張發(fā)揮人的主
觀能動作用,倡導“待時而動”“因時制宜”,是一種“積極無為”的哲學觀。
2.莊子
思想核心“道”是世界的最高原則
就是萬物齊一,認為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圓的。宇宙間一切事物,如生死
“齊物”
壽天、是非得失、物我有無,都應當同等看待
就是對事物采取一種旁觀、超然的態(tài)度。要做到逍遙,就要“無所恃”,不要
“逍遙”受各種條件左右。主張用超越功利的方法去追求精柱自由,認為放棄一切大小、
生死、貴賤、榮辱等差別觀念,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逍遙”
社會觀鄙視富貴利祿,痛恨“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社會不公
認為天與人“不相勝”,人對自然狀態(tài)的破壞,無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須順
順應自然
應自然
哲學思想相對主義是莊子哲學的主要特點
(三)墨家思想
1.“兼愛”(核心思想):墨子也把“兼愛”稱為“仁”,但與孔子的“仁”有很大差異。
孔子的“仁”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有等級差別的愛(“親親有術,尊賢有等”);而墨子
主張的“兼愛”則是沒有差別的愛(“爰人若愛其身”),消除親疏、貴賤的分別,同等地去
愛所有的人。
2.“韭攻”:反對不義戰(zhàn)爭,主張各國和平共處。以墨子為首的墨者為宣傳和平四處奔
走。
第5頁共107頁
3.“尚賢”:尊重有才德的人,反對任人唯親。
4.“尚力”:強調勞動者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提倡節(jié)儉:主張“節(jié)用”“節(jié)葬”,反對
奢侈浪費。
5.非命(反對儒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非樂(反對娛樂)、尚同(集權主義,“一同
天下之義”)。
(四)法家思想
1.思想
集權觀加強君主集權,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改革觀社會在發(fā)展,政治要改革,反對儒家“是古非今”的歷史觀
“法”“術”“勢”相結合,主張君主要以法治國,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
政見
的權威震懾臣民
法治觀以法治國,厲行賞罰,獎勵耕戰(zhàn)
2影響
(1)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對中國專制主義政體的建立乃至秦始皇
統一全國都起了重大作用。
(2)漢代以來,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但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學體系中,與儒家思想
互為表里(“外儒內法”),成為維護專制政權的工具。
(3)嚴刑峻法等主張,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限制了人們的自由,不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三、“百家爭鳴”的歷史影響
1.“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活躍了思想、傳播了文化,對當時
和日后社會的發(fā)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基礎,成為后世各種思想文化的淵源。其中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準則,道家構成了傳統哲學的基礎,法家
變革的精神成為歷代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辨析比較]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
二者的范圍不同,儒家的仁愛范圍狹窄,且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仍然講究階級性;
墨家的“兼愛”具有廣泛性,不分等級貴賤。前者代表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
第6頁共107頁
百姓的利益。
[辨析比較I韓非子的“法治”思想與今天的“法治”思想
韓非子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前者是為了讓君主利用刑律強
化集權,是專制王權的統治手段,法律是用來統治人民的;后者是要實現人民意志,否定任
何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拓展提升]中國古代的三種治國思想
“法治”,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
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F~
儒家“仁治”,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卜
“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
給社會,順時勢和民心
II拓展視野?新教材新觀點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促使階級關系出現新變化,舊
的貴族等級體系開始瓦解,新興的士階層崛起。他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會主張和要求,企
圖影響現實政治。各國統治者出于爭霸需要,禮賢下士,爭相招攬人才。士人周游列國,頗
受重用。他們的活躍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繁榮。
2.百家爭鳴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變化在思想領域的反映,是中國
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
理論基礎,而且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影響十分深遠。
關健能力?多維講練前沿透視真題研析素養(yǎng)進階相得益彰
共研主題一異彩紛呈的“百家爭鳴”
[學術前沿]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間很長,問題很多,情況很復雜。但簡要一點,也可以概括為三場
大辯論,或者“三大戰(zhàn)役”。第一場是儒墨之爭,爭論的焦點是“仁爰還是兼爰”;第二場是
儒道之爭,爭論的焦點是“有為還是無為";第三場是儒法之爭,爭論的焦點是'‘德治還是
法治”。
易中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第7頁共107頁
[考題研析]
(2020?山東等級考)戰(zhàn)國時期,孟子認為“無禮義,則上下亂”,韓非子認為“義者,君
臣上下之事”。他們所說“義”的實質是()
A.中央集權政治的準則B.衡量道德修養(yǎng)的標準
C.統治階層的行為規(guī)范D.維護等級秩序的工具
命題以孟子和韓非子的“義”思想為切入點,通過史料實證的方式解讀其實質,
立意注重核心價值的培育
時空
戰(zhàn)國時期
定位
關鍵
“上下亂”“上下之事”體現的是君臣之間的關系
點撥
[解析]根據材料“無禮義,則上下亂”“義者,君臣上下之事”可知,當時孟子和韓
非子所說的“義”是君臣之間做事情的原則,實質是維護等級秩序的工具,故選D項;秦朝
確立了中央集權政治的準則,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孟子“養(yǎng)浩然正氣”強調衡■道
德修養(yǎng)的標準,與“無禮義,則上下亂”不符,排除B項;西周時期的禮為統治階層的行為
規(guī)范,與材料所述時間“戰(zhàn)國時期”不符,排除C項。
[答案]一0_
[史料實證]“百家爭鳴”的崛起及特點
史料春秋戰(zhàn)國時期空前的戰(zhàn)亂動蕩和社會變革為各個階層的思想家們發(fā)表自己的主
張、闡釋自己的學說提供了空前的歷史舞臺。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著書立說,相互論辯又相互
影響,有力地促進了學術文化的繁榮。諸子的理論雖然各成一家,但在其學說的立足點及關
注對象方面又有趨同之處,如在其學說中體現出來的入世精神及對于基本倫理、哲學問題的
關注,等等。
一一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探究]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是什么?諸子百家爭鳴的特點和影響是什么?
[提示]“百家爭鳴”局面是社會大變革、大動蕩的產物。不同學派之間既相互批駁又
第8頁共107頁
相互吸收,共同促進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繁榮。
[歷史解釋]諸子百家思想主張的相似性與差異性
諸子百家思想主張的相似性主要表現在他們所追求的目標上,都是為求治國平天下之
道,將社會從混亂中救出,重塑一個有序的社會。諸子百家從治國理念、社會倫理觀、人與
自然的關系、人生態(tài)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反映了社會變革下思想解放的特點。其差
異性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在治國儒家主張“仁政”“德治”,反對嚴刑峻法;法家主張法
理念上治,強調嚴刑峻法;道家主張“無為而治”
孟子主張“人無有不善”,而荀子、韓非子主張“人之性
在社會倫
惡”;道家的告子認為“性無善無不善也”,后天的教育
理觀上
和環(huán)境影響人性的轉變
在處理人
荀子主張“制天命而用之”,人定勝天;而老子和莊子則
與自然的
主張順應自然
關系上
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強調社會責任;道家則主張“逍遙”
在人生
的人生態(tài)度,強調“超脫”;墨家提倡“非命”,即不從命;
態(tài)度上
陰陽家主張“天命觀”
在社會成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儒家主張尊卑有序
員關系上
[家國情懷I先秦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現實價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無類”等思想具有和諧意識,對于調節(jié)人際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
序具有積極作用,對今天倡導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鑒意義;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為今天推行全
民教育、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2)道家的“無為”思想主張順應自然,對于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
現實價值;道家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3)法家的法治、變革思想對當今中國的法制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法家的變革精神,成為
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4)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思想成為今天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尊重人才的重
要思想來源。
第9頁共107頁
共研主題二國學初露的先秦儒家思想
[學術前沿]
黑格爾認為:孔子的哲學就是國家哲學,構成中國人教育、文化和實踐活動的基礎。但
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不能算是哲學家。
——《中國研究孔子真實性西方人如何看孔子?》
[考題研析]
(2019?海前高考)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這表明孔子()
A.主張嚴格社會等級B.重視社會道德構建
C.認同社會貧富分化D.反對百姓追求富裕
命題
引用孔子的言論,運用史料實證,考查孔子思想的正確導向
立意
時空
孔子f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定位
關鍵“義”和“利”成為區(qū)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強調
點撥“義”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君子喻于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說明孔子強調道德,
鄙視無道德的富貴,故選B項;材料主要論述的是道德不是等級,排除A項;孔子否定的是
無道德的富貴,不是認同貧富,排除C項;材料“不義而Z且貴,于我如浮云”說明孔子否
定無道德i的富貴而不是反對富裕,排除D項。
[答案]
[史料實證]儒家思想的價值內涵
史料一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
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
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
第10頁共107頁
安百姓”。
——摘編自林存光《孔子新論》
史料二在早期儒家經典中,民本思想有較多的體現?!渡袝分姓f:“民為邦本,本
固邦寧。”孔子主張“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認為民貴君輕,又稱:“左右皆曰賢,未
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薄盾髯印分?/p>
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p>
[探究]根據史料一、二,歸納先秦儒家思想的價值內涵。
[提示]孔子注重個人自我道廢修養(yǎng),追求理想人格,在此基礎上要具備“經世濟民”
情懷,即注重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民族利益和整體利益。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和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的實質都是一種民本思想。
[唯物史觀]先秦儒家的思想內容
(1)仁愛思想。孔子主張“仁者愛人”,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孟子主張民貴君輕,統治
者要愛民,得民心。
(2)強調整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在儒家思想中,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民族利益和整體利
益,都占有重要地位。
(3)提倡人倫價值??鬃訌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孟子主張“父子有親、君臣
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強調每個人在社會人倫關系中的地位及其應盡的
義務。
(4)注重社會秩序??鬃又鲝垺熬?、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復禮,齊之以禮。
(5)注重道德修養(yǎng)。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
“圣人”作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
(6)強調修養(yǎng)踐履的重要性。儒家認為修身、躬行是達到提高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因此,
儒家關注現實政治,具有理性精神。
[家國情懷]儒家入世精神的時代價值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無
不體現著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中國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下成長起來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數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兼濟天
第11頁共107頁
下”與“獨善其身”的互補人生價值取向則是他們共同的心態(tài),”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成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學。
真題集訓I?模擬通關
[練真題]
1.(202()?江蘇高考)墨子提出治理天下應當像大禹那樣“使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認
為察“圣王之事”得“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學派能夠興起的主要原
因在于()
A.恢復前代禮樂制度B.代表下層平民利益
C.強調社會等級和諧D.適應兼并戰(zhàn)爭需要
解析:選B根據“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可知,墨家學派主張將普通民眾的利益
放在首位。墨家學派能夠興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代表了下層平民利益,故B項正確;孔子主
張恢復禮樂制度,排除A項;儒家強調社會等級和諧,排除C項;法家主張加強君主專制和
中央集權,適應了兼并故爭的需要,排除D項。
2.(2018?全國卷I)《墨子》中有關于“圓”“直線”“正方形”“倍”的定義,對杠
桿原理、聲音傳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論述,還有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這反映出,《墨子》()
A.匯集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
C.包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D.體現了貴族階層的旨趣
解析:選C《墨子》中關于“圓”“直線”“正方形”“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
“小孔成像”的記載或論述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體現了勞動
人民的智慧,C項正確。材料信息沒有反映其他學派的思想,A項錯誤?!巴暾币辉~的表
述與史實不符,B項錯誤?!赌印肥菓?zhàn)國時期墨家的經典,墨家多來自社會下層,其思想代
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不可能體現“貴族階層的旨趣”,D項錯誤。
3.(2018?北京高考)“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頭的形象,象征軍事首領的征伐權力。
戰(zhàn)國時期,孟子認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觀點()
第12頁共107頁
A.與甲骨文“王”字的本義一致
B,是“無為而治”的理論依據
C.體現出儒家強調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礎
解析:選C“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意思是,依靠武力假借仁義之名而
統一天下的叫作“霸”,依靠道德施行仁義而統一天下的叫作“王”,由此可見孟子強調
“德”的作用,體現了儒家強調教化的政治理念,(:項正確。甲骨文中“王”象征軍事首領
的征伐權力,而孟子認為的“王”是“以德行仁者王”,兩者不一致,A項錯誤?!盁o為而
治”是道家的思想,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B項錯誤。宗法制在商周時已經產生,D項
錯誤。
[練模擬]
1.(2021?天一大聯考)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官學教育的破產,商、周以來的“學在官府”
日益轉向了“學在私門”。這一變化()
A.是百家爭鳴局面推動的結果
B.奠定了儒學形成的社會基礎
C.促進了新知識分子群體形成
D.加速了各家學派思想的融合
解析:選C由材料內容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學在官府”轉向“學在私門”,這
既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文化的下移,擴大平民知識分子的力*,從而促進新
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故C項正確;材料中的現象是推動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而不是
百家爭鳴局面推動的結果,故A項錯誤;B項表述夸大了這一轉變的影響,故錯誤;“學在
私門”會形成不同的學術思想,加速了各學派的紛爭,而不是融合,故D項錯誤。
2.(2021?東北師大附中一模)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周時期,玉器主要
服務于禮儀活動??鬃犹岢觥熬颖鹊掠谟瘛?,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
佩玉替代禮玉成為“風潮”。這體現出()
A.儒家正統地位確立B.禮樂制度逐漸完善
第13頁共107頁
C.崇德重教漸入人心D.玉器制造技術進步
解析:選C孔子以玉比喻君子德行,隨著儒家思想的影響日益擴大,使得佩玉成為“風
潮”,這說明儒家倡導的崇德重教得到人們的認可,故選C項;漢武帝時期儒學確立正統地
位,A項表述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樂制度已逐漸松弛瓦解,排除B項;
保玉成為“風潮”與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息息相關,并非是由于生產技術進步所致,且材料
未涉及玉器制造技術,排除D項。
3.(2021?安徽合肥一桃)韓非子認為:“賞罰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
君”。這一主張()
A.說明了君臣矛盾的激化B.體現了嚴刑峻法的思想
C.反映了百家爭鳴的局面D.迎合了專制集權的需要
解析:選D題干中“賞罰者,邦之利器也”說明韓非子比較看重君主賞罰的權力,如
果賞罰權在君主手中,就能夠控御臣下,如果賞罰權在臣下手中,君主的權戚會大大削弱,
據此可知,韓非子主張君主專制和集權,故選D項;A、B、C三項與材料不符,均排除。
[課時跟蹤檢測]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西周的教育體系中,執(zhí)行教育任務的有“師"和''儒"兩種人,這兩種人都是官吏。
春秋時期,官師分離,“師”“儒”流入民間,處于政體基層的“鄉(xiāng)?!庇械某蔀槊耖g私塾。
這種變化()
A.與察舉制的推行密切相關
B.推動了完備教育體系的形成
C.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
D.得益于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解析:選C“師”“儒”流入民間,助推民間私學興起,不同階層及文化背景的人們
通過私學得以學習交流,有助于多元文化的發(fā)展,故選C項;察舉制出現于西漢,與材料時
間不符,排除A項;春秋時期的教育體系處于新舊交替階段,“完備教育體系”說法欠妥,
排除B項;“師”和“儒”流入民間,推動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D項表述邏輯順序錯誤,
第14頁共107頁
排除。
2.孔子說“學而優(yōu)則仕”,而他的弟子曾參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
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表明儒家()
A.強調學養(yǎng)與修養(yǎng)并重B.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C.以“仁”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解析:選B材料“學而優(yōu)則仕”體現儒家認為學習好并有余力的人應當做官為百姓服
務,“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遠乎”體現了儒家把踐行仁義道德作為畢生的宏愿,故B項
正確。
3.(2021?廣西南寧一模)有人因為孔子謙虛自己是“述而不作”,就說他只是全盤接受了
西周周禮中蘊含的思想,是保守派。下列各項中能反駁這一觀點的是()
A.克己復禮為仁
B.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C.名不正則言不順
D.有教無類
解析:選D根據材料“‘述而不作’,就說他只是全盤接受了西周周禮中蘊含的思想,
是保守派”可知,這強調孔子忠于西周的傳統禮樂制度,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古代優(yōu)秀文
化的傳承而不是創(chuàng)作上,能反駁這一觀點的是“有教無類”,其強調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
育沒有高下貴賤之分,打破等級,故選D項;“克己復禮為仁”強調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
道德規(guī)范,就達到了仁者的境界,屬于“保守派”,排除A項;“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
子出”屬于周禮的內容,排除B項;“名不正則言不順”強調等級名分,排除C項。
4.(2021?東北師大附中一模)春秋時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p>
戰(zhàn)國時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學易天下”。這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A.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爭鳴同大于異
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會時弊有待革新
解析:選D"(如果)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子)就不會
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其學易天下”的意思是用自家的學說變革社會,由此可知,各
家學派都主張革新社會時弊,故選D項;A項說法錯誤,排除;題干雖然表明各家都主張改
革社會弊端,但僅據此不能說明百家爭鳴同大于異,排除B項;題干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張變
革,與保守無關,排除C項。
第15頁共107頁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市場營銷與銷售管理制度
- 大學生學習計劃范文六篇
- 護士辭職申請書模板匯編十篇
- 2024年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應用領域的合作協議
- DB45T 2707-2023 幼兒園幼兒文體活動管理規(guī)范
- DB45T 2675-2023 木薯米粉加工技術規(guī)程
- DB45T 2661-2023 暴雨災害評估指標
- 社團活動工作總結15篇
- 2025土地聯產承包合同土地聯產承包合同格式
- 2024年中國丁腈扁電纜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試卷
- 走近大詩人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2024至2030年中國茉莉花茶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倉庫安全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18年版)
- 抖音公會公司運營制度
-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考試復習題及答案
- 膝關節(jié)個案護理
- ICS(國際標準分類法)分類
- 2024年秋季學期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課件 第四章 生物分類的方法 2.4.1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 核反應堆熱工分析課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