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七-R、L、C在交流電路中的特性實驗_第1頁
實驗七-R、L、C在交流電路中的特性實驗_第2頁
實驗七-R、L、C在交流電路中的特性實驗_第3頁
實驗七-R、L、C在交流電路中的特性實驗_第4頁
實驗七-R、L、C在交流電路中的特性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七R、L、C元件在正弦交流電路中的特性實驗一、實驗目的1、通過實驗進一步加深對R、L、C元件在正弦交流電路中根本特性的認識。2、研究R、L、C元件在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和各個電壓之間的關系。3、觀察R、L、C元件在并聯(lián)電路中總電流和各支路電流之間的關系。二、實驗原理1、電阻R元件線性電阻元件R在交流電路中圖7-1〔a〕電壓和電流的正方向如下圖(a)(b)(c)圖7-1電阻元件R的交流電路、電壓與電流正弦波形及相量兩者的關系由歐姆定律確定,即U=iR選擇電流經(jīng)過零值并向正值增加的瞬間作為計時起點(t=0),即設i=ImRsinωt為參考正弦量,那么u=iR=ImRsinωt=Umsinωt在電阻元件的交流電路中,電流和電壓是同相的(相位差=0)。表示電壓和電流的正弦波如圖7-1(b)所示。Um=ImR或在電阻元件電路中,電壓的幅值〔或有效值〕與電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就是電阻R。如用相量表示電壓和電流的關系,為或此即歐姆定律的相量表示。電壓和電流的相量圖如圖7-1〔c〕所示。2、電感L元件一個非鐵心線圈線性電感元件與正弦電源聯(lián)接的電路。假定這個線圈只有電感L,而電阻R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當電感線圈中通過交流i時,其中產(chǎn)生自感電動勢eL。設電流i、電動勢eL和電壓u的正方向如圖7-2〔a〕所示。(a)(b)(c)圖7-2電感元件L的交流電路、電壓與電流正弦波形及相量根據(jù)克希荷夫電壓定律得出式,即u=eL=L設電流為參考正弦量,即i=Imsinωt那么u=L=ImωLcosωt=ImωLsin(ωt+90o)=Umsin(ωt+90o)也是一個同頻率的正弦量。在電感元件電路中,在相位上電流比電壓滯后90o〔相位差=+90o〕。表示電壓u和電流i的正弦波形如圖7-2〔b〕所示。Um=ImωL或=ωL在電感元件電路中,電壓的幅值〔或有效值〕與電流的幅值〔或有效值〕比值為ωL。當電壓U一定時,ωL愈大,那么電流I愈小。對交流起阻礙作用,稱為感抗,用XL代表,即XL=ωL=2πfL感抗XL與電感L、頻率f成正比。因此,電感線圈對高頻電流的阻礙作用很大,而對直流那么可視作短路。如設電壓為u=Umsinωt那么電流應為i=sin(ωt-90o)=Imsin(ωt-90o)因此,在分析與計算交流電路時,以電壓或電流作為參考量都可以,它們之間的關系〔大小和相位差〕是一樣的。如用相量表示電壓與電流的關系,那么為或表示電壓的有效值與感抗的乘積,在相位上電壓比電流越前90o。因電流相量I乘上算子j后,即向前〔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o。電壓和電流的相量圖如圖7-2〔C〕所示。3、電容元件C一個線性電容元件C與正弦電源聯(lián)接電路圖7-3〔a〕,電路中的電流i和電容器兩端的電壓u的正方向如圖中所示。(a)(b)(c)圖7-3電容元件L的交流電路、電壓與電流正弦波形及相量當電壓發(fā)生變化時,電容器極板上的電量也要隨著發(fā)生變化,在電路中就引起電流i=如果在電容器的兩端加一正弦電壓u=Umsinωt那么i==UmωCcosωt=UmωCsin(ωt+90o)=Imsin(ωt+90o)也是一個同頻率的正弦量。在電容元件電路中,在相位上電流比電壓越前90o〔=90o〕。表示電壓和電流的正弦如圖7-3〔b〕所示。Im=UmωC或在電容元件電路中,電壓的幅值〔或有效值〕與電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為。當電壓U一定時,愈大,那么電流I愈小。對電流起阻礙作用的物理性質(zhì),稱為容抗,用XC代表即容抗XC與電容C、頻率f成反比。這是因為電容愈大時,在同樣電壓下,電容器所容納的電量就愈大,因而電流愈大。當頻率愈高時,電容器的充電與放電就進行得愈快,在同樣電壓下,單位時間內(nèi)電荷的移動量就愈多,因而電流愈大。電容元件有隔斷直流的作用。用相量表示電壓與電流的關系,那么為或電壓的有效值等于電流的有效值與容抗的乘積,在相位上電壓比電流滯后90o。因為電流量I乘上算子〔-j〕后,即向后〔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o。電壓和電流的相量圖如圖7-3〔C〕所示。4、電阻R、電感L、電容C元件串聯(lián)電阻R、電感L、電容C元件串聯(lián)的交流電路如圖7-4〔a〕所示。電路的元件通過同一電流。電流與各個電壓的正方向如下圖。(a)(b)(C)圖7-4電阻R、電感L、電容C元件串聯(lián)電路及相量圖根據(jù)克希荷夫電壓定律可列出u=uR+uL+uc=iR+idt設電流為參考正弦量,i=Imsinωt電阻元件上的電壓uR與電流i同相即uR=Imsinωt=URmsinωt電感元件上的電壓uL比電流越前90O,即uL=ImωLsin(ωt+90O)=ULmsin(ωt+90O電容元件上的電壓uc比電流滯后90O,即uc=sin(ωt-90O)=UCmsin(ωt-90O)在上列各式中同頻率的正弦量相加,所得出的仍為同頻率的正弦量。所以電源電壓為u=uR+uL+uC=Umsin(ωt+其幅值為Um,與電流i之間的相位差為。=are=are如用向量表示電壓與電流的關系,那么為如用有效值表示,電源電壓為5、電阻R、電感L、電容C元件并聯(lián)電路電阻R、電感L、電容C元件并聯(lián)的交流電路如圖7-5〔a〕所示。設電壓為u=Usinωt那么根據(jù)克希荷夫電流定律i=iR+iL+iC(a)(b)(c)圖7-5電阻R、電感L、電容C元件并聯(lián)電路及相量圖假設用向量表示,見圖7-5〔b〕、〔c〕所示,那么為用有效值表示總電流為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本次實驗主要有兩個內(nèi)容,一個是R、L、C串聯(lián)電路特性實驗,一個是R、L、C并聯(lián)電路實驗。串聯(lián)電路實驗步驟如下:圖7-6R、L、C串聯(lián)特性實驗電路圖翻開EWB軟件,選中主菜單Circuit/SchematicOptions/Grid選項中的Showgrid,使得繪圖區(qū)域中出現(xiàn)均勻的網(wǎng)格線,并將繪圖尺寸調(diào)節(jié)到最正確。在Sources元器件庫中調(diào)出1個Ground〔接地點〕和1個ACVoltageSource〔交流電壓源〕器件,從Basic元器件庫中調(diào)出1個Resistor〔電阻〕、1個Inductor〔電感〕、1個Capacitor〔電容〕器件,最后從Indicators元器件庫中調(diào)出4個Voltmeter〔電壓表〕、1個Ammeter〔電流表〕器件,按圖7-6所示排列好。將各元器件的標號、參數(shù)值亦改變成與圖7-6所示一致,其中電源電壓值設定為3V,頻率為20KHz,電壓表、電流表均選擇AC〔交流〕模式。將所有的元器件通過連線連接起來。注意:電壓源、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極性。檢查電路有無錯誤。對該繪圖文件進行保存,注意文件的擴展名〔.ewb〕要保存。按下EWB界面右上方按紐“1〞對該保存過的繪圖文件進行仿真。按下EWB界面右上方按紐“0〞停止仿真,讀取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將讀數(shù)填到相應的表格7-1中。圖7-7R、L、C并聯(lián)特性實驗電路圖R、L、C并聯(lián)電路實驗步驟如下:翻開EWB軟件,選中主菜單Circuit/SchematicOptions/Grid選項中的Showgrid,使得繪圖區(qū)域中出現(xiàn)均勻的網(wǎng)格線,并將繪圖尺寸調(diào)節(jié)到最正確。在Sources元器件庫中調(diào)出1個Ground〔接地點〕和1個ACVoltageSource〔交流電壓源〕器件,從Basic元器件庫中調(diào)出1個Resistor〔電阻〕、1個Inductor〔電感〕、1個Capacitor〔電容〕器件,最后從Indicators元器件庫中調(diào)出1個Voltmeter〔電壓表〕、4個Ammeter〔電流表〕器件,按圖7-7所示排列好。將各元器件的標號、參數(shù)值亦改變成與圖7-7所示一致,其中電源電壓值設定為3V,頻率為20KHz,電壓表、電流表均選擇AC〔交流〕模式。將所有的元器件通過連線連接起來。注意:電壓源、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極性。檢查電路有無錯誤。對該繪圖文件進行保存,注意文件的擴展名〔.ewb〕要保存。按下EWB界面右上方按紐“1〞對該保存過的繪圖文件進行仿真。按下EWB界面右上方按紐“0〞停止仿真,讀取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將讀數(shù)填到相應的表格7-2中。表7-1R、L、C串聯(lián)電壓測量表表7-2R、L、C并聯(lián)各電流測量表頻率f20K頻率f20K電壓U(Hz)電流I(Hz)電阻電壓UR〔V〕電阻電流IR〔mA〕電感電壓UL〔V〕電感電流IL〔mA〕電容電壓UC〔V〕電容電流IC〔mA〕電源電壓U〔V〕總電流I〔mA〕總電流I〔mA〕電源電壓U〔V〕四、考前須知每個EWB電路中均必須接有接地點,且與電路可靠連接〔即接地點與電路的連接處有黑色的結點出現(xiàn)〕。改變電阻的阻值時,需要在Resistor〔電阻〕器件的元器件屬性〔ResistorProperties〕對話框中選擇Value/Resistance〔R〕選項,在其后的框中填寫阻值,前一框為數(shù)值框,后一框為數(shù)量級框,填寫時注意兩個框的不同。測量電流時應該把流表串聯(lián)在電路中進行測量,EWB中電流表粗線接線端為電流流入方向,另一個接線端為電流流出方向,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電流表的極性,即電流流入、流出方向。測量電壓時應該把電壓表并聯(lián)在電路中進行測量,EWB中電壓表粗線接線端要與欲測電路的負極相連,另一個接線端那么與欲測電路的正極相連,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電壓表的極性。基于繪圖美觀的考慮,可將電流表、電壓表通過工具欄中的“翻轉(zhuǎn)〞快捷鍵調(diào)整到與待測器件或電路平行的狀態(tài)再連線。電流表、電壓表測量模式選交流模式,即在Ammeter〔電流表〕、Voltmeter〔電壓表〕器件的元器件屬性〔AmmeterProperties、VoltmeterProperties〕對話框中選擇Value/mode/AC選項,另在Label/Label對話框中可為電流表、電壓表命名。繪制好的實驗電路必須經(jīng)認真檢查前方可進行仿真。假設仿真出錯或者實驗結果明顯偏離實際值,請停止仿真后仔細檢查電路是否連線正確、接地點連接是否有誤等情況,排除誤點后再進行仿真,直到仿真正確、測量得到理想的讀數(shù)。在讀取電壓表的讀數(shù)時,為消除網(wǎng)格線對讀數(shù)的影響,可取消主菜單Circuit/SchematicOptions/Grid選項中的Showgrid,設置好后將看到繪圖區(qū)中的網(wǎng)格線已消去,此時即可讀數(shù)了。文件保存時擴展名為“.ewb〞。關閉文件或EWB軟件后想再次翻開保存后的文件時,必須翻開EWB軟件后通過主菜單File/open選項或者工具欄中的“翻開〞快捷鍵來實現(xiàn)。五、預習要求1、實驗前應認真復習電阻、電感、電容在交流電路中及三元件串、并聯(lián)的有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