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2頁(南通市區(qū)、通州區(qū)、啟東市)2022-2023學年(上)高一期末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西周初年,成王封其弟叔虞建立晉國。此地既有夏朝遺民,又有眾多戎狄之族,晉國統(tǒng)治者用“夏政”和“戎索”分別治理,使之各得其宜。這一做法有助于()A.強化宗法血緣關系 B.促進民族之間大交融C.加強君主專制權力 D.實現(xiàn)對地方有效治理【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周王封其弟叔虞建立晉國,用“夏政”和“戎索”分別治理,這種“因俗而治”的方法有助于實現(xiàn)對地方有效治理,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晉國統(tǒng)治強化了宗法血緣關系,排除A項;這一做法有助于實現(xiàn)對地方有效治理,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此時還未出現(xiàn)君主專制,排除C項。故選D項。2.先秦諸子雖“百家異說”,但其思想旨趣有相通之處。如表中的論述體現(xiàn)了()著作相關論述《孟子》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俄n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秴问洗呵铩穪y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不得休息A.奏國統(tǒng)一的必然 B.諸子思想的融合C.社會變革的趨勢 D.集權制度的完善【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表格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先秦時期,孟子等諸子雖然“百家異說”,但都把國家統(tǒng)一、天下穩(wěn)定當作政治理想,體現(xiàn)了社會轉型時期,不同階層有著共同訴求,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秦國統(tǒng)一的必然,排除A項;表中的論述體現(xiàn)社會變革的趨勢,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央集權制度尚未完善,排除D項。故選C項。3.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令郡國將應繳納的貢品及運輸費用一并折價交給均輸官,由其在價低的地方采購物資,除一部分用作官需等目的外,其余的轉運到價貴的地方出賣。漢武帝推行此政策旨在()A.增加政府收入 B.減輕農民負擔 C.促進商業(yè)發(fā)展 D.打擊地主豪強【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為增加政府收入,漢武帝實行均輸平準政策。在中央主管國家財政的大司農之下設立均輸官,令郡國將應繳納的貢品及運輸費用一并折價交給均輸官,由其在價低的地方采購物資,除一部分用作官需等目的外,其余的轉運到價貴的地方出賣,抑制商人壟斷市場,從而增加政府收入,A項正確;漢武帝均輸平準政策與“減輕農民負擔”無關,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政府在推行均輸平準政策中賺取差價,獲得財政收入,不是促進商業(yè)發(fā)展,排除C項;均輸平準政策打擊的是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壟斷市場的行為,并未打擊地主豪強,排除D項。故選A項。4.公元398年,孝文帝下令改革廟號。按照“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則,奉最先實現(xiàn)在中原統(tǒng)治的拓跋珪為太祖,不再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設廟祭拜。為了不違“天子七廟”這一儒家禮制,孝文帝甚至前無古人地在太廟中為自己虛設一廟。這項改革有利于()A.消除民族之間的隔閡 B.實現(xiàn)北方對南方的統(tǒng)一C.爭取鮮卑貴族的支持 D.塑造北魏政權的正統(tǒng)性【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孝文帝實行廟號改革,遵循儒家禮制,奉最先實現(xiàn)在中原統(tǒng)治的拓跋珪為太祖,此目的在于塑造北魏政權的正統(tǒng)性,D項正確;這項改革與消除民族之間的隔閡無關,排除A項;北魏沒有統(tǒng)一南方,排除B項;這項改革有利于塑造北魏政權的正統(tǒng)性,而不是爭取鮮卑貴族的支持,排除C項。故選D項。5.唐玄宗天寶末年,西北地區(qū)流傳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瀚)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此民歌表明當時()A.軍鎮(zhèn)設置利于邊防 B.安史之亂破壞長城沿線C.藩鎮(zhèn)割據勢力強大 D.國家出現(xiàn)外重內輕局面【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臨洮、西北地區(qū)”等,可知該詩歌流傳于長城一線,唐玄宗天寶時代,河西節(jié)度使屬于軍鎮(zhèn)長官,從詩歌可見,由于哥舒瀚的存在,保衛(wèi)了此地的安定,這可以說明邊疆軍鎮(zhèn)的作用,A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安史之亂,而且安史之亂是在東北發(fā)起的,不涉及西北,排除B項;藩鎮(zhèn)割據局面強調地方威脅中央統(tǒng)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外重內輕”強調地方威脅中央,而材料強調的是西北民歌,排除D項。故選A項。6.“范仲淹起于吳,歐陽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閩,杜衍起于會稽,余靖起于嶺南,皆為一時名臣。……及紹興、崇寧間,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復有沉抑之嘆。”據此可以推斷,宋代()A.選官標準發(fā)生重大變化 B.南方士人隨經濟繁榮崛起C.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 D.政治中心隨經濟重心南移【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宋代南方名臣士子數(shù)量逐漸增加,這是因為經濟重心南移,南方士人隨經濟繁榮崛起,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選官標準,排除A項;封建社會中的社會成員身份不平等,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南方士人隨經濟繁榮崛起,未體現(xiàn)政治中心隨經濟重心南移,排除D項。故選B項。7.“燕京(今北京)成為此后歷朝統(tǒng)治的政治中心,使得長城南北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上完全成為統(tǒng)一和不可分割的整體。”上述局面的出現(xiàn)應始于()A.五代十國時期 B.金朝入主中原以后C.元統(tǒng)一中國后 D.清軍擊敗噶爾丹后【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燕京(今北京)成為此后歷朝統(tǒng)治的政治中心”“上述局面的出現(xiàn)應始于”及所學知識可知,1125年,金滅遼,1127年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燕京(今北京)成為此后歷朝統(tǒng)治的政治中心,B項正確;燕京(今北京)成為此后歷朝統(tǒng)治政治中心始于金朝入主中原以后,五代十國沒有定都燕京(今北京);雖然元朝和清朝都城都是北京,但不屬于最早的,排除ACD項。故選B項。8.雍正元年(1723年),川陜總督年羹堯在《會陳軍務事情請先具稿密陳折》中寫到:“臣等請嗣后凡有緊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覽……既經對圣慮,自有乾斷,不獨臣等獲有遵循,而軍務大事可免錯誤矣?!庇纱丝梢?,奏折制的作用在于()A.廣泛獲取信息 B.控制官僚機構 C.監(jiān)督軍機要員 D.提高決策效率【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臣等請嗣后凡有緊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覽……既經對圣慮,自有乾斷,不獨臣等獲有遵循,而軍務大事可免錯誤矣”可知,奏折制有利于政務信息的快速快遞和保密性,進而提高決策效率,D項正確;奏折制并不是為了廣泛獲取信息,排除A項;“控制官僚機構”并不屬于奏折制的主要作用,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奏折制可以監(jiān)督軍機要員,排除C項。故選D項。9.圖1、圖2是近代中國發(fā)生的兩場戰(zhàn)爭的示意圖,這兩幅圖中的歷史信息可以反映出這一時期的中國()A.內地邊疆安全遇到嚴重危機 B.進出口貿易被西方列強完全壟斷C.逐漸受制于不平等條約體系 D.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圖片信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是時候,中國軍民在廣州、廈門、寧波、上海等地都有抗擊英軍,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可以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停留之后直接進攻天津,反映了逐漸受制于不平等條約體系,C項正確;圖片信息不體現(xiàn)內地邊疆安全問題,排除A項;進出口貿易被西方列強完全壟斷,說法太絕對,也不符合事實,排除B項;圖片信息沒有重點說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0.1881年開平礦務局投產之時,李鴻章以“恤華商而敵洋煤”為由,向朝廷奏請稅厘減至每噸一錢,得到了清政府的批準。煤炭的大量生產不僅把洋煤排擠出華北市場,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帶瀕于倒閉的傳統(tǒng)工業(yè)得到復蘇與發(fā)展。材料表明,開平煤礦的創(chuàng)辦()A.開啟了工業(yè)近代化進程 B.得益于政府對軍事工業(yè)的扶持C.推動近代民族工業(yè)產生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強經濟侵略【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恤華商而敵洋煤”“煤炭的大量生產不僅把洋煤排擠出華北市場,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帶瀕于倒閉的傳統(tǒng)工業(yè)得到復蘇與發(fā)展”可知,清政府降低洋務企業(yè)的稅負,增強開平煤礦的市場競爭力,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強經濟侵略,D項正確;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開平煤礦屬于民用企業(yè),材料未體現(xiàn)開平煤礦的創(chuàng)辦得益于政府對軍事工業(yè)的扶持,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工業(yè)產生,排除C項。故選D項。11.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向11國同時宣戰(zhàn)。當月,以劉坤一、張之洞為主的東南督撫們與列強達成約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yè)歸南洋大臣……切實保護”等條款。這些約定的達成()A.引起清廷政治和權力結構變化 B.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C.助推了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展壯大 D.表明清政府成為了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向11國同時宣戰(zhàn)。但當時以劉坤一、張之洞為主的東南督撫們違背中央政府的命令,與英、美等列強洽商“東南互?!眳f(xié)議,如“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yè)歸南洋大臣……切實保護”等。這些約定的達成反映了地方督撫勢力的膨脹與發(fā)展,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督撫未聽從中央指令,無法體現(xiàn)清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排除A項;東南互保目的是防止義和團運動向南發(fā)展,抑止人民反抗斗爭,排除C項;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表明清政府成為了洋人的朝廷,排除D項。故選B項。12.如圖為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于1912年的漫畫《博物院之最新陳列品》,副題為“大人老爺所用”,描繪清王朝宮廷所用之各種物品被送進了“博物院”,而成為“最新陳列品”。這反映了作者()A.受到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 B.期待成立民主共和新政體C.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 D.封建等級觀念依然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912年的漫畫《博物院之最新陳列品》”“描繪清王朝宮廷所用之各種物品被送進了‘博物院’”和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清朝統(tǒng)治崩潰瓦解,中華民國建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作者的這幅漫畫反映了其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C項正確;維新變法思想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職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新的共和政體就此產生。材料未體現(xiàn)作者期待成立民主共和新政體,排除B項;材料未反映封建等級觀念根深蒂固,排除D項。故選C項。13.如圖為1919—1921年中國報刊譯文主要來源國家一覽表,據此判斷()A.中國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 B.蘇俄革命受到國人的關注C.中共成立的條件已經成熟 D.反帝反封建成為國民共識【答案】B【解析】【詳解】1919—1921年中國報刊譯文主要來源于俄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正是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蘇俄革命受到國人的關注,因此中國報刊譯文主要來源國家是俄國,B項正確;通過材料信息無法看出中國民主革命的發(fā)展進程,尤其是無法看出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變化,排除A項;中共成立需要諸多要素,題干信息無法看出這一時期中共成立是否具備條件,排除C項;D項錯在“國民共識”,排除D項。故選B項。14.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眾歡迎,鞭爆劈拍之聲,不絕于耳。出村遠道恭候,該地農民協(xié)會,組織尤為整齊……將來革命成功,當推湖南第一,而軍人尚在夢中,可勝太息?!睋伺袛啵撊沼洃獙懹冢ǎ〢.辛亥革命時期 B.五四運動時期C.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D.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至郴州,一路民眾歡迎,鞭爆劈拍之聲,不絕于耳。出村遠道恭候,該地農民協(xié)會,組織尤為整齊……將來革命成功,當推湖南第一”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農民群眾對蔣介石及其革命活動的支持,說明這一時期應該屬于國民革命運動時期。此時國共合作,共同反帝反封建,C項正確;辛亥革命沒有發(fā)動農民階級,排除A項;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農民群眾不會支持蔣介石及其革命活動,排除D項。故選C項。15.毛澤東向中央匯報時提到:“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的發(fā)展,軍隊的武裝幫助地方武裝的發(fā)展;對統(tǒng)治勢力比較強大的湖南取守勢,對統(tǒng)治勢力比較薄弱的江西取攻勢……創(chuàng)造群眾的割據,布置長期斗爭”。這段文字主要是在()A.強調國共合作的重要意義 B.介紹第五次反“圍剿”情況C.部署南昌起義的準備工作 D.總結井岡山的革命斗爭經驗【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創(chuàng)造群眾的割據,布置長期斗爭”以及對湖南和江西不同的策略可知,這是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井岡山斗爭經驗的總結,D項正確;這一時期屬于土地革命時期,兩黨對峙,而非合作,排除A項;材料中所采取的舉措是正確的舉措,但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與材料舉措不符,排除B項;根據材料中對湖南和江西的不同舉措以及“軍隊的黨”等信息可知,這不是南昌起義前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16.1937年8月,國民政府要求戰(zhàn)區(qū)各學?!坝趹?zhàn)事發(fā)生或逼近時,量予遷移?!币驊?zhàn)爭而失學的學生,符合條件可免試進入大學,同時對內遷學生給予生活和學費上的補助。上述舉措()A.存續(xù)了持久抗戰(zhàn)所需的人才資源 B.奠定了抗戰(zhàn)勝利的物質基礎C.推動敵后抗日根據地教育大發(fā)展 D.鼓舞青年學子爭當抗戰(zhàn)主力【答案】A【解析】【詳解】國民政府要求戰(zhàn)區(qū)學校內遷,同時資助因戰(zhàn)爭失學學生,上述舉措有助于推動戰(zhàn)時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存續(xù)持久抗戰(zhàn)所需人才,A項正確;高等教育不屬于抗戰(zhàn)的物資基礎,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不屬于敵后抗戰(zhàn),排除C項;抗戰(zhàn)主力是軍人,國民政府的舉措不是為了培養(yǎng)青年學子成為抗戰(zhàn)主力,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時期的都城中的寺廟、茶坊、酒肆都成為了重要的娛樂場所。在以坊市制度為基礎構建的唐長安城中,酒肆茶坊的分布區(qū)域與其主要服務對象以及都城的政治、經濟存在緊密聯(lián)系。入宋后,中國封建社會發(fā)生了一些重大變革,都城東京的公共娛樂文化活動也更加繁榮昌盛,城市市民的休閑活動空間得到了不斷擴展?!幾岳钊稹短扑味汲强臻g形態(tài)研究》材料二——圖文摘編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間形態(tài)研究》(1)據材料一、二,指出圖1唐朝長安城酒肆茶坊區(qū)域分布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2)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圖2宋代休閑娛樂場所區(qū)域分布與唐代相比呈現(xiàn)的新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敬鸢浮浚?)特點:大多位于東、西兩市;分布于皇城、宮城附近。原因:坊市制度的限制;消費主體以官僚貴族為主。(2)變化:娛樂場所數(shù)目增多;分布范圍更廣;遍布都城內外,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近旁。影響:豐富了市民階層的社會生活;促進了社會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與城市的興盛;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活躍。【解析】【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唐長安城休閑娛樂場所分布示意圖”可知,酒肆茶坊大多位于東、西兩市;分布于皇城、宮城附近。原因:根據材料“在以坊市制度為基礎構建的唐長安城中,酒肆茶坊的分布區(qū)域與其主要服務對象以及都城的政治、經濟存在緊密聯(lián)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坊市制度的限制;消費主體以官僚貴族為主。(2)變化:根據北宋東京城休閑娛樂場所分布圖,可從娛樂場所數(shù)目增多;分布范圍更廣;遍布都城內外,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近旁等方面分析其新變化。影響: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娛樂場所數(shù)目增多且分布范圍廣,可從豐富了市民階層的社會生活;促進了社會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與城市的興盛;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活躍等方面分析影響。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末年,利瑪竇等歐洲傳教士紛紛來華,揭開了西學東漸的序幕。這些精通天文歷算的傳教士用科學知識來吸引中國人接受天主教,并結交了徐光啟等士大夫官僚。徐光啟不僅向利瑪竇學到了許多西洋科學知識,還在中國傳統(tǒng)科學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方科學成果與思想方法,提出了“欲求超勝,必須會通”的主張。明清易代后,康熙帝不僅親自向傳教士學習西方數(shù)學知識,還在暢春園開設“蒙養(yǎng)齋”,精選一批八旗、漢人子弟學習數(shù)學??滴醯蹖ξ鲗W的熱情甚至扭轉了部分士大夫的學術宗尚,使研究、傳播和運用西學成為清初的一時之風。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首先在林則徐、魏源等思想敏銳的士大夫中傳播。他們介紹西方的《海國圖志》等著作雖彌足珍貴,但對社會影響力很有限。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教育界也吹起了改革新風。1862年,“京師同文館”開設了英、法、俄等外語以及算學、化學、萬國公法、醫(yī)學生理、天文等課程。此后,西式學堂在華夏大地競相出現(xiàn)。甲午戰(zhàn)爭后,激憤于列強瓜分中國而發(fā)動的百日維新雖短時而敗,但“智慧驟開,如九流沸騰,不可遏抑”,維新志士們以進化論來論說變法的必要和緊迫,以自由平等的啟蒙學說來闡釋君民關系的新理念。中華文明由此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轉型。——摘編自劉勇強編著《集成與轉型·明中葉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1)根據材料一,歸納明末清初西方科技知識得以在中國傳播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西學傳播的新特點。(3)綜上材料,簡析明末以來的西學東漸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敬鸢浮浚?)原因:歐洲傳教士借科學傳教;中國士大夫學習西學以發(fā)展中國文化;統(tǒng)治者起到了引導、示范作用。(2)特點:西學傳播面向群體范圍逐漸擴大;西學傳播的逐步深入;西學傳播與中國近代化探索(或者救亡圖存)相結合。(3)影響:推動西方科技的傳播;開拓國人的視野;促進國人思想解放;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解析】【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明朝末年,利瑪竇等歐洲傳教士紛紛來華,揭開了西學東漸的序幕。這些精通天文歷算的傳教士用科學知識來吸引中國人接受天主教,并結交了徐光啟等士大夫官僚”可知,歐洲傳教士借科學傳教;根據材料“徐光啟不僅向利瑪竇學到了許多西洋科學知識,還在中國傳統(tǒng)科學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方科學成果與思想方法,提出了‘欲求超勝,必須會通’的主張”可知,中國士大夫學習西學以發(fā)展中國文化;根據材料“明清易代后,康熙帝不僅親自向傳教士學習西方數(shù)學知識,還在暢春園開設‘蒙養(yǎng)齋’,精選一批八旗、漢人子弟學習數(shù)學。康熙帝對西學的熱情甚至扭轉了部分士大夫的學術宗尚,使研究、傳播和運用西學成為清初的一時之風”可知,統(tǒng)治者起到了引導、示范作用。(2)特點:根據材料“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首先在林則徐、魏源等思想敏銳的士大夫中傳播。他們介紹西方的《海國圖志》等著作雖彌足珍貴,但對社會影響力很有限。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教育界也吹起了改革新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學傳播面向的群體范圍逐漸擴大;根據材料“1862年,‘京師同文館’開設了英、法、俄等外語以及算學、化學、萬國公法、醫(yī)學生理、天文等課程。此后,西式學堂在華夏大地競相出現(xiàn)”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學傳播的逐步深入;根據材料“甲午戰(zhàn)爭后,激憤于列強瓜分中國而發(fā)動的百日維新雖短時而敗,但‘智慧驟開,如九流沸騰,不可遏抑’,維新志士們以進化論來論說變法的必要和緊迫,以自由平等的啟蒙學說來闡釋君民關系的新理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學傳播與中國近代化探索(或者救亡圖存)相結合。(3)影響:根據材料“這些精通天文歷算的傳教士用科學知識來吸引中國人接受天主教,并結交了徐光啟等士大夫官僚。徐光啟不僅向利瑪竇學到了許多西洋科學知識,還在中國傳統(tǒng)科學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方科學成果與思想方法”“他們介紹西方的《海國圖志》等著作雖彌足珍貴”“維新志士們以進化論來論說變法的必要和緊迫,以自由平等的啟蒙學說來闡釋君民關系的新理念。中華文明由此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轉型”及所學知識,可從推動西方科技的傳播;開拓國人的視野;促進國人思想解放;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等方面分析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戰(zhàn)爆發(fā)后,有北洋政府官員建議對德國宣戰(zhàn),認為這樣既可以收復山東,又能借機讓國際社會聽到中國的聲音。大戰(zhàn)期間人力資源匱乏的英法相繼在中國直隸、山東等省招募華工14萬多人,從事戰(zhàn)地和后方保障工作。大戰(zhàn)結束后,廣大華工得知中國在巴黎和會上不能收回山東時,紛紛投書譴責并踴躍捐款支持政府維護國家利益。留法萬余華工舉行集會,警告中國代表,若在和約上簽字,就像北京學生聲討賣國賊一樣對待之。時人在談到中國代表拒絕簽約的原因時說:“其力乃在巴黎之華工及學生”。歸國后,許多華工找到了傳播新思想的沃土,著手組織工會,維護工人的權利,成為了改變中國命運的生力軍?!幾在w德生《一戰(zhàn)華工與五四運動》(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華工赴歐參戰(zhàn)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赴歐華工的歷史貢獻?!敬鸢浮浚?)原因:中國政府希望借參戰(zhàn)收回山東的權益、爭取國際地位;一戰(zhàn)期間,英法缺乏勞動力。(2)貢獻:推動中國成為一戰(zhàn)戰(zhàn)勝國;助推五四運動取得勝利;促進了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推動國內工人運動的開展;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窘馕觥俊驹斀狻浚?)原因:根據材料“一戰(zhàn)爆發(fā)后,有北洋政府官員建議對德國宣戰(zhàn),認為這樣既可以收復山東,又能借機讓國際社會聽到中國的聲音”可知,中國政府希望借參戰(zhàn)收回山東的權益、爭取國際地位;根據材料“大戰(zhàn)期間人力資源匱乏的英法相繼在中國直隸、山東等省招募華工14萬多人,從事戰(zhàn)地和后方保障工作”可知,一戰(zhàn)期間,英法缺乏勞動力。(2)貢獻:根據材料“大戰(zhàn)期間人力資源匱乏的英法相繼在中國直隸、山東等省招募華工14萬多人,從事戰(zhàn)地和后方保障工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推動中國成為一戰(zhàn)戰(zhàn)勝國;根據材料“大戰(zhàn)結束后,廣大華工得知中國在巴黎和會上不能收回山東時,紛紛投書譴責并踴躍捐款支持政府維護國家利益。留法萬余華工舉行集會,警告中國代表,若在和約上簽字,就像北京學生聲討賣國賊一樣對待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助推五四運動取得勝利;根據材料“歸國后,許多華工找到了傳播新思想的沃土,著手組織工會,維護工人的權利,成為了改變中國命運的生力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推動國內工人運動的開展;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以下文字節(jié)選自毛澤東于1949年2月8日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寫的回復第二野戰(zhàn)軍和第三野戰(zhàn)軍的電報。以下是某紀念館關于該電報部分內容的展板把軍隊變?yōu)楣ぷ麝牎倦娢摹俊婈牳刹繎斎w學會接收城市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善于對付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善于對付資產階級,善于領導工人和組織工會,善子動員和組織青年,善于團結和訓練新區(qū)的干部,善于管理工業(yè)和商業(yè),善于管理學校、報紙、通訊社和廣播電臺,善于處理外交事務,善于處理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問題,善于調劑城市和鄉(xiāng)村的關系,解決糧食、煤炭和其他必需品的問題,善于處理金融和財政問題?!斎贿€有許多仗要打,但是像淮海戰(zhàn)役那樣大規(guī)模作戰(zhàn)的可能性就不多了,或者簡直可以說是沒有了,嚴重的戰(zhàn)爭時期已經過去了?!?/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