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課件(5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2/27/wKhkGWWcw6KAQI2-AAHHRCNV_w4041.jpg)
![高中化學課件(5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2/27/wKhkGWWcw6KAQI2-AAHHRCNV_w40412.jpg)
![高中化學課件(5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2/27/wKhkGWWcw6KAQI2-AAHHRCNV_w40413.jpg)
![高中化學課件(5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2/27/wKhkGWWcw6KAQI2-AAHHRCNV_w40414.jpg)
![高中化學課件(5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2/27/wKhkGWWcw6KAQI2-AAHHRCNV_w404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課件(精選5篇)
1.高中化學課件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
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
論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
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
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
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并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
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②電子式的書寫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jié)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
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
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
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
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
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
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
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
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一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一進行表征性抽象一再進行原理性抽
象一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一離子鍵的實質一離子化合物的概念一構成離
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一實例
一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七、具體教學設計: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①為什么物質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②分子、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
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
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這個反應的微觀
過程是怎么樣的?②產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
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
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
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組織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組
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代表發(fā)表小組討論的
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
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
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
②如何用較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
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瘜W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過程中
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手段,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
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提問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
點。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似的書
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
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jié)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
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
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
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
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八、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使學
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jié)課我
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
么作用?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高中化學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基礎
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
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yǎng)學生沿著“問題一實驗一分析一結論”的思
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
成溶液的現(xiàn)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
種狀態(tài)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
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
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
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
外)。由此為依據,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
今名、”O(jiān)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
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
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
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即飽和狀態(tài)。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tài)下此溶
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xù)溶解而有固
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xiàn)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
依據。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
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溶
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tài)都會被破
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
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膬煞N可能的方法,
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
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jié)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
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
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qū)別,是很
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
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
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
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與溶液的“濃”、
“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他們積極思
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
維能力和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這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和
區(qū)別。
難點:
利用實驗和數據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
力。
教學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己經了解了溶液。為了對溶液進行更深一步的研
究,就需要將溶液作以分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7—2]在10毫升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硝酸鉀固體,直至不能
再溶解。
[教師活動]提問: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否改變?水的量是
否改變?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目的:為學生觀察實驗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結
果。]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緩
慢加入氯化鈉和硝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振蕩,直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再溶解
為止。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結論]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
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
溶液。
[教師活動]提問:在提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
'"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做[實驗7—3]o[實驗7—4],并思考以上問
題。
[目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并總結該實驗。
[教師活動]參與討論并答疑,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
(1)只有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飽和”和“不飽和”才
有意義。(2)
(3)當溫度確定、溶劑量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tài)表示溶質溶解的值。
[目的: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下一節(jié)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鋪
墊。]
[教師活動]說明:給定條件,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日
常生活中,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質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習慣被分為濃溶液
和稀溶液。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
入2克食鹽和0.1克熟石灰,振蕩、并觀察現(xiàn)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及所列數據,試判斷正誤。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投影)提供數據:
20C時,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質的質量:
硝酸筱:192克碳酸鈣:0.0013克食鹽:36克氫氧化鈣:0.17克
判斷:(1)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2)飽和溶液是濃溶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不過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教師活動]指導閱讀教材第134頁:如何確定某溶液是飽和溶液?
(四)總結、擴展
(1)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不給定條件可分為濃溶液、稀溶液。
(2)擴展練習:試判斷:
①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②在一定溫度下,向硝酸鉀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如果溶液質量不
變,則該溶液是飽和溶液。
③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
④一定溫度下,溶質的質量不改變,則無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⑤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xù)溶解硝酸鉀。
⑥兩種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
3.高中化學課件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
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
系。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
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guī)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tǒng)計的觀
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
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平衡性產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
規(guī)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
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
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
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
片;250毫升水杯內盛有凈水、紅墨水。
2.制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
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
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凈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開
來。
提問:上述兩個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xiàn)象?這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xiàn)象,擴散現(xiàn)象是一
種熱現(xiàn)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且擴散現(xiàn)象的快慢直接
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xiàn)象加快。這些內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二)新課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xiàn)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fā)現(xiàn)花粉顆粒
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后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
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
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察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
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察,
在視場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fā)現(xiàn)
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后
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
生觀察,教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點,讓學生看這顆
微粒以后的一些時間內對點運動情況。
讓學生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
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
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guī)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xù)觀察布朗運動,發(fā)現(xiàn)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干
涸,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
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遠在運動著。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
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
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于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
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
至觀察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原因
(互)布朗運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
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提問學生: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
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生
布朗運動嗎?
歸納學生回答,液體存在著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
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情況不相同,因此液體
的溫度差不可能產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
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
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只能是液體內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
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因為液體
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許多多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
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
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
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
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占優(yōu)勢只能是偶然的,這
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guī)則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越小。布朗運
動微粒大小在10一'm數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10—“m數量級,撞擊作用的
不平衡性就表現(xiàn)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
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xiàn)得越不明
顯,以至可以認為撞擊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
4.高中化學課件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jié)常見的兩種有機物.學好
這一節(jié),可以讓學生掌握在妙的衍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這
一中心,確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性規(guī)律,既鞏固了烷、烯、快、芳香煌的
性質,又為后面的酚、醛、竣酸、酯和糖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
會以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帶動了學生學習素質的提高。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
目標:
(1)認知目標:
掌握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乙醇是醇類物質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同
時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
(2)重點、難點的突破,可設計兩個突破點:
①乙醇結構的特點可通過問題探究、化學計算和分子模型來推導,電腦展
示來確定,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掌
握乙醇結構的同時,也學會邏輯推理的嚴密性;
②通過實驗探究和電腦多媒體動畫演示的辦法認識和掌握乙醇的化學性
質。
二、教法活用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
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
法:
1.情境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
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掌握
乙醇的化學性質。
3.計算機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瞬間變
化定格化,有助于學生掌握乙醇化學反應的本質。
4.歸納法:通過學生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確定乙醇的分子結構。
三、教學輔助手段
1、說實驗:
①乙醇與鈉反應,可作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對比實驗,且取用的金屬鈉盡量
大小一致,表面積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銅絲一端卷成螺旋狀,以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使反應速度
加快。
2、說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乙醇主要化學性質可用以下兩個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0H-2cH3cH20Na+H2f
(2)2CH3CH20H+02一2CH3CH0+2H20
以上二個反應的過程可用電腦動畫模擬,以便讓學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
應的本質及斷鍵的部位,讓微觀反應宏觀化。(四)教學程序引入課題:
富有感情的朗誦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
村?!保壑v述]:從杜牧的詩句中可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
方法。釀酒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設問]:同學們可知酒的主要化學
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寫?它有哪些主要化學性質?
通過詩歌引入可以使學生感受詩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學發(fā)展史,激發(fā)愛國
主義熱情。
1.乙醇的分子結構的探究:
投影一道簡單的試題:某有機物4.6克,完全燃燒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
和5.4克水,且此有機物的蒸氣的相對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的23倍,求此有
機物的分子式。通過試題引出乙醇的分子組成C2H60,(意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
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醇的同分異構體教學做鋪墊)。繼續(xù)引導學生
將乙烷(C2H6)與乙醇進行比較,根據碳四價,氧兩價引導學生探究出以下兩
種可能的結構式:
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判斷出(A)式中有1個氫原子與其它5個氫原子不一
樣,而(B)式中的6個氫完全相同。
繼續(xù)探究,投影練習:已知乙醇跟鈉反應放出氫氣,現(xiàn)有Imol無水乙醇與
足量的金屬鈉反應可得到0.5molH2,根據這個實驗數據,你可以得出結論了
嗎?Imol乙醇可得到0.5molH2,即Imol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個氫原子與其
他5個氫原子不同,進而讓學生判斷出乙醇的結構式為(A)式。展示乙醇的球
棍模型。小結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結合著羥基-0H。羥基是官能團,決
定乙醇的化學性質。(以上是對學生的書寫,概括、觀察等各項能力進行訓
練,達到掌握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質:
首先取出一瓶無水乙醇,請學生觀察顏色、狀態(tài),并聞其氣味,然而讓學
生歸納出一部分物理性質。最后通過演示:乙醇與水,乙醇與碘單質,乙醇與
苯的溶解實驗,總結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獲國際金獎的
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幫助同學理解性地記憶乙醇的易揮發(fā)性和水溶性。
(以上是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求真
務實的科學品質和優(yōu)良的習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學性質:
結構決定著化學性質,首先可以從結構上來認識乙醇的化學性質。講解:
在乙醇分子中,由于0原子的吸引電子能力比C、H強,使得C-0鍵,0-H鍵均
具有極性,在化學反應中均有可能斷裂。
(1)與活潑金屬Na反應:
首先,做無水乙醇與鈉反應和水與鈉反應的對比實驗,請同學們通過實驗
現(xiàn)象的剖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思維得出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沒有水
中的氫原子活潑的結論。然后用電腦模擬出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最后請同學
們寫出反應方程式,討論其反應類型并推廣到乙醇與其它活潑金屬K、Mg.Al
等與乙醇的反應。
(2)氧化反應:
首先,拿起一個點燃的酒精燈,請學生寫出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教師接著
講解,乙醇除可被0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02和H20外。分子中的-CH20H在催
化劑(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時生成水。教師演示實驗,并
引導學生觀察銅絲表面顏色的變化來判斷反應是否已經發(fā)生。接著用電腦顯
示,乙醇的斷鍵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結構式,讓學生掌握反應的本質是與醇
羥基相連的碳原子有氫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雙鍵。最后讓學生判斷以下幾
種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0H、(CH3)2CHOH0讓學生真正掌握并鞏固醇被
局部氧化的本質。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減輕的學生的負擔。
歸納小結
乙醇化學性質主要與官能團-0H有關。從結構上看:都涉及到-0H。
從反應類型看:取代反應、氧化反應、消化反應。從反應條件看:不同條
件、產物不同。
5.高中化學課件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師生共同鞏固第一課時相關。
(1)根據鹽類水解規(guī)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鋁溶液呈性,原因;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
會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guī)律分析?!罢l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
為常規(guī)判斷依據。
分析: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統(tǒng)編六上《青山不老》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作業(yè)
- XX公司天花吊頂施工合作合同
- 個人貸款合同范文及格式
- 個人保證擔保借款合同書正式版
- 臨街門面租賃合同標準版
- 中鐵物資商城物流配送合同新范本
- 個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模板
- 產品生產裝配標準化合同
- 采購預付款合同范本
- crrt的治療與護理
- 醫(yī)院定崗定編
- 【重慶長安汽車公司績效管理現(xiàn)狀、問題及優(yōu)化對策(7600字論文)】
- 計算機網絡畢業(yè)論文3000字
- 2023年大學物理化學實驗報告化學電池溫度系數的測定
- 農村公共基礎知識
- 腦出血的護理課件腦出血護理查房PPT
- 煤礦機電運輸安全培訓課件
- 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Excel版)
- 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課件 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2023年全國自學考試00054管理學原理試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