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試題集2_第1頁
財政學試題集2_第2頁
財政學試題集2_第3頁
財政學試題集2_第4頁
財政學試題集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財政政策的目標第一部分單項選擇題1、交換效率的含義是:A、 在給定資源和技術的條件下,產出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B、 在給定的產出水平條件下,產品結構能使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C、 在給定的產品結構條件下,當某個消費者的效用給定時其他消費者效用達到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D、 產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2、 產品組合效率要求滿足( )條件。A、 每一產品的資源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B、 每一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相等C、 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等于產品的邊際轉換率D、 資源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產品的邊際轉換率3、 生產效率的含義是:A、 在給定資源和技術的條件下,使產出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B、 在給定的產出水平條件下,使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C、 在給定的產品結構條件下,使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D、 產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4、 產品組合效率的含義是:A、 在給定資源和技術的條件下產出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B、 在給定的產出水平條件下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C、 在給定的產品結構條件下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D、 產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費者滿意程度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5、 交換效率要求滿足( )條件。A、 每一產品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B、 每一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相等C、 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等于生產者的邊際轉換率D、 資源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產品的邊際轉換率6、 生產效率要滿足下述( )條件。A、 每一種產品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B、 每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相等C、 生產者的邊際轉換率等于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D、 產品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7、 下列哪種情況實現(xiàn)了帕累托最優(yōu)?A、 要使A的處境改善必然會使B的處境惡化。B、 若使A的處境變好,B的處境可以至少不變壞。C、 當B的處境給定時,A目前的處境不是他可以得到的最好的狀況。D、 A可以來改善自己的處境,而且對B的福利沒有影響。8、 以下哪一命題功利主義和羅爾斯主義都能接受。A、 只有在無知的面紗后面才能判斷什么是公正的社會福利函數(shù)。B、 社會福利是個人效用的簡單加總。C、 社會福利是由社會上境況最好的那個人的效用狀況決定的。D、 社會福利是由社會上境況最糟的那個人的效用狀況決定的。9、 下列哪項不屬于財政政策的目標?D、A、資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C、D、財政監(jiān)督10、吉尼系數(shù)以( )作為公平的含義。A、 規(guī)則公平 B、起點公平 C、經濟公平D、結果公平11、吉尼系數(shù)取值范圍:A、 大于等于一1,小于等于1。B、 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C、 大于等于一1,小于等于0。D、 在一1到1之間。12、如果每個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倍,吉尼系數(shù):A、 擴大一倍。B、 會擴大,但不到一倍。C、 不會發(fā)生變化。D、 會縮小。13、如果向一個社會中的高收入群體征稅,并將取得的收入轉移給低收入群體,吉尼系數(shù)會:A、 變大B、 變小C、 不會發(fā)生變化D、 上述都有可能第二部分多項選擇題1、下述()問題研究的是財政對資源配置的影響。A、如果用消費型增值稅取代生產型增值稅會對產品的結構產生怎樣的影響?B、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補貼使哪些社會群體受益?C、 政府規(guī)定農產品的價格會對農業(yè)的產出量產生怎樣的影響?D、 政府稅收最終是如何為社會不同群體承擔的?2、 下述()研究的是財政對資源配置的影響。A、 降低進出口關稅對我國產品結構的影響。B、 對某種產品的價格補貼對社會上哪些群體較為有利。C、 區(qū)域間的差別稅收政策會使投資在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分布產生怎樣的變化?D、 消費稅的稅負歸宿。3、 下述()問題研究的是財政對收入分配的影響?A、 農產品補貼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社會群體?B、 政府對不同的產業(yè)采取不同的稅收政策會使國民經濟各產業(yè)之間的結構發(fā)生怎樣的變化?C、 所得稅的累進性會對勞動供給產生怎樣的影響?D、 政府若征收物業(yè)稅最終會由誰來承擔稅負?4、 下述哪些政策手段會影響社會的資源配置:A、價格補貼 B、稅收C、政府購買 D、公共管制5、 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A、 從結果公平來看,基尼系數(shù)越小收入分配就越公平。B、 羅爾斯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水平取決于境況最糟糕的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C、 功利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水平等于社會所有成員的效用之和,一個社會應追求社會總效用的最大化D、 如果每個人的收入都按同一個比例增長,吉尼系數(shù)也會同比例增長。6、在一個兩人社會中,如果甲的效用從原來的10單位增加到20單位,乙的效用從原來的5單位增加到7單位:A、 功利主義認為社會福利增加了。B、 功利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減少了。C、 羅爾斯主義認為社會福利增加了。D、 羅爾斯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減少了。7、如果一個兩人社會中甲乙各自的效用分配存在下述幾種可供選擇的狀態(tài):(1)甲有5單位效用,乙有3單位效用;(2)甲有7單位效用,乙有2單位效用;(3)甲有10單位效用,乙有3單位效用;(4)甲有3單位效用,乙有6單位效用。下述( )是不正確的。A、 從狀態(tài)(1)調整到狀態(tài)(2),功利主義和羅爾斯主義都認為社會福利提高了。B、 從狀態(tài)(2)調整到狀態(tài)(3),功利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提高了,但羅爾斯主義認為社會福利下降了。C、 從狀態(tài)(3)調整到狀態(tài)(4),功利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提高了,羅爾斯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沒有變。D、 從狀態(tài)(4)調整到狀態(tài)(1),功利主義認為社會福利下降了,羅爾斯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沒有變。第三部分判斷題1、 當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能夠通過調整,使得一些人的境況得到改善,而其他所有人的境況至少不變壞時,這個社會的資源配置處在帕累托效率狀態(tài)。()2、 甲每月的收入是2500元,乙每月的收入只有500元。有人認為這種收入分配狀態(tài)是公平的,因為甲對生產所做的貢獻是乙的5倍。持這一觀點的人所說的公平是指起點公平。()3、生產效率只取決于現(xiàn)有的資源和技術,而與消費者的偏好無關。()4、假定甲有10個單位的效用,乙有3個單位的效用。如果通過調整可以使得甲減少為7個單位的效用,乙增加到5個單位的效用。功利主義認為這種改變是不值得的。()5、甲的收入是乙的收入的5倍。有人認為二者收入的差距太大,因此在分配上是不公平的,持這一觀點的人所說的公平是結果公平。()6、假定甲有10個單位的效用,乙有3個單位的效用。如果通過調整可以使得甲減少為7個單位效用,乙增加到5個單位效用。羅爾斯主義認為這種改變是不值得的。()7、 如果改變資源配置后,A的處境更好了,而其他人的處境都沒有變化,那么改變后的狀態(tài)就達到了帕累托最優(yōu)。()8、 當生產實現(xiàn)帕累托效率時,生產化妝品的資本與勞動邊際技術替代率必須與生產航天飛機的資本與勞動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9、 邊際轉換率表示增加一單位A的產量必須放棄的B的產量。()10、 基尼系數(shù)越大,收入分配就越公平。()11、 羅爾斯主義的選擇結果必定是分配上的平均主義。()第四部分名詞解釋福利經濟學資源配置 收入分配 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優(yōu)帕累托改進埃奇沃思盒狀圖生產效率交換效率產品組合效率規(guī)則公平起點公平結果公平貧困指數(shù)基尼系數(shù)洛倫茨曲線社會福利潛在的帕累托改進社會福利函數(shù)功利主義羅爾斯主義折衷主義平均主義 最小者最大化原則無知的面紗

第五部分問答題1、什么是效率,在理論上它需要滿足哪些條件?2、什么是公平?有哪些不同的公平觀念?3、功利主義與羅爾斯主義的社會目標有什么區(qū)別?4、什么是無知的面紗?它對社會福利函數(shù)有什么影響?參考答案:第一部分單項選擇題1、C 2、 C 3、 A 4、 B 5、 B 6、 A8、A9、D10、D 11、B12、C13第二部分多項選擇題1、A、C2、A、C3、A、D4、A、B、C、D6、A、C7、A、B、C第三部分是非判斷題1、 錯 2、錯3、對4、對5、對6、錯9、對10、錯11、錯第四部分名詞解釋1、福利經濟學:是經濟學中研究什么是社會最佳狀態(tài)的理論7、AB7、AB5、A、B、C7、錯8、對它為評價政府與2、資源配置:是指社會使用現(xiàn)有資源的方式。3、收入分配:是指社會產品在不同的社會成員以及各經濟實體之間的歸屬。4、帕累托最優(yōu):是指這樣一種資源配置狀態(tài),任何可行的調整都無法使得調整之后一些人的境況變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至少不變壞。這種狀態(tài)就是帕累托最優(yōu),又被稱為帕累托效率。5、帕累托改進:如果對某種資源配置狀態(tài)進行調整,使一些人的境況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況至少不變壞,符合這一性質的調整被稱為帕累托改進。6、生產效率:在資源和技術給定的條件下,一種產品的資源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任何其他產品的資源邊際技術替代率,符合這一條件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就具有生產效率。它在現(xiàn)實中的含義就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7、交換效率:在產品品種和數(shù)量給定的條件下,滿足某一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其他任何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的配置狀態(tài)稱為交換效率。交換效率要求產品在不同消費者之間的配置能使效用大到最大化。8、產品組合效率:生產方面的產品邊際轉換率(即生產曲線在某一點的斜率)與消費方面的邊際替代率相等,符合這一條件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被稱為產品組合效率。產品組合效率要求在產出水平給定的情況下產品的品種結構能實現(xiàn)效用的最大化。9、規(guī)則公平:以市場競爭規(guī)則來定義的公平,即每個人用自己提供的生產要素通過交換取得生產成果。公平取決于各人的收入是否與他對生產所做的貢獻成比例,而不在于他們之間收入分配的差距。10、起點公平:主張所有社會成員在競爭的起點應該是公平的,即個人所擁有的天然稟賦相同,機會均等,在此基礎上按市場交換規(guī)則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額。起點公平承認通過市場競爭和交換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個限定條件。11、結果公平:是指生產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性,個人之間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不公平,反之就越公平。結果公平強調社會成員之間收入份額的相對關系。12、貧困指數(shù):是一種常用的衡量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它是指處于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13、基尼系數(shù):洛倫茨曲線與絕對平等線圍成的面積與絕對平等線與絕對不平等線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的比例被稱為基尼系數(shù)。它的取值范圍在0和1之間,數(shù)值的大小反映了收入分配結果的公平性程度。14、洛倫茨曲線:是衡量一個經濟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個重要工具。將社會成員按收入從低到高排列,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比例與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所呈現(xiàn)之間的函數(shù)構成了洛倫茨曲線。15、社會福利:是指社會整體的滿意程度。16、潛在的帕累托改進:如果一種調整使得一些人的境況有所改善,而其他人的境況變壞,只要得到改善的人所增加的效用大于受損人所減少的效用,社會總福利通過調整有所增加,這種調整就被稱為潛在的帕累托改進。17、社會福利函數(shù):是描述社會福利水平與所有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其具體形式取決于社會倫理觀念。18、功利主義:一種社會福利觀點,認為社會福利水平等于社會所有成員的效用之和,不管社會的貧富差距如何,每個社會成員的每一單位效用是同等重要的,一個社會應追求社會總效用的最大化。19、羅爾斯主義:一種社會福利觀點,認為富者的一個單位效用與窮者一單位效用不是等價的,一個社會應重視窮人的效用,社會福利水平直接由一個社會中情況最糟的那個人的福利水平來決定。社會追求的目標應是讓社會最弱小者的效用最大化。20、折衷主義:是介于功利主義與羅爾斯主義之間的社會福利觀點,它認為富人一單位效用的社會價值小于窮人一單位效用,但它又認為富人一單位效用的社會價值只要大道一定的程度,總可以等同于窮人一單位的效用。21、平均主義:認為社會福利水平取決于社會成員效用水平的相對關系,而與各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絕對高低沒有任何關系。只要人們的效用水平都相等,就達到了分配上的理性狀態(tài)。平均主義所追求的目標是分配上的絕對平均。22、最小者最大化原則:是羅爾斯主義的社會目標,主張以社會上最弱小者的效用水平最大化作為評價社會狀況的原則。23、無知的面紗:是指所有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未來競爭中將會處的地位,也無法預見競爭結果與自己的聯(lián)系。功利主義和羅爾斯主義都認為只有在無知的面紗后面人們才會對社會福利函數(shù)有較為一致的認識,才會有一個公正的社會福利函數(shù)。第五部分問答題1、(1)效率是指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任何可行的調整都無法使得調整之后一些人的境況變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至少不變壞。這種狀態(tài)就是帕累托最優(yōu),又被稱為帕累托效率,簡稱效率。在理論上效率要同時滿足生產效率、產品組合效率和交換效率。(2)生產效率:在資源和技術給定的條件下,一種產品的資源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任何其他產品的資源邊際技術替代率,符合這一條件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就具有生產效率。它在現(xiàn)實中的含義就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3)產品組合效率:生產方面的產品邊際轉換率(即生產曲線在某一點的斜率)與消費方面的邊際替代率相等,符合這一條件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被稱為產品組合效率。產品組合效率要求在產出水平給定的情況下產品的品種結構能實現(xiàn)效用的最大化。(4)交換效率:在產品品種和數(shù)量給定的條件下,滿足某一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其他任何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的配置狀態(tài)稱為交換效率。交換效率要求產品在不同消費者之間的配置能使效用大到最大化。2、(1)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理想狀態(tài),而理想狀態(tài)則取決于社會倫理觀念。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公平觀念:規(guī)則公平、起點公平和結果公平。(2)規(guī)則公平以市場競爭規(guī)則來定義的公平,即每個人用自己提供的生產要素通過交換取得生產成果。公平取決于各人的收入是否與他對生產所做的貢獻成比例,而不在于他們之間收入分配的差距。(3)起點公平主張所有社會成員在競爭的起點應該是公平的,即個人所擁有的天然稟賦相同,機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