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試卷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試卷
一、默寫(8.0分)
1.根據要求默寫句子。
(1)《阿房宮賦》中“,”兩句,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
(2)《六國論》中認為“不賂者以賂者喪”是因為:“,。”
(3)至今商女,,。
(4)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4)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本題需要重點識記和正確書寫的字詞有:熒、援、后庭、良辰美景、誰家院。
故解析為:(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4)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對于古詩名句,我們考生重點是反復的記憶,著重理解情境,善于克服錯別字。
二、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35.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這虛實相結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畫鳳夔人物、漢石刻人物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閻立本《步輦圖》、宋李公鱗《免宵圖》、元顏輝《鐘旭出獵圖》、明徐渭《驢背吟詩》,這些赫赫名跡都是很好的例子。我們見到一片空虛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現人物行動姿態(tài),刪略了背景的刻畫,正像中國舞臺上的表演一樣。(漢畫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戲劇表演)
關于中國繪畫處理空間表現方法的問題,清初畫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畫簽》(這是中國繪畫美學里的一部杰作)里說得很好,而這段論畫面空間的話,也正相通于中國舞臺上空間處理的方式。他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段話扼要地說出中國畫里處理空間的方法,也叫人聯想到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問題。中國舞臺表演方式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我們愈來愈見到它的優(yōu)越性。而這種藝術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中國舞臺上一般地不設置逼真的布景(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藝人說得好:“戲曲的布景是在演員的身上?!毖輪T結合劇情的發(fā)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員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動,“逼真地”表述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于劇中環(huán)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環(huán)境布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這個“真境遇”是在現實主義的意義里的,不是自然主義里所謂逼真。這是藝術所啟示的真,也就是“無可繪”的精神的體現,也就是美?!罢妗薄吧瘛薄懊馈痹谶@里是一體。
做到了這一點,就會使舞臺上“空景”的“現”,即空間的構成,不須借助于實物的布置來顯示空間,恐怕“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排除了累贅的布景,可使“無景處都成妙境”。例如川劇《刁窗》一場中虛擬的動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時顯示了手勢的“美”
因“虛”得“實”?!肚锝穭±锎桃恢完惷畛5膿u曳的舞姿可令觀眾“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畫一條生動的魚在紙上,別無一物,令人感到滿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宮陳列齊白石畫冊里的一幅畫,畫一枯枝橫出,站立一鳥,別無所有,但用筆的神妙,令人感到環(huán)繞這烏的是一片無垠的空間,和天際群星相接應,真是一片“神境”。
中國傳統的藝術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chuàng)造了民族的獨特的現實主義的表述形式,使真和美、內容和形式高度地統一起來。反映這藝術發(fā)展的美學思想是獨創(chuàng)的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結合藝術的實踐來深入地理解和汲取,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
(摘編自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
材料二:
在中國的藝術理論中,“虛”與“實”是一對極為重要且內涵復雜的范疇,關乎古代的繪畫、書法、小說、詩詞、戲曲等等藝術表現形式。這一思想可以上溯至先秦道家、儒家理論,而歷朝歷代的文藝評論家對此皆有不同的解讀和推進。宗白華先生十分重視這一對范疇,并稱其為“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而在《美學散步》一書中,更以《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等專文加以著力闡述。今就宗先生及前人之論,對“虛實之辨”在中國古代書畫理論中的脈絡加以梳理,并對啟發(fā)思考之處加以論述,以為讀書之得。
首先,宗先生將虛實問題上升到哲學宇宙觀的高度,討論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源頭。一派為孔孟,一派為老莊;老莊認為“虛比真實更真實,是一切真實的原因。沒有虛空存在,萬物就不能生長,就沒有生命的活躍”,而孔孟則以“充實之謂美”,并且“不停留于實,而是要從實到虛,發(fā)展到神妙的意境”。雖分兩派,但實際上并不矛盾,“都認為宇宙是虛和實的結合,也就是《易經》上的陰陽結合”。正如宗先生所說,虛和實作為相互依存的兩面,不可舍此取彼。這種思路在魏晉玄學便已得到闡述,王弼等人在維持貴“無”的基本思路的同時,亦有條件地肯定了“有”的相對意義。在《老子指略》中,他談到:“然則,四象不形,則大象無以暢;五音不聲,則大音無以至。四象形而物無所主焉,則大象暢矣;五音聲而心無所適焉,則大音至矣?!睕]有具體四象作為物之主,則大道之象亦不能顯現。這就引連至藝術的創(chuàng)作如何體現虛實結合的問題。
其次,若要討論藝術創(chuàng)作如何虛實結合,則先應明確虛實何謂。具體以書畫藝術而言,宗先生引用清代畫家方士庶《天慵庵隨筆》中的話來說明: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一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蚵室鈸]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
宗先生引述此語,實則是為了說明,外在的山水是“實”,而引起畫家主觀生命情調和想象的是“虛”?!巴鈳熢旎械眯脑础?,“造化”是“實”。而“心源”則是“虛”。此說已頗明晰,然而我們仍可以切近繪畫實踐,在其中將“虛”與“實”的含義揭出數層。每一層次都對應于不同的創(chuàng)作階段,而層層都彰顯了虛實相生的必要性。
(摘編自劉子琪《由宗白華<美學散步>論中國藝術中的“虛”與“實”》)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舞臺上的表演和傳統的繪畫藝術相似,善于刪略背景,集中表現人物的行動姿態(tài)。
B.中國畫里處理空間的方法與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問題相通,都充滿詩的意境。
C.在現實主義的意義里,“真境逼”不是再現場景,而是留出空虛讓人物去充分表現劇情。
D.宗先生引用清代畫家方士庶《天慵庵隨筆》的話來說明書畫藝術中“虛實何謂”的問題。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藝術理論中,“虛”和“實”是一對重要概念,關乎古代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
B.依據宗先生觀點,解決了“虛”“實”問題,就可以解決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
C.將“虛”和“實”作為互相依存的兩面這一研究思路,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都存在。
D.在宗先生看來,不論是老莊還是孔孟,都將虛實問題上升到哲學宇宙觀的高度。
4.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宗白華虛實觀的一項是()
A.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內容上是寫景,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誼。
B.油畫《父親》借枯黑干瘦布滿皺紋的臉、深陷的眼睛、僅剩一顆門牙的嘴,展現了既歌頌又同情的復雜情感。
C.電影《紅高粱》中色彩飽滿、隨風狂舞的野高粱象征著人性的舒展與釋放,在耀眼的光輝中顯得莊嚴而富有詩意。
D.中國建筑用朱紅作為屋身的主要顏色,并且用彩色繪畫圖案裝飾梁架、斗拱等,體現了中國建筑用色大膽的特點。
5.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6.宋徽宗出題考繪畫,題目是“深山藏古寺”。有一幅畫只畫了一個老和尚在山腳下的小溪邊挑水。宋徽宗拍案叫絕:“此畫當取第一!”請結合材料觀點分析宋徽宗為何評此畫為第一。
2.B
3.B
4.D
5.①文章首先指出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虛實相生手法。②然后由中國繪畫中的“虛實相生”聯想到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虛實結合問題,并用舉例、引證的方式加以闡釋。③最后指出中國傳統的虛實藝術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
6.①外在的山水為實,引起人們想象的是虛,虛和實互相依存。②老和尚在山腳下挑水是實,這能夠啟發(fā)欣賞者聯想到藏在深山中的古寺是虛,虛實相生。③用一個和尚點出“藏”字,不畫古寺而古寺自在畫中,構思獨到,所以此畫當為第一。
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分析文本的結構,概括文本的主題;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證的分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
(2)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結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細辨別分析,認真推敲。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
(5)本題考查探究某一問題,提出自己個性化見解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返回文本找到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語句,分析的觀點態(tài)度,再聯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切忌脫離文本,自己發(fā)揮。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用準確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歸納。
2.B.依據材料一第三段“而這種藝術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都充滿詩的意境”說法不正確,是“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故解析為:B。
3.A.擴大范圍,依據材料一第一段“在中國的藝術理論中,‘虛’與‘實’是一對極為重要且內涵復雜的范疇,關乎古代的繪畫、書法、小說、詩詞、戲曲等等藝術表現形式”,“關乎古代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說法太絕對。B.正確。
C.依據材料二第一段“這一思想可以上溯至先秦道家、儒家理論,而歷朝歷代的文藝評論家對此皆有不同的解讀和推進”,“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存在”無中生有。
D.依據材料二第二段“宗先生將虛實問題上升到哲學宇宙觀的高度,討論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源頭”,“將虛實問題上升到了哲學宇宙觀的高度”的是宗白華不是老莊和孔孟,張冠李戴。
故解析為:B。
4.D.只是色彩的運用,不能體現虛實關系。故解析為:D。
5.①依據材料一“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這虛實相結合的手法”,文章首先指出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虛實相生手法。②依據材料一“關于中國繪畫處理空間表現方法的問題,清初畫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畫簽》(這是中國繪畫美學里的一部杰作)里說得很好,而這段論畫面空間的話,也正相通于中國舞臺上空間處理的方式”,然后由中國繪畫中的“虛實相生”聯想到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虛實結合問題,并用舉例(“《秋江》劇里船翁一支槳和陳妙常的搖曳的舞姿可令觀眾‘神游’江上”)、引證(“他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方式加以闡釋。③依據材料一“中國傳統的藝術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chuàng)造了民族的獨特的現實主義的表述形式,使真和美、內容和形式高度地統一起來。反映這藝術發(fā)展的美學思想是獨創(chuàng)的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結合藝術的實踐來深入地理解和汲取,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最后指出中國傳統的虛實藝術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
故解析為:①文章首先指出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虛實相生手法。②然后由中國繪畫中的“虛實相生”聯想到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虛實結合問題,并用舉例、引證的方式加以闡釋。③最后指出中國傳統的虛實藝術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
6.依據材料二“宗先生引述此語,實則是為了說明,外在的山水是‘實’,而引起畫家主觀生命情調和想象的是‘虛’”,按照虛實相生的理論,中國繪畫中外在的山水為實,引起人們想象的是虛,虛和實互相依存。在本畫中,畫中的山、水以及在山腳下挑水的老和尚是實,啟發(fā)欣賞者聯想到藏在深山中的古寺是虛,虛實相生。畫中不見寺廟,只有老和尚,用一個和尚點出“藏”字,這樣就可以不畫古寺而古寺自在畫中,構思獨到,恰中命題,堪稱絕妙,所以此畫當為第一。
故解析為:①外在的山水為實,引起人們想象的是虛,虛和實互相依存。②老和尚在山腳下挑水是實,這能夠啟發(fā)欣賞者聯想到藏在深山中的古寺是虛,虛實相生。③用一個和尚點出“藏”字,不畫古寺而古寺自在畫中,構思獨到,所以此畫當為第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故鄉(xiāng)的炊煙
周成新
炊煙是一根繩子,我在這頭,故鄉(xiāng)在那頭。
清晨,炊煙是起床的號角。我用它喚醒了整個村子。放水,燒火,下面條。臨走時,我輕推父母的房門,告訴他們,我走了,鍋里的面半掩著,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熱下。隨后,父母起床了,鄰居起床了,整個村子全都醒了。
中午,炊煙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學路上,我遠遠就能看見自家的炊煙。一陣一陣地突突直冒,裊裊升起。飯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緊接著便是一頓最美好的暢想。飽餐之后,大家又開始“各奔東西”,忙里忙外。
傍晚,炊煙是勞累的歸宿。我漫不經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碼頭邊、小路旁,鄉(xiāng)親們收起鋤頭、釘耙、扁擔,一個個全都拖著疲憊回到家中。放下農具、放下書包,換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圍在桌前,踏實地吃著,美美地聊著。不怕時間,不怕催促,有時很早,有時深夜。最后上床睡個安穩(wěn)。
風中的炊煙是個姑娘,一位、兩位,一群、兩群,相約著,簇擁著,騰空而躍,妖嬈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無論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從不害羞,從不遮臉,只要你愿意,何時何處都能見著她的舞。
雨中的炊煙是個勇士,柔弱中帶著剛強,柔嫩中帶著堅硬。他用微笑去接納無情的每一次,敞開自己的寬容和大度。擁雨入懷,化作薄霧,將整個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飄入空中,形成一處醉美的仙境。
雪中的炊煙是位母親。寒冷裹不住她的熱情,積雪擋不住她的柔嫩。她的愛一點一點地從灶膛升起,沖出煙囪,沖破屋頂。積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內心的感動,慢慢地一點一滴開始融化,最終化作淚水順著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個屋頂又恢復了往日。
鄉(xiāng)下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很長很長、凸出屋頂的或方或圓的煙囪。為了應對下雨,有的還會用瓦片、磚頭或是鐵皮斗笠半遮著。
農村的孩子放學或放假都要燒飯,尤其是放假。幾個小伙伴玩在一起,功課在一起,燒飯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煙就越大。大家常喜歡一邊燒火,一邊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煙。大家相互約定,比比誰家的煙冒得多、冒得長、冒得久。誰冒得早,誰就勤快。誰冒得久,誰家的飯菜就多。誰冒得濃,誰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煙結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來吃飯。小學至初中階段,我曾很長一段時間在家燒飯。炊煙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總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不同的柴火燒出的煙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還有黑的。稀飯、米飯、面條,炒菜、饅頭、熬湯。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煙。
離家上學之后,我見炊煙的機會少了。只有在放假時候,我才能與它相伴。再后來,工作了,我再也難以見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時候,我才能看見它,看見灶膛邊坐著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還在,可是祖母沒了,炊煙沒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樓的陽臺??醋约业臒焽?,鄰居的煙囪,甚至全村的煙囪。煙囪一個個巍然聳立,可怎么也卻冒不出煙來。我知道,有時它僅是一個擺設,只有在臘月或是紅白喜事的時候,它才會自豪地高昂頭顱,仰天長嘯。而那時,我卻也很難見它。
長期在外,我一直都很慶幸我所生長的那個小村還在。小村里的民房還在,廚房還在,煙囪還在。雖然偶爾難見幾次炊煙,但我卻還是十分開心。因為,只要它在。我對故鄉(xiāng)就會有種思念。而這種思念,則更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
(選自《散文百家》,有刪改)
7.下列對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文章開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詩句“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巧妙點題,并引發(fā)了下文對故鄉(xiāng)的情思。
B.文章寫清晨、中午、傍晚的炊煙,記錄了農村一天的生活,表現出農家生活的忙碌、溫馨而安穩(wěn),表述了“我”對故鄉(xiāng)生活的懷念。
C.文中寫“我”和小伙伴們放假的時候幫助家里燒飯以及比炊煙的內容,既表現了“我”對炊煙的喜愛,又表現了農村孩子生活的單調、乏味。
D.文章寫雨中的炊煙像個勇士,柔弱中帶著剛強,柔嫩中帶著堅硬,寬容大度,表現了炊煙包含的堅強的精神內涵。
8.下列對文章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文章第一段將炊煙比喻成繩子,既寫出了炊煙的樣子,又將抽象的感覺化作形象的畫面,讓炊煙承載了豐富情感。
B.文章第五段將風中的炊煙比喻成姑娘,妖嬈、大方,形象地表現了炊煙給人帶來的視覺上的美感。
C.文章第七段落將雪中的炊煙比喻成母親,熱情,用愛融化冰冷的積雪,形象地表現了炊煙給人帶來的愛的溫暖。
D.文章寫到祖母沒了,家里的炊煙沒了,村子里的炊煙也沒了。這與前文寫灶膛邊坐著父母或祖母,比誰家的煙冒得多,形成對比,表述了物是人非之感。
9.文章的敘述線索是炊煙,設置這一線索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
10.請結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句的作用。
7.C
8.D
9.作用:①以“炊煙”為線索,串聯全文,便于把“我”關于故鄉(xiāng)的記憶集中呈現出來。
②以“炊煙”為線索,體現了農村的生活狀況及其變化,便于表述思念故鄉(xiāng)的主旨。
10.①呼應開篇,強調故鄉(xiāng)的炊煙總能引發(fā)“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②拓展題意,表明鄉(xiāng)情是人類最柔軟的情感,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總能引發(fā)鄉(xiāng)思。
③升華主旨,表明鄉(xiāng)情跨越時空,普遍存在。
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本的線索
(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的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2)本題考查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這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分析文本線索的基本能力。線索是貫串作品始終的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線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個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的情感,還可以是具體的時間、空間。線索常見的有單線及雙線兩種形式,也有多線并行或者復合結構的。
(4)本題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語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先回到原文,仔細閱讀相關段落,看其寫了什么內容,從內容角度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主題表述等方面的作用,再閱讀前后文,從情節(jié)發(fā)展的角度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1)解析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
(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
(3)分點分條作答。
7.C.“又表現了農村孩子生活的單調、乏味”錯誤,應是快樂和喜悅。故解析為:C。
8.D.“村子里的炊煙也沒了”不符合文意,應是“村子里的炊煙少了”。故解析為:D。
9.結合“炊煙是一根繩子,我在這頭,故鄉(xiāng)在那頭”“清晨,炊煙是起床的號角”“中午,炊煙是回家的小憩”“傍晚,炊煙是勞累的歸宿”“風中的炊煙是個姑娘”“雪中的炊煙是位母親”白天的炊煙有些透明,和云在一起,你很難看清它的臉”“不同的柴火燒出的煙也不同”離家上學之后,我見炊煙的機會少了”“如今,家里的灶膛還在,可是祖母沒了,炊煙沒了”等分析,先交代炊煙連接“我”和故鄉(xiāng),然后回憶童年時炊煙的特點,再寫離家上學后,炊煙少了,又寫如今炊煙沒了。全文圍繞“炊煙”來寫,線索為“炊煙”。通過“炊煙”連接“我”和故鄉(xiāng),串聯起不同時期炊煙的特點,把“我”關于故鄉(xiāng)的記憶集中呈現出來。“炊煙”是連接與“故鄉(xiāng)”的情感寄托物,炊煙在,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就有寄托物,而且這種思念會時時刻刻地把與故鄉(xiāng)聯系在一起。展示了農村的生活狀況及變化,揭示了炊煙所凝聚的情感內涵。
故解析為:作用:①以“炊煙”為線索,串聯全文,便于把“我”關于故鄉(xiāng)的記憶集中呈現出來。②以“炊煙”為線索,體現了農村的生活狀況及其變化,便于表述思念故鄉(xiāng)的主旨。
10.緊扣“炊煙”與“故鄉(xiāng)”,分析語句的內涵。“只要它在,我對故鄉(xiāng)就會有種思念”,抓住關鍵詞“思念”分析,“炊煙”是連接與“故鄉(xiāng)”的情感寄托物,強調故鄉(xiāng)的“炊煙”總能引發(fā)“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說明故鄉(xiāng)“炊煙”給我的影響之深。結構上呼應開頭“炊煙是一根繩子,我在這頭,故鄉(xiāng)在那頭”。
結合上文內容小村里的民房還在,廚房還在,煙囪還在。雖然難見幾次炊煙,我卻還是十分開心”分析,炊煙在,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就有寄托物,故鄉(xiāng)事物總能引發(fā)鄉(xiāng)思。
“而這種思念,則更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這種思念會時時刻刻地把與故鄉(xiāng)聯系在一起,揭示了炊煙所凝聚的情感內涵?!斑@種思念,則更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只要它在”就能引發(fā)“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突破空間、空間的限制。說明思鄉(xiāng)之情是時時刻刻普遍存在的。
故解析為:①呼應開篇,強調故鄉(xiāng)的炊煙總能引發(fā)“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②拓展題意,表明鄉(xiāng)情是人類最柔軟的情感,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總能引發(fā)鄉(xiāng)思。③升華主旨,表明鄉(xiāng)情跨越時空,普遍存在。
三、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0.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p>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p>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p>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千乘之國:指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指大諸侯國。
B.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C.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D.冠者:成年人。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人了。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文章以“言志”為線索,表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
B.子路輕率,冉有謙虛,公西華禮讓,曾皙高雅,給人印象深刻。
C.文段運用典故,內涵豐富;語言富麗華美,耐人尋味。
D.文章通過簡潔的對話、細膩的神情及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志趣。
1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②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15.結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分析孔子的形象。
11.B
12.A
13.C
14.①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
②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夾在幾個大國的中間,有別國的軍隊來攻打它,接連下來國內又有饑荒。
15.①孔子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苦悶之人。②孔子是一個既熱情可親又嚴格的老師。③孔子善于啟發(fā)和誘導學生。
文言語段綜合訓練;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課文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稱謂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語句的斷句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文意、常見的表停頓的虛詞和對稱性結構進行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考生作答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特別是對天文歷法、風俗禮儀、典章制度等常識要悉心記憶。
(3)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的關鍵是整體閱讀文本,然后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對文中主人公道德品質、人物形象的探究。找到主人公所經歷的事跡,認真理解的基礎上探究其品質,另外也需要注意文中直接出現的展現其品質的句子。
11.譯文: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后唱著歌回來。虛詞“者”表停頓,其后斷句,排除C?!拔辶恕弊骱笾枚ㄕZ修飾“冠者”,要連在一起,且與“童子六七人”對稱,前后都要斷開,排除AD。
故解析為:B
12.A.“春秋時期指大諸侯國”的表述錯誤,千乘之國只是中等諸侯國。
故解析為:A。
13.C.“善用典故”“富麗華美”錯誤。本段對話沒有使用典故。文段采用對話的形式,不能說語言富麗華美。
故解析為:C。
14.①或:有人;爾:你們;何以:即“以何”,做什么,怎么做。句子翻譯為: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②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攝:夾;因:接著;饑饉:饑荒。句子翻譯為: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夾在(幾個)大國的中間,有(別國)軍隊來攻打它,接連下來(國內)又有饑荒。
故解析為:①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
②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夾在幾個大國的中間,有別國的軍隊來攻打它,接連下來國內又有饑荒。
15.孔子說“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大意是“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他希望能與弟子平等對話,既對學生嚴格要求,又和藹可親。子路說自己的志向是“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對此微微一笑。冉有說自己的志向是“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公西華說自己的志向是“愿為小相焉”。弟子們都有很有志向和抱負的,積極進取。孔子雖然最終贊成的是曾皙的志向,但對其他弟子也是肯定的,說明他也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希望能夠推行教化和禮儀,干出一番事業(yè)。在曾皙對談論志向有所顧慮時,孔子又展現出善于啟發(fā)和誘導的一面。
故解析為:①孔子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苦悶之人。②孔子是一個既熱情可親又嚴格的老師。③孔子善于啟發(fā)和誘導學生。
四、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0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是運用賦法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典范。
B.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有初登的喜悅,又抒發(fā)早年抱負未能實現的感情。
C.頸聯借助孤舟,寫出了詩人自身遭遇和處境的孤苦,所幸還有一葉孤舟陪伴。
D.尾聯詩人倚窗遠望萬里關山,想到國家兵荒馬亂,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
17.“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中“坼”和“浮”有何妙處?
16.C
17.①一“坼”一“浮”,將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生動。②“坼”字有力,仿佛洞庭湖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③“浮”字,具有動態(tài)感,洞庭湖包羅萬象,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眼前。
形象、意象、意境類題目;表述技巧類題目;煉字、關鍵字類題目;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的煉字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
理解詩歌的方法:
(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
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
(二)關注,知人論世多關聯
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要盡量了解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
(三)關注解釋隱含意
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解釋。解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
(四)關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
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6.C.“所幸還有一葉孤舟陪伴”錯誤。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肮轮邸笔侵冈娙巳覕D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因此有孤舟并不是慶幸,是象征自己孤獨漂泊的境遇。故解析為:C。
17.①“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將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生動。②“坼”字用的很好,“坼”字有力,仿佛洞庭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仿佛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仿佛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③“浮”字也有動態(tài)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湖包羅萬象,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這不是簡單的夸張手法,這里有個視覺、感覺和想象的問題。詩人準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仿佛大地四處都是水鄉(xiāng)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但詩人又借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
故解析為:①一“坼”一“浮”,將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生動。②“坼”字有力,仿佛洞庭湖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③“浮”字,具有動態(tài)感,洞庭湖包羅萬象,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眼前。
五、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0分)
18.請你以“▲的暑假”為題寫一篇文章,寫作時請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有真情實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難忘的暑假
二十多天的暑假作文學習即將結束,在這些天里,我們每天都是在快樂、充實、而有意義的學習生活中度過的?,F在大家就要分別了,我還真有點戀戀不舍呢。
在這期間,我結識了幾個新同學,本來我們并不熟識,但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我們在一起時,那歡樂的笑聲充溢在每個房間。天真的李曉靜,活潑的曹新宇,可愛的王夢媛,文雅的郭曉彤,還有忠厚的孟維康,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能在一起學習,是一種緣分,一種幸福。我感謝緣分讓我們走到一起,給了我許多快樂和收獲。但是,最讓我難忘的還是那位讓我愛上寫作的徐老師。
徐老師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老師,她講課與眾不同,風格獨特。大家都知道,在自己不喜歡寫作時,如果老師硬逼著我們寫,那么我們只會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像擠牙膏似的擠出毫無生氣的語句來。而徐老師從不生硬死板地給我們講解作文的方法,而是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讓我們在生活中學作文,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從狹隘的書本拓展到廣闊的生活。她在講作文的時候,還經常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更引發(fā)了我們極大的興趣,覺得這樣學習不但輕松,而且有趣,也使我們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如那次來說吧,老師講怎樣寫童年趣事,她不但結合例子告訴我們怎樣選材,怎樣圍繞中心來寫,怎樣安排詳略等等,而且還給我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有一次,她上山采蘑菇,正當采得起勁兒時,不小心撞上了馬蜂窩,嚇得她大叫一聲,扔下籃子,掉頭奔逃,結果還是被一只大馬蜂蜇了一下,第二天半邊臉腫得老高,樣子十分滑稽。徐老師還給我們講了她小時候的外號“老三扁”的由來:因為她爺爺不太會抱孩子,出門時總是把她夾在腋窩下,日子長了,頭就有些扁了,由于她排行老三,人們就給她取了“老三扁”的外號……老師講得生情并茂,我們聽得津津有味,聽著這些有趣的故事,我們總能在開懷大笑的同時,領悟到作文的某些真諦。
徐老師講作文的獨到之處還在于,我們寫作文時,徐老師也跟我們一起寫,她寫出來的作文只要稍加修改便是一篇佳作,讓我們好佩服呢。徐老師非常愛寫作,她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敲擊著鍵盤,寫下一篇篇文章。那次她為了給我們寫一篇下水文,一直寫到凌晨四點多呢,她這種敬業(yè)精神更令我們欽佩。徐老師在我們臨走之前,寫了一篇兩千字左右的贈文送給我們做紀念,文中句句都飽含著老師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她還把自己比較滿意的文章一一打印出來,發(fā)給我們,讓我們閱讀,交流……我們不會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今后一定多讀多寫,將來也能寫出像徐老師那樣的作文來。
對了,徐老師家養(yǎng)了一只小狗——可魯小姐,它可熱情啦。每次我們來,它總是熱烈地歡迎我們。它可是我的好朋友哦,我每天去都會和它玩上一陣,與它說說話。我與它說話時,它聽得可認真了,兩只烏黑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我,尾巴不時搖晃幾下,像是聽懂了似的。有一天我因事沒來,第二天去,可魯見了我就像見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使勁兒地搖著尾巴,熱烈地歡迎我,我為有這樣一個動物朋友而高興。
在這些日子里,我既收獲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又收獲了很多喜悅與快樂。
這段美好的時光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半命題作文
題目中的“暑假”限定了寫作的范圍,只能寫暑假里發(fā)生的故事。而要求考生補充的內容,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形容詞。比如,補充名詞,則重在展現度過暑假的主體對象,比如可填“外婆家”,展現暑假期間在外婆家生活的與眾不同之處,也可以展開奇思妙想,如寫“小兔子的暑假”,展現暑假期間“我”擁有了一只小兔子,與它度過怎樣的時光。若補充形容詞,則重點體現的是“我”對暑假這段時間的評價,比如可以是“快樂”,展現無憂無慮的自由時光,可以是“收獲巨大”,說明主人公在暑假里學到了什么。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此題宜寫成記敘文,通過記敘自己在暑假期間做了一件或兩件怎樣的事,獲得了怎樣的感受,或明白了怎樣的道理,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生發(fā)感悟,比如,可寫暑假里自己去參加了社區(qū)的志愿活動,成為了一名小志愿者,因此就可寫“志愿者的暑假”?;蛘f明通過一系列活動,我聽見了生命清脆強勁的拔節(jié)之聲,感受到自我的成長,擁有了一個“成長的暑假”。寫作時可以嘗試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從小事情揭示大主題,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語言上,要準確通順,富有表現力與感染力。
1.這個暑假,我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
2.這是一個溫故知新的暑假。
3.身為打工人的暑假。
本題考查半命題作文的寫作能力。半命題作文就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的一種作文。這是因為這種題型的最大特點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題權握在了手里,選材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圍內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權,與全命題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發(fā)揮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較靈活自由地進行寫作。
六、其他(本大題共18.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讀著董華先生《大地知道你的童年》這本書,我就會鋼筋水泥般的城市,逃離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遠方的故鄉(xiāng)。
空曠的天空下,一片同樣空曠的田野上,一個瘦弱的男孩,地走著,穿過幾塊搖曳的稻田,穿過水邊茂密的林子,路過柳條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細窄搖晃的小木橋,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著立滿魚鷹的小船如何在聲韻水影中締造五光十色的捕魚盛宴,看著熱鬧的水面重新歸于平靜。白帆遠去,夕陽如血,映照著裊娜纏繞的炊煙、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縱橫交錯的河流。童年的生活雖然,但是充滿了樂趣。那時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領略自然光影聲色的變幻,日升日落,月圓月缺,四季流轉。
所以,我時常感恩文學,正是因為文學,我才得以時時觀照那個記憶中早已遠去的故鄉(xiāng),那是我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寶庫,即使我不再寫童年的鄉(xiāng)村故事,那樣的情懷卻能奇跡般地讓故事具有再生長的可能,鮮活得幾乎。故鄉(xiāng)是不可復制的,因為童年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19.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忘卻漫無目的貧苦觸手可及
B.遺忘漫無目的清貧垂手而得
C.忘卻漫不經心清貧觸手可及
D.遺忘漫不經心貧苦垂手而得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____
A.童年是不可復制的,因為故鄉(xiāng)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B.童年是不可復制的,但是故鄉(xiāng)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C.故鄉(xiāng)是不可復制的,因為童年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D.故鄉(xiāng)是不可復制的,但是童年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成:“帆船遠去,夕陽西下,映照著裊娜纏繞的炊煙,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縱橫交錯?!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原文表述的效果更好?
19.A
20.B
21.①運用修辭手法。原句“白帆”是借代,“夕陽如血”是比喻?!鞍追迸c“夕陽如血”色彩對比鮮明,畫面感更強烈。
②原句都為偏正的名詞短語結構,運用整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和諧。
修辭手法的分析、運用;選用、變換句式;近義詞辨析;結構混亂;不合邏輯;字詞在語境中的含義;語句表述效果的對比、鑒賞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此類試題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必須加強對詞語的積累識記,在此基礎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2)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語病的能力。要結合常見病句類型來分析語句。常見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如果遇到難以辨別錯誤類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類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過劃分句子結構來辨明錯誤類型,同時結合語感以及一些常見語病的特征進行判斷。
(3)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中相關語句修辭手法及其表述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結合具體內容及語境進行分析。
語段綜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關注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性考查。一是通過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漢字、詞語、句子等在內的各項基礎知識;二是不僅考查語文知識,還考查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試題主要涉及這幾個方面:1.在語段內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漢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錯別字。2.理解和運用語段內的詞語、成語和熟語。3.判斷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4.在語段中調整句子順序或把從語段中抽出的句子歸位。5.改正語段中的病句。6.分析語段的基本內容,歸納語段主旨。
19.“忘卻”與“遺忘”都指不記得、忘記,但“忘卻”有主動忘記的意思,而“遺忘”往往是被動的。結合“逃離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遠方的故鄉(xiāng)”,這里應是主動忘記,選擇“忘卻”。漫不經心:比喻人做事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漫無目的:形容放縱散漫沒有目標。依據后文“穿過……穿過……路過……踏上……爬上……坐在……看著……看著……”等內容,這里要表述的是行走沒有目的,應選“漫無目的”。
貧苦:貧困窮苦,側重物質。清貧:貧窮,舊時多形容讀書人。這里是說童年生活物質匱乏,應選“貧苦”。
觸手可及:指近在手邊,一伸手就可以接觸到,形容距離極近。垂手而得:手不動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費力。這里強調“鮮活得幾乎就在身邊”,應選“觸手可及”。
故解析為:A。
20.原句語病有:不合邏輯,“故鄉(xiāng)”應與“童年”互換。
不合邏輯,前后不是因果關系,應表轉折,把“因為”改成“但是”。
全部改對的是B項。
故解析為:B。
21.修辭角度:原句以“白帆”借代“帆船”,把夕陽比作“血”,運用借代和比喻手法,更形象生動;同時“白帆”與“夕陽如血”構成強烈的對比,“白”和“血”色彩鮮明,畫面感更強烈;改句只交代了畫面元素帆船及夕陽,但缺少色彩描寫。句式角度:原句“縱橫交錯的河流”與“裊娜纏繞的炊煙、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結構相同,均為偏正的名詞短語結構,所以原文語句更整齊,節(jié)奏更和諧;改句“映照著裊娜纏繞的炊煙,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縱橫交錯”變作散句,不夠緊湊,缺乏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
故解析為:①運用修辭手法。原句“白帆”是借代,“夕陽如血”是比喻?!鞍追迸c“夕陽如血”色彩對比鮮明,畫面感更強烈。②原句都為偏正的名詞短語結構,運用整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和諧。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月亮之所以為詩人所鐘情,是因為在天體中,①____。它有新殘朔望,它有上弦下弦,它有盈虧圓缺。滿月如盤,彎月如弓。浪漫多姿的月亮,(),古代描寫月亮的詩詞數不勝數。
出于對月亮的喜愛,人們②____,比如玉兔、玉盤、素娥、冰輪、玉輪、玉蟾、蟾蜍、嬋娟、玉桂、玉鏡,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將月亮稱作白玉盤的。
中秋節(jié)的起源③____。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jié)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后演變成了以“家庭團圓”為主題的祭祀儀式。
2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____
A.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在詩人的眼里
B.在詩人的眼里,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
C.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在詩人的眼里,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
D.在詩人的眼里,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
23.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C
23.①月亮變化多端(或月亮浪漫多姿)②給月亮取了好多名字③與月亮密不可分(或與“祭月”有關)
語句連貫;句子的銜接;語句補寫
(1)本題考查學生根據語境進行銜接補寫語句,使上下文連貫的能力。作答的關鍵是整體閱讀文段,然后根據上下文語境進行推敲和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給文段補寫恰當語句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語段,結合語境進行補寫,要做到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并注意字數限制。
補寫語句題答題技巧:
①閱讀語段,把握語段大意。首先要瀏覽語段,把握句子主要內容,弄清補寫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聯系,這樣可以讓補寫的句子不偏離語境。這是準確補寫句子的基礎。
②分析語段的特征。有得語段是記敘語段,有的語段是議論段落,有的語段是說明語段,有的是描寫語段,有的是抒情語段,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語段特點,抓住相應的相應要素。然后我們要抓住語段內部的結構特征,看語段內部是什么關系??凑Z段內部的結構是總分、并列還是對照等,找出語句在語段內部的位置。最后我們要分析文中的關聯詞、代詞、體現層次的語句、修辭句意上下文的銜接和句子前后的照應補寫出句子。
③檢查句子是否符合要求,將擬寫句子寫在語段的相應位置??词欠袂昂筮B貫,是否有語病,是否簡潔。如有問題進行修改,如滿意無問題,寫到答題卡上
22.“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與前文“浪漫多姿的月亮”銜接緊密,排除B、D兩項;再比較AC兩項,表述上來看,先說在詩人眼里最為鐘情的題材是月亮然后由鐘情的題材月亮到描寫月亮的詩詞數量比A項把在“在詩人眼里”放到“最為鐘情的題材”與詩詞數量之間更符合邏輯或者說“在詩人的眼里,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與后文“古代描寫月亮的詩詞數不勝數”銜接更好。排除A項。故解析為:C。
23.第①處,根據后文“它有新殘朔望,它有上弦下弦,它有盈虧圓缺。滿月如盤,彎月如弓”的內容和“浪漫多姿的月亮”的提示,可知此處應填寫:月亮變化多端;第②處,根據后文“比如玉兔、玉盤、素娥、冰輪、玉輪、玉蟾、蟾蜍、嬋娟、玉桂、玉鏡,等等”的內容和前文“出于對月亮的喜愛,人們”的提示,可知此處可填:給月亮取了好多名字;第③處,根據后文“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內容和前文“中秋節(jié)的起源”的提示,可知此處說說中秋節(jié)的起源與月亮有關,可填:與月亮密不可分。
故解析為:①月亮變化多端(或月亮浪漫多姿)②給月亮取了好多名字③與月亮密不可分(或與“祭月”有關)
1/1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試卷
一、默寫(8.0分)
1.根據要求默寫句子。
(1)《阿房宮賦》中“,”兩句,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
(2)《六國論》中認為“不賂者以賂者喪”是因為:“,?!?/p>
(3)至今商女,,。
(4)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二、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35.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這虛實相結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畫鳳夔人物、漢石刻人物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閻立本《步輦圖》、宋李公鱗《免宵圖》、元顏輝《鐘旭出獵圖》、明徐渭《驢背吟詩》,這些赫赫名跡都是很好的例子。我們見到一片空虛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現人物行動姿態(tài),刪略了背景的刻畫,正像中國舞臺上的表演一樣。(漢畫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戲劇表演)
關于中國繪畫處理空間表現方法的問題,清初畫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畫簽》(這是中國繪畫美學里的一部杰作)里說得很好,而這段論畫面空間的話,也正相通于中國舞臺上空間處理的方式。他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段話扼要地說出中國畫里處理空間的方法,也叫人聯想到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問題。中國舞臺表演方式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我們愈來愈見到它的優(yōu)越性。而這種藝術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中國舞臺上一般地不設置逼真的布景(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藝人說得好:“戲曲的布景是在演員的身上。”演員結合劇情的發(fā)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員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動,“逼真地”表述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于劇中環(huán)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環(huán)境布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這個“真境遇”是在現實主義的意義里的,不是自然主義里所謂逼真。這是藝術所啟示的真,也就是“無可繪”的精神的體現,也就是美?!罢妗薄吧瘛薄懊馈痹谶@里是一體。
做到了這一點,就會使舞臺上“空景”的“現”,即空間的構成,不須借助于實物的布置來顯示空間,恐怕“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排除了累贅的布景,可使“無景處都成妙境”。例如川劇《刁窗》一場中虛擬的動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時顯示了手勢的“美”
因“虛”得“實”?!肚锝穭±锎桃恢完惷畛5膿u曳的舞姿可令觀眾“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畫一條生動的魚在紙上,別無一物,令人感到滿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宮陳列齊白石畫冊里的一幅畫,畫一枯枝橫出,站立一鳥,別無所有,但用筆的神妙,令人感到環(huán)繞這烏的是一片無垠的空間,和天際群星相接應,真是一片“神境”。
中國傳統的藝術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chuàng)造了民族的獨特的現實主義的表述形式,使真和美、內容和形式高度地統一起來。反映這藝術發(fā)展的美學思想是獨創(chuàng)的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結合藝術的實踐來深入地理解和汲取,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
(摘編自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
材料二:
在中國的藝術理論中,“虛”與“實”是一對極為重要且內涵復雜的范疇,關乎古代的繪畫、書法、小說、詩詞、戲曲等等藝術表現形式。這一思想可以上溯至先秦道家、儒家理論,而歷朝歷代的文藝評論家對此皆有不同的解讀和推進。宗白華先生十分重視這一對范疇,并稱其為“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而在《美學散步》一書中,更以《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等專文加以著力闡述。今就宗先生及前人之論,對“虛實之辨”在中國古代書畫理論中的脈絡加以梳理,并對啟發(fā)思考之處加以論述,以為讀書之得。
首先,宗先生將虛實問題上升到哲學宇宙觀的高度,討論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源頭。一派為孔孟,一派為老莊;老莊認為“虛比真實更真實,是一切真實的原因。沒有虛空存在,萬物就不能生長,就沒有生命的活躍”,而孔孟則以“充實之謂美”,并且“不停留于實,而是要從實到虛,發(fā)展到神妙的意境”。雖分兩派,但實際上并不矛盾,“都認為宇宙是虛和實的結合,也就是《易經》上的陰陽結合”。正如宗先生所說,虛和實作為相互依存的兩面,不可舍此取彼。這種思路在魏晉玄學便已得到闡述,王弼等人在維持貴“無”的基本思路的同時,亦有條件地肯定了“有”的相對意義。在《老子指略》中,他談到:“然則,四象不形,則大象無以暢;五音不聲,則大音無以至。四象形而物無所主焉,則大象暢矣;五音聲而心無所適焉,則大音至矣?!睕]有具體四象作為物之主,則大道之象亦不能顯現。這就引連至藝術的創(chuàng)作如何體現虛實結合的問題。
其次,若要討論藝術創(chuàng)作如何虛實結合,則先應明確虛實何謂。具體以書畫藝術而言,宗先生引用清代畫家方士庶《天慵庵隨筆》中的話來說明: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一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蚵室鈸]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
宗先生引述此語,實則是為了說明,外在的山水是“實”,而引起畫家主觀生命情調和想象的是“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實”。而“心源”則是“虛”。此說已頗明晰,然而我們仍可以切近繪畫實踐,在其中將“虛”與“實”的含義揭出數層。每一層次都對應于不同的創(chuàng)作階段,而層層都彰顯了虛實相生的必要性。
(摘編自劉子琪《由宗白華<美學散步>論中國藝術中的“虛”與“實”》)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舞臺上的表演和傳統的繪畫藝術相似,善于刪略背景,集中表現人物的行動姿態(tài)。
B.中國畫里處理空間的方法與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問題相通,都充滿詩的意境。
C.在現實主義的意義里,“真境逼”不是再現場景,而是留出空虛讓人物去充分表現劇情。
D.宗先生引用清代畫家方士庶《天慵庵隨筆》的話來說明書畫藝術中“虛實何謂”的問題。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藝術理論中,“虛”和“實”是一對重要概念,關乎古代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
B.依據宗先生觀點,解決了“虛”“實”問題,就可以解決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
C.將“虛”和“實”作為互相依存的兩面這一研究思路,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都存在。
D.在宗先生看來,不論是老莊還是孔孟,都將虛實問題上升到哲學宇宙觀的高度。
4.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宗白華虛實觀的一項是()
A.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內容上是寫景,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誼。
B.油畫《父親》借枯黑干瘦布滿皺紋的臉、深陷的眼睛、僅剩一顆門牙的嘴,展現了既歌頌又同情的復雜情感。
C.電影《紅高粱》中色彩飽滿、隨風狂舞的野高粱象征著人性的舒展與釋放,在耀眼的光輝中顯得莊嚴而富有詩意。
D.中國建筑用朱紅作為屋身的主要顏色,并且用彩色繪畫圖案裝飾梁架、斗拱等,體現了中國建筑用色大膽的特點。
5.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6.宋徽宗出題考繪畫,題目是“深山藏古寺”。有一幅畫只畫了一個老和尚在山腳下的小溪邊挑水。宋徽宗拍案叫絕:“此畫當取第一!”請結合材料觀點分析宋徽宗為何評此畫為第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故鄉(xiāng)的炊煙
周成新
炊煙是一根繩子,我在這頭,故鄉(xiāng)在那頭。
清晨,炊煙是起床的號角。我用它喚醒了整個村子。放水,燒火,下面條。臨走時,我輕推父母的房門,告訴他們,我走了,鍋里的面半掩著,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熱下。隨后,父母起床了,鄰居起床了,整個村子全都醒了。
中午,炊煙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學路上,我遠遠就能看見自家的炊煙。一陣一陣地突突直冒,裊裊升起。飯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緊接著便是一頓最美好的暢想。飽餐之后,大家又開始“各奔東西”,忙里忙外。
傍晚,炊煙是勞累的歸宿。我漫不經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碼頭邊、小路旁,鄉(xiāng)親們收起鋤頭、釘耙、扁擔,一個個全都拖著疲憊回到家中。放下農具、放下書包,換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圍在桌前,踏實地吃著,美美地聊著。不怕時間,不怕催促,有時很早,有時深夜。最后上床睡個安穩(wěn)。
風中的炊煙是個姑娘,一位、兩位,一群、兩群,相約著,簇擁著,騰空而躍,妖嬈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無論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從不害羞,從不遮臉,只要你愿意,何時何處都能見著她的舞。
雨中的炊煙是個勇士,柔弱中帶著剛強,柔嫩中帶著堅硬。他用微笑去接納無情的每一次,敞開自己的寬容和大度。擁雨入懷,化作薄霧,將整個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飄入空中,形成一處醉美的仙境。
雪中的炊煙是位母親。寒冷裹不住她的熱情,積雪擋不住她的柔嫩。她的愛一點一點地從灶膛升起,沖出煙囪,沖破屋頂。積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內心的感動,慢慢地一點一滴開始融化,最終化作淚水順著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個屋頂又恢復了往日。
鄉(xiāng)下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很長很長、凸出屋頂的或方或圓的煙囪。為了應對下雨,有的還會用瓦片、磚頭或是鐵皮斗笠半遮著。
農村的孩子放學或放假都要燒飯,尤其是放假。幾個小伙伴玩在一起,功課在一起,燒飯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煙就越大。大家常喜歡一邊燒火,一邊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煙。大家相互約定,比比誰家的煙冒得多、冒得長、冒得久。誰冒得早,誰就勤快。誰冒得久,誰家的飯菜就多。誰冒得濃,誰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煙結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來吃飯。小學至初中階段,我曾很長一段時間在家燒飯。炊煙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總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不同的柴火燒出的煙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還有黑的。稀飯、米飯、面條,炒菜、饅頭、熬湯。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煙。
離家上學之后,我見炊煙的機會少了。只有在放假時候,我才能與它相伴。再后來,工作了,我再也難以見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時候,我才能看見它,看見灶膛邊坐著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還在,可是祖母沒了,炊煙沒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樓的陽臺??醋约业臒焽?,鄰居的煙囪,甚至全村的煙囪。煙囪一個個巍然聳立,可怎么也卻冒不出煙來。我知道,有時它僅是一個擺設,只有在臘月或是紅白喜事的時候,它才會自豪地高昂頭顱,仰天長嘯。而那時,我卻也很難見它。
長期在外,我一直都很慶幸我所生長的那個小村還在。小村里的民房還在,廚房還在,煙囪還在。雖然偶爾難見幾次炊煙,但我卻還是十分開心。因為,只要它在。我對故鄉(xiāng)就會有種思念。而這種思念,則更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
(選自《散文百家》,有刪改)
7.下列對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文章開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詩句“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巧妙點題,并引發(fā)了下文對故鄉(xiāng)的情思。
B.文章寫清晨、中午、傍晚的炊煙,記錄了農村一天的生活,表現出農家生活的忙碌、溫馨而安穩(wěn),表述了“我”對故鄉(xiāng)生活的懷念。
C.文中寫“我”和小伙伴們放假的時候幫助家里燒飯以及比炊煙的內容,既表現了“我”對炊煙的喜愛,又表現了農村孩子生活的單調、乏味。
D.文章寫雨中的炊煙像個勇士,柔弱中帶著剛強,柔嫩中帶著堅硬,寬容大度,表現了炊煙包含的堅強的精神內涵。
8.下列對文章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文章第一段將炊煙比喻成繩子,既寫出了炊煙的樣子,又將抽象的感覺化作形象的畫面,讓炊煙承載了豐富情感。
B.文章第五段將風中的炊煙比喻成姑娘,妖嬈、大方,形象地表現了炊煙給人帶來的視覺上的美感。
C.文章第七段落將雪中的炊煙比喻成母親,熱情,用愛融化冰冷的積雪,形象地表現了炊煙給人帶來的愛的溫暖。
D.文章寫到祖母沒了,家里的炊煙沒了,村子里的炊煙也沒了。這與前文寫灶膛邊坐著父母或祖母,比誰家的煙冒得多,形成對比,表述了物是人非之感。
9.文章的敘述線索是炊煙,設置這一線索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
10.請結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句的作用。
三、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0.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p>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p>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千乘之國:指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指大諸侯國。
B.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C.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D.冠者:成年人。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人了。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文章以“言志”為線索,表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
B.子路輕率,冉有謙虛,公西華禮讓,曾皙高雅,給人印象深刻。
C.文段運用典故,內涵豐富;語言富麗華美,耐人尋味。
D.文章通過簡潔的對話、細膩的神情及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志趣。
1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②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15.結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分析孔子的形象。
四、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0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是運用賦法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典范。
B.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有初登的喜悅,又抒發(fā)早年抱負未能實現的感情。
C.頸聯借助孤舟,寫出了詩人自身遭遇和處境的孤苦,所幸還有一葉孤舟陪伴。
D.尾聯詩人倚窗遠望萬里關山,想到國家兵荒馬亂,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
17.“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中“坼”和“浮”有何妙處?
五、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0分)
18.請你以“▲的暑假”為題寫一篇文章,寫作時請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有真情實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六、其他(本大題共18.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讀著董華先生《大地知道你的童年》這本書,我就會鋼筋水泥般的城市,逃離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遠方的故鄉(xiāng)。
空曠的天空下,一片同樣空曠的田野上,一個瘦弱的男孩,地走著,穿過幾塊搖曳的稻田,穿過水邊茂密的林子,路過柳條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細窄搖晃的小木橋,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著立滿魚鷹的小船如何在聲韻水影中締造五光十色的捕魚盛宴,看著熱鬧的水面重新歸于平靜。白帆遠去,夕陽如血,映照著裊娜纏繞的炊煙、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縱橫交錯的河流。童年的生活雖然,但是充滿了樂趣。那時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領略自然光影聲色的變幻,日升日落,月圓月缺,四季流轉。
所以,我時常感恩文學,正是因為文學,我才得以時時觀照那個記憶中早已遠去的故鄉(xiāng),那是我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寶庫,即使我不再寫童年的鄉(xiāng)村故事,那樣的情懷卻能奇跡般地讓故事具有再生長的可能,鮮活得幾乎。故鄉(xiāng)是不可復制的,因為童年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19.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忘卻漫無目的貧苦觸手可及
B.遺忘漫無目的清貧垂手而得
C.忘卻漫不經心清貧觸手可及
D.遺忘漫不經心貧苦垂手而得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____
A.童年是不可復制的,因為故鄉(xiāng)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B.童年是不可復制的,但是故鄉(xiāng)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C.故鄉(xiāng)是不可復制的,因為童年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D.故鄉(xiāng)是不可復制的,但是童年所給予的情懷和精神永無止境,早已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時的血液和命脈,時時生長,歷久彌新。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成:“帆船遠去,夕陽西下,映照著裊娜纏繞的炊煙,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縱橫交錯?!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原文表述的效果更好?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月亮之所以為詩人所鐘情,是因為在天體中,①____。它有新殘朔望,它有上弦下弦,它有盈虧圓缺。滿月如盤,彎月如弓。浪漫多姿的月亮,(),古代描寫月亮的詩詞數不勝數。
出于對月亮的喜愛,人們②____,比如玉兔、玉盤、素娥、冰輪、玉輪、玉蟾、蟾蜍、嬋娟、玉桂、玉鏡,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將月亮稱作白玉盤的。
中秋節(jié)的起源③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年整體廚房項目融資計劃書
-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墻膩子包工合同范例
- 小班安全標志
- 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恫牧辖Y構基礎與應用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杏林科技職業(yè)學院《德育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醫(yī)院入職合同范例
- 蔬菜流動售賣合同范例
- 賓館防水工合同范例
- 養(yǎng)醫(yī)結合服務合同范例
- 上級建設政府部門檢查監(jiān)理公司用表
- 建筑施工現場安全檢查的程序及要點
- 糖尿病 第九版內科學
- 市政工程溝槽開挖與回填自動計算表
- 濱江大道西段污水管道施工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電熱水器澳洲標準中文版(doc 83頁)
- 第二章珠江水系
- 牛頭刨床說明書
- SJ8002B電子測量原理實驗指導書(V3.1)
- 《解析幾何》教案
- CJJ_T134-2019建筑垃圾處理技術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