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吉林省長春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原卷+解析)長春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檢測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
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解析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9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距離”一詞的本義是對時間和空間而言的?!靶睦砭嚯x”中的“距離”,不是指時空相隔的長度,而是指心理的距離。最早把“心理距離”作為一種美學原理理解的是英國美學家、心理學家愛德華·布洛。他所說的“心理距離”,是指我們在觀看事物時,在事物與我們自己實際利害關(guān)系之間插入一段距離,使我們能夠換一種眼光去看世界。這種距離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調(diào)整實現(xiàn)的,所以叫做“心理距離”。
古往今來,一切偉大的詩人、藝術(shù)家之所以能從尋常痛苦甚至丑惡的事物里發(fā)現(xiàn)美和詩意,就是因為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心理調(diào)整,將事物擺到一定的距離加以觀照和品味的緣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過是可以架屋、造紙和當柴燒的尋常之物,但中國古代詩人面對竹子,卻以另一種眼光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鮮活、動人、美麗、清新的世界?!熬G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這些詩人已徹底改變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們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顫動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詩人的“心理距離”的作用下,已進入了藝術(shù)世界,獲得了美的意味。
審美體驗中的“心理距離”是存在內(nèi)在矛盾的。一方面,藝術(shù)作品能否感動我們,引起我們的共鳴,這與藝術(shù)作品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跟我們自身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藝術(shù)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個人經(jīng)歷愈是吻合,我們對藝術(shù)作品的領(lǐng)會就愈是深切入微,藝術(shù)作品就愈是能打動我們。另一方面,藝術(shù)作品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愈是貼近,我們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藝術(shù)世界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混為一談,也就愈容易從藝術(shù)世界退回到自身經(jīng)歷的現(xiàn)實世界。如此一來,愉快的審美鑒賞就可能變成痛苦的自傷身世了。上述兩條規(guī)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條規(guī)律強調(diào)欣賞時距離要小,第二條規(guī)律則強調(diào)欣賞時距離要大,所以稱為“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
那么如何來解決審美體驗中的“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呢?美國美學家、心理學家愛德華·布洛提出,“無論是在藝術(shù)欣賞的領(lǐng)域,還是在藝術(shù)生產(chǎn)中,最受歡迎的境界乃是把距離最大限度的縮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這種“不即不離”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藝術(shù)境界,在于它對“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作了妥當?shù)陌才牛核炔皇挂蚓嚯x過遠而無法理解,也不使因距離消失而讓實用動機壓倒審美享受。這樣,就使審美主體在面對審美對象之際,既能“入乎其內(nèi)”,又能“出乎其外”。
(摘編自童慶炳《換一種眼光看世界——談審美心理距離》)
材料二:
人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語說:“家花不比野花香?!比藢τ诂F(xiàn)在和過去的態(tài)度也有同樣的分別。這全是觀點和態(tài)度的差別。持實用的態(tài)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shù)木嚯x之外去看。
我說“距離”時總不忘冠上“適當?shù)摹比齻€字,這個道理可以拿一個淺例來說明。王漁洋的《秋柳詩》中有兩句說:“相逢南雁皆愁侶,好語西烏莫夜飛?!痹诓恢@詩的歷史的人看來,這兩句詩是漫無意義的,這就是說,它的距離太遠,讀者不能了解它,所以無法欣賞它?!肚锪姟吩瓉硎堑棵魍龅模澳涎恪笔侵竾鰺o所依附的故舊大臣,“西烏”是指有意屈節(jié)降清的人物。假使讀這兩句詩的人自己也是一個“遺老”,他對于這兩句詩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賞的態(tài)度,因為他容易看這兩句詩而自傷身世,想到種種實際人生問題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專注在詩的意象上面,這就是說,《秋柳詩》對于他的實際生活距離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實用的世界。
藝術(shù)須與實際人生有距離,所以藝術(shù)與極端的寫實主義不相容。寫實主義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藝術(shù)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總不免把觀者引回到實際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遷于種種無關(guān)美感的問題,不能專心致志地欣賞形象本身的美。
藝術(shù)都是主觀的,都是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jīng)過幾分客觀化。藝術(shù)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藝術(shù)。蔡琰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絕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時絕寫不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兩首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jié)果。藝術(shù)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不能同時在這種情感中過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為站在客位的觀賞者。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第三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品味詩人筆下的綠竹形象時,要重新定義“竹子”的概念,才能發(fā)現(xiàn)其被賦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質(zhì)。
B.審美主體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內(nèi)”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進入到“不即不離”的理想審美境界。
C.要發(fā)現(xiàn)事物本身的美,我們必須摒棄實用的態(tài)度,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
D.朱光潛先生否定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寫實主義作品,因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會把觀者引回到實際人生。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審美體驗中的“心理距離”有別于時間與空間相隔的“距離”,它是藝術(shù)家通過一定的藝術(shù)處理而獲得的。
B.藝術(shù)作品中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愈貼近就愈能打動我們,同時也可能讓我們失去愉快的審美體驗。
C.朱光潛先生舉王漁洋《秋柳詩》的例子,意在證明藝術(shù)與實際的距離若是太遠,容易使人無法了解和欣賞。
D.蔡琰和杜甫寫的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jié)果,他們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是站在客位上將這種情感客觀化。
3.結(jié)合兩則材料,下列語段最不適合用“審美距離”解釋的一項是()
A.在《唐·吉訶德》中,看多了游俠小說的唐·吉訶德以為自己就是游俠,于是行俠仗義走天下。
B.余弱冠時讀書杭州,聞有某賈人女明艷工詩,以酷嗜《紅樓夢》,致成瘵疾?!惼湓队归e齋筆記》
C.儂家家住西湖東,十二珠簾夕照紅。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圖畫中?!肌吨圻€長沙》
D.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黃柳》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日三秋
劉震云
老景二十歲起,便跟著人販賣古董。賺了錢,老景便在湯陰縣城古衙邊買了一塊地,蓋起一座院落。院落三進三出。院落蓋起,老景想在門頭懸一塊門匾。他看清朝和民國留下來的大宅,門頭上都懸一塊匾;匾上鏤空雕字,要么是“榮華富貴”,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門匾在外邊風吹日曬,雨淋雪打,需要一塊好木頭,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棗木。老景從塔鋪的木匠老范那里買了一塊兩百多年的大棗樹的樹心。安陽林州,有專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錢比普通木匠貴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藝數(shù)一數(shù)二的,是一個叫老晉的人。老晉用手指叩了叩樹心,又把樹心翻來覆去查看半天,點點頭:
“不錯,是塊好木頭。”
“當?shù)闷痖T頭”
“當?shù)闷鹗钱數(shù)闷?,關(guān)鍵是,想雕個啥”
“‘榮華富貴’或‘吉祥如意’?!?/p>
“到底想雕啥”
老景:“門頭上的字,都是一個意思,你看著辦吧?!?/p>
雕一塊門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晉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來。老景新蓋的院子,老景家還沒搬進來,老晉一個人先住了進去。當然屋子還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間偏房里,給老晉搭了個床鋪。老晉住進來頭一天上午,將“榮華富貴”四個字從字帖拓到紙上,又將“吉祥如意”四個字從字帖拓到紙上,將兩幅字攤在院子里,衡量該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兩幅字在含義上有什么差別,而是在計算二者的筆畫;筆畫稠的字雕刻起來麻煩,鏤空之后,筆畫與筆畫間連接的木頭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細思量;筆畫少的,筆畫和筆畫之間,不用動的木頭多,連接的木頭厚實,雕刻起來省工省力。兩者各四個字,其中都有稠字,筆畫計算下來,兩者數(shù)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猶豫。正猶豫間,一人踱步到院子來,背著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從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晉一開始認為是老景的家人或親戚,也沒在意;后來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頭一回進這院落,知道是一個生人,便說: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來干活的,你待的時間長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p>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問:“這院落的結(jié)構(gòu),是從安陽馬家大院套來的吧”
“我只是個木匠,不是磚瓦匠,看不透房子的蓋法?!?/p>
“可是,結(jié)構(gòu)跟馬家大院像,一磚一瓦的蓋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負了這些磚瓦和這個地段?!庇终f,“看似房子的蓋法有差池,區(qū)別還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無點墨啊?!?/p>
“聽客人話的意思,你是個讀書人”
“讀書談不上,愛四處走走?!笨腿擞终f,“剛?cè)ス叛脜⒂^,看這邊新起一座院落,大門開著,就進來看了看,老人家,打擾了?!?/p>
說完,便向院外走。這時看到地上放著兩幅字,一幅是“榮華富貴”,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腳步:
“這是要干嗎”
“我是一個木匠,主人要雕一個門匾,讓我從中選一幅字?!?/p>
客人笑了:“不是我愛多說話,這兩款字,和這房子蓋得一樣,都太俗?!?/p>
“我剛才猶豫,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這兩款字,我雕了一輩子,也雕煩了?!崩蠒x又問,“客人,你是讀書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p>
“主人跟我交代,門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這就是胸無點墨,也有胸無點墨的好處。那我替你想一想?!?/p>
客人低頭沉吟半天,仰起頭說:“上午在火車上,我讀了一本書,其中有一個詞,平日也見過,但放到這本書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意思,這在人和人之間,是一句頂一萬句的話呀?!?/p>
“問題是,這話放到門頭上合適嗎”
“這話放到門頭上,當然意思就轉(zhuǎn)了,說的就不是人和人的關(guān)系,而是人和地方的關(guān)系,在這里生活一天,勝過在別處生活三年,你說合適不合適”
老晉拊著掌說:“這話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歡,我就雕這個?!?/p>
客人走后,老晉開始在棗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個字。其實,老晉雕“一日三秋”四個字,并不是看中這四個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晉并不計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個字,比“榮華富貴”或“吉祥如意”四個字,筆畫少一半還多,雕刻起來少費工夫。待雕好,請老景過來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個這,不是說好雕‘榮華富貴’或‘吉祥如意’嗎”
“那兩款都太俗,這個不俗?!?/p>
接著,老晉將那客人對“一日三秋”的解釋,向老景解釋一遍。
老景:“這個是不俗,得向人解釋,‘榮華富貴’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現(xiàn)在,等于把簡單的事搞復雜了。事先,你咋不告訴我呢”
“你不是說,讓我做主嗎”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說讓你在‘榮華富貴’和‘吉祥如意’間做主,你咋做到外邊了呢”
“既然這樣,你再找塊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罷了罷了,一塊門匾,怎么掛不是掛,別再把事情搞復雜了。”老景又說,“‘一日三秋’,說起來也不是壞詞?!?/p>
老晉松了一口氣:“可不?!?/p>
(選自劉震云《一日三秋》)
5.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老景販賣古董發(fā)財后蓋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國的大宅那樣掛一塊匾,來保佑自己榮華富貴。
B.文中寫老晉觀察老景買的樹心的動作,意在寫他的雕刻技藝高超,為他后面最終的選擇作鋪墊。
C.聽到客人詢問這套房子院落結(jié)構(gòu),老晉客氣地解釋自己并不是磚瓦匠,對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
D.結(jié)尾寫老晉松了一口氣,是因為他最初擔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滿意接受。
6.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你看著辦吧”,看似極簡的一句話,將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畫出來,也為下文老晉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筆。
B.小說按時間順序?qū)懤蠒x為老景雕刻門匾的過程,幾處人物對話既鮮明地刻畫出人物特征,同時也構(gòu)成了小說的主體框架。
C.小說題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線索,文中通過客人對“一日三秋”的詞義新解,將小說的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D.這篇小說以較小篇幅講述了老景請人刻門匾的故事,情節(jié)雖不十分曲折,但其敘事靈動,具有很大的文學表現(xiàn)空間。
7.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8.有評論說,老晉是一個“褒貶各半”的人物,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談?wù)勀愕睦斫狻?/p>
二、古詩文閱讀(4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上謂裴寂曰:“比多上書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覽,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寢。公輩亦當恪勤職業(yè),副朕此意?!?/p>
上厲精求治,數(shù)引魏征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征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上遣使點兵,封德彝奏:“中男雖未十八,其軀干壯大者,亦可并點?!鄙蠌闹?。敕出,魏征固執(zhí)以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數(shù)四。上怒,召而讓之曰:“中男壯大者,乃奸民詐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執(zhí)至此!”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shù)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今即位未幾,失信者數(shù)矣!”上愕然曰:“朕何為失信?”對曰:“陛下初即位,下詔云:‘逋負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為負秦府國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為天子,國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關(guān)中免二年租調(diào),關(guān)外給復一年?!榷^有敕云:‘已役已輸者,以來年為始?!⑦€之后,方復更征,百姓固已不能無怪。今既征得物,復點為兵,何謂來年為始乎!又,陛下所與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簡閱,咸以委之;至于點兵,獨疑其詐,豈所謂以誠信為治乎!”上悅曰:“向者朕以卿固執(zhí),疑卿不達政事,今卿論國家大體,誠盡其精要。夫號令不信則民不知所從天下何由而治乎朕過深矣!”乃不點中男,賜征金甕一。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材料二: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將答題卡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夫[A]號[B]令[C]不[D]信[E]則[F]民[G]不[H]知[I]所[J]從[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過[T]深[U]矣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敕,在古代一般與皇權(quán)相聯(lián)系,文中三處“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讓,文中指責備,與《鴻門宴》中“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讓”相同。
C.征役,常用來表示賦稅、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發(fā)百姓服兵役。
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是封建社會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長官。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勵精圖治,不僅將奏章貼在寢宮的墻壁上,常常思考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盡職守。
B.魏征認為,要無敵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數(shù)的多少,不必征用壯實的“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執(zhí)行免除租調(diào)和徭役命令,魏征認為,百姓對此雖無責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現(xiàn)。
D.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許諾了百姓就當兌現(xiàn),既然任用官員就應(yīng)信任,太宗對魏征的這一說法表示贊同。
1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于點兵,獨疑其詐,豈所謂以誠信為治乎!
(2)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1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寫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體現(xiàn)了這一點。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東③。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江夏別宋之悌④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注:①虜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東: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④宋之悌:為初唐時著名詩人宋之問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貶交趾(今越南河內(nèi))。李白在江夏(今武漢武昌)與他分別而作這首詩。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高詩首聯(lián)緊扣標題,寫李侍御即將遠征?!帮w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寫出友人飄泊無依,自傷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則意氣振發(fā),有跌宕之勢。
B.高詩頸聯(lián)意在點明李侍御前往安西,與秦城長安天涯相隔,不直接書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C.李詩首聯(lián)寫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遙遙地與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貶所靠近海域,故“遙將”一句暗示其將往之處的偏僻。
D.李詩頸聯(lián)上句點出送別時天氣晴朗,谷鳥吟唱,反襯內(nèi)心的悲涼;下句寫晚風中傳來江猿的嘯聲,更是斷人腸。
15.兩首送別詩,都有“一杯中”,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黃岡竹樓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竹樓所見,一遠一近把竹樓與遠山、近江的關(guān)系寫活了。
②王勃《滕王閣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表述的意思相似。
③身臨天闊水遠、野鴨高飛、秋霞絢麗的優(yōu)美環(huán)境,我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季氏將伐顓臾》中談及國家治理時要處理好貧富懸殊的問題,否則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八章》中,老子認為“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勛;自高自大,不能長久下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虛妄之說,這是超越了人生無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⑦《歸去來兮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了樂天安命,順隨自然的變化走到生命的盡頭的思想。
⑧《陳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自己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相關(guān)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吟一首詩,看千年經(jīng)典惹人戀;歌一闋詞,讓蕩氣回腸詠流傳。從《登鸛雀樓》這類耳熟能詳?shù)奶圃娊?jīng)典,到《鄉(xiāng)愁》這樣的現(xiàn)代佳作,經(jīng)典詩詞_________。當下社會,經(jīng)典詩詞更需要賦予鮮活的新生命,讓這些千百年的經(jīng)典詩詞隨著優(yōu)美旋律飛進每個人的心田,飛遍社會的角角落落,涵養(yǎng)人們的精神世界。
當前,人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不斷升溫,不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蛻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例如,熱播的文化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就為觀眾打開了一扇氣象萬千的文學經(jīng)典之門,讓傳統(tǒng)文化重新_______出蓬勃生機。
文學經(jīng)典必然含情、傳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傳”的,無論時光過去多久,()。它們早已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讓品讀歷史的人___________。我們將傳承詩詞的經(jīng)典精品獻給人們,用經(jīng)典詩詞、傳統(tǒng)文化培根鑄魂,希望這些底蘊深厚、魅力無限的藝術(shù)經(jīng)典能夠持續(xù)________當代文化風尚。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沁人心腑萌發(fā)心悅誠服引領(lǐng)
B.感同身受煥發(fā)心悅誠服指引
C.感同身受萌發(fā)心馳神往指引
D.沁人心腑煥發(fā)心馳神往引領(lǐng)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不僅是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的體現(xiàn),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
B.不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而且展現(xiàn)了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蛻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
C.不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
D.不僅是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的體現(xiàn),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蛻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其中蘊含著永恒不滅的真善美B.其中蘊含的真善美永恒不滅
C.真善美蘊含在其中,永恒不滅D.真善美永恒不滅地蘊含在其中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段時間,人工智能“續(xù)寫”名著的現(xiàn)象受到輿論聚焦。面對《聊齋志異》里的經(jīng)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創(chuàng)作出了“蒲松齡筆下的狼襲擊了多個城市卻無人能敵”的現(xiàn)代式情節(jié)。一時間圍繞著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作能力”,產(chǎn)生了不少討論。有人大膽預測:人工智能可能會代替人類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其實,①,前幾年流行一時的“AI寫詩”就曾頗受輿論關(guān)注。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飽含作家對生命的審美體驗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的通過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精神生產(chǎn),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個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作”背后則是嚴密的邏輯與計算,人工智能僅憑數(shù)據(jù)計算不足以②,其創(chuàng)作的上限,也只不過是精巧的“模擬創(chuàng)作”——這些成果看起來像文學作品,但本質(zhì)上并不屬于真正的創(chuàng)作。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當下人工智能寫出來的作品就算再“像樣”,③。
利用人工智能服務(wù)我們的生活,這個思路沒有問題。但是,我們也不必過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學進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類開展幾乎所有繁重勞動的地步,文學創(chuàng)作仍會是人類精神力量的寶貴園地。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1.文中畫波浪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2023年3月,一句“失意書生”的獨白登上熱搜,引來大量年輕人的共情?!皩W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笨滓壹菏囚斞腹P下的人物,窮困潦倒依然不舍得脫下象征讀書人的長衫。如今,很多大學生自我調(diào)侃是當代孔乙己,學歷成為思想負擔,找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從而陷入困頓和苦悶中。
材料二:
人生漫漫,你我從不被定義!
(路遙)
閱讀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想?作為一個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青年學生,請給四年后的自己寫一封信,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銓W歷與就業(yè)的認識。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要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長春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檢測
語文試卷解析解答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
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解析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9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距離”一詞的本義是對時間和空間而言的?!靶睦砭嚯x”中的“距離”,不是指時空相隔的長度,而是指心理的距離。最早把“心理距離”作為一種美學原理理解的是英國美學家、心理學家愛德華·布洛。他所說的“心理距離”,是指我們在觀看事物時,在事物與我們自己實際利害關(guān)系之間插入一段距離,使我們能夠換一種眼光去看世界。這種距離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調(diào)整實現(xiàn)的,所以叫做“心理距離”。
古往今來,一切偉大的詩人、藝術(shù)家之所以能從尋常痛苦甚至丑惡的事物里發(fā)現(xiàn)美和詩意,就是因為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心理調(diào)整,將事物擺到一定的距離加以觀照和品味的緣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過是可以架屋、造紙和當柴燒的尋常之物,但中國古代詩人面對竹子,卻以另一種眼光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鮮活、動人、美麗、清新的世界?!熬G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這些詩人已徹底改變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們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顫動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詩人的“心理距離”的作用下,已進入了藝術(shù)世界,獲得了美的意味。
審美體驗中的“心理距離”是存在內(nèi)在矛盾的。一方面,藝術(shù)作品能否感動我們,引起我們的共鳴,這與藝術(shù)作品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跟我們自身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藝術(shù)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個人經(jīng)歷愈是吻合,我們對藝術(shù)作品的領(lǐng)會就愈是深切入微,藝術(shù)作品就愈是能打動我們。另一方面,藝術(shù)作品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愈是貼近,我們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藝術(shù)世界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混為一談,也就愈容易從藝術(shù)世界退回到自身經(jīng)歷的現(xiàn)實世界。如此一來,愉快的審美鑒賞就可能變成痛苦的自傷身世了。上述兩條規(guī)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條規(guī)律強調(diào)欣賞時距離要小,第二條規(guī)律則強調(diào)欣賞時距離要大,所以稱為“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
那么如何來解決審美體驗中的“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呢?美國美學家、心理學家愛德華·布洛提出,“無論是在藝術(shù)欣賞的領(lǐng)域,還是在藝術(shù)生產(chǎn)中,最受歡迎的境界乃是把距離最大限度的縮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這種“不即不離”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藝術(shù)境界,在于它對“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作了妥當?shù)陌才牛核炔皇挂蚓嚯x過遠而無法理解,也不使因距離消失而讓實用動機壓倒審美享受。這樣,就使審美主體在面對審美對象之際,既能“入乎其內(nèi)”,又能“出乎其外”。
(摘編自童慶炳《換一種眼光看世界——談審美心理距離》)
材料二:
人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語說:“家花不比野花香?!比藢τ诂F(xiàn)在和過去的態(tài)度也有同樣的分別。這全是觀點和態(tài)度的差別。持實用的態(tài)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偠灾?,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shù)木嚯x之外去看。
我說“距離”時總不忘冠上“適當?shù)摹比齻€字,這個道理可以拿一個淺例來說明。王漁洋的《秋柳詩》中有兩句說:“相逢南雁皆愁侶,好語西烏莫夜飛。”在不知這詩的歷史的人看來,這兩句詩是漫無意義的,這就是說,它的距離太遠,讀者不能了解它,所以無法欣賞它?!肚锪姟吩瓉硎堑棵魍龅?,“南雁”是指國亡無所依附的故舊大臣,“西烏”是指有意屈節(jié)降清的人物。假使讀這兩句詩的人自己也是一個“遺老”,他對于這兩句詩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賞的態(tài)度,因為他容易看這兩句詩而自傷身世,想到種種實際人生問題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專注在詩的意象上面,這就是說,《秋柳詩》對于他的實際生活距離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實用的世界。
藝術(shù)須與實際人生有距離,所以藝術(shù)與極端的寫實主義不相容。寫實主義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藝術(shù)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總不免把觀者引回到實際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遷于種種無關(guān)美感的問題,不能專心致志地欣賞形象本身的美。
藝術(shù)都是主觀的,都是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jīng)過幾分客觀化。藝術(shù)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藝術(shù)。蔡琰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絕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時絕寫不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兩首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jié)果。藝術(shù)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不能同時在這種情感中過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為站在客位的觀賞者。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第三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品味詩人筆下的綠竹形象時,要重新定義“竹子”的概念,才能發(fā)現(xiàn)其被賦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質(zhì)。
B.審美主體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內(nèi)”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進入到“不即不離”的理想審美境界。
C.要發(fā)現(xiàn)事物本身的美,我們必須摒棄實用的態(tài)度,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
D.朱光潛先生否定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寫實主義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會把觀者引回到實際人生。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審美體驗中的“心理距離”有別于時間與空間相隔的“距離”,它是藝術(shù)家通過一定的藝術(shù)處理而獲得的。
B.藝術(shù)作品中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愈貼近就愈能打動我們,同時也可能讓我們失去愉快的審美體驗。
C.朱光潛先生舉王漁洋《秋柳詩》的例子,意在證明藝術(shù)與實際的距離若是太遠,容易使人無法了解和欣賞。
D.蔡琰和杜甫寫的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jié)果,他們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是站在客位上將這種情感客觀化。
3.結(jié)合兩則材料,下列語段最不適合用“審美距離”解釋的一項是()
A.在《唐·吉訶德》中,看多了游俠小說的唐·吉訶德以為自己就是游俠,于是行俠仗義走天下。
B.余弱冠時讀書杭州,聞有某賈人女明艷工詩,以酷嗜《紅樓夢》,致成瘵疾?!惼湓队归e齋筆記》
C.儂家家住西湖東,十二珠簾夕照紅。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圖畫中?!肌吨圻€長沙》
D.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纭兜S柳》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1.C2.C3.D
4.①首先由時空距離的概念引出審美體驗中“心理距離”的概念;②其次從創(chuàng)的角度,以古代詩文中的竹子為例具體闡釋審美體驗中“心理距離”的意義;③然后又從欣賞者的角度論述審美體驗中的“心理距離”存在“內(nèi)在矛盾”;④最后提出解決審美體驗“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的方法是“不即不離”。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比較文本信息的能力。
A.“要重新定義‘竹子’的概念”錯誤,由“要徹底改變看待事物(這里指竹子)的普通方式”可知,應(yīng)當是不將竹子視為實用的尋常之物,而要從詩人的眼光、審美的視角來欣賞他們筆下的竹子。
B.“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內(nèi)’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錯誤,條件與結(jié)果倒置,由“這種‘不即不離’的境界……這樣,就使審美主體在面對審美對象之際,既能‘入乎其內(nèi)’,又能‘出乎其外’”可知,“不即不離”的境界使審美主體在面對審美客體之時,既能“入乎其內(nèi)”,又能“出乎其外”。
D.“朱光潛先生否定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寫實主義作品”錯誤,曲解文意,由“藝術(shù)須與實際人生有距離,所以藝術(shù)與極端的寫實主義不相容”可知,朱光潛先生否定的是極端的寫實主義作品而非寫實主義作品。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觀點態(tài)度能力。
C.“意在證明藝術(shù)與實際的距離若是太遠,容易使人無法了解和欣賞”錯誤,以偏概全,朱光潛先生舉王漁洋《秋柳詩》的例子不僅證明了藝術(shù)與實際的距離若是太遠,容易使人無法了解和欣賞,同時還證明了距離若太近,則容易使人回到現(xiàn)實世界。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和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由材料一“‘心理距離’,是指我們在觀看事物時,在事物與我們自己實際利害關(guān)系之間插入一段距離,使我們能夠換一種眼光去看世界”“藝術(shù)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個人經(jīng)歷愈是吻合,我們對藝術(shù)作品的領(lǐng)會就愈是深切入微,藝術(shù)作品就愈是能打動我們”“我們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藝術(shù)世界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混為一談,也就愈容易從藝術(shù)世界退回到自身經(jīng)歷的現(xiàn)實世界”可知,“審美距離”的概念和作用。
A.“堂吉訶德以為自己就是游俠”是“把作品的藝術(shù)世界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混為一談”,屬于“審美距離”。
B.“以酷嗜《紅樓夢》,致成瘵疾”是“藝術(shù)作品就愈是能打動我們”,屬于“審美距離”。
C.“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圖畫中”是“藝術(shù)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情景與我們的個人經(jīng)歷愈是吻合”,屬于“審美距離”。
D.“唯有池塘自碧”是將情感賦予池塘,應(yīng)該用材料二《談美》第三章“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中的“移情原理”去詮釋,和“審美距離”無關(guān)。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寫“‘距離’一詞的本義是對時間和空間而言的。‘心理距離’中的‘距離’,不是指時空相隔的長度,而是指心理的距離?!@種距離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調(diào)整實現(xiàn)的,所以叫做‘心理距離’”,第一段首先由時空距離的概念引出審美體驗中“心理距離”的概念;
第二段寫“古往今來,一切偉大的詩人、藝術(shù)家之所以能從尋常痛苦甚至丑惡的事物里發(fā)現(xiàn)美和詩意,就是因為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心理調(diào)整,將事物擺到一定的距離加以觀照和品味的緣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過是可以架屋、造紙和當柴燒的尋常之物,但中國古代詩人面對竹子,卻以另一種眼光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鮮活、動人、美麗、清新的世界?!褡釉谠娙说摹睦砭嚯x’的作用下,已進入了藝術(shù)世界,獲得了美的意味”,從創(chuàng)的角度,以古代詩文中的竹子為例具體闡釋審美體驗中“心理距離”的意義;
第三段寫“審美體驗中的‘心理距離’是存在內(nèi)在矛盾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所以稱為‘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從欣賞者的角度論述審美體驗中的“心理距離”存在“內(nèi)在矛盾”;
最后一段寫“那么如何來解決審美體驗中‘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呢?……。這種‘不即不離’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藝術(shù)境界,在于它……。這樣,就使審美主體在面對審美對象之際,既能‘入乎其內(nèi)’,又能‘出乎其外’”,最后提出解決審美體驗“距離的內(nèi)在矛盾”的方法是“不即不離”。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日三秋
劉震云
老景二十歲起,便跟著人販賣古董。賺了錢,老景便在湯陰縣城古衙邊買了一塊地,蓋起一座院落。院落三進三出。院落蓋起,老景想在門頭懸一塊門匾。他看清朝和民國留下來的大宅,門頭上都懸一塊匾;匾上鏤空雕字,要么是“榮華富貴”,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門匾在外邊風吹日曬,雨淋雪打,需要一塊好木頭,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棗木。老景從塔鋪的木匠老范那里買了一塊兩百多年的大棗樹的樹心。安陽林州,有專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錢比普通木匠貴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藝數(shù)一數(shù)二的,是一個叫老晉的人。老晉用手指叩了叩樹心,又把樹心翻來覆去查看半天,點點頭:
“不錯,是塊好木頭?!?/p>
“當?shù)闷痖T頭”
“當?shù)闷鹗钱數(shù)闷?,關(guān)鍵是,想雕個啥”
“‘榮華富貴’或‘吉祥如意’?!?/p>
“到底想雕啥”
老景:“門頭上的字,都是一個意思,你看著辦吧?!?/p>
雕一塊門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晉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來。老景新蓋的院子,老景家還沒搬進來,老晉一個人先住了進去。當然屋子還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間偏房里,給老晉搭了個床鋪。老晉住進來頭一天上午,將“榮華富貴”四個字從字帖拓到紙上,又將“吉祥如意”四個字從字帖拓到紙上,將兩幅字攤在院子里,衡量該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兩幅字在含義上有什么差別,而是在計算二者的筆畫;筆畫稠的字雕刻起來麻煩,鏤空之后,筆畫與筆畫間連接的木頭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細思量;筆畫少的,筆畫和筆畫之間,不用動的木頭多,連接的木頭厚實,雕刻起來省工省力。兩者各四個字,其中都有稠字,筆畫計算下來,兩者數(shù)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猶豫。正猶豫間,一人踱步到院子來,背著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從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晉一開始認為是老景的家人或親戚,也沒在意;后來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頭一回進這院落,知道是一個生人,便說: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來干活的,你待的時間長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p>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問:“這院落的結(jié)構(gòu),是從安陽馬家大院套來的吧”
“我只是個木匠,不是磚瓦匠,看不透房子的蓋法。”
“可是,結(jié)構(gòu)跟馬家大院像,一磚一瓦的蓋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負了這些磚瓦和這個地段?!庇终f,“看似房子的蓋法有差池,區(qū)別還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無點墨啊。”
“聽客人話的意思,你是個讀書人”
“讀書談不上,愛四處走走?!笨腿擞终f,“剛?cè)ス叛脜⒂^,看這邊新起一座院落,大門開著,就進來看了看,老人家,打擾了。”
說完,便向院外走。這時看到地上放著兩幅字,一幅是“榮華富貴”,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腳步:
“這是要干嗎”
“我是一個木匠,主人要雕一個門匾,讓我從中選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愛多說話,這兩款字,和這房子蓋得一樣,都太俗。”
“我剛才猶豫,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這兩款字,我雕了一輩子,也雕煩了?!崩蠒x又問,“客人,你是讀書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p>
“主人跟我交代,門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p>
客人笑了:“這就是胸無點墨,也有胸無點墨的好處。那我替你想一想?!?/p>
客人低頭沉吟半天,仰起頭說:“上午在火車上,我讀了一本書,其中有一個詞,平日也見過,但放到這本書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意思,這在人和人之間,是一句頂一萬句的話呀?!?/p>
“問題是,這話放到門頭上合適嗎”
“這話放到門頭上,當然意思就轉(zhuǎn)了,說的就不是人和人的關(guān)系,而是人和地方的關(guān)系,在這里生活一天,勝過在別處生活三年,你說合適不合適”
老晉拊著掌說:“這話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歡,我就雕這個?!?/p>
客人走后,老晉開始在棗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個字。其實,老晉雕“一日三秋”四個字,并不是看中這四個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晉并不計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個字,比“榮華富貴”或“吉祥如意”四個字,筆畫少一半還多,雕刻起來少費工夫。待雕好,請老景過來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個這,不是說好雕‘榮華富貴’或‘吉祥如意’嗎”
“那兩款都太俗,這個不俗?!?/p>
接著,老晉將那客人對“一日三秋”的解釋,向老景解釋一遍。
老景:“這個是不俗,得向人解釋,‘榮華富貴’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F(xiàn)在,等于把簡單的事搞復雜了。事先,你咋不告訴我呢”
“你不是說,讓我做主嗎”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說讓你在‘榮華富貴’和‘吉祥如意’間做主,你咋做到外邊了呢”
“既然這樣,你再找塊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p>
“罷了罷了,一塊門匾,怎么掛不是掛,別再把事情搞復雜了?!崩暇坝终f,“‘一日三秋’,說起來也不是壞詞?!?/p>
老晉松了一口氣:“可不?!?/p>
(選自劉震云《一日三秋》)
5.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老景販賣古董發(fā)財后蓋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國的大宅那樣掛一塊匾,來保佑自己榮華富貴。
B.文中寫老晉觀察老景買的樹心的動作,意在寫他的雕刻技藝高超,為他后面最終的選擇作鋪墊。
C.聽到客人詢問這套房子的院落結(jié)構(gòu),老晉客氣地解釋自己并不是磚瓦匠,對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
D.結(jié)尾寫老晉松了一口氣,是因為他最初擔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滿意接受。
6.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你看著辦吧”,看似極簡的一句話,將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畫出來,也為下文老晉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筆。
B.小說按時間順序?qū)懤蠒x為老景雕刻門匾的過程,幾處人物對話既鮮明地刻畫出人物特征,同時也構(gòu)成了小說的主體框架。
C.小說題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線索,文中通過客人對“一日三秋”的詞義新解,將小說的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D.這篇小說以較小篇幅講述了老景請人刻門匾的故事,情節(jié)雖不十分曲折,但其敘事靈動,具有很大的文學表現(xiàn)空間。
7.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8.有評論說,老晉是一個“褒貶各半”的人物,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談?wù)勀愕睦斫狻?/p>
5.C6.C
7.(1)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客人”的出現(xiàn)才使得門匾的內(nèi)容有了著落,客人對“一日三秋”的解釋也讓老景最終得以接受。(2)反襯老景的形象。客人對房子建筑和門匾題字的看法反襯出老景的胸無點墨。
8.(1)褒:老晉手藝一流,維護東家利益。他長期從事木雕工作,手藝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數(shù)一數(shù)二;不讓陌生人在院子里長呆,以免東家的房屋、財產(chǎn)被意外破壞。
(2)貶:缺乏匠人精神。他在選擇雕刻門匾的內(nèi)容時,以筆畫少、費工夫少為標準,對門匾的內(nèi)容的深意和不俗并不計較。
(3)這樣寫能避免人物塑造形象的扁平化,讓老晉這一人物形象更真實,讓小說也更有真實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小說內(nèi)容的能力。
A.“來保佑自己榮華富貴”,文章只是說老景想模仿清朝和民國留下來的大宅的樣子,在門頭上都懸一塊匾,甚至刻“榮華富貴”或“吉祥如意”都無所謂,沒有說目的是來保佑自己榮華富貴。
B.“為他后面最終的選擇作鋪墊”錯誤,這一動作只是寫出了老晉的懂行,雕刻技藝高超,和他最終的選擇并無關(guān)聯(lián)。而且后文老晉選擇“一日三秋”主要是因為這四個字好雕。
D.“是因為他最初擔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滿意接受”錯誤,老晉最初雕“一日三秋”并無擔心,就覺得少費工夫就雕了。松了一口氣是因為老景不要他重新雕了。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
C.“‘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線索”錯誤,“一日三秋”并非行文線索,小說的前半部分是說的老景請老晉雕刻門匾的事情,只是到了老晉和客人交流的后半部分時才涉及門匾內(nèi)容更換為“一日三秋”的情節(jié)。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次要人物的呈現(xiàn)在文中一般擔當特定的角色,經(jīng)過他們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把故事的相關(guān)情節(jié)自然交融,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客人對建筑的評價讓老晉能夠相信他是個讀書人,看事情很有見地,所以才讓他推薦門匾的內(nèi)容,并且后來又照搬給老景聽。
再者,次要人物是要為主要人物服務(wù)的,本文中的客人是個讀書人,對建筑格局及門匾題詞有獨到的看法,而老景是一個因販賣古董而發(fā)家的人,他在客人的眼中是一個“胸無點墨”的人,這樣,客人的形象就對主要人物老景的形象起到了反襯作用。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內(nèi)容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能力。
本題要求對老晉這一人物的評論談出自己的看法,而對老晉的評論是他是一個“褒貶各半”的人物,那么其暗含的本題的答題指向應(yīng)該有三點:老晉值得“褒揚”的一面體現(xiàn)在哪里,老晉值得“貶斥”(批評)的一面又體現(xiàn)在哪里,我們應(yīng)該怎樣評價這樣塑造老晉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從文中看,老晉做了一輩子木雕活,他的技藝在林州從事木雕的木匠里面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表明了他的技藝一流,當客人在老景的院子里觀看,老晉發(fā)現(xiàn)他是陌生人后,不讓他繼續(xù)呆下去,說明他做工時會維護東家的利益,避免東家的財產(chǎn)受損失的,這些都是值得褒揚的;
而老晉也有缺點,文中寫他最初拿不定主意門匾上刻什么內(nèi)容就是因為那兩幅字筆畫、工夫都差不多,而后來客人的推薦他能欣然接受其實并不是因為其內(nèi)容不俗,而是筆畫少,費的工夫小。
這樣寫老晉,才能讓老晉作為一個立體化的人存在,而不是只有優(yōu)點或缺點,從而避免了人物形象的扁平化,也讓這一人物更顯得真實,小說內(nèi)容更具真實感和生活氣息。
二、古詩文閱讀(4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上謂裴寂曰:“比多上書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覽,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寢。公輩亦當恪勤職業(yè),副朕此意?!?/p>
上厲精求治,數(shù)引魏征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征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上遣使點兵,封德彝奏:“中男雖未十八,其軀干壯大者,亦可并點?!鄙蠌闹?。敕出,魏征固執(zhí)以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數(shù)四。上怒,召而讓之曰:“中男壯大者,乃奸民詐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執(zhí)至此!”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shù)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今即位未幾,失信者數(shù)矣!”上愕然曰:“朕何為失信?”對曰:“陛下初即位,下詔云:‘逋負官物,悉令蠲免?!兴疽詾樨撉馗畤菊撸枪傥?,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為天子,國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關(guān)中免二年租調(diào),關(guān)外給復一年。’既而繼有敕云:‘已役已輸者,以來年為始?!⑦€之后,方復更征,百姓固已不能無怪。今既征得物,復點為兵,何謂來年為始乎!又,陛下所與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簡閱,咸以委之;至于點兵,獨疑其詐,豈所謂以誠信為治乎!”上悅曰:“向者朕以卿固執(zhí),疑卿不達政事,今卿論國家大體,誠盡其精要。夫號令不信則民不知所從天下何由而治乎朕過深矣!”乃不點中男,賜征金甕一。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材料二: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將答題卡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夫[A]號[B]令[C]不[D]信[E]則[F]民[G]不[H]知[I]所[J]從[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過[T]深[U]矣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敕,在古代一般與皇權(quán)相聯(lián)系,文中三處“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讓,文中指責備,與《鴻門宴》中“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讓”相同。
C.征役,常用來表示賦稅、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發(fā)百姓服兵役。
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封建社會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長官。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勵精圖治,不僅將奏章貼在寢宮的墻壁上,常常思考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盡職守。
B.魏征認為,要無敵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數(shù)的多少,不必征用壯實的“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執(zhí)行免除租調(diào)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認為,百姓對此雖無責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現(xiàn)。
D.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許諾了百姓就當兌現(xiàn),既然任用官員就應(yīng)信任,太宗對魏征的這一說法表示贊同。
1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于點兵,獨疑其詐,豈所謂以誠信為治乎!
(2)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1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寫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體現(xiàn)了這一點。
9.EKR10.D11.C
12.(1)至于征點兵員,卻懷疑他們使詐,這難道是以誠信為治國之道嗎?
(2)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開一面作為限度,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
13.①將大臣上書言事的奏章貼在寢宮的墻壁上,進出時觀看。
②接受魏征“不點中男”的建議。
③贊同魏征以誠信為治國之道的進言。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朝廷政令不講信用,則百姓不知所從,國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過失很深吶!
“號令”作主語,“不信”作謂語,“則”照應(yīng)上文的假設(shè)引出下一句,常置于句首,故應(yīng)在E處斷開;
“民”作主語,“不知”作謂語,“所從”為名詞短語作賓語,應(yīng)在K處斷開;
“何……乎”反問句,獨立斷開,“朕過”偏正短語作主語,“深”作謂語,應(yīng)在R處斷開。
故選EKR。
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以及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句意: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C.正確。
D.“是封建社會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長官”錯誤。原文“守宰”指地方長官。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百姓對此雖無責怪之意”有誤。從原文“百姓固已不能無怪”來看,百姓還是有責怪之意的。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點兵”,征點兵員;“豈……乎”,難道……嗎。
(2)“樂”,以……為樂;“盤游”,狩獵;“懈怠”,意志松懈。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比多上書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覽,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寢。公輩亦當恪勤職業(yè),副朕此意”可知,唐太宗將大臣上書言事的奏章貼在寢宮的墻壁上,進出時觀看。
由“乃不點中男,賜征金甕一”可知,唐太宗接受魏征“不點中男”的建議。
由“向者朕以卿固執(zhí),疑卿不達政事,今卿論國家大體,誠盡其精要。夫號令不信,則民不知所從,天下何由而治乎,朕過深矣”可知,唐太宗贊同魏征以誠信為治國之道的進言。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太宗對大臣裴寂說:“近來很多上書言事的奏章,朕都將它們貼在寢宮的墻壁上,以便進出時觀看,朕時常思考為政之道,有時要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們也要恪盡職守,與朕的這一心意相符?!?/p>
太宗勵精求治,多次讓魏征進入臥室內(nèi),詢問政治得失。魏征知無不言,太宗均高興地采納。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雖不到十八歲,其中身體魁梧壯實的,也可一并征發(fā)?!碧谕?。敕令傳出,魏征堅持自己的意見,認為不可以,不肯簽署,如是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將他召進宮中責備道:“中男中魁梧壯實的,都是那些奸民虛報年齡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們有什么害處,而你卻如此固執(zhí)!”魏征答道:“軍隊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數(shù)眾多。陛下征召身體壯健的成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無敵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虛數(shù)呢!而且陛下總說:‘朕以誠、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沒有欺詐行為?!F(xiàn)在陛下即位沒多久,卻已經(jīng)多次失信了!”太宗驚愕地問道:“聯(lián)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剛即位時,就下詔說:‘百姓拖欠官家的財物,一律免除?!嘘P(guān)部門認為拖欠秦王府國司的財物,不屬于官家財物,仍舊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為天子,秦王府國司的財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說:‘關(guān)中地區(qū)免收二年的租調(diào),關(guān)外地區(qū)免除徭役一年?!痪糜钟须妨钫f:‘已納稅和已服徭役的,從下一年開始免除?!绻诉€已納稅物之后,又重新征回,這樣百姓本就不能沒有責怪之意?,F(xiàn)在是既征收租調(diào),又指派為兵員,還談什么從下一年開始免除呢!另外與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日常公務(wù)都委托他們辦理;至于征點兵員,卻懷疑他們使詐,這難道是以誠信為治國之道嗎?”太宗高興地說:“以前朕認為你比較固執(zhí),懷疑你不通達政務(wù),現(xiàn)在看到你議論國家大政方針,確實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講信用,則百姓不知所從,國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過失很深吶!”于是不征點中男做兵員,并且賜給魏征一只金甕。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材料二:
統(tǒng)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強自我修養(yǎng),謙虛處世、自律言行,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
(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東③。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江夏別宋之悌④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注:①虜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東: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④宋之悌:為初唐時著名詩人宋之問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貶交趾(今越南河內(nèi))。李白在江夏(今武漢武昌)與他分別而作這首詩。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高詩首聯(lián)緊扣標題,寫李侍御即將遠征?!帮w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寫出友人飄泊無依,自傷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則意氣振發(fā),有跌宕之勢。
B.高詩頸聯(lián)意在點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與秦城長安天涯相隔,不直接書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C.李詩首聯(lián)寫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遙遙地與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貶所靠近海域,故“遙將”一句暗示其將往之處的偏僻。
D.李詩頸聯(lián)上句點出送別時天氣晴朗,谷鳥吟唱,反襯內(nèi)心的悲涼;下句寫晚風中傳來江猿的嘯聲,更是斷人腸。
15.兩首送別詩,都有“一杯中”,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
14.A15.相同之處:都含有與友人惜別的深摯之情。(不同之處:高詩,①萬里征途的擔憂之情。②功名早立的期望之情(或勉勵之情)。李詩,對友人被貶的同情。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述技巧與評價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A項,“借代”“自傷身世”錯。送別友人時,心中本來就為惜別傷離的情緒所苦惱,自己作為送行者,也是象風中的蓬草一樣,到處飄泊,蹤跡不定,更增加了無限惆悵的心情。這里以“飛蓬”來形容,就進一步渲染了送別時心中的感慨。故選A。
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答題時要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標題、解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述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述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從和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可以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高詩,最后兩句是勸慰的話。盡管你將要去的地方有萬里之遙,朋友之間的離別之苦也的確令人難過,但是要把心放寬些,不要因別離而心情惆悵,應(yīng)該為捍衛(wèi)國家的安全而貢獻力量。“看取寶刀雄”,是一種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讓寶刀發(fā)揮威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雄心壯志。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詩人沒有明寫,但不難推測,它包含著深摯的惜別,“萬里”征途的擔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極為深沉厚重。李詩,頷聯(lián)“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用“一杯”與“千里”相對,既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派,又含有無可奈何的情緒。人在千里之外,而情義卻在這淺淺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義絲毫不輕,下肚的不僅是酒,還有對有人濃濃的友情。相同之處:都含有與友人惜別的深摯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黃岡竹樓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竹樓所見,一遠一近把竹樓與遠山、近江的關(guān)系寫活了。
②王勃《滕王閣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表述的意思相似。
③身臨天闊水遠、野鴨高飛、秋霞絢麗的優(yōu)美環(huán)境,我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季氏將伐顓臾》中談及國家治理時要處理好貧富懸殊的問題,否則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八章》中,老子認為“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勛;自高自大,不能長久下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虛妄之說,這是超越了人生無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⑦《歸去來兮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了樂天安命,順隨自然的變化走到生命的盡頭的思想。
⑧《陳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自己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
①.遠吞山光②.平挹江瀨③.東隅已逝④.桑榆非晚⑤.落霞與孤鶩齊飛⑥.秋水共長天一色⑦.不患寡而患不均⑧.不患貧而患不安⑨.自伐者無功⑩.自矜者不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挹”“瀨”“隅”“鶩”“矜”“誕”“殤”“僮”等。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相關(guān)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吟一首詩,看千年經(jīng)典惹人戀;歌一闋詞,讓蕩氣回腸詠流傳。從《登鸛雀樓》這類耳熟能詳?shù)奶圃娊?jīng)典,到《鄉(xiāng)愁》這樣的現(xiàn)代佳作,經(jīng)典詩詞_________。當下社會,經(jīng)典詩詞更需要賦予鮮活的新生命,讓這些千百年的經(jīng)典詩詞隨著優(yōu)美旋律飛進每個人的心田,飛遍社會的角角落落,涵養(yǎng)人們的精神世界。
當前,人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不斷升溫,不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蛻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例如,熱播的文化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就為觀眾打開了一扇氣象萬千的文學經(jīng)典之門,讓傳統(tǒng)文化重新_______出蓬勃生機。
文學經(jīng)典必然含情、傳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傳”的,無論時光過去多久,()。它們早已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讓品讀歷史的人___________。我們將傳承詩詞的經(jīng)典精品獻給人們,用經(jīng)典詩詞、傳統(tǒng)文化培根鑄魂,希望這些底蘊深厚、魅力無限的藝術(shù)經(jīng)典能夠持續(xù)________當代文化風尚。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沁人心腑萌發(fā)心悅誠服引領(lǐng)
B.感同身受煥發(fā)心悅誠服指引
C.感同身受萌發(fā)心馳神往指引
D.沁人心腑煥發(fā)心馳神往引領(lǐng)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不僅是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的體現(xiàn),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
B.不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而且展現(xiàn)了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蛻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
C.不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
D.不僅是現(xiàn)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的體現(xiàn),而且是全社會創(chuàng)造性蛻變古老中國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現(xiàn)。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其中蘊含著永恒不滅的真善美B.其中蘊含的真善美永恒不滅
C.真善美蘊含在其中,永恒不滅D.真善美永恒不滅地蘊含在其中
17.D18.A19.B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現(xiàn)多指雖未親身經(jīng)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jīng)歷過一樣。沁人心腑:指呼吸到新鮮空氣或喝了清涼飲料使人感到舒適?,F(xiàn)也用來形容欣賞了美好的詩文、樂曲等給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覺。語境強調(diào)的是經(jīng)典詩詞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應(yīng)用“沁人心腑”。
第二空:萌發(fā):①種子或抱子發(fā)芽。②比喻事物發(fā)生。煥發(fā):①光彩四射。②振作。由“蓬勃生機”可知,應(yīng)用“煥發(fā)”。
第三空:心悅誠服:誠心誠意地佩服或服從。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語境形容文學經(jīng)典讓品讀歷史的人非常向往,應(yīng)用“心馳神往”。
第四空:引領(lǐng):引導、帶領(lǐng)指引:指點引導。由“文化風尚”可知,應(yīng)用“引領(lǐng)”。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波浪線句有兩處語?。?/p>
一是“不僅體現(xiàn)了……而且是……的展現(xiàn)”結(jié)構(gòu)不一致,應(yīng)當是“不僅體現(xiàn)了……而且展現(xiàn)了……”或“不僅是……的體現(xiàn),而且是……的展現(xiàn)”。
二是“蛻變”與“智慧精髓”搭配不當,可改為“轉(zhuǎn)化中國古代智慧精髓”。
全部改對是A項。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語句復位的能力。
由分析可知,所填語句承接前文“文學經(jīng)典”,以“其中”開頭與前文銜接緊密,可排除CD。
從語境看,強調(diào)的重點是“永恒不滅”,排除A。
故選B。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段時間,人工智能“續(xù)寫”名著的現(xiàn)象受到輿論聚焦。面對《聊齋志異》里的經(jīng)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創(chuàng)作出了“蒲松齡筆下的狼襲擊了多個城市卻無人能敵”的現(xiàn)代式情節(jié)。一時間圍繞著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作能力”,產(chǎn)生了不少討論。有人大膽預測:人工智能可能會代替人類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其實,①,前幾年流行一時的“AI寫詩”就曾頗受輿論關(guān)注。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飽含作家對生命的審美體驗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的通過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精神生產(chǎn),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個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作”背后則是嚴密的邏輯與計算,人工智能僅憑數(shù)據(jù)計算不足以②,其創(chuàng)作的上限,也只不過是精巧的“模擬創(chuàng)作”——這些成果看起來像文學作品,但本質(zhì)上并不屬于真正的創(chuàng)作。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當下人工智能寫出來的作品就算再“像樣”,③。
利用人工智能服務(wù)我們的生活,這個思路沒有問題。但是,我們也不必過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學進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類開展幾乎所有繁重勞動的地步,文學創(chuàng)作仍會是人類精神力量的寶貴園地。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1.文中畫波浪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0.①人工智能寫作現(xiàn)象早已有之;②賦予文學作品以個人的思想情感;③也不可能取代人類的文學創(chuàng)作
21.①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精神生產(chǎn),②它通過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③飽含作家對生命的審美體驗,④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交換機行業(yè)市場全景監(jiān)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中國商業(yè)地產(chǎn)市場分析預測報告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專題3.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練基礎(chǔ)版含解析必修1
- 2024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4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練習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 2025-2030年中國鼓風試驗箱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汽車技術(shù)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方案設(shè)計2025年發(fā)改委標準案例范文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第7節(jié)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A同步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課時作業(yè)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第二章4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與折射練習含解析教科版選修3-4
- 2025年鋼制噴塑雙層玻璃柜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企業(yè)自查報告范文
- 沐足店長合同范例
- 母嬰護理的職業(yè)道德
- 《商務(wù)溝通-策略、方法與案例》課件 第二章 口頭溝通
- 運灰安全管理制度模版(2篇)
- 2024年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公務(wù)員考試600題內(nèi)部選題庫(A卷)
- 2024年湖南省公務(wù)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工商企業(yè)管理畢業(yè)論文的范文
- 《物權(quán)法》本科題集
- 新能源汽車驅(qū)動電機及控制系統(tǒng)檢修課件 學習情境6:電機控制系統(tǒng)檢修
- 廚房菜品出品標準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