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詩歌鑒賞——表達方式五種基本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詩歌鑒賞中重點注意:描寫、抒情。表達方式西江月?遣興辛棄疾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表達方式:記敘明確:詞人在這里借醉寫自己獨立的人格,高傲的品行和抗金復國壯志難酬的無比憤懣。
表現(xiàn)手法上,擬人化和問答體的寫法,幽默詼諧,風趣橫生。敘述雜以描寫,讓人物自己出來表演,塑造了生動藝術形象。題烏江亭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表達方式:議論明確: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惋惜他的英雄事業(yè)歸于覆滅。第三四句對項羽如不自殺的結局做了假設,事情還是大有可為的。只可惜項羽自殺了。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表明了敗不餒的道理。思考:王維的山水詩有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寓動于靜”或“動中顯靜”,請以第三聯(lián)為例,對此做簡要的分析。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表達方式:描寫
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明確:本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今昔對比,表達了內心的報國無門、惆悵悲涼、憤懣不滿。表達方式: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典抒情
正面描寫(白描、工筆)和側面描寫(襯托)
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視聽結合(聲色結合)點面結合角度:遠、近、高、低、俯、仰等
詩歌中的表達方式抒情方式:描寫方式: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fā)激情、快意或情緒,即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xiàn)思想感情。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例2: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2.間接抒情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先有情后寫景。借對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詩人的主觀情感,使情感含而不露,蘊藉悠遠。觸景生情:先寫景后生情。詩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發(fā)聯(lián)想,從而產(chǎn)生某種感情。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牛刀小試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xiàn)色彩,(詩句分析)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析效果)用典抒情用典,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表達自己觀點的一種表達方式。例1:“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p>
【析】通過化用“莊周化蝶”、“杜鵑啼血”的典故,表達了“憶華年”時對往事似幻似真、迷離恍惚之感,意境朦朧凄美。例2:“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析】本詩借諸葛亮的故事,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即用現(xiàn)實之事抒發(fā)情感。例:“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保ㄌ拼鷱埣肚锼肌罚疚觥吭姼杞柚粘I钪幸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小結: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故鄉(xiāng)明月”傳達“思鄉(xiāng)情”“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夢后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世事滄桑的感嘆”“空城落花”傳達“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1.描寫角度:上下、遠近、高低、俯仰2.描寫內容:所見(視覺)、所聞(聽覺)、所感(觸覺、味覺、嗅覺)3.描寫方法:(1)正面描寫(白描、工筆)和側面描寫(烘托、襯托、渲染)(2)虛實相生(3)動靜結合(4)點面結合描寫方式練習:《優(yōu)化設計》P101《送從叔赴南海幕》例1:《陌上?!罚骸邦^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找出詩中關于人物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前四句細節(jié)描寫。側面描寫:借“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例2: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薄疚觥繌娜齻€側面來表現(xiàn)夜雪之大:(1)“衾枕冷”:寫被子、枕頭的冷,襯托雪之大。(2)“窗戶明”: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3)“折竹聲”:積壓在竹上的雪多,竹子會被壓折烘托雪大。另:從描寫角度看,此詩還從觸覺、視覺、聽覺來描寫。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實景:眼前的、現(xiàn)實的、客觀的、具體的景。虛景:過去的、想象的、夢中的、虛構的景。
2.虛實結合例1: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崩?、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薄疚觥勘驹妼懥藘纱巍鞍蜕揭褂辍?,第一次是實寫(前兩句),第二次是虛寫(后兩句):想象未來一天與妻子團圓,“共剪西窗燭”時再回憶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虛寫的三類內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②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或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③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如:“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迸5缎≡嚕涸聢A杜甫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故園松桂發(fā),萬里共清輝。[注]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綺逾依: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圓。③列宿:眾星。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賞析。(4分)參考答案:遙想故園桂花開放,是虛寫;眼前的清輝,是實寫。(1分)故園桂花正該開放,虛中有實;萬里清輝,實中有虛。(1分)虛實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詩人渴盼萬家團圓的美好愿望。(表達效果2分)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多角度開拓意境,構成一種情趣。例1: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崩?: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崩?: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動靜結合
“點”: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突出重點,體現(xiàn)深度;“面”: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顧及全局,體現(xiàn)廣度。4.點面結合例1: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例2: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p>
例3: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題大庾嶺北驛[唐]宋之問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咀ⅰ看筲讕X: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認為此嶺是南北分界線,有北雁南飛至此回的傳說。⑴這首詩在抒發(fā)感情方面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你對有特色的一種手法作簡要賞析。牛刀小試:①借景抒情。詩人借“南飛雁”、“隴頭梅”,將懷土思鄉(xiāng)的感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對比。北雁南飛至此回與“我行殊未已”相對比,把詩人懷土思鄉(xiāng)的憂傷、哀怨、痛苦表現(xiàn)得更加深切。③反襯。以“江靜”、潮落反襯詩人哀怨痛苦、無一刻寧靜的內心世界,渲染了凄涼孤寂的氣氛,使詩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④虛實結合。前三聯(lián)寫的途中所見所感,是實寫;最后一聯(lián)“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是虛寫,虛擬了一段情景來描繪詩人深切的懷土思鄉(xiāng)之情。虛實結合,凄切纏綿。
參考答案:1、渲染:通過(環(huán)境)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從正面著筆。如:杜甫《登高》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俯仰間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蕭瑟悲涼的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全詩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調。2、烘托:通過(景物)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心情。從側面著筆。(只寫側面一面)如樂府詩《陌上?!防镒詈蟀司洌骸靶姓咭娏_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睆挠^看者的神態(tài)來襯托羅敷的美,這比正面進行直接描寫節(jié)省筆墨,更具有藝術魅力。渲染、烘托、襯托、對比的區(qū)別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們說,渲染氣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鈴》,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送別的環(huán)境,點出離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作者濃墨重彩,通過這些景物描寫,極力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烘托出作者內心的離愁別恨。3、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寫兩面,但是是為了突出其中一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以蒼涼秋景襯托詩人飄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絕妙之處就在于用蟬噪、鳥鳴作反襯,把深山密林中那種幽靜宜人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4、對比:對舉的雙方是為了通過對比得出另外的結論。如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比娡ㄟ^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渲染和烘托:都是為了使描寫的對象更鮮明,更突出,但二者著眼點不同:前者從正面著筆,由此言此;后者從側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襯托:“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耙r托”是用類似的、相關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對比和襯托: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xiàn)某種思想或意境,對比雙方不分主次;而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兩者主次分明。(對比常用于論述,而襯托常用于描寫)總結:渲染、烘托、襯托屬于寫作手法,而對比既屬于寫作手法,也屬于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詩歌常見表現(xiàn)手法
一、襯托
VS烘托
二、對比
三、象征(松、竹、梅、菊花)
四、渲染
五、用典
六、比興
襯托
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
正襯,即是用一與本體事物一致的觀點或景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盎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反襯,即是把一種與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觀點、事物從反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焙嫱?/p>
烘托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p>
烘托:指的是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的過程。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李白《蜀道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黃鶴”、“猿猱”,側面寫出山的高險。
賦得暮雨送李胄唐·韋應物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聽蜀僧浚彈琴唐·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指正面反復著意描寫。
渲染
《早寒有懷》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這首詩寫寒秋時節(jié)詩人漫游長江下游時所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的悲哀和對前途的迷惘。首聯(lián)“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寫出深秋時節(jié)的景象。木葉漸脫,北雁南飛,北風呼嘯,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颯的氣氛。詩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從正面極力描寫秋寒,這是渲染的手法。
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xiàn)手法。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把事物、現(xiàn)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tǒng)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對比例:“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睗h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用對比方法寫出了主將驕惰輕敵,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戰(zhàn),一面仍恣意逸樂,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李約的《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币r托與對比的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的關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襯托可以明顯的分出襯托事物和被襯托事物來,有主次、偏正之分。象征
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物象,表現(xiàn)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象征的表現(xiàn)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lián)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p>
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詩,詩人運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寫石灰,實際上石灰只是象征體,目的是寫人的志趣情操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它以石灰自喻,象征詩人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虛名,它們各有特色: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用典包含用事和文典(引用/化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某些問題的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引用(化用)前人詩句的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說是“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用典既要師其意,尚須能于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跡,所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方為佳作。作用:使立論有根據(jù),委婉表達出作者心意,減少語辭之繁累,使文辭妍麗,聲調和諧,對仗工整,結構謹嚴,而增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涵。用典比興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李商隱的《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首聯(lián)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
《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p>
這兩句詩是個引子,引出下面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歷史劇故事。這兩句詩本身暗含著比喻夫婦離別的意思,但這只是一種暗比,跟直接打比方有區(qū)別,它起的是渲染悲劇氣氛的作用。
詩歌鑒賞——修辭手法??嫉模罕扔鳌M人、對比、對偶常見的:借代、夸張、雙關、用典、反問、設問、互文、反復、頂針、通感、排比等解題指津:1、指出手法2、結合詩句分析,如何運用該手法3、運用該手法的藝術效果(對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情感主旨的表達)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例1:“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p>
【析】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例2:“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xiàn)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2、比擬(擬人、擬物)例:晚春韓愈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疚觥坑脭M人手法描繪了一幅生機無限的晚春圖?!安輼洹北緦贌o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還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艷爭芳,似乎要將春留??;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3、夸張例1:“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析】愁生白發(fā),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例2:“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薄疚觥俊叭f里”“五千仞”“淚盡”都是夸張,把詩人對故國山河的熱愛、對遺民的深切同情、對偏安江南不思進取的投降派的滿腔憤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例1:“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薄疚觥坑谩熬G”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終歲不聞絲竹聲”“門前冷落鞍馬稀”。
【析】詩中以“絲竹”代音樂,“鞍馬”代“客人”。例3:“檣櫓灰飛煙滅。”
【析】“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比槳長和大的劃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里“檣櫓”代戰(zhàn)船。例4:“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p>
【析】“金戈”指金屬制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zhàn)馬。這里“金戈鐵馬”代指精銳部隊。4、借代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薄疚觥俊扒纭迸c“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在對她唱歌言情,但情傳的含蓄,“倒是無晴勝有情”。
5、雙關例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p>
【析】“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例2:“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p>
【析】這首詩的第三、四句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6、對偶例1:“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析】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yè)績。例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弊饔茫洪_頭以問題引入,帶動全篇,點明主旨;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7、設問例1:“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析】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作用: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8、反問“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
【析】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例2:煙籠寒水月籠沙
【析】煙和月籠著寒水和沙。9、互文用典故是借用歷史故事、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民俗掌故、寓言逸聞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等等和愿望,屬于借古抒懷(諷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10、用典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保ㄐ翖壖病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罚┻@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典。“想當年”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分類:“事典”和“語典”
事典所用的古代故事中,最多的是歷史故事。如陸游《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連用了檀道濟自比長城和諸葛亮鞠躬盡瘁兩個歷史故事,抒寫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要干一番偉業(yè)的理想。
事典也有用神話、傳說、寓言、詩歌、小說、戲劇等故事的,如李商隱《錦瑟》中的“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連用了莊周夢為蝴蝶的寓言、望帝魂化杜鵑的傳說、鮫人泣淚成珠的傳說,抒寫了對往昔美好的理想和情思的迷戀和幻滅后的悵惘之情。
有來歷出處的詞語構成的典故稱為“語典”。語典所用的詞語,常見的是格言、警句、俗語、詩文句等,如姜夔《揚州慢》中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出自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表達了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語典也有取用人名、物名、地名、宮殿名、官職名等專有名詞的,如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輪臺”是新疆的地名,漢朝時曾駐兵屯田,本詩中代指南宋邊疆;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謝公屐”原是謝靈運為登山特制的木屐,本詩中指前后裝有活動齒的登山木屐。
典故的用法:1、正用,反用正用:取典故的原來意義入詩文,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表明自己雖然年紀老大,但雄心猶在,尚能為國殺敵立功。反用:在詩文中反用原典的意義,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本詩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詩人遠離世俗、過隱居生活的愿望。2.借用和化用
借用:被借典故的原意和詩文中所要表達的意義并不相關,但它們之間也有某一相關的地方。如姜夔《揚州慢》中的“過春風十里”,出自杜牧《贈別》中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借指先前揚州繁華的街道;化用:用典時不直接引用典故,而是把典故靈活地加以融化、點化。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折腰”就是從陶淵明“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中化用的,表明了不事權貴、追求自由的傲岸精神;例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疚觥啃稳萆鐣敻环峙洳痪?,貧富差距大,平民生活缺少保障的現(xiàn)象。例2.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疚觥縿趧诱卟荒芟硎軇趧映晒?,不勞動者反而占有勞動果實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作用:1.以強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2.強化作者思想感情。11、對比例1:陳毅的《冬夜雜詠·青松》: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崩?:李白的《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2、頂針(真)作用:①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人入勝;②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③抒情寫意,格調清新。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3、反復作用:反復具有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深化主題,加強節(jié)拍的修辭效果。通感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一種手法。例:郎士元《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弊g文:像鳳鳴般悅耳的笙聲如隔著彩霞從天上傳來,不知吹笙的人是墻外的哪一戶人家。一道道大門緊鎖著無處尋覓,也許是仙境吧,那里長滿碧桃,樹樹全都開滿鮮花。14、通感列錦: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jīng)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像,用以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例1:“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15、列錦青玉案宋·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中下片“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甚是為人稱道,試簡要分析詞人在這里運用的修辭手法。牛刀小試
答案:下片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來比喻作者的愁思。抒發(fā)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這樣寫,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發(fā)了詞人的無限愁思。
昭君怨鄭域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問:這首詞下闋,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答案:用對比的手法。(2分)明寫梅花不擇環(huán)境不管是“冷落竹籬茅舍”,還是“富貴正堂瓊榭”都“一般開”,(2分)暗贊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潔品格。(1分)詩歌鑒賞的結構技巧學習目標:1、理解并熟練記憶有關結構的典型術語(重難點)。2、掌握詩篇結構類問題的答題模式,規(guī)范答題。
春日懷李白
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p>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p>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p>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p>
一、導入:請大家說一下這首詩的結構起承轉合
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
俊逸:一作“豪邁”。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技法解密:
古詩詞通常的結構形式是: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呢?思考一下起承轉合先寫景再抒情詩歌的篇章結構1、物/景與情的關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結情。2、結構特點:重章疊句、伏筆鋪墊、比興、統(tǒng)領全詩、照應、承上啟下、抑揚等。3、如何體現(xiàn)主旨: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對比等。記了又忘忘了又記那么有好記的方式不?筆記:1、就詩句開頭提問的術語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興、統(tǒng)領全詩、伏筆鋪墊、重章疊句、對比、抑揚、照應、開門見山、伏筆等2、就詩句中間提問的術語有:伏筆鋪墊、承上啟下等3、就詩句結尾提問的術語有:以景結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放棄房屋繼承權的遺產(chǎn)分割與子女安置合同
- 2025年度食堂食堂餐飲文化推廣與品牌建設合同
- 2025年中國終端天線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服裝店裝修合同答辯狀
- 保健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質量月度提升計劃
- 會務系統(tǒng)合同范本
- 紅領巾一星獎章主要事跡(6篇)
- 代理記賬協(xié)議合同范本
- 農林保水劑采購合同范本
- 安徽教育出版社小學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全冊)
- DB23T 2656-2020樺樹液采集技術規(guī)程
- 2023年蘇州職業(yè)大學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中國故事英文版哪吒英文二篇
- 2023年中智集團及下屬單位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GB/T 8888-2003重有色金屬加工產(chǎn)品的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 GB/T 32685-2016工業(yè)用精對苯二甲酸(PTA)
- GB/T 21872-2008鑄造自硬呋喃樹脂用磺酸固化劑
- 酒店業(yè)主代表崗位職責標準(8篇)
- 上海市中小學生語文學業(yè)質量綠色指標測試
- 新學期幼兒園保育員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