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創(chuàng)意性解讀與啟示收獲問題(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9/29/wKhkGWW7IHqABe53AAJhShhwFyY883.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創(chuàng)意性解讀與啟示收獲問題(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9/29/wKhkGWW7IHqABe53AAJhShhwFyY8832.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創(chuàng)意性解讀與啟示收獲問題(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9/29/wKhkGWW7IHqABe53AAJhShhwFyY8833.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創(chuàng)意性解讀與啟示收獲問題(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9/29/wKhkGWW7IHqABe53AAJhShhwFyY8834.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創(chuàng)意性解讀與啟示收獲問題(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9/29/wKhkGWW7IHqABe53AAJhShhwFyY883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創(chuàng)意性解讀與啟示收獲問題(解析)文言文閱讀:創(chuàng)意性解讀與啟示收獲問題
(共19題)
一、復合題(共19題)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選自《狼》)
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shù)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zhuǎn)奔之??跓o停聲足無停趾數(shù)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牧豎》)
①牧豎:牧童。豎,童仆。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1)用“/”劃分下列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
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shù)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i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ii一狼徑去
iii跑號如前狀
iv意甚倉皇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i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ii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4)同是人與狼的較量,屠戶與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弧,家貧無資。太夫人以獲(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間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i教以書字
ii使學為詩
iii或因而抄錄
iv抄錄未畢
(2)翻譯下列句子。
i先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
ii自幼所作詩冠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3)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結(jié)合對文段的理解,談談個人的感悟和認識。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薄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
(乙文)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心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追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p>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i學學半
ii能自反也
iii或謂君不善學
iv雖欲改勵
(2)下列“其”字用法與“其友李生問之曰”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A.其視下也B.其正色邪C.不知其旨也D.其真無馬耶
(3)把下列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i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ii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4)讀了甲、乙兩文后,請你分別談談有哪些收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鞭裂而不知。至含,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祖瑩字元珍,范陽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書侍郎,鉅鹿太守?,撃臧藲q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②“學生,耽書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驅(qū)逐僮仆,父母寢睡之后,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nèi)外親屬呼為圣小兒。尤好屬文,中書監(jiān)高允每嘆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時中書博士張?zhí)忑堉v《尚書》,選為都講④。生徒悉集,瑩夜讀勞倦,不覺天曉,惟講既切,遂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曲禮》卷上座。博士嚴毅,不敢復還,乃置《禮》于前,《尚書》三篇,不遺一字。以才名拜太學博士。
(選自《北史》)
:①范陽遒(qiú):范陽郡道縣。②中書:即中書省,官署名。③耽,迷戀、沉溺。④都講:主講。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i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ii色愈恭,禮愈至
iii生徒悉集
iv尤好屬文
(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家貧,無從致書以觀②以衣被蔽塞窗戶
B.①當余之從師也②禁之不能止
C.①十二為中書學生②為家人所覺
D.①俟其欣悅,則又請焉②父母恐其成疾
(3)下列六個句子分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人物讀書勤奮的一組是
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②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常密于灰中藏火,驅(qū)逐僮仆,父母寢睡之后,燃火讀書。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⑤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⑥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
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ii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
(5)以上兩段文字在學習方面給了你哪些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題。
孔子出行
孔子出行,聞有哭聲甚悲。子曰:“驅(qū)①之驅(qū)之,前有賢者。”至,則皋魚②也。被褐擁鐮,哭于路旁??鬃颖佘嚔叟c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學,周游天下,以歿④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無成,失之二也。與友厚而中絕之,失之三矣。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識之,足以誡矣!”于是門人辭歸養(yǎng)親者十有三人。
①驅(qū):快步走。②皋(gāo)魚:人名,春秋時期人。③辟車:下車。④歿:死亡。
(1)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一處)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3)閱讀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i陳太丘與友期行期:
ii②尊君在不不:
iii相委而去委:
iv元方入門不顧顧:
(2)翻譯下列句子。
i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ii友人慚,下車引之。
(3)請結(jié)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說說元方有哪些品質(zhì)?
(4)“友人慚”的原因是什么?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
閱讀文章,完成小題。
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搖尾人言曰:“我善獵,與若中分?!痹饺讼?,引而俱歸。食(sì)以粱肉,待之以人禮。
狗得盛禮,日益倨(jù),獵得獸,必盡啖乃已。或嗤越人曰:“爾飲食之,得獸,狗盡啖(dàn),將奚以狗為?”越人悟,因為分肉,多自與。狗怒,嚙其首,斷領(lǐng)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養(yǎng)狗,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與若中分/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或嗤越人曰/或以錢幣求之
C.食以梁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走而去之/走送之
(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爾飲食之得獸狗盡啖將奚以狗為
(3)你從本文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文言文閱讀。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易其田疇①,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選自《孟子·盡心上》)
①田疇:田地易:治理。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
(2)請分別選出與例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選項。
i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A.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富貴不能淫》)
ii易其田疇
A.圣人治天下(文《孟子·盡心上》)
B.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i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ii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4)孟子說理多用類比,請參照示例,說說孟子如何在文運用類比來說理的。
示例:文用人才觀來類比治國觀。先說了通過困境的磨礪,人能成為人才;再引出圣人治理國家,也要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
(5)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說說你在兩文,看到了哪些儒家思想。請選擇其中一條,談談其對當代社會的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孟子曰:“……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对姟吩疲骸侍熘搓幱辏瑥乇松M?,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对姟吩疲骸姥耘涿?,自求多福?!短住吩唬骸熳髂?,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酥^也。”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i管夷吾舉于士士:
ii行拂亂其所為拂:
iii曾益其所不能曾:
iv般樂怠敖怠:
(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人恒過,然后能改。
ii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3)[甲][乙]兩文都論證了“”(運用[甲]文中的原文填上空)的觀點,但兩者運用的論證方法不同。[甲]文主要運用了和,[乙]文則主要運用了。
(4)聯(lián)系實際,結(jié)合[甲][乙]兩文內(nèi)容,說說在和平年代國家應怎么做。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選自《呂氏春秋》)
表叔王碧伯妻喪,術(shù)者言某日子刻回煞①,全家皆避出,有盜偽為煞神,逾垣入,方開篋②攫簪珥③,適一盜又偽為煞神來,鬼聲嗚嗚漸近,前盜皇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對仆于地。黎明家人哭入,突見之,大駭,諦④視乃知為盜,以姜湯灌蘇,即以鬼裝縛送官。沿路聚觀,莫不絕倒。據(jù)此一事,回煞之說當妄矣。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兩鬼相遇》)
①回煞:這是迷信說法。煞,兇神。人死后,會有一天死者的鬼魂要回家一趟,但是要由煞神(兇神)押著回家的,稱做回煞。②筐:藏物的小箱子,多為竹蔑編制。③餌:用珠玉做的耳飾,如耳環(huán)。④諦:仔細審察。
(1)用“/”為下列句子劃分停頓。
相遇于庭彼此以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對仆于地。
(2)解釋下列加線字的意思。
i家無井而出溉汲
ii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iii逾垣入
iv以姜湯灌蘇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皆悸而失魂學而不思則同B.乃知為盜去后乃至
C.以姜湯灌蘇可以為師矣D.對仆于地聞之于宋君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i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ii即以鬼裝縛送官,沿路聚觀,莫不絕倒。
(5)甲文是一則寓言,乙文是一則筆記小說,但你可以將乙文當作甲文一樣的寓言來讀,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寓意。請分別寫出甲、乙兩文給你的啟示。
閱讀兩文,完成問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i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ii余以為妙絕()
(2)根據(jù)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晉陶淵明獨/愛菊B.世人/甚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D.余憶年/少時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ii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4)讀文賞荷。
i賞荷,可觀其形美。文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用原文填上空)
ii賞荷,可品其神美。文稱蓮為“花之君子”,文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王右軍①年減②十歲時,大將軍③甚愛之,恒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④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jié)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陽吐污頭面被褥,詐熟眠。敦論事造半,方憶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熟眠于是得全。
(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有刪改)
①王右軍:王羲之。②減:不足。③大將軍:指王敦。④錢鳳:人名,字世儀。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i甚愛之
ii相與大驚曰
(2)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孰眠于是得全。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乃陽吐污頭面被褥,詐熟眠。
(4)用自己的話概括王羲之的性格特征。
(5)與《狼》一文類似,王右軍遇到與屠戶類似的危險,他們得以巧妙避險,這給了我們怎樣的危機處理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選自《資治通鑒·孫權(quán)勸學》)
樂羊子之妻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①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②’,以就懿③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
(選自《后漢書·列女傳》)
①捐:拋棄。②亡:同“無”,不足。③懿:美好。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i但涉獵涉獵:
ii見往事耳見:
iii及魯肅過尋陽及:
iv日知其所亡日:
(2)翻譯下列句子。
i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ii何異斷斯織乎?
(3)兩段文字均與學習有關(guān),文孫權(quán)指出;文羊子之妻指出。
(4)兩文段中,孫權(quán)、羊子之妻都勸學有法,你從他們的勸說藝術(shù)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安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i雜然相許許:
ii荷擔者三夫荷:
iii帝感其誠感: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汝之不惠/雖我之死B.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
C.懼其不已/其如土石何D.以殘年余力/河曲智叟亡以應
(3)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
吾與汝畢力平險
(4)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實現(xiàn)中國夢,任重而道遠。從愚公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yǎng)?
閱讀下面詩文,回答下列各題。
孫權(quán)勸學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i蒙辭以軍中多務
ii即更刮目相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i蒙乃始就學。
ii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孫權(quán)勸說呂蒙與顏真卿勸勉年輕人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對你又有怎樣的啟示?
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i不知其旨也
ii然后能自反也
iii教然后知困
iv雖有至道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i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ii故曰:教學相長也。
(3)本文在論述時先以“”作比,繼而引入“”,進而又以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jié)到“”這個結(jié)論。(用原文填上空)
(4)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
課外閱讀拓展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①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選自《說苑》)
①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i恐已暮矣
ii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iii臣聞之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ii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晉平公擔心自己學而無獲的原因是什么?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4)從師曠勸說晉平公的言辭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閱讀古文,回答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i年且九十且:
ii且焉置土石置:
iii始一反焉反:
iv懼其不已也已:
v方磨鐵杵方: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ii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3)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兩文中的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啟示?
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B.駢死于槽櫪之間
C.馬之千里者D.雖有千里之能
(2)下列句子中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駢死于槽櫪之間(并列而死)B.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次)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并且)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解析
一、復合題(共19題)
1.
(1)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shù)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
(2)i原來
ii離開
iii以前
iv神情
(3)i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恐皇窃黾有α狭T了。
ii牧童從樹上下來一看,(大狼)已經(jīng)斷氣了。
(4)更贊同文中屠戶的做法,是因為屠戶面對的是惡狼,被迫自衛(wèi),除惡務盡,殺狼是正當?shù)?;而文中的牧豎“殺狼”則出于一種無聊的殘忍,張揚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
2.
(1)i寫
ii作,寫
iii有時
iv完
(2)i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可供他讀書)。
ii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3)其根本原因在于熱愛讀書學習、勤奮刻苦。無論我們的家庭條件如何,我們都應該有一顆熱學習的心,應該學習歐陽修勤奮刻苦的精神。
(1)i句意為:用這個辦法來教他寫字。書:寫字。
ii句意為:讓(他)學習寫詩,為:作、寫。
iii句意為:有時接著進行鈔寫?;颍河袝r。
iv句意為:還未抄完。畢:完。
(2)i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翻譯題要做到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流暢自然。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和常見句式的翻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本句的重點字詞有:“孤”:幼年喪父;“資”:財務、錢財。
ii本句的重點字詞有:“文字”:文章。
(3)方法一: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時需要綜合對文章的理解,思考文章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原文中提到,歐陽修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主動學習,甚至借書鈔寫和背誦,并且能夠持之以恒,這些事件都體現(xiàn)了歐陽修勤奮刻苦的精神,所以可以作為文章對我們的啟示和思考。
方法二:
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可供他讀書),他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字,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到他年齡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沒有書可讀,他便到街坊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鈔寫,還未抄完,就已經(jīng)能背誦文章,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3.
(1)i教。
ii反省。
iii有的人。
iv即使,不然。
(2)C
(3)i因此學習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導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ii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
(4)甲文:告訴我們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乙文:告訴我們學習應該不恥下問,學在于思考的道理。
(1)i本小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翻譯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忌綍r背誦文言文是應多注意重點詞語的用法和意思。拿不準的字或者詞要翻閱文言文詞典,“學學半”翻譯為教是學的一半?!皩W”:是教的意思。
ii本小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翻譯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考生平時背誦文言文是應多注意重點詞語的用法和意思。拿不準的字或者詞要翻閱文言文詞典,“能自反也”翻譯為然后能自我檢查?!胺础保悍词?。
iii本小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翻譯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考生平時背誦文言文是應多注意重點詞語的用法和意思。拿不準的字或者詞要翻閱文言文詞典,“或謂君不善學”翻譯為有人說你不善于學習?!盎颉保河械娜?。
iv本小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翻譯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忌綍r背誦文言文是應多注意重點詞語的用法和意思。拿不準的字或者詞要翻閱文言文詞典,“雖欲改勵”翻譯為即使想要激勵自己。“雖”:即使,不然。
(2)本小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翻譯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忌綍r背誦文言文是應多注意重點詞語的用法和意思。拿不準的字或者詞要翻閱文言文詞典。題干中“其友李生問之曰”翻譯為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其”:代詞,代指他;A項中“其視下也”翻譯為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捌洹保籂钫Z,在這里;B項中“其正色邪”翻譯為或許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其”:或許;C項中“不知其旨也日”翻譯為無法知道它究竟有多美味?!捌洹保捍~,代指它(美味)。D項中“其真無馬耶”翻譯為難道世上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難道,表示反問語。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選擇C項。
(3)i本小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翻譯時注意詞語要一一對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通順,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還要注意文言文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句意為:因此學習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導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重點詞語解釋:“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ii本小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翻譯時注意詞語要一一對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通順,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還要注意文言文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句意為: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重點詞語解釋:“敏”:聰明?!笆肌保翰??!吧啤保簩Φ?,正確。
(4)方法一:
本小題考查對文言文的理解。解答這類型題目,要大致可以翻譯全文,來理解全文的基礎上來分析作答。根據(jù)原文“教學相長也?!弊g為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告訴我們只有學習才能知道不足,教學才能知道困惑,提升自己。根據(jù)原文“夫善學者不恥下問”譯為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告訴我們學習要不恥下問,學習貴在善于思考,根據(jù)以上回答可知解析。
方法二:
盡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盡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學習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導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檢查,對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進修。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秲睹飞险f:“教是學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王生愛好學習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習,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于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習貴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說你善于學習呢?”王生更加生氣,不理睬李生,轉(zhuǎn)身就跑開了。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別人的優(yōu)點去學習,希望聽到真理?。∥业脑掃€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開,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呢?學習最忌諱的事,莫過于滿足自己所學的知識,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現(xiàn)在不改正,等你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警戒自己?!?/p>
4.
(1)i詢問。
ii周到。
iii全,都。
iv撰著。
(2)D
(3)C
(4)i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ii這個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數(shù)人能夠達到的,他最終會大有作為的。
(5)讀書做學問要不怕吃苦,執(zhí)著向?qū)W,方能有所成就。
(1)i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句意為: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cè)耳向他請教。質(zhì):詢問。
ii句意為: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至:周到。
iii句意為:學生們都聚集來聽。悉:全,都。
iv屬(zhǔ):撰著。
(2)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作答時要結(jié)合語境具體分析。A項,連詞,來/介詞,用;B項,助詞,取獨/代詞,他;C項,成為/被;D項,都是代詞,他。
(3)本題考查文意理解,要求選出“全部表現(xiàn)人物讀書勤奮的一組”,可采用排除法?!阿苄猩钌骄薰戎校F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寫的是環(huán)境惡劣;“⑤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是高允對祖瑩的評價,都無法體現(xiàn)讀書勤奮。
(4)i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査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直譯為主,意義為輔。中:內(nèi)心。口體之奉:指吃的穿的。
ii此處注意“才器”“及”“遠至”等詞的理解。
(5)方法一:本題考查文言文的對比閱讀,根據(jù)甲文“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等信息可知宋濂學習非??炭?,虛心好學。根據(jù)乙文“耽書,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驅(qū)逐僮仆,父母寢睡之后,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生徒悉集,瑩夜讀勞倦,不覺天曉,惟講既切”可知祖瑩學習刻苦勤奮。據(jù)此分析即可。
方法二:
(甲)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鈔寫完后,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到了成年時,愈加仰慕圣賢的學說,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前輩求教。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岀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cè)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后,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仆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旅館主人處,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穿有珠穗、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則穿著破舊的衣袍處于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念頭。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就是這樣。
(乙)
祖瑩,字元珍,是范陽遒人。父親叫季真,擔任中書侍郎、鉅鹿太守職務。
祖瑩八歲的時候能夠背誦《詩》、《書》,十二歲時是中書的學生。他迷戀讀書,日日夜夜地學習,他的父母害怕他會生病,禁止他這樣做,卻沒能使他停止讀書。他經(jīng)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趕走童仆,等到父母睡著之后,點燃木炭讀書,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蓋窗戶和門,擔心漏光,被家里人發(fā)覺。因為這件事情,他的名聲傳得更廣了,里里外外的親屬都叫他圣小兒。他還特別喜歡寫文章。中書監(jiān)的高允每次(談到他都)感嘆說:“這個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數(shù)人能夠達到的,他最終會大有作為的?!?/p>
當時中書博士張?zhí)忑堉v《尚書》,選為主講。學生們都聚集來聽。祖瑩在夜里讀書不覺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師十分著急地催促他去講課,他卻錯拿了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學生——趙郡李孝怡的《曲禮》卷去聽課。博士嚴厲,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禮》放在面前,背誦多篇《尚書》,不遺漏一個字。祖瑩講完之后,孝怡因為對他感到驚異,就向博士說這件事,所有的學生都很驚訝。后來高祖聽說這件事,召他入宮,讓他背誦五經(jīng)的章句,并且陳述大概意思。(祖瑩成功做到了)皇帝稱贊并賞賜了他。(再后來)他憑借著自己的才能成為太學學士。
5.
(1)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2)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yǎng)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
(3)皋魚講述了一生中的三個過失,從這里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及時行孝,不留人生遺憾。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解答此題,首先要通讀句子,然后根據(jù)句意和句子結(jié)構(gòu)進行斷句。本句句意為:“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弊⒁馓撛~“者”處需要斷句。
(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解答本題考生應對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爛熟于心、對重點詞語解釋要準確到位。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重視句式的選擇、特殊用法和句中關(guān)鍵詞的意思。重點詞:而:表轉(zhuǎn)折,卻。子:兒女。
(3)方法一: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時,了解文言文大意,抓住與題干要求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文言詞句,分析概括即可。本文講述的是孔子出行遇到皋魚在路上慟哭,皋魚向孔子述說了自己人生的三大過失,第一條是“周游諸侯,以歿吾親”,也就是說,他在父母健在時沒能盡孝,在諸侯中周游,最后父母去世了,感到很愧疚遺憾。文章結(jié)尾時,孔子勸弟子引以為戒。所以,有一些弟子就回家贍養(yǎng)父母了。這說明,要及時行孝,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綜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解析。
方法二: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鬃诱f:“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你家里莫非有喪事?什么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求學,周游諸侯國,沒有把照顧親人放在首位,這是過失之一。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為君主效力,(沒有很好地孝敬父母),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疏遠了親人,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yǎng)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允許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逝去的親人)吧?!庇谑钦玖⒉粍?,枯槁而死。
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辭行回家贍養(yǎng)雙親的門徒有十三人。
6.
(1)i約定
ii不,通假字,通“否”。
iii丟下,舍棄。
iv回頭看。
(2)i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離開后朋友才到。
ii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
(3)當客人問父親是否在時,元方的回答表現(xiàn)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當客人大怒罵父時,元方據(jù)理反駁指出客人的無信和無理,表現(xiàn)了他年紀雖小卻懂理識儀,聰慧過人,機智勇敢。當客人慚愧時,想拉元方以示親近,元方卻入門不顧,表現(xiàn)了他的個性率真,正直不阿。
(4)(1)言而無信,待人無禮。(2)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1)i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么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xiàn)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jié)合所在句子進行?!捌凇?,古今異義,約定。
(2)i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xiàn)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如:(友人)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還要注意重點詞的解釋:去,離開;乃,才;引,拉,牽拉。
(3)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章,然后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回答即可。當客人問父親是否在時,元方的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表現(xiàn)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當客人大怒罵父時,元方據(jù)理反駁,“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指出客人的無信和無理,表現(xiàn)了他年紀雖小卻懂理識儀,聰慧過人,機智勇敢。當客人慚愧時,想拉元方以示親近,元方卻“入門不顧”,表現(xiàn)了他的個性率真,正直不阿。
(4)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和談啟示的能力。理解文章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即可找到解析。“友人慚”的原因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期日中,過中不至”寫友人不講信用,“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寫友人待人無禮。談啟示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如陳太丘的守信和友人的失信告訴我們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友人的無禮和元方的懂理識儀告訴我們待人要有禮貌。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參考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迸笥驯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xiàn));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xiàn))?!迸笥褢M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7.
(1)A
(2)爾飲食之/得獸/狗盡啖/將奚以狗為。
(3)對于惡人和惡勢力,不要姑息縱容,否則到自己無法忍受的時候,就難免自取其禍。
(1)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遇到不懂的,要經(jīng)常翻閱《古漢語常用詞詞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再進行判斷。A不相同,第一個若表示“你”,第二個若表示“比、如”。解析選A。
(2)該題考查斷句,斷句首先要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上下文意思。常見的斷句方法主要是利用句式、語法、實詞和虛詞等。也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再斷句。該句正確的標點是:爾飲食之,得獸,狗盡啖(dàn),將奚以狗為?
(3)方法一:
考查文章主旨理解,難度不大,這篇文章說的是不要姑息縱容惡勢力。
方法二:
譯文:越地的人在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頭搖尾發(fā)出人的語言說道:“我善于捕獵,(捕到的獵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興,帶著狗一起回家。喂給它高粱和肉食,像對待人一樣對待它。(那)狗受到盛情的禮遇,日益傲慢起來,獵取的野獸,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譏笑那越人說:“你喂它飲食,捕獵到的野獸,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俊蹦窃饺诵盐?,因此給狗分(野獸)的肉,多的給自己。狗惱怒,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把狗當成家人養(yǎng),(然后)卻(又)和狗爭食,哪有不失敗的呢!
8.
(1)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
(2)iA
iiA
(3)i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當?shù)膰液屯饣嫉那謹_;(這個)國家就往往容易滅亡。
ii糧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還有不仁愛的呢?
(4)乙文用百姓家水火多才能給予別人,來類比治國,使百姓富裕就會使全社會仁愛。(意思對即可)
(5)儒家思想: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文,減輕賦稅使百姓富裕,社會才會有仁愛。對當代社會的啟示:國家要有憂患意識,國內(nèi)要公正公平地選拔人才,對外要保持對其他國家的警惕,居安思危,不安于現(xiàn)狀,時刻保持危機感與憂患感,才能使國家不坐以待斃,才能不斷發(fā)展、不斷強盛。
(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節(jié)奏的劃分能力。句意:按一定時節(jié)食用,按禮的規(guī)定使用,財物就用不完了。
(2)i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含義。喻:了解。A項,知:了解,知道。B項,命:訓導,教導。故解析選:A。
ii易:治理。A項,治:治理。B項,易:容易。故解析選:A。
(3)i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注意重點詞語,入: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內(nèi)。法家:堅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同“弼”,輔佐。出: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外。敵國: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外患:來自國外的禍患。
ii注意重點詞語,菽粟:糧食。如:好像。焉:怎么,哪里。
(4)本題考查文言文寫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章先說了百姓家多水火,就會慷慨地給予來借的人,再引出圣人君王治天下,也要使百姓的糧食多得像水火,老百姓糧食多得像水火,生活富裕了,那么老百姓哪還有不仁愛的呢?
(5)儒家思想: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而民焉有不仁者乎?以民為本。對當代社會的啟示:當代社會更要關(guān)注民生,解決了老百姓的生存生活問題,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才能最終達到社會穩(wěn)定、和諧。(意思對,能自圓其說即可)
甲文參考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乙文參考譯文:
孟子說:“(讓百姓)種好他們的田地,減輕他們的賦稅,就可以使百姓富足了。按一定時節(jié)食用,按禮的規(guī)定使用,財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沒有水和火就無法生活,黃昏夜晚敲人門戶求水討火,沒有人不給的,因為(家家水火)都足夠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糧食多得像水火。糧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還有不仁愛的呢?
9.
(1)i獄官
ii違背
iii同“增”,增加
iv怠惰
(2)i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后才能改正。
ii禍與福沒有不是自己找的。
(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4)①國內(nèi)要有堅守法度、盡心為民的官員;②國外要有勢均力敵的國家和外來的隱患;③要及時修明政令刑法。
(2)
(3)第一空,可根據(jù)題干的要求,從[甲]文中選擇表明觀點的原文填寫;第二、三空,[甲]文第一段運用六個事實論據(jù)證明磨難困境出人才,先從個人角度正面論證了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然后第二段從國家的角度論證了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乙]文引用了《詩經(jīng)》《太甲》中的句子和孔子的話闡述道理,屬道理論證。
(4)本題考查拓展探究能力。答題時,可以在讀懂文章,把握內(nèi)容的基礎上,從國家治理的角度進行分析。
10.
(1)相遇于庭/彼此以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對仆于地。
(2)i打水,澆田
ii命令,派
iii翻過,越過
iv使……蘇醒
(3)B
(4)i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并非在井內(nèi)挖到了一個活人。
ii(王碧伯家人)就讓他們穿著鬼的裝束并捆綁著他們押送到官府,沿路眾人聚集觀看,沒有不被笑倒的。
(5)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世上本無鬼,多的是裝神弄鬼的人;害人終究害己,做奸偽之事,最終會被揭穿。
(1)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句意:兩個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對方當做真的煞神。猙獰的面目、怪異的衣飾,嚇得心跳劇烈,魂魄出竅。頓時,面對面昏倒在地。停頓:相遇于庭/彼此以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對仆于地。
(2)i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句意: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澆田。溉汲:打水,澆田。
ii句意:宋國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令:命令,派。
iii句意:翻過墻進到屋里。逾:翻過,越過。
iv句意:于是灌下姜湯使他們蘇醒過來。蘇:使……蘇醒。
(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表順承/表轉(zhuǎn)折;B.才/才;C.用/憑借;D.在/介詞,向;故選:B
(4)i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句中重點詞有:使,用;于,在。句意為: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并非在井內(nèi)挖到了一個活人。
ii句中重點詞有:縛,捆綁;莫,沒有。句意為:(王碧伯家人)就讓他們穿著鬼的裝束并捆綁著他們押送到官府,沿路眾人聚集觀看,沒有不被笑倒的。
(5)本題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理解寓意的能力。甲文根據(jù)“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可見宋君對于謠言將信將疑,派人詢問實情,體現(xiàn)了宋君求實精神,說明凡事都要調(diào)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乙文根據(jù)“彼此以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對仆于地”,可總結(jié)出裝鬼的人最容易碰到鬼,因為心里有鬼;根據(jù)“諦視之,乃知為盜”,可總結(jié)出鬼裝得再真,還是鬼,最終是要現(xiàn)原形被識破的。
參考譯文:
齊國有個姓丁的人,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jīng)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庇腥寺犃司腿鞑ィ骸岸〖彝诰诘搅艘粋€人。”全國人都把“鑿井得一人”這個消息相互傳說著,一直傳到宋國國君的耳朵里。宋國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并非在井內(nèi)挖到了一個活人?!毕襁@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么都沒聽到的好。
表叔王碧伯的妻子死了,有陰陽家推算出某日夜里11點到1點鐘(子刻)王碧伯妻子的鬼魂要回家一趟。這時,全家人都必須出門避開。到了子刻,一名盜賊打扮成煞神的樣子,翻過墻進到屋里,剛把藏物的小箱子打開,撈到簪子耳環(huán)首飾,恰巧另一名盜賊也扮成煞神進到這家,還學著嗚嗚的鬼叫,漸漸接近。先進到屋里的盜賊心中害怕,慌慌張張?zhí)恿顺鰜?,兩個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對方當做真的煞神。猙獰的面目、怪異的衣飾,嚇得心跳劇烈,魂魄出竅。頓時,面對面昏倒在地。天亮以后,一家人哭哭啼啼回轉(zhuǎn)家門,見到庭院里昏倒兩人,仔細一看,大為驚嚇;再仔細察看,才知道這兩個人都是盜賊。于是灌下姜湯使他們蘇醒過來。隨即將扮成煞神的兩個盜賊,不動原樣地捆縛起來,押送到官府。一路上,聚攏了許多觀看的人群,見到盜賊的這般模樣,簡直把大家都樂壞了。
11.
(1)i靠近賞玩
ii美妙到了極點;奇妙到了極點;奇妙極了
(2)B
(3)i對于牡丹的喜愛,應當人很多了。
ii一天,(我)和幾位好友一起,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
(4)i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
ii示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是相通的。
示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zhì)是相通的。
示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觀點明確,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有理有據(jù)即可)
(2)正確的停頓分別是:A.晉陶淵明/獨愛菊;C.荷花/為雨所洗;D.余/憶年少時。
(3)ii“觀荷于湖邊亭中”是倒裝句,翻譯時應調(diào)整語序為“于湖邊亭中觀荷”;另外,省略的主語應補充。
12.
(1)i喜歡。
ii互相。
(2)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熟眠/于是得全。
(3)就假裝用手指頭摳出口水,弄臟了臉、枕頭和被子,裝作自己還在熟睡。
(4)深謀遠慮、機智勇敢、有膽有識、聰敏伶俐。
(5)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要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想方設法來自救。
(1)i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甚愛之:非常喜歡他?!皭邸笔且辉~多義:喜歡;喜好;愛護;吝惜。
ii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相與大驚曰:兩人大驚說?!跋嗯c”一詞多義:相互;共同,一道;相處,想交往。
(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技巧:句子;成分;關(guān)聯(lián)詞;虛詞。及開帳(等到打開帳)/乃見吐唾從橫(卻見王羲之流口水)/信其實熟眠(于是相信他確實還在熟睡)/于是得全(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乃,竟然。陽,假裝。污,弄臟。詐,假裝。
(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結(jié)合“乃陽吐污頭面被褥,詐熟眠”可知,面對一個危險的處境,王羲之立即采取了措施,假裝熟睡,騙過了對方,可以看出他深謀遠慮、機智勇敢、有膽有識、聰敏伶俐。
(5)方法一:
本題考查內(nèi)容分析。
①結(jié)合“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看出,屠戶面對著被狼圍攻的困境,他最終選擇反抗,獲得了成功,拯救了自己,看出他的勇敢救了自己。
②結(jié)合“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熟眠,于是得全”可知,王羲之在一個危險的處境中,冷靜從容,想出了辦法自救,騙過了對方,看出是他的冷靜、隨機應變、勇敢救了自己。
③啟示。因此這兩個人物啟示我們: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要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想方設法來自救。
方法二:
譯文:
一個屠戶傍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途中有兩匹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投給狼。一匹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了下來而先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過來了。骨頭已經(jīng)沒有了,而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齊追趕屠戶。屠戶十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收養(yǎng)家庭的壓力管理與應對策略考核試卷
- 課堂教學技能練習題庫(含答案)
- 理念更新審美培養(yǎng)的新趨勢
- 供應鏈危機處理與恢復方案制定考核試卷
- 職業(yè)技能鑒定初級光纖通信模擬考試題+參考答案
- 內(nèi)河船舶貨運船舶結(jié)構(gòu)與穩(wěn)定性考核試卷
- 家禽飼養(yǎng)業(yè)智慧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應用與未來發(fā)展探討考核試卷
- 城際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質(zhì)量控制體系考核試卷
- 物聯(lián)網(wǎng)在路橋工程設施安全監(jiān)測中的應用
- 2025-2030年含乳咖啡奶蓋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zhì)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對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心得體會
- 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與規(guī)劃(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深度學習革命》讀書筆記思維導圖PPT模板下載
- SAP可配置產(chǎn)品學習課件
- 傳統(tǒng)運動療法易筋經(jīng)教案5
- GB/T 8014.1-2005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測量方法第1部分:測量原則
- 股票基礎知識(入市必讀)-PPT
- 雅思閱讀題型與技巧課件
- 招商銀行房地產(chǎn)貸款壓力測試
- 公文與公文寫作課件
- 車削成形面和表面修飾加工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