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310-2023 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_第1頁
GBT 43310-2023 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_第2頁
GBT 43310-2023 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_第3頁
GBT 43310-2023 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_第4頁
GBT 43310-2023 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2023-11-27發(fā)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前言 l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原理 15通則 15.1試劑和水 15.2平行樣 15.3空白溶液 15.4儀器設備 26試劑與儀器 27試樣制備 37.1纖維 37.2玻璃、礦物原料及配合料 3836種元素的測定 38.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 38.2試液制備 48.3測試 58.4結果計算 69硼的測定 69.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 69.2試液制備 79.3測試 79.4結果計算 710砷、銻、鈰的測定 810.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 810.2試液制備 810.3測試 810.4結果計算 911硫和磷的測定 911.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 911.2試液制備 911.3測試 9Ⅱ11.4結果計算 12硅的測定(適用于硅質量分數(shù)小于1%) 12.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 12.2試液制備 12.4結果計算 13測試報告 附錄A(規(guī)范性)標準儲備溶液配制方法 附錄B(資料性)市售標準物質(樣品) 附錄C(資料性)元素與氧化物換算系數(shù)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建筑材料聯(lián)合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玻璃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5)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南京國材檢測有限公司、巨石集團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纖維鄒城有限公司、九鼎新材料有限公司、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遼寧新洪源環(huán)保材料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湖北嘉輻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1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員應有正規(guī)化學實驗室工作經驗。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問題,使用者有責任采取適當?shù)陌踩徒】荡胧⒈WC符合國家有關法規(guī)規(guī)定的條件。本文件描述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測定玻璃纖維及原料化學元素的方法。本文件適用于各類玻璃纖維、纖維玻璃及其原料和配合料、各類礦物棉及其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也適用于化學元素組成類似的其他玻璃和礦物原料化學元素的測定。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實驗室用水規(guī)格和試驗方法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原理試樣用混合酸或堿分解制成溶液后,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炬焰中激發(fā),發(fā)射出所含元素的特征譜線,根據元素特征譜線的強度與標準溶液的譜線強度比對,得到化學元素及其氧化物的質量分數(shù)。5通則5.1試劑和水所用試劑應為優(yōu)級純或優(yōu)于優(yōu)級純,配制標準儲備溶液的試劑為基準試劑或質量分數(shù)不低于99.99%。所用水不低于GB/T6682中一級水的要求。5.2平行樣不少于2個。5.3空白溶液除不加試樣外,其他步驟同試樣處理步驟。2所用設備均應定期檢定或校準。6試劑與儀器6.1硝酸,HNO?質量分數(shù)不低于65%。6.2鹽酸,HCl質量分數(shù)范圍為36.0%~38.0%。6.3硫酸,H?SO?質量分數(shù)不低于95%。6.4高氯酸,HClO?質量分數(shù)不低于70%。6.5氫氟酸,HF質量分數(shù)不低于40.0%。6.6硝酸1+1,取500mL硝酸(6.1),緩慢加入已含500mL水的1000mL玻璃燒杯(6.22)中,攪拌混勻,冷卻后置于1L塑料瓶(6.20)中備用。6.7鹽酸1+1,取500mL鹽酸(6.2),緩慢加入已含500mL水的1000mL玻璃燒杯(6.22)中,攪拌混6.8硫酸1+1,將已含500mL水的1L燒杯,置于冷水浴中。取500mL硫酸(6.3),沿燒杯壁邊加邊攪拌緩慢加入水中,冷卻后置于1L塑料瓶(6.20)中備用。6.14氧化釔,固體,質量分數(shù)不小于99.99%。6.15高純氬,純度(體積分數(shù))≥99.999%。6.16高純氮,純度(體積分數(shù))≥99.999%。6.32馬弗爐,最高溫度不低于800℃,溫度可控制在設定溫度±10℃。36.34電熱板,功率不低于2kW,溫度可在室溫+10℃~400℃范圍內調節(jié)。6.35微波消解儀,配100mL消解罐,最高消解溫度不低于240℃,有自動泄壓功能。6.36馬弗爐,最高溫度不低于1200℃,溫度可控制在設定溫度±25℃。6.37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OES)(以下簡稱“ICP儀”),宜具有全譜直讀功能,配備同心及高鹽霧化器。如果用于內標法測定硼元素,則應具有全譜直讀功能。6.38水浴,溫度可控制在設定溫度±1℃。7試樣制備7.1纖維7.1.1剪取適量樣品,放入瓷坩堝(6.24)中,在馬弗爐(6.32)中灼燒,以去除浸潤劑、粘結劑等有機物,灼燒條件見表1。表1灼燒條件樣品類型灼燒溫度℃灼燒時間玄武巖纖維、微纖維棉其他纖維7.1.2用瑪瑙研缽(6.30)研磨至可全部通過75μm孔徑篩,質量不少于20g。高硅氧纖維研磨后立即稱量,其他纖維研磨后貯存于稱量瓶(6.25)中,在105℃~110℃烘箱(6.33)中干燥不少于1h,置于干燥器(6.29)中冷卻至室溫后稱量。7.2.1破碎縮分后用瑪瑙研缽(6.30)研磨至可全部通過75μm孔徑篩,質量不少于20g。7.2.2貯存于稱量瓶(6.25)中,在105℃~110℃烘箱(6.33)中干燥不少于1h,置于干燥器(6.29)中冷卻至室溫后稱量。836種元素的測定8.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使用市售標準溶液(見附錄B)。取8.1.1中相應的單元素標準儲備溶液20.00mL至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8.1.4鍶、鋅、鋇混合稀標準溶液(B):各元素質量濃度均為100mg/L。用移液管(6.17)移取8.1.1中相應的單元素標準儲備溶液20.00mL至已加入2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6.7),定容,搖勻,儲于塑料瓶(6.20)中備用。48.1.5鋰、鈉、鉀混合稀標準溶液(C):各元素質量濃度均為100mg/L。用移液管(6.17)移取8.1.1中相應的單元素標準溶液20.00mL至已加入2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8.1.6銫稀標準溶液(D):質量濃度為100mg/L。用移液管(6.17)移取8.1.1中銫元素標準儲備溶液20mL至已加入5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6.7),定容,搖勻,儲于塑料瓶(6.20)中備用。各元素質量濃度均為50mg/L。用移液管(6.17)移取8.1.1相應的單元素標準溶液10.00mL至已加入1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6.7),定容,搖勻儲于塑料瓶(6.20)中備用。各元素質量濃度為50mg/L。用移液管(6.17)移取8.1.1中相應的單元素標準溶液10.00mL至已加入5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8.1.9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按照表2的要求配制。測微量鉛時,若鋁對鉛的波長存在干擾,應配制致,或者工作曲線和試液均將鋁添加至60mg/100mL。表2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混合工作曲線系列質量濃度鑭、釹、鈮、釔、鉭、鉺0、0.05、0.10、0.25、0.50、1.00、2.50、5.00、10.00鋁、鈣、鎂、鐵、鈦、錳、鋯、鉿鋁、鈣:0、0.50、1.00、2.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鍶、鋅、鋇0、0.10、0.25、0.50、1.00、2.50、5.00、10.00鋰、鈉、鉀鈉:0、0.10、0.25、0.50、1.00、2.50、5.00、10.00鋰、鉀:0、0.02、0.05、0.10、0.20、0.50、1.00、2.00銫0、0.50、1.00、2.50、5.00、10.00釩、銅、鎳、鈷、硒、鉍、鈹、鎘、鉻、鉛0、0.05、0.10、0.25、0.50、1.00、2.50、5.00、10.00Al:120mg或與樣品質量濃度一致鉬、鎢、銣、汞、錫0、0.05、0.10、0.25、0.50、1.00、2.50、5.00、10.008.2試液制備8.2.1.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1g或0.2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鉑金坩堝(6.27)中。加入2mL硝酸(6.1)、2mL高氯酸(6.4)和5mL氫氟酸(6.5),置于約200℃的電爐上加熱分解,繼續(xù)蒸發(fā)至干。8.2.1.2再加入1mL硝酸(6.1)、1mL高氯酸(6.4)和3mL氫氟酸(6.5),蒸發(fā)至近干,再升高溫度至高氯酸白煙冒盡,冷卻。加入10mL或5mL鹽酸1+1(6.7)和20mL水,加熱至鹽類完全溶解,冷卻后轉移至100mL或50mL容量瓶(6.18)中。58.2.2微波消解法8.2.2.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1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消解罐中。入微波消解儀(6.35)中,從低溫逐漸升高至185℃,保溫1.5h。8.2.2.3冷卻至室溫后取出消解罐,用水沖洗消解罐內部,置于電熱板(6.34)上加熱蒸發(fā)至近干。鹽酸1+1(6.7),加入10mL水,加熱至鹽類完全溶解,冷卻后轉移至50mL或100mL容量瓶(6.18)中。8.2.3熔融分解法(適用于除Li以外質量分數(shù)大于0.5%的元素)8.2.3.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2g試樣,準確至1mg,于石墨坩堝(6.26)或鉑金坩堝(6.27)中。加1g無水偏硼酸鋰(6.12),混勻。8.2.3.2放入已升溫至1000℃的馬弗爐(6.36)中,熔融15min。8.2.3.3冷卻后,將其放入裝有約30mL鹽酸1+1(6.7)300mL玻璃燒杯(6.22)中,加適量水,在電熱板(6.34)上加熱至熔融物完全溶解。洗出坩堝,冷卻后定容至100mL容量瓶(6.18)中,此為試液G。8.2.3.4視元素質量分數(shù),用移液管(6.17)移取10mL或25mL試液G至鉑金坩堝(6.27)中,加入5mL氫氟酸(6.5)、2mL高氯酸(6.4),置于電熱板(6.34)上低溫加熱蒸發(fā)至干。再升高溫度至高氯酸白煙冒盡,冷卻。加入10mL鹽酸1+1(6.7)和20mL水,加熱至鹽類完全溶解,冷卻后轉移至100mL8.3測試按照表3推薦的試液制備方法制備試液。待ICP儀(6.37)預熱穩(wěn)定后,用表4推薦的波長,先測定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的光強度,繪制工作曲線,再測定空白溶液和試液的光強度。試液中元素質量濃度應在工作曲線范圍內,超過工作曲線最大質量濃度點時,應稀釋至工作曲線范圍內再進行測試。表3推薦的試液制備方法樣品類型酸消解法微波消解法熔融分解法玻璃纖維、纖維玻璃及礦物棉類(如:E玻璃、ECR、中堿、耐堿、高堿、高硅氧、高強、低介電、耐輻照、玄武巖纖維、巖棉、礦渣棉、微纖維棉、礦渣、玻璃棉)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痕量元素適用于除Li、B以外質量分數(shù)大于0.5%的元素礦物原料及配合料(如:葉臘石、高嶺土、石灰石、白云石、鈉長石、鉀長石)微量元素痕量元素表4ICP法測定各元素的推薦波長單位為納米元素鋁(Al)鈣(Ca)鎂(Mg)鋯(Zr)鐵(Fe)鈦(Ti)鉿(Hf)鍶(Sr)鋅(Zn)波長1波長2元素錳(Mn)釩(V)銅(Cu)鎳(Ni)鈷(Co)硒(Se)鉍(Bi)鈹(Be)鋇(Ba)波長16GB/T43310—2023表4ICP法測定各元素的推薦波長(續(xù))單位為納米元素鎘(Cd)鉻(Cr)鉛(Pb)鉬(Mo)錫(Sn)銫(Cs)銣(Rb)汞(Hg)波長1226.502267.716220.353277.540283.999207.911852.113780.027228.802205.552283.305202.030224.605202.998455.528794.760253.652元素鑭(La)釹(Nd)鈮(Nb)釔(Y)鉭(Ta)鉺(Er)鋰(Li)鈉(Na)鉀(K)波長1333.749430.358309.418371.030226.230337.271670.784589.592766.491408.672401.225316.340377.433240.063390.631610.364588.995769.8978.4結果計算8.4.1按公式(1)計算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式中:wx——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p——減去空白后試液中元素的質量濃度,單位為微克每毫升(μg/mL);V——試液的體積,單位為毫升(mL);m——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D——稀釋倍數(shù)。8.4.2按公式(2)計算氧化物的質量分數(shù):式中:wox——氧化物的質量分數(shù),%;wx——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K——元素與其氧化物的換算系數(shù),見附錄C。9硼的測定9.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9.1.1硼標準儲備溶液:質量濃度為1000g/L,按附錄A配制或使用市售標準溶液(見附錄B)。9.1.2釔內標儲備溶液:質量濃度為500g/L。將約2g氧化釔(6.14)在110℃±5℃下干燥1h,置于干燥器(6.29)中冷卻至室溫。用分析天平(6.31)稱取約1.270g±0.001g的氧化釔(6.14),轉移至250mL玻璃燒杯(6.22)中,逐滴加入100mL鹽酸1+1(6.7)。完全溶解、冷卻后,轉移至2000mL容9.1.3稀釔內標溶液:質量濃度100mg/L,用移液管(6.17)移取釔內標儲備溶液40.00mL至已加入5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6.7),定容。9.1.4稀硼標準溶液:質量濃度100mg/L。用移液管(6.17)移取硼標準儲備溶液20.00mL至已加入5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6.7),定容。9.1.5硼工作曲線系列溶液:用移液管(6.17)移取稀硼標準溶液0mL、0.50mL、1.00mL、2.00mL、74.00mL、6.00mL、8.00mL、10.00mL、15.00mL、20.00mL、25.00mL、30.00mL、40.00mL、50.00mL,于一組100mL容量瓶(6.18)中,再加入10.00mL稀釔內標溶液,補充至每100mL含10mL鹽酸1+1(6.7),稀釋至標線,搖勻,儲于塑料瓶(6.20)中。此系列溶液硼的質量濃度分別為50.00μg/mL,釔質量濃度均為10.00μg/mL。9.2試液制備9.2.1甘露醇法(適用于硼質量分數(shù)不大于1%)9.2.1.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1g~0.2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鉑金皿(6.28)中。加入0.02g甘露醇(6.11)和5mL氫氟酸(6.5),置80℃水浴(6.38)上緩慢加熱蒸發(fā)至干,冷卻。9.2.1.2加入5mL鹽酸1+1(6.7)和20mL水,加熱至鹽類完全溶解,移入50mL塑料容量瓶(6.19)9.2.2堿熔法(適用于硼質量分數(shù)大于0.5%)9.2.2.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1g~0.2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鉑金坩堝(6.27)中。加1g~2g無水碳酸鈉(6.13),混勻。9.2.2.2放入已升溫至700℃的馬弗爐(6.36)中,逐漸升溫至950℃,熔融15min,取出。9.2.2.3放入裝有大約80mL沸水的石英燒杯(6.23)中,在電熱板(6.34)上加熱至熔融物完全溶解,加入25mL鹽酸1+1(6.7),洗出坩堝。冷卻后轉移至1000mL容量瓶(6.18)中,定容后搖勻,此為試液H。視元素質量分數(shù),用移液管(6.17)取10.00mL或25.00mL試液H至100mL容量瓶(6.18)中,加入10.00mL釔內標儲備溶液,補充至每100mL含10mL鹽酸1+1(6.7),定容,搖勻備用。9.3測試9.3.1工作曲線法(適用于硼質量分數(shù)不大于1%)待ICP儀(6.37)預熱穩(wěn)定后,于硼波長(推薦249.677nm或249.772nm)處,先測定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的光強度,繪制工作曲線,再測定空白溶液和試液的光強度。試液中元素質量濃度應在工作曲線范圍內,超過工作曲線最大質量濃度點時,應稀釋至工作曲線范圍內再進行測試。待ICP儀(6.37)預熱穩(wěn)定后,于硼波長(推薦249.677nm或249.772nm)處、釔波長(推薦377.433nm)處,先測定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的光強度,繪制工作曲線,再測定空白溶液和試液的光強度。試液中元素質量濃度應在工作曲線范圍內,超過工作曲線最大質量濃度點時,應稀釋至工作曲線范圍內再進行測試。9.4.1工作曲線法按公式(1)計算硼的質量分數(shù),按公式(2)計算三氧化二硼的質量分數(shù)。9.4.2.1以其中一個標準工作曲線溶液中釔的特征光譜強度為基準,與其他標準工作曲線溶液和試液8中內標物釔的特征光譜強度比對,獲得修正系數(shù)。9.4.2.2使用修正系數(shù)修正其他標準工作曲線溶液和試液中硼特征光譜強度,重新繪制標準工作曲線,并按照修正后的硼特征光譜強度計算試液中硼的質量濃度。也可使用ICP儀的內標模式計算試液中硼的質量濃度。9.4.2.3按公式(1)計算硼的質量分數(shù),按公式(2)計算三氧化二硼的質量分數(shù)。10.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10.1.1砷標準儲備溶液:質量濃度為1000mg/L,按附錄A配制或使用市售標準溶液。10.1.2銻標準儲備溶液:質量濃度為1000mg/L,按附錄A配制或使用市售標準溶液。10.1.3鈰標準儲備溶液:質量濃度為1000mg/L,按附錄A配制或使用市售標準溶液。20mL至已加入5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6.7),定容。10.1.5砷、銻、鈰系列混合工作曲線:用移液管(6.17)取砷、銻、鈰混合稀標準溶液0mL、0.25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于一組100mL容量瓶(6.18)中,補充至每100mL含10mL鹽酸1+1(6.7)。稀釋至標線,搖勻,移入塑料瓶(6.20)中。此系列溶液砷、銻、鈰的質量濃度為0μg/mL、0.25μg/mL、0.50μg/mL、1.00μg/mL、2.00μg/mL、4.00μg/mL、6.00μg/mL、10.2.1.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2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鉑金坩堝(6.27)中。用水潤濕,加入5mL硝酸(6.1)、8滴~10滴高錳酸鉀溶液(6.10)、2mL硫酸(6.3)和10mL氫氟酸(6.5),置電熱板(6.34)上低溫加熱蒸發(fā)至濃糖漿狀,立即取下,冷卻。10.2.1.2加入10mL鹽酸1+1(6.7)和20mL水,加熱至鹽類完全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6.18)10.2.2.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1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消解罐中。硫酸1+1(6.8)。將消解罐固定在專用轉盤上,放入微波消解儀(6.35)中,從低溫逐漸升高至185℃,保溫1.5h。10.2.2.3冷卻后取出內罐,用水沖洗內罐內部,置于電熱板(6.34)上加熱蒸發(fā)至濃糖漿狀。10.2.2.4加入5mL鹽酸1+1(6.7)和20mL水,加熱至鹽類完全溶解。冷卻后將溶液轉移至50mL待ICP儀(6.37)預熱穩(wěn)定后,于表5推薦的波長處,先測定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的光強度,繪制工作曲線,再測定空白溶液和試液的光強度。試液中元素質量濃度應在工作曲線范圍內,超過工作曲線最大質量濃度點時,應稀釋至工作曲線范圍內再進行測試。9單位為納米元素砷(As)銻(Sb)鈰(Ce)413.76510.4.1按公式(1)計算砷(As)、銻(Sb)、鈰(Ce)的質量分數(shù)。10.4.2按公式(2)計算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銻、二氧化鈰的質量分數(shù)。11硫和磷的測定11.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11.1.1硫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按附錄A配制或使用市售標準溶液。11.1.2磷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按附錄A配制或使用市售標準溶液。11.1.3硫、磷混合稀標準溶液:硫、磷均為100mg/L。用移液管(6.17)取硫、磷標準儲備溶液20.00mL至已加入50mL水的200mL容量瓶(6.18)中,加20mL鹽酸1+1(6.7),定容。11.1.4硫和磷混合系列工作曲線:用移液管(6.17)取硫、磷混合稀標準溶液0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于一組100mL容量瓶(6.18)中,加入10mL鹽酸1+1(6.7),定容,搖勻,移入塑料瓶(6.20)中。此系列溶液硫和磷的質量濃度分別為0μg/mL、11.2試液制備11.2.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1g~0.3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鉑金坩堝(6.27)中。加入3mL硝酸(6.1)、1mL高氯酸(6.4)和10mL氫氟酸(6.5),置于電熱板(6.34)上低溫緩慢加熱,蒸發(fā)至開始逸出高氯酸白煙,冷卻,再加入2mL硝酸1+1(6.6)、2mL高氯酸(6.4)和5mL氫氟酸(6.5),繼續(xù)加熱蒸11.2.2加入10mL鹽酸1+1(6.7)和30mL水,加熱至鹽類完全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6.18)預熱ICP儀(6.37),同時用高純氬(6.15)或高純氮(6.16)吹掃光路和檢測器系統(tǒng)至穩(wěn)定狀態(tài)。于表6推薦的波長處,先測定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的光強度,繪制工作曲線,再測定空白溶液和試液的光強度。試液中元素質量濃度應在工作曲線范圍內,超過工作曲線最大質量濃度點時,應稀釋至工作曲線范圍內再進行測試。單位為納米元素硫(S)磷(P)波長213.61811.4.1按公式(1)計算硫和磷的質量分數(shù)。11.4.2按公式(2)計算三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的質量分數(shù)。12硅的測定(適用于硅質量分數(shù)小于1%)12.1標準工作曲線溶液配制12.1.1硅標準儲備溶液:100mg/L。按附錄A配制或使用市售標準溶液。12.1.2硅工作曲線系列溶液:于一組100mL容量瓶(6.18)中,用移液管(6.17)移取硅標準儲備溶液0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于一組100mL容量瓶(6.18)中,加入10mL鹽酸1+1(6.7),稀釋至標線,搖勻,移入塑料瓶(6.20)中。此系列溶液硅的質量濃度分別為0μg/mL、0.50μg/mL、1.00μg/mL、2.00μg/mL、4.00μg/mL、6.00μg/mL、8.00μg/mL、12.2.1用分析天平(6.31)稱取0.1g~0.5g試樣,準確至1mg,置于已用1.5g無水碳酸鈉(6.13)鋪底的鉑金坩堝(6.27)中,混勻,再加入0.5g無水碳酸鈉(6.13)鋪在表面,蓋上坩堝蓋,并稍留縫隙。放入馬弗爐(6.36)中先低溫加熱,逐漸升高溫度至1000℃,熔融至透明狀態(tài)。繼續(xù)熔融15min,旋轉坩堝,使熔融物均勻地附在坩堝內壁,冷卻。用熱水浸取熔塊于四氟燒杯(6.21)中。12.2.2蓋上表面皿,加入10mL鹽酸(6.2)溶解,用少量鹽酸1+1(6.7)及熱水洗凈坩堝,并入四氟燒待ICP儀(6.37)預熱穩(wěn)定后,于硅波長(推薦251.61nm)處,先測定混合工作曲線系列溶液的光強度,繪制工作曲線,再測定空白溶液和試液的光強度。試液中元素質量濃度應在工作曲線范圍內,超過工作曲線最大質量濃度點時,應稀釋至工作曲線范圍內再進行測試。12.4.1按公式(1)計算硅的質量分數(shù)。12.4.2按公式(2)計算二氧化硅的質量分數(shù)。13測試報告測試報告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a)樣品名稱,樣品的來源及描述;GB/T43310—2023b)本文件編號;c)測試結果,元素或氧化物質量分數(shù);d)測試過程中必要詳情描述;e)測試日期。(規(guī)范性)標準儲備溶液配制方法A.1鋁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1.0000g±0.0001g高純鋁于1000mL燒杯中,加入200mL水,再加入30mL鹽酸1+1,在電爐上低溫加熱至鋁完全溶解,煮沸。取下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A.2鈣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2.4973g±0.0001g預先經105℃~110℃干燥2h的高純碳酸鈣于300mL燒杯中,加入50mL水,逐滴加入20mL鹽酸1+1,溶解后加熱至微沸,驅盡二氧化碳,冷卻,移入1000mL容量瓶稱取1.6583g±0.0001g預先經800℃±50℃灼燒至恒重的高純氧化鎂于300mL燒杯中,加入100mL水和20mL鹽酸1+1,加熱溶解,冷卻,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勻,貯于塑料A.4鐵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1.4300g±0.0001g預先經400℃灼燒30min的高純三氧化二鐵于300mL燒杯中,加入40mL鹽酸1+1和100mL水,低溫加熱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稱取1.6685g±0.0001g預先經950℃灼燒1h的光譜純二氧化鈦于300mL燒杯中,加入50g硫酸銨、100mL硫酸,加熱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勻,貯于塑料瓶中。A.6錳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2.7485g±0.0001g預先經400℃~500℃灼燒至恒重的無水硫酸錳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稱取3.5325g±0.0001g氧氯化鋯(ZrOCl?·8H?O)于500mL燒杯中,加入約200mL鹽酸1+1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勻,貯于塑料瓶中。稱取2.2943g±0.0001g氧氯化鉿(HfOCl?·8H?O)于500mL燒杯中,加入約200mL鹽酸1+1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A.9鍶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3.0429g±0.0001g氯化鍶(SrCl?·6H?O)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溫,移入稱取1.2446g±0.0001g氧化鋅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加入10mL硫酸,冷卻至室溫,移入稱取1.4370g±0.0001g預先經105℃~110℃干燥2h的高純碳酸鋇于300mL燒杯中,加入50mL水,逐滴加入20mL鹽酸1+1,溶解后加熱至微沸,驅盡二氧化碳,冷卻,移入1000mL容量瓶稱取5.3228g±0.0001g預先經105℃~110℃烘干至恒重的碳酸鋰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滴加鹽酸1+1溶解,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稱取2.5421g±0.0001g預先經500℃~600℃灼燒至恒重的氯化鈉于300mL燒杯中,溶于A.14鉀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1.9068g±0.0001g預先經500℃~600℃灼燒至恒重的氯化鉀于300mL燒杯中,溶于稱取1.2668g±0.0001g預先經105℃~110℃烘干至恒重的氯化銫于300mL燒杯中,溶于稱取2.2963g±0.0001g偏釩酸銨于300mL稱取3.9291g±0.0001g硫酸銅(CuSO?·5H?O)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溫,移入稱取4.4782g±0.0001g硫酸鎳(NiSO?·6H?O)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溫,移入A.19鈷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2.6299g±0.0001g無水硫酸鈷(可用硫酸鈷CoSO?·7H?O經500℃~550℃灼燒至恒重)于300mL燒杯中,加入150mL水,加熱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稱取1.4053g±0.0001g二氧化硒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稱取2.3211g±0.0001g硝酸鉍[Bi(NO?)s·5H?O]于300mL燒杯中,加入50mL硝酸1+1,冷稱取19.6546g±0.0001g硫酸鈹(BeSO?·4H?O)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加入10mL硫A.23鎘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1.1423g±0.0001g預先經700℃灼燒2h的高純氧化鎘于300mL燒杯中,加入20mL鹽酸1+1,溶解后,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稱取2.8289g±0.0001g預先經110℃干燥2h的基準重鉻酸鉀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稱取1.0000g±0.0001g高純鉛(預先用硝酸1+9洗凈表面,然后分別用水和無水乙醇洗滌,風干)于300mL燒杯中,加入10mL硝酸,蓋上表面皿加熱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稱取1.8402g±0.0001g鉬酸銨[(NH?)?Mo?O??·4H?O]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稱取1.2611g±0.0001g預先經105℃~110℃干燥2h的三氧化鎢(可用鎢酸銨在400℃~500℃灼燒20min分解后生成的三氧化鎢制備)于300mL燒杯中,加入30mL~40mLNaOH溶稱取1.4148g±0.0001g預先經105℃~110℃灼燒至恒重的氯化銣于300mL燒杯中,溶于稱取1.3535g±0.0001g優(yōu)級純氯化汞于300mL燒杯中,加入10mL硝酸1+9,冷卻至室溫,移稱取1.0000g±0.0001g錫于300mL燒杯中,加入50mL水,緩慢加入鹽酸1+1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mL容量瓶中,量取10.00mL上述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鹽酸1+1,稀釋稱取5.7195g±0.0001g硼酸于300mL燒杯中,加入100mL水,溫熱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稱取1.3203g±0.0001g于干燥器(內有硫酸)中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于300mL塑料燒杯中,溫熱溶于5mLNaOH溶液,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勻,貯于塑料稱取2.7426g±0.0001g酒石酸銻鉀[C?H?KO;Sb·1/2H?O]于300mL燒杯中,加入200mL鹽酸1+1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搖勻,貯于塑料瓶中。A.34鈰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1.2284g±0.0001g預先經105℃~110℃干燥至恒重的光譜純二氧化鈰,置于250mL燒杯中,加入35mL硫酸1+1,置電爐上加熱溶解,溶解完全后冷卻,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A.35硫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5.4353g±0.0001g硫酸鉀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A.36磷標準儲備溶液:1000mg/L稱取4.3936g±0.0001g磷酸二氫鉀于300mL燒杯中,溶于水,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稱取0.2139g±0.0001g預先經1000℃灼燒1h的高純石英(99.99%),于已用1.5g無水碳酸鈉鋪底的鉑金坩堝中,混勻,再加入0.5g無水碳酸鈉鋪在表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