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浙江省臺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浙江省臺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浙江省臺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浙江省臺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在當下各種文學(xué)批評場合中,“厚重”一詞頻頻出現(xiàn),乃至成為衡量一部文學(xué)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標準。那么,向來以率性自由、輕松隨意為特色的散文,是否也需要“厚重”的品質(zhì)呢?魯迅先生曾指出,散文隨筆是“想到什么就縱談什么,而托于即興之比”的一類文章。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理論批評界多持相似的看法。但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散文”的興起,散文這一古老的文體,無論在篇幅、內(nèi)容還是思想含量上都得到了全面的擴張,引起巨大的反響,這證明散文完全能夠以深沉厚重取勝。

何為“厚重”?在我看來,首先要謹防“厚重”成為“笨重”。這些年散文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不少偽“厚重”的作品。它們的一個特點是篇幅長,絮絮叨叨,字數(shù)幾乎沒有上限。有些作者為了追求“大散文”的效果,把幾個甚至十幾個關(guān)系不大的短篇小品合在一起,給每個短篇冠以一個小標題,如法炮制而成的長文“形散神也散”,給讀者留下了不好的閱讀體驗。當然,散文的篇幅向來長短不拘,關(guān)鍵看外在篇幅與內(nèi)在思想內(nèi)容是否合拍。如果只是記錄一件小事、一個思想片段或者抒發(fā)一段情感,就生拉硬扯出一篇長篇散文,顯然是大而無當、不符合散文文體規(guī)范的。

與失控的篇幅相伴的是不及物的高談闊論。在“文化散文”熱潮中,搭車蹭飯、東施效顰者不在少數(shù)。有些散文作家或者熱衷于言說遙遠的歷史,或者一味地展示神秘、浪漫的地域性或民族性文化,似乎不如此寫,作品就沒有深度,就不能吸引人。有歷史關(guān)懷,描寫多樣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本無可厚非,問題是這類散文在立意上大多虛張聲勢,抒情上則矯揉造作,議論上不過是生硬的說教。在煽情、說教無以為繼的時候,則往往以繁復(fù)的史料或冗長的考據(jù)代之,看似琳瑯滿目、翔實豐贍,實則連篇累牘、臃腫不堪。這樣的散文不是“厚重”而是“笨重”,它們失去了散文本應(yīng)有的輕盈和靈動,也離文學(xué)美越來越遠。

散文“厚重”與否并不以篇幅為據(jù),也與流于表面的寬闊和宏大無關(guān),關(guān)鍵還是看其所擁有的精神體量。作家如果有豐富的學(xué)養(yǎng)、深刻的見識和靈活的筆觸,其創(chuàng)作的長篇散文當然更能打動人心。但短小的散文同樣也可以產(chǎn)生“厚重”的氣象。魯迅的小品雜文往往微中見著、以小寓大,篇幅短小并不影響其博大精深、汪洋恣肆。這正如徐懋庸對小品散文的定義:“小品文雖小,但必須有和寫大作品一樣的思想的體系,智識的基礎(chǔ),技術(shù)的程度。獅子搏兔,牛刀割雞,小品文的做法有如是者?!?/p>

文學(xué)創(chuàng)作應(yīng)與時代同頻共振,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些偽“厚重”的散文之所以顯得笨重、華而不實,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離開自己最熟悉的時代和生活,去涉足缺乏案頭功夫和知識儲備的題材領(lǐng)域,最終見諸筆端的只有膚淺、空洞的議論,而無實實在在的思想內(nèi)涵。好的散文作品,是作家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奉上一份沉甸甸的時代見證詞。追求“厚重”,不一定非要取材于遙遠的歷史和抽象的文化,每個人都身處時代之中,作家如果與時代聲息相通,就擁有了最熟悉的題材,即使從身邊瑣事寫起,也能通向廣闊的社會人生。即便所寫的是凡人凡事,也可讓人感到震撼和敬畏,厚重感自然也會隨之而來。或者說,時代本身就是厚重的,“厚重”的散文必定是緊扣時代脈搏,表現(xiàn)沸騰的時代生活,關(guān)切同時代人的生存現(xiàn)狀,或追問形而上的哲學(xué)問題。

但是,強調(diào)時代關(guān)懷的同時也要避免空喊口號。文學(xué)評論家王堯認為,日常生活是時代的肌理,時代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生長。確如其言,要想時代關(guān)懷不落空,有效的辦法莫過于散文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俗世眾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如此方能看清時代的面容,傾聽時代的呼吸。多年來,圍繞歷史、文化、生態(tài)、哲學(xué)等話題展開書寫的散文輪番上場,描寫日常人生和人情冷暖的散文也不少,但后者受關(guān)注的程度和在理論批評界中的影響一般不及前者。個中緣由,無非是日常體驗零碎、扁平,無法承載厚重的思想。這顯然是一種偏見。日常雖然簡單、平凡,卻是所有宏大和厚重的起點,也是其基本的組成要素,正是它們的疊加和聯(lián)動,最終構(gòu)筑出時代的豐富性和復(fù)雜性。如汪曾祺的散文,或憶舊懷人,或談吃論喝,或絮語家常,或記風土人情,看似瑣屑,實則靈動舒展、情真意切,幾乎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詩意和美,不可謂不厚重。

同時,所有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都需要有個人的氣度和溫度,正所謂“文如其人”。與詩歌、小說等文學(xué)體裁相比,散文中的個人和自我比詩歌更為親切自由,比小說更為直接明快,特別是現(xiàn)代白話散文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相對于其他文類,散文是一種更具私人化、個性化的寫作。而個性與共性是相互成全的,具有個人精神印跡的散文,往往能深刻地傳遞出人類共有的厚重情感。以此觀之,一篇散文作品要達到“厚重”的境界,作者必須深入地解剖自我,在思考和表述中張揚個人的氣質(zhì)和胸襟,展示個人的人格與智慧,如此方可“思接千載,視通古今”,成就萬千氣象。

有分量和力度的散文往往伴隨著理性的思辨與靈魂的錘煉,但如何讓“厚重”的思想具體可感而不顯得冰冷抽象,這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從細節(jié)經(jīng)營起。

散文重在表達真情實感,而情感與體悟是否真誠深切、直擊人心,關(guān)鍵看細節(jié)是否生動、飽滿。豐盈而又充滿意味的細節(jié)描寫,是散文作者敏銳洞察力的外在表征,凝聚著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社會歷史、天地人心的深刻體察,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個人生命的體溫和熱力。盡精微而至廣大,細節(jié)的力量正是來自此。(節(jié)選自王炳中《“厚重”散文的品相與質(zhì)地》,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魯迅提出散文隨筆是“想到什么就縱談什么,而托于即興之比”的一類文章,理論批評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多持相似看法。B.作者認為,散文的“厚重”與否與篇幅無關(guān),關(guān)鍵得看其精神體量,長篇散文與短小的散文都可以產(chǎn)生“厚重”的氣象。C.很多散文顯得“笨重”,是因為作者離開了自己最熟悉的時代和生活,沒有了自己的觀察和體驗,無法與時代同頻共振。D.描寫日常人生和人情冷暖的散文受關(guān)注較少,是因為日常體驗零碎、扁平,無法承載厚重思想,作者對此并不認同。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第一段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厚重”可成為衡量一部文學(xué)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標準,散文也能夠以深沉厚重取勝。B.要謹防“厚重”成為“笨重”,散文創(chuàng)作要追求外在篇幅與內(nèi)在思想內(nèi)容的合拍,要避免不及物的高談闊論。C.散文中的個人和自我要比詩歌更為親切自由,比小說更為直接明快,因此散文的藝術(shù)價值要比詩歌和小說更高。D.散文細節(jié)是否生動、飽滿,關(guān)乎情感與體悟是否真誠深切、直擊人心,也關(guān)乎“厚重”的思想是否具體可感。3.下列選項中名家對散文的看法,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五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A.王火:“好的文學(xué)作品應(yīng)該是一個國家社會史的佐證,是為了揭露解決社會具體問題,是作家真情實感的傾瀉和生活閱歷的點染。”B.孫犁:“總之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范仲淹先憂后樂之名言,并非一時乘興創(chuàng)作出來,乃是久縈于心的素志,觸景生情而出?!盋.蘇童:“以情感人是永遠不過時的寫作法則,要努力把你的情感融進文學(xué)中。不要掩飾你的情感,真誠的情感融入最能打動人心。”D.格非:“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因此,要寫好風景,還要做一個有心人。一是要用心觀察,二是要多游歷、多積累?!?.在二、三、四段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論證“何為厚重”?請簡要說明。(4分)5.有評論家認為,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具有很強的“厚重”感,請結(jié)合材料對這一觀點加以分析。(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將軍的部隊李浩我老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足夠老了,白內(nèi)障正逐漸地蒙住我的眼睛。我越來越多地想到他了。想到他,我感覺腳下的土地,悄悄晃動一下,然后空氣穿過了我,我不見了,我回到了將軍的身邊,我重新成為了干休所里那個二十一歲的勤務(wù)員。將軍的部隊裝在兩只巨大的木箱里。向昔日進行眺望的時候,我再次看見了那兩個木箱上面已經(jīng)斑駁的綠漆,生銹的鎖,生銹的氣味和木質(zhì)的淡淡的霉味。

對住在干休所里已經(jīng)離休的將軍來說,每日把箱子從房間里搬出來,打開,然后把刻著名字的一塊塊木脾從箱子里拿出來,傍晚時再把這些木牌一塊塊放進去,就是生活的核心,全部的核心。直到他去世,這項工作從未有過間斷。那些原本白色的,現(xiàn)在已成為暗灰色的木牌就是將軍的部隊。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無法說清這些木牌的來歷。我跟身邊的伴兒說的時候,他只給了我粗重的喘息,并未做任何的回答。我跟他說,我猜測這些木牌上的名字也許是當年跟隨將軍南征北戰(zhàn)的那些陣亡將士們的名字吧,我的猜測是有道理的,可后來,我在整理這些木牌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上面有的寫著“白馬”“黑花馬”“手槍”,而有一些木牌是無字的,很不規(guī)則地畫了一些“0”。也許,將軍根本不知道那些陣亡戰(zhàn)士的名字?他非常緩慢地把其中的一塊木牌拿出來,看上一會兒,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腳下。一塊塊木牌排了出去。它們排出了槐樹的樹陰,排到了陽光的下面,幾乎排滿了整個院子。那些木牌大約有上千個吧,很多的,把它們?nèi)繑[開可得花些時間。將軍把兩個木箱的木牌全部擺完之后,就站起身來,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脾,腰和腿,然后走到這支部隊的前面。

將軍說,我記得你,當然。我記得你的手被凍成了紫色。是左手吧?

將軍說,你這小鬼,可得聽話呀。將軍說,我不是叫你下來嗎。

將軍說,馬也該喂了。

他用手使勁地按著眼角邊的兩道皺紋。

有時將軍也和我聊一些和他這支部隊相關(guān)的陳年舊事。譬如某某愛吹笛子,吹得很好,有點行云流水的意思,只要不打仗了停下來休整的時候他就吹。后來在一次戰(zhàn)斗中他的右手被炸掉了,笛子也丟了,他很長時間都不吃不喝,悶悶不樂。他被送往后方醫(yī)院。兩個月后將軍又偶然地見到某某,他正在吹笛。因為沒有右手的幫助,他的笛子吹得很不成調(diào)。他對將軍說笛子就是原來的笛子,他用了三天才把它找到。譬如一個戰(zhàn)士特別能睡,打完一場戰(zhàn)斗,將軍一發(fā)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著也會馬上鼾聲如雷。他腳還特別奧。將軍說我原本想讓他當我的警衛(wèi)員來著,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腳。說到這里時將軍的聲音很細,并且有種笑意。他笑得有些詭秘,那樣子讓他年輕了不少。我向舊日眺望時看到了這一細節(jié),我就跟他說了。將軍愣了愣,粗獷地笑起來:你這小鬼。我不是小鬼了,我已經(jīng)老了。將軍還跟我說過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類的小事,說過某某和某某的一點瑣事,他很少跟我談什么戰(zhàn)爭。我不知道他為什么不談。要知道將軍一生戎馬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要知道將軍在這無數(shù)次的戰(zhàn)爭中很少失敗,要知道他現(xiàn)在指揮的這支木牌上的部隊,很可能是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將士啊。對于將軍那些木牌名字的來歷,我曾經(jīng)做過調(diào)查,當然這種調(diào)查是隨意性的,我只是偶然地向有關(guān)的人提及,他們對我的問題都只能是搖頭。似乎沒人曾向?qū)④娞峁┻^什么陣亡將士的名單,至少將軍離休后沒有。那么木牌上的名字是如何得來的呢?它們是在什么時間成為了木牌,裝滿了整整兩個木箱?……倒是干休所的王參謀向我提供了一個細節(jié)。他說他見過一次將軍發(fā)火,那時我還沒有來到干休所。他看見將軍緊緊抓住一塊木牌,對著它大聲說,你就是再活一次,我還得斃了你!當時王參謀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將軍把那塊木牌扔出了很遠,木牌劃過地板時發(fā)出了一陣很脆的聲響。過了很久,將軍突然對王參謀說,你把木牌給我撿回來。將軍接過了木牌,用手擦了擦上面的塵土,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回了那些木牌之間。王參謀說他記不太清了,他記得好像他把木牌遞到將軍手上時,將軍的眼紅紅的。我悄悄地留下了兩塊木牌,那是兩塊沒有寫字的木牌,上面畫的是圈。在我混亂的生活里它們的位置一直都沒變過。而現(xiàn)在,我老了,白內(nèi)障已經(jīng)不可能讓我望見遠處的什么了,可我更喜歡向往昔眺望了。我覺得將軍正在我的眺望中復(fù)活,就像木牌在他的眺望中復(fù)活一樣。我的手指,撫摸著一直收藏著的那兩塊木牌,感覺上它們變小了,但比以前更重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第一段寫“我”想到了將軍,然后感覺自己穿越了時空,重新成為那個二十一歲的勤務(wù)員,這一寫法融魔幻與現(xiàn)實為一體。

B.有時將軍會對“我”聊起陳年舊事,譬如講述某某愛吹笛子、某某特別能睡等細節(jié),是為了突出將軍低調(diào)、內(nèi)斂、謙虛的形象。C.王參謀向“我”提供的細節(jié)不僅寫出了將軍“剛”的一面,也寫出了將軍“柔”的一面,有利于深化讀者對將軍這一形象的認識。D.小說結(jié)尾“我”覺得木牌“比以前更重了”,主要是因為“我”領(lǐng)悟到這些木牌不僅寄托著將軍的情感,也寄托著“我”的情感。7.下列對選文藝術(shù)特色的鑒賞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以“將軍的部隊”為題,意蘊深遠,不僅蘊含著將軍對其“部隊”的無盡回憶,更蘊含著意味深長的人生感慨和生命哲思。B.關(guān)于木牌及其背后的故事,有些是“我”親眼所見,有些來自他人講述,這樣的安排既顯得真實親切,又突破了第一人稱敘述的局限。C.小說圍繞木牌來展開情節(jié),對木牌的檢視、與木牌的對話,是將軍晚年生活的核心,也是他回顧人生、追憶往事的獨特方式。D.小說雖沒有勾畫叱咤風云的將士形象,也不曾涉及戰(zhàn)爭的血腥殘酷,但卻通過凡人化的生活瑣事讓將軍和一些戰(zhàn)士的形象躍然紙上。8.對于文學(xué)作品來說,段落的安排有時別具匠心。文章畫橫線部分有四處“將軍說”內(nèi)容,它們各自成段,請簡要說說這樣的段落安排有何用意。(4分)9.《將軍的部隊》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xué)獎”,作者李浩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不希望這篇小說被定位為單純的軍旅小說,它是一部關(guān)注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的作品?!闭埥Y(jié)合小說內(nèi)容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①者,偏險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已。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則有惡“用圣王、惡用禮義矣哉?雖有圣王禮義,將曷加于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惡。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恃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今當試去君上之勢,無禮義之化,去法正之治,無刑罰之禁,倚而觀天下民人之相與也;若是則夫強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嘩之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②也。

(選自《荀子?性惡》)材料二: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对姟吩唬骸班禒柧?,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鄙衲笥诨?,福莫長于無禍。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漪,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選自《荀子?勸學(xué)》,有刪節(jié))【注】①惡:古同“烏”,哪里。②偽:人為。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若是A則夫強者害B弱而奪之C眾者暴D寡而嘩之E天下日F悖亂G而相亡不待H頃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誠,指果真,與《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誠”的“誠”意思不同。B.倚,指站立,與《赤壁賦》中“倚歌而和之”的“倚”意思不同。C.君子,在古代有多種意思,這里是指對統(tǒng)治者和貴族男性的統(tǒng)稱。D.夷,指我國古代居住在東部的民族,后來泛指華夏族以外的民族。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荀子認為,所謂的“善”是指端正順理安定守秩序,如果“人之性善”,就用不著圣王和禮義了,所以“人之性惡”。B.材料一荀子采用對比、比喻、假設(shè)等多種論證方法駁斥了孟子的“人之性善”,從而立起了“人之性惡”的觀點。C.材料二引用《詩經(jīng)》里的句子提醒君子不要貪圖安逸,而要安心供奉職位,崇尚正直行為,其主要目的仍是“勸學(xué)”。D.“性惡論”是荀子思想中的著名觀點,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也是《勸學(xué)》一文中強調(diào)“學(xué)不可以已”的重要依據(jù)。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①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4分)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4分)14.《荀子?性惡》中多次強調(diào)“其善者偽也”,這一觀點在材料二中有哪些具體的體現(xiàn)?請簡要分析。(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5-16題。

滿江紅?赤壁懷古幽

南宋)戴復(fù)古【注】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qū)字。萬騎臨江貌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遣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咀ⅰ看鲝?fù)古,臺州籍詞人,一生不仕,浪跡江湖。寫此詞時,南宋小朝廷正偏安一隅,茍且求存,抗金少有勝利。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此詞開頭在氣勢上雖不如東坡“大江東去”詞那樣雄偉,但切合后來者身份,且“一番過,一番懷古”自有其感慨深沉之處。B.“卷長波、一鼓困曹瞞”描繪出了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氣勢磅礴,與東坡詞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C.下片開頭三字一句,形式整齊,詞人面對赤壁磯附近的山川形勝、歷史遺跡,感受格外深切,不由發(fā)出憑吊古跡勝讀史書的感嘆。D.此詞與東坡“大江東去”詞都寫到了周瑜,都著重表現(xiàn)周瑜大智大勇、須臾破“曹”的英雄氣概,所刻畫的周瑜形象并無二致。16.此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都寫到周郎赤壁之戰(zhàn)的故事,試從詳略的角度賞析兩詞寫法的異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兩句,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描繪自己常年漂泊他鄉(xiāng),遭受病痛的孤苦境況。(2)當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權(quán)貴的時候,許多有志之士往往喜歡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3)詞人喜歡把抽象的愁緒具象化,比如,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解猛舟,載不動許多愁”,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類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糠N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城里人可以用土氣來藐視鄉(xiāng)下人,但是在鄉(xiāng)下,“土”是他們的命根。在數(shù)量上占著最高地位的神,A______?!巴恋亍边@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對,管著鄉(xiāng)間一切的閑事。①他們象征著可貴的泥土。②我初次出國時,我的奶媽偷偷地把一包用紅紙裹著的東西,塞在我箱子底下。③后來,她又避了人和我說,雖然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時,可以把紅紙包裹著的東西煮一點湯吃。④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⑤——我在《一曲難忘》的電影里看到了東歐農(nóng)業(yè)國家的波蘭也有著類似的風俗,⑥導(dǎo)致我更領(lǐng)略了“土”在我們這種文化里所占和所應(yīng)當占的地位了。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B______,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侍候莊稼的老農(nóng)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直接靠農(nóng)業(yè)來謀生的人是粘著在土地上的。我遇見過一位在張北一帶研究語言的朋友。我問他說在這一帶的語言中有沒有受蒙古話的影響。他搖了搖頭,不但語言上看不出什么影響,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著說:“村子里幾百年來老是這幾個姓,我從墓碑上去重構(gòu)每家的家譜,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那些人。鄉(xiāng)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著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變動?!盻____這結(jié)論自然應(yīng)當加以條件的,但是大體上說,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之一。我們很可以相信,以農(nóng)為生的人,C____,遷移是變態(tài)。大旱大水,連年兵亂,可以使一部分農(nóng)民拋井離鄉(xiāng);即使像抗戰(zhàn)這樣大事件所引起基層人口的流動,我相信還是微乎其微的。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19.文中帶序號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鍋”白水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煤油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把鬆t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央起豆腐,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是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在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地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是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①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墒羌幢阏娑煲膊⒉焕?。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是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下。我們是外地人,除上學(xué)校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②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現(xiàn)在她死了快四年,③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20.與文中加點詞“洋爐子”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這個15歲考入中科大無線電專業(yè)的少年,開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B.“泥腿子專家”袁隆平又走進了安江農(nóng)校的稻田,去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C.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D.我們有些同志喜歡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nèi)容,真是“臭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21.文中三處畫波浪線的句子中都有“老”,它們雖然意思相同,但表達的情感卻不同,請分別概括。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四、寫作(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荀子在《勸學(xué)》中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倍醢彩凇兑准艺摻狻分袇s強調(diào):“君子之道,始于自強不息。”上述材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C(C項“是因為作者離開了白己最熟悉的時代和生活”錯,原文為“有些偽‘厚重”的散文之所以顯得笨重、華而不實。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離開自己最熟惡的時代和生活”,“離開自己最熟悉的時代和生活”并不是全部的原因。)2.C(C項中“散文的藝術(shù)價值要比詩歌和小說更高”無中生有,通過“散文中的個人和自我要比詩歌更為親切自由,比小說更為直接明快”這樣的前提條件也無法得出“散文的藝術(shù)價值要比詩耿和小說更高”這樣的結(jié)論。)3.A(第五段的主要觀點是散文的“厚重”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與A基本相符:B項強調(diào)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于久縈于心的素志;C項強調(diào)以情感人是永不過時的寫作法則;D項強調(diào)寫好風景。要做一個用心觀察、多游歷、多積累的有心人。)4.(4分)①(正反)對比論證,如將偽“厚重”散文的特點與“厚重”散文進行對比;②假設(shè)論證,如第二段“如果只是記錄一件小事、一個思想片段或者抒發(fā)一段情感,就生拉硬扯出一篇長篇散文,顯然是大而無當、不符合散文文體規(guī)范的”:③舉例論證,如以魯迅小品雜文為例來論證短小的散文也可以產(chǎn)生“厚重”的氣象:④引用論證,如引用徐懋庸對小品散文的定義來闡釋小品文應(yīng)具備的特點。(每點1分)5.(6分)①《我與地壇》具有巨大的精神體量,史鐵生憑借豐富的學(xué)養(yǎng)、深刻的見識和靈活的筆觸帶給我們生命的感觸與啟迪:②史鐵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從熟悉的地壇寫起,從身邊簡單、平凡的小事寫起,關(guān)注困境下的生存問題,追問形而上的哲學(xué)問題,與時代共振;③《我與地壇》是一篇具有史鐵生個人精神印跡的散文,作者在文中深入地解剖自我,有若理性的思辨與靈魂的錘煉,在思考與表述中展示人格與智慧;④《我與地壇》側(cè)重細節(jié)的描寫,表達了對地壇、對母親真誠深切的情感,直擊人心。(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6.B(“是為了寫出將軍低調(diào)、內(nèi)斂、謙虛的形象”錯,寫將軍跟“我”聊起陳年舊事,更多地是為了表現(xiàn)將軍孤獨的晚年狀態(tài),以及他對部隊生活、戰(zhàn)友情誼的深切懷念。)7.D(“也不曾涉及戰(zhàn)爭的血腥殘酷”錯,戰(zhàn)士右手被炸掉以及木牌上很多戰(zhàn)士的犧牲,都寫出了戰(zhàn)爭的血腥殘酷。)

8.(4分)①各自成段意在增強每一處“將軍說”的獨立性,強調(diào)其內(nèi)容;②各自成段意在拉長“將軍說”之間的停頓,有利于表現(xiàn)年邁將軍言行緩慢、沉浸于往事回憶的特點,也有利于塑造內(nèi)心孤獨、思念綿綿的將軍形象;③各自成段意在舒緩節(jié)奏,可以給讀者留下足夠的回味時間和想象空間,也有利于讀者更好地體會將軍內(nèi)心世界與情感的復(fù)雜性。(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9.(6分)①這是一部軍旅小說。從人物看,主人公是一位將軍;從情節(jié)看,主要寫將軍緬懷自己的軍旅歲月與戰(zhàn)友情誼;從主題看,雖存在多元解讀,但仍包含揭示戰(zhàn)爭的成分,能夠引起讀者對于戰(zhàn)爭的思索。②這更是一部關(guān)注內(nèi)心世界與情感的作品。小說關(guān)注了將軍的內(nèi)心世界與情感。將軍曾是一位英雄。但小說并不看重塑造這一形象,而是著重表現(xiàn)將軍晚年的孤獨與失落,以及他對逝去歲月與戰(zhàn)友的深切懷念。③這部小說也關(guān)注了“我”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拔摇蹦贻p時難以理解將軍的日常行為,是因為“我”和將軍有著年齡差帶來的天然隔膜:“我”年老時理解了將軍日常行為的意義,是因為“我”慢慢變得像將軍那樣孤獨、失落、熱愛回憶。④這是一部探索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如何從隔膜走向溝通、共鳴的小說,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軍旅小說。(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10.ACE11.C(君子,這里指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12.B(材料一沒有比喻論證)13.(8分)(1)即使又哂干了,(它)也不再挺直了,這是烘烤彎曲使它這樣的啊。(“雖”“槁暴”“然”各1分,“者……也……”判斷句式1分,共4分)(2)蓮草長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會和黑土一樣黑。(“生”“直”“涅”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3分)①君子智慧明達并且行為上沒有過錯是“善”,這一“善”是通過廣泛地學(xué)習,以及每天的檢驗反省來實現(xiàn)的:②君子(認識到)學(xué)問淵博是“善”,這一“善”是通過領(lǐng)悟、接受前代圣明帝王的遺言來實現(xiàn)的;③干、越、夷、貉的孩子長大后形成的不同習俗(符合社會要求的風俗習慣)是“善”,這些“善”是教化的結(jié)果;④君子的正直之德是“善”,這一“善”是通過選擇好的居住環(huán)境和接近賢士來培養(yǎng)的。(每點1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15.D(兩首詞刻畫的周瑜形象有很大不同,戴詞著重表現(xiàn)周瑜的英雄氣概,蘇詞著重表現(xiàn)周瑜的儒將風采。)16.(6分)同:①兩首詞都抒發(fā)了對周瑜這一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與敬仰之情:②兩首詞都抒發(fā)了詞人對自己人生命運,以及英雄無覓、世事變遷的感慨之情。異:③蘇詞側(cè)重于表達對自身懷才不遇、老大無功的憂憤,但字里行間,尤其末句流露出超脫、曠達之意:④戴詞側(cè)重于表達對南宋小朝廷軍事不振、國勢衰微的憂慮與關(guān)切,字里行間透著今不如昔的痛惋,尤其末句更顯傷感與深沉。(①②每點1分,③④每點2分。)17.(6分)(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每空1分)18.(6分)A.無疑的是“土地”B.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C.(世代)定居是常態(tài)(每處2分,意近即可。)19.(4分)③“雖然”修改為“假如”。⑥“導(dǎo)致””修改為“使”或“讓”。(每處2分)20.B(A表示“特殊含義”:B和文中加點的“洋爐子”均表示“特定稱謂”;C表示“諷刺否定”;D表示“引用”)異:③蘇詞側(cè)重于表達對自身懷才不遇、老大無功的憂憤,但字里行間,尤其末句流露出超脫、曠達之意:④戴詞側(cè)重于表達對南宋小朝廷軍事不振、國勢衰微的憂慮與關(guān)切,字里行間透著今不如昔的痛惋,尤其末句更顯傷感與深沉。(①②每點1分,③④每點2分。)17.(6分)(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每空1分)18.(6分)A.無疑的是“土地”B.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C.(世代)定居是常態(tài)(每處2分,意近即可。)19.(4分)③“雖然”修改為“假如”。⑥“導(dǎo)致””修改為“使”或“讓”。(每處2分)

20.B(A表示“特殊含義”:B和文中加點的“洋爐子”均表示“特定稱謂”;C表示“諷刺否定”;D表示“引用”)21.①表達了作者因臺州這座小山城的空寂而感到的冷清與落寞;②表達了作者對“家里”親情洋溢、溫暖如春的慶幸、眷戀與喜愛;③表達了作者對妻子的深切懷念。(每處1分)22.(4分)①把翻滾的“水泡”比作好些“魚眼睛”,寫出了水泡小、多、圓的特點;(1分)②把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比作“反穿的白狐大衣”,寫出了豆腐嫩而滑的特點。(1分)③兩處比喻都非常生動貼切,充滿著童趣,表達了作者對白水煮豆腐的喜愛以及對兒時生活的懷念。(2分)23.寫作審題立意:荀子和王安石的兩句話分別是從“善假于物”與“自強不息”,即借助外力與內(nèi)在自覺兩個方面論述君子之道。“借助外力”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