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四章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第八節(jié)
四季和五帶
地球之上形成四季和五帶的根本原因是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轉(zhuǎn)運動表現(xiàn)為太陽相對于天赤道的回歸運動(直接原因)。
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在周年運動的同時,還表現(xiàn)為相對于天赤道的往返運動。具體地說,天球上的太陽,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太陽的這種運動,是其周年運動的另一個側(cè)面,稱為太陽回歸運動。它在天球上所能到達的南、北界線,稱為南、北回歸線?;貧w運動的周期便是回歸年。一、太陽的回歸運動1、太陽回歸運動和太陽赤緯的變化
太陽相對于天赤道的回歸運動,也表現(xiàn)為太陽直射點對于地球赤道的往返運動:半年直射在北半球,半年直射在南半球;半年向北移動,半年向南移動。太陽的回歸運動
有關(guān)概念回歸運動回歸運動的表現(xiàn)太陽赤緯的周年變化直射點緯度的周年變化γPK回歸線回歸運動周期——回歸年太陽回歸運動的表現(xiàn)太陽赤緯直射點位置春分點—秋分點秋分點—春分點冬至點—夏至點夏至點—冬至點0°~+23°26′~0°
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回歸線γPK赤道-南回歸線-赤道0°~-23°26′~0°
-23°26′~+23°26′
+23°26′~-23°26′
地球上晝、夜兩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圈。晨昏圈是地球的一個大圓。晨昏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晨昏圈便在南、北極兩側(cè)擺動,擺動的幅度也是23°26′。在這個緯度范圍內(nèi),該區(qū)域出現(xiàn)特有的天文現(xiàn)象——極晝和極夜,故南、北緯66°34′的兩條緯線,被稱為南、北極圈。陽光陽光
太陽回歸運動的主要表現(xiàn),在于太陽赤緯的周年變化。任何時候,太陽赤緯總是等于太陽直射點緯度。在天文學上中國的二十四氣和西方的黃道十二宮都是以太陽黃經(jīng)來相互區(qū)別的,而地理上,黃道上的二十四點之間是以太陽赤緯來區(qū)別的,即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不同,它的赤緯也不同,因此太陽的回歸運動定量地表現(xiàn)為太陽赤緯的周年變化。天體的周日圈,就是該天體所在的赤緯圈。因此,天體赤緯的變化,意味著它的周日圈的改變。不同赤緯(或周日圈)的天體,有不同的出沒時刻(與方位)和中天高度。
太陽赤緯的變化,影響各地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二者都是季節(jié)變化的主要因素。
太陽的赤緯隨其黃經(jīng)而變化。不同的太陽黃經(jīng)總是與一定的太陽赤緯相對應(yīng),其大小可以用解球面三角形的方法計算得出。
如圖,P為天北極,K為黃北極,S為沿黃道運行的太陽,其黃經(jīng)為λ,赤緯為δ。︵︵在△PKS中,
PK=ε=23°26′(黃赤交角)
KS=90°∠K=90°-λ天赤道、黃道和太陽所在赤經(jīng)圈,構(gòu)成一個直角球面三角形,其中的直角就是天赤道與赤經(jīng)圈的交角。
球面三角形任一邊的余弦,等于其它兩邊余弦的乘積,加上這兩邊的正弦及其夾角余弦的連乘積。
方法一:球面三角形邊的余弦公式法cosa=cosbcosc+sinbsinccosA
在△PKS中,把數(shù)值帶入余弦公式,即cos(90°-δ)=cosεcos
90°+sinεsin90°cos(90°-λ)化簡,即sinδ=sinεsinλ
=sin23°26′sinλ
又根據(jù)查表(余弦表)知,
sin23°26′=0.3977得,sinδ=0.3977sinλ或sinδ=0.4sinλ
球面三角形各邊的正弦與其對角的正弦成正比。
方法二:球面三角形邊的正弦公式法sina/sinA=sinb∕sinB=sinc∕sinC在Rt△^Sδ中,帶入正弦公式,即
sinδ/sinε=sinλ∕sin90°化簡,即sinδ∕sin23°26′=sinλ又根據(jù)查表(正弦表)知,
sin23°26′=0.3977得,sinδ=0.3977sinλ或sinδ=0.4sinλ根據(jù)公式:sinδ=0.4sinλ
根據(jù)太陽黃經(jīng)(λ),便可求出對應(yīng)的太陽赤緯(δ)節(jié)氣黃經(jīng)陽歷日期赤緯節(jié)氣黃經(jīng)陽歷日期夏至90°6月21、2223°26′夏至90°6月21、22立夏45°5月5、616°19′立秋135°8月7、8春分
0°3月20、210°秋分180°9月23、24立春315°2月4、516°19′立冬225°11月7、8冬至270°12月21、2223°26′冬至270°12月21、222、太陽回歸運動與地球公轉(zhuǎn)地球自轉(zhuǎn)方向向東,地球公轉(zhuǎn)方向也向東,但此東與彼東的方向有23°26′的差異。我們把地球自轉(zhuǎn)方向視為正東,那么,地球的軌道運動除向東外,還有其南北的分量。正是這個南北分量,造成太陽回歸運動。在每年的夏至日(北半球),太陽直射點落在地球的北回歸線上。反之,在每年的冬至日(北半球),太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歸線上。每年的春秋二分日(北半球),地球位于軌道南北兩端的中點。這時,太陽相應(yīng)地位于黃道上的升分點和降分點,直射在地球的赤道上。
從每年的南至日到次年的北至日,地球從軌道上的最北點移到最南點,行程約為470000000km(軌道周長的一半),兩點間的直線距離約300000000km(軌道平均直徑),其中有向南分量為300000000km×sin23°26′=120000000km。在這期間,太陽在天球上相應(yīng)地從黃道的南至點移到北至點,其赤緯從-23°26′
變?yōu)?3°26′;太陽直射點從地球上的南回歸線移到北回歸線。
反之,從每年的北至日到南至日,地球經(jīng)過相應(yīng)的行程,從軌道的最南點移到最北點。在此期間,太陽從黃道的北至點移到南至點,赤緯由23°26′減為-23°26′;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移至南回歸線。
總之,太陽相對于天赤道的回歸運動,是地球公轉(zhuǎn)的南北分量造成的。
120000000km的南北分量,造成太陽赤緯23°26′×2=46°52′的變化。這就是說,地球在其軌道的南北方向上,每改變700余km,太陽赤緯就改變1″。按照這個速度,在春秋分前后,太陽赤緯每分鐘增減約1″。這時,地球公轉(zhuǎn)的南北分量最大,約為30×sin23°26′=12km/s,即720km/min。
晝夜產(chǎn)生的原因:地球是個不透明體,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向陽的半球是晝半球,背陽的半球是夜半球。晝夜兩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
晝夜更替的原因:因地球自轉(zhuǎn)造成。(公轉(zhuǎn))
晝夜長短變化的原因:因地球公轉(zhuǎn)造成。二、晝夜長短1、晝夜長短概說晝夜長短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取決于晨昏圈與緯線的分割狀況。當太陽直射點落在赤道(春秋二分)時,晨昏圈通過兩極(與經(jīng)圈重合),等分所有緯線。因此,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北至日,太陽直射點移至北回歸線,晨昏圈偏離兩極,與南、北極圈相切。這時,晝弧與夜弧的分割最為懸殊。如下圖所示:北半球(太陽直射的半球)各緯度晝最長而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的晝長和南半球的夜長,皆隨緯度增高而增大。到北極圈內(nèi),緯線全線是晝弧,晝長達24小時,“夕陽”連著“朝輝”,終日太陽不落,稱為極晝。在南極圈內(nèi),緯線全線位于夜半球,24小時漫漫長夜,終日不見太陽,稱為極夜。赤道是唯一保持晝夜等長的地方。從幾何上說,赤道和晨昏圈都是地球的大圓;兩個大圓相交,必相互等分。南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北兩半球的晝夜長短與北至日相反。在天文學上,晝弧和夜弧的大小,是以解球面三角形的方法計算的。
在天球上,晝弧和夜弧表現(xiàn)為太陽周日圈被地平圈的分割:周日圈位于地平圈以上的部分是晝??;地平圈以下的部分是夜弧。具體的計算方法是,求日沒時的太陽時角(t),即半晝弧長度;半晝弧的二倍即為晝弧,晝弧的共軛量就是夜弧。
cost=-tg
tgδ(半晝弧公式)
在△ZPS中,
ZP=90°-
PS=90°-δZS=90°︵︵︵
式中t為半晝弧,即日落時的太陽時角;
為地理緯度;δ為太陽赤緯,即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
、δ皆以北半球為正、南半球為負。該式表明,決定晝夜長短有兩個因素:當?shù)氐牡乩砭暥?/p>
和當時的太陽赤緯δ(即太陽直射點緯度)。前者是空間因素,即地理因素;后者是時間因素,即季節(jié)因素。簡言之,晝夜長短因緯度而不同,因季節(jié)而變化。該公式的幾何意義是:太陽赤緯(δ)的變化,表示其周日圈的改變。不同的周日圈被地平圈分割的情形各異:赤緯愈高,周日圈愈小,晝弧與夜弧的差異就愈大。地理緯度(
)的不同,決定周日圈對于地平圈傾角(90°-
)的大?。壕暥扔?,周日圈愈傾斜,晝夜長短的變化愈顯著。依據(jù)半晝弧公式討論如下:(cost=-tg
tgδ)(1)晝夜等長的條件:t=90o,2t=180o=12時,則cost=0,tg
tg
=0,或
=0o或
=0o;(2)晝長夜短的條件:t>90o,2t>180o>12時,則cost<0,
、
同號,或同為“+”、或,為“-”;(3)晝短夜長的條件:t<90o,2t<180o<12時,則cost>0,
、
異號。(4)極晝(極夜)條件:
極晝條件:t=180°(2t=360°,晝長等于24小時),cost=-1,tg
tgδ=1,要求
、δ同號且互余,即
=90°-δ的地方出現(xiàn)極晝。
極夜條件:t=0°(2t=0°,晝長為0小時),cost=1
tg
tgδ=-1,
、δ異號且互余,即
=-(90°-δ)的地方出現(xiàn)極夜。上述
=±(90°-δ)的兩條緯線與晨昏線相切,在天球上表現(xiàn)為太陽周日圈與地平圈相切。
在同一日期,太陽赤緯δ是個常數(shù),也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一個常數(shù),所以同一日期的晝夜長短因地理緯度
而不同。在不同日期,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有不同情況,但有三條是全年共同的:2、晝夜長短的緯度因素(2)在太陽直射半球上,晝長夜短。高緯度(
≥90°-δ)地區(qū)有極晝,晝長達24小時。(3)在非太陽直射半球上,晝短夜長。高緯度相應(yīng)地區(qū)有極夜,晝長為零。(1)赤道上(
=0o
),全年晝夜等長。
=0°,tg
=0,∴cost=-tg
tgδ=0,t=90°。所以,在赤道上無論太陽赤緯如何變化,全球晝夜等長。陽光陽光陽光φδφδ根據(jù)以上三條,除春秋二分日外,全球被分成四個緯度帶,即極晝、晝長夜短、晝短夜長和極夜四個地帶。
極晝、極夜地帶是以地球兩極為中心,以太陽赤緯為半徑的球冠地帶;
晝長夜短地帶和晝短夜長地帶以地球赤道為界,寬度為太陽赤緯的余角(90°-δ
)。晝長夜短地帶與極晝地帶相連,晝短夜長地帶與極夜地帶相連。
隨著太陽赤緯δ的變化,四個緯度地帶范圍會發(fā)生相應(yīng)地改變:太陽赤緯為正值(直射北半球)時,全球的晝長向北增加,極晝地帶位于北極地區(qū);太陽赤緯為負值(直射南半球)時,情況相反。太陽赤緯的絕對值∣δ∣越大,則極晝(夜)地帶愈寬。
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練習:當太陽赤緯為20°時,全球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晝長夜短,晝長隨緯度的升高而增長,在70°N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南半球:晝短夜長,晝長隨緯度的升高而縮短,在70°S以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在同一地點,地理緯度
是常數(shù),所以同一地點的晝夜長短,因太陽赤緯的變化而有季節(jié)變化(惟一例外的是赤道)。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又因緯度而不同,但有三條是全球各地共同的:3、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2)冬夏二至日,各地晝夜長短達到極端。是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或者晝最短、夜最長的時候。(3)如果太陽是一個光點,如果大氣沒有折光作用,那么各地全年平均晝長相等,均為12小時。(1)春秋二分日,全球晝夜平分。晝長夜長均為12小時。陽光陽光陽光直射半球:晝長隨|δ|的增大而增大
非直射半球:晝長隨|δ|的增大而減小
1.是否位于直射半球2.太陽赤緯如何改變3.根據(jù)晝長與δ的關(guān)系做出判斷全球各緯度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都以二分、二至為界,全年分四個階段:(以北半球為例)晝夜平分、晝長夜短、晝夜平分、晝短夜長四個階段。
從每年的春分經(jīng)夏至到秋分為晝長夜短階段,秋分經(jīng)冬至至春分為晝短夜長階段,而春、秋二分為晝夜平分。南北極圈內(nèi)也可分為四個階段:極晝、晝夜分明、極夜、晝夜分明。它們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因緯度而不同,緯度越高,極晝、極夜持續(xù)的時間越長,晝夜分明時間越短。極點上,晝夜平分只在春秋二分,極晝極夜持續(xù)約半年時間,在南北極圈上,極晝極夜各有一日。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此圖表示南北兩半球極晝(夜)區(qū)的季節(jié)性擴大和縮小。圖中每個圓面分上下兩半,分別表示北極和南極地區(qū)。三個同心圓分別表示66
34
,69
44
和78
28
的三條緯線。這兩個日期太陽均直射北半球,對北京來說均是位于直射半球。從5月10日到6月10日太陽赤緯逐漸升高。根據(jù)直射半球晝長隨|δ|的增大而增大的規(guī)律,北京6月10日的晝長大于5月10日晝長。練習:比較北京(40°N)5月10日與6月10日的晝長除了地理緯度和太陽赤緯外,影響晝夜長短的還有三個次要因素。4、晝夜長短的其它因素
太陽視半徑——16′
太陽并不是一個光點,而是一個視半徑約為16′的圓面。我們知道,日出和日沒是以視太陽上緣的出沒為標準的,即以視太陽圓面與地平圈相切為標準的。因此,太陽出沒時,太陽圓面中心不在地平圈上,而在地平圈以下16′,當時太陽中心的天頂距不是90°,而是90°16′。
大氣折光——34′
由于大氣的折光作用,太陽光線在地球大氣中不是直線傳播的,光在大氣中的折射有“抬高”太陽的作用。我們知道,地球大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因此太陽光線從密度低的大氣進入密度高的大氣就會不斷發(fā)生折射,因而有抬高太陽作用。這種效應(yīng)又是在接近地平時最顯著,其值為34′。因此,當視太陽圓面中心位于地平線時,真太陽中心尚在地平線以下34′位置。同時考慮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日出和日沒真太陽中心的天頂距是90°50′。大氣折光有“抬升”天體的作用
眼高差在觀測日出和日沒時,人們的眼睛總有一定高度,而且站得越高,越能較早的看到日出,較晚的看到日沒。正因此,高山上的白晝在任何時候總是長于平地上的白晝。在這三個次要因素中,眼高差是不確定性因素,不反映晝夜長短的一般規(guī)律。太陽視半徑和大氣折光作用則是全球性因素,能夠反映晝夜長短一般規(guī)律。同時考慮這兩個因素影響,太陽出沒時真太陽中心的天頂距增加了50′,就是說由于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真太陽中心還在地平圈以下50′時,人們就可以看到太陽。這樣,就使晝半球擴大了50′,而夜半球減小了50′。晝夜兩半球不再是真正半球,晨昏線也不再是地面上大圓。這就改變了晝夜長短緯度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的簡單規(guī)律性:(1)任何日期和地點白晝被延長,黑夜被縮短。赤道上不再是終年晝夜等長,而總是晝長于夜(相差約7分鐘),在其他緯度,晝夜等長的日期不再出現(xiàn)在二分日,而是出現(xiàn)在春分前和秋分后三、四天。(2)任何日期極晝地帶的范圍被擴大,極夜地帶的范圍被縮小。同時極晝時期被延長,極夜時期被縮短。
概念:日出前和日沒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天空呈現(xiàn)出微弱的光亮的現(xiàn)象,叫晨昏蒙影,又稱曙暮光。5、晨昏蒙影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白晝和黑夜,都是以日出和日沒為分界線的,事實上,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沒之后(黃昏)的一段時間,天空仍然相當明亮,或者說處于半光明狀態(tài)。這段時間既不是真正的白晝,也不是真正的黑夜,而是處于晝夜交替的過渡時期。這個晝夜交替的過渡階段,叫曙暮光,現(xiàn)代天文學稱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分為晨光和昏影。其成因都是相同的:日出前和日沒后太陽光雖然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但可以射到地球的大氣層,由于高空大氣層里的質(zhì)點和塵埃對太陽起反射和散射作用而引起這一現(xiàn)象。晨光出現(xiàn)在日出以前,昏影出現(xiàn)在日沒以后。晨光以日出為終點,存在一個晨光始的問題;昏影以日沒為起點,存在一個昏影終的問題。那么這個晨光始、昏影終如何定?定的標準是什么?
這個標準就是太陽低度(負高度),太陽上升到這個低度標準就是晨光始,太陽下降到這個低度標準就是昏影終。
按照不同需要,人們把晨昏蒙影分為三級:民用晨昏蒙影、航海晨昏蒙影、天文晨昏蒙影,它們的太陽低度標準分別是6°、12°、18°。
民用晨昏蒙影:太陽位于地平以下0°~6°的一段時間。戶外活動不受影響,室內(nèi)無須照明。任何時候,全球約有5%的地方處于這種狀態(tài)中。
航海晨昏蒙影:太陽位于地平以下6°~12°的一段時間。戶外活動嫌暗,室內(nèi)照明。天空中的亮星已出現(xiàn),遠方地平線清晰可見。這段時間是航海測星(測定天體的地平高度)的最佳時機。
天文晨昏蒙影:太陽位于地平以下12°~18°的一段時間。天空由亮到黑,最暗的恒星已經(jīng)出現(xiàn),黑夜降臨。各級晨昏蒙影的太陽“低度”標準
晨昏蒙影持續(xù)的時間,取決于太陽自地平落入地平下18°所需的時間。這段時間的長度,可根據(jù)太陽周日圈與地平圈的交角大?。?0°-
)來推算。太陽如垂直落入地平,這段路線最短,曙暮光持續(xù)時間也最短;
太陽周日圈愈傾斜,曙暮光持續(xù)時間便愈長。由此可知,晨昏蒙影的時間,隨緯度增高而增長(緯度愈高,周日圈與地平圈愈傾斜,緯度越低,周日圈與越垂直);也略因季節(jié)而變化(因為太陽周日圈的大小因季節(jié)而不同),二分較短,二至較長。
在高緯度的地方,每年有一段時間當天的晨蒙影與上一天的昏蒙影相接,出現(xiàn)白夜現(xiàn)象。緯度越高,白夜持續(xù)的時間越長。
夏至日北緯60°地方,整夜處于晨昏蒙影狀態(tài)中,前一天的昏影尚未結(jié)束,第二天的晨光便以開始,通霄達旦地處于半光明狀態(tài),這種高緯度夏季奇特現(xiàn)象,稱為白夜。事實上在夏至日這天,北緯48.5°以北的地方,便沒有真正的黑夜,都是白夜。南北兩極地區(qū)冬季漫長的極夜,大部分時間是白夜。那里的真正黑夜,每年只有兩個月左右。兩小兒辯日的故事
《列子》一書中有“小兒辨日”一段故事,大意是說:有一天,孔子走在路上,遇到兩小兒爭辯,一個說:“太陽早晨離我們近,中午遠”。另一個說:“不,早晨遠,中午近。”他們問孔子,誰說得對?孔子要他們先說出各自的理由,前者說:“早晨看太陽像車輪,中午小的像飯碗?!绷硪粋€說:“早上太陽曬在身上不熱,所以遠;中午熱,所以近?!本烤拐l是誰非,孔子也未搞明白。問題:小兒辨日的問題實質(zhì)是什么?
所視太陽大小的不同,是人們的錯覺造成的。近代光學研究證明,太陽視直徑一天中無顯著變化,用儀器觀測證明,一天中看不出變化。即使在一年中,近日點處,太陽視直徑為32′31″4;遠日點處,太陽視直徑為31′27″2。所以,一月初,視太陽比七月初大1′4″2。這種差異肉眼是不可辨的,憑儀器方可測出。小兒所視太陽大小不同,是因為早晨,太陽在地平線上,感覺大是因為周圍有山丘、村莊、樹木做參照物;中午,太陽在空曠的天頂附近,無參照物,所以感覺小。現(xiàn)代科學證明,所覺太陽熱不同,是因為太陽高度不同,晨時太陽為斜射,午時太陽輻射為一天中的最大值,所以熱。同等熱量發(fā)射的面積不同,單位面積獲得的輻射強度不同。
答案:小兒辨日的問題實質(zhì)是太陽高度角的問題
概念:太陽高度——就是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
太陽高度對地球四季和五帶的形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太陽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
三、太陽高度1、太陽高度概說對于一個確定地點來說,太陽位于天頂時,太陽高度為90o,太陽位于地平時,太陽高度為0o;從全球范圍來看,在太陽直射點上,太陽高度是90o,從這里開始,太陽高度向四周降低,等高線呈同心圓狀分布,到晨昏圈上,太陽高度為0o。在天文學上,太陽高度用天文三角形的方法可計算出,其大小取決于三個因素:當?shù)氐乩砭暥?/p>
(這是地理分布的因素),當天的太陽赤緯δ(這是季節(jié)變化的因素),當時的太陽時角t(這是周日變化的因素)。
如圖,Z為所在地天頂,P為天北極,S是當時太陽的位置。在△ZPS中,
ZP=90°-
PS=90°-δ︵︵
在△ZPS中,把數(shù)值帶入球面三角形余弦公式,即cos(90°-h)=
cos(90°-
)cos(90°-δ)+sin(90°-
)sin(90°-δ)cost化簡,即:
sinh=sin
sinδ+cos
cosδcost
概念:中天時刻的太陽高度稱為正午太陽高度(H)2、正午太陽高度
太陽高度因太陽時角變化而有周日變化,正午時太陽高度是一日內(nèi)最大的,稱正午太陽高度。正午時,太陽時角t=0°,cost=1。因此,正午太陽高度只因太陽赤緯和地理緯度而不同。根據(jù):sinh=sin
sinδ+cos
cosδcost正午時,t=0°,cost=1∴sinH=sin
sinδ﹢cos
cosδ
=cos(
-δ)=sin[90°-(
-δ)]∴H=90°-(
-δ)=90°-
+δ
式中的(90
°-
)可看作上點高度。地理緯度
,不分±,始終取正值;太陽赤緯δ,在太陽直射半球為正、非太陽直射半球為負,即當?shù)叵陌肽耆≌?,冬半年取負值。這個公式用文字表述為某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等于90°減去該地的地理緯度與太陽能直射點緯度的差值。
北半球的正午太陽高度,以南點為起點;南半球則以北點為起點。因此,計算結(jié)果容許出現(xiàn)H>90°和H<0°的情形。使用該公式時候應(yīng)注意:當
=δ時,H=90°
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等于太陽赤緯,正午太陽當頂。此地此刻,地面上一切矗立的物體,都會有形而無影;說得更確切一點,物體的陰影正好在它們“腳下”。太陽赤緯(δ)變化于±23°26′之間,因此,地球上只有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才有可能達到90°的正午太陽高度。由該公式可知當
>δ時,H>90°
這意味著該地(北半球)正午太陽已越過天頂向北傾斜。若以北點起算,其真正地平高度應(yīng)為:H=180°-(90°-
+δ)。這種情況也只限于南北回歸線地帶(不包括南北回歸線),其它緯度不會有δ>
的情況。當
<δ時,H<90°
δ≤23°26′,所有緯度大于23°26′的地方,都不會有太陽直射。當
>90°-δ,H<0°
表示高緯度冬季正經(jīng)歷著極夜。
按正午太陽高度公式:H=(90°-
)+δ的圖解,容易推出夜半太陽“低度”(H′):H′=-(90°-
)+δ=
+δ-90°
式中的-(90°-
)即為下點(Q′)低度。
根據(jù)這個公式,只要把晨光始(或昏影終)的太陽“低度”標準(-18°)和δ的極大值(23.5°)代入上式,便得白夜的緯度界限。即
-18°=
+23.5°-90°
于是有:
=90°-23.5°-18°=48.5°。
我國黑龍江省的漠河(
=53.5°N),素有“中國的北極”之稱,那里在夏至前后,也有白夜現(xiàn)象。
正午太陽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具體的緯度差異,則隨季節(jié)而變化。概括地說,太陽直射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最大,H=90°,由此向南北隨緯度遞減:兩地的緯度差,就是它們的正午太陽高度差。3、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在說明H的緯度分布時,H的公式可改寫成如下形式:H=(90°+δ)-
式中(90°+δ)可理解為赤道上不同季節(jié)的正午太陽高度,其他各地隨緯度遞減,
是對(90°+δ)的緯度訂正。即是說任何緯度的H都等于赤道上的H減去緯度值。二分時,δ=0°
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都等于當?shù)氐挠嗑暎碒=90°-
。赤道最高,H=90°;至兩極遞減為0°。北至時,δ=23°26′
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H=(90°+23°26′)-
;南半球各地則H=(90°-23°26′)-
。這時,北回歸線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大,H=90°,由此向南、北兩個方向遞減;至北極和南極,H分別為23°26′
和-23°26′
。
南至時,δ=-23°26′
北半球各地H=66°34′-
,南半球各地H=113°26′-
。這時,南回歸線H=90°,向南北遞減,至北極和南極,H分別為-23°26′和23°26′。
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二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
夏至日,H由北回歸線向兩極遞減冬至日,H由南回歸線向兩極遞減南回歸線北回歸線0o90oS90oN90oH正午太陽高度因季節(jié)而變化。具體的季節(jié)差異,則因緯度而不同。在說明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時,正午太陽高度公式,可改為如下形式:
H=(90°-
)+δ
式中的(90°-
)可看作二分時各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即全年的平均值;δ是對(90°-
)的季節(jié)訂正。各自半球的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為負值。4、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在赤道,
=0°,H=90°±23°26′,即那里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于113°26′~66°33′之間(實即66°34′~90°~66°34′)。
——在北回歸線,
=23°26′,H=66°34′±23°26′,那里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可達90°,最低不小于43°08′。
——在北極圈,
=66°34′,H=23°26′±23°26′那里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不超過46°52′,最低時為0°?!诒睒O,
=90°,H=0°±23°26′,變化于23°26′~-23°26′之間。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23°26′0°30°60°90°北回歸線北極圈北極赤道66°34′43°08′注意:南北兩半球緯度相等的兩個地方,H的變化幅度也相等,但極值出現(xiàn)時間相反。例如,50°NS的地方,
=50°,H=(90°﹣50°)±23°26′=40°±23°26′,其變幅都是63°26′~16°34′之間,但極值出現(xiàn)時間相反。
因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陽回歸運動,使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發(fā)生季節(jié)變化和緯度差異。由于它們的季節(jié)變化,一年內(nèi)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嚴格地說,只有中緯度地帶才是四季分明的,對整個地球來說,不如籠統(tǒng)地說季節(jié)變化更為確切一些。季節(jié)變化有如下兩方面性質(zhì):四、地球上的四季(一)季節(jié)變化的性質(zhì)1、季節(jié)變化是半球性現(xiàn)象大家知道南北半球沒有同時來臨的季節(jié),而總是相反。這是因為影響季節(jié)變化的兩個主要因素: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是半球性的。在太陽直射半球上,晝長夜短,正午太陽高度偏大;非太陽直射半球上,則晝短夜長,正午太陽高度偏小。而且在任何時候太陽只能直射某一個半球。影響季節(jié)變化的因素有:
(1)半球性因素(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
——決定地球所得的太陽熱能在南北半球的分配。
南北半球各自所得的太陽熱能,從占全球總量的百分數(shù)來看,變化于70%~30%之間,即約成100:43,其差值為57。
(2)全球性因素(日地距離的變化)
——影響全球所得的太陽熱能總量。
日地距離變化于1.521~1.471億Km之間,二者約成100:96.7。我們知道,太陽輻射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全球所得的太陽熱能總量的極大值與極小值之比為1002:96.72,即約成100:93.5,其差值為6.5。
比較半球性因素和全球性因素,很顯然半球性因素是季節(jié)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季節(jié)變化是半球性現(xiàn)象。每年一月初地球經(jīng)過近日點,地球獲得的熱量較多,然而此時北半球正處于寒冷的冬季,這也反映出全球性因素不是主要的。
2、季節(jié)變化首先是天文現(xiàn)象,然后是氣候現(xiàn)象。這里所說的季節(jié)是天文季節(jié),而不是氣候季節(jié)。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上,該半球晝長夜短,正午太陽高度偏大,太陽熱能的分配側(cè)重于該半球,以至該半球是夏季,另一半球為冬季。圖4—6季節(jié)的天文因素: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半球之間的移動:造成南北兩半球冬夏半年的相互替代。
從春分至秋分:太陽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地區(qū)有極晝,北回歸線以北地帶H大于全年平均值。南半球相反。
從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陽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地區(qū)有極夜,北回歸線以北地帶H小于全年平均值。南半球相反。以后太陽直射點又移到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冬夏半年又相互更替。(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四季的遞變2、太陽直射點向北或向南移動:導致南北兩半球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相互倒轉(zhuǎn)。
從冬至到次年夏至:太陽直射點始終向北移動。在此期間,北半球的白晝變長,極夜地帶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H持續(xù)增大。南半球反之。
從夏至到冬至:太陽直射點始終向南移動。在此期間,北半球的白晝變短,極晝地帶縮小,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H持續(xù)減小。南半球反之。以后太陽直射點又轉(zhuǎn)向北移動,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相互倒轉(zhuǎn)。
3、太陽直射點向回歸線和赤道的移動:導致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趨近全年極值或平均值。
從春分到夏至或從秋分到冬至。太陽直射點向回歸線方向移動。在此期間,無論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都趨向全年的極大值或極小值。
從冬至到次年春分或從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向赤道方向移動。在此期間,無論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都趨近全年的平均值(晝長趨近12小時,H趨近當?shù)赜嗑?0°-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組織績效診斷》課件
- 《利瑪竇在肇慶》課件
- 廣東碧桂園職業(yè)學院《大學體育I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百日咳患者的護理》課件
- 贛西科技職業(yè)學院《食品衛(wèi)生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核物理基礎(chǔ)》課件
-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寫作如何突出中心新人教版
-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四單元第四課馬路不是游戲場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人與水10用水量的調(diào)查教案首師大版
- 《貨好不用廣告》課件
- 外墻保溫、真石漆施工技術(shù)交底
- 車床日常點檢表
- 配網(wǎng)工程施工監(jiān)理管理要點~.docx
- 國內(nèi)No.7信令方式技術(shù)規(guī)范----綜合業(yè)務(wù)數(shù)字網(wǎng)用戶部分(ISUP)
- 銷售人員培訓教材
- 尾礦庫在線監(jiān)測方案)
- 會計恒等式--試講
- 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管理學原理復(fù)習大綱精品
- 房屋安全簡易鑒定表.docx
- FSSC運營管理制度(培訓管理辦法)
- 警察公安工作匯報ppt模板ppt通用模板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