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房四寶故事_第1頁
中國文房四寶故事_第2頁
中國文房四寶故事_第3頁
中國文房四寶故事_第4頁
中國文房四寶故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房四寶故事中國文房四寶故事·硯的稱謂硯是“文房四寶”之一,它的歷史已很久遠了,近年出土文物中,有西漢初期的硯臺和硯石,那么,它至少有二千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關它的稱謂或別稱,可謂多矣!一曰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硯擬人,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姓石,名虛中,字居默,封"即墨侯"。從此人們便稱硯為即墨侯。如宋朝王邁的除夜洗硯詩:"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二曰萬石君。宋朝蘇軾作《萬石君羅文傳》,以他優(yōu)美的文筆,給產(chǎn)于婺源龍尾山的"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了一篇傳記。說"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龍尾山;并說"羅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萬石君"。萬石君的名字從此傳開。三曰瓦硯,亦稱硯瓦,俗稱瓦頭硯。唐以前除石硯、瓷硯外,就是陶硯。澄泥硯是陶硯的進步。唐朝韓愈在《瘞硯文》中講的"土乎成質(zhì),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硯。秦漢時建筑宮殿用的磚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來有人用這些磚瓦改制為硯。正象唐朝吳融《古硯瓦賦》中描述的:"無謂乎柔而無剛,土埏而為瓦;勿謂乎廢而不用,瓦斷而為硯"。還有一說,謂:"硯瓦者,唐人語也,非謂以瓦為硯,蓋硯之中必隆起如瓦狀,以不留墨為貴。"四曰陶泓。唐朝韓愈作《毛穎傳》,稱硯為陶泓,陶泓指的也是磚瓦硯。唐宋時,盡管著名的端石、歙石、紅絲石以及洮石等相繼出現(xiàn),用這些石料做成的硯開始流行,但硯石開采、制作仍受種種條件限制。瓷陶硯便于生產(chǎn),所以瓷陶硯在當時仍多于石硯。在稱呼的習慣上,總是把硯和陶瓦聯(lián)系起來,既是稱石硯有些地方也叫硯瓦。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1頁,當前為第1頁。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1頁,當前為第1頁。五曰硯臺,把硯稱為硯臺,可以說是對硯的一種通稱。唐朝司空圖的詩句:"夕陽照個新紅葉,似要題詩落硯臺。"六曰石友。過去的人都把書齋和客座中的各種珍品,以友相看。硯被稱為石友。宋朝王炎有詩云:"剡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楮生指的是紙。石友指的就是硯。七曰硯田。宋朝戴復古有句詩叫“以文為業(yè)硯為田"講的就是舊時讀書人依文墨為生計,因?qū)⒊幣_比作田地。宋朝蘇軾詩:"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八曰硯池。有種凹形硯稱作硯池。晉傅玄《硯賦》云:"蘆方圓以定形,鍛金鐵而為池。"說的就是這種硯。硯池,也指硯端的蓄水池。九曰硯山。依石天然形狀鑿為硯,刻石為山,叫做硯山。明高謙《遵遵生八戕》謂:"硯山始自米南宮,以南唐寶石為之,圖載《輟耕錄》,后即效之。"如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有清人阮元舊藏仿元人清溪釣艇小景端石硯山即是。十曰墨海。宋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載:傳說黃帝得一玉,琢為墨海,并帝鴻氏之硯"于其上。宋朝程俱《謝人惠硯》詩:"帝鴻墨海世不見,近愛端溪青紫硯。"刊入清朝高鳳翰《硯史》那方題銘"墨鄉(xiāng)磅礴,天空海闊"大瀛海澄泥硯,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朝翟顥《通俗編》講:"今書大字用墨多,則以瓦盆磨之,謂其盆曰墨海。"硯還有許多陌生的稱謂,如清朝王繼香在他的《醉庵硯銘》中寫道:"昔人號硯曰潤色先生、曰巖屋上人,曰鐵面尚書,余獨取其靜而真也,謚之曰靜真先生。"這樣計算起來。硯竟有十多種稱謂。其中有一些可能許多人聞所未聞。其實像"潤色先生",早在唐代女詩人薜濤寫的《四友贊》里就有“磨潤色先生之腹”的提法了。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2頁,當前為第2頁?!に奈晃幕伺c一方精品墨盒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2頁,當前為第2頁。銅墨盒的出現(xiàn)大抵源于為科舉考試的方便。趙汝珍《古玩指南》云:“相傳一士人入試,閨人以攜硯不便,漬墨于脂,盛以粉奩,其說特新艷,然無確據(jù)”。墨盒的歷史,據(jù)清代學者趙之琛的推論和筆者對“修竹自制”墨盒的考證,應該在乾隆末年,據(jù)今約二百多年。在以后的近百年時間里,墨盒迅速成為文房中極富藝術品位的案頭小品,這與當時文人參與銅墨盒的制作有直接關系。民國初年,一批一流書畫名家如陳師曾、姚茫父、王夢白、陳半丁、齊白石、王雪濤等為墨盒制作提供畫稿,大大提高了墨盒的藝術品位,毛澤東晚年鐘愛墨盒也與此不無關系。筆者近期所見的一方墨盒就是書畫名家與治盒名家合作的結晶。這是一款方形墨盒,盒蓋為正方形,邊長12.5厘米,高近4厘米,屬于特大型墨盒。盒蓋上刻有菊花、石頭、枯枝并有三處落款,一處為“‘冷艷霜風里,晚節(jié)益嶙峋’,槐堂朽者寫石并題”,印章為“陳朽”;一處為“茫父”,印章為“姚”;一處為“太白老兄雅玩,弟成圣昌敬贈于北平三十六年冬月”。該墨盒與陳衡恪、姚華、張樾臣、易大德四個文化名人有關。陳衡恪(1876-1923年),江西義寧(今修水)人,字師曾,號槐堂、朽者,又號朽道人。光緒年間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詩人陳散原之子,史學家陳寅恪之兄。陳衡恪與魯迅關系甚密,早在南京礦路學堂時他們就是同學,后來一同到東京弘文書院,兩人同住一個寢室,民國成立后不久,魯迅與陳師曾先后到北京,在教育部同事十年,直到師曾1923年去世。他們常一起逛小市,看畫貼,交換碑拓?!獋€月總要聚首幾次?!拔逅摹币郧?魯迅在文壇尚籍籍無名,陳師曾卻已經(jīng)確立了其在畫壇的大師地位。梁啟超在《師曾先生追悼會上演說》中說: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3頁,當前為第3頁。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3頁,當前為第3頁?!瓣悗熢诂F(xiàn)在美術界,可稱第一人。無論山水花草人物。皆能寫出他的人格?!痹凇遏斞傅墓始摇芬晃闹?周作人也認為:“陳師曾的畫世上已有定評,我們外行沒有什么意見可說。在時間上他的畫是上接吳昌碩,下接齊白石,卻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等,因為是有書卷氣”。1933年魯迅在《〈北平箋譜〉序》中寫道:“及中華民國立,義寧陳君師曾入北京,初為鐫銅者作墨盒,鎮(zhèn)紙畫稿,俾其雕縷;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復廓其技于箋紙,才華蓬勃,筆簡意饒,但又顧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詩箋乃開一新境?!?928年2月,魯迅想找一張陳師曾的花卉箋紙做《朝花夕拾》的封面,后因找不到合適的,才托陶元慶設計,可見其對陳師曾作品印象之深。據(jù)魯迅日記,陳師曾給魯迅刻過多方印章,畫則或贈或索,也頗得了幾幅。陳師曾是吳昌碩的弟子,但他要求文人畫的“學問”與“思想”,為一般畫師,包括吳昌碩所不能做到。墨盒上陳師曾的落款僅寥寥18個字,就用了兩種字體,“冷艷霜風里,晚節(jié)益嶙峋”10字為篆書,“槐堂朽者寫石并題”為隸書,俱結體倚斜勁秀而自具面目。篆書既不同于鄧石如,也不同于吳昌碩,出入兩家又呈現(xiàn)了變化。所畫石頭簡潔傳神。此墨盒《陳師曾畫銅》沒有載錄,是陳氏的畫銅佚品。陳師曾還是畫壇伯樂,民國早期的一流畫家?guī)缀醵嫉玫剿膸椭?如齊白石、王夢白、陳半丁等。王夢白(豐城人)是陳師曾先生的弟子,齊白石也頗得師曾的指點、幫助、教誨??梢哉f陳衡恪是一個既繼承了中國畫傳統(tǒng),又開始其現(xiàn)代變革的一個里程碑式人物。姚華,貴州貴陽人,光緒末年進士,字茫父,著名書畫家,著有《黔語》、《中國文學要義》、《弗堂類稿》等有關金石文字與書畫藝術的著作多種。以朱墨兼用,近于摹而非摹,似仿而非仿,陳叔通曾輯其佳作精印專冊行世,現(xiàn)代名流馬敘倫、郭沫若等皆有詩文題跋。姚華在墨盒制作界可謂是無人不知,他上承陳寅生,下啟張樾臣,以一個進士參與工藝品的制作,在中國近代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除親自刻盒外,姚華還畫墨稿供張樾臣鏤刻,“茫父”款墨盒是墨盒收藏者人人渴求的珍品,陳師曾與姚茫父合作墨盒畫稿是民國初年二位一流畫家友誼的見證。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4頁,當前為第4頁。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4頁,當前為第4頁。從墨盒的刀法來看,是典型的張樾臣作風。張是墨盒制作史上最著名的制作家之一,民國年間在北京的諸多墨盒鋪中,以張的“同古堂”最為有名。張刻銅除準確傳神、入銅極深外,還借鑒竹刻中的沙底留青法,獨創(chuàng)陽文花卉,深得文人雅士珍愛。姚茫父、陳師曾、王夢白、陳半丁、王雪濤、齊白石都有墨稿供其雕刻。從墨盒上落款來看,此墨盒曾為著名詩人易大德所用。易大德,別號太白,l909年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去世。宜春市袁州區(qū)市鄉(xiāng)澤溪村人。1948年去臺,曾任臺“中國文藝界聯(lián)誼會會長”、臺中國文化大學副校長等職。多次參加世界詩人大會,榮獲國際桂冠詩人稱號。太白先生以詩為世所知,其書法亦頗有根基。此墨盒在民國早年制作,到1947年冬成圣昌購買時,已在“同古堂”陳列二、三十年,陳師曾、姚茫父、張樾臣諸大師早已作古,此時治盒者所落贈款,書法風骨俱無,墨盒制作藝術已趨于式微了。成圣昌將此墨盒贈與易大德,易大德在去臺前將墨盒帶回家鄉(xiāng),八十年代被鄉(xiāng)人作廢銅賣給鄉(xiāng)廢品收購站,收購站兩工人將盒蓋、盒底分開,各得其一。墨盒歷十余年今始得破璧重圓,亦為藝林一幸事也?!ずP十八稱筆為文房四寶之首,而湖筆在古時,人們曾經(jīng)賦予各種別致的代稱,至今廣泛應用。意趣盎然,耐人尋味。一、管:《箋》:“彤管”,筆亦管也。二、管子:唐《開元遺事》:有一書生,進謁李林甫,稱筆為“管子”。三、毛穎:宋陳淵《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挾,萬里一毛穎?!敝袊姆克膶毠适氯墓?頁,當前為第5頁。中國文房四寶故事全文共5頁,當前為第5頁。四、管城子:唐韓愈《毛穎傳》:“秦皇帝使(蒙恬)恬賜之湯沐,而封諸侯管城,號曰管城子。筆為蒙恬所造,故稱。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曰:“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文兄有絕交書”。五、管城侯:《文房四譜》有此一說。又文嵩《管城侯傳》:宣傳毛元銳,學文鋒,封為管城侯。六、中書君:《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宋代蘇東坡《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即詠此事。七、毛錐:南宋楊萬里《誠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劍右毛錐?!卑恕⒚F子:《新五代史弘肇傳》:“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九、毫、毫素:晉陸機《文賦》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擬”。李善注:“毫,筆也,書謙曰素”,故亦作“毫素”。十、毫錐:《白樂天集》:樂天與元微之各有纖鋒細管筆,攜以就試,目為“毫錐”。十一、秋毫:蘇東坡《鮮于子駿見遺吳道子畫》:“覺來落筆不經(jīng)意,神妙獨到秋毫顛”。十二、健毫、圓鋒:《山堂肆考》:唐時,趕考舉子將入場之際,嗜利者爭賣“健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