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根底心理學知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時期比擬有影響的學派有〔1〕構造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馮特和鐵欽納,觀點是主張心理學應該采用實驗內省的方法,分析意識的內容,并找出意識的組成局部,以及它們如何連結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規(guī)律?!?〕行為主義,創(chuàng)始人華生,主張要拋開意識,徑直去研究行為。〔3〕格式塔心理學,德國心理學家魏特海墨和科夫卡認為,整體不等于局部的相加,意識經驗也不等于感覺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xiàn)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學,或叫做格式塔心理學。〔4〕機能心理學,杜威,它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在適應環(huán)境中的技能作用?!?〕精神分析學派,奧地利的弗洛伊德,他又提出前意識的概念,認為前意識是介于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一種中間心理狀態(tài)。3、當今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1〕人本主義心理學,以羅杰斯和馬斯洛為代表認為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人類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反對貶低人性的生物復原論和機械決定論〔2〕認知心理學〔3〕生理心理學。4、研究心理學的原那么,〔1〕客觀性原那么〔2〕辨證開展原那么〔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那么。5、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觀察法〔2〕調查法〔3〕個案法〔4〕實驗法5、巴甫洛夫創(chuàng)立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條件反射稱為經典條件發(fā)射,把斯金納所研究的條件發(fā)射稱為操作條件發(fā)射。巴甫洛夫為了區(qū)分動物和人的條件反射,提出了兩種信號系統(tǒng)的概念,以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現(xiàn)實的、具體的刺激物為信號刺激而形成的條件發(fā)射屬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如燈光、鈴聲所引起的條件發(fā)射都屬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第一信號系統(tǒng)的條件反射。以詞和語言為信號刺激而形成的條件反射屬于第二信號系統(tǒng),它是人所獨有的。6、巴甫洛夫發(fā)現(xiàn)的幾個高級神經活動的根本規(guī)律:〔1〕條件反射的抑制〔2〕擴散和集中〔3〕相互誘導〔4〕動力定性。7、按照刺激來源于身體的外部還是內部,可以把感覺分為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外部感覺是有身體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覺器官所引起的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體覺、味覺和皮膚感覺;內部感覺是有身體內部來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覺,包括運動覺、平衡覺和機體覺。8、我們把感覺器官對適應刺激的感覺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覺闕限。二者成反比。9、韋泊定律是差異闕限和原來刺激強度的比例是一個常數,用公式表示就是△Ⅰ/Ⅰ=k(△Ⅰ是差異闕限;Ⅰ是原來的刺激強度;k就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韋伯常說,或者韋伯分數)。以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個常數,不同感覺道的K值是不同的,那么S=K㏒R,感覺的強度與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正比,這就是費希納定律,它也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10、我們把這種在外界刺激持續(xù)作用下感覺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叫感覺適應。紅光能保護對暗適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還能暫時保存一段時間的感覺形象叫感覺后象。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叫感覺比照。兩種感覺同時發(fā)生所形成的比照叫同時比照,兩種感覺先后所形成的比照叫相繼比照。我們把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xiàn)象叫聯(lián)覺。11、視覺的適應刺激使波長在380納米~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我們把這一段的電磁波叫光波。12、視細胞層上有兩種視覺神經細胞:錐體細胞和桿體細胞。色覺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異來區(qū)分顏色的,明度相同色調不同的顏色他就分辨不出來了。13、人們對1000HZ~4000HZ的聲音最敏感,對這一范圍聲音的耐受性也比擬高。14、嗅覺的適應刺激是能發(fā)揮、有氣味的物質。分布在舌面、上顎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刺激的感覺器。15、皮膚外表的溫度叫生理零度。16、平衡覺又叫靜覺,其感受器是內耳中的前庭器官。17、痛覺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卻是共同的,痛覺具有生物學的意義。18、知覺的根本特征:〔1〕整體性〔2〕選擇性〔3〕恒常性〔4〕理解性。時間知覺是對物質現(xiàn)象的延續(xù)性和順序性的反映。運動知覺是對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移產生的知覺。19、錯覺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這種歪曲的知覺往往帶有固定的傾向。20、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是對記憶與遺忘進行試驗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的。21、我們把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xiàn)的過程叫做表象,在頭腦中所出現(xiàn)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表象的特征是〔1〕直觀形象性〔2〕片斷不穩(wěn)定性〔3〕可操作性〔4〕概括性。22、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一般時7±2,即5~9個工程,這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記憶廣度。23、系列位置效應就是記憶材料在系列中所處的位置對記憶效果發(fā)生的影響。系列開頭比系列中間的材料記得好又叫首因效應或首位效應;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間的材料記得好又叫近因效應或新近效應。24、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思維作為一種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間接性和概括性。25、思維的智力操作過程:思維是大腦對外界事物的信息進行復雜加工的過程,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是思維操作的根本形式〔1〕分析與綜合〔2〕抽象與概括。26根據思維的形態(tài)我們可以把思維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27、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指屬于這個概念的個體,屬于這個概念的個體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之間是一種相反的關系。28、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1〕遷移的作用〔2〕原型啟發(fā)的作用〔3〕定勢的作用〔定勢是人們在從事某種活動前的心理準備對后邊所從事的活動的影響。已有的知識經驗,或者剛剛發(fā)生的經驗都會使人產生定勢〕29、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是語言學研究的對象;言語是心理現(xiàn)象,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語言是人們進行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言語那么是人們運用語言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過程。30、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1〕言語運動中樞,法國醫(yī)生布洛卡1860年發(fā)現(xiàn)兩個右利首的病人,叫言語運動中樞,又叫布洛卡中樞。〔2〕言語聽覺中樞,1897年有德國學者威爾尼克發(fā)現(xiàn)〔3〕視覺性言語中樞〔4〕書寫性言語中樞。31、想象按其是否有意識有目的,可以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夢是無意想象的一種極端的例子,幻覺那么是在異常精神狀態(tài)下產生的無意想象。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圖和任務的影響下有意識地進行的想象。32、意識是人類大腦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動物的心理的根本區(qū)別,是物質開展最高階段的產物,也是自然進化的最高產物。33、兩種特殊的意識狀態(tài):睡眠和做夢。夢有很多特點,如夢境的不連續(xù)性、不協(xié)調性和認知的不確定性等。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夢境的不連續(xù)性,即夢中的思想、行為或情景會突然變成與原來無關的其他的思想、行為或情景。34、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的一個特點,是心理過程的一種狀態(tài),即心理活動總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對象的這種特點或狀態(tài),所以,注意不是一種心理過程。35、注意的種類〔1〕無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36對選擇的對象注意能穩(wěn)定地保持多長時間的特性叫注意的穩(wěn)定性。37、由于任務的變化,注意由一種對象轉移到另一種對象上去的現(xiàn)象叫注意轉移。38、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對象,同時從事幾種不同活動的現(xiàn)象叫注意分配。能夠分配注意的條件是,所從事的活動種必須有一些活動是非常熟練的,所從事的幾種活動之間應該有內在的聯(lián)系,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活動很難同時進行。39、動機是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或內在動力。40、由生理需要引起來的,推動個體為恢復機體內部平衡的喚醒狀態(tài)叫內驅力。41、能引起有機體的定向活動,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叫誘因。42、目前比擬有影響的需要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1968年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他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平安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需要的這五個層次,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逐級形成并逐級得到滿足的,因而較低層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43、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44、表情就是人的情緒變化的外部表現(xiàn)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語表情。45、情緒情感的功能:〔1〕適應功能〔2〕動機功能〔3〕組織功能〔4〕信號功能。46、從情緒理論開展的過程來看,比擬重要的對情緒的研究具有推動作用的情緒理論有以下4種:〔1〕詹姆斯-蘭格的情緒外周理論,詹姆斯認為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即當外界刺激引起身體上的變化時,我們對這些變化的知覺便是情緒,人是因為哭了才愁、因為動手打了才生氣、因為發(fā)抖了才害怕。蘭格強調血液系統(tǒng)的變化和情緒發(fā)生的關系。詹姆斯和蘭格都強調情緒和機體變化的關系,強調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在情緒發(fā)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稱作情緒的外周理論。〔2〕坎農-巴德德情緒丘腦理論,坎農認為情緒德生理機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丘腦〔3〕沙赫特的情緒認知理論,他提出任何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是由外界環(huán)境刺激、機體的生理變化和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認識過程三者互相作用的結果,而認知過程又起者決定的作用?!?〕湯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緒動機-分化理論。47、情緒情感變化的維度〔1〕情緒情感的動力性又增力和減力的兩極〔2〕沖動度有沖動和平靜的兩極〔3〕強度有強和弱的兩極〔4〕緊張度有緊張和輕松的兩極。48、根本情緒的種類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列為情緒的根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緒。49、按情緒狀態(tài),就是按情緒發(fā)生的速度、強度和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可以把情緒劃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50、意志的定義:意志是有意識地確立目的,調節(jié)和支配行動,并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51、動機沖突一般有如下四種形式:〔1〕雙趨式沖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選擇其一的矛盾沖突〔2〕雙避式沖突,怕貨幣貶值存錢會帶來損失,花錢買東西又沒有只得買的東西,難以做出擇決的矛盾心情就是雙避式沖突〔3〕趨避式沖突,想吃糖又怕胖,想考個好學校又怕報名的人太多競爭劇烈考不上的矛盾心理就是趨避式沖突〔4〕雙重趨避式沖突兩種工作,一種社會地位低,另一種待遇高但社會地位低。
52、人格的特征〔1〕獨特性〔2〕整體性〔3〕穩(wěn)定性〔4〕功能性〔5〕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53、能力的定義:是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地心理條件,是人格的一種心理特征。54、能力開展的個性差異表現(xiàn)在三方面〔1〕能力開展水平的差異〔2〕能力類型的差異〔3〕能力開展早晚的差異。55、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1〕高級神經活動過程的根本特性。他認為高級神經活動有兩個根本的過程,即興奮和抑制。他指出,高級神經活動的兩個根本過程有三個根本特征,就是它們的強度、平衡度和靈活性〔2〕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3〕氣質的特征〔4〕氣質類型的外在表現(xiàn),①膽汁質,特征是強但不平衡②多血質,特點是強、平衡且靈活③黏液質,特點是強平衡但不靈活④抑郁質,特點是弱,而且興奮過程更弱。56、性格的靜態(tài)特征:〔1〕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緒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57、人格理論包括以下三個理論:〔1〕人格結構的動力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他把人格的結構分為三個層次,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低層,是人的原始的無意識本能,遵循快樂原那么;自我位于人格結構的中間層次,遵循現(xiàn)實性的原那么;超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次,遵循道德原那么〔2〕人格結構的類型理論-容格的內-外向人格類型理論〔3〕人格特質理論-奧爾波特、卡特爾、艾森克的人格特質理論和人格五因素類型。①奧爾波特的特質論,他把人格特質分為兩類: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個人特質因其在生活種表現(xiàn)的范圍不同,他又將其分為三類: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②人格五因素模型,人格的五因素包括神經質N、外傾性E、經驗開放性O、宜人性A和認真性C。
第二章社會心理學知識1、1908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斯的著作《社會心理學》,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導論》先后出版,這兩本著作標志這社會心理學最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2、社會行為及其開展取決于個體及其所處情境的狀況,勒溫提出一格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行為,P個體,E個體所處的環(huán)境f函數關系。3、根據美國學者霍蘭德的研究,社會心理學的開展可劃分為哲學思辨、經驗描述與實證分析三個階段?!?〕哲學思辨階段從古希臘開始,延續(xù)到19世紀上半葉,其特點是根據哲學思辨及社會準那么來認識社會行為。〔2〕經驗描述階段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其特點是在觀察的根底上,對人類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分析。這一時期,有一些重要的學術思潮對社會心理學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①達爾文的進化論②德國的民族心理學③法國的群眾心理學④英國的本能心理學⑤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派〔3〕實證分析階段自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社會心理學從描述轉向實證研究,從定性轉向定量研究,從純理論研究轉向應用研究。4、勒溫是社會心理學之父;奧爾波特是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人。5、社會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主要原那么〔1〕價值中立原那么〔2〕系統(tǒng)性原那么〔3〕倫理原那么。6、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1〕觀察法〔2〕調查法〔3〕檔案法〔檔案法的優(yōu)點是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小,適用于跨文化的比擬研究和時間跨度較長的趨勢研究,適用于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缺點是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分析數據的難度也較大?!?、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包括以下四個流派:〔1〕社會學習論,班杜拉和沃爾特斯提出了社會學習論。在社會學習論看來,學習過程大致有三種機制①聯(lián)想②強化③模仿;觀察學習包括四個過程①注意過程②保持過程③動作再現(xiàn)過程④動機過程〔2〕社會交換論,它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勞、埃莫森、蒂博特、凱利等。社會學習論的根本觀點表達在霍曼斯提出的五個相互聯(lián)系的普遍性命題上①成功命題②刺激命題③價值命題④剝奪-滿足命題⑤侵犯-贊同命題〔3〕符號互動論源于美國學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紀30年代。最早使用符號互動術語的是布魯默?!?〕精神分析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論的主要概念和觀點①意識與潛意識。潛意識〔無意識〕包括個體的原始沖動、本能及欲望,它們受法律、道德及習俗的控制而被壓抑、被排擠到意識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滿足。②力比多③快樂原那么與現(xiàn)實原那么④生本能與死本能⑤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8、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開展為社會人的過程。9、由于社會急劇變化,對個體重新進行社會化的過程叫再社會化。10、社會化的根本內容〔1〕教導社會成員掌握生活與生產的根本知識和技能〔2〕教導社會成員遵守社會標準〔3〕教導社會成員樹立生活目標,確定人生理想〔4〕培養(yǎng)社會角色。11、個體社會化的載體〔1〕家庭〔2〕學校〔3〕群眾傳播媒介〔4〕參照群體。12、社會化的分類(1)語言社會化(2)性別社會化(3)道德社會化(4)政治社會化〔愛國意識的開展,培養(yǎng)公民的愛國意識是政治社會化的核心內容。愛國意識的開展有三個連續(xù)的階段①國家形象階段②抽象國家觀念階段③國家組織系統(tǒng)階段〕。13、社會角色的概念:是個體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它是對特定地位的個體行為的期待,是社會群體得以形成的根底。14、社會角色的分類:〔1〕先賦角色和成就角色〔2〕規(guī)定型角色和開放型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現(xiàn)型角色,如銀行家、企業(yè)家、商人等屬于功利型的角色;學者、教授等屬于表現(xiàn)型的角色〔4〕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15、角色扮演的三個要素〔1〕角色期待〔2〕角色領悟〔3〕角色實踐。16、角色失調有四種形式〔1〕角色沖突,主要指同一個主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角色之間的矛盾所導致的沖突,如教師既需要權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學生作朋友,這兩種角色有時難以協(xié)調。〔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斷〔4〕角色失敗。17、自我的概念:又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tài)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生理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人際關系及社會橘色的認知。18、自我的結構:〔1〕物質自我〔2〕心理自我〔3〕社會自我〔4〕理想自我〔5〕反思自我19、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個體內在的一致性〔2〕解釋經驗〔3〕決定期待20、自我概念的形成與開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個月左右,3歲左右根本成熟〔2〕社會自我大致從13、14歲〔3〕心理自我,這階段需要10年左右,大約從青春期到成年。21、身份的特點〔1〕客觀性〔2〕主觀性〔3〕多重性〔4〕穩(wěn)定性〔5〕契約性。22、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自尊的經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負。23、影響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的親子關系〔2〕行為表現(xiàn)的反響〔3〕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4〕根據相似性原那么正確進行社會比擬。24、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是人將感覺獲得的信息進行選擇、組合、加工和解釋,形成完整印象的過程。25、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1〕認知者的經驗,圖式的主要作用①影響對注意對象的選擇②影響記憶③影響自我知覺④影響個體對他人的知覺?!?〕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3〕認知者的情緒。26、印象形成的效應:〔1〕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首因效應概念是最初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后來獲得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近因效應的概念是最新獲得的信息影響比原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一般來說,熟悉的人,特別是親密的人之間容易出現(xiàn)近因效應;而不熟悉或者少見的人容易出現(xiàn)首因效應〕〔2〕光環(huán)效應〔個體對人認識對象的某些品質一旦形成傾向性印象,就會帶著這種傾向趨評價認識對象的其他品質這類現(xiàn)象叫光環(huán)效應或暈輪效應,它是一種以偏概全的現(xiàn)象,是在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發(fā)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個人的優(yōu)點或缺點變成光圈被夸大,其他優(yōu)點或缺點也就隱退到光圈背后視而不見了。甚至只要認為某人不錯,就賦予其一切好的品質,便認為他所使用過的東西、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錯〕〔3〕刻板印象〔人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形成對某類人或某類事較為固定的看法叫做刻板印象〕。27、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它指人們形成總體印象時參考的是各種品質的評價分值的總和〕個體被肯定評價的特征越多,強度愈大,給人的印象愈好;反之,個體被消極評價的特征越多,強度越大,留給人的印象就越差,也就越難于為他人所接納〕〔2〕平均模式〔3〕加權平均模式〔4〕中心品質模式〔一般來說,中心品質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實際情況〕。28、印象管理的概念是指個體以一定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29、常見的印象管理的策洛有:〔1〕按社會常模管理自己〔2〕隱藏自我與自我抬高,自我抬高的人往往會成認自己的某些小的缺乏,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時變得可信〔3〕按社會期待管理自己〔4〕投人所好26、行為原因的分類(1)內因與外因,行為內因指存在于個體內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質、動機、態(tài)度、情緒、心境及努力程度等個人特征,將行為原因歸于個人特征,成為內歸因;行為外因時指行為活事件發(fā)生的外部條件,包括背景、機遇、他人的影響、任務難度等。將行為原因歸于外部條件,稱為外部歸因或情境歸因(2)穩(wěn)定性原因與易變性原因〔3〕可控性原因與不可控性原因,對于可控因素的歸因,人們更可能對行為做出變化的預測;對于不可控因素的歸因,人們較可能對未來的行為作出準確的預測。30、控制點理論:控制點是美國心理學家羅特于20世紀50、60年代提出的一種個體歸因傾向的理論。31、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個體歸因時往往遵循以下主要原那么〔1〕不變性原那么〔2〕折扣原那么〔3〕協(xié)變原那么。32、根據三維理論,個體在歸因時需要同時考慮三種信息〔1〕特異性信息〔2〕共同性信息〔3〕一致性信息。33、印象歸因的因素〔1〕社會視角〔2〕自我價值保護〔3〕觀察位置〔4〕時間因素。34、社會動機的功能〔1〕激活動機〔2〕指向功能〔3〕維持與調節(jié)功能。35、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之間的關系大致呈倒U型曲線,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活動效率最高。動機過低或過高,均會導致活動效率下降。36、影響親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緒因素〔3〕出生順序。37、研究發(fā)現(xiàn),家長對兒童的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成就動機呈正相關,即家長對其子女的自律訓練越嚴格,他們的成就動機就越強。38、挫折-侵犯學說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該學說的要點是〔1〕侵犯強度同目標受阻強度呈正比例關系〔2〕抑制侵犯的力量與該侵犯可能受到的預期懲罰強度呈正比例關系〔3〕如果挫折強度一定,預期懲罰越大,侵犯發(fā)生的可能性那么越小;如果預期懲罰一定,那么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發(fā)生。39、去個性化是一種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tài)。40、利他行為是個體有益于他人、公眾和社會,不期待回報的行為。41、利他的原因:〔1〕社會生物學的觀點〔2〕社會標準論的觀點,〔交互性標準是社會交換的根本原那么〕42、利他行為的影響因素〔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會情境、時間壓力和利他對象的特點。社會情境中他人在場對利他行為往往具有負面影響,在場人數越多,利他行為越少,單獨一人時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這是由于他人在場,導致去個性化,使個體責任意識喪失;或者個體傾向于把責任分給在場的其他人,導致責任分散,使自己的責任減輕。但研究說明,如果情境中出現(xiàn)助人行為的典范,就會產生示范效應,增加人們的利他行為。〔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包括心境、內疚和人格〔3〕利他技能43、幾種根本的社交情緒(1)社交焦慮(2)嫉妒,嫉妒是于他人比擬,發(fā)現(xiàn)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tài)。嫉妒的特點:具有針對性、具有持續(xù)性、具有對抗性、具有普遍性(3)羞恥與內疚,羞恥是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陷,或者在思想與行為方面與社會常態(tài)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內疚是個體認為自己對實際的或想像的罪行或過時負有責任,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羞愧和負罪的情緒體驗。44、態(tài)度是個體對特定的對象的總的評價和穩(wěn)定性的反響傾向。45、態(tài)度的特點〔1〕內在性〔2〕對象性〔3〕穩(wěn)定性。46、態(tài)度的成分有下三種: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傾向性成分。由于上述三種成分的英文單詞首字母分別為C、A、B,因而有人把態(tài)度的ABC模型。一般地說,態(tài)度的三種成分是協(xié)調一致的。在它們不協(xié)調是,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導地位,決定態(tài)度的根本取向于行為傾向。47、社會心理學家卡次提出,態(tài)度有四個方面的社會功能〔1〕工具性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3〕價值表現(xiàn)功能〔4〕認知功能。48、態(tài)度的屬性:〔1〕方向〔2〕強度〔3〕深度〔4〕向中度〔5〕外顯度49、美國學者凱爾曼提出態(tài)度形成的三個階段〔1〕依從〔2〕認同〔3〕內化,內化是態(tài)度形成的最后階段,個體真正從內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觀點,并使之納入自己的態(tài)度體系,成為自己態(tài)度體系的有機組成局部。50、態(tài)度轉變的影響因素〔1〕傳遞者方面的影響效果①傳遞者的威信②傳遞者的立場③說服的意圖④說服者的吸引力〔2〕溝通信息方面的影響因素〔3〕接受者方面的影響因素〔4〕情境,溝通信息重復效率與說服效果呈倒U型曲線關系,中等頻率的重復,效果較好,重復頻率過低或過高,說服的效果均不好。47、行為反響測量是測謊儀的工作原理。48、溝通的概念:指信息的傳遞和交流的過程,包括人際溝通和群眾溝通。49、溝通的結構:溝通過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響、障礙與背景等七個要素構成。50、人際溝通的分類:〔1〕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2〕上行溝通、下行溝通與平行溝通〔3〕單向溝通與雙向溝通〔4〕口頭溝通與書面溝通〔5〕現(xiàn)實溝通與虛擬溝通。51、溝通網絡〔1〕正式溝通網絡,包括5種形式:鏈式、輪式、圓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2〕非正式溝通網絡,包括3種形式: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52、人在觸摸和身體接觸時情感體驗最為深刻。53、由于人們的關系不同,人際距離也相應的不同。根據美國學者霍爾根據對美國白人的研究提出了四種人際距離的概念:〔1〕公眾距離12-25英尺,這是正式場合、演講或其他公共場合溝通時的人際距離,此時溝通往往是單向的〔2〕社交距離4-12英尺,彼此認識的人之間的交往距離,商業(yè)交往多發(fā)生在這個距離上〔3〕個人距離1.5-4英尺,是朋友之間的交往距離〔4〕親密距離0-18英寸,是親人、夫妻之間的溝通和交往距離。54、人際關系的特點是:〔1〕個體性〔2〕直接性〔3〕情感性。55、良好人際關系的原那么是〔1〕相互性原那么〔2〕交換性原那么〔3〕自我價值保護原那么〔4〕平等原那么。56、心理學家舒茨以人際需要為主線提出人際關系的三維理論,其要點是:人有三種根本的人際需要①包容的需要②支配的需要③情感的需要。57、人際吸引可分為親和、喜歡和愛情。58、交往頻率與喜歡程度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過低與過高的交往頻率都不會使彼此喜歡的程度過高,中等交往頻率是,彼此喜歡程度較高。59、社會心理學家多伊奇提出了一種解釋競爭與合作的理論—目標手段相互依賴理論。60、從眾是在群體壓力下,個體在人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xiàn)象。61、從眾行為的特點是:〔1〕引起從眾的群體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2〕群體壓力可以在個體意識到的情況下發(fā)生作用,使個體通過理性抉擇,選擇從眾;也可在沒意識到的情況下發(fā)生影響,使人不自覺地跟隨多數人選擇從眾〔3〕從眾行為有時雖然不符合個體的本意,但卻是個體的自愿行為,自愿性是從眾的重要特點。62、從眾的功能:〔1〕具有促進社會形成共同標準、共同價值觀的功能〔2〕從眾具有讓個體適應社會生活的功能,當然從眾畢竟是一種被動地接受群體影響的方式。63、從眾的類型:〔1〕真從眾〔2〕權宜從眾〔3〕反從眾。64、社會促進的概念:也稱社會助長,指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于他人在場提高了績效的現(xiàn)象。他人在場的形式有實際在場、想象在場和隱含在場。65、社會促進有兩種效應:〔1〕結伴效應〔2〕觀眾效應。66、社會惰化的概念:也稱社會逍遙,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任務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想象。日常生活眾的磨洋工,就是一種社會惰化的現(xiàn)象。67、模仿的概念:在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現(xiàn)象。68、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提出了三個模仿律(1)下降律(2)幾何級數律(3)先內后外律。69、影響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1〕暗示者的權力、威望、社會地位及人格魅力對暗示效果有明顯影響〔2〕被暗示者如果獨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識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明顯;被暗示者年齡性別與暗示效果也有關系,年齡越小越容易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3〕被暗示者所處情境受暗示發(fā)生作用的客觀環(huán)境。70、社會感染的特點:〔1〕雙向性〔2〕爆發(fā)性〔3〕接受的迅速性。社會感染的分類:〔1〕個體間的感染〔2〕群眾傳媒的感染〔3〕大型開放群體的感染。71、愛情的概念:使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使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一行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72、愛情的特點是:〔1〕相異性〔2〕成熟性〔3〕高級性〔4〕生理性〔5〕利他性。73、愛情與喜歡的區(qū)別主要三個方面〔1〕依戀〔2〕利他〔3〕親密。74、愛情的三角形理論是斯坦伯格提出,是由親密、激情以及承諾三因素組成的三角形。75、婚姻關系的本質在于它的社會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倫理和習俗規(guī)定而建立的。76、夫妻關系的類型〔1〕愛情型〔2〕功利型〔3〕平等合作與分工型〔4〕建設性〔5〕惰性型〔6〕失望型〔7〕一體型。77、夫妻之間的心理沖突是由四個因素引發(fā)〔1〕需求不滿〔2〕價值觀念不一致〔3〕遠離的自我〔4〕夫妻的性差異。78、家庭的功能〔1〕經濟功能〔2〕性的功能〔3〕生育功能〔4〕撫養(yǎng)與贍養(yǎng)功能〔5〕教育功能〔6〕情感交流功能〔7〕休閑與娛樂功能第三章開展心理學知識心理開展的根本性質心理開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心理開展的不平衡性:從出生到幼兒屬于第一開展加速期,青春發(fā)育期是第二個開展加速期。心理開展的普遍性和差異性心理開展過程中增長和衰退的辯證統(tǒng)一心理開展進程中開展的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統(tǒng)一開展心理學的研究任務揭示各年齡階段心理開展的根本特征說明各種心理機能的開展進程和特征探討心理開展的內在機制研究心理開展的根本原理普萊爾是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普萊爾于1882年發(fā)表的《兒童心理學》一書被公認為一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開展心理學的研究方式橫斷研究:是短的相同時間內,同時考查不同年齡組群被試者的心理開展特點和開展水平,并進行橫向比擬,以了解隨年齡增長被試組間的心理變化。可以同時研究較大樣本;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資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本錢,節(jié)省時間和人力。橫斷研究的缺點在于:難以得出個體心理連續(xù)變化過程,難以了解心理變化中各事件的因果關系,研究結果中出現(xiàn)的組間差異可能有不屬于心理開展的因素??v向研究是在教長的時間系列內對被試個體或同一被試組群進行定期的系統(tǒng)的考查,了解心理隨時間進程而發(fā)生的連續(xù)變化??v向研究也叫追蹤研究。優(yōu)點:便于了解個體心理開展的連續(xù)變化過程,便于揭示量變、質變現(xiàn)象,了解心理開展過程中比擬穩(wěn)定和比擬迅速的變化時期,比擬容易發(fā)現(xiàn)心理開展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缺點:樣本少而且在追蹤過程中容易發(fā)現(xiàn)心理流失樣本,由于時間較長,會因環(huán)境變遷而出現(xiàn)某些新的變量,同一測量方法,反復應用會導致重復效應;本錢較高,消耗人力和時間。5、單因素論:遺傳決定論,英國的高爾頓,環(huán)境決定論,美國的華生。相互作用論:皮亞杰〔的認知開展理論〕:心理開展的實質是主題對課題環(huán)境的適應,適應的本質在于主題與環(huán)境的平衡,心理既不是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經驗,而是起源于動作,即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認知結構的開展涉及圖示、同化、順應和平衡四個概念。圖示從低級向高級開展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形式進行的。同化是指主體將環(huán)境刺激信息納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圖示之中,以加強和豐富原有的認知結構。順應是指主體已建立的認知結構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的刺激的要求改變原有認知結構或創(chuàng)造新的認知結構,以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6、皮亞杰將兒童心理開展化分的4個階段為:〔1〕感知運動階段〔0-2〕:感知和運動之間的關系獲得動作經驗,七宗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兒童逐漸獲得了客體永久性,即當一客體從兒童視野中消失時,兒童知道該客體并不存在了。〔2〕前運算階段〔2-6、7〕:掌握守恒是指不管事物的形態(tài)如何變化,兒童都知道其本質是不變的。這一階段的認識活動處于表現(xiàn)思維水平?!?〕具體運算階段〔6、7—11、12〕:〔4〕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7、皮亞杰采用道德判斷的對偶故事,把兒童道德認知分為三個階段:〔1〕前道德判斷階段〔4-5〕〔2〕他律道德判斷階段〔4、5---8、9〕他律道德判斷又稱道德實在論,這個時期兒童的道德判斷以他律為主要特質。他律道德判斷是指兒童道德判斷受到他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所支配?!?〕自律道德判斷階段〔8、9歲以后〕自律道德判斷是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自己的主觀價值標準所支配8、埃里克森的人格開展八階段理論:〔1〕嬰兒前期〔0-2〕主要任務是開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疑心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的品質;〔2〕嬰兒后期〔2-4〕主要開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質〔3〕幼兒期〔4-7〕主要開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標品質〔4〕童年期〔7-12〕主要開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質〔5〕青少年期〔12-18〕主要開展任務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老實品質?!?〕成年早期〔18—25〕主要開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防止孤獨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愛的品質〔7〕成年中期〔25—50〕主要開展任務是獲得繁衍感,防止停滯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關心品質?!?〕成年后期〔50歲以后〕主要開展任務是獲得完善感,防止失望或厭反感。9、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開展理論:心理的實質就是社會文化歷史通過語言符號的中介而不斷內化的結果。心理開展觀:一個人的心理是在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低級心理機能的根底上,逐漸向高級心理機能的轉化過程。心理開展與教育的關系,最近開展區(qū),在有指導的情景下,兒童借助成人的幫助所到達的解決問題水平與獨立活動中所到達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教學應走在開展的前面。10、柯爾伯格的道德開展理論:他用道德兩難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開展。但人的道德判斷隨著年齡開展而開展的趨勢卻是一致的,大致可分為三種水平,6反而階段?!?〕前習俗水平:第一階段,服從和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兒童對成人或規(guī)那么采取服從的態(tài)度,以免受到懲罰。第二階段,相對論者的快樂主義定向階段,在進行道德判斷時開始比擬行為和個人的關系,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圖和需要?!?〕習俗水平:第三階段,好孩子定向階段。兒童認識到必須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一個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盡量按這種要求去做。第四階段維護權威和社會秩序的定向階段。個體開始從維護社會秩序的角度來考慮什么行為是正確的,認識到每個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循全社會共同約定的某些準那么,強調對法律和權威服從?!?〕后習俗水平: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個體認識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變的條文,可以通過共同協(xié)商和民主的程序來改變。第六階段,普遍道德原那么的定向階段,其認識超越了法律,認為除了法律以外,還有諸如生命的價值、全人類的正義個人尊嚴等更高的道德原那么.11、嬰兒期的年齡范圍是0-3歲,嬰兒動作大致對心理開展的意義〔1〕動作開展是心理開展的源泉或前提〔2〕嬰兒動作是心理開展的外部表現(xiàn)〔3〕嬰兒動作開展促進了空間認知的開展〔4〕嬰兒動作的開展促進了社會交往能力的開展。12、嬰兒動作開展的規(guī)律性:頭尾原那么;遠近原那么;大小原那么。13、習慣化范式又稱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習慣化,是指嬰兒對屢次呈現(xiàn)的同一刺激的反響,強度逐漸減弱,乃至最后形成習慣而不再反響。去習慣化是指在習慣化形成之后,如果換一個新的不同刺激,反響又會增強。優(yōu)先注視范式也稱刺激偏愛程序,這種研究方法以注視時間為指標。14、深度知覺:吉布森等通過視崖裝置的試驗發(fā)現(xiàn),6個月的嬰兒就已經具有深度知覺。有人發(fā)現(xiàn)2-3個月嬰兒能把視崖作為新異刺激物來識別。嬰兒期是個體感知覺開展的最重要時期,也是感知覺開展最迅速的時期,更是對兒童感知能力開展的干預和訓練的最珍貴時期。15、6-12個月嬰兒的記憶:這個時期嬰兒長時記憶保持時期繼續(xù)延長。出現(xiàn)認生現(xiàn)象,尋找物體的能力增強,出現(xiàn)了大量的模仿動作,這都說明長時記憶的開展。16、嬰兒期的思維處于感知運動階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覺行動思維。直覺思維活動離不開兒童自身對物體的感知,也離不開兒童自身的動作。17、言語開展的理論’〔1〕后天學習理論,后天學習理論強調環(huán)境對兒童獲得言語的決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納,班杜拉,布魯納。又分為強化說和社會學習說?!?〕先天成熟理論:其代表人物是喬姆斯基,是轉換生成語法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18、笑的開展;可分為三個階段:〔1〕自發(fā)性微笑〔0-5周〕〔2〕無選擇的社會性的微笑〔5周-4個月〕〔3〕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4個月以后〕19、哭的開展,嬰兒的哭是一種不愉快的消極的反響,并具有重要的適應功能。最初的哭聲多屬于生理反射性的哭,進而由不適宜的環(huán)境刺激引起的應答性的哭,再進一步便出現(xiàn)主動的操作性的哭泣,這后一種哭是從經驗中學到的,是社會性的哭。20、恐懼的開展:本能的恐懼;與知覺和經驗相聯(lián)系的恐懼;怕生;預測性恐懼。21、氣質:容易性;困難性;緩慢性。22、社會性的依戀;〔1〕嬰兒依戀的開展階段:無差異的社會反響階段;有差異的社會反響階段;特殊情感聯(lián)結階段?!?〕嬰兒依戀的類型:平安型;回避型;對抗型。23、自我意識是個人作為主題的我,對自己以及對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的認識。嬰兒自我意識的開展是嬰兒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標志。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分為主體我〔5—15個月〕和客體我〔15—24個月〕。24、關注嬰兒的情感需要,建立平安型的母嬰依戀,母親的教養(yǎng)行為可以從反響性、情緒性和社會性刺激三個方面來衡量。25、幼兒期是3-6歲。游戲是他們的主導活動。游戲理論:精力過剩論;聯(lián)系論;重演論;娛樂論;認知論。26、兒童游戲的特點象征性游戲。游戲的社會性開展:單獨游戲;平衡游戲;聯(lián)合游戲;合作游戲。27、幼兒期是兒童言語能力開展迅速的時期,是兒童增加詞匯數量最快的時期,是口頭言語開展的關鍵時期。幼兒掌握各類詞匯數量中名詞最多,其次是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28、語法結構的開展:從簡單句開展到復合句;從陳述句開展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從無修飾句開展到修飾句;從詞量少的短句到次數多的長句。29、口頭表達能力的開展:從對話語向獨白語開展;從情景語向連貫語開展。30、幼兒記憶特點的開展趨勢:無意識記;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形象記憶也詞語記憶〔幼兒期以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詞語記憶薄弱〕。幼兒能運用的記憶策略:視覺復述策略;復述策略。31、具體形象思維的主要特點:具體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變性;具有符號性;有一定的方案性和預見性。32、親社會行為指對他人或社會有利的積極行為趨向。攻擊行為是指針對他人的具有敵視性、傷害性或破壞性的行為。哈特普把攻擊行為分為工具型攻擊〔兒童為了獲得某個物品而做出的搶奪推搡等動作〕和敵意型攻擊〔以人為指向的,,采用嘲笑罵人等言語指責,其根本目的是打擊傷害他人〕。33、同伴關系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開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的人際關系。幼兒的友誼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愛共同的活動或擁有有趣玩具的根底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破裂。34、第一對抗期大約在幼兒三四歲使出現(xiàn)。35、童年期的年齡范圍大約是7-12歲,以游戲為主導轉為以學習為主導。學生學習的一般特點: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動性和強制性。學學生學習興趣表現(xiàn)以下特點:最初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步對學習的內容更感興趣;最初的學習興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有不同興趣;游戲因素在低年級兒童的學習興趣上起著一定的作用,中年級后,這種作用就逐漸降低啦。36、童年期記憶開展的主要特點: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成為記憶的主要方式,有意識記的出現(xiàn)標志著兒童記憶開展的一個質變;意義記憶是記憶活動中逐漸占主導地位;詞的抽象記憶的開展速度逐漸超過形象記憶。記憶策略是復述和組織〔歸類和系列化〕。37、童年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童年期的思維獲得飛躍開展,其根本特征在于:邏輯思維迅速開展,以形象邏輯思維為主,在開展過程中完成從形象邏輯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度,這種多度要經歷一個演變過程,從而構成童年期兒童思維開展的特點〔經歷一個思維開展的質變過程;不能擺脫形象性的邏輯思維;10歲左右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轉折期小學四年級〕38、童年期自我評價內容的開展順序從身體的自我。活動的自我向社會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開展。39、親子關系的開展:第一階段:父母控制〔6歲以前〕大局部重要決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階段,共同控制〔6-12歲〕,第三階段兒童控制〔12歲以后〕兒童自己做出更多重要決定。40、兒童伙伴集體形成:依從性集合關系期;平行性集合關系期;整合性集合關系期〔五六年級是伙伴關系依從性的頂峰期,即團伙現(xiàn)象〕。41、家長和老師應坐好兒童入學的心理準備,主要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三方面。42、青春期年齡大約在11、12—15、16歲。又稱為困難期、危險期,其主要特點是身心開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現(xiàn)狀之間的錯綜矛盾,以及這些矛盾所帶來的心理和行為的特殊變化。也是第二開展加速期。生殖系統(tǒng)是人體各系統(tǒng)中發(fā)育成熟最晚的,他的成熟標志著人體生理發(fā)育的完成。43、青春期心理開展的矛盾性特點: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xiàn)狀之間的矛盾;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賴之間的矛盾;心理閉鎖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魻柺堑谝粋€提出青春期理論的心理學家。44、青春期思維的形式與內容別離是指根據命題的邏輯形式在頭腦中直接進行邏輯推理,使形式從內容總解放出來。童年期邏輯思維的主要特征是思維形式不能脫離思維內容的支持。思維形式和思維內容別離正是從青春期開始的邏輯思維的主要特征之一。45、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具體表現(xiàn)有: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特征;深切重視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業(yè)成績;十分關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緒特征。46、第二對抗期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硬抵抗;軟抵抗;對抗的遷移。對抗中的矛盾焦點在于:成長者對自己開展的認識超前,父母對他們開展的認識滯后。47、青年期:卡特爾的流體智力〔歲神經系統(tǒng)的成熟而提高的〕和晶體智力。在成人階段,流體智力呈緩慢下降的趨勢,而晶體智力那么一直保持相對穩(wěn)定,并雖經驗和知識積累呈上升趨勢。48、青年開始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發(fā)現(xiàn)自我、關心自我的存在上來。修正自我意識中,個體表現(xiàn)為自我接納和自我否認兩種形式。49、中年期一般指35—65歲,在心理學上所說的更年期是指個體由中年過度過程智能光生理變化和心理狀態(tài)明顯改變的時期。在50歲左右,同時又稱為第二青春期。50、在人的心理開展過程中,感知覺出現(xiàn)最早,也最先開始衰退。51、中年記憶的變化:對外表細節(jié)的記憶下降,而對意義或主題的記憶并沒有下降。52、中年人格的變化:內省日趨明顯;性別角色日趨整合;心理防御日趨成熟;為人處世日趨圓通。53、埃里克森的職業(yè)開展理論:中年期的開展任務是獲得繁衍感,繁衍并不單單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業(yè)的開展。主要表現(xiàn)在工作滿意度和工作績效。53、萊文森首先對男性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37—41歲對于多數男人是一個不穩(wěn)定、焦慮和變化的時期。54、老年一般指60歲以后的人生階段。對老年心理變化,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觀點,主要有老年期是喪失期〔心身健康、經濟根底、社會角色和生活價值的喪失〕和畢生開展觀兩種。55、老年期認知活動的退行性變化是老年期的心理開展總趨勢的一個特征,不同的心理機能老化速率也不一樣。56、感知覺是個體心理開展最早,而衰退最早的心理機能,衰退的主要表現(xiàn)是感覺閾限升高,即感受性下降,一般而言,這種下降趨勢是逐漸進行,緩慢變化的。視覺退化;聽力下降;味覺、嗅覺、皮膚覺逐漸遲鈍。57、適應退休的過程可以分為4個時期:期待期;退休期;適應期;穩(wěn)定期。58、人格的變化:不平安感;孤獨感;適應性差;拘泥刻板性;趨于保守;回憶往事。59、死亡的來臨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郁;接受。第四章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知識1、現(xiàn)代的變態(tài)心理學看作西方科學開展的產物,大概始于公元前400年。自然科學的出現(xiàn),使人們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異?,F(xiàn)象和大腦的功能聯(lián)系在一起。2、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異常心理,是由以下緣由造成的:〔1〕合理地度過“性心理”開展的每個階段,是未來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因此,如果在每個開展階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分或者接受的刺激太少,就會使“性心理”的開展受到挫折,那么就會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者性心理開展“固著”。這種“退化”或“固著”,就造成未來人格的變態(tài)、異常。3、精神分析最初就是以強迫癥和癔癥兩種病的研究為根底的。4、隨著20世紀50年代以后腦科學迅猛開展,人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異常心理的腦機制方面。特別是心理學中的“認知神經心理學”的出現(xiàn),使人們可以借助不爭的事實,對弗洛伊德關于臨床病癥解釋提出質疑。5、任何科學的開展,首先表現(xiàn)為學科理論的替代。這種替代,可以是漸進的,即新理論包含局部舊理論,如新精神分析理論與經典的精神分析理論之間,就屬于這類關系,另外這種替代也可以是革命性的。6、巴普洛夫用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直接說明人的異常心理現(xiàn)象,并且通過“試驗神經癥”的模型說明“心理沖突”的神經機制,這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介入變態(tài)心理學的早期記載。7、通過動物試驗的結果,進而演繹和推論人的心理,再以人為試驗對象,研究其行為并與動物試驗結果相比擬,這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工作者的一般技術路線。行為主義的核心。8、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首先提出“潛能”的概念,斷定心理問題和心理異常就是由于“潛能”趨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礙。目前仍是一種哲學理念。是歐洲15世紀反宗教的“疑心論”哲學副本。9、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動,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為生物體順利地適應環(huán)境,健康地生存開展;〔生物的或適應環(huán)境〕〔2〕能保障人作為社會實體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在家庭、社會團體、機構中正常地肩負責任,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組織正常運行。〔社會的或社會功能〕〔3〕能使人類正常地、正確地反映、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以便創(chuàng)造性地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簿竦幕蚋脑焓澜纭?0、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qū)分〔一〕離奇怪異的言談、思維和行為〔二〕過度的情緒體驗和表現(xiàn)〔三〕自身社會功能不完整〔四〕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11、標準化的區(qū)分醫(yī)學標準;統(tǒng)計學標準;內省經驗標準;社會適應標準12、郭念峰的三原那么,正常與異常的依據:〔1〕心理活動的內在協(xié)調性原那么〔2〕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性原那么〔3〕人格的相對穩(wěn)定性原那么13、感知障礙:感覺過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覺閾限降低而對外界地強度刺激的過強反響。感覺減退;內感性不適。14、知覺障礙:〔1〕錯覺;〔2〕幻覺幻聽:包括言語性和非言語性的幻聽。臨床上言語性幻聽比非言語性幻聽更為常見?;靡?;幻嗅;幻味;幻觸;內臟性幻覺;〔3〕按幻覺產生的特殊條件,又有功能性幻覺、思維鳴響、心音性幻覺等。15、感知綜合障礙:患者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如大小,長短,遠近時產生變形。該病癥分為“視物顯大性”,“視物顯小癥”。統(tǒng)稱為視物變形癥。有一種感知綜合障礙叫做“非真實感”。患者覺得周圍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鏡中花”。非真實感可見于抑郁癥、神經癥和精神分裂癥。窺鏡癥.16、思維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思維奔逸;思維緩慢;思維貧乏;思維松弛或細微散漫;破裂性思維;思維不連貫;思維中斷;思維插入;思維云集;病理性贅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維;語詞新作;邏輯倒錯性思維。思維內容障礙:〔1〕妄想:是一種脫離現(xiàn)實的病理性思維。關系妄想:患者把實際與他無關的事,認為與他本人有關系。患者認為電視里在演他和他們家的事,因而關閉電視機。多見于精神分裂癥。被害妄想:堅信周圍某人或某些團伙對他進行跟蹤監(jiān)視、打擊、陷害。多見于精神分裂癥和偏執(zhí)性精神病。特殊意義妄想;物理影響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鐘情妄想;內心被揭露感。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與其他精神病癥的關系分類,可以將妄想分為原發(fā)性妄想:是突然發(fā)生的,內容不可理解,與既往經歷和當前處境無關,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異常的一種病態(tài)信念。繼發(fā)性妄想:是以錯覺、幻覺、邏輯推理障礙、情感高漲或低落等精神異常為根底所產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根底上產生另一種妄想?!?〕強迫觀念:又稱強迫性思維,是指某一種觀念或概念,反復地出現(xiàn)在患者的腦海中?;颊咦约褐肋@種想法是不必要的。表現(xiàn)為強迫性觀念、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性計數、強迫性疑心、強迫性對立觀念。強迫性觀念多見于強迫癥。強制性思維多見于精神分裂癥?!?〕超價觀念:多見于人格障礙和心音性精神障礙患者。17、注意障礙: 注意減弱:患者主動和被動注意的興奮減弱,以致注意容易疲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從而記憶力也受到不好的影響。注意狹隘18、記憶障礙:記憶增強和記憶減退。腦器質性損害者最在出現(xiàn)的是近記憶力的減退。遺忘;錯構;虛構。19、智能障礙:精神發(fā)育緩慢和癡呆兩大局部.癡呆是一種綜合征〔癥候群〕,是意識清楚情況下后天獲得的記憶、智能的明顯受損。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能力下降,記憶力、計算能力下降,后天獲得的知識喪失,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或喪失,甚至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精神和行為異常。絕大多數的癡呆是腦器質性的。20、自知力障礙:自知力是患者對其自身精神病態(tài)的認識和批判能力。神經癥患者通常能認識到自己的不適,主動序數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療,醫(yī)學上稱之為自知力完整。自知力是精神科用來判斷換那么是否有精神障礙,j精神障礙的嚴重程度,以及療效的重要指征之一。21、情感障礙;(1)以程度變化為主的情感障礙情感高漲;情感低落;焦慮;恐怖?!?〕以性質改變?yōu)橹鞯那楦姓系K情感遲鈍:不僅僅指正常情感反響量的減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的一些高級的、人類所特有的、很精細的情感逐漸受損,但還沒有到達完全喪失的程度,見于精神分裂癥早期以及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情感冷淡;情感倒錯22、意志減退:一種是抑郁狀態(tài)患者,另一種情況是意志減退,意志低下患者。23、正常意識活動是一個連續(xù)體,它主要包含覺醒和睡眠兩種狀態(tài)。睡眠是特殊意識狀態(tài)。夢境本身,經常不具有現(xiàn)實意義,夢中的情緒體驗,經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24、常見精神障礙〔1〕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根本喪失。青春型;偏執(zhí)型;緊張型;單純型?!?〕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又稱妄想型障礙,是一種以系統(tǒng)妄想為突出臨床表現(xiàn)的精神性障礙?!捕承木痴系K:是以明顯而持久的心境高漲或心境低落為主的一組精神障礙?!踩成窠洶Y:舊稱神經官能癥,是一組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礙。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組心音性障礙,人個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應激障礙;是一組機能性障礙,障礙性質屬功能性非器質性;具有精神和軀體兩方面的病癥;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質根底但非人格障礙;神經癥是可逆的。外因壓力大時加重,反之病癥減輕或消失;社會功能良好;自知力充分。據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恐怖癥:場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焦慮癥:驚恐障礙;又稱急性焦慮發(fā)作;廣泛性焦慮障礙,又稱慢性焦慮癥。強迫性障礙:又稱強迫癥,臨床上可分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軀體形式障礙:疑病癥,各種體檢的陰性結果和醫(yī)生的解釋,均不能消除對疾病的疑慮。〔四〕急性應激障礙:急劇、嚴重的精神打擊,刺激后數分鐘或數小時發(fā)病?!参濉硠?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延遲性心音性障礙。是指在遭受強烈的或災難性精神創(chuàng)始事件之后,數月至半年內出現(xiàn)的精神障礙。25、臨床常見的人格障礙有: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強制性人格障礙;焦慮性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包括三種類型:性身份障礙;性偏好障礙;性指向障礙。26、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嘔吐。睡眠障礙:失眠癥;嗜睡癥;發(fā)作性睡眠異常情況〔睡行癥、夜驚、夢魘〕27、癔癥:舊稱歇斯底里,是一種沒有器質性病變,以解離〔精神〕病癥和轉換〔軀體〕病癥為主的精神障礙。多以人格傾向為根底。28、在智商正常范圍內,一個人的智力水平高或低,與他的心理健康并無顯著的相關。29、心理健康水平十標準: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周期節(jié)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從創(chuàng)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huán)境適應能力。30、健康和不健康這兩個概念,統(tǒng)統(tǒng)包含在“正?!边@一概念中。對于是否有精神障礙,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都很關心,但動機和目的卻不同。前者是為了甄別出沒有精神病的人,作為自己工作對象;后者是鑒別出有精神障礙的人,作為自己的工作對象,進行治療。心理咨詢的主要對象,僅僅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監(jiān)看狀況欠佳但沒有精神障礙的人。31、從現(xiàn)象或事實的角度來說,心理沖突有常形與變形之分。心理沖突的常形有兩個特點,一是它與現(xiàn)實處境直接相聯(lián)系,二是帶有明顯的道德性質。變形的兩個特點:意識他與現(xiàn)實處境沒什么關系,二是不帶明顯的道德色彩。32、健康的心理活動是一種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心理過程。33、軀體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點:〔1〕對客觀世界和自身價值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2〕患者的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身的體驗和感覺上〔3〕情緒低落;〔4〕時間感覺發(fā)生變化;〔5〕精神偏離日常狀態(tài)。另有一類患者,他們對疾病有夸大傾向,被夸大了的疾病體驗,這類病人帶有歇斯底里和神經官能癥的傾向,易接受暗示。34、結構效度:在理論上,促成或影響“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因素有如以下幾點:人口因素;個性心理特質;身體健康水平;社會變遷〔適應能力很差的人,在反差極大的社會文化中生活,可以導致某些心理問題,同時伴有軀體病癥,只要返回原來的文化環(huán)境,所有的病癥可不治自愈。文化休克〕35、心理不健康的第一類型——心理問題由于現(xiàn)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內心沖突,并一次而體驗到不良情緒。不良情緒不間斷地持續(xù)滿一個月,或不良情緒簡短的持續(xù)兩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緒反響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tài),根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多下降。36、心理健康的第二類型——嚴重心理問題1、引起“嚴重心理問題”的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xiàn)實刺激。2、從產生痛苦情緒開始,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地持續(xù)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強度越大,反響越強烈。4、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想關聯(lián)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即反響對象被泛化。37、心理健康的第三類型——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可疑神經癥〕38、焦慮分為三類:客體性焦慮;神經性焦慮;道德性焦慮。心理的東西本身可疑變成身體病癥,這一過程稱為軀體化。精神分析家對這一概念的含義或用法并不一致。一種用法是,軀體化是廣義的轉換之一中形式。另一種用法是,心理的東西變成隨意肌,或特殊感官功能障礙稱為轉換,而心理的東西變成植物功能障礙那么稱為軀體化。39、壓力是壓力源和壓力反響共同構成的一種認識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源按性質可分為三大類:生物性壓力源;精神性壓力源;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按壓力的強度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一般單一性生活壓力;疊加性壓力〔同時性疊加壓—四面楚歌。繼時性疊加壓力—禍不單行〕;破壞性壓力〔強大的自然災害后的心理反響,稱為“災難癥候群”分為驚嚇期,恢復期,康復〕40、適應壓力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警覺階段,搏斗階段,衰竭階段。41、中介系統(tǒng)的增益或消解過程:中介系統(tǒng)的三個系統(tǒng),即認知系統(tǒng)、社會支持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42、拉閘魯斯,認知影響壓力相對強度的方式有三類:1、認知結果是兩可的2、對客觀事件嚴重性的評估3、面對事件,當事人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影響壓力的相對強度,自我能力評估過低,卡哇伊增強焦慮情緒,即增強對壓力體驗的強度。43、生物調節(jié)系統(tǒng)作為壓力的中介系統(tǒng)是最主要的免疫系統(tǒng)。44、壓力經由中介系統(tǒng)進入臨床相階段后,臨床病癥又有及時病癥和滯后病癥兩類。第五章心理測量學知識簡單地說,測量就是一據一定的法那么用數字對事物加以確定。其中的三個主要元素:事物、數字、法那么。測量要素:參照點、單位。好的單位具備兩個條件:有確定的意義,有相同的價值。測量量表測量的本質是根據某一法那么將事物數量化,即在一個定有單位和參照點的連續(xù)體上把事物的屬性表現(xiàn)出來,這個連續(xù)體稱為量表。斯蒂文斯將測量從低級到高級分成四種水平,即命名量表:數字之用來作標記和分類,而不能作數量化的分析,既不能說A>B>C,也不能做加減乘除的運算。順序量表:既無相等單位,又無絕對零點,數字僅表示等級,并不表示某種屬性的真正量,或絕對值。等距量表:其數值可以相互做加減運算,但沒有絕對的零點,因此不能做乘除運算。等比量表:心理測量是在順序量表上進行的。得到的數據換算成等距數據來進行統(tǒng)計。心理測驗心理測驗就是一句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過棺材人的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對于貫穿在人的全部行為活動中的心理特點做出推論和數量化分析的一種手段。行為樣本:有代表性的樣本,或者說根據某些條件所取得的標準樣本。常模是否可靠,關鍵是有無一個代表性的被試樣本。心理測量的性質間接性、相對性、客觀性。按測驗的功能分類智力測驗、特殊功能測驗、人格測驗。按測驗材料性質分類文字測驗、操作測驗。按測驗材料的嚴謹程度分客觀測驗、投射測驗。按測驗的方式分個別測驗、團體測驗。陸軍甲種已種測驗。教育上的成就測驗都是團體測驗,有點在于,時間經濟,主試者不必接受嚴格的專業(yè)訓練,缺點是主試者對被試者的行為不能作切實的控制,所得的結果不及個別測驗可靠,臨床上很少使用。團體測驗材料,也可以個別方式實施,如MMPI、EPQ、16PF等。10、錯誤的測驗觀測驗萬能論、測驗無用論、心理測驗即智力測驗11、正確的測驗觀〔1〕心理測驗是重要的心理學研究方法之一,是決策的輔助工具;〔2〕心理測驗作為研究方法和測量工具尚不完善。12、我國心理門診運用較多的有這三類心理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心理評定量表。人格測驗應用較多的有: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卡特爾16種人個因素問卷〔16PF〕,明尼蘇達多項人風格查量表〔MMPI〕.心理評定量表主要包括有精神病評定量表,躁狂狀態(tài)評定量表,抑郁量表,焦慮量表,恐怖量表等。13、倡導科學心理測驗的學者是英國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高爾頓。提出人的不同氣質特點和智能是按身體特點的不同而遺傳的。第一個提出了相關的概念。14、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發(fā)表了《心理測驗與測量》一文,是心理學測驗第一次出現(xiàn)于心理學文獻中。15、人格測驗的先驅是克雷丕林,她最早將自由聯(lián)想測驗施測于精神病人。16、近些年來,我國心理學家正在致力于測驗外鄉(xiāng)化,編造適合我國文化背景的智力測驗、適應行為量表等,并已經取得初步成果。17、常模團體:是由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人呢所組成的一個群體,或者是該群體是一個樣本,她用一個標準的、常規(guī)的分數表示胡來,以提供比擬的根底。常模團體必須能夠代表該總體,包括:確定一般總體,確定目標總體,確定樣本。18、常模團體的條件〔1〕群體的構成必須明確界定〔2〕常模團體必須是所測群體的代表性樣本?!?〕樣本的大小要適當??傮w數目大,相應的樣本來也大,一般最低不小于30個或100個,全國性的常模,應該有2000—3000人為宜。〔4〕標準化樣組是一定時空的產物。19、取樣方法簡單的隨機抽樣、系統(tǒng)抽樣、分組抽樣、分層抽樣20、常模分數是施測常模樣本被試后,將被試者的原始分數按一定規(guī)那么轉換出來的導出分數。導出分數具有一定的參照點和單位,它實際上是一個有意義的測驗量表,它與原始分數等值,可以進行比擬。21、開展常模根據這種平均表現(xiàn)所制作的量表就是開展常模,亦稱年齡量表。最直觀的開展常模是開展順序量表。比內—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齡的概念。智齡是年齡量表上度量智力的單位。年級當量實際上就是年級量表,測驗結果說明屬哪一年級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測驗中最常用。22、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級和百分點,四分位數,十分位數一個測驗分數的百分等級是指在常模樣本總低于這個分數的人數百分比。一種是未分組資料的百分等級計算,公式為: PR=100-R為排列序數,N為總人數百分點的計算可以根據直線內插法進行,=高考最高分695,百分等級100,最低分103,百分等級1,要錄取20%的學生進入大學。百分等級為80的百分位數PP可以得出以上公式.23、標準分常模P343〔1〕線性轉換的標準分數P343Z分數為最典型的線性轉換的標準分數。Z=X為任一原始分數,為樣本標準差。Z=A+BzZ為轉換后的標準分數,A,B為根據需要制定的常數。加上一個常數是為了去掉負值,乘以一個常數是為了使單位變小而去掉小數點。加或乘以一個常數并不改變原來分數間的關系。非線性轉換的標準分數常態(tài)化過程主要是將原始分數轉化為百分等級,再將百分等級轉化為常態(tài)分布上相應的離均值,并可以表示為任何平均數和標準差。常態(tài)化的標準分數還有標準十分和標準二十分。韋克斯勒將離差智商的平均數定為100,標準差定位為15.IQ=100+15=100+1960年修訂的斯-比測驗中,就使用的是平均數為100,標準差為16的標準分數量表。24、最簡單而且最根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轉換表,也叫常模表。25、信度是評價一個測驗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之一。信度是指同一被試者再不同時間內用同一測驗〔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測驗〕重復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程度。只受隨機誤差的影響。隨機誤差越大,信度就越低。信度的平方就是信度系數。重測信度,又稱穩(wěn)定性系數。它的計算方法是采用重測法,即使用同一測驗,在同樣條件下對同一組被試者前后施測兩次測驗,求兩次得分間的相關系數。一般是兩周到四周較易,間隔時間最好不超過6個月。副本系數,又稱等值系數。如果兩個副本的施測相隔一段時間,那么重測復本信度或穩(wěn)定與等值系數。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主要反響的是題目之間的關系,表示測驗能夠測量相同內容或特質的程度。P351r=P351(4)評分者信度。一般要求在成對的受過訓練的評分住之間平均一致性打倒0.90以上,才認為評分是客觀的.26、確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的能力測驗和成就測驗的信度系數都在0.90以上,有的可以到達0.95;而人格測驗,興趣、態(tài)度、價值觀等測驗的信度一般在0.80~0.85或更高一些。一般原那么是:當r<0.70時,測驗不能用于對個人做出評價或者預測,而且不能作團體比擬;當0.70≤r<0.85時,可用于團體比擬;當r≥0.85時,才能用來鑒別或預測個人成績或作為。27、樣本團體異質性的影響:假設獲得信度的取樣團體較為異質的話,往往會高估測驗的信度,相反那么會低估測驗的信度。28、測驗的長度:在一個測驗中增加同質的題目,可以使信度提高。斯皮爾曼·布朗公式:K=K為改變后的長度與原長度之比,r為原測驗的信度,r為測驗長度是原來的K倍時信度估計。29、效度:所測量的與所要測量的心理特點之間符合的程度,或者簡單地說是指一個心理測驗的準確性。效度是科學測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備條件。測量的效度除受隨機誤差影響外,還受系統(tǒng)誤差的影響,可信的測驗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測驗未必可信,總之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30、效度的性質:相對性;連續(xù)性;31、內容效度的評估方法:專家判斷法;統(tǒng)計分析法;經驗推測法;32、內容效度的特性:經常與外表效度混淆。外表效度是由外行,,ta對測驗作外表上的檢查確定的,它不反映測驗實際測量的東西,只是指測驗外表上看來好似是測量所要測的東西。33、效標效度:反映的是測驗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景下行為表現(xiàn)的有效性程度。被預測的行為是檢驗效度的標準,簡稱效標。一個好的效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效標必須能最有效地反響測驗的目標,即效標的測量本身必須有效。效標可以客觀地加以測量,可用數據或者等級來表示;效標必須具有較高的信度,穩(wěn)定可靠,不隨時間等因素而變化;效標測量的方法簡單,省時省力,經濟實用。效標的評估方法:相關法;區(qū)別法;命中率法;34、要保證測驗具有較高效度,要做好以下幾點:〔1〕測驗材料必須對整個內容居于代表性;〔2〕測題設計時應盡量防止容易引起誤差的題型〔如是非題〕〔3〕測題難度要適中,具有較高的區(qū)分度;〔4〕測驗長度要恰當,即要有一定的測量題;〔5〕測題的排列按先易后難順序。35、測量的工程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包括考慮內容效度,題目編寫的恰當性等,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對題目難度和區(qū)分度等進行分析。36、工程的難度:P=P代表難度,P和P分別代表高分組和低分組通過率。吉爾福特難度的校正公式:C=C為校正后的通過率,P為實際得到的通過率,K為備選答案的數目。P=×100%為全體被試者在該題上的平均分,X為該題的總分值。37、工程的難度;在選擇題目時,最好使試題的平均難度接近0.50,而且各題難度在0.50±0.20之間。對于是非題而言,其難度值應該為0.75最為適宜。對于四選一的題目,其難度值約為0.63時最為適宜。38、工程區(qū)分度:也叫鑒別力,是指工程對被試的心理特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綜合練習試題
- 七年級政治教學計劃集合五篇
- 廣西桂林市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月考物理試題含答案
-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
- 七年級語文下冊: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新人教版
- xx區(qū)產業(yè)園基礎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版全職工作崗位協(xié)議規(guī)定一
- 2024年科技項目投資居間合同參考范本3篇
- 2024年版供電服務具體協(xié)議范本
- 2024年標準版房產雙方同意離婚合同模板一
- 2024光伏電站設備評級標準
- 夏天奔跑的聲音(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語文試卷記敘文閱讀題及答案)
- 2024年安全員B證理論考試1000題及答案
- 二手車簡易買賣合同范本(2024版)
- 漢堡的制作課程設計
- 2024中國電信集團財務限公司招聘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常見急性中毒的急救(急救技術課件)
- 人教PEP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1-6單元單元檢測試卷(含聽力材料)
- 銷售合同編號規(guī)則(2024版)
- 第六單元 寫作《表達要得體》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
- 會議室視頻改造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