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1頁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2頁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3頁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4頁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人教版高三總復習機密★啟用前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2021年11月期中聯(lián)考試卷

高三語文

(本試卷共8頁,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相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什么是設計?有人認為設計要么和美有關,要么和技術有關。其實設計無處不在,但是,我們不能過于簡單地把設計理解成美化,或者是簡單的工具。從實踐層面來理解,設計是教你做一系列合理而周密的謀劃,可以定義為人類塑造自身環(huán)境的能力。每一件人造物都是一件設計品,我們制作它、使用它,以滿足人們的物質、精神需要,而在造與用的過程中,我們感知了世界,并賦予了生活的意義。所以說,設計又是一種物質文化的創(chuàng)造活動,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背景的人們,都是以獨特多樣的方式來展開設計、生產(chǎn)、工作和生活。

設計也是人類文明以及地域文化的一種映射,它是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判斷以及審美趣味的載體?!犊脊び洝分姓f:“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薄疤煊袝r,地有氣”就是對時間、地理、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客觀認識。“材有美”講的是取用有道,它又是一種審美觀,要求工匠,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設計師,懂得發(fā)揮材料自身的特質與美感?!肮び星伞敝械摹扒伞敝傅氖侵圃斓木?、技巧和智慧,巧妙的設計,尤其是突出的創(chuàng)造,才能實踐智慧。四者結合,方成上品。比如陶瓷、明式家具,就是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是世界造物的經(jīng)典,是我們東方造物哲學對自然、人、物三者和諧共生的系統(tǒng)性認知。在今天看來,這其中還包含著一種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念。

如果從科學的層面來認識設計,設計是一門年輕的學問。百年來,世界不斷在更替、轉型,社會轉型帶來的技術變革,使得設計的范式、設計的風格也在不斷變化,這源于設計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是時代發(fā)展的快速回應。設計的根本任務是解決問題,如何準確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是設計最核心的東西。藝科融合、隨物賦形、以人為本是設計思維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這也是我們強調(diào)以人為本,以及為什么要跨學科的原因。

中國設計的提升應該面向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的需要,從制造到創(chuàng)造,從裝配到設計,服務民生、自主創(chuàng)新,以潤物無聲的方式來傳播時代的審美,同時,要傳播中華文化,呈現(xiàn)民族的精神和風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基于中國的立場,對社會實際的問題提出我們的解決方案。從這個層面反思,設計始終包含著一種倫理和責任,我們現(xiàn)在面臨諸多問題,設計都應在其中有所擔當。

當下,設計面臨著雙重的挑戰(zhàn),第一,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價值、利益與公平,因為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對問題的不同認識,所以理想和信仰是設計貢獻社會的基礎。第二,設計的本質具有前瞻性、應變性、整合性和引領性。比如說,設計可以平衡人與自然、自然與人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全球與本土,以及更合理地運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現(xiàn)在很“熱”,但其負面影響也有很多,設計作為一個平衡力量,非常重要。另外,設計要應對新時代、新技術、新挑戰(zhàn),設計學科要主動求變和引領,在解決方案中創(chuàng)造價值,這也是新文科建設所倡導的。文科的關鍵是思想的引領,設計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它創(chuàng)造價值,它始終的宗旨必須是為國家謀發(fā)展、為人民謀幸福。

(節(jié)選自魯曉波《藝科融合,重思何為設計》,《中國文化報》2021年6月21日)

材料二

中國設計路在何方?隨著西方近代工業(yè)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和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與沖擊,以個體手工藝為基礎的中國設計傳統(tǒng)及其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的設計文化與審美價值體系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又始終沒有完全走完自己的工業(yè)化道路,沒有真正建立起新的設計文化及審美價值體系,導致了中國當下設計領域價值取向和審美判斷的混亂。

中國設計的道路,取決于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未來的判斷、思考與選擇。人文設計是中國設計走向未來的一個必然趨勢與選擇?;谶@樣的認識,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將“人文設計”確立為基本理念。尊崇人文設計是一種將自然、科技與人文藝術融合在一起的價值理念。向自然學習,從自然中獲取智慧和靈感,這本是中國藝術與設計固有的傳統(tǒng),今天也同樣是我們重新建立起人與自然對話的藝術語境的必由之路。

人文藝術始終是設計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提升一個設計師的基本素質最為關鍵的部分。設計教育成功與否,并不取決于是否教會學生關于設計的技術,而是能否激發(fā)起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使學生領悟到,對于設計師來說,設計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人文設計引導學生以更深的層次探索和理解設計的本質,以更具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設計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設計需要以批判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眼光去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同時也要擔當起傳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責任。這種傳承不是引導人們以復古的方式回到過去,而是要將歷史和傳統(tǒng)融入當下人們的生活與情感中去。更為重要的是,設計是一種對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的判斷和引領。

總之,我們追求的是藝術與設計的自由與創(chuàng)造力,崇尚的是智慧、靈性與品質,設計之道,至善至美。中國的設計和設計教育需要一種面對現(xiàn)實和過去的勇氣,也更需要一種面向未來的文化自覺。

(摘編自《中國需要怎樣的設計教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設計既是一種物質文化的創(chuàng)造活動,方式獨特多樣,也是人類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映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判斷以及審美趣味的載體。

B.陶瓷、明式家具是設計中的上品,融合了科學與藝術,是世界造物的經(jīng)典,是東方造物哲學對自然、人、物三者和諧共生的系統(tǒng)性認知。

C.設計可以作為平衡人工智能發(fā)展很“熱”和其負面影響之間的一股重要力量,這體現(xiàn)了設計的本質具有前瞻性、應變性、整合性等特點。

D.中國當下設計領域價值取向和審美判斷混亂的原因是中國一直沒有完全走完工業(yè)化道路,沒有建立新的設計文化以及審美價值體系。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設計既要傳播時代的審美,又要傳播中華文化,呈現(xiàn)民族的精神和風范,面對社會問題,要擔當責任。

B.新文科建設倡導設計要充分考慮價值、利益與公平,要應對新時代、新技術、新挑戰(zhàn),要主動求變和引領。

C.將自然、科技與人文藝術加以融合的人文設計追求,與藝科融合、隨物賦形等設計思維概念基本吻合。

D.成功的設計教育能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讓學生領悟到對設計師來說,設計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3.結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考工記》中“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這設計理念的一項是(3分)

A.制作先進、水平領先的天問一號B.儀態(tài)萬方、獨具風韻的吉林霧凇

C.風景優(yōu)美、鐘靈毓秀的東魯泰山D.思路清晰、布局周密的深海計劃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

5.目前,為提升中國設計水平,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努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雕刻師

墨中白

泗州城香花門外的鬧市,常有白胡須老者在葫蘆,上雕像。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稱其葫蘆先生。

葫蘆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價格不便宜。舍得花銀子讓葫蘆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賈。他們有錢,可給再多的錢,葫蘆先生也不會去他們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門花鳥市場找他。要求在宣紙綢緞上畫不行,就在葫蘆上刻。

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錢坐在那兒讓葫蘆先生雕像的。但,他們可以看。圍觀葫蘆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錢的。

泗州人說,葫蘆先生的刻刀一轉,熱鬧的香花門,突然就安靜下來,連市場上比賽唱歌的畫眉也掛在籠邊,一動不動了……

還有人說葫蘆先生住在東城墻根的一棵葫蘆樹下,那棵樹結滿了葫蘆。葫蘆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個葫蘆里。樹.上的葫蘆摘也摘不完,卻無人敢偷,葫蘆藤上纏著一條蟒蛇,日夜守著那些葫蘆……

葫蘆先生原來是紅遍京城的一個魔術師,最擅長演百變葫蘆娃,那些葫蘆和蟒蛇都是他變出來……

泗州人樂于講,大家更喜歡聽。

不管別人如何說他,葫蘆先生一個葫蘆雕像收五兩白銀,這個價格不會變,在花烏市場現(xiàn)場雕刻的規(guī)矩不改。就這樣,看值就來。

葫蘆先生一周才來一次,日期也不固定??赡芊甓?,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這樣,有錢人也愿意去坐著,候他。

據(jù)米商米噸說,自從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蘆上,天天抱在懷里暖著,他家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順,聽后,將信將疑,也將父母的像刻在葫蘆上,供在家中。說來也奇,生活中,他們把父母當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來了。

有天,看著許多人圍著看,葫蘆先生便搖搖頭說,今夏飛雪,家里糧,省著吃。

望著太陽,大伙笑了。地里的麥子再有不到一個月就能收了,還能餓肚子嗎?

當大家把鐮刀磨得雪亮準備收麥時,起了狂風,天黑得像懸在頭上的一盤磨,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先落下雞蛋大的冰雹,隨后,飄起鵝毛般大雪。

夏日飛雪。

泗州人這才想起葫蘆先生說的話,后悔沒有聽他的。

城里,許多人家都盼著新糧下來哩。一場雪,讓他們感受到了無言的寒冷。

大雪后,雨不停。

斷炊,一頓兩頓可以,三頓不吃,肚子餓得慌。

有人就盤算起東墻下那些葫蘆,可一想到傳說的蟒蛇,又嚇得縮回了念頭。

大雨聲中傳來葫蘆先生在香花門作畫的聲音,刻的是收獲的麥子。葫蘆上那胖乎乎的麥粒,誘得人直流口水。

泗州人見了搖頭說,畫的糧食不能充饑。

有人走近,試探著向葫蘆先生討要,真的就給了。

捧著葫蘆的人,回家就有麥子度日了。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排著隊要想一個刻有麥粒的葫蘆。

幫著發(fā)葫蘆的人是米噸。

抱著葫蘆回家,明明葫蘆上雕刻的是麥粒,倒入鍋里的卻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夠續(xù)命的了。

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麥子減產(chǎn),但不至于絕收。曬著有點瘦長的麥粒,大家說,多虧了葫蘆先生。有人抱著雞上門感謝葫蘆先生。

葫蘆先生說,要謝,去謝米噸吧。

大家知道米噸是個善人。

這次雨雪,錢多本以為會大賺一把的,沒想到讓葫蘆先生刻的葫蘆給攪和了。這兩年,當鋪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錢多想,大家不缺吃穿,這當鋪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在他看來,災季就是他的豐收年。葫蘆先生是拿刻刀在劃破他的錢罐子哩。

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著酒興直奔香花門。到了葫蘆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哪兒。

“刻,刻,刻!”牛二厲聲道。

“坐下來吧?!焙J先生輕言細語。

“你站著刻?!迸6娭茪?,如耕地累倒的黃牛。

“刻什么?”葫蘆先生也不生氣。

“我屬蛇,雕蟒?!迸6穆曇?,半條街都能聽見,“必須在我衣服上刻。”

“不刻在葫蘆上,你不后悔?”葫蘆先生笑著說。

“俺就要破你的規(guī)矩?!迸6笮?,臉.上的橫肉把眼睛擠成了一條縫。

“站直了?!焙J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揮,說,“好了。”

牛二就感覺身。上冰涼,低頭一看,衣服上真有條大蛇。他能感覺到蛇越纏越緊,仿佛有人用手攥著他的心。他的臉色頓時煞白,兜里的銀子也被擠到葫蘆先生的手里。

“找錢多,抱著?!焙J先生將一個刻有蛇身牛頭的葫蘆遞給牛二。

牛二聽話地將葫蘆抱在懷里,果然舒服多了。嚇得他頭也不回,跑了。

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卻放不下葫蘆,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蘆先生的話,他找到錢多,一把將其摟在懷里,心疼好多了。

牛二舒服了,錢多可受不了,似被條蛇纏著。

無奈,兩人相擁去找葫蘆先生。

葫蘆先生遞過兩個葫蘆說,回家敬著吧,轉身走了。

錢多手捧的葫蘆上站著他的父親,身后是泗州百姓。

牛二手捧的葫蘆,上坐著他的母親,身后立著一尊佛。

錢多望了眼牛二,發(fā)現(xiàn)他的橫臉舒展了許多。牛二悄悄告訴他,心疼好多了。

(選自《小說月刊》2021年第3期)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篇點題,用簡潔的語言交代老者的身份——雕刻者,“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稱其葫蘆先生”,表明大家對他的姓名不感興趣,與后文形成對比。

B.葫蘆先生的刻刀一轉,香花門和畫眉都突然安靜、不動,“一轉”與“安靜”“一動不動”形成動靜對照,主要表現(xiàn)了市民和畫眉的專注認真,葫蘆先生雕刻技藝高超。

C.文中米噸將母親的像雕刻在葫蘆上,生意越來越紅火與后文牛二手捧的葫蘆上坐著他的母親,身后立著一尊佛形成照應,表達了作者認為百善孝為先,做人要仁愛、善良的主旨。

D.文中大家磨亮鐮刀,準備收麥子時的環(huán)境描寫,著力描寫了狂風、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暗示了社會黑暗勢力的強大,烘托出人們后悔的心情。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米商米噸是小說的次要人物,他的善良仁愛與當鋪老板錢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鮮明對比,襯托了葫蘆先生關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憫情懷的形象。

B.小說語言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飾和描摹。使用口語性和大眾化的語言,增加了生活氣息,通俗易懂,讓人讀來感到輕松愉快,親切自然。

C.小說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故事,采用全知視角,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自由靈活地敘寫葫蘆先生的雕刻技藝,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D.小說采用喜劇式結尾,錢多、牛二最終都被葫蘆先生治服,善良戰(zhàn)勝邪惡,符合人們的閱讀心理,給人欣慰愉悅之感,并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向往。

8.這篇微型小說的段落都很簡短,甚至一個句子形成一個段落。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妙處?(4分)

9.有人評論墨中白創(chuàng)作的《雕刻師》充滿了傳奇色彩,請結合文本探究這篇小說的傳奇色彩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先是,(竇)建德遺秦王世民書,請退軍潼關,返鄭侵地,復修前好。世民集將佐議之,皆請避其鋒。郭孝恪曰:“世充窮蹙,垂將面縛,建德遠來助之,此天意欲兩亡之也。宜據(jù)武牢之險以拒之,伺間而動,破之必矣。”記室薛收曰:“世充保據(jù)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即日之患,但乏糧食耳。以是之故,為我所持,求戰(zhàn)不得,守則難久。建德親帥大眾,遠來赴援,亦當極其精銳,致死于我。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zhàn)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今宜分兵守洛陽,深溝高壘,世充出兵,慎勿與戰(zhàn)。大王親帥驍銳,先據(jù)成皋,厲兵訓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勞,決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過二旬,兩主就縛矣?!笔烂裆浦J?,道衡之子也。

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皆曰:“吾兵疲老,世充憑守堅城,未易猝拔。建德席勝而來,鋒銳氣盛,吾腹背受敵,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世民曰:“世充兵摧食盡,上下離心,不煩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將驕卒惰。吾據(jù)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險爭鋒,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戰(zhàn),旬月之間,世充自潰。城破兵強,氣勢自倍,一舉兩克,在此行矣。若不速進,賊入武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兩賊并力,其勢必強,何弊之承?吾計決矣?!蓖ǖ扔终埥鈬鷵?jù)險以觀其變,世民不許。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齊王元吉圍守東都,世民將驍勇三千五百人東趣武牢。時正晝出兵,歷北邙,抵河陽,趨鞏而去。王世充登城望見,莫之測也,竟不敢出。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唐平河朔竇建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zhàn)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

B.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zhàn)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

C.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zhàn)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

D.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zhàn)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記室,官名。東漢置,諸王、三公及大將軍都設記室令史,掌章表書記文檄。

B.江淮,地理名詞,指江(長江)、淮(淮河)一帶,廣義上指江南、淮南地區(qū)。

C.咽喉,中醫(yī)學名詞,咽與喉的總稱。在文中是喻指險固的、重要的地理位置。

D.東都,即長安,與西都洛陽對稱。班固的《兩都賦》中“兩都”指長安和洛陽。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世民和將佐商議竇建德求和一事,大家都說應避開敵人的鋒芒,而郭孝恪認為應占據(jù)武牢之險阻擋他們,乘機而動,必能打敗他們。

B.薛收指出王世充的困難是糧食不足,如果竇建德和王世充兩軍會和,幫助王世充解決了糧食問題,那么唐朝統(tǒng)一天下的日子遙遙無期。

C.蕭璃、屈突通、封德彝都贊同薛收對戰(zhàn)爭形式的分析,他們認為李世民的部隊疲憊勞頓,王世充憑借堅固的城池防守,不容易很快攻破。

D.李世民堅持自己的意見,采取分開兵力的策略,讓屈突通等人作為齊王李元吉的副手包圍東都,自己率領精兵勇士向東趕往武牢。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世充窮蹙,垂將面縛,建德遠來助之,此天意欲兩亡之也。(4分)

(2)兩賊并力,其勢必強,何弊之承?(4分)

14.秦王李世民為什么決意迎戰(zhàn)而不避竇、王二人之鋒芒?(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5~16題。

岐陽三首(其一)

元好問[注]

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fā)陰機。

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

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

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

[注]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正月,蒙古軍圍岐陽(今陜西鳳翔),四月城破。此時元好問任南陽令。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描寫呼號的北風席卷大地,兇猛的敵騎強勢壓境,渲染出一種陰冷、低沉、壓抑的氛圍。

B.“千里傳聞果是非”寫作者聽見不幸的消息,心里悲痛萬分,一聲長問寫出了作者悲憤、沉痛的心情。

C.詩歌頸聯(lián)實寫龐大的鯨鯢兇惡殘暴,吞噬人群,猖獗的毒蛇和惡狗為非作歹,肆意妄為,緊圍孤城。

D.“窮途老阮無奇策”中老阮,是指阮籍。阮籍行車“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此句是作者借典自況。

16.清人趙翼《題遺山詩》有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結合詩歌內(nèi)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陋室銘》中“,”兩句體現(xiàn)了陋室環(huán)境的寧靜、雅致,令人心曠神怡。

(2)《曹劌論戰(zhàn)》中,體現(xiàn)了曹劌注意細節(jié)的語句是“,”。

(3)我們常常借用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這兩句話來稱贊官員對百姓多有惠政,地方治理成果斐然。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人們眷戀杭州,首先是因為杭州的山水。杭州山水最佳處,自然是西湖了。得天獨厚這個詞,用在西湖身上,再恰當不過。西湖東面是平疇,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眾星捧月般拱衛(wèi)著一泓碧水,所以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之說。湖面的大小,山巒的高低,與人類的審美最佳值,高度。

西湖湖面總面積六平方公里多一點,可謂不大不小。湖太小,對岸景色一覽無余,便沒了神秘感。而湖太大,無邊無際,一片蒼茫,失去了想象空間,也就同樣沒有了美感。

西湖三面的山體也很配合,高度從五十米至四百多米依次抬升,錯落有致,疊巘清嘉,,無論是在湖邊漫步還是湖中蕩舟,隨便脧上一眼,風景便爭先恐后

眼簾,絕不用踮著腳尖望眼欲穿去尋求。試想,如果一座高山陡然而起,像一道墻壁一樣一下子阻斷了視線,那又會是什么感覺?

湖上由于終日水汽氤氳,周圍的山巒永遠是在煙嵐中影影綽綽、縹縹緲緲、如夢如幻,讓你的腦海里便不由自主漫出這樣一個念頭:山那邊到底有什么?這個念頭,一定輕柔而又固執(zhí)地撓著你的心,引誘著你無論如何要去一探究竟。

張岱對雪天的西湖情有獨鐘,就我而言,更喜歡雨中的西湖。

杭州四季多雨,一般情況下,三五天就會下上一場。除了臺風季節(jié),杭州的雨大多是不急不慢瀟瀟而下,優(yōu)哉游哉地輕彈著湖面,密密麻麻的雨腳激起陣陣霧嵐,遠山近水就被罩進了柔情綿綿的薄紗里。湖邊多垂柳,長長的柳絲地扎進水里,風拂過,縹緲若約,這時的湖面,會更顯迷蒙。

此時,撐把傘在湖邊閑步,是不是有一種一腳踏進了仙境的感覺?

(節(jié)選自勞罕《最是杭州品不夠》,有刪改)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契合綿亙不絕撲入疏落有致B.吻合綿延不絕映入?yún)⒉畈积R

C.契合綿延不絕撲入?yún)⒉畈积RD.吻合綿亙不絕映入疏落有致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湖上由于終日水汽氤氳,周圍的山巒永遠是在煙嵐中影影綽綽、縹縹緲緲、如夢如幻,你的腦海里便不由自主漫出這樣一個念頭:山那邊到底有什么?

B.由于湖上終日水汽氤氳,周圍的山巒在煙嵐中永遠是影影綽綽、縹縹緲緲、如夢如幻,你的腦海里便不由自主漫出這樣一個念頭:山那邊到底有什么?

C.由于湖上終日水汽氤氳,周圍的山巒永遠是在煙嵐中影影綽綽、縹縹緲緲、如夢如幻,讓你的腦海里便不由自主漫出這樣一個念頭:山那邊到底有什么?

D.湖上由于終日水汽氤氳,周圍的山巒在煙嵐中永遠是影影綽綽、縹縹緲緲、如夢如幻,讓你的腦海里便不由自主漫出這樣一個念頭:山那邊到底有什么?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寫成:“杭州的雨大多不急不慢從天空飄下,落在湖面上,密集的雨點激起不少水霧,遠山近水就被罩進朦朧的薄紗里?!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①。()當我們在說流行語的時候,流行語也不可避免地在影響我們的思維活動?,F(xiàn)在的網(wǎng)絡流行語,雖然有新鮮、活潑、接地氣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三個明顯的缺點:浮夸化、標簽化和淺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張的語義表達,語不驚人死不休。標簽化就是把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復雜的人物和事件,都粗線條地劃分為有限的類別。淺薄化就是②,而只進行形式上的淺加工,能奪人眼球就夠了。③是造成流行語缺點的一個重要原因。借助網(wǎng)絡,今天的流行語發(fā)展出一種病毒式的傳播方式,其使用率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傳播速度之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