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母語詞匯習得的相關研究文獻綜述1兒童母語詞匯習得的主要理論關于兒童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如何習得詞匯的形式和意義,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理論。第一種是聯(lián)想學習理論(garden-varietylearningtheory)(Smith,2000;Samuelson&Smith,1998),認為兒童詞匯的學習是一個聯(lián)想式的過程,把語音與感性經(jīng)驗的顯性方面聯(lián)系起來(Tomasello,2000)。環(huán)境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被看作是受刺激后的簡單反應。第二種是制約論(constraintstheory)(Markman,1989)。該理論認為兒童習得詞匯必須利用某種演繹限制機制(constraints),以便對新詞語的詞匯意義范圍和指稱范圍作出限制??恐@種制約,兒童習得語言詞匯才能解決詞匯的不確定性問題。第三種是社會語用理論(social-pragmatictheory),認為兒童習得詞匯的本質是完全社會化的過程(Bruner,1983;Tomasello,2000)。該理論承認兒童在習得詞匯時需要進行聯(lián)想并對交際行為有所約束,但這兩者不是兒童所需的主要因素,他們需要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強有力的社會認知技能,兒童正是依賴這種技能去理解各種情境中交際者的意圖(轉引自曾衍桃,蔡蔚,2002)。三種理論中,前兩種理論的共同點是,研究者只是從外部去觀察和研究言語行為,未考慮人和社會的因素、交際和語用因素。第三種理論較為全面,是受到學界更廣泛的認可的理論,兒童母語詞匯的習得實際上是在與成人和同齡人的互動中獲得的,這一互動過程也是社會文化互動的一種,詞語習得的過程就是兒童融入和獲得社會文化的過程。關于兒童詞匯的習得,受到學界較多認可的看法是,是成人綜合利用語言行為和動作結合的方法(比如向兒童發(fā)出指令),形成復雜的交際互動過程,幫助兒童獲得詞語(戴曼純,2000)。國內(nèi)學者對漢語母語兒童詞語習得的研究也可以支持這一觀點,即兒童是在與父母等成年人互動的過程中學習詞匯的,這一過程是動態(tài)連續(xù)的(許政援,1984;朱曼殊,1986)。2兒童母語詞匯習得的規(guī)律研究克拉申(1976)的自然習得順序假說指出,兒童不論學習哪種語言,都有相同的發(fā)展過程和階段,表現(xiàn)出類似的規(guī)律,只在速度上有差別。Brown(1973)比較了三個兒童習得14個語素的過程,發(fā)現(xiàn)三個孩子雖然習得速度不同,但習得順序一致。李宇明(1994)對漢語母語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順序性和階段性做了深入探討,得出了與克拉申一致的結論。因此,兒童詞匯習得雖然速度不同,但所經(jīng)過的階段相同,并且這些階段在不同語言的習得中呈現(xiàn)相似性(趙楊,2015)。有關兒童母語詞匯的發(fā)展過程,幼兒期是口語(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語音能力,3至4歲發(fā)展尤為迅速,基本掌握本民族全部語音,但個別語音發(fā)音錯誤;詞匯量,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詞匯量增加最快的時期,3歲的漢語母語兒童詞匯約為800-1100個,4歲為1600-2000個,5歲增至2200-3000個,6歲是詞匯量可達3000-4000個;美國兒童詞匯量的發(fā)展,3歲為896個,4歲為1540個,5歲為2070個,6歲為2562個(林崇德,1995);詞類范圍日益擴大,主要是意義比較具體的實詞,其中名詞最多(47%-57%),其次是動詞(20%-30%),最后是形容詞(10%-16%)(陳幗眉,2017)。3-6歲,漢語母語兒童的名詞和動詞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名詞的比例則逐漸減少。同時,兒童對詞義的理解趨向豐富和深刻化。進入小學,因為兒童社交的能力有所增強,因此他們的語用能力和元語言意識有所提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不僅局限于記憶意義具體的詞語,對抽象詞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快速發(fā)展。中外學者在針對某一類詞匯習得的研究上著力甚多。從名詞的習得上看,漢族兒童先掌握具體名詞后才出現(xiàn)抽象名詞,低齡的兒童使用較多有具體意義的詞匯,并先習得他們生活中較常見的人和事物詞匯。兒童空間維度詞的習得過程和規(guī)律,Clark(1972)發(fā)現(xiàn)兒童空間維度詞的獲得不是同步進行的,而是一部分詞先行,另一部分詞在這一部分詞獲得的基礎上,才被兒童掌握,但是后來掌握的空間維度詞不夠牢固,不容易與其他詞語進行區(qū)分,并且,最先被兒童掌握的詞語,在兒童的日常交際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同時,Clark還研究了兒童的形容詞習得,發(fā)現(xiàn)兩個成對形容詞的習得不是同步進行的,而是先獲得其中一個。國內(nèi)的研究者胡德明(2003)也對漢語母語兒童的空間維度詞的獲得過程和規(guī)律進行了考察,得出了與Clark一致的結論;人稱代詞,許政援、閔瑞芳(1992)通過縱向研究,發(fā)現(xiàn)漢語母語兒童對人稱代詞的獲得順序具有一致性,并且在習得速度上也表現(xiàn)出了共同的特點,兒童到4歲時,習得詞語的速度最快,對代詞也有了較為全面的掌握;副詞,車艷(2009)認為,漢語兒童主要習得的副詞為否定副詞、重復副詞和程度副詞三類。否定副詞中“不”的使用頻率最高,重復副詞中“還”的使用頻率最高。并且跨語言研究表明,英漢兒童習得的副詞的個數(shù)和種類數(shù)量大致相同;形容詞,彭小紅,張瑩(2011)通過研究也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兒童習得形容詞的過程中,也表現(xiàn)出了相同的規(guī)律,并總結出認知難度、兒童認知的發(fā)展水平等影響兒童形容詞習得的影響因素。上述的理論和研究表明,兒童詞匯的習得遵照一定的順序,為筆者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參考文獻:陳思、周兢.雙語:兒童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的再解讀[J].全球教育展望,2014(05):81-83.陳賢純.對外漢語中級階段教學改革構想——詞語的集中強化教學,《世界漢語教學》,1999,第4期.戴曼純.100089.論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02):138-144+160.馮麗萍,孫紅娟.第二語言習得順序研究方法述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龔少英.雙語學習與兒童認知發(fā)展關系述評[J].中國教育學刊,2005(4):41-42.洪煒,楊靜.復現(xiàn)率對漢語二語者多維詞匯知識學習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06):27-35.胡德明.兒童空間維度詞發(fā)展順序的理論解釋[J].世界漢語教學,2003(3):61-66.胡明楊.對外漢語教學中語匯教學的若干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7,1期(總第21期)創(chuàng)刊五周年紀念號.江新.1998詞匯學習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江新.外國人漢語雙字詞習得中的頻率效應再探[J].語言科學,2006,(6):70-78.康艷紅,董明.初級對外漢語教材的詞匯重現(xiàn)率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5(4):94-99.匡芳濤.兒童語言習得相關理論述評[J].學前教育研究,2010,(5):44-49.李傳江、周兢.雙語兒童的腦執(zhí)行功能研究述評[J].全球教育展望,2015(02):60-62.李宇明.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及順序性[J].漢語學習,1994(05)李哲.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比較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6).劉華,鄭婷.少兒華語教學主題分類詞表構建[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7(01):68-74.柳燕梅.生詞重現(xiàn)率對歐美學生漢語詞匯學習的影響,《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第5期.柳元婧,謝婧怡,朱志平.學前幼兒漢語二語教學范圍與教學內(nèi)容設計——基于二語兒童教學案例與母語兒童口語語料的對比[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21,19(01):26-34.陸野.從認知發(fā)展理論看美國兒童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11.馬成.《跟我學漢語》(1-4冊)生詞復現(xiàn)率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孟繁旭.兒童雙語習得研究綜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4):85.歐陽俊林.兒童語義習得與認知發(fā)展研究述略[J].語言文字應用,1999.彭小紅,張瑩.漢族兒童早期形容詞習得個案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1.祁文慧.雙語學習對兒童詞匯意識的影響[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1-77.邵濱,富聰.世界少兒漢語教學研究:回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哈爾濱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BIM技術與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學生物教育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俄椖抗芾砼c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外科護理學2(含皮膚性病護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大學《壓鑄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惠州學院《教育大數(shù)據(jù)及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城市學院《數(shù)據(jù)分析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方程的應用-銷售問題及變化率問題(小升初銜接)(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
- 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工程項目管理與建設法規(gu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貿(mào)易運輸與保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概念英語青少版入門 A-Unit-1課件(共98張)
- 中國金融書法家協(xié)會入會申請表
- 廣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池化工廠綠色節(jié)能生產(chǎn)升級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北京市海淀區(qū)九年級英語第二學期期末練習(初三中考二模)試卷講評-客觀題
- (完整版)園藝產(chǎn)品貯藏與加工
- 中國古典文獻-第七章-文獻目錄
- 學前教育大專畢業(yè)論文3000字
- 注塑領班簡歷樣板
- 骨骼肌-人體解剖學-運動系統(tǒng)
- 兒童財商養(yǎng)成教育講座PPT
- 大學學院學生獎助資金及相關經(jīng)費發(fā)放管理暫行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