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九文言文閱讀質檢卷(B)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神爵元年三月,諸降羌及歸義羌侯楊玉①,背畔犯塞,攻城邑,殺長吏。時趙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無逾于老臣者矣?!鄙锨矄栄桑骸皩④姸惹继敽稳??當用幾人?”充國曰:“兵難遙度,臣愿馳至金城,圖上方略。愿陛下以屬老臣,勿以為憂?!鄙闲υ唬骸爸Z?!蹦舜蟀l(fā)兵詣金城。遣充國將之,以擊西羌。充國常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zhàn)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后戰(zhàn)。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饗軍士,士皆欲為用。虜數(shù)挑戰(zhàn),充國堅守。捕得生口,言羌豪相數(shù)責曰:“語汝無反。今日子遣趙將軍來,善為兵,今請欲壹斗而死,可得邪?”初,幵豪②靡當兒使弟雕庫來告都尉曰:“先零欲反?!焙髷?shù)日,果反。雕庫種人頗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庫為質。充國以為無罪乃遣歸告種豪大兵誅有罪者明白自別毋取并滅天子告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斬除罪仍以功大小賜錢有差充國計欲以威信招降罕、幵及劫略者,解散虜謀,徼其疲劇,乃擊之。充國上奏。既而,璽書報,從充國計焉。充國乃引兵至先零在所。虜久屯聚,懈弛,望見大軍,棄車重,欲渡湟水,道阨陿,充國徐行驅之?;蛟唬骸爸鹄羞t?!背鋰唬骸按烁F寇,不行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致死?!敝T校皆曰:“善?!碧敻八缢勒邤?shù)百,降及斬首五百余人。兵至罕地,令軍毋燔聚落,芻牧田中。罕羌聞之,喜曰:“漢果不擊我矣?!焙烂彝鼇碜詺w,充國賜飲食,遣還。后罕竟不煩兵而下。二年夏五月,充國振旅而還。秋,羌若零、兒庫共斬先零大豪楊玉首。漢封若零、弟澤二人為帥眾王,置金城屬國,以處降羌。(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趙充國破羌》)[注]①楊玉,西漢時先零羌首領,初附漢,被封為歸義羌侯。②幵(jiān)豪,幵羌部落的首領;“幵”與下文的“罕”都是羌人部落。1.下列對文中畫框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充國以為無罪∕乃遣歸∕告種豪大兵∕誅有罪者∕明白自別∕毋取并滅∕天子告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斬∕除罪∕仍以功大小賜錢有差∕B.充國以為無罪∕乃遣歸告種豪∕大兵誅有罪者∕明白自別∕毋取并滅∕天子告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斬∕除罪∕仍以功大小賜錢有差∕C.充國以為無罪∕乃遣歸告種豪∕大兵誅有罪者明∕白自別∕毋取并滅∕天子告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斬∕除罪∕仍以功大小賜錢有差∕D.充國以為無罪∕乃遣歸∕告種豪大兵∕誅有罪者明∕白自別∕毋取并滅∕天子告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斬∕除罪∕仍以功大小賜錢有差∕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陛是古代王宮、祠廟門前兩邊的高建筑物;后世用“陛下”表示對帝王的尊稱。B.羌是我國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因其居地在西部,故在漢朝時,泛稱為“西羌”。C.質,即人質,指被扣留或劫持的、用以迫使對方履行諾言或接受某些條件的人。D.璽是印章,秦漢以后為皇帝專用,用璽封記的文書則稱為璽書,后亦稱為詔書。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七十多歲的老將趙充國不顧自己年事已高,當仁不讓,主動請纓,領兵出擊背叛漢朝、攻打城邑、殺害長吏的羌族叛亂者。B.趙充國領兵作戰(zhàn),行止有方,先計后戰(zhàn);他威名遠播,動搖了羌族內部的軍心,使其首領相互指責,甚至懊悔發(fā)動叛亂。C.趙充國設計,想憑借威信招降罕、幵及被挾持的羌人部落,瓦解羌人部落之間的聯(lián)合,并在叛軍疲乏不堪時發(fā)動軍事攻擊。D.趙充國率軍徐行追擊先零羌,他認為窮寇不宜逼迫太急:緩慢追擊,他們逃跑不會回頭;逼迫太急,還可能導致己方死亡。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兵難遙度,臣愿馳至金城,圖上方略。(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饗軍士,士皆欲為用。5.請簡要概括罕羌主動歸降的緣由。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文本一智伯請地于韓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乃走晉陽,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產(chǎn)蛙,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被缸又饪底?,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①也。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倍釉唬骸拔倚闹淙灰玻豢质挛此於\泄,則禍立至矣?!睆埫险勗唬骸爸\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半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唯輔果在。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ü?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文本二悼公四年晉荀瑤②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門于桔帙之門。將門,知伯謂趙孟③:“入之?!睂υ唬骸爸髟诖??!敝唬骸皭憾鵁o勇,何以為子(太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惎知伯,遂喪之。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節(jié)選自《左傳》)【注】①安、平陽:分別為魏國、韓國都城。②荀瑤:即智伯。③趙孟:即趙襄子。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悼公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
B.悼公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
C.悼公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
D.悼公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請地:即要求割地。此處"請地"與下文的"求地"意思相同,都有強行討要的意思。
B.邑:此指城市,都城,與蘇洵《六國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的"邑"意思一樣。
C.三版:"版",本義為筑墻的夾板,引申為古代墻計量單位。文中"三版"取引申義。
D.驂乘:又作"參乘"。乘車時,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驂參(一般為武士)在右侍衛(wèi)。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智伯向韓、魏請地成功,而向趙襄子請地遭卻到拒絕,故糾集韓、魏攻打趙氏,但韓、魏和趙氏并沒有直接沖突。
B.張孟談以"唇亡齒寒"離間韓、魏和智氏,而從前文肘擊和踩腳看,韓、魏也早知如滅趙成功,將重蹈趙氏覆轍。
C.韓、魏、趙三家協(xié)作,張孟談密謀厥功至偉,他不僅趁夜派人掘堤水淹,又讓韓、魏出兵攻其兩翼,終至全殲智伯。
D.據(jù)《左傳》記載,智伯與趙襄子聯(lián)合伐鄭時,曾因污辱他丑惡膽小而交惡,這也是后來趙襄子想滅掉智伯的緣由。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乃走晉陽,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2)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惎知伯,遂喪之。5.上述兩則歷史材料中,司馬光和《左傳》都對智伯失敗的緣由進行了分析,請問兩者的觀點有何不同?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上韓丞相書蘇洵洵年老無聊,家產(chǎn)破杯,欲從相公乞一官職。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賢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勝于今耳。去歲蒙朝廷授洵試校書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過聽,而洵僥幸,不過得一京官,終不能如漢、唐之際所以待處士者。則京官之與試銜,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間,而必為彼不為此邪。然其所以區(qū)區(qū)無厭,復有求于相公者,實以家貧無費,得六七千錢,誠不足以贍養(yǎng),又況忍窮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為官,稍可以紓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勞筋苦骨,摧折精神,為人所役使,去仆隸無幾也。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計其年豈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選數(shù)年,然后得窺尚書省門。又待闕歲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負犯廢放,又守選,又待闕,如此十四五年,謹守以滿七八考,又幸而有舉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當此之時,洵蓋七十矣。洵久為布衣,無官長拘轄,自覺筋骨疏強,不堪為州縣趨走拜伏小吏。相公若別除一官,而幸與之,愿得盡力。就使無補,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今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茍應格者,雖屠沽不得不與。何者?雖欲疼惜而無由也。今洵幸為諸公所知似不甚淺,而相公尤為有意。至于一官,則反覆遲疑不決者累歲。嗟夫!豈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時自處不甚卑,以為遇時得位,當不鹵莽。及長,知取士之難,遂絕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學術,實亦有得而足恃。自去歲以來,始復讀《易》,作《易傳》百余篇。此書若成,則自有《易》以來,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戀戀于一官,如必無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無使其首鼠不決,欲去而遲遲也。世人施恩則望報,茍有以相博,則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豈能施此不報之恩邪?相公往時為洵言,欲為歐陽公言子者數(shù)矣,而見輒忘之以為怪。洵誠懼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復忘之,故忍恥而一言。不宣,洵再拜。1.下列對文中畫框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怸者也B.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處士,指古代有德才而隱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古代的很多處士往往對朝廷有很大的影響力。B.守選,意思是等候選用,下文的“待闕”是指等待補缺任命。守選和待闕都是宋代官吏選拔制度中的重要步驟。C.尚書省,官署名,秦、漢置尚書掌奏章文書,至唐、宋時掌管全國司法事務,與中書省、門下省合稱“三省”。D.《易》,其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之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朝廷曾經(jīng)授予蘇洵試校書郎的官職,蘇洵對此雖然也很重視,但還是覺得俸祿不足以養(yǎng)家,所以才又寫了這封信。B.蘇洵覺得京朝官以下的官吏,身體上要忍受勞累之苦,精神上又備受摧殘,跟一些奴仆之人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分。C.蘇洵認為,若依據(jù)正常的官員晉升程序,到七十歲也未必能當上自己想要的官職,所以期望韓丞相能夠提攜自己。D.蘇洵原來想通過學術上的成就來養(yǎng)家,但看到兩個兒子難成大器,不禁憂心忡忡,無奈之下親自出馬,求取高官。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賢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勝于今耳。(2)相公若別除一官,而幸與之,愿得盡力。就使無補,亦必不至于恣雕漫漶也。5.在蘇洵筆下,韓丞相是一個怎樣的人?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當陽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jù)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zhàn)?”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所頭便所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來賓。飛所過戰(zhàn)克,與先主會于成都。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漢中,進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余日。飛率精卒萬余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zhàn),山道連狹,前后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余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jié)。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xiāng)侯。初,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憋w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fā),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謚飛日桓侯。(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書?張飛傳》)1.下列對文中畫框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B.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C.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D.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翼德,張飛的字,古人所取名、字往往在語意上形成關聯(lián),如“翼”與“飛”。B.左右,假如稱“君”之左右,指嬪妃和近臣;如稱“將”之左右,則指侍衛(wèi)。C.來賓,文中是指依附權門的謀士、食客,他們?yōu)槠腿顺鲋\劃策,奔跑效命。D.假節(jié),東漢末年掌地方軍政的官員加假節(jié)的稱號,擁有殺犯軍令者的權力。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備被曹操大軍追至當陽長坂,張飛奉命據(jù)守長坂斷后,面對曹操大軍,他怒目圓睜,橫矛大喝,致使曹軍不敢近前,可見其英勇威猛。B.在江州,張飛擊敗并生擒劉璋部將巴郡太守嚴顏,但嚴顏臉色不變,視死如歸,張飛甚為鄙視,于是將他釋放,并且延請他做帳下來賓。C.張飛與曹軍將領張鄰在宕渠、蒙頭、蕩石一帶對抗五十多天之后,率精兵從另外一條道路攔截張郃軍隊,致使張郃軍隊失敗,死傷慘重。D.張飛預備率領一萬人馬在閬中與劉備會合,然后一起伐吳,不料還未動身,便被帳下兩個部將殺害。張飛被害與其急躁性格不無關系。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2)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余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5.劉備為什么要勸誡張飛?張飛又是怎樣對待劉備的勸誡的?請簡要概括。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甲)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陽雜俎》節(jié)選)(乙)同治四年,福成參督師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將四十里,經(jīng)名跡尤著者十數(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勢,桐城姚姬傳先生嘗記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當?shù)勒呔悴煌?。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俯視則一線危磴,窈深莫測,目眩神駭,趑趄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趨岱頂,極目四眺。諸峰起伏環(huán)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東來,曲折似帶。遙睇穹碧,渺若無外。俯視云煙,瞬息變滅。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燦爛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侯相以陰雨竟夕,未觀日出,笑曰:“君等識之,天下事未閱歷者,不行以臆測;稍困難者,不行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記》節(jié)選)(丙)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姚鼐《登泰山記》)[注釋]大脯:皇帝詔賜大臣聚飲。曾公:曾國藩。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B.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C.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D.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2.下列對材料中的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泰山,又名岱宗、東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轉稱妻父為“泰山”“岳父”,稱妻母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號紀年。與姚鼐《登泰山記》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紀年一樣,都是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時辰的丑時,即凌晨一時至三時,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為五更,每更一個時辰,以打更擊鼓報時。
D.女墻,城墻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墻,是古代傳統(tǒng)的防備建筑。劉禹錫就有“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句。
3.下列對材料有關“泰山”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祭拜游歷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們的家國情思和人生感懷。
B.泰山景色險峻秀麗。薛福成筆下的泰山,山勢險峻,道路坎坷,諸峰環(huán)繞,形態(tài)各異,博大壯麗,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氣象萬千。薛、姚撰文從登山循道到觀日寫景如出一轍,都寫了泰山日出前中后,變幻莫測異彩紛呈的景象。
D.泰山給人創(chuàng)作靈感。觀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語含意深刻,給人以啟迪;姚鼐的描寫形象生動,使讀者如臨其境。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2)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5.(乙)(丙)二文都描敘泰山之巔觀日出,從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A3.D4.(1)行軍打仗之事難以在遠方猜測,我愿趕到金城縣,繪成地圖呈上作戰(zhàn)方略。(2)于是他率軍向西來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勞將士,將士都情愿為他所用。5.①趙充國戰(zhàn)勝叛亂的先零羌,對軍羌有震懾作用;②漢軍言而有信,紀律嚴明,沒有侵擾罕羌。解析:1.充國以為無罪,乃遣歸告種豪:“大兵誅有罪者,明白自別,毋取并減。天子告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斬,除罪,仍以功大小賜錢有差。”2.陛,原意是臺階,后特指帝王宮殿的臺階。3.“還會導致己方死亡”錯誤,原文的意思是“會回頭死戰(zhàn)”?!緟⒖甲g文】神爵元年三月,歸降的羌人和歸義羌侯楊玉等人背叛漢朝,侵害漢朝邊塞,攻打城池,殺死官吏。當時趙充國已經(jīng)七十多歲,漢宣帝認為他已經(jīng)老了,派丙吉前去問他:“誰能擔當大將?”趙充國回答說:“沒有比老臣更合適的了?!睗h宣帝又派人去問他,說:“你估量羌人會怎樣?應當派多少人?”趙充國說:“行兵打仗之事難以在遠方猜測,我愿趕到金城縣,繪成地圖呈上作戰(zhàn)方略。請陛下交給老臣來辦,不必擔憂?!睗h宣帝笑著說:“可以?!庇谑潜阏{發(fā)大軍前往金城。派趙充國率領金城部隊,去攻打西羌。趙充國經(jīng)常留意派偵察兵到遠處巡察,行軍時肯定做好戰(zhàn)斗預備,扎營時肯定使營壘牢固,他特殊老成持重,疼惜士卒,必先制定好作戰(zhàn)方案,然后再進行戰(zhàn)斗。于是他率軍向西來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勞將士,將士都情愿為他所用。羌敵屢次挑戰(zhàn),趙充國堅守不出。漢軍從抓住的俘虜口中得知,羌人的部落首領相互指責說:“告知你不要反叛?,F(xiàn)在天子派趙將軍來了,他擅長用兵,如今我們想一戰(zhàn)而死,辦得到嗎?”最初,開羌的部落首領靡當兒派他的弟弟雕庫前來報告西部都尉說:“先零羌想反叛?!边^了幾天后,果真反叛了。雕庫同族的很多人在先零羌中,西部都尉就扣留雕庫為人質。趙充國認為他沒有罪,便將雕庫放回去,讓他轉告羌人的部落首領說:“漢朝的大部隊前來是殺有罪的人,你們要清楚地區(qū)分開,不要與有罪的人混在一起去死。天子轉告各部羌人:犯法者假如能主動捕殺同伙,就免除罪刑,仍按功勞大小賜給金錢?!壁w充國的方案是想用威信招降罕、開以及其他被先零羌劫持脅迫的羌人部落,瓦解羌人聯(lián)合叛漢的陰謀,等到他們疲乏不堪時,再去攻打他們。趙充國奏報朝廷。不久,皇帝頒賜詔書,接受了趙充國的計策。趙充國便率軍到了先零羌所在的地區(qū)。先零羌屯駐已久,防備松懈,突然見到漢軍到來,丟棄車輛輜重,企圖渡過湟水,道路狹窄,趙充國率軍漸漸驅除羌軍。有人說:“追趕戰(zhàn)利,行動遲緩不行。”趙充國說:“這是走投無路的窮寇,不行逼迫太急。緩慢追擊,他們只逃跑不回頭;逼迫太急,則會回頭死戰(zhàn)?!敝T校宮都說:“有道理。”羌敵爭相渡水,掉入水中淹死的數(shù)百人,投降和被斬首的五百多人。漢軍到了罕羌的領地,趙充國命令軍隊不得焚燒羌人的村落、不得在田地里牧馬。罕羌聽說后,興奮地說:“漢軍果真不攻擊我們?!避娗嫉氖最I靡忘親自前來歸降,趙充國設宴款待他,并讓他回去了。后來罕羌最終不用兵就平定下來。漢宣帝神爵二年,夏季,五月,趙充國整頓隊伍班師回朝。秋季,羌人若零、兒庫等部落首領共同將先零羌的首領楊玉斬殺。漢宣帝封若零、弟澤二人為帥眾王,設置金城屬國,用來安置歸降的羌人。2.答案:1.C;2.B;3.C;4.(1)智伯勃然大怒,率領韓、魏兩家軍隊前去攻打趙氏。趙襄子于是跑到晉陽,(智伯、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讓[率領]本郡國士兵包圍了晉陽并且引水淹灌晉陽城。(2)智伯不愿改悔,趙襄子因此憎恨智伯,最終[于是]滅亡了他;
5.司馬光認為,才華賽過德行,讓自己淪為國家的亂臣賊子,引發(fā)眾怒,是智伯失敗的根本緣由;而《左傳》認為,貪得無厭、剛愎自用、怙惡不悛等是智伯失敗的緣由。
解析:1.“悼公四年”為單獨前置的時間狀語;“帥師”與“圍鄭”為動作和目的關系,不宜分開;“未至”前有“圍鄭”的說明,無須贅述“鄭”字;“鄭駟弘”可理解為“鄭國人駟弘”;“曰”后單獨打冒號;“知”為“智”,通假字;“愎而好勝”可以理解為并列陳述的結構;“早下之,則可行也”有前后呼應的假設規(guī)律。
2.聯(lián)系上文來看,此處加點的“邑”,指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也叫“采邑”“采地”“封邑”“食邑”等;后面“安邑”的“邑”才是指“城市、都城”。
3.是趙襄子“趁夜派人掘堤水淹”,不是“張孟談”。3.答案:1.D2.C3.D4.(1)不敢奢望能獲得像朝廷用來對待賢者才俊那樣,可以使他們的志向得以施展、抱負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略微賽過現(xiàn)在罷了。(2)假如丞相能夠另外授予我一個官職,并且有幸真的給了我這個官職,我期望能夠盡我所能。即使沒有什么好處,也肯定不至于放縱暴戾或迷茫不清。5.①身居高位,對蘇洵有知遇之恩;②性格謹慎,做事不夠堅決堅決;③健忘拖延,不能準時向歐陽修推舉蘇軾和蘇轍。解析:2.“掌管全國司法事務”錯。3.“看到兩個兒子難成大器”錯。4.答案:1.D2.B3.D4.(1)你們興兵無正值理由,侵害奪取我益州,我們益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2)張部舍馬攀越山崖,只和十多名部下從小路退兵,率領軍隊回到南鄭,巴西境內得以清靜。5.第一問:劉備認為張飛過度運用刑法,每天任憑鞭打將士,把鞭打過的人支配在身邊辦事,會招致禍害,因此勸誡張飛。其次問:張飛聽后仍不悔改。解析:1.“兄事之”意思是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主語為“飛”不是“羽”,排解A、C兩項;“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違反事實,排解B、C兩項。原文標點: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人荊州,先主奔江南。2.“君”之左右不包括“嬪妃”。3.“在閬中與劉備會合”錯,應為“從閬中出兵趕赴江州與劉備會合”?!緟⒖甲g文】張飛字翼德,是涿郡人,年輕時與關羽一道侍奉劉備。關羽比張飛年長幾歲,張飛像對待兄長一樣侍奉他。劉備跟從曹操擊敗呂布后隨曹操返回許都,曹操任命張飛為中郎將。劉備脫離曹操先后投靠袁紹、劉表。劉表死后,曹操進軍荊州,劉備逃往江南。曹操率兵追擊,一天一夜,在當陽縣長阪追上劉備。劉備聞知曹操突然趕到,拋下妻子孩子逃走,派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后。張飛守住河岸,拆毀河橋,怒目圓睜,手執(zhí)長矛大叫:“我是張翼德,誰敢前來與我決一死戰(zhàn)!”曹軍無人敢靠近,所以劉備得以逃脫。劉備西進益州,回擊劉璋,張飛與諸葛亮等溯江而上,分兵平定沿江各郡縣。張飛到江州,擊敗劉璋的部將巴郡太守嚴顏,并活捉了嚴顏。張飛怒斥嚴顏:“我大軍已到,你為何不投降卻斗膽抗拒?”嚴顏回答說:“你們興兵無正值理由,侵害奪取我益州,我們益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喝令手下兵卒將嚴顏推出去砍頭,嚴顏面色不變,對張飛說:“砍頭就砍頭,發(fā)什么火呢!”張飛認為他氣度雄壯就釋放了他,并把他作為食客禮待。張飛一路勢如破竹,與劉備在成都會師。曹操戰(zhàn)勝張魯后,留夏侯淵、張郃鎮(zhèn)守漢川。張郃單獨率領幾支兵馬南下巴西,打算將那里的百姓遷往漢中,進兵宕渠、蒙頭、蕩石,與張飛軍隊對抗五十多天。張飛率領精兵一萬多人,從另外的道路攔截張郃軍隊,交戰(zhàn)時,山路狹窄,張郃前隊后隊無法呼應救援,張飛于是戰(zhàn)勝張郃。張郃舍馬攀越山崖,只和十多名部下從小路退兵,率領軍隊回到南鄭,巴西境內得以清靜。劉備獨立為漢中王后,任命張飛為右將軍,并賜予假節(jié)的權力。章武元年,張飛被晉升為車騎將軍兼司隸校尉,晉封爵位西鄉(xiāng)侯。當時,張飛雄武威猛,僅次于關羽,魏國謀臣程顯等都夸贊關羽、張飛有萬夫不擋的氣概。關羽待下級士卒很和善,對上層士大夫很傲慢;而張飛則敬重社會上層人物,對士卒百姓不加愛撫。劉備經(jīng)常告誡張飛:“你過度運用刑法,又每天任憑鞭打將士,還把這些被打的人支配在身邊辦事,你這樣做會自招禍害的!”張飛(聽后)仍不悔改。劉備征伐東吳,張飛遵令預備率領一萬人馬,從閬中出兵趕赴江州與劉備會合。臨發(fā)兵前,張飛的帳下部將張達、范強殺害了張飛,并割下他的首級,順江而下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上表報知劉備,劉備一聽到張飛都督有表上奏,說:“唉!張飛死了?!庇谑亲分u張飛為桓侯。5.答案:1.D;2.B;3.D;4.(1)依據(jù)過去的慣例,封禪結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遷了一級,只有鄭鎰憑借張說的關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賜給了紅色官服。(2)不久就登上了天門,道路突然變得平坦了,一種不同的景象連忙開放,我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才慶幸自己從前沒有馬上停下來。
5.登高則望遠;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壯闊。無限風光在險峰;世之奇?zhèn)ス?/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間活動》(教案)2024-2025學年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
- 2025年美容院會員協(xié)議模板
- 學習2025年雷鋒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題活動方案 合計3份
- 2025年青海省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
- 《游山西村》歷年中考古詩欣賞試題匯編(截至2024年)
- 全國河大音像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文字素材的采集》教學設計
- 歷史-云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試題和答案
- 2025年??谑袉握新殬I(yè)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年度兒童游樂場主題包裝與品牌推廣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個人公司資金走賬專項管理合同協(xié)議
- 14 文言文二則 學弈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2025年度劇本殺劇本版權授權與收益分成合同
- 2025年春季學期學校工作計劃及安排表
- 生豬屠宰獸醫(yī)衛(wèi)生檢驗人員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初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測試題(含答案)精華版
- 2024年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礦業(yè)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及答案(共五套)
- 信用社(銀行)清產(chǎn)核資實施方案
- 模板拉桿加固計算
- 市場營銷》教案
- 1-6年級美術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