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中學2024年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反映了1983—2007年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單位:億美元)1990—1995年出現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B.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召開C.對外開放格局全面形成 D.和平與發(fā)展的國際形勢2.1958年到1978年,小崗村減少了半數人口、半數耕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個人每年產出的糧食則由五百公斤減至五十公斤……每臨秋冬時節(jié),小村家家閉門堵戶,老幼相攜,在他鄉(xiāng)乞討。此種現象出現說明()A.農村經濟體制亟待改革 B.聯(lián)產承包未能解放生產力C.自然災害危及農民生存 D.計劃經濟挫傷革命積極性3.如圖是美國學生學習圖。這樣的畫面應該最早出現于A.手工工場時期 B.工業(yè)革命時期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4.與“莊園經濟——城市復興——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相對應的西歐政治體制是()A.封建等級制——等級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B.等級君主制——封建等級制——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C.封建等級制——等級君主制——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D.等級君主制——封建等級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5.清末著名詩人丘逢甲在《元夕無月》中沉痛地寫道:“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吹搅椣捎袦I,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xiāng)。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其中“神山淪沒”事件A.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的工具B.加劇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學習軍事技術D.開啟了列強商品輸出進程6.清初,先是言官本章“是與不是必須封進聽旨定奪”,閣臣不得過問。之后又以“陳奏本章,照故明例,殊覺遲誤”為借口,規(guī)定:“今后部院一切疏章,可即速奏候旨遵行”,部分恢復了關外奏議不經票擬的傳統(tǒng)。這表明當時內閣A.成為承旨辦事的執(zhí)行機構 B.票擬權受到了嚴格的限制C.提高了中央機構辦事效率 D.使專制皇權得到空前強化7.下圖是魯迅先生于1917年8月設計的北大校徽(后稱“北大紅”),劉半農戲稱為“哭臉校徽”。其圖案以篆體的“北大”二字構成傳統(tǒng)的瓦當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個人,上面的“北”字又像兩個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下列理解最準確的是①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②隱含了面向全民大眾的價值取向③承載了北大人“肩負重任”理想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8.1836年6月,英國一部分工人和手工業(yè)者組織了“倫敦工人協(xié)會”,向議會提出廢除統(tǒng)治階級剝奪人民自由權利的各種反動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條件,要求社會一切階級獲得平等的地位。這表明當時在英國A.民眾要求廢除議會民主B.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提高C.政黨政治逐漸走向成熟D.工人運動有科學理論指導9.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極力駁斥“有公而無私”,指出“人道就是對人私利與欲望的滿足,道德就存在于人們的物質利益之中”。這一主張A.徹底否定了宋明理學 B.旨在批判君主專制統(tǒng)治C.適應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D.開啟了思想啟蒙的先河10.下表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鎮(zhèn)戶兵比例表鎮(zhèn)別戶數兵數戶:兵兵數出處魏博74498700001.1:1《舊唐書》卷一二七《洪經綸傳》成德63604500001.3:1《舊唐書》卷一四四《陽惠元傳》武寧37251300001.2:1《全唐文》卷七一六《使院新修石幢記》澤潞26059200001.3:1《舊唐書》卷一三二《李抱真?zhèn)鳌坊次?2867500000.3:1《舊唐書》卷二一四《吳元濟傳》由表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A.藩鎮(zhèn)擁兵自重脫離中央控制B.戰(zhàn)事多導致軍事參與率較高C.朝廷軍隊征兵標準日趨嚴格D.呈現出北強南弱的戰(zhàn)略態(tài)勢11.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賦,其數額記入《黃冊》即戶口冊中,其后進一步將全國的土地詳細登記,編制成《魚鱗圖冊》。可見明代A.開始實行以資產為標準的稅制 B.土地清理與戶籍管理相分離C.基于土地的賦稅管理逐步規(guī)范 D.賦稅種類由繁多到逐漸減少12.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fā)明在人類事業(yè)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A.促進了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C.推動了歐洲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tài)13.巴黎公社期間,凡爾賽當局大肆宣稱:外省農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國人則已經混入了社員之中。凡爾賽當局的用意是A.挑起巴黎公社的內部矛盾 B.破壞法國的工農聯(lián)盟C.防止普魯士軍隊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爭14.先秦時期,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qū)被稱為“南蠻”。春秋時期,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幟擊退北狄、征伐楚國,成就霸業(yè)。后來崛起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楚、吳、越等國又先后北上中原爭霸。這一現象表明A.西周中央集權削弱 B.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潰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D.中原文化逐漸擴展15.20世紀30年代末,國民政府在國內全面推行農村合作社,廣泛建立合作金庫,為農民提供農貸資金,并培養(yǎng)各級合作指導人員。政府此舉意在A.保障長期抗戰(zhàn) B.維護統(tǒng)一戰(zhàn)線C.消滅邊區(qū)政權 D.應對經濟危機16.明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繪制的《坤輿方國全圖》打破了“天圓地方”的傳統(tǒng)觀念,開拓了士大夫階層的眼界。但是,他把子午線從全圖中央向左移動170度,把中國移到地圖的正中央。這表明當時A.天朝上國觀念根深蒂固 B.傳統(tǒng)朝貢體系不斷強化C.閉關鎖國政策有所松動 D.世界市場體系初步形成17.讀下圖,在①②③④處填寫對應的機構,正確的A.國王——內閣——上院——下院B.國王——上院——下院——內閣C.上院——國王——下院——內閣D.國王——下院——上院——內閣18.《詩經》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边@說明當時中原地區(qū)產竹子。據史書記載:隋唐時期,在現今河南、陜西等地設有管理竹園的竹監(jiān)司;到宋代,僅鳳翔(屬陜西)設有監(jiān)司;明初,黃河以北,已不見竹子大量種植。上述記載,最能印證的歷史上的現象或變遷是:A.竹子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B.東周到明代初年的經濟C.政府對竹子種植的重視D.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19.蘇聯(lián)長期是谷物凈出口國,但白1972年起,除災年從西方進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進口相當數量的谷物,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匯和黃金。據此可知A.西方的滯脹危機迅速波及世界 B.蘇聯(lián)的發(fā)展模式亟需轉型C.蘇聯(lián)已無力維系社會主義陣營 D.布雷頓森林體系遭到打擊20.從1928年起,美國證券商大幅開辟貴賓室,配備大量供女性閱讀的雜志,并派專人講解投資規(guī)則、股市變化和提供投資咨詢,大力倡言“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富人”。這主要反映了美國A.婦女解放運動成效顯著 B.金融業(yè)躍升為國家的支柱產業(yè)C.股票投機狂熱已現端倪 D.平等理念逐漸滲透到經濟領域21.4500年前的一份墓志文記載“要建好你在墓地的住所,那是你去往西天的驛站。死亡令我們沮喪,生存令我們快樂。但是不要忘記了,用石頭建成的墓室卻是為了永生?!痹撃怪疚淖羁赡艹鲎訟.尼羅河流域 B.希臘半島 C.黃河流域 D.意大利半島22.在《左傳》《國語》等文獻記載中,楚人引用《詩經》的例子并不少見。其中,楚莊王引用《詩經》數量之多,尤為引人注目。這主要反映了A.國家統(tǒng)一的趨勢在發(fā)展B.當時楚國文化的包容C.周代制度在楚國嚴格執(zhí)行D.儒家思想在楚國受到重視23.1882年,德國女性在農業(yè)領域的就業(yè)比重僅為1.8%,1907年這一比重增加到2.5%,女性在農業(yè)領域的就業(yè)狀況與男性相差無幾。這種變化說明A.農業(yè)生產的收益日益增加 B.工業(yè)化推動社會結構轉型C.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斷降低 D.勞動力短缺現象十分嚴重24.李鴻章認為,華商如能自立公司,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之員出而擔當,復有專門生意(漕運),自不至為洋商侵奪,遂成立輪船招商局。據此可知輪船招商局A.由方舉贊在上海創(chuàng)辦 B.目的之一是與洋商競爭C.是近代中國第一家航運企業(yè) D.體現洋務派的自強理念25.唐代有的學者拋棄了漢儒的注疏之學,由注重章句轉向強調經義:有的學者主張“以已意解經”:有的學者提出了“何為性”和“如何修性”的問題。這些現象A.背離先秦孔孟之道 B.導致儒佛道三教并行C.表明唯物思想出現 D.推動了儒學的思辨化26.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職工總數從上年度的3100萬劇增至5194萬。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簡職工的決策。隨后兩年,全國共減少城鎮(zhèn)職工2546萬人。這一變化A.不利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B.是“左”傾錯誤發(fā)展的結果C.導致了中央對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整頓D.說明當時生產力不足以支撐快速城市化27.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新消費主義使得各階層開始購買它們從前從未有機會購買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圍的商品?!鐣7碌那擅钍褂檬贡緛碇毁I“必需品”的人購買“體面商品”,使本來只買“體面商品”的人購買“奢侈品”。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工業(yè)革命推動經濟發(fā)展和生產效率提高B.社會需求與商業(yè)發(fā)展的結合更加的密切C.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fā)展D.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各國經濟聯(lián)系加強28.《后漢書》記載,公元89年,漢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紀功,史稱《封燕然山銘》。2017年8月,經中蒙學者對蒙古國中部一處摩崖石刻嚴密論證,確認石刻即為《封燕然山銘》,也解決了長久以來對燕然山位置的猜測。這表明A.古代正史記載史實可信度最高B.不同類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參證C.實物史料比文獻史料更有價值D.歷史記載必須以考古研究佐證29.觀察如圖,浮雕上的軍人形象源自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義》浮雕A.北洋軍 B.護國軍 C.國民革命軍 D.工農革命軍30.根據下圖信息判斷(注:圖片外圈的文字為TheUnitedNationsFightForFreedom),該旗幟代表()A.國際反法西斯聯(lián)盟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華約組織 D.聯(lián)合國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緬懷偉人,傳承精神,指引前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孫中山平均地權的思想,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土地制度和學說,比如“三代之井田、王莽之王田(土地國有制)與禁奴,王安石之青苗,共秀全之公倉(圣庫制度)”。二是美國亨利喬治的“單稅社會主義”理論。亨利喬治認為土地私有是社會貧富不均的主要根源,主張土地國有,征收地價稅歸公共所有,廢除一切其他稅收,使社會財富趨于平均。——摘編自馮自由《革命逸史》、夏良才《亨利喬治的單稅論在中國》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就任當日,就宣布中華民國今后實行“五族共和"。他說“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國……”在此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重申中華民族“主權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秾O中山全集》第2卷(1)閱讀材料一,概括孫中山為民主共和斗爭的主要活動。(不得抄材料原文)(2)閱讀材料二,歸納孫中山平均地權思想的特點。結合所學,簡述三民主義的時代意義。(3)閱讀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關千“五族共和”思想的來源有兩點認識可供選擇討論:①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②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歐美近代資產階級思想。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認識并加以闡述。32.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也是近代前期先進國人的西方形象不斷演變的起點。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國傳統(tǒng)的“天下”秩序中,“華夷之辨”一直是區(qū)分中原群體和周邊有待“教化”群體的重要概念。1643年鐘始聲編纂的《辟邪集》則直接把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稱為“夷族”“夷類”,指責傳教士們包藏禍心,妄圖“以夷變夏”。鴉片戰(zhàn)爭前后,“夷”的用法更是成為中英交涉爭議的焦點之一。1858年簽署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朝廷文書中原來使用的“夷務”隨后也改稱為“洋務”,但直至,895年,鄧華在上光緒書中仍稱列強為“外夷”?!幾择R戎《西方沖擊下中國的話語轉變、認同調整與國家重構》材料二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致,徹底擊碎了國人的民族優(yōu)越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華夷之辨”的觀念,從而緣發(fā)出了解西方的強烈愿望。但在很長時問內,絕大多數國人仍然只承認西方不過是自然科學和軍事技術略比中國高明,而不愿正視清王朝上層建設的落后。——楊理沛《嚴復話語中的“西方形象”》材料三中國的西方形象是中國時西方的形象詮釋,也是中西關系的晴雨表。晚清西方形象背后包含的文化心態(tài)和文化觀念代表著晚清國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和對未來民族國家的設計,它預示和啟迪了后來的一系列的重大的社會變革活動,規(guī)約了近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走向,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幾粤_愛華《晚清西方形象研究導論》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初期清政府對西方稱謂由“夷”變?yōu)椤把蟆钡谋举|及其原因。(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近代前期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程”的相關知識,就近代前期先進國人的西方形象提煉觀點,并從特征、成因及影響等方面進行評析。(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33.只要有國家,發(fā)生國家之間的關系,就必然有外交。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墩撜Z》材料二“天地以和順為命,萬物以和順為性。繼之者善,和順故為善也。成之者性,和順斯成也?!薄醴蛑吨芤淄鈧鳌罚?)依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其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怎樣的思想觀念?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薄吨袊嗣裾螀f(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2)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是什么?材料四“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時任美國國務卿)拒絕同周恩來握手(1972年訪問中國時)我走完舷梯時,決心一邊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薄峥怂苫貞涗洠?)材料四所說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這反映了中美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對當時的國際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材料五“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就是因為它不由大國主宰,而是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美國是唯一的軍事大國,但靠軍事力量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至于其他問題,如經濟問題,美國僅僅是一個大國,還有可能與美國匹敵的其他國家?!薄曰粮?993年的一次談話(4)材料五中所說的“世界新秩序”與“舊秩序”的含義分別是什么?據材料五指出,基辛格認為美國的國際地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六“第三,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推動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實現振興和發(fā)展;應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fā)展……使人類更加和睦。”——摘自胡錦濤在聯(lián)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5)依據材料六指出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重大調整?結合所學知識,試舉兩個事例加以說明。并簡要分析做出這些重大調整的原因。(6)綜上,你認為影響一個國家制定對外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自1990年我國外商投資數量顯著上升,這主要和南方談話及黨的十四大召開有關,推動我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進,B正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紀初,A排除;CD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選B。2、A【解析】
“1958年到1978年”是實行集體化生產的人民公社時期?!凹Z食則由五百公斤減至五十公斤”“小村家家閉門堵戶”的現象說明農村生產力的極度下降,因此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急需進行,A正確;此時尚未進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B錯誤;材料并不是說明自然災害危及農民生存,C錯誤;材料說明的是農村經濟體制亟待改革,并不是說明計劃經濟挫傷革命積極性,D錯誤。3、D【解析】
圖片反映美國學生利用計算機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fā)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故D符合題意;ABC時期計算機尚未發(fā)明,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4、C【解析】
建立在歐洲莊園經濟基礎之上的是封建等級制,隨著城市的復興,歐洲等級君主制取代了封建等級制。14、15世紀隨著商品經濟發(fā)展,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期歐洲的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歐洲確立起來君主立憲制,根據以上分析可知,C正確;A、B、D排除。5、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神山淪沒”事件指甲午戰(zhàn)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B項正確。A項,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的工具,排除。C項,甲午戰(zhàn)敗標志著向西方學習軍事技術的洋務運動走向破產,排除。D項,鴉片戰(zhàn)爭后通商口岸的開放開啟了列強商品輸出進程,排除。6、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內閣的職責是“聽旨定奪”,表明內閣只是處理日常政務的機構,“今后部院一切疏章,可即速奏候旨遵行”“部分恢復了關外奏議不經票擬的傳統(tǒng)”表明票擬權受到嚴格的限制,說明清朝內閣權力遭到削弱,故選B;A是軍機處的職能,排除;材料不能體現提高中央機構辦事效率,排除C;皇權專制得到空前強化的是軍機處的設立,D錯誤。7、A【解析】
魯迅先生設計的北大?;阵w現了北大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圖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的想象。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北大的教育屬于精英教育,不是面向全民大眾,②不符合題意。排除B、C和D。故選A。8、B【解析】
據材料“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條件,要求社會一切階級獲得平等的地位”可知,工人的階級意識在增強,故B正確。材料只提及工人階級維護階級利益,未涉及民眾要求廢除議會民主,故A錯。英國政黨政治逐漸成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兩黨制的逐步完備,故C錯。此時的工人運動,并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是1848年誕生的,故D錯。9、C【解析】
顧炎武對人私利與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業(yè)經濟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從而也就適應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故C正確;顧炎武的觀點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學“滅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徹底的否定,排除A;材料中并沒有涉及政治上的專制,不能說明目的是批判君主專制,排除B;顧炎武的主張雖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能定位為開啟,排除D。故選C。10、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鎮(zhèn)戶兵比例較高。結合所學可知,唐代中后期社會動蕩劇烈,藩鎮(zhèn)之間和中央與藩鎮(zhèn)之間的戰(zhàn)爭頻發(fā),導致軍事參與率較高,士兵征發(fā)較多,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并非所有的藩鎮(zhèn)擁兵自重脫離中央控制,結合所學可知,即使是割據的魏博、成德等河朔藩鎮(zhèn)也并未完全脫離中央;C選項錯誤,材料中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鎮(zhèn)戶兵比例較高,其征兵標準較低;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比較南北方藩鎮(zhèn)的情況。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1、C【解析】
明朝清丈土地、核定田賦、記入《黃冊》、編制《魚鱗圖冊》等一系列行為,使得以土地為征收標準的賦稅管理逐步規(guī)范化,C項正確;開始以資產為標準的稅制始于唐代的兩稅法,A項錯誤;明代清丈土地并將數額記入戶口冊中可知,土地與戶籍管理并沒有分離,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出賦稅種類變化,D項不符合題意。12、A【解析】
據材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傳播到歐洲后,促進了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故A正確;材料主旨不是強調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術、火藥、指南針與歐洲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沒有直接聯(lián)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tài),故D排除。13、D【解析】
據材料“巴黎公社期間,凡爾賽當局大肆宣稱:外省農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國人則已經混入了社員之中?!笨芍矤栙惍斁帜康氖菑娬{公社戰(zhàn)士孤軍奮戰(zhàn),沒有外援且公社戰(zhàn)士已經不純潔,其用心是孤立巴黎公社的斗爭,D正確;據材料“巴黎公社期間,凡爾賽當局大肆宣稱:外省農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國人則已經混入了社員之中?!笨芍牧喜]有涉及到內部矛盾,且巴黎公社革命運動中并沒有工農聯(lián)盟,不存在破壞一說,A、B錯誤;普通魯士軍隊不可能支持巴黎公社,C項錯誤。14、D【解析】
根據“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qū)被稱為‘南蠻’”可知,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文化相對中原落后;根據“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楚、吳、越等國又先后北上中原爭霸”可知,楚、吳、越等國認同中原文化,說明中原文化圈逐漸向外擴展,故選D;西周實行分封制,不屬于集權統(tǒng)治,排除A;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潰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在秦朝,排除C。15、A【解析】
20世紀30年代末,是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為農民提供農貸資金,并培養(yǎng)各級合作指導人員,有利于提高農民抗戰(zhàn)積極性,保障長期抗戰(zhàn),故選A;國民黨與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爭,與農民無關,排除B;20世紀30年代末,是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與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爭,合作抗日,C錯誤,排除;D不符合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20世紀30年代末”“為農民提供農貸資金”,聯(lián)系所學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分析解答。16、A【解析】
從明朝末年開始,西方學術思想逐漸傳入到中國,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和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利瑪竇的到來,開啟了明朝后期封建士大夫學習西學的風氣。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其他國家如蠻夷。利瑪竇為方便傳播西學而特意使中國出現在地圖的中央。迎合了統(tǒng)治者的天朝上國的心理。故選A;BC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排除;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不符合題意,D錯誤。17、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材料體現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國王統(tǒng)而不治。議會會為上院和下院,是權力中心,內閣對議會負責。故B項正確。18、D【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詩經》是由東周時期孔子整理的,其記載古中原地區(qū)產有竹子;隋唐時期,在現今河南、陜西等地設有管理竹園的竹監(jiān)司;到明初,黃河以北,已不見竹子大量種植;故可知竹子種植的變化反映了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D項正確。材料強調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沒有涉及竹子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A。竹子的歷史演變不是經濟的體現,且材料強調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排除B。C項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而非整體認識,材料強調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排除。19、B【解析】
自1972年起,除災年從西方進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進口相當數量的谷物,這是由于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導致農業(yè)落后的結果,因此,蘇聯(lián)需要轉變發(fā)展模式,故答案為B項;20世紀70年代西方的滯脹現象沒有影響到當時的蘇聯(lián),排除A項;C項答非所問且不符合70年代史實,排除;布雷頓森林體系遭到打擊與蘇聯(lián)無關,排除D項。20、C【解析】
1928年美國證券商針對女性在內的廣大社會成員進行的大量投資與宣傳活動,體現了美國的股票投機狂熱已現端倪,C項正確;證券業(yè)開設的貴賓室中配備大量供女性閱讀的雜志是為了吸引女性投資者,不能說明婦女解放運動的成效顯著,A項錯誤;金融市場的投資熱潮不能說明金融業(yè)躍升為美國的支柱產業(yè),B項錯誤;平等理念逐漸滲透到經濟領域不是材料要反映的最主要問題,D項錯誤。21、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居民相信金字塔等用石頭建成的墓室可以幫助墓主人實現永生,A選項符合題意;希臘半島、黃河流域和意大利半島的古代居民的觀念,都與該墓志文的思想不符,BCD三選項錯誤。22、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楚地本為南方楚文化,楚人引用《詩經》說明中原文化得到楚人的認同,也說明文化的同一性增強,表明國家統(tǒng)一的趨勢在發(fā)展,A選項符合題意。楚國文化的包容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中原文化的影響力擴大,B選項排除。《詩經》不屬于周代的制度,C選項排除。儒家思想在楚國受到重視在材料中無從體現,D選項排除?!军c睛】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背景的準確把握。楚人引用《詩經》說明中原文化得到楚人的認同,也說明文化的同一性增強,表明國家統(tǒng)一的趨勢在發(fā)展。23、B【解析】
據材料“就業(yè)比重僅為1.8%……增加到2.5%”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女性地位提高,就業(yè)比重增長,成為重要的勞動力,說明工業(yè)化推動社會轉型,故B選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婦女就業(yè)狀況,不能體現農業(yè)收益的增加,故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了婦女地位的提高,故C選項錯誤;婦女就業(yè)比重增加,說明勞動力增加,不是短缺現象,故D選項錯誤。24、B【解析】
根據“華商如能自立公司,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之員出而擔當,復有專門生意(漕運),自不至為洋商侵奪”可知,成立輪船招商局目的是為了與洋商競爭,選項B正確;輪船招商局由李鴻章創(chuàng)辦,排除A;選項C與題無關,而且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這一結論,排除;輪船招商局是民用企業(yè),意在求富,排除D。25、D【解析】
唐代學者拋開漢儒的研究方法,強調經義,關注經義中的人性和修養(yǎng)等問題,推動了儒學的思辨化,D項正確;唐代研究儒家經義,并未背離孔孟之道,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佛、道的傳播與教義,B項錯誤;人性與修性方法不是世界本源,不能說明其為唯物思想,C項錯誤。26、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大躍進運動的開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嚴重超過了城市承受能力,因此,1961年,中又作出大幅度精簡職工的決策,D正確;A不合題干主旨,排除;B是糾正“左”傾錯誤的表現,排除;C是糾正“左”傾錯誤的具體措施,排除。27、A【解析】
據材料“18世紀中后期的新消費主義使得各階層開始購買它們從前從未有機會購買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圍的商品”可知,隨著工業(yè)革命的迅速發(fā)展,生產率極大提高,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A與材料相符;材料強調的是“社會需求”出現是因為工業(yè)革命的開展,而不是“社會需求與商業(yè)發(fā)展的結合更加的密切”,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社會分工”,C與材料無關;材料體現的是工業(yè)革命的迅速發(fā)展,生產力極大提高,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沒有涉及“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各國經濟聯(lián)系加強”,D錯誤。28、B【解析】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相關知識,材料所述為2017年對摩崖石刻的研究論證證明了史書記載的《封燕然山銘》的真實性,說明不同類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參證,用于研究歷史,B說法正確;A“正史記載史實可信度最高”的說法不準確,且與材料無關,排除;文獻史料也可以反映真實的史實,是價值不一定比實物史料低,C不正確;并不是所有的歷史記載都可以通過考古研究加以佐證的,D不正確。點睛:史料是指可以據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時的根據的東西。一般將史料區(qū)分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fā)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但二者的界限經常并不明確(例如史記就很難說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稱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因此在歷史研究中應采用多種史料相互印證等。29、C【解析】
根據材料“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義》浮雕”可知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率領國民革命軍發(fā)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答案為C;北洋軍是北伐戰(zhàn)爭時國民革命軍攻打的對象,不符題意,A錯誤;護國軍是討伐袁世凱的軍隊,1916年袁世凱死后就撤銷,B錯誤;朱德等人率領南昌起義的軍隊與毛澤東秋收起義的軍隊在井岡山會師后稱工農革命軍,在南昌起義之后,D錯誤。30、A【解析】“TheUnitedNationsFightForFreedom”意為聯(lián)合國家為自由而戰(zhàn),且圖中包括英、美、蘇等國的國旗,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創(chuàng)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領導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捍衛(wèi)民主共和而斗爭;發(fā)展三民主義,促成國共合作。(2)特點:中西結合、注重公平。時代意義: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愿望,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3)選擇討論①儒家的大一統(tǒng)、仁愛、民本思想;選擇討論②啟蒙運動的自由、平等、博愛;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盧梭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思想?!窘馕觥?/p>
(1)結合孫中山大事年表可知,孫中山在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及中華民族復興方面功勛卓著,結合其辛亥革命發(fā)及國民大革命的貢獻進行概括即可。(2)一問根據材料二“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土地制度和學說……二是美國亨利喬治……的“單稅社會主義”理論……使社會財富趨于平均”可知孫中山平均地權思想體現了中西結合、注重公平特點;二問結合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及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愿望的時代方向進行闡述。(3)分析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可結合所學從傳統(tǒng)儒家大一統(tǒng)、仁愛及民本思想進行闡述;分析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歐美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可根據材料三“主權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結合啟蒙運動中自由、平等、博愛及孟德斯鳩和盧梭思想進行分析闡述。32、(1)本質:從傳統(tǒng)的“天下觀”到近代的“世界觀”。原因:西方堅船利炮的沖擊;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英國的外交施壓。(2)參考示例:論點:近代前期先進國人的西方形象的演變,折射并影響著中國社會的劇變。論證:①19世紀中后期,受西方“船堅炮利”沖擊及傳統(tǒng)文化影響,先進國人構建出西方科技發(fā)達而文化落后的形象,“師夷長技”“中體西用”的提出及洋務運動的開展,折射出其內涵,并推動了中國最初的近代化。②隨著西學東漸的深入及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先進的國人在西方制度先進的新形象刺激下,開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并大大深化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③反思辛亥革命的失敗,先進的國人又增添了西方文化先進的新形象,遂發(fā)起了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運動,猛烈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引發(fā)了國人思想的解放?!窘馕觥?/p>
(1)本質:依據材料一“在中國傳統(tǒng)的‘天下’秩序中”“朝廷文書中原來使用的‘夷務’隨后也改稱為‘洋務’”的信息和所學從傳統(tǒng)的“天下觀”到近代的“世界觀”回答。原因: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從列強侵略、國人思想轉變以及英國的外交施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東莞美容院加盟合同范本
- 個人房產與中介合同范本
- 先拿貨后付款合同范例
- 2024年吳忠市人民醫(yī)院自主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加盟授權合同范例范例
- 農村空地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曲靖六十九醫(yī)院人才招聘考試真題
- 以資抵債合同范本
- 2024年廣州市天河區(qū)體育西路小學聘用制專任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創(chuàng)意園廠房合同范例
- 2025年企業(yè)法務顧問聘用協(xié)議范本
- 無菌手術臺鋪置的細節(jié)管理
- 《康復評定技術》課件-第五章 運動控制
- 議論文8(試題+審題+范文+點評+素材)-2025年高考語文寫作復習
- 【理特咨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醫(yī)藥大健康行業(yè)應用進展報告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小學部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6第1課時Startup
- 2025江蘇蘇州高新區(qū)獅山商務創(chuàng)新區(qū)下屬國企業(yè)招聘9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蒙牛集團實施財務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8800字(論文)
- 平拋運動的經典例題
- 錄井作業(yè)現場風險評估及控制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