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兆瓦風電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_第1頁
50兆瓦風電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_第2頁
50兆瓦風電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_第3頁
50兆瓦風電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_第4頁
50兆瓦風電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家川天源風電有限公司張家川二期50兆瓦風電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委托單位:張家川天源風電有限公司編制單位:甘肅安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五月11#風機10#風機檢修道路一期道路植被目錄TOC\o"1-2"\h\u237641總則 環(huán)境現(xiàn)狀調查與評價4.1自然環(huán)境概況4.1.1地理位置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屬天水市轄縣,現(xiàn)轄10鎮(zhèn)5鄉(xiāng)255個行政村,東接陜西省隴縣,南鄰清水縣,西連秦安縣,北毗華亭、莊浪縣。西距省會蘭州市378公里,東經陜西省隴縣至西安市388公里。天水市東北,隴山西麓,屬六盤地槽與隴西陸臺兩大地質構造單位的過渡地帶,為六盤山經向構造與秦嶺緯向構造接壤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5°54′至106°35′,北緯34°44′至35°11′之間,東西長62公里,南北寬48公里,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本項目位于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張錦鄉(xiāng)和平安鄉(xiāng)境內,位于一期工程場址東南側,范圍坐標介于東經106°16'15"~106°22′10″、北緯35°03′42″~35°06′40″之間,風電場場地起伏較大,海拔高度介于2100m~2650m。風電場場址北部有S304省道,西部及南部有S305省道經過,另可通過一期道路進入風電場內部,交通條件便利。具體位置見附圖94.1.2地形、地貌本項目場址所處地貌單元為構造侵蝕類中低山區(qū),地面高程介于2200~2600m之間,相對高差約400m,自然坡度15~50°,山谷地帶較陡峭,山脊地帶相對較平緩,局部起伏較大,山脊頂地形普遍較狹窄。擬建機位海拔在2290~2570m之間,半坡至山頂偶見基巖出露,山體植被覆蓋率高,山脊一線多為灌木和草類植被覆蓋。4.1.3地質(1)地層巖性工程區(qū)地層巖性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殘坡積(Q4el+dl)粉質黏土,出露基巖為海西期侵入巖(γ)白灰色~淺紅色花崗巖。簡述如下:第四系殘坡積層(Q4el+dl)粉質黏土:灰黑~白灰色,多呈可塑狀,干強度低,韌性低,頂部以腐殖土為主,含有少量的巖塊、碎石,含量約為5%,原巖為花崗巖。土層較薄,厚度一般0.40~1.10m。②海西期侵入巖花崗巖:灰色~淺紅色,中細粒半自形-它行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有黑云母、斜長石、正長石及石英,礦物粒度一般為0.3~3mm。巖石地表風化較嚴重,呈松散粒狀堆積,局部見綠泥石化蝕變。(2)地質構造距離最近的毛家磨~王家坪斷層約17.5千米,對風機的建設及使用影響較小。(3)水文地質條件風電場場區(qū)第四系覆蓋層分布較廣且厚度不均,其地下水按賦存條件可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種類型。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含水層為上部的殘坡積黏土、粉質黏土,水量貧乏,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排泄方式為蒸發(fā)或向深不含水層滲流;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花崗巖全、強風化基巖裂隙中,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在地勢低洼處或河谷地段補給河水,水量貧乏,水位埋深較大,隨季節(jié)變化,風機位基本位于山頂或山脊線等地勢相對較高的位置,可研階段風機位鉆探深度約10m,未曾揭露地下水。4.1.4水文、水系張家川境內有大小河流7條,總長度234.48公里,總流域面積1311.8平方公里(2010年),自東北部至西南部,可分為千河、長溝河、牛頭河和葫蘆河四大水系,均屬渭河北岸支流,7條河流均發(fā)源于隴山的涓涓細流,按照自然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流去。本項目涉及的河流為后川河,屬牛頭河支流,距離7#風機最近距離為440m,4.1.4氣候與氣象張家川深居內陸腹地,地處東南、西南季風交互影響的邊緣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地形的復雜多樣性,形成了明顯的地域型立體小氣候環(huán)境,中西部為溫和半干旱區(qū)、溫涼半干旱區(qū)和溫寒半干旱區(qū),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但雨量較少;東北部為溫寒半濕潤區(qū)和溫寒濕潤區(qū),氣候偏冷,光照較差,無霜期較短,雨量充沛。張家川氣候差異較大,平均海拔2011.4m,最高2659m,最低1486m,多年平均氣溫7.6℃,最高31.7℃,最低-20.6℃,無霜期163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2044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599.8mm,最大達826.4mm,最小409.7mm,降水適量不適時。其特點是:夏短而不熱,冬長而嚴寒,雨熱同季,夏潤冬燥,春暖遲,秋涼早,晝夜溫差大,夏季無酷暑,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9.3%,常年主導風向為東風。4.1.5土壤植被全縣土壤主要以黃土為主,東部地區(qū)分布褐土。黃綿土直接發(fā)育在深厚的黃土母質上,為無明顯剖面發(fā)育而母質特征明顯的黃土性土壤,以土壤疏松、綿軟、色淡而命名,分布在黑壚土區(qū)的較陡坡耕地上,與黑壚土交錯出現(xiàn)。潮土發(fā)育在現(xiàn)代河流沖洪沉積物上,為季節(jié)性地下浸潤形成的半水成型非地帶性土壤,形成過程主要為草甸過程、鹽化過程和土壤的熟化過程。張家川縣境東北部有大片宜牧草山、草場,截至2010年,放牧草地面積達54.10萬畝,其中成片草地18.77萬畝。野生牧草有154種,均屬灌木草叢類,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為主。飼草年產量達1.4億公斤,載畜量折羊單位9.17萬只。4.1.6動物經現(xiàn)場踏勘和調查,評價區(qū)內無野生動物、無國家珍稀保護動物。4.1.7地震和自然災害根據甘肅省地方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程》(DB62/T25-3055-2011)附錄A,甘肅省鄉(xiāng)(鎮(zhèn))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屬的設計地震分組、《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附錄A及《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15)可知:天水市張家川縣抗震設防烈度為VIII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4.1.8張家川縣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天水市武山縣等五縣城區(qū)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qū)范圍的批復》(甘政函〔2012〕158號)。張家川縣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總面積64.88平方公里。一級保護區(qū)為水庫正常水位線以下全部水面水域和飲用水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米陸域,面積8.46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qū)為水庫上游整個集雨區(qū)域,面積64.42平方公里。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qū)東峽水庫1、水源地污染現(xiàn)狀(1)工業(yè)污染源東峽水庫位于南河、清水河上游,距縣城及鄉(xiāng)鎮(zhèn)較遠,庫區(qū)內無工業(yè)污染企業(yè),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好,水質一直處于較好程度。(2)農業(yè)污染源區(qū)內農業(yè)耕植面廣,耕地主要分布于階地及黃土梁峁地帶,為主要耕植區(qū),化肥、地膜等農業(yè)生產用品的使用率高,因此,農藥、農膜及化肥施用成為主要污染源,經調查,東峽水庫工作區(qū)每年化肥使用量約12噸、地膜使用量約2噸。(3)生活污染庫區(qū)范圍內人口較少,農業(yè)發(fā)達,東峽水庫范圍內人口約500多人,每天產生約10m3生活污水和0.3噸左右的垃圾。由于垃圾一般堆放于小溝谷內,因此雨季時,生活垃圾、農田表層土壤中和生活垃圾形成的污染帶殘留的有毒、有害組分,通過降雨和洪水的作用下,流入庫區(qū)。近年來,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劃分技術規(guī)范》(HJ/T338-2018)對保護區(qū)進行劃分,有關單位組織人員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域進行了重新劃分和界定,確定了一級保護區(qū)、二級保護區(qū)和準保護區(qū)。并經常進行現(xiàn)場監(jiān)察,不斷監(jiān)管和整頓保護區(qū)內的生活垃圾點,嚴把新上建設項目的審批關,堅決否決有損水源保護的擬建項目,水源地周圍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并控制化肥、地膜使用量,禁止利用污水灌溉。使得環(huán)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遏制。2、達標情況根據《天水市2021年第四季度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的公示》,東峽水庫的水溫、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fā)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乙烯、苯、甲苯、乙苯、鄰二甲苯、間對二甲苯、異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硝基苯、鄰-二硝基苯、間-二硝基苯、對-二硝基苯、鄰-硝基氯苯、間-硝基氯苯、對-硝基氯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滴滴涕、林丹、阿特拉津、苯并芘、鉬、鈷、鈹、硼、銻、鎳、鋇、釩、鈦、鉈等69項地表水水源地監(jiān)測項目,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4.2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與評價4.2.1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1)調查范圍、方法和內容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tài)環(huán)境》(HJ19-2011)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現(xiàn)狀調查范圍的劃分依據,針對項目區(qū)域的生態(tài)現(xiàn)狀調查范圍,確定調查范圍為風電場大廠界外擴500m的范圍;本次生態(tài)現(xiàn)狀調查范圍面積為26.4781km2。(2)調查內容包括工程建設區(qū)域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侵蝕類型、植被覆蓋度、植被類型和評價區(qū)主要生態(tài)問題調查。(3)調查方法本次環(huán)境影響評價生態(tài)現(xiàn)狀調查方法采用資料收集法、現(xiàn)場勘查以及遙感調查等多種方法結合的方式進行。①資料收集法本次評價植被調查收集的資料主要有科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國植被類型圖譜》、2005年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甘肅省植物志》、1996年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甘肅珍稀瀕危保護物種》中的分類系統(tǒng)進行。②專家和公眾咨詢法陸生植物調查由環(huán)評單位協(xié)同植被分類專家對評價區(qū)域植被進行調查。植物調查包括植物物種組成等。對于不確定的植物采集樣本查閱《中國植被類型圖譜》和《甘肅省植物志》進行確認。③遙感調查法以2021年5月的資源三號(ZY-3)影像像數據作為基本信息源,全色空間分辨率2.1米,經過融合處理后的圖像地表信息豐富,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因子遙感解譯標志的建立,保證了各生態(tài)環(huán)境要素解譯成果的準確性。在ERDAS等遙感圖像處理軟件的支持下,對資源三號(ZY-3)影像數據進行了投影轉換、幾何糾正、直方圖匹配等圖像預處理。根據土地利用現(xiàn)狀、植被類型、土壤侵蝕等生態(tài)環(huán)境要素的地物光譜特征的差異性,選擇全波段合成方案,全波段合成圖像色彩豐富、層次分明,地類邊界明顯,有利于生態(tài)要素的判讀解譯。按照《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tài)影響》(HJ19-2011)的要求,對生態(tài)評價范圍內的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侵蝕程度和植被類型空間分布進行遙感解譯分析,形成遙感解譯的基礎圖。根據實地調查和高Landset8高分影像、甘肅省DEM數據和植被樣方調查結果,建立土壤侵蝕(坡度、坡長)、土地利用、植被類型分類的解譯標志,完成室內解譯工作。在制圖的過程中,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類采用國家標準《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類》(GB21010-2017),植被分類采用全國植被分類系統(tǒng),土壤侵蝕采用土壤侵蝕分類分級國家標準(SL190-2007)。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方法詳見表4.2-1,土地利用類型劃分依據見表4.2-2。表4.2-1環(huán)境現(xiàn)狀調查內容、范圍與方法調查內容調查方法項目調查指標專家咨詢和資料檢索法陸生植物調查植物地理區(qū)系優(yōu)勢種直接觀測和資料檢索法植被類型樣地和樣方法/遙感調查種類組成樣地和樣方法蓋度、密度、頻度樣地和樣方法生物量樣地和樣方法優(yōu)勢種/建群種專家咨詢和資料檢索法陸生動物調查動物地理區(qū)系資料收集大型獸類和鳥類種類組成資料收集嚙齒類等小型獸類、兩棲爬行類種類組成資料收集分布位置資料收集種群數量實地踏勘/資料收集土壤侵蝕現(xiàn)狀調查土壤侵蝕強度實地踏勘/資料收集/遙感調查侵蝕面積遙感調查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土地利用類型實地踏勘/資料收集/遙感調查面積遙感調查表4.2-2土地利用類型劃分表一級類二級類劃分標準類別編碼類別名稱類別編碼類別名稱01耕地0103旱地指無灌溉設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種植旱生農作物的耕地,包括沒有灌溉設施,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03林地0301喬木林地指喬木郁閉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澤。0305灌木林地指灌木覆蓋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叢沼澤。04草地0404其他草地指樹木郁閉度<0.1,表層為土質,不用于放牧的草地05商服用地0503餐飲用地飯店、餐廳、酒吧等用地06工礦倉儲用地0601工業(yè)用地指工業(yè)生產、產品加工制造、機械和設備修理及直接為工業(yè)生產等服務的附屬設施用地07住宅用地0701城鎮(zhèn)住宅用地指城鎮(zhèn)用于居住的各類房屋用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不含配套的商業(yè)服務設施等用地。0702農村宅基地指農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0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0807文化設施用地指圖書、展覽等公共文化活動設施用地,包括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科技館、紀念館、美術館和展覽館等設施用地;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文化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用地0808體育用地指體育場館和體育訓練基地等用地,包括室內外體育運動用地,如體育場館、游泳館。各類球場及其附屬的業(yè)余體校等用地,溜冰場、跳傘場、摩托車場、射擊場、以及水上運動的陸域部分等用地,以及為體育運動專設的訓練基地用地,不包括學校等機構專用的體育設施用地10交通運輸用地1003公路用地指用于國道、省道、縣道和鄉(xiāng)道的用地。包括設計內的路堤、路塹、道溝、橋梁、汽車停靠站、林木及直接為其服務的附屬用地。1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02湖泊水面指天然形成的積水區(qū)常水位岸線所圍成的水面12其他土地1201空閑地指城鎮(zhèn)、村莊、工礦范圍內尚未使用的土地。包括尚未確定用途的土地1206裸土地指表層為土質,基本無植被覆蓋的土地(4)植被類型本項目植被類型面積見表4.2-3,植被類型見圖4.2-1。表4.2-3植被類型面積統(tǒng)計表植被類型調查范圍面積(km2)比例(%)喬木楊樹、樺樹闊葉林4.493716.97油松、馬尾松針葉林1.94177.33灌叢沙棘、小檗灌叢8.613132.53草叢蒿草、火絨草雜類草叢10.605340.05長芒草、賴草雜類草叢0.82433.11非植被區(qū)居民區(qū)等00.00合計=SUM(ABOVE)26.4781=SUM(ABOVE)100從植被類型面積統(tǒng)計表及比例來看,本項目生態(tài)調查范圍面積為26.4781km2,其中楊樹、樺樹闊葉林面積為4.4937km2,占比16.97%,油松、馬尾松針葉林面積為1.9417km2,占比為7.33%,沙棘、小檗灌叢面積為8.6131km2,占比為32.53%,蒿草、火絨草雜類草叢面積為10.6053km2,占比為40.05%,長芒草、賴草雜類草叢面積為0.8243km2,占比為3.11%。圖4.2-1植被類型圖(5)土地利用現(xiàn)狀按照《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類標準(GBT21010-2017)》中的二級地類進行地類劃分,將項目區(qū)的土地利用類型劃分為喬木林地、灌木林地、其它草地共計3個二級地類型,土地利用類型及面積見表4.2-4,土地利用類型見圖4.2-2表4.2-4土地利用類型及面積統(tǒng)計一級類二級類調查范圍地類代碼地類名稱面積(km2)比例(%)耕地0301喬木林地6.435424.30林地0305灌木林地8.613132.53草地0404其它草地11.429643.17合計=SUM(ABOVE)26.4781=SUM(ABOVE)100本項目生態(tài)調查范圍為面積=SUM(ABOVE)26.4781km2,其中耕地面積6.4354km2、占比24.30%,林地占地面積8.6131km2、占比32.53%,草地占地11.4296km2,占比43.17%。圖4.2-2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6)土壤侵蝕強度與類型項目區(qū)土壤侵蝕強度的劃分在區(qū)域土壤侵蝕模數的基礎上進行,參照《全國土壤侵蝕遙感調查技術規(guī)程》的土壤侵蝕類型與強度的分類分級系統(tǒng),以土地利用類型、植被覆蓋和地面坡度等間接指標進行綜合分析而實現(xiàn),將項目區(qū)土壤侵蝕劃分為微度侵蝕、輕度侵蝕、中度侵蝕、強度侵蝕4個級別。項目區(qū)土壤侵蝕強度面積統(tǒng)計見表4.2-5,土壤侵蝕情況見圖4.2-3。表4.2-5土壤侵蝕強度面積統(tǒng)計侵蝕強度調查范圍面積(km2)比例(%)微度侵蝕6.435424.30輕度侵蝕8.613132.53中度侵蝕10.605340.05強度侵蝕0.82433.12合計=SUM(ABOVE)26.4781=SUM(ABOVE)100項目區(qū)土壤侵蝕以微度、輕度、中度、強度侵蝕為主。結合現(xiàn)場調查,微度侵蝕分布面積為6.4354km2,占比24.30%。輕度侵蝕分布面積8.6131km2,占比32.53%;中度侵蝕分布面積10.6053km2,占比40.05%;強度侵蝕分布面積0.8243km2,占比3.12%。圖4.2-3土壤侵蝕圖(7)植被覆蓋度采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植被覆蓋度。根據象元二分模型原理,可以將每個象元的NDVI值表示為植被覆蓋部分和無植被覆蓋部分組成的形式,用公式可表示為:NDVI=NDVIveg×fc+NDVIsoil×(1-fc)(a)式中:NDVIveg代表完全由植被覆蓋的象元的NDVI值;NDVIsoil代表完全無植被覆蓋的象元NDVI值;fc代表植被覆蓋度。公式(a)經變換即可得到植被覆蓋度的計算公式:fc=(NDVI-NDVIsoil)/(NDVIveg-NDVIsoil)(b)根據公式(b),利用ERDASIMAGINE中的Modeler模塊建模編寫程序來計算覆蓋度,得到了評價區(qū)和項目區(qū)的植被覆蓋度圖。植被覆蓋度見表4.2-7,植被覆蓋度見圖4.2-4。表4.2-7植被覆蓋度面積統(tǒng)計覆蓋度評價區(qū)項目區(qū)面積(km2)比例(%)面積(km2)比例(%)高覆蓋:>70%11.156827.796.435424.30中高覆蓋:50-70%12.025729.958.613132.53中覆蓋:30-50%15.173837.7910.605340.05中低覆蓋:<30%1.76254.390.82433.11非植被區(qū)(居民區(qū)等)0.02910.0700.00合計=SUM(ABOVE)40.1479100=SUM(ABOVE)26.4781=SUM(ABOVE)13.4736項目區(qū)植被覆蓋度以高覆蓋、中高覆蓋、中覆蓋、中低覆蓋為主,結合現(xiàn)場調查,高覆蓋面積為6.4354km2,占比為24.30%,中高覆蓋面積8.6131km2,占比32.53%,中覆蓋10.6053km2,占比40.05%;中低覆蓋面積0.8243km2,占比3.11%。4.2-4植被覆蓋度圖(8)項目區(qū)植物資源樣方調查結果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tài)影響》(HJ19—2011)和《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陸生維管植物》(HJ710.1—2014),本次樣方共設置8個,樣方的設置按照以主線施工段為重點,兼顧臨時占地的自然植被。結合歷史資料和實地調查,來分析該工程植被現(xiàn)狀,以及該工程對植被的影響。植被樣方調查結果見表4.2-8-表4.2-16表4.2-8樣方1調查樣方信息表樣地名稱:蕨麻群落總生物量:164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2'44.60緯度:35°2'59.48"海拔:2334m優(yōu)勢種:蕨麻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60%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蕨麻PotentillaanserinaL441.5501262毛連菜Suaedaglauca(Bunge)Bunge435203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52518照片表4.8-9樣方2調查信息表樣地名稱:大籽蒿群落總生物量:94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2'53.98"緯度:35°3'8.44"海拔:2340m優(yōu)勢種:大籽蒿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40%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145040622風毛菊Saussureajaponica(Thunb.)DC.10302032照片表4.8-10樣方3調查信息表樣地名稱:大丁草群落總生物量:166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2'10.81"緯度:35°3'39.70"海拔:2342m優(yōu)勢種:蕨麻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60%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大丁草Gerberaanandria(Linn.)Sch.-Bip422060166照片表4.8-11樣方4調查信息表樣地名稱:大籽蒿群落總生物量:169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1'42.65"緯度:35°3'46.96"海拔:2356m優(yōu)勢種:大籽蒿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50%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老牛筋草Niujincao202050862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30504083照片表4.8-12樣方5調查信息表樣地名稱:蕨麻群落總生物量:174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1'38.87"緯度:35°3'46.71"海拔:2308m優(yōu)勢種:蕨麻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60%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苜蓿Medicagosativa5810242蕨麻PotentillaanserinaL501560150照片表4.8-13樣方6調查信息表樣地名稱:蕨麻群落總生物量:118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0'54.69""緯度:35°4'33.99"海拔:2308m優(yōu)勢種:蕨麻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50%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蕨麻Potentillaanserin351550%882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Linn101010%30照片表4.8-14樣方7調查信息表樣地名稱:白蓮蒿群落總生物量:180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0'42.89"緯度:35°4'39.32"海拔:2308m優(yōu)勢種:白蓮蒿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麻花艽GentianastramineaMax4155202白蓮蒿ArtemisiasacrorumLedeb3060501203狼毒RadixStelleraeChamaejasmis22201040照片表4.8-15樣方8調查信息表樣地名稱:火絨草群落總生物量:192g/m2樣方面積:1m×1m經度:106°20'31.77"緯度:35°4'48.05"海拔:2308m優(yōu)勢種:蕨麻調查日期:2022.5.17總蓋度:192g/m2種號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蓋度(%)生物量(g/m2)1火絨草Leontopodium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313651802白蓮蒿ArtemisiasacrorumLedeb260512照片由樣方調查結果可知,植被覆蓋度總體上屬于中覆蓋,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較好。另外,通過樣方調查及現(xiàn)場踏勘訪問,項目評價范圍內沒有發(fā)現(xiàn)國家級或省級保護植物。4.2.2環(huán)境空氣質量現(xiàn)狀監(jiān)測與評價本次選取2020年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模型技術支持服務系統(tǒng)提供數據,天水市2020年SO2、NO2、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10ug/m3、29ug/m3、51ug/m3、27ug/m3;CO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為1.2mg/m3,O3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為122ug/m3;各污染物平均濃度均優(yōu)于《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限值。環(huán)境空氣質量監(jiān)測結果見表4.2-8。表4.2-8環(huán)境空氣質量監(jiān)測結果表評價因子平均時段現(xiàn)狀濃度/(μg/m3)標準限值/(μg/m3)占標率/%達標情況SO2年平均濃度106016.67%達標NO2年平均濃度294072.50%達標PM10年平均濃度517072.86%達標PM2.5年平均濃度273577.14%達標CO95百分位上日平均質量濃度1200400030.00%達標O390百分位上8h平均質量濃度12216076.25%達標由上表可知,各污染因子《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均達到二級標準限值,項目所在評價區(qū)域為達標區(qū)。4.2.3聲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與評價根據《甘肅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公報》(2020年),全省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范圍在49.5-57.1分貝之間,聲環(huán)境質量處在“較好”水平。與2019年相比,嘉峪關市、臨夏州區(qū)域聲環(huán)境質量由二級好轉為一級,聲環(huán)境質量為“好”;隴南市區(qū)城聲環(huán)境質量由二級降為三級,聲環(huán)境質量為“一般”;其余11個城市區(qū)域聲環(huán)境質量均為二級,聲環(huán)境質量為“較好”。經過現(xiàn)場調查,本項目風電機組周邊200m范圍內無聲環(huán)境敏感目標,項目用地范圍內聲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較好。4.2.4地表水質量現(xiàn)狀調查與評價本項目7#風機南側為后川河,后川河屬牛頭河支流,根據天水市2021年12月環(huán)境質量月報,牛頭河水質良好,可達到《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水質標準要求。4.2.4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與評價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huán)境》(HJ610-2016),本項目不存在土壤環(huán)境污染途徑,為Ⅳ類項目,故不開展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4.2.5土壤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與評價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huán)境(試行)》(HJ964-2018),本項目不存在土壤環(huán)境污染途徑,為Ⅳ類項目,故不開展土壤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

5施工期環(huán)境影響分析5.1施工期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分析由于土建過程中需要開挖面而產生的臨時開挖區(qū)及填土區(qū),對目前相對穩(wěn)定的土壤重新產生擾動、臨時堆土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及對當地景觀的影響。1、周邊景觀的影響施工區(qū)域采取現(xiàn)場灑水作業(yè),施工單位對附近道路實行保潔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建筑垃圾處置和運輸計劃,避免在交通高峰期清運建筑垃圾,按規(guī)定路線運輸,按規(guī)定地點處置建筑垃圾,杜絕隨意亂倒等。施工結束后,周邊景觀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2、水土流失影響隨著施工場地開挖、填方、平整、棄土等行為,均會造成土壤剝離、破壞原有地面。如果施工過程中土石方隨意堆放,無防治措施等,遇有暴雨沖刷等易產生雨水沖蝕流失。因此,施工期應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合理存放土石方,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發(fā)生水土流失。隨著施工期結束,建設場地被水泥、建筑及植被覆蓋以及恢復,有利于消除水土流失的不利影響。3、土壤侵蝕影響分析施工期場地的平整會產生開挖的土石方,土建工程開挖等活動對原地貌破壞和擾動較強烈,擾動后將形成新的地貌,如基坑、臨時堆土等,這些再塑地貌土體結構松散,同時由于開挖表土破壞了原有地貌植被,使地面裸露,土壤結構改變、土壤含水率下降,地表植被完全消失,受風蝕及水蝕作用較強烈。土壤侵蝕量中檢修道路、集電線路、風機和箱式變壓器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區(qū)域,因此,應針對施工期水土流失嚴重區(qū)域采取種植適宜當地生長的草木等植被恢復措施,同時對臨時堆放的土堆采用纖維布苫蓋。4、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分析擬建項目的實施,對區(qū)域土地利用的現(xiàn)狀格局將會產生一定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工程的建設,雖會使局地區(qū)域內土地利用現(xiàn)狀結構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但亦將使該區(qū)域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經濟價值呈現(xiàn),最終使土地的使用價值升高。這將有利于增強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動力,為其它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一定的基礎。5、對植物的影響分析風電場建設包括修建場內臨時施工道路、埋設電纜、箱式變壓器、檢修道路等,均要破壞地表植被。一般來說,施工過程中,項目建設永久占地的自然植被不可恢復,只是其中部分區(qū)域的植被可以重建,臨時占地區(qū)及施工活動區(qū)的自然植被通常可以有條件地恢復或重建。當外界破壞因素完全停止后,周圍區(qū)域的植被將向著受破壞之前的類型恢復。施工結束后立即進行覆土,然后采取綠化措施,減少裸露,避免水土流失。建設單位按照擬定的水土保持方案實施后,其影響在區(qū)域的生態(tài)承載力范圍之內。另外,施工期造成的揚塵污染會影響周邊植物的生長和生存,但經采取灑水抑塵等措施后對植物的影響很小,且施工結束后該污染物也隨即消失。6、對動物的影響分析在施工期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動物棲息、覓食地所在生境的破壞,施工區(qū)植被的破壞、施工設備產生的噪聲、施工人員以及各施工機械的干擾等均會使施工區(qū)及其周邊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迫使動物遷徙至它處,使施工范圍內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減少。由于本評價區(qū)域主要的是鼠類和鳥類等,其遷徙和活動能力較強,能遷移至附近受干擾小的區(qū)域,對整個區(qū)域內的動物數量影響不大。工程建成后,隨著植被的逐漸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好轉,人為干擾逐漸減少,許多外遷的動物會陸續(xù)回到原來的棲息地。5.2施工期廢氣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施工期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現(xiàn)場作業(yè)的燃油動力機械和運輸汽車產生的尾氣,地表開挖、鉆孔及回填、運輸產生的揚塵,其產生量及濃度與施工文明程度、施工方式、物料和環(huán)境有關,難以定量估算。1、施工揚塵對整個施工期而言,施工產生的揚塵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階段。按起塵的原因可分為風力起塵和動力起塵,其中風力起塵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黃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區(qū)表層浮塵因天氣干燥及大風,產生風力揚塵;而動力起塵,主要是在建材的裝卸、攪拌過程中,由于外力而產生的塵粒再懸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裝卸車輛造成的揚塵最為嚴重。(1)運輸車輛據有關文獻資料介紹,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占總揚塵的60%上。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在完全干燥情況下的經驗計算公式為:式中:Q——汽車行駛的揚塵,kg/km·輛;V——汽車速度,km/hr;W——汽車載重量,噸;P——道路表面粉塵量,kg/m2。表5.2-1為一輛10噸卡車,通過一段長度為1km的路面時,不同路面清潔程度,不同行駛速度情況下的揚塵量。由此可見,在同樣路面清潔程度條件下,車速越快,揚塵量越大;而在同樣車速情況下,路面越臟,則揚塵量越大。因此,可以通過采取限速行駛及保持路面的清潔等措施后,減小汽車揚塵對環(huán)境的影響。表5.2-1不同車速和地面清潔程度的汽車揚塵單位:kg/輛·kmP車速0.1(kg/m2)0.2(kg/m2)0.3(kg/m2)0.4(kg/m2)0.5(kg/m2)1(kg/m2)5(km/hr)0.0510560.0858650.1163820.1444080.1707150.28710810(km/hr)0.1021120.1717310.2327640.2888150.3414310.57421615(km/hr)0.1531670.2575960.3491460.4332230.5121460.86132325(km/hr)0.2552790.4293260.581910.7220380.8535771.435539(2)堆場及風力起塵施工期揚塵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場和裸露場地的風力揚塵。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點表層土壤需人工開挖、堆放,在氣候干燥又有風的情況下,會產生揚塵,其揚塵可按堆場起塵的經驗公式計算:其中:Q——起塵量,kg/噸·年;V50——距地面50m處風速,m/s;V0——起塵風速,m/s;W——塵粒的含水率,%。V0與粒徑和含水率有關,因此,減少露天堆放和保證一定的含水率及減少裸露地面是減少風力起塵的有效手段。塵粒在空氣中的傳播擴散情況與風速等氣象條件有關,也與塵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關。不同粒徑的塵粒的沉降速度見表5.2-2。表5.2-2不同粒徑塵粒的沉降速度粒徑(m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徑(μ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徑(μ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由表可知,塵粒的沉降速度隨粒徑的增大而迅速增大。當粒徑為250μm時,沉降速度為1.005m/s,因此可以認為當塵粒大于250μm時,主要影響范圍在揚塵點下風向近距離范圍內,而真正對外環(huán)境產生影響的是一些微小塵粒。根據現(xiàn)場的氣候情況不同,其影響范圍也有所不同。項目施工結束后,揚塵對其環(huán)境空氣的影響隨之消失。(3)施工廢氣施工中將會有各種工程及運輸用車來往于施工現(xiàn)場,主要有運輸卡車、挖掘機、鏟車、推土機等。其主要污染物有SO2、NO2、CnHm、TSP等,施工場地汽車尾氣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有如下幾個特點:車輛在施工場地范圍內活動,尾氣呈面源污染形式。②汽車排氣筒高度較低,尾氣擴散范圍不大,對周圍地區(qū)影響較小。③車輛為非連續(xù)行駛狀態(tài),污染物排放時間及排放量相對較少。項目區(qū)年平均風速1.6m/s,且污染物排放量小,污染物的濃度可以得到較大幅度的稀釋,并隨著施工過程的結束而消失,因此不會對周圍環(huán)境帶來較大的影響5.3施工期噪聲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施工機械聲級在75~90dB(A)。施工期機械設備噪聲源可近似視為點源,根據點源衰減模式,計算施工期間離聲源不同距離離處的噪聲值,預測模式如下:Lp=LP0-20Lg(r/r0)式中:Lp——距聲源r米處的施工噪聲預測值[dB(A)];LP0——距聲源r0米處的參考聲級[dB(A)]。計算出各類施工設施在不同距離處的噪聲值見5.3-1。表5.3-1施工機械設備在不同距離處的噪聲值序號機械類型噪聲預測值(dB)5m10m20m40m50m1推土機90847872702挖土機90847872703吊車86807468664升降機81756963615振搗棒84787264626電焊機7567615553施工期噪聲的影響隨著工程進度的不同和施工設備投入有所不同,施工初期所用設備以推土機、挖掘設備、運輸設備為主的流動不穩(wěn)態(tài)聲源等。據表5.3-1的預測結果,各種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在50m處為53~70dB(A)之間,晝間不超過《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噪聲排放限值,本項目風機200m范圍內無聲環(huán)境敏感目標,因此項目施工期噪聲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較??;且施工噪聲是暫時的、短期的行為,隨著施工期的結束,施工噪聲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會隨之結束。5.4施工期水環(huán)境影響分析項目不設置施工營地,主要為施工廢水。項目施工廢水包括施工面降雨積水、混凝土建筑養(yǎng)護排放的廢水。施工用水量為15m3/d,廢水產生量按80%計,廢水量為12m3/d。主要污染物為SS,施工場地內不進行車輛清洗。上述廢水的排放量同施工期降雨量、施工活動、建筑結構、施工單位的管理水平等密切相關,為避免施工廢水外排對后川河造成污染。①本次評價要求場地進出口側設置車輛清洗平臺,在清洗場地四周設截排水溝及沉淀池,施工廢水經沉淀處理后用于回用于車輛沖洗,不外排。②土石方工程應盡量避開雨季,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受雨水沖刷產生大量廢水。③施工場地位于遠離后川河的一側。④生活垃圾經垃圾桶收集后運往環(huán)衛(wèi)部門指定地點處置,建筑垃圾應及時清運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場處理,都不得排入后川河。通過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有效減小項目施工廢水對周邊地表水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5.5施工期固廢環(huán)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生活垃圾和一般固廢。(1)生活垃圾根據工程施工人數及施工進度,按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0.5kg計,工程施工高峰日施工人數按照80人計,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40kg/d,集中收集后運至環(huán)衛(wèi)部門指定地點處置。(2)一般固廢①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為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碎石、砂土等,施工過程中盡量就地回收利用,可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填筑等。建筑垃圾按0.06t/100m2建筑面積計,本項目建筑面積4056m2,產生量約為2.44t。②廢包裝材料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包裝材料約為0.5t/d,環(huán)評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統(tǒng)一收集,外售廢舊資源回收點回收利用。③土石方本項目土石方挖方量為34782m3,填方量為34782m3,借方(混凝土外購)12500m3。無剩余土石方,土石方全部回用于道路工程平整覆土。綜上所述,本項目產生的各類固廢均得到合理處置,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5.6施工期對水源地環(huán)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為施工揚塵,其次是施工廢水和固體廢物。施工揚塵對水源保護區(qū)無影響;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如處置不當,直接排放到東峽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qū)中,可能會對水源地水體質量產生影響。施工期間如果發(fā)生漏油也可能對水質產生影響,施工區(qū)和作業(yè)區(qū)域隨意擴大,對水源地內植被造成影響,工程施工過程中土石方的挖填,將對評價區(qū)域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較大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土壤擾動后,地表植被的損壞,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蝕及水土流失,這將暫時性的損壞地表狀況和生態(tài)狀況,給飲用水源保護區(qū)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帶來隱患。本工程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qū)陸域范圍內新建9臺風機,施工時對地表清理的棄渣等及時運出水源地保護范圍。所建區(qū)域依托已有道路,交通便利,在施工過程中未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qū)進行破壞,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采用當地物種的草籽撒播進行植被恢復。減少水土流失,在施工期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嚴格的環(huán)境管理措施后,對水源地產生的影響較小。

6營運期環(huán)境影響分析6.1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永久占地為12801m2,評價區(qū)域涉及蓮花臺省級森林公園,屬于“重要生態(tài)敏感區(qū)”,本次評價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三級評價。(1)對植被的影響分析本項目運行后,將永久占地12801m2,占地類型為其它草地,會減少項目區(qū)的生物量,要求建設單位對風電場區(qū)的植被采取植草的方式進行生態(tài)補償,豐富當地植被種類,因此,本項目建成后對本地生物量的影響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2)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分析本項目運行期,風機產生的噪聲和人員活動是對野生動物的主要影響因素。經過對當地的調查,本項目場址地處丘陵地帶,區(qū)內沒有大型哺乳動物,主要是鼠、兔等小型動物,無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運行期需加強管理和宣傳,對野生小型動物采取保護措施。因此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十分有限。(3)對鳥類的影響對鳥類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高速旋轉的風機葉輪對區(qū)域飛行鳥類的碰撞影響及對候鳥的遷徙通道的影響。①對本地留鳥的影響根據調查,未見珍貴鳥類和大型鳥類,項目所在地鳥類主要有麻雀、貓頭鷹、喜鵲等小型鳥類,數目較少,該部分鳥類飛行高度一般較低,在受到風機噪聲的影響時,鳥類會本能的遠離風機,危害相對較小,在可接受范圍。評價要求葉輪涂鳥類敏感的警示色,最大程度降低風機葉輪對鳥類的碰撞危害。②對候鳥遷徙的影響全國候鳥遷徙:目前已探明的世界上主要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經過我國主要有3條路線,一個是西太平洋,主要是從阿拉斯加等到西太平洋群島,經過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第二條路線是東亞澳洲的遷徙路線,主要是從西伯利亞經過新西蘭,經過我國中部省份。第三條路線是中亞、印度的遷徙路線,主要是從中亞各國到印度半島北部,實際是從南亞、中亞各國到印度半島北部,經過西藏,翻越喜馬拉雅山,經過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區(qū)。我國候鳥遷徙:依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鄭光美等著,2005)的記載,在我國有1332種鳥類,完全留鳥641種,具有遷徙習性的鳥類691種,占種類數量半數以上,我國候鳥遷徙路線研究工作起步較晚,還不能很準確地描繪出眾多候鳥的遷徙路線,但就現(xiàn)有的成果和相關資料,初步能了解一些類群的遷徙動態(tài)。本項目風場建設區(qū)域不在全球和我國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上,風電場的建設不會對全球和我國主要候鳥遷徙造成不利影響,且候鳥遷徙時飛行高度一般較高,大多數鳥類遷徙時飛行高度在3000~4500m高度范圍之內,小型鳴禽(雁、鴨、知更鳥和烏鴉等)的飛行高度均在300米以上,大型鳥類有些可達3000-6300米,有些大型種類(如天鵝和斑頭雁)甚至能飛越珠穆郎瑪峰進行遷徙,飛行高度達9000米,風電場場地起伏較大,海拔高度介于2100m~2650m,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對小型鳴禽的影響。由于鳥類具有靈敏的視覺,發(fā)達的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變化反應迅速,風場建成后,由于風葉巨大,目標較為明顯。多數鳥類在飛近風電場區(qū)域時,旋轉的巨大葉片對它們來說是一個強烈的刺激信號,它們能夠成功改變遷徙路線以避開風機和扇葉,并且白天比夜晚更能精確地改變飛行方向,因而鳥類在日常遷徙活動中撞擊扇翼、風機事件概率較小。盡管如此,根據已建風電場的經驗,鳥只撞機事故仍時有潛在發(fā)生的危險。因此需采取風機葉片涂裝鳥類敏感的警示色以減少風機運行對鳥類遷徙的影響。圖5.1-1中國主要候鳥遷徙路線圖5.1-2候鳥遷徙飛行高度示意圖(3)區(qū)域景觀影響分析本項目的建設會成為新的景點,大面積整齊劃一的風電機組氣勢宏偉,將為當地增加更為美麗的獨特風景。從景觀美學上看風電機組外表為白色,與周圍景觀色彩協(xié)調,對空間布局不造成干擾影響,同時大規(guī)模的風電基地亦形成為當地的清潔能源參觀與旅游基地,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獨特風景。因此本項目對該區(qū)域景觀影響較小。6.2大氣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不產生廢氣,對周圍環(huán)境無影響。6.3地表水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不產生污水,對周圍環(huán)境無影響。6.4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分析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huán)境》(HJ610-2016)附錄A中“E電力34其他能源發(fā)電,報告書”,本項目屬于Ⅳ類項目,不進行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6.5聲環(huán)境影響分析6.5.1噪聲源強風電場工程運營期主要噪聲源為風電機組風輪機噪聲。風電場擬采用風電機組12臺,升壓站噪聲源主要為主變壓器噪聲。表6.5-1本工程噪聲排放情況編號噪聲源設備數量單臺噪聲治理措施治理后噪聲級(dB(A))1風機風機風輪1290減震706.5.2評價等級及評價范圍的確定項目所在區(qū)域屬于1類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本期項目建設前后評價范圍內噪聲級增高量在3dB(A)-5dB(A)之間,受噪聲影響人口數量變化不大。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huán)境》(HJ2.4-2009)評價工作等級劃分依據,項目聲環(huán)境評價等級為二級。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huán)境》(HJ2.4-2009)評價范圍規(guī)定,本項目噪聲評價范圍為風電機組廠界外200m范圍。6.5.3風電機組噪聲影響分析預測內容根據風力發(fā)電機組的初步布置方案,預測單個風力發(fā)電機組正常運行時的噪聲疊加值。2、預測模型由于各風力發(fā)電機組相距較遠,本項目只考慮單機噪聲影響,故每個風機可視為一個點聲源,采用處于完全自由空間的點聲源幾何發(fā)散衰減公式和多聲源疊加公式對風機噪聲影響進行預測,具體計算公式如下:①計算單個聲源單獨作用到預測點的A聲級,按下式:式中, Lp2 —距聲源r2處的聲壓級,dB;Lp1 —距聲源r1處的聲壓級,dB;Lr—屏障降噪量,dB。②多聲源在某一點聲壓級的疊加公式式中:——n個噪聲源疊加后的總聲壓級,dB(A);——第i個噪聲源對該點的聲壓級,dB(A)。3、風電機組噪聲預測結果及分析根據上述噪聲預測模式,單個風力發(fā)電機組運行時在地面不同距離處的噪聲值見表6.5-2。表6.5-2單個風機在地面不同距離處的噪聲預測值單位:dB(A)噪聲源1m10m20m40m50m100m150200單個風機7050443836302724由預測結果可知,在僅考慮距離衰減、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衰減常數下,距風力發(fā)電機組200m處(地面水平距離)的噪聲影響值為24dB(A),能達到《工業(yè)企業(yè)廠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1類標準要求。根據現(xiàn)場調查,本項目風電機組點較為分散,單個風電機組周邊200m范圍之內無任何聲環(huán)境敏感點,故單個風機噪聲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不大。6.6固體廢物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廢油抹布、廢蓄電池。(1)廢油抹布風電機在初裝、調試及日常檢修中要進行拆卸、加油清洗等,會產生一定量的油污抹布,產生量約為0.01t/次,年檢修次數按5次計,則油抹布產生量為0.05t/a。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屬于危險廢物,廢棄含油抹布廢物代碼為900-041-49,檢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油抹布集中收集后依托一期升壓站內10m2的危廢暫存間,最終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置。(2)廢蓄電池箱變設備維修及更新產生的廢蓄電池,屬于全封閉免維護型蓄電池,日常運行和檢修時均不會有酸性液體排出,該類電池使用壽命一般為10年。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廢鉛蓄電池屬含鉛廢物(HW31),廢物代碼為900-052-31,檢修過程中產生的廢蓄電池集中收集后依托一期升壓站內10m2的危廢暫存間,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項目固體廢物不外排,不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表6.6-1本項目危險廢物貯存場所基本情況一覽表序號貯存場所名稱危險廢物名稱危險廢物類別危險廢物代碼占地面積貯存方式貯存能力貯存周期1危廢暫存間廢油抹布HW08900-041-4910m2危廢收集箱40m21周2危廢暫存間廢蓄電池HW49900-052-3110m2危廢收集箱40m21周危廢暫存間依托可行性:本項目依托一期張家川天源風電有限公司已建的110KV升壓站內的危廢暫存間,危廢暫存間設置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和2013年修改單中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建設,目前已取得《天水市環(huán)境保護局關于張家川天源風電有限公司張家川49.5兆瓦風電場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天環(huán)函發(fā)[2017])127號,因此危廢暫存間依托可行。綜上所述,本項目建設單位對產生的固廢嚴格進行分類收集,危廢暫存間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設計、建造,本項目投產后產生的危險廢物均轉運至有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的公司進行處置,生活垃圾也達到了妥善的處理。因此本項目固廢在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后,對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人群均不會造成污染。6.7土壤環(huán)境影響分析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huán)境(試行)》(HJ964—2018)附錄A表A.1中,本項目類別為Ⅳ類,不開展土壤環(huán)境影響評價。6.8運營期對水源地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共有12臺風電機組,其中1#、2#、3#、4#、5#、6#、9#、10#、11#機組位于張家川縣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qū)范圍內,12臺風機均采用干式變壓器,不排放污染物,環(huán)境風險可控,對張家川縣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影響較小。

7環(huán)境風險影響分析7.1評價依據7.1.1風險調查本項目為風力發(fā)電項目,通過對原輔料、產品、污染物、生產系統(tǒng)等內容識別,項目不涉及危險工藝、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物品,設施危險性均較低,12臺風機均采用干式變壓器,無風險物質產生,項目風險源主要為檢修車輛泄漏的油類物質。7.1.2項目環(huán)境風險潛勢判定根據《建設項目環(huán)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本項目環(huán)境風險評價關注的對象主要為涉及泄漏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質排放以及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生產、使用、儲存(包括使用管線輸運)的建設項目可能引發(fā)的突發(fā)性事故的風險評價。根據《建設項目環(huán)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C,Q按下式進行計算:式中:q1,q2……qn—每種危險物質的最大存在量,t;Q1,Q2…Qn—每種危險物質的臨界量,t;當Q<1時,該項目環(huán)境風險潛勢為I。當Q≥1時,將Q值劃分為:(1)1≤Q<10;(2)10≤Q<100;(3)Q≥100。一輛運輸車輛的油箱約為15L,密度為0.895t/m3,則檢修車輛泄漏的油量為0.013t。Q的確定見表7.1-1。表7.1-1建設項目Q值確定表序號物質名稱最大儲存量q(t)臨界量Q(t)q/Q值1檢修車輛泄漏的油類物質0.01325000.0000052合計/0.01325000.0000052根據計算本項目Q值為0.0000052<1,不構成重大危險源,故本項目的環(huán)境風險潛勢為I。7.1.3環(huán)境風險評價等級確定根據《建設項目環(huán)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中4.3中表1,確定本項目環(huán)境風險評價等級為簡單分析。表7.1-1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環(huán)境風險潛勢Ⅳ、Ⅳ+ⅢⅡⅠ評價工作等級一二三簡單分析7.2環(huán)境敏感目標概況根據現(xiàn)場調查,項目周邊無環(huán)境敏感目標。7.3環(huán)境風險識別7.3.1主要危險物質及分布情況12臺風機均采用干式變壓器,無危險物質產生,風險物質主要為檢修車輛泄漏的油類物質。7.3.2可能影響環(huán)境的途徑本項目主要環(huán)境風險為檢修車輛泄漏的廢油影響地表水、土壤。7.4環(huán)境風險分析由于油類物質具有腐蝕性,油類物質的泄漏會嚴重污染周圍土壤和破壞土壤中的植被,流入水體,會對水生生物造成較大的危害。一旦發(fā)現(xiàn)油類物質泄漏,立馬用細毛氈吸附油類物質,且在檢修道路設置事故油,收集事故油,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清運,油類物質泄露的環(huán)境風險可以接受。7.5環(huán)境風險防范措施(1)環(huán)境管理措施①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自覺維護交通秩序,文明駕駛、禮貌行車,切實,做到“三先、五慢、七不超”,合理安排工期,禁止雨天及大風天氣運輸。②運輸車輛在行駛過程時,必須嚴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法規(guī),根據道路的實際狀況控制車速,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嚴禁違章超車,隨意停車,并盡量避免緊急制動,確保行車安全。③在運輸過程中,運輸人員不得吸煙,無關人員不得搭車,確保按規(guī)定的線路、速度行駛,停放,禁止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場所停留,車輛途徑水源保護區(qū)減速慢行。④合理安排運輸車輛運輸路線:定期維護保養(yǎng)運輸車輛,防止因車輛故障發(fā)生側翻,采用封閉式運輸車輛車運輸,防止遺酒。⑤當運輸車輛發(fā)生故障時及時靠右停車,打開警示燈,車輛前后設立警示標志,請求救援,避免車輛失控造成風險。⑥運輸車輛發(fā)生風險事故后,運輸車輛司機或車輛監(jiān)控員及時向應急管理部門匯報,及時處理。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在事故現(xiàn)場設立警示標志,運輸過程中一旦發(fā)生側翻,應在鄰近區(qū)域設置事故警戒,立即通知周邊居民,停止飲用水源,通知上級領導及時清理側翻廢物,隨后對事故現(xiàn)場進行善后處理、恢復措施。⑦加強罐車司機技能及安全培訓,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事故。加強拉運工作的監(jiān)控管理,定期組織檢查,確保拉運工作的安全順利進行。由于此類事故的發(fā)生概率較小,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進一步減小事故發(fā)生的概率,將對河流水質的影響將至最低。本次環(huán)評采取以上措施后,對運輸路線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小,措施可行。工程措施本項目檢修道路距離東峽水庫一級保護區(qū)較遠,一旦發(fā)現(xiàn)油類物質泄漏,立馬用細毛氈吸附油類物質,防止泄露污染土壤。在檢修道路設置事故油,收集事故油,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清運,綜上所述,本項目建設單位對產生的固廢嚴格進行分類收集,危廢暫存間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設計、建造,本項目投產后產生的危險廢物均轉運至有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的公司進行處置,生活垃圾也達到了妥善的處理。因此本項目固廢在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后,對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人群均不會造成污染。7.6事故應急預案按照“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配合、有條不素、減少危害"的原則,制定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1、應急處置管理機構項目應成立由總經理負責,各科室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事故處置指揮部,其主要職責如下:制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建立異常事件的預警系統(tǒng)。組建公司的應急處置隊伍,組織培訓演習,督促檢查和做好各項救援準備工作發(fā)布和解除應急處置命令,協(xié)調指揮應急處置隊伍和應急救援行動。.設立告知制度,及時組織人員疏散并向上級報告和向相關單位通報應急處置情況。組織調查事故發(fā)生原因,總結應急處置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并做好善后工作。建立事故環(huán)境影響消除的審核制度。2、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為有效預防和控制設備設施出現(xiàn)意外故障或操作者出現(xiàn)錯誤而造成事故,按照“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配合、有條不紊、減少危害”的原則,制定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項目應成立相應的負責人,專門對風機正常運行管理。項目運營過程中加強風電場的現(xiàn)場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風機運行的是否正常,并制(修)定系統(tǒng)規(guī)范的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同時建立異常事件的預警系統(tǒng)。設立告知制度,及時組織人員疏散并向上級報告和向相關單位通報應急處置情況。7.7環(huán)境風險評價結論在建設單位落實好本報告提出的風險防范措施的要求后,可降低環(huán)境風險事故的發(fā)生概率,減少事故損失,事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使其局限于項目區(qū)域,不會波及到項目區(qū)域外和周邊環(huán)境。綜上,本項目的環(huán)境風險處于可接受水平。表7.5-1建設項目環(huán)境風險簡單分析內容表建設項目名稱張家川天源風電有限公司張家川二期50兆瓦風電項目建設地點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張錦鄉(xiāng)和平安鄉(xiāng)境內地理坐標經度106°19'31.225"緯度35°5'12.101"主要危險物質及分布檢修車輛泄漏的油類物質環(huán)境影響途徑及危害后果(大氣、地表水、地下水等)檢修車輛泄漏的廢油影響地表水、土壤。風險防范措施要求通報給附近的單位和居民,并向事故發(fā)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填表說明(列出項目相關信息及評價說明):無

8施工期環(huán)境保護措施8.1施工期廢氣治理措施針對施工期大氣污染問題,為最大限度的降低項目施工場地廢氣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本次環(huán)評提出如下大氣污染防治措施:(1)灑水抑塵施工期間揚塵將對施工現(xiàn)場周圍的大氣環(huán)境產生一定影響,影響范圍可至距離施工現(xiàn)場約100m處,施工期采取灑水抑塵的措施,頻率不少于3次/d,保證堆放物料表面濕潤,不易起塵。在采取灑水、圍擋等污染措施后,可有效減小其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2)限制車速施工場地的揚塵,大部分來自施工車輛。在同樣清潔程度的條件下,車速越慢,揚塵量越小。施工車輛在進入施工場地后,需減速行駛,以減少施工場地揚塵,建議行駛車速不大于5km/h。此時的揚塵量可減少為一般行駛速度(15km/h計)情況下的1/3。(3)保持運輸車輛清潔實施散裝運輸各種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車輛不應裝載過滿,應使用封閉式車廂,以避免物料散落造成揚塵,駛出建筑工地的運輸車輛,必須消除車輪上的泥土,嚴禁帶泥上路。(4)避免大風天氣作業(yè)遇有四級以上大風天氣,停止土方施工,并做好遮蓋工作,減少大風造成的施工揚塵。(5)密閉圍擋建設工地采用封閉式施工方法,即將工地與周圍環(huán)境分隔,在工地四周設置圍護欄,可以起到隔阻工地揚塵和飛灰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6)對易起塵物料苫蓋項目在施工期間無法避免在施工場地內堆存沙石等粉狀、顆粒狀物料。對于這類物料應做到及時苫蓋或通過噴水措施保持物料表面濕潤,防止其在大風天氣下引起揚塵污染。(7)運輸車輛苫蓋運輸車輛必須根據核定的載重量裝載建筑材料或渣土,對于在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揚塵的裝載物在運輸過程中應加以覆蓋物,防止運輸過程中的飛揚和灑落。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大氣污染將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減輕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措施可行。8.2施工期廢水治理措施針對施工期水污染問題,本環(huán)評建議在施工期間擬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施工廢水主要污染物為SS,產生量很少,經臨時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到施工中,不外排。②進入施工現(xiàn)場的一切人員必須嚴格執(zhí)行有關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管理規(guī)定,保持現(xiàn)場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不準亂排污水、不準將泥漿、工程棄物等遺灑場外。③施工現(xiàn)場的所有臨時廢水收集設施,處理設施均需采取防滲防漏措施。④施工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時清理施工運輸工程中拋灑的建筑材料,以免這些物質隨雨水沖刷污染地下水。經以上措施處理后,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廢水對周邊水環(huán)境影響不大,治理措施可行。8.3施工期噪聲治理措施在施工過程中,采取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嚴格執(zhí)行建筑施工工地申報制度施工單位應在工程開工15天前,向工程所在地環(huán)保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期限和可能產生的環(huán)境噪聲值以及所采取的環(huán)境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情況等,以使環(huán)保部門方便管理。(2)限制作業(yè)時間原則上禁止夜間(22:00至次日6:00)施工,夜間禁止使用樁機、電鋸、打磨機等建筑設備。確因建筑工藝需要及其它特殊原因須在夜間施工的,如搶險、混凝土澆注等,應提前按分級管理權限報請環(huán)保部門批準,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并在施工工地周圍居民區(qū)張貼安民告示,必要時可先向附近居民通報,以取得居民的諒解。(3)不斷更新、采用先進設備淘汰落后的生產方式和設備,采用新技術、低噪聲設備,如在樁基施工階段,使用靜力壓樁機代替打樁機,使噪聲污染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控制。施工現(xiàn)場的強噪聲機械,如電鋸等,可以設置作業(yè)棚,以減少強噪聲的傳播。通過采取上述措施,項目施工期間場界噪聲可以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因此,噪聲防治措施可行。而且隨著施工期的結束,施工噪聲的影響也將消失。8.4施工期固廢治理措施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生活垃圾和一般固廢,一般固廢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廢包裝材料和土石方。生活垃圾施工期施工人員產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運至當地垃圾填埋場。(2)一般固廢①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成分較復雜,主要有:廢棄的砂石、塑料、廢混凝土、廢金屬等。如不妥善處理建筑固體廢物,會阻礙交通、污染環(huán)境。建設過程中應加強環(huán)境管理,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嚴禁在施工場地內隨意亂放和丟棄,建筑垃圾收集后可回收的進行回收利用或外售,不可回收的集中運至當地城建部門指定的地方進行處置。②廢包裝材料廢包裝材料統(tǒng)一收集,外售廢舊資源回收點回收利用。③土石方本項目施工期所產生的土石方全部在場區(qū)內消納,綜合利用,無棄方。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固體廢棄物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防治措施可行。8.5施工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措施8.5.1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措施(1)嚴格按照設計文件確定征占土地范圍,進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2)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允許將工程臨時廢渣隨處亂排;場內運輸車輛嚴格按照指定運輸道路行駛。(3)盡可能采用成品施工場區(qū)等臨時建筑或簡易拼裝方式,盡量減輕對土壤及植被的破壞。(4)施工期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特別是對國家保護物種,采取避讓措施嚴禁砍伐。(5)凡因風電場施工破壞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包括風場界內外)應在施工結束后立即整治恢復,站址周圍采用當地物種的草籽撒播進行植被恢復。(6)基礎、電纜溝等開挖時,應將表層土與下層土分開,單獨收集并保存表層土,暫時堆放于臨時表土堆放場,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復覆土,以恢復土壤理性;臨時表土堆場采取臨時防護措施:設土袋擋護、拍實、表層覆蓋草墊或苫蓋纖維布等其它覆蓋物。對于在坡度大于15°的地區(qū)放置風機的區(qū)域,施工時應及時在坡腳處設置草袋擋土墻擋護或坡面種植草本植物等防護措施加以防護,以減少水土流失現(xiàn)象發(fā)生。在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應立即覆土恢復植被,采用當地鄉(xiāng)土種進行植被恢復。施工道路在施工結束后作為風電場內檢修道路,道路兩側進行植被恢復,主要種植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施工期采取相應的生態(tài)保護位置、面積及恢復措施,具體見表8.5-1,生態(tài)保護措施詳見附圖10表8.5-1生態(tài)保護及恢復措施表分區(qū)保護目標及內容計劃實施時段永久占地區(qū)永久占地補償采用當地鄉(xiāng)土種進行植被恢復項目運行前臨時占地區(qū)植被恢復風機機組安裝平臺自然恢復結合人工恢復和植被補植措施,種植適宜當地生長的草種單個風機安裝完成后道路臨時占地施工道路作為檢修道路使用,道路兩側植被恢復電纜埋設占地電纜溝鋪設完成施工表土及土石方堆放區(qū)表土收集作生態(tài)恢復覆土,土石方全部回填,堆場做好擋護和苫蓋等表土及土石方回填8.5.2項目施工分區(qū)具體生態(tài)保護恢復措施(1)風電機組及箱變①施工前對臨時占地部分進行表土剝離,所剝離表土臨時堆存于吊裝場地一側,對臨時剝離土方進行苫蓋、攔擋。②施工期間對裝機平臺設置臨時排水,對開挖臨時堆土、表土和施工面進行攔擋、苫蓋防護,對施工場地灑水防塵。③風電機組及箱變開挖大量松散土方堆積在風電機組基礎周邊,基礎建筑完畢后進行基礎回填,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在臨時堆土周邊設置臨時草袋裝土擋墻攔擋,對堆積的剝離表土周邊設置臨時攔擋。施工期間對堆積土體表面及臨時施工面采用防塵網苫蓋,防止雨水沖刷和大風吹蝕施工期間,為防塵降塵,采取施工面臨時灑水措施。施工前對臨時占地進行表土剝離,所剝離表土臨時堆存于裝機平臺一角,用于施工結束后綠化覆土。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地表,對施工場地進行表土回填、土地平整,以便恢復植被。在風電機組和箱變土建、安裝工程完工后,對裝機平臺等臨時施工設施區(qū)進行土地平整。對風電機組及箱變施工區(qū)施工臨時占地和施工形成的挖填坡面進行恢復。集電線路①對臨時占地進行表土剝離,所剝離表土臨時堆存于電纜溝一側。②施工期間對臨時開挖土方和表土進行臨時攔擋、苫蓋,對施工區(qū)域灑水防塵。③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進行土地平整和綠化。④施工前對電纜溝可剝離的表土進行剝離,施工結束后恢復成為植被覆土。電纜埋設完畢后,對電纜溝占地進行土地平整,對整治后的電纜溝占地進行恢復。⑤在施工過程中電纜溝開挖土方和剝離表土分別堆放在溝槽兩側,施工期在臨時堆土外側設置臨時草袋裝土擋墻攔擋;對開挖土方和剝離表土也采用臨時草袋裝土擋墻攔擋。施工期間對臨時堆土、表土及臨時施工面采用防塵網苫蓋,防止雨水沖刷和大風吹蝕,苫蓋用防塵網可重復利用4~5次。施工期間,為防塵降塵,采取施工面臨時灑水措施。(3)道路工程為方便運輸,風電場建設工程通常先修路再豎立風電機組。施工運輸車輛按照指定運輸道路行駛,禁止肆意碾壓植被;同時注意做好路面灑水等防塵工作,減少揚塵影響。臨時用地應盡量縮短使用時間,用后及時恢復土地原來的功能。①對施工道路臨時占地進行表土剝離,所剝離表土臨時堆存于道路一側;②施工期間加強灑水措施,對臨時堆土進行臨時苫蓋、攔擋,對道路挖填邊坡下邊坡采取土袋攔擋;③對施工道路臨時占地及挖填邊坡進行恢復。施工過程中將道路工程剝離表土分段集中堆放在道路一側,表土外側設置臨時草袋裝土擋墻攔擋。對于坡度較大的挖填方路段,由于邊坡開挖、回填造成土石滾落,占壓、破壞下坡面地表及植被,造成大規(guī)模破壞。可以將剝離表土或開挖土方裝袋坡腳堆放成坎,減少土石滾落造成的坡面裸露。對修筑道路期間開挖土方及表土采用防塵網進行臨時苫蓋,防止雨水沖刷和大風吹蝕。道路施工前應將剝離表土沿道路堆放于施工區(qū)一側,并采取防護網遮蓋,用于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的恢復;依據道路沿線地形在上游坡頂設置截水溝,坡腳處設置排水溝,防止水土流失;道路施工應進行優(yōu)化,盡量減小施工作業(yè)帶寬度,減輕對地面土層的擾動,以減輕對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減少水土流失。施工期間,為防塵降塵,采取道路面臨時灑水措施,減少施工期間揚塵。施工期結束后,對施工道路進行平整恢復,改建為永久檢修道路,路面鋪碎石。8.6對張家川縣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qū)環(huán)境保護措施本項目風機建設不涉及張家川縣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qū),風機距離一級保護區(qū)最近距離為7460m,其中1#、2#、3#、4#、5#、6#、9#、10#、11#機組位于張家川縣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qū)內。綜合考慮東峽水庫水源保護區(qū)周邊地形地貌特點,為減輕項目施工對東峽水庫水源保護區(qū)的影響,評價建議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qū)周邊施工過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期間加強施工管理,禁止將臨時堆土布設在水源地保護區(qū)匯水范圍內,禁止在二級水源地設置施工營地、旱廁、沉淀池等設施。(2)施工場區(qū)較東峽水庫水面地勢較高,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周邊施工應避開雨季施工,減少地表徑流進入東峽水庫。(3)依據道路沿線地形,3#、4#、9#、10#、11#風機新建檢修道路一側設置臨時排水溝,將雨水引入遠離水庫一側的臨時沉淀池內(沉淀池不得設置于保護區(qū)內)處理后,經導流渠排向背向保護區(qū)一側。(4)位于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qū)的風電機組吊裝場地四周應設截排水溝,將雨水引入遠離水庫一側的臨時沉淀池內(沉淀池不得設置于保護區(qū)內)處理后,經導流渠排向背向保護區(qū)一側,排放位置應位于水源保護區(qū)集雨范圍外。(5)風電基礎、電纜溝等開挖時,應將表層土與下層土分開,單獨收集并保存表層土,暫時堆放于臨時表土堆放場,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復覆土,以恢復土壤理性;臨時表土堆場采取臨時防護措施:設土袋擋護、拍實、表層覆蓋草墊或苫蓋纖維布等其它覆蓋物,防止水土流失。(6)加強強對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的保護工作,場內運輸車輛嚴格按照指定運輸道路行駛,對地表清理的棄渣及時運出水源地保護范圍并定點收集生活垃圾,嚴禁將固體廢物等直接排放到水源地中。經采取以上措施后,項目施工期對東峽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的影響不大。

9運營期環(huán)境保護措施9.1運營期廢氣污染源防治措施本項目不產生廢氣。9.2運營期廢水污染源防治措施本項目不產生廢水。9.3運營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